'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不完美媽媽 動物 老翁哲學 2019-09-10
"

有那麼一瞬間感覺自己真的被傷到了。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為了他們好,換來的卻是別人對自己的嫌棄、不滿。

就像有些父母那樣,看到自己的兒女們,二十好幾,快到而立之年了,還是單身一人也沒有一點尋找另一半的跡象。他們為了早點抱上兒孫,就在平常打電話時,在兒女放假回家的過程中,催促兒女們尋找陪伴一生的人,但得到的效果甚微,甚至讓兒女們感到不滿,這是為什麼呢?

"

有那麼一瞬間感覺自己真的被傷到了。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為了他們好,換來的卻是別人對自己的嫌棄、不滿。

就像有些父母那樣,看到自己的兒女們,二十好幾,快到而立之年了,還是單身一人也沒有一點尋找另一半的跡象。他們為了早點抱上兒孫,就在平常打電話時,在兒女放假回家的過程中,催促兒女們尋找陪伴一生的人,但得到的效果甚微,甚至讓兒女們感到不滿,這是為什麼呢?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看問題的立場不同,別人很難接受自己的善意

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有一個名詞可以解釋以上的例子,這就是歸因。歸因(attribution),就是指人們對事情發生的原因(特別是指人為什麼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釋。

兒女對父母感到的不滿和無奈,是因為兒女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為,父母在強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而父母以為,讓兒女尋找人生的另一半,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和在年老時有一個可以陪伴的人。他們都在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理由。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歸因的現象隨處可見。

做父母的有仔細想過,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哭麼?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有些家庭想要給家庭增加新成員,就多生了個兒子或小情人。這時候突然多出來的小孩,會讓大的孩子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了,為了重新獲得父母對自己的關注與愛護,他們就會用哭聲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另外,有些孩子的父母為了讓生活更美好,可能會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撫養。這對於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的孩子,無異於雪上加霜。

"

有那麼一瞬間感覺自己真的被傷到了。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為了他們好,換來的卻是別人對自己的嫌棄、不滿。

就像有些父母那樣,看到自己的兒女們,二十好幾,快到而立之年了,還是單身一人也沒有一點尋找另一半的跡象。他們為了早點抱上兒孫,就在平常打電話時,在兒女放假回家的過程中,催促兒女們尋找陪伴一生的人,但得到的效果甚微,甚至讓兒女們感到不滿,這是為什麼呢?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看問題的立場不同,別人很難接受自己的善意

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有一個名詞可以解釋以上的例子,這就是歸因。歸因(attribution),就是指人們對事情發生的原因(特別是指人為什麼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釋。

兒女對父母感到的不滿和無奈,是因為兒女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為,父母在強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而父母以為,讓兒女尋找人生的另一半,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和在年老時有一個可以陪伴的人。他們都在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理由。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歸因的現象隨處可見。

做父母的有仔細想過,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哭麼?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有些家庭想要給家庭增加新成員,就多生了個兒子或小情人。這時候突然多出來的小孩,會讓大的孩子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了,為了重新獲得父母對自己的關注與愛護,他們就會用哭聲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另外,有些孩子的父母為了讓生活更美好,可能會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撫養。這對於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的孩子,無異於雪上加霜。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哭泣的小孩

等到有機會和自己的父母見面了,大的孩子會非常地喜歡粘著父母,每當父母忽視自己的時候,就會大吵大鬧。有的父母看到這種情形,內心就會感到非常的生氣,大聲地對孩子說,“你那麼大了,怎麼還那麼不懂事?不知道讓著弟弟(妹妹)

他們把過錯歸咎於孩子的不懂事,不懂得理解父母,也不懂得謙讓自己的弟弟、妹妹。但做父母的不要忘了,大的孩子現在也還是一個孩子,他們也在渴望著得到父母的關愛。作為一個父母,也要知道孩子這麼哭鬧的原因,他們對於父母的過度索取關愛,是由於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缺乏被父母的關注。

"

有那麼一瞬間感覺自己真的被傷到了。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為了他們好,換來的卻是別人對自己的嫌棄、不滿。

