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

方一凡喜歡藝術,季揚揚熱愛賽車,喬英子志在雲霄。

懷揣這些不同理想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三學子

除了英子的航天夢,這兩個男孩的理想似乎都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即使是英子在心願氣球上寫下CNSA的願望,也被宋倩以“高考之際,學習為重”改成了“北大清華任選其一”,還要再添上一句“一定考上七百分”……

在推諉中爆掉的氣球,也成為了壓倒英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

方一凡喜歡藝術,季揚揚熱愛賽車,喬英子志在雲霄。

懷揣這些不同理想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三學子

除了英子的航天夢,這兩個男孩的理想似乎都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即使是英子在心願氣球上寫下CNSA的願望,也被宋倩以“高考之際,學習為重”改成了“北大清華任選其一”,還要再添上一句“一定考上七百分”……

在推諉中爆掉的氣球,也成為了壓倒英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分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這是一個難解的題。

作為高考的“過來人”,先驗經驗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和三對家長一樣的選擇。

就大多數情況講,家長們當然是正確的。

縱使高考有萬般“罪過”,它也是莘莘學子通向成長最公平、最穩妥、甚至最求全的一條通路。

而追逐理想的過程無疑幸福且艱辛。

但即使站在金字塔尖的機會寥寥,也不應該將孩子的的理想全盤否定。

另外,更重要的是: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高考並不是一條足夠合適的道路。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

方一凡喜歡藝術,季揚揚熱愛賽車,喬英子志在雲霄。

懷揣這些不同理想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三學子

除了英子的航天夢,這兩個男孩的理想似乎都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即使是英子在心願氣球上寫下CNSA的願望,也被宋倩以“高考之際,學習為重”改成了“北大清華任選其一”,還要再添上一句“一定考上七百分”……

在推諉中爆掉的氣球,也成為了壓倒英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分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這是一個難解的題。

作為高考的“過來人”,先驗經驗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和三對家長一樣的選擇。

就大多數情況講,家長們當然是正確的。

縱使高考有萬般“罪過”,它也是莘莘學子通向成長最公平、最穩妥、甚至最求全的一條通路。

而追逐理想的過程無疑幸福且艱辛。

但即使站在金字塔尖的機會寥寥,也不應該將孩子的的理想全盤否定。

另外,更重要的是: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高考並不是一條足夠合適的道路。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試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種,但人生的正確答案,有太多種了。

方一凡在功課上確實沒有天賦,但如果遵循興趣,去學習藝術,也許真的會大有作為。

季揚揚想做賽車手,看上去是天方夜譚,但如果他真的對此執著追逐,沒準也真的能夠闖出一番天地。

父母想不到這些嗎?

未必。

其實,家長希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和希望自己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多的財富積累一脈相通。

為此,在教育上,他們會變得更功利,更現實。

他們會口口聲聲地說: “我是為你好。”

可什麼才是好呢?將自己的社會經驗強加給孩子,就是好嗎?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

方一凡喜歡藝術,季揚揚熱愛賽車,喬英子志在雲霄。

懷揣這些不同理想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三學子

除了英子的航天夢,這兩個男孩的理想似乎都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即使是英子在心願氣球上寫下CNSA的願望,也被宋倩以“高考之際,學習為重”改成了“北大清華任選其一”,還要再添上一句“一定考上七百分”……

在推諉中爆掉的氣球,也成為了壓倒英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分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這是一個難解的題。

作為高考的“過來人”,先驗經驗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和三對家長一樣的選擇。

就大多數情況講,家長們當然是正確的。

縱使高考有萬般“罪過”,它也是莘莘學子通向成長最公平、最穩妥、甚至最求全的一條通路。

而追逐理想的過程無疑幸福且艱辛。

但即使站在金字塔尖的機會寥寥,也不應該將孩子的的理想全盤否定。

另外,更重要的是: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高考並不是一條足夠合適的道路。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試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種,但人生的正確答案,有太多種了。

方一凡在功課上確實沒有天賦,但如果遵循興趣,去學習藝術,也許真的會大有作為。

季揚揚想做賽車手,看上去是天方夜譚,但如果他真的對此執著追逐,沒準也真的能夠闖出一番天地。

父母想不到這些嗎?

未必。

其實,家長希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和希望自己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多的財富積累一脈相通。

為此,在教育上,他們會變得更功利,更現實。

他們會口口聲聲地說: “我是為你好。”

可什麼才是好呢?將自己的社會經驗強加給孩子,就是好嗎?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某種程度上,孩子也成為了家長的“解壓工具”,他們通過孩子排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或將壓力直接轉嫁給孩子,而剝奪了孩子更理想化的目標。

在很多時候,家長說孩子的理想沒前途,其實是“沒錢途”。

潛臺詞是: 我希望你將來能賺很多錢,來分擔我們的壓力。

當然,這樣的潛臺詞,很多父母自己並不能意識得到。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

方一凡喜歡藝術,季揚揚熱愛賽車,喬英子志在雲霄。

懷揣這些不同理想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三學子

除了英子的航天夢,這兩個男孩的理想似乎都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即使是英子在心願氣球上寫下CNSA的願望,也被宋倩以“高考之際,學習為重”改成了“北大清華任選其一”,還要再添上一句“一定考上七百分”……

在推諉中爆掉的氣球,也成為了壓倒英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分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這是一個難解的題。

作為高考的“過來人”,先驗經驗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和三對家長一樣的選擇。

就大多數情況講,家長們當然是正確的。

縱使高考有萬般“罪過”,它也是莘莘學子通向成長最公平、最穩妥、甚至最求全的一條通路。

而追逐理想的過程無疑幸福且艱辛。

但即使站在金字塔尖的機會寥寥,也不應該將孩子的的理想全盤否定。

另外,更重要的是: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高考並不是一條足夠合適的道路。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試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種,但人生的正確答案,有太多種了。

方一凡在功課上確實沒有天賦,但如果遵循興趣,去學習藝術,也許真的會大有作為。

季揚揚想做賽車手,看上去是天方夜譚,但如果他真的對此執著追逐,沒準也真的能夠闖出一番天地。

父母想不到這些嗎?

