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男孩因一部手機,與媽媽冷戰,是時候減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

不完美媽媽 玩具 讀書 服裝 冰淇淋 羊駝媽媽 2019-08-23
"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寶寶幫媽媽拿一下衣服,媽媽獎勵你一顆糖”

“考了第一名,爸爸給買你最想要的玩具”

“你看完這本書,媽媽帶你去吃冰淇淋”……

這些話,各位家長有沒有似曾相識?這些看似和孩子商量的對話,其實就是一種物質獎勵的方法:利用孩子的物慾,讓他們慢慢做到家長希望他們做到的事,雖然孩子成功了,但這種教育方式,真不是家長的“救命稻草”。

糖果、玩具、好看的衣服、好用的電子設備,就算只是一隻冰淇淋,都可能是孩子最嚮往的,而家長就是利用孩子的這種需求,來達到鼓勵或者表揚的目的,讓孩子們更努力一些。可經常利用物質控制孩子的行為,就是負責任的做法嗎?

"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寶寶幫媽媽拿一下衣服,媽媽獎勵你一顆糖”

“考了第一名,爸爸給買你最想要的玩具”

“你看完這本書,媽媽帶你去吃冰淇淋”……

這些話,各位家長有沒有似曾相識?這些看似和孩子商量的對話,其實就是一種物質獎勵的方法:利用孩子的物慾,讓他們慢慢做到家長希望他們做到的事,雖然孩子成功了,但這種教育方式,真不是家長的“救命稻草”。

糖果、玩具、好看的衣服、好用的電子設備,就算只是一隻冰淇淋,都可能是孩子最嚮往的,而家長就是利用孩子的這種需求,來達到鼓勵或者表揚的目的,讓孩子們更努力一些。可經常利用物質控制孩子的行為,就是負責任的做法嗎?

13歲男孩因一部手機,與媽媽冷戰,是時候減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

為什麼不能經常用物質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做到更好,總會使用一些他們看來很有效的方法,比如獎勵孩子最近很喜歡的東西,讓他們想辦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可這樣真的合適嗎?

13歲的樂樂是一名初中生,從小他就是爸爸媽媽眼中的好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錯,爸爸媽媽總會獎勵給樂樂一些小禮品,當做孩子付出的回報。

可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樂樂已經考到了全班前五名,爸爸媽媽卻沒有履行他們的承諾:獎勵樂樂一部手機。

媽媽說:“現在正是學習緊張的時候,怎麼能給樂樂買手機呢?”爸爸也因為這句話,取消了這次口頭約定。樂樂因為這件事,和媽媽冷戰了很長一段時間。

看到這件事,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孩子不懂事?還是家長違背承諾?但無論是哪種反應,孩子已經受到了傷害。

"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寶寶幫媽媽拿一下衣服,媽媽獎勵你一顆糖”

“考了第一名,爸爸給買你最想要的玩具”

“你看完這本書,媽媽帶你去吃冰淇淋”……

這些話,各位家長有沒有似曾相識?這些看似和孩子商量的對話,其實就是一種物質獎勵的方法:利用孩子的物慾,讓他們慢慢做到家長希望他們做到的事,雖然孩子成功了,但這種教育方式,真不是家長的“救命稻草”。

糖果、玩具、好看的衣服、好用的電子設備,就算只是一隻冰淇淋,都可能是孩子最嚮往的,而家長就是利用孩子的這種需求,來達到鼓勵或者表揚的目的,讓孩子們更努力一些。可經常利用物質控制孩子的行為,就是負責任的做法嗎?

13歲男孩因一部手機,與媽媽冷戰,是時候減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

為什麼不能經常用物質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做到更好,總會使用一些他們看來很有效的方法,比如獎勵孩子最近很喜歡的東西,讓他們想辦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可這樣真的合適嗎?

13歲的樂樂是一名初中生,從小他就是爸爸媽媽眼中的好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錯,爸爸媽媽總會獎勵給樂樂一些小禮品,當做孩子付出的回報。

可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樂樂已經考到了全班前五名,爸爸媽媽卻沒有履行他們的承諾:獎勵樂樂一部手機。

媽媽說:“現在正是學習緊張的時候,怎麼能給樂樂買手機呢?”爸爸也因為這句話,取消了這次口頭約定。樂樂因為這件事,和媽媽冷戰了很長一段時間。

看到這件事,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孩子不懂事?還是家長違背承諾?但無論是哪種反應,孩子已經受到了傷害。

13歲男孩因一部手機,與媽媽冷戰,是時候減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

為什麼不建議用物質獎勵孩子?