就像有些父母那樣,看到自己的兒女們,二十好幾,快到而立之年了,還是單身一人也沒有一點尋找另一半的跡象。他們為了早點抱上兒孫,就在平常打電話時,在兒女放假回家的過程中,催促兒女們尋找陪伴一生的人,但得到的效果甚微,甚至讓兒女們感到不滿,這是為什麼呢?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看問題的立場不同,別人很難接受自己的善意

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有一個名詞可以解釋以上的例子,這就是歸因。歸因(attribution),就是指人們對事情發生的原因(特別是指人為什麼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釋。

兒女對父母感到的不滿和無奈,是因為兒女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為,父母在強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而父母以為,讓兒女尋找人生的另一半,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和在年老時有一個可以陪伴的人。他們都在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理由。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歸因的現象隨處可見。

做父母的有仔細想過,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哭麼?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有些家庭想要給家庭增加新成員,就多生了個兒子或小情人。這時候突然多出來的小孩,會讓大的孩子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了,為了重新獲得父母對自己的關注與愛護,他們就會用哭聲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另外,有些孩子的父母為了讓生活更美好,可能會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撫養。這對於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的孩子,無異於雪上加霜。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哭泣的小孩

等到有機會和自己的父母見面了,大的孩子會非常地喜歡粘著父母,每當父母忽視自己的時候,就會大吵大鬧。有的父母看到這種情形,內心就會感到非常的生氣,大聲地對孩子說,“你那麼大了,怎麼還那麼不懂事?不知道讓著弟弟(妹妹)

他們把過錯歸咎於孩子的不懂事,不懂得理解父母,也不懂得謙讓自己的弟弟、妹妹。但做父母的不要忘了,大的孩子現在也還是一個孩子,他們也在渴望著得到父母的關愛。作為一個父母,也要知道孩子這麼哭鬧的原因,他們對於父母的過度索取關愛,是由於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缺乏被父母的關注。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給予更多的關心

有了第二個孩子的父母,應該在這方面給予大孩子更多的關注,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安全、快樂的童年,不至於在長大後,用自己的一生,來為童年療傷。

無端地生氣,把過錯的因歸到別人身上。

歸因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從自己的身上尋找原因,這是內因;另一個是外因,將過錯歸於別人身上。

一個關係和你非常親近的人,由於他自身存在的問題,將事情搞砸了,將這個過錯推到自己的身上,埋怨自己為什麼沒有提醒,把主要的原因歸於別人的身上。

他們這樣有錯麼?其實這也沒有錯,這是因為人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自我服務偏差。自我服務偏差,會將主要的錯誤推給別人,把好處、優點歸於自己的身上。

這種自我服務偏差很難說它的好壞,因為每一個人看待問題的立場不同,從自己的立場上來看,還是有點道理的。

話雖然是這樣講,但對一件事情歸因立場的不同,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發生改變,親密或疏遠。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

對於平凡的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地親密、和諧呢?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 換位思考。

在《論語.衛靈公》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

有那麼一瞬間感覺自己真的被傷到了。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為了他們好,換來的卻是別人對自己的嫌棄、不滿。

就像有些父母那樣,看到自己的兒女們,二十好幾,快到而立之年了,還是單身一人也沒有一點尋找另一半的跡象。他們為了早點抱上兒孫,就在平常打電話時,在兒女放假回家的過程中,催促兒女們尋找陪伴一生的人,但得到的效果甚微,甚至讓兒女們感到不滿,這是為什麼呢?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看問題的立場不同,別人很難接受自己的善意

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有一個名詞可以解釋以上的例子,這就是歸因。歸因(attribution),就是指人們對事情發生的原因(特別是指人為什麼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釋。

兒女對父母感到的不滿和無奈,是因為兒女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為,父母在強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而父母以為,讓兒女尋找人生的另一半,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和在年老時有一個可以陪伴的人。他們都在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理由。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歸因的現象隨處可見。