未必。

其實,家長希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和希望自己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多的財富積累一脈相通。

為此,在教育上,他們會變得更功利,更現實。

他們會口口聲聲地說: “我是為你好。”

可什麼才是好呢?將自己的社會經驗強加給孩子,就是好嗎?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某種程度上,孩子也成為了家長的“解壓工具”,他們通過孩子排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或將壓力直接轉嫁給孩子,而剝奪了孩子更理想化的目標。

在很多時候,家長說孩子的理想沒前途,其實是“沒錢途”。

潛臺詞是: 我希望你將來能賺很多錢,來分擔我們的壓力。

當然,這樣的潛臺詞,很多父母自己並不能意識得到。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父母面對孩子,是“管理”還是“溝通”

“空降父親”季勝利,由於缺席了兒子的成長,導致父子關係長期緊張不下。

他有試過改變,迴歸家庭,為兒子做早餐。

但身居高位的季區長卻還是免不了將自己的社會身份代入家庭。

季揚揚想當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卻只覺得“韓,韓寒個屁”。

甚至對兒子的鼓勵,都免不去居高臨下的口吻。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

方一凡喜歡藝術,季揚揚熱愛賽車,喬英子志在雲霄。

懷揣這些不同理想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三學子

除了英子的航天夢,這兩個男孩的理想似乎都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即使是英子在心願氣球上寫下CNSA的願望,也被宋倩以“高考之際,學習為重”改成了“北大清華任選其一”,還要再添上一句“一定考上七百分”……

在推諉中爆掉的氣球,也成為了壓倒英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分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這是一個難解的題。

作為高考的“過來人”,先驗經驗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和三對家長一樣的選擇。

就大多數情況講,家長們當然是正確的。

縱使高考有萬般“罪過”,它也是莘莘學子通向成長最公平、最穩妥、甚至最求全的一條通路。

而追逐理想的過程無疑幸福且艱辛。

但即使站在金字塔尖的機會寥寥,也不應該將孩子的的理想全盤否定。

另外,更重要的是: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高考並不是一條足夠合適的道路。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試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種,但人生的正確答案,有太多種了。

方一凡在功課上確實沒有天賦,但如果遵循興趣,去學習藝術,也許真的會大有作為。

季揚揚想做賽車手,看上去是天方夜譚,但如果他真的對此執著追逐,沒準也真的能夠闖出一番天地。

父母想不到這些嗎?

未必。

其實,家長希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和希望自己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多的財富積累一脈相通。

為此,在教育上,他們會變得更功利,更現實。

他們會口口聲聲地說: “我是為你好。”

可什麼才是好呢?將自己的社會經驗強加給孩子,就是好嗎?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某種程度上,孩子也成為了家長的“解壓工具”,他們通過孩子排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或將壓力直接轉嫁給孩子,而剝奪了孩子更理想化的目標。

在很多時候,家長說孩子的理想沒前途,其實是“沒錢途”。

潛臺詞是: 我希望你將來能賺很多錢,來分擔我們的壓力。

當然,這樣的潛臺詞,很多父母自己並不能意識得到。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父母面對孩子,是“管理”還是“溝通”

“空降父親”季勝利,由於缺席了兒子的成長,導致父子關係長期緊張不下。

他有試過改變,迴歸家庭,為兒子做早餐。

但身居高位的季區長卻還是免不了將自己的社會身份代入家庭。

季揚揚想當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卻只覺得“韓,韓寒個屁”。

甚至對兒子的鼓勵,都免不去居高臨下的口吻。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

方一凡喜歡藝術,季揚揚熱愛賽車,喬英子志在雲霄。

懷揣這些不同理想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三學子

除了英子的航天夢,這兩個男孩的理想似乎都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即使是英子在心願氣球上寫下CNSA的願望,也被宋倩以“高考之際,學習為重”改成了“北大清華任選其一”,還要再添上一句“一定考上七百分”……

在推諉中爆掉的氣球,也成為了壓倒英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分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這是一個難解的題。

作為高考的“過來人”,先驗經驗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和三對家長一樣的選擇。

就大多數情況講,家長們當然是正確的。

縱使高考有萬般“罪過”,它也是莘莘學子通向成長最公平、最穩妥、甚至最求全的一條通路。

而追逐理想的過程無疑幸福且艱辛。

但即使站在金字塔尖的機會寥寥,也不應該將孩子的的理想全盤否定。

另外,更重要的是: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高考並不是一條足夠合適的道路。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試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種,但人生的正確答案,有太多種了。

方一凡在功課上確實沒有天賦,但如果遵循興趣,去學習藝術,也許真的會大有作為。

季揚揚想做賽車手,看上去是天方夜譚,但如果他真的對此執著追逐,沒準也真的能夠闖出一番天地。

父母想不到這些嗎?

