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麼大有沒有我的家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餘的爸爸呀 媽媽呀能不能告訴我這到底是為什麼”

01 一筆“孽債”

90年代,正是電視機為王的年代,那個時候有一部電視劇引發了萬人空巷的空前景象,那就是電視劇《孽債》。因為“上山下鄉”特殊歷史背景,有一批知識青年在下鄉時結婚生子,在返回大城市後沒有帶走妻兒。

《孽債》講述的就是十多年後這些知青子女進城尋找自己的爸爸、媽媽的故事當年我跟這些電視劇中的小孩差不多年齡,這是我第一次瞭解到,竟然還有小孩的生活裡會沒有爸爸這樣的角色。也讓我瞭解到,一個孩子父母不能長期在身邊陪伴,特別是父親的缺失,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問題。

主題曲中唱道的“上海那麼大,沒有我的家”、“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餘的”至今聽來都令人心酸。

本以為這大概是大歷史進程中的個體無奈,長大後才知道,這種父親的缺失並不鮮見

有的因為是“私生子”,得不到承認。比如“小龍女”吳卓林。從未受到親生父親成龍的承認,一直由母親帶大,是一個典型的“父愛缺失”孩子。從去年起,她就在新聞輿論中頻頻露臉,且都是以“不良”少女的奇葩形象出現,談“非正常”的戀愛,甚至露宿街頭。有一次她錄製視頻,袒露說很想尋找生父成龍,不是為了要他的遺產,而是希望“知道小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想知道自己的身份,一出生,大家都知道我是誰,就我不知道我是誰”。

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有的因為父母離異,父親一方離開,極端的,甚至父母兩個都不能成為依靠。比如為大眾熟知的馬天宇、井柏然兩屆“好男兒”。馬天宇的母親在他5歲時候去世,然後父親就不知所蹤,井柏然的母親在他出生28天就拋棄了他,父親也不管不顧。整個童年時光,他們只能依靠老人,過著非常艱苦的日子,這也是他們兩個不滿20歲就艱苦出道的原因。而當他們成名了,這些早年狠心拋棄他們的父親,都回來了……而女星毛曉彤就更是悽慘,生父不僅吸毒,從來沒有照料過自己,在向女兒索要財務未果後,還上電視臺,公開說要搞掉女兒……

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有的父親在身邊和沒有在身邊也差不多。比如湖南弒母的男孩。根據他的自述,在他們家,媽媽常常加夜班,而這時候本應該承擔起養育責任的父親,卻要出去打牌,他不希望爸爸去打牌,哀求爸爸卻未果,完全漠視他的情感需要。於是,這顆失望和怨恨的種子埋在孩子心裡,漸漸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極端、暴躁、冷漠自私到極致,最終就因為母親訓斥了自己幾句,而痛下殺手!

今年上半年大熱的國產電視劇《都挺好》,那個作妖的老父親“蘇大強”形象深入人心,飾演蘇大強的倪大紅憑藉這個角色獲得了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視帝。蘇大強雖然在孩子身邊,但是當女兒蘇明玉需要他的時候,總是躲起來,家裡出事他也縮在後面,不肯露面解決,絲毫沒有承擔父親責任的意識,就像一個“隱形”人。

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看了這些缺失的父親之後,我特別佩服葉辛老師用“孽債”來形容這種父子(女)關係:

你們生了我,就應該盡到基本的義務,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

02 “父親赤字”會帶來哪些影響

對於無法選擇出生的孩子來說,這筆“孽債”帶來的影響巨大,父親缺失導致的“父親赤字”,會帶來的許多負面影響。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我不想因為這種狀況而貶低單身母親,或責備不與孩子同住的父親。我們的社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削弱父親的重要性。特別是離婚後,父親的價值通常被貶低、被降級,並且被強行地剝離在孩子的生活之外。

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對於孩子來說,這樣做的後果完全是災難性的,從各個角度來說均如此:

1、自我觀念減弱,身體和情感安全受到損害。當父親沒有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時,孩子們總是會感到被遺棄,在情緒及陣發性的自我厭惡中掙扎。

2、行為問題。沒有父親的孩子在社會適應方面會遇到更多困難,更可能在建立友誼方面存在問題,也有明顯的行為問題。為了掩飾其潛在的恐懼、怨恨、焦慮和不快樂,許多孩子會塑造一個狂妄自大、恐嚇他人的形象。


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3、逃學和學習成績不佳。據統計,71%輟學的學生父親缺位。沒有父親的孩子在學業上更加困難,在閱讀、數學和思考技能測試中得分不佳。來自父親缺位家庭的孩子更有可能從學校逃學、被學校開除、初中畢業後就輟學,並且在成年之後,也不太可能取得學術和專業方面的發展。