做父母的有仔細想過,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哭麼?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有些家庭想要給家庭增加新成員,就多生了個兒子或小情人。這時候突然多出來的小孩,會讓大的孩子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了,為了重新獲得父母對自己的關注與愛護,他們就會用哭聲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另外,有些孩子的父母為了讓生活更美好,可能會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撫養。這對於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的孩子,無異於雪上加霜。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哭泣的小孩

等到有機會和自己的父母見面了,大的孩子會非常地喜歡粘著父母,每當父母忽視自己的時候,就會大吵大鬧。有的父母看到這種情形,內心就會感到非常的生氣,大聲地對孩子說,“你那麼大了,怎麼還那麼不懂事?不知道讓著弟弟(妹妹)

他們把過錯歸咎於孩子的不懂事,不懂得理解父母,也不懂得謙讓自己的弟弟、妹妹。但做父母的不要忘了,大的孩子現在也還是一個孩子,他們也在渴望著得到父母的關愛。作為一個父母,也要知道孩子這麼哭鬧的原因,他們對於父母的過度索取關愛,是由於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缺乏被父母的關注。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給予更多的關心

有了第二個孩子的父母,應該在這方面給予大孩子更多的關注,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安全、快樂的童年,不至於在長大後,用自己的一生,來為童年療傷。

無端地生氣,把過錯的因歸到別人身上。

歸因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從自己的身上尋找原因,這是內因;另一個是外因,將過錯歸於別人身上。

一個關係和你非常親近的人,由於他自身存在的問題,將事情搞砸了,將這個過錯推到自己的身上,埋怨自己為什麼沒有提醒,把主要的原因歸於別人的身上。

他們這樣有錯麼?其實這也沒有錯,這是因為人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自我服務偏差。自我服務偏差,會將主要的錯誤推給別人,把好處、優點歸於自己的身上。

這種自我服務偏差很難說它的好壞,因為每一個人看待問題的立場不同,從自己的立場上來看,還是有點道理的。

話雖然是這樣講,但對一件事情歸因立場的不同,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發生改變,親密或疏遠。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

對於平凡的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地親密、和諧呢?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 換位思考。

在《論語.衛靈公》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換位思考

對於一個人來說,要如何才能做到少點責怪別人,從自己的身上尋找原因呢?答案就是換位思考。換位思考要求我們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當自己被別人惹生氣了,最先的反應是不是錯在別人?事實上,兩個人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所處的環境也是一樣的,別人這時候也可能生氣了,是否也認為錯誤不在我?

只有更多地從自己身上,少一點從對方身上尋找問題,關注問題的本身,查明導致自己生氣的原因是什麼?是什麼讓兩個人之間瀰漫著一股不和諧的氣氛?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被無名之火衝昏頭腦,做著讓彼此關係破裂的事情。

"

有那麼一瞬間感覺自己真的被傷到了。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為了他們好,換來的卻是別人對自己的嫌棄、不滿。

就像有些父母那樣,看到自己的兒女們,二十好幾,快到而立之年了,還是單身一人也沒有一點尋找另一半的跡象。他們為了早點抱上兒孫,就在平常打電話時,在兒女放假回家的過程中,催促兒女們尋找陪伴一生的人,但得到的效果甚微,甚至讓兒女們感到不滿,這是為什麼呢?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看問題的立場不同,別人很難接受自己的善意

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有一個名詞可以解釋以上的例子,這就是歸因。歸因(attribution),就是指人們對事情發生的原因(特別是指人為什麼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釋。

兒女對父母感到的不滿和無奈,是因為兒女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為,父母在強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而父母以為,讓兒女尋找人生的另一半,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和在年老時有一個可以陪伴的人。他們都在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理由。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歸因的現象隨處可見。

做父母的有仔細想過,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哭麼?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有些家庭想要給家庭增加新成員,就多生了個兒子或小情人。這時候突然多出來的小孩,會讓大的孩子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了,為了重新獲得父母對自己的關注與愛護,他們就會用哭聲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另外,有些孩子的父母為了讓生活更美好,可能會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撫養。這對於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的孩子,無異於雪上加霜。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哭泣的小孩