未必。

其實,家長希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和希望自己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多的財富積累一脈相通。

為此,在教育上,他們會變得更功利,更現實。

他們會口口聲聲地說: “我是為你好。”

可什麼才是好呢?將自己的社會經驗強加給孩子,就是好嗎?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某種程度上,孩子也成為了家長的“解壓工具”,他們通過孩子排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或將壓力直接轉嫁給孩子,而剝奪了孩子更理想化的目標。

在很多時候,家長說孩子的理想沒前途,其實是“沒錢途”。

潛臺詞是: 我希望你將來能賺很多錢,來分擔我們的壓力。

當然,這樣的潛臺詞,很多父母自己並不能意識得到。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父母面對孩子,是“管理”還是“溝通”

“空降父親”季勝利,由於缺席了兒子的成長,導致父子關係長期緊張不下。

他有試過改變,迴歸家庭,為兒子做早餐。

但身居高位的季區長卻還是免不了將自己的社會身份代入家庭。

季揚揚想當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卻只覺得“韓,韓寒個屁”。

甚至對兒子的鼓勵,都免不去居高臨下的口吻。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季勝利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

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社會身份,自然而然地將權力關係代入自己的家庭之中,他會以領導的姿態去管理孩子,去命令孩子,而不是嘗試進行更平等的溝通。

當父母無法與孩子平等對話時,溝通成本會急劇上升,而相應的溝通效率,也就往往變得不盡如人意。

不僅僅是季勝利,包括宋倩和童文潔,當與孩子的溝通變成一意孤行的“管理”,兩敗俱傷也成了意料之中的結局。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

方一凡喜歡藝術,季揚揚熱愛賽車,喬英子志在雲霄。

懷揣這些不同理想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三學子

除了英子的航天夢,這兩個男孩的理想似乎都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即使是英子在心願氣球上寫下CNSA的願望,也被宋倩以“高考之際,學習為重”改成了“北大清華任選其一”,還要再添上一句“一定考上七百分”……

在推諉中爆掉的氣球,也成為了壓倒英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分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這是一個難解的題。

作為高考的“過來人”,先驗經驗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和三對家長一樣的選擇。

就大多數情況講,家長們當然是正確的。

縱使高考有萬般“罪過”,它也是莘莘學子通向成長最公平、最穩妥、甚至最求全的一條通路。

而追逐理想的過程無疑幸福且艱辛。

但即使站在金字塔尖的機會寥寥,也不應該將孩子的的理想全盤否定。

另外,更重要的是: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高考並不是一條足夠合適的道路。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試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種,但人生的正確答案,有太多種了。

方一凡在功課上確實沒有天賦,但如果遵循興趣,去學習藝術,也許真的會大有作為。

季揚揚想做賽車手,看上去是天方夜譚,但如果他真的對此執著追逐,沒準也真的能夠闖出一番天地。

父母想不到這些嗎?

未必。

其實,家長希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和希望自己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多的財富積累一脈相通。

為此,在教育上,他們會變得更功利,更現實。

他們會口口聲聲地說: “我是為你好。”

可什麼才是好呢?將自己的社會經驗強加給孩子,就是好嗎?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某種程度上,孩子也成為了家長的“解壓工具”,他們通過孩子排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或將壓力直接轉嫁給孩子,而剝奪了孩子更理想化的目標。

在很多時候,家長說孩子的理想沒前途,其實是“沒錢途”。

潛臺詞是: 我希望你將來能賺很多錢,來分擔我們的壓力。

當然,這樣的潛臺詞,很多父母自己並不能意識得到。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父母面對孩子,是“管理”還是“溝通”

“空降父親”季勝利,由於缺席了兒子的成長,導致父子關係長期緊張不下。

他有試過改變,迴歸家庭,為兒子做早餐。

但身居高位的季區長卻還是免不了將自己的社會身份代入家庭。

季揚揚想當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卻只覺得“韓,韓寒個屁”。

甚至對兒子的鼓勵,都免不去居高臨下的口吻。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季勝利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

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社會身份,自然而然地將權力關係代入自己的家庭之中,他會以領導的姿態去管理孩子,去命令孩子,而不是嘗試進行更平等的溝通。

當父母無法與孩子平等對話時,溝通成本會急劇上升,而相應的溝通效率,也就往往變得不盡如人意。

不僅僅是季勝利,包括宋倩和童文潔,當與孩子的溝通變成一意孤行的“管理”,兩敗俱傷也成了意料之中的結局。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比如童文潔在知道方一凡成績下降時,會直接拉著正在吃飯的方一凡就去補習學校,絲毫沒有交流和溝通。

這樣一來,方一凡的逆反情緒出現,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在劇中,相似的困境同時發生在三個家庭。

如何破局?

孩子壓力大,家長壓力更大。

但矛盾並非不可調和。

方一凡家裡雖說是典型的虎媽貓爸,但這家的家庭環境也最是和諧溫馨。

方圓豁達開明,方猴兒除過皮了些,倒也稱得上乖巧懂事。

隨著學霸弟弟林磊兒的加入,相信兩個孩子也能互補長短,齊頭並進。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

方一凡喜歡藝術,季揚揚熱愛賽車,喬英子志在雲霄。

懷揣這些不同理想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三學子

除了英子的航天夢,這兩個男孩的理想似乎都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即使是英子在心願氣球上寫下CNSA的願望,也被宋倩以“高考之際,學習為重”改成了“北大清華任選其一”,還要再添上一句“一定考上七百分”……

在推諉中爆掉的氣球,也成為了壓倒英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分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這是一個難解的題。

作為高考的“過來人”,先驗經驗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和三對家長一樣的選擇。

就大多數情況講,家長們當然是正確的。

縱使高考有萬般“罪過”,它也是莘莘學子通向成長最公平、最穩妥、甚至最求全的一條通路。

而追逐理想的過程無疑幸福且艱辛。

但即使站在金字塔尖的機會寥寥,也不應該將孩子的的理想全盤否定。

另外,更重要的是: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高考並不是一條足夠合適的道路。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試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種,但人生的正確答案,有太多種了。

方一凡在功課上確實沒有天賦,但如果遵循興趣,去學習藝術,也許真的會大有作為。

季揚揚想做賽車手,看上去是天方夜譚,但如果他真的對此執著追逐,沒準也真的能夠闖出一番天地。

父母想不到這些嗎?