4、違法和青少年犯罪,包括暴力犯罪。85%在監獄服刑的青年有一個缺位的父親。 沒有父親的兒童更容易違反規則,並在成年後入獄。

5、濫交和青少年懷孕。沒有父親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性方面的問題,包括:更可能在16歲以前發生性關係。初嘗雲雨時,不採取避孕措施。在青少年時期成為父母,以及感染傳播性病。許多女孩的父親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她們感受到了父親的拒絕,經歷了情感缺失,因此對男性表現出了明顯的客體渴求,也更容易被成年男性剝削。

6、吸毒和酗酒。在兒童期和成年期,沒有父親的孩子更容易吸菸、喝酒和濫用毒品。

7、無家可歸。90%離家出走的孩子都有一個缺位的父親。


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8、剝削和虐待。沒有父親的兒童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情感虐待和性虐待,被家暴和被情感虐待的可能性高5倍,致命虐待風險高出100倍。 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沒有與親生父母同住的學齡前兒童遭受性虐待的可能性要高40倍。

9、身體健康問題。研究指出,沒有父親的孩子有明顯更多的心身健康症狀和疾病,如急性和慢性疼痛、哮喘、頭痛和胃痛等。

10、精神健康障礙:父親缺位的孩子在各種心理健康問題上的比例持續過高,特別是焦慮、抑鬱和自殺。

11、生存機會。長大後,沒有父親的孩子更有可能失業,收入較低,依賴於失業救濟,甚至無家可歸。

12、未來的親密關係。父親缺位的孩子往往更早地進入伴侶關係,更有可能離婚或解除同居關係,並且更有可能有私生子、非婚生子或者非同居生子。

13、死亡率。沒有父親的孩子更有可能在兒童時期死去。平均壽命比其他人少四年。


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以上問題和其他社會問題與父親缺位現象有更緊密的聯繫,超過了其他因素諸如種族、社會階層和貧困問題。鑑於此,父親缺位現象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社會問題。父親缺位其實上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引起了許多海外學者的關注。在《沒有父親的美國》一書中,大衛·布蘭肯霍恩稱無父親的孩子的危機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具破壞性的趨勢。”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一份報告《父親和我》認為“父親赤字”應被視為公共衛生問題。

03“父親養育”是一種可能的選項

一般來說,我們總是認為養育孩子是母親的責任,或者說至少母親要盡較大的責任,市面上大多數心理育兒書主要是關於母親養育的,卻不太有人提父親養育。

“父親養育”指的是讓父親更多參與育兒的過程,而不是擔任通常認為的輔助性角色,以陪陪孩子玩遊戲,上班之餘忙裡偷閒地帶帶孩子的角色。甚至在“父親養育”的背景下,父親也可以與母親承擔相當的養育責任。

要解決“父親赤字”問題,讓更多父親重視養育子女的問題,不僅是要告訴他們缺失父親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多麼大的危害,也要告訴他們父親養育本身是可行的,讓他們覺得這不是一個負擔,其實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甚至是具有意義的事情。

那麼“父親養育”,也就是父親角色更主動參與到育兒過程中,有哪些依據,有哪些辦法能促進父親加入育兒隊伍?

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以下就和大家分析這個問題:

1、父親養育是否符合自然天性

很多人都想知道父親養育是否具有自然屬性。 普遍觀點認為,男性是被荷爾蒙(主要是睪酮)所驅使,為了在地位爭奪中更好地競爭,尋求性關係,甚至使用暴力,這些條件不利於撫養孩子。

然而,有研究表明,男性氣概遠比睪酮重要得多。當然睪酮在促使男人想要生子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需要一系列其他激素使男人變成父親。

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事實證明,在最好的父親中,睪酮水平在孩子出生後實際上顯著下降。 如果男性氣概包括了父親身份,對大多數男性來說都是如此的話,那麼睪酮就不是衡量男性氣概的最終標準。

事實上,父親的雌激素(眾所周知的女性性激素)水平高於其他男性。 研究表明,女性伴侶懷孕後會產生變化,男性也同時經歷的顯著的荷爾蒙變化,很可能是由女性伴侶懷孕所引起的,甚至一些男性會出現類似懷孕的症狀,如噁心和體重增加。似乎越來越清楚的是,就像大自然為女性做好媽媽的準備一樣,它也讓男性成為盡職的父親。

馬里蘭大學教授、生物學家蘇·卡特說:“我一直懷疑身為人父對一些男人,或許是所有男人,有生物學的影響。” 這表明男性在生理方面已經為成為父親做好了準備。

這些研究有可能深刻地改變我們對家庭、父性和男性氣概本身的理解。 對男性來說,做一位忠誠的父親,不僅重要,而且是天性。

2、男人從一開始就在生理方面參與了孩子的生活,這種過程能持久嗎?