等到有機會和自己的父母見面了,大的孩子會非常地喜歡粘著父母,每當父母忽視自己的時候,就會大吵大鬧。有的父母看到這種情形,內心就會感到非常的生氣,大聲地對孩子說,“你那麼大了,怎麼還那麼不懂事?不知道讓著弟弟(妹妹)

他們把過錯歸咎於孩子的不懂事,不懂得理解父母,也不懂得謙讓自己的弟弟、妹妹。但做父母的不要忘了,大的孩子現在也還是一個孩子,他們也在渴望著得到父母的關愛。作為一個父母,也要知道孩子這麼哭鬧的原因,他們對於父母的過度索取關愛,是由於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缺乏被父母的關注。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給予更多的關心

有了第二個孩子的父母,應該在這方面給予大孩子更多的關注,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安全、快樂的童年,不至於在長大後,用自己的一生,來為童年療傷。

無端地生氣,把過錯的因歸到別人身上。

歸因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從自己的身上尋找原因,這是內因;另一個是外因,將過錯歸於別人身上。

一個關係和你非常親近的人,由於他自身存在的問題,將事情搞砸了,將這個過錯推到自己的身上,埋怨自己為什麼沒有提醒,把主要的原因歸於別人的身上。

他們這樣有錯麼?其實這也沒有錯,這是因為人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自我服務偏差。自我服務偏差,會將主要的錯誤推給別人,把好處、優點歸於自己的身上。

這種自我服務偏差很難說它的好壞,因為每一個人看待問題的立場不同,從自己的立場上來看,還是有點道理的。

話雖然是這樣講,但對一件事情歸因立場的不同,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發生改變,親密或疏遠。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

對於平凡的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地親密、和諧呢?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 換位思考。

在《論語.衛靈公》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換位思考

對於一個人來說,要如何才能做到少點責怪別人,從自己的身上尋找原因呢?答案就是換位思考。換位思考要求我們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當自己被別人惹生氣了,最先的反應是不是錯在別人?事實上,兩個人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所處的環境也是一樣的,別人這時候也可能生氣了,是否也認為錯誤不在我?

只有更多地從自己身上,少一點從對方身上尋找問題,關注問題的本身,查明導致自己生氣的原因是什麼?是什麼讓兩個人之間瀰漫著一股不和諧的氣氛?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被無名之火衝昏頭腦,做著讓彼此關係破裂的事情。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冷靜

  • 水善萬物而不爭。

歸因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爭的過程。爭什麼呢?爭這究竟是你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是你的錯還是我的錯。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公認的不爭之物,那麼水就是其中之一了。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能夠存在於萬物之中,就是因為水的不爭。

對於一些人來說,不爭是有點困難的,但是適當的讓步,讓這天空更海闊一點,應該也是可以做到的。

"

有那麼一瞬間感覺自己真的被傷到了。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為了他們好,換來的卻是別人對自己的嫌棄、不滿。

就像有些父母那樣,看到自己的兒女們,二十好幾,快到而立之年了,還是單身一人也沒有一點尋找另一半的跡象。他們為了早點抱上兒孫,就在平常打電話時,在兒女放假回家的過程中,催促兒女們尋找陪伴一生的人,但得到的效果甚微,甚至讓兒女們感到不滿,這是為什麼呢?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看問題的立場不同,別人很難接受自己的善意

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有一個名詞可以解釋以上的例子,這就是歸因。歸因(attribution),就是指人們對事情發生的原因(特別是指人為什麼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釋。

兒女對父母感到的不滿和無奈,是因為兒女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為,父母在強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而父母以為,讓兒女尋找人生的另一半,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和在年老時有一個可以陪伴的人。他們都在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理由。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歸因的現象隨處可見。

做父母的有仔細想過,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哭麼?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有些家庭想要給家庭增加新成員,就多生了個兒子或小情人。這時候突然多出來的小孩,會讓大的孩子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了,為了重新獲得父母對自己的關注與愛護,他們就會用哭聲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另外,有些孩子的父母為了讓生活更美好,可能會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撫養。這對於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的孩子,無異於雪上加霜。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哭泣的小孩