未必。

其實,家長希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和希望自己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多的財富積累一脈相通。

為此,在教育上,他們會變得更功利,更現實。

他們會口口聲聲地說: “我是為你好。”

可什麼才是好呢?將自己的社會經驗強加給孩子,就是好嗎?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某種程度上,孩子也成為了家長的“解壓工具”,他們通過孩子排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或將壓力直接轉嫁給孩子,而剝奪了孩子更理想化的目標。

在很多時候,家長說孩子的理想沒前途,其實是“沒錢途”。

潛臺詞是: 我希望你將來能賺很多錢,來分擔我們的壓力。

當然,這樣的潛臺詞,很多父母自己並不能意識得到。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父母面對孩子,是“管理”還是“溝通”

“空降父親”季勝利,由於缺席了兒子的成長,導致父子關係長期緊張不下。

他有試過改變,迴歸家庭,為兒子做早餐。

但身居高位的季區長卻還是免不了將自己的社會身份代入家庭。

季揚揚想當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卻只覺得“韓,韓寒個屁”。

甚至對兒子的鼓勵,都免不去居高臨下的口吻。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季勝利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

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社會身份,自然而然地將權力關係代入自己的家庭之中,他會以領導的姿態去管理孩子,去命令孩子,而不是嘗試進行更平等的溝通。

當父母無法與孩子平等對話時,溝通成本會急劇上升,而相應的溝通效率,也就往往變得不盡如人意。

不僅僅是季勝利,包括宋倩和童文潔,當與孩子的溝通變成一意孤行的“管理”,兩敗俱傷也成了意料之中的結局。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比如童文潔在知道方一凡成績下降時,會直接拉著正在吃飯的方一凡就去補習學校,絲毫沒有交流和溝通。

這樣一來,方一凡的逆反情緒出現,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在劇中,相似的困境同時發生在三個家庭。

如何破局?

孩子壓力大,家長壓力更大。

但矛盾並非不可調和。

方一凡家裡雖說是典型的虎媽貓爸,但這家的家庭環境也最是和諧溫馨。

方圓豁達開明,方猴兒除過皮了些,倒也稱得上乖巧懂事。

隨著學霸弟弟林磊兒的加入,相信兩個孩子也能互補長短,齊頭並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喬英子懂事,乖巧;同時也最是敏感慎微。

她懂宋倩的不易,也會主動想著讓媽媽開心;

宋倩看似偏執的行為下,同樣也裹挾著對女兒的愛:她會在英子熟睡的時候深情告白,也會帶女兒去看最新的電影。

只是這份愛背後,埋藏了太多的期許。

作為教師,她貌似最懂教育,其實卻最應該反思親子關係。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

方一凡喜歡藝術,季揚揚熱愛賽車,喬英子志在雲霄。

懷揣這些不同理想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三學子

除了英子的航天夢,這兩個男孩的理想似乎都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即使是英子在心願氣球上寫下CNSA的願望,也被宋倩以“高考之際,學習為重”改成了“北大清華任選其一”,還要再添上一句“一定考上七百分”……

在推諉中爆掉的氣球,也成為了壓倒英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分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這是一個難解的題。

作為高考的“過來人”,先驗經驗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和三對家長一樣的選擇。

就大多數情況講,家長們當然是正確的。

縱使高考有萬般“罪過”,它也是莘莘學子通向成長最公平、最穩妥、甚至最求全的一條通路。

而追逐理想的過程無疑幸福且艱辛。

但即使站在金字塔尖的機會寥寥,也不應該將孩子的的理想全盤否定。

另外,更重要的是: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高考並不是一條足夠合適的道路。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試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種,但人生的正確答案,有太多種了。

方一凡在功課上確實沒有天賦,但如果遵循興趣,去學習藝術,也許真的會大有作為。

季揚揚想做賽車手,看上去是天方夜譚,但如果他真的對此執著追逐,沒準也真的能夠闖出一番天地。

父母想不到這些嗎?

未必。

其實,家長希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和希望自己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多的財富積累一脈相通。

為此,在教育上,他們會變得更功利,更現實。

他們會口口聲聲地說: “我是為你好。”

可什麼才是好呢?將自己的社會經驗強加給孩子,就是好嗎?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某種程度上,孩子也成為了家長的“解壓工具”,他們通過孩子排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或將壓力直接轉嫁給孩子,而剝奪了孩子更理想化的目標。

在很多時候,家長說孩子的理想沒前途,其實是“沒錢途”。

潛臺詞是: 我希望你將來能賺很多錢,來分擔我們的壓力。

當然,這樣的潛臺詞,很多父母自己並不能意識得到。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父母面對孩子,是“管理”還是“溝通”

“空降父親”季勝利,由於缺席了兒子的成長,導致父子關係長期緊張不下。

他有試過改變,迴歸家庭,為兒子做早餐。

但身居高位的季區長卻還是免不了將自己的社會身份代入家庭。

季揚揚想當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卻只覺得“韓,韓寒個屁”。

甚至對兒子的鼓勵,都免不去居高臨下的口吻。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季勝利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