眾所周知,懷孕引起的荷爾蒙變化會鼓勵母親愛護並養育孩子。 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父親對孩子的依戀是一個更不確定的過程的結果,這種過程是一種純粹的選擇性情感紐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往往長達數年以上。 一些物種中的雄性動物經歷的激素變化,是使它們養育後代的主要原因。 但是人類的爸爸也是如此嗎?

心理學家安妮·斯托裡及其同事採集了34對夫婦在懷孕期間和出生後不久的不同時間內的血液樣本, 研究人員選擇監測三種特定的激素,因為它們與人類母親和動物父親的養育行為有關。

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第一種激素是催乳素,因其在促進女性泌乳方面所起的作用而得名,但它也激發了許多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父母行為。被給予催乳素的雄性鴿子開始孵化並餵養它們的幼崽。斯托裡發現在人類父親中,催乳素水平在伴侶分娩前的三週內上升了約20%。

第二種激素是皮質醇,眾所周知是一種壓力荷爾蒙,但它也是母親對嬰兒依戀的一個很好的指標。 具有高皮質醇水平的新母親可以比皮質醇水平較低的母親更容易通過氣味發現自己的嬰兒。 母親們也更加同情地迴應嬰兒的哭聲,並以更積極的方式描述他們與嬰兒的關係。斯托裡和她的同事們發現,對於準父親來說,皮質醇在出生前三週比在懷孕早期高兩倍。

科學家解釋說,雖然皮質醇被視為“戰鬥或逃跑”激素,但它可能更準確地被描述為“抬頭 - 眼睛向前 - 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發生” 激素。 它可能有助於父母為分娩做好準備。 隨著妊娠的進展,女性皮質醇水平通常會升高。事實上,壓力激素水平的持續上升會引發分娩。

第三種激素是睪酮,雄性動物在配對期間有大量睪酮,但在養育期間減少。 如果給予鳥類父親睪酮,它們則花費更多時間來保護自己的領土和交配,而不是照顧現有的後代。 研究表明,當人類男性贏得體育賽事和其他比賽時,他們的睪酮激增。

研究顯示,在嬰兒出生後的前三週內,父親的睪酮水平驟降了33%。 當寶寶四到七週大時,睪酮水平恢復正常。 無論睪酮下降的時間有多短,它帶來的影響可能持續孩子終生,它可能讓男性把養育子女當作焦點,而這種下降可能讓養育這項事業更具合作性,較少競爭性。 通過鼓勵父親與孩子互動,這種短暫的荷爾蒙變化實際上可能會引發親子聯結過程。

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3、母親對父親主動承擔養育角色能有多大幫助?

其實,伴侶之間的親密接觸和溝通可能會誘發激素變化,鼓勵父親養育孩子。 在親密接觸的伴侶之間可能會有實際的生理信號交換,例如信息素的傳遞。 與氣味相似,信息素是揮發性化學物質,動物通過皮膚或汗液不斷髮出,但卻無法檢測到。

這些信息素可以在生物學上暗示男人,他的伴侶懷孕了,並開始激素變化,促使他在行為方面和生理方面成為父親。

夫婦之間的親密程度似乎是母親的身體化學信號如何讓父親誕生的一個因素。伴侶們往往會發現,如果他們談論嬰兒並且分享懷孕的細節,他們會感到彼此之間的關係更親密。

所以要想男性主動承擔起養育子女的角色,妻子要儘可能地增加兩人的親密關係。

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總而言之,男人比我們想象的要中性化得多。

男性一般被認為是強勢的,這一傳統觀點實際上貶低了男性,也否認他們有能力來體驗所有的人類情感。其實,男性的荷爾蒙可能在幫助他體驗這種全方位的情感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成為一個充滿愛心和全心奉獻的父親,是具有生物本能的,這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

對於具有現代意識的父親來說,這是有可能做到的。

04 現在可能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

比如老賀。

“我成長過程的最初記憶之一就是希望我的父親能夠在家更多時間”,醫學博士老賀回憶道。 “那時我8歲,當時在想,'我不想要更大的房子或更多的錢。我只想要爸爸陪我。'”

當妻子分娩時,老賀調整了自己的工作時間,這樣他就可以每週兩天在家照顧兒子。 “這種轉變很自然,”他說。 “我很感激能有這樣的機會,我父親從未有過。”

33歲的老賀不願意接受父親那一代既有的缺位者角色。 母親經常成為家庭的頂樑柱,然而,年輕的父親也可以在家裡,兼職甚至是全職做個主夫。

是父親”還債“的時候了:父愛缺失會怎樣?父親養育有可能嗎?

此文系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原創作品,系2019年父親節特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團隊。2012年在上海出發。組織咖啡心理公益諮詢、公益單身相遇活動、公益心理團體活動、公益心理諮詢師學習活動、心理類科普原創翻譯讀書文章不定期更新。助人自助,用生命影響生命。一杯咖啡,溫暖世界的內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