等到有機會和自己的父母見面了,大的孩子會非常地喜歡粘著父母,每當父母忽視自己的時候,就會大吵大鬧。有的父母看到這種情形,內心就會感到非常的生氣,大聲地對孩子說,“你那麼大了,怎麼還那麼不懂事?不知道讓著弟弟(妹妹)

他們把過錯歸咎於孩子的不懂事,不懂得理解父母,也不懂得謙讓自己的弟弟、妹妹。但做父母的不要忘了,大的孩子現在也還是一個孩子,他們也在渴望著得到父母的關愛。作為一個父母,也要知道孩子這麼哭鬧的原因,他們對於父母的過度索取關愛,是由於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缺乏被父母的關注。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給予更多的關心

有了第二個孩子的父母,應該在這方面給予大孩子更多的關注,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安全、快樂的童年,不至於在長大後,用自己的一生,來為童年療傷。

無端地生氣,把過錯的因歸到別人身上。

歸因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從自己的身上尋找原因,這是內因;另一個是外因,將過錯歸於別人身上。

一個關係和你非常親近的人,由於他自身存在的問題,將事情搞砸了,將這個過錯推到自己的身上,埋怨自己為什麼沒有提醒,把主要的原因歸於別人的身上。

他們這樣有錯麼?其實這也沒有錯,這是因為人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自我服務偏差。自我服務偏差,會將主要的錯誤推給別人,把好處、優點歸於自己的身上。

這種自我服務偏差很難說它的好壞,因為每一個人看待問題的立場不同,從自己的立場上來看,還是有點道理的。

話雖然是這樣講,但對一件事情歸因立場的不同,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發生改變,親密或疏遠。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

對於平凡的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地親密、和諧呢?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 換位思考。

在《論語.衛靈公》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換位思考

對於一個人來說,要如何才能做到少點責怪別人,從自己的身上尋找原因呢?答案就是換位思考。換位思考要求我們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當自己被別人惹生氣了,最先的反應是不是錯在別人?事實上,兩個人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所處的環境也是一樣的,別人這時候也可能生氣了,是否也認為錯誤不在我?

只有更多地從自己身上,少一點從對方身上尋找問題,關注問題的本身,查明導致自己生氣的原因是什麼?是什麼讓兩個人之間瀰漫著一股不和諧的氣氛?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被無名之火衝昏頭腦,做著讓彼此關係破裂的事情。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冷靜

  • 水善萬物而不爭。

歸因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爭的過程。爭什麼呢?爭這究竟是你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是你的錯還是我的錯。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公認的不爭之物,那麼水就是其中之一了。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能夠存在於萬物之中,就是因為水的不爭。

對於一些人來說,不爭是有點困難的,但是適當的讓步,讓這天空更海闊一點,應該也是可以做到的。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海闊天空

  • 從整體看待問題。

在歸因的過程中,常會被當下的某一件事、某一句話影響著,干擾著自己對正確態度和行為的判斷。

我們應該從整體上來思考問題。先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判斷對方做這件事情的原因是什麼。這究竟是偶然性的,還是一直是如此。不要最終將別人的善意看成是偶然的,傷害是蓄意的,最後受傷的會是兩個人

"

有那麼一瞬間感覺自己真的被傷到了。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為了他們好,換來的卻是別人對自己的嫌棄、不滿。

就像有些父母那樣,看到自己的兒女們,二十好幾,快到而立之年了,還是單身一人也沒有一點尋找另一半的跡象。他們為了早點抱上兒孫,就在平常打電話時,在兒女放假回家的過程中,催促兒女們尋找陪伴一生的人,但得到的效果甚微,甚至讓兒女們感到不滿,這是為什麼呢?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看問題的立場不同,別人很難接受自己的善意

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有一個名詞可以解釋以上的例子,這就是歸因。歸因(attribution),就是指人們對事情發生的原因(特別是指人為什麼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釋。

兒女對父母感到的不滿和無奈,是因為兒女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為,父母在強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而父母以為,讓兒女尋找人生的另一半,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和在年老時有一個可以陪伴的人。他們都在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理由。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歸因的現象隨處可見。