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社會身份,自然而然地將權力關係代入自己的家庭之中,他會以領導的姿態去管理孩子,去命令孩子,而不是嘗試進行更平等的溝通。

當父母無法與孩子平等對話時,溝通成本會急劇上升,而相應的溝通效率,也就往往變得不盡如人意。

不僅僅是季勝利,包括宋倩和童文潔,當與孩子的溝通變成一意孤行的“管理”,兩敗俱傷也成了意料之中的結局。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比如童文潔在知道方一凡成績下降時,會直接拉著正在吃飯的方一凡就去補習學校,絲毫沒有交流和溝通。

這樣一來,方一凡的逆反情緒出現,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在劇中,相似的困境同時發生在三個家庭。

如何破局?

孩子壓力大,家長壓力更大。

但矛盾並非不可調和。

方一凡家裡雖說是典型的虎媽貓爸,但這家的家庭環境也最是和諧溫馨。

方圓豁達開明,方猴兒除過皮了些,倒也稱得上乖巧懂事。

隨著學霸弟弟林磊兒的加入,相信兩個孩子也能互補長短,齊頭並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喬英子懂事,乖巧;同時也最是敏感慎微。

她懂宋倩的不易,也會主動想著讓媽媽開心;

宋倩看似偏執的行為下,同樣也裹挾著對女兒的愛:她會在英子熟睡的時候深情告白,也會帶女兒去看最新的電影。

只是這份愛背後,埋藏了太多的期許。

作為教師,她貌似最懂教育,其實卻最應該反思親子關係。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父母和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人可以完全掌控他人,即使是父母與子女之間。

宋倩婚姻的裂痕導致她把太多的愛傾注在女兒身上,也讓英子不堪重負,這個聰明的女孩叫人擔憂心疼。

從小在姥姥姥爺身旁長大的季揚揚其實並非排斥父母,相反,他太需要父親和母親的愛和陪伴。

季揚揚叛逆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體察細微的心。

他對父親為自己所做的的改變,看在眼裡、也記在心中。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

方一凡喜歡藝術,季揚揚熱愛賽車,喬英子志在雲霄。

懷揣這些不同理想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三學子

除了英子的航天夢,這兩個男孩的理想似乎都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即使是英子在心願氣球上寫下CNSA的願望,也被宋倩以“高考之際,學習為重”改成了“北大清華任選其一”,還要再添上一句“一定考上七百分”……

在推諉中爆掉的氣球,也成為了壓倒英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分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這是一個難解的題。

作為高考的“過來人”,先驗經驗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和三對家長一樣的選擇。

就大多數情況講,家長們當然是正確的。

縱使高考有萬般“罪過”,它也是莘莘學子通向成長最公平、最穩妥、甚至最求全的一條通路。

而追逐理想的過程無疑幸福且艱辛。

但即使站在金字塔尖的機會寥寥,也不應該將孩子的的理想全盤否定。

另外,更重要的是: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高考並不是一條足夠合適的道路。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試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種,但人生的正確答案,有太多種了。

方一凡在功課上確實沒有天賦,但如果遵循興趣,去學習藝術,也許真的會大有作為。

季揚揚想做賽車手,看上去是天方夜譚,但如果他真的對此執著追逐,沒準也真的能夠闖出一番天地。

父母想不到這些嗎?

未必。

其實,家長希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和希望自己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多的財富積累一脈相通。

為此,在教育上,他們會變得更功利,更現實。

他們會口口聲聲地說: “我是為你好。”

可什麼才是好呢?將自己的社會經驗強加給孩子,就是好嗎?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某種程度上,孩子也成為了家長的“解壓工具”,他們通過孩子排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或將壓力直接轉嫁給孩子,而剝奪了孩子更理想化的目標。

在很多時候,家長說孩子的理想沒前途,其實是“沒錢途”。

潛臺詞是: 我希望你將來能賺很多錢,來分擔我們的壓力。

當然,這樣的潛臺詞,很多父母自己並不能意識得到。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父母面對孩子,是“管理”還是“溝通”

“空降父親”季勝利,由於缺席了兒子的成長,導致父子關係長期緊張不下。

他有試過改變,迴歸家庭,為兒子做早餐。

但身居高位的季區長卻還是免不了將自己的社會身份代入家庭。

季揚揚想當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卻只覺得“韓,韓寒個屁”。

甚至對兒子的鼓勵,都免不去居高臨下的口吻。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季勝利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

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社會身份,自然而然地將權力關係代入自己的家庭之中,他會以領導的姿態去管理孩子,去命令孩子,而不是嘗試進行更平等的溝通。

當父母無法與孩子平等對話時,溝通成本會急劇上升,而相應的溝通效率,也就往往變得不盡如人意。

不僅僅是季勝利,包括宋倩和童文潔,當與孩子的溝通變成一意孤行的“管理”,兩敗俱傷也成了意料之中的結局。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比如童文潔在知道方一凡成績下降時,會直接拉著正在吃飯的方一凡就去補習學校,絲毫沒有交流和溝通。

這樣一來,方一凡的逆反情緒出現,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在劇中,相似的困境同時發生在三個家庭。

如何破局?

孩子壓力大,家長壓力更大。

但矛盾並非不可調和。

方一凡家裡雖說是典型的虎媽貓爸,但這家的家庭環境也最是和諧溫馨。

方圓豁達開明,方猴兒除過皮了些,倒也稱得上乖巧懂事。

隨著學霸弟弟林磊兒的加入,相信兩個孩子也能互補長短,齊頭並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喬英子懂事,乖巧;同時也最是敏感慎微。

她懂宋倩的不易,也會主動想著讓媽媽開心;

宋倩看似偏執的行為下,同樣也裹挾著對女兒的愛:她會在英子熟睡的時候深情告白,也會帶女兒去看最新的電影。

只是這份愛背後,埋藏了太多的期許。

作為教師,她貌似最懂教育,其實卻最應該反思親子關係。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父母和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人可以完全掌控他人,即使是父母與子女之間。

宋倩婚姻的裂痕導致她把太多的愛傾注在女兒身上,也讓英子不堪重負,這個聰明的女孩叫人擔憂心疼。

從小在姥姥姥爺身旁長大的季揚揚其實並非排斥父母,相反,他太需要父親和母親的愛和陪伴。

季揚揚叛逆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體察細微的心。

他對父親為自己所做的的改變,看在眼裡、也記在心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個不善表達的小夥子遺傳了季勝利的倔脾氣,也使得父子關係時常冒著火星。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

方一凡喜歡藝術,季揚揚熱愛賽車,喬英子志在雲霄。

懷揣這些不同理想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三學子

除了英子的航天夢,這兩個男孩的理想似乎都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即使是英子在心願氣球上寫下CNSA的願望,也被宋倩以“高考之際,學習為重”改成了“北大清華任選其一”,還要再添上一句“一定考上七百分”……

在推諉中爆掉的氣球,也成為了壓倒英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分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這是一個難解的題。

作為高考的“過來人”,先驗經驗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和三對家長一樣的選擇。

就大多數情況講,家長們當然是正確的。

縱使高考有萬般“罪過”,它也是莘莘學子通向成長最公平、最穩妥、甚至最求全的一條通路。

而追逐理想的過程無疑幸福且艱辛。

但即使站在金字塔尖的機會寥寥,也不應該將孩子的的理想全盤否定。

另外,更重要的是: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高考並不是一條足夠合適的道路。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試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種,但人生的正確答案,有太多種了。

方一凡在功課上確實沒有天賦,但如果遵循興趣,去學習藝術,也許真的會大有作為。

季揚揚想做賽車手,看上去是天方夜譚,但如果他真的對此執著追逐,沒準也真的能夠闖出一番天地。

父母想不到這些嗎?

未必。

其實,家長希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和希望自己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多的財富積累一脈相通。

為此,在教育上,他們會變得更功利,更現實。

他們會口口聲聲地說: “我是為你好。”

可什麼才是好呢?將自己的社會經驗強加給孩子,就是好嗎?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某種程度上,孩子也成為了家長的“解壓工具”,他們通過孩子排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或將壓力直接轉嫁給孩子,而剝奪了孩子更理想化的目標。

在很多時候,家長說孩子的理想沒前途,其實是“沒錢途”。

潛臺詞是: 我希望你將來能賺很多錢,來分擔我們的壓力。

當然,這樣的潛臺詞,很多父母自己並不能意識得到。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父母面對孩子,是“管理”還是“溝通”

“空降父親”季勝利,由於缺席了兒子的成長,導致父子關係長期緊張不下。

他有試過改變,迴歸家庭,為兒子做早餐。

但身居高位的季區長卻還是免不了將自己的社會身份代入家庭。

季揚揚想當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卻只覺得“韓,韓寒個屁”。

甚至對兒子的鼓勵,都免不去居高臨下的口吻。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季勝利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

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社會身份,自然而然地將權力關係代入自己的家庭之中,他會以領導的姿態去管理孩子,去命令孩子,而不是嘗試進行更平等的溝通。

當父母無法與孩子平等對話時,溝通成本會急劇上升,而相應的溝通效率,也就往往變得不盡如人意。

不僅僅是季勝利,包括宋倩和童文潔,當與孩子的溝通變成一意孤行的“管理”,兩敗俱傷也成了意料之中的結局。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比如童文潔在知道方一凡成績下降時,會直接拉著正在吃飯的方一凡就去補習學校,絲毫沒有交流和溝通。

這樣一來,方一凡的逆反情緒出現,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在劇中,相似的困境同時發生在三個家庭。

如何破局?

孩子壓力大,家長壓力更大。

但矛盾並非不可調和。

方一凡家裡雖說是典型的虎媽貓爸,但這家的家庭環境也最是和諧溫馨。

方圓豁達開明,方猴兒除過皮了些,倒也稱得上乖巧懂事。

隨著學霸弟弟林磊兒的加入,相信兩個孩子也能互補長短,齊頭並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喬英子懂事,乖巧;同時也最是敏感慎微。

她懂宋倩的不易,也會主動想著讓媽媽開心;

宋倩看似偏執的行為下,同樣也裹挾著對女兒的愛:她會在英子熟睡的時候深情告白,也會帶女兒去看最新的電影。

只是這份愛背後,埋藏了太多的期許。

作為教師,她貌似最懂教育,其實卻最應該反思親子關係。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父母和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人可以完全掌控他人,即使是父母與子女之間。

宋倩婚姻的裂痕導致她把太多的愛傾注在女兒身上,也讓英子不堪重負,這個聰明的女孩叫人擔憂心疼。

從小在姥姥姥爺身旁長大的季揚揚其實並非排斥父母,相反,他太需要父親和母親的愛和陪伴。

季揚揚叛逆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體察細微的心。

他對父親為自己所做的的改變,看在眼裡、也記在心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個不善表達的小夥子遺傳了季勝利的倔脾氣,也使得父子關係時常冒著火星。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但還好有揚揚媽媽從中調停。