做父母的有仔細想過,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哭麼?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有些家庭想要給家庭增加新成員,就多生了個兒子或小情人。這時候突然多出來的小孩,會讓大的孩子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了,為了重新獲得父母對自己的關注與愛護,他們就會用哭聲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另外,有些孩子的父母為了讓生活更美好,可能會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撫養。這對於感覺自己的愛被奪走的孩子,無異於雪上加霜。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哭泣的小孩

等到有機會和自己的父母見面了,大的孩子會非常地喜歡粘著父母,每當父母忽視自己的時候,就會大吵大鬧。有的父母看到這種情形,內心就會感到非常的生氣,大聲地對孩子說,“你那麼大了,怎麼還那麼不懂事?不知道讓著弟弟(妹妹)

他們把過錯歸咎於孩子的不懂事,不懂得理解父母,也不懂得謙讓自己的弟弟、妹妹。但做父母的不要忘了,大的孩子現在也還是一個孩子,他們也在渴望著得到父母的關愛。作為一個父母,也要知道孩子這麼哭鬧的原因,他們對於父母的過度索取關愛,是由於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缺乏被父母的關注。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給予更多的關心

有了第二個孩子的父母,應該在這方面給予大孩子更多的關注,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安全、快樂的童年,不至於在長大後,用自己的一生,來為童年療傷。

無端地生氣,把過錯的因歸到別人身上。

歸因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從自己的身上尋找原因,這是內因;另一個是外因,將過錯歸於別人身上。

一個關係和你非常親近的人,由於他自身存在的問題,將事情搞砸了,將這個過錯推到自己的身上,埋怨自己為什麼沒有提醒,把主要的原因歸於別人的身上。

他們這樣有錯麼?其實這也沒有錯,這是因為人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自我服務偏差。自我服務偏差,會將主要的錯誤推給別人,把好處、優點歸於自己的身上。

這種自我服務偏差很難說它的好壞,因為每一個人看待問題的立場不同,從自己的立場上來看,還是有點道理的。

話雖然是這樣講,但對一件事情歸因立場的不同,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發生改變,親密或疏遠。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

對於平凡的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地親密、和諧呢?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 換位思考。

在《論語.衛靈公》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換位思考

對於一個人來說,要如何才能做到少點責怪別人,從自己的身上尋找原因呢?答案就是換位思考。換位思考要求我們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當自己被別人惹生氣了,最先的反應是不是錯在別人?事實上,兩個人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所處的環境也是一樣的,別人這時候也可能生氣了,是否也認為錯誤不在我?

只有更多地從自己身上,少一點從對方身上尋找問題,關注問題的本身,查明導致自己生氣的原因是什麼?是什麼讓兩個人之間瀰漫著一股不和諧的氣氛?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被無名之火衝昏頭腦,做著讓彼此關係破裂的事情。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冷靜

  • 水善萬物而不爭。

歸因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爭的過程。爭什麼呢?爭這究竟是你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是你的錯還是我的錯。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公認的不爭之物,那麼水就是其中之一了。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能夠存在於萬物之中,就是因為水的不爭。

對於一些人來說,不爭是有點困難的,但是適當的讓步,讓這天空更海闊一點,應該也是可以做到的。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海闊天空

  • 從整體看待問題。

在歸因的過程中,常會被當下的某一件事、某一句話影響著,干擾著自己對正確態度和行為的判斷。

我們應該從整體上來思考問題。先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判斷對方做這件事情的原因是什麼。這究竟是偶然性的,還是一直是如此。不要最終將別人的善意看成是偶然的,傷害是蓄意的,最後受傷的會是兩個人

自己的真誠與善意,為什麼換不來他人的理解呢?

用善意來擁抱

西尼加說,“差不多任何一種處境。無論是好是壞,都受到我們對待處境的態度的影響。”的確,對一件事情歸因不同,我們對別人的態度和看法也會隨之發生著改變,不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看待彼此之間的問題,以友善來擁抱別人的不滿,別人也會用友善和真誠來回報。

【關注】老翁哲學,留下您精彩的評論和可愛的點贊,我們一起來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