不得不說,這個頗有智慧的媽媽是我在劇中最欣賞的角色。

放飛心願氣球,即使是佛性老爸方圓也還是完成了一首 “考考考考考考考”的打油詩,只有劉靜把“希望一家人歡歡喜喜”的願望許在心底;

面對丈夫季勝利擔心違反規定的左右為難,也是她假意鬆手,任一家人的心願紛紛飛上天空。

說服與訓導,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唯有愛與陪伴,理解及溝通,才能支撐起一個和美的家庭。


"

早些年,豆瓣上有個已關閉的小組叫——

“父母皆禍害” 組名聽上去頗為尖銳,有些“大逆不道”。

這句話倒並非網友原創,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殺俱樂部》的英國小說。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愈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她說了句:“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小組中多是與Jess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煩惱甚至絕望,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這個小組就成了他們宣洩壓力的重要途徑。

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一段旁人難以理解的心路。

也不知道,在那些難捱的歲月之後,是否有人曾經試著,同父母,也同昨天的自己,握手談和。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怎麼說?

劇中所展現出的家長和子女之間關係的困境,太真實了。

真實到有時候都讓我窒息。

有多真實?

比如第一集中,童文潔在車上痛批兒子:“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啊。你現在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句“不要叫我媽”的臺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聽自己的母親說過。

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真實的,可不只是臺詞。

看了幾集之後,我想用兩個詞來評價《小歡喜》: 鋒利、真誠。

《小歡喜》鋒利而真誠地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真實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所要講述的主題我特別感興趣。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高考,是每個家庭都曾經面對、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一道坎。

也是因為這道坎擺在面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困境,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說困境之前,先介紹下劇中的三組家庭吧。

海清和黃磊在《小別離》裡就演了一對夫妻,這次在《小歡喜》“再續前緣”,海清還是童文潔,黃磊還是方圓。

當然,角色已經是不同的角色。

這麼起名,也是為了說明: 他們就是中國最普通的父母的化身。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學習成績不好,但性格活潑討喜,淘氣歸淘氣,但不犯大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展開,叛逆是有的,但衝突並不算是特別強烈。

相比之下,另外兩組家庭的問題要更加複雜一些。

王硯輝,詠梅在劇中分別飾演季揚揚的父母季勝利、劉靜。

官居高位的季勝利和妻子多年在外打拼,同兒子聚少離多,因此,兒子季揚揚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極強,加上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嚴重不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陶虹扮演的宋倩則更是一個厲害角色。

可以說,正是宋倩這位母親角色,勾起了我對“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回憶。

她是春風中學的前特級教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陪讀,她辭去工作,成了時間更自由的金牌老師。

女兒喬英子雖然是學霸,但父母離異,媽媽給的期望太大,總讓她感到壓力重重。

前夫“女兒奴”喬衛東隔三差五的關心也令宋倩頭疼不迭,使這個小小家庭的母女關係也變得愈發緊張。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三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在孩子高三這年,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親子關係的困境。

什麼是困境,坦白講,就是一句話: 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父母“皆禍害”。

當我們仔細琢磨了《小歡喜》中的家庭關係後,會發現,造成困境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三個字: 控制慾。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到底是家長的高三還是孩子的高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信大部分人高三的時候,父母對你們說過類似這麼一句話: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也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大事。” 乍一聽,彷彿沒有任何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你考砸了,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就是毀了父母的人生。

是不是瞬間壓力山大。

《小歡喜》中的童文潔和宋倩這兩位媽媽也是如此。

雖說方一凡的成績不怎麼好,可兒子畢竟還是童文潔的驕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劇中她有這樣的臺詞: “我不一樣,我有方一凡啊,他爭取考一好大學,進一好公司,取個好老婆,再給我生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齊活了。”

這是童文潔對兒子通過高考 “鯉魚躍龍門”的規劃設想,然而兒子方猴兒偏偏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明明都快蹲班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擔心。

反倒急的童文潔只能跟閨蜜宋倩求助。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老師的一番話可算是點醒了童文潔:你們還是對高三沒有正確的認識,多少家長孩子一上高中全家都開始較勁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兩家孩子倒是達成了“天下媽媽一個樣”的共識。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相比童文潔,宋倩對女兒的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前夫離異的她自然把更多心血傾注到了女兒身上。

她專門為喬英子的房間專門貼設了一層隔音材料,甚至還在女兒書桌前開了一扇小窗用作監視。

對英子的航天夢,她覺得那是不務正業;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才是她唯一關心的。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宋倩家的包上面有清華大學的LOGO甚至明明是孩子高考,宋倩卻成了壓力太大、屢屢失眠的那個人。

英子無形中感到的種種壓力,也只能躲在隔音牆後大聲消解。

無論是童文潔的失心焦慮、宋倩的歇斯底里,歸根結底,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麼是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要麼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

童文潔在心底裡覺得方一凡能夠成為自己成功人生的最佳佐證,而宋倩則在潛意識裡認為喬英子如果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家庭中是勝於丈夫的那一個。

就如同父母對你說: “我沒考上個好大學,所以全指望你了。”

這個“所以”,其實很沒道理。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上過好大學的父母,則可能說這樣的話: “我考那麼好,你如果考不好,太給我丟人了。”

“丟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

高考,到底是誰去考呢?

當家長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一馬當先地陷陣衝鋒時,他們可曾想過: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將自己囚禁在了自己搭建的牢籠之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

方一凡喜歡藝術,季揚揚熱愛賽車,喬英子志在雲霄。

懷揣這些不同理想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三學子

除了英子的航天夢,這兩個男孩的理想似乎都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即使是英子在心願氣球上寫下CNSA的願望,也被宋倩以“高考之際,學習為重”改成了“北大清華任選其一”,還要再添上一句“一定考上七百分”……

在推諉中爆掉的氣球,也成為了壓倒英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考分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這是一個難解的題。

作為高考的“過來人”,先驗經驗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和三對家長一樣的選擇。

就大多數情況講,家長們當然是正確的。

縱使高考有萬般“罪過”,它也是莘莘學子通向成長最公平、最穩妥、甚至最求全的一條通路。

而追逐理想的過程無疑幸福且艱辛。

但即使站在金字塔尖的機會寥寥,也不應該將孩子的的理想全盤否定。

另外,更重要的是: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高考並不是一條足夠合適的道路。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試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種,但人生的正確答案,有太多種了。

方一凡在功課上確實沒有天賦,但如果遵循興趣,去學習藝術,也許真的會大有作為。

季揚揚想做賽車手,看上去是天方夜譚,但如果他真的對此執著追逐,沒準也真的能夠闖出一番天地。

父母想不到這些嗎?

未必。

其實,家長希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和希望自己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多的財富積累一脈相通。

為此,在教育上,他們會變得更功利,更現實。

他們會口口聲聲地說: “我是為你好。”

可什麼才是好呢?將自己的社會經驗強加給孩子,就是好嗎?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某種程度上,孩子也成為了家長的“解壓工具”,他們通過孩子排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或將壓力直接轉嫁給孩子,而剝奪了孩子更理想化的目標。

在很多時候,家長說孩子的理想沒前途,其實是“沒錢途”。

潛臺詞是: 我希望你將來能賺很多錢,來分擔我們的壓力。

當然,這樣的潛臺詞,很多父母自己並不能意識得到。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父母面對孩子,是“管理”還是“溝通”

“空降父親”季勝利,由於缺席了兒子的成長,導致父子關係長期緊張不下。

他有試過改變,迴歸家庭,為兒子做早餐。

但身居高位的季區長卻還是免不了將自己的社會身份代入家庭。

季揚揚想當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卻只覺得“韓,韓寒個屁”。

甚至對兒子的鼓勵,都免不去居高臨下的口吻。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季勝利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

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社會身份,自然而然地將權力關係代入自己的家庭之中,他會以領導的姿態去管理孩子,去命令孩子,而不是嘗試進行更平等的溝通。

當父母無法與孩子平等對話時,溝通成本會急劇上升,而相應的溝通效率,也就往往變得不盡如人意。

不僅僅是季勝利,包括宋倩和童文潔,當與孩子的溝通變成一意孤行的“管理”,兩敗俱傷也成了意料之中的結局。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比如童文潔在知道方一凡成績下降時,會直接拉著正在吃飯的方一凡就去補習學校,絲毫沒有交流和溝通。

這樣一來,方一凡的逆反情緒出現,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在劇中,相似的困境同時發生在三個家庭。

如何破局?

孩子壓力大,家長壓力更大。

但矛盾並非不可調和。

方一凡家裡雖說是典型的虎媽貓爸,但這家的家庭環境也最是和諧溫馨。

方圓豁達開明,方猴兒除過皮了些,倒也稱得上乖巧懂事。

隨著學霸弟弟林磊兒的加入,相信兩個孩子也能互補長短,齊頭並進。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喬英子懂事,乖巧;同時也最是敏感慎微。

她懂宋倩的不易,也會主動想著讓媽媽開心;

宋倩看似偏執的行為下,同樣也裹挾著對女兒的愛:她會在英子熟睡的時候深情告白,也會帶女兒去看最新的電影。

只是這份愛背後,埋藏了太多的期許。

作為教師,她貌似最懂教育,其實卻最應該反思親子關係。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父母和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人可以完全掌控他人,即使是父母與子女之間。

宋倩婚姻的裂痕導致她把太多的愛傾注在女兒身上,也讓英子不堪重負,這個聰明的女孩叫人擔憂心疼。

從小在姥姥姥爺身旁長大的季揚揚其實並非排斥父母,相反,他太需要父親和母親的愛和陪伴。

季揚揚叛逆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體察細微的心。

他對父親為自己所做的的改變,看在眼裡、也記在心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這個不善表達的小夥子遺傳了季勝利的倔脾氣,也使得父子關係時常冒著火星。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但還好有揚揚媽媽從中調停。

不得不說,這個頗有智慧的媽媽是我在劇中最欣賞的角色。

放飛心願氣球,即使是佛性老爸方圓也還是完成了一首 “考考考考考考考”的打油詩,只有劉靜把“希望一家人歡歡喜喜”的願望許在心底;

面對丈夫季勝利擔心違反規定的左右為難,也是她假意鬆手,任一家人的心願紛紛飛上天空。

說服與訓導,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唯有愛與陪伴,理解及溝通,才能支撐起一個和美的家庭。


高考—理想—父母,這場戰役中他們為什麼被稱為“禍害”?


《小歡喜》千千萬萬高三學子的故事還在繼續,這故事,關於我,也關於你。

在高考這場曠日持久,披荊斬棘的戰役中,我們在不斷路過,也在不斷經歷。

從這場戰役中收穫成長的當然不僅僅是孩子,更希望為人父母的家長們也能重新反思審視,向那個曾經被視為“禍害”的自己,再道一聲別離。

你們不是禍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