家長為了讓孩子做到更好,他們願意付出很多物質,以此“換來”更優秀的孩子,孩子們也會認為:只要自己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而且還是自己喜歡的回報。

可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沒有回報的,當有一天孩子正常付出,可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情況會不會像樂樂一樣呢?會的,甚至會更嚴重。

因為在孩子的意識中,會認為付出就應該得到回報,都是自己應得的。如果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們在潛意識中就會對父母失望,然後變得不努力。

所以,是時候停止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這樣只會害了他們。

"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寶寶幫媽媽拿一下衣服,媽媽獎勵你一顆糖”

“考了第一名,爸爸給買你最想要的玩具”

“你看完這本書,媽媽帶你去吃冰淇淋”……

這些話,各位家長有沒有似曾相識?這些看似和孩子商量的對話,其實就是一種物質獎勵的方法:利用孩子的物慾,讓他們慢慢做到家長希望他們做到的事,雖然孩子成功了,但這種教育方式,真不是家長的“救命稻草”。

糖果、玩具、好看的衣服、好用的電子設備,就算只是一隻冰淇淋,都可能是孩子最嚮往的,而家長就是利用孩子的這種需求,來達到鼓勵或者表揚的目的,讓孩子們更努力一些。可經常利用物質控制孩子的行為,就是負責任的做法嗎?

13歲男孩因一部手機,與媽媽冷戰,是時候減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

為什麼不能經常用物質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做到更好,總會使用一些他們看來很有效的方法,比如獎勵孩子最近很喜歡的東西,讓他們想辦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可這樣真的合適嗎?

13歲的樂樂是一名初中生,從小他就是爸爸媽媽眼中的好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錯,爸爸媽媽總會獎勵給樂樂一些小禮品,當做孩子付出的回報。

可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樂樂已經考到了全班前五名,爸爸媽媽卻沒有履行他們的承諾:獎勵樂樂一部手機。

媽媽說:“現在正是學習緊張的時候,怎麼能給樂樂買手機呢?”爸爸也因為這句話,取消了這次口頭約定。樂樂因為這件事,和媽媽冷戰了很長一段時間。

看到這件事,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孩子不懂事?還是家長違背承諾?但無論是哪種反應,孩子已經受到了傷害。

13歲男孩因一部手機,與媽媽冷戰,是時候減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

為什麼不建議用物質獎勵孩子?

家長為了讓孩子做到更好,他們願意付出很多物質,以此“換來”更優秀的孩子,孩子們也會認為:只要自己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而且還是自己喜歡的回報。

可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沒有回報的,當有一天孩子正常付出,可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情況會不會像樂樂一樣呢?會的,甚至會更嚴重。

因為在孩子的意識中,會認為付出就應該得到回報,都是自己應得的。如果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們在潛意識中就會對父母失望,然後變得不努力。

所以,是時候停止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這樣只會害了他們。

13歲男孩因一部手機,與媽媽冷戰,是時候減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

家長如何正確激勵孩子?

首先,大家要知道激勵孩子的意義是什麼?是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讓他們變成過度物質的人。

舉個例子:

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多讀書,家長不要告訴孩子:讀完這本書,媽媽帶你去吃好吃的,或者買個玩具。

家長可以嘗試這樣說:

當你讀完這本書,你會學到很多,你會成為班級裡讀書最多的孩子。

當你讀完這本書,你可以給朋友分享好的故事。

當你讀完這本書,你會成為更好的人,媽媽會為你驕傲。

等等……

"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寶寶幫媽媽拿一下衣服,媽媽獎勵你一顆糖”

“考了第一名,爸爸給買你最想要的玩具”

“你看完這本書,媽媽帶你去吃冰淇淋”……

這些話,各位家長有沒有似曾相識?這些看似和孩子商量的對話,其實就是一種物質獎勵的方法:利用孩子的物慾,讓他們慢慢做到家長希望他們做到的事,雖然孩子成功了,但這種教育方式,真不是家長的“救命稻草”。

糖果、玩具、好看的衣服、好用的電子設備,就算只是一隻冰淇淋,都可能是孩子最嚮往的,而家長就是利用孩子的這種需求,來達到鼓勵或者表揚的目的,讓孩子們更努力一些。可經常利用物質控制孩子的行為,就是負責任的做法嗎?

13歲男孩因一部手機,與媽媽冷戰,是時候減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

為什麼不能經常用物質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做到更好,總會使用一些他們看來很有效的方法,比如獎勵孩子最近很喜歡的東西,讓他們想辦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可這樣真的合適嗎?

13歲的樂樂是一名初中生,從小他就是爸爸媽媽眼中的好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錯,爸爸媽媽總會獎勵給樂樂一些小禮品,當做孩子付出的回報。

可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樂樂已經考到了全班前五名,爸爸媽媽卻沒有履行他們的承諾:獎勵樂樂一部手機。

媽媽說:“現在正是學習緊張的時候,怎麼能給樂樂買手機呢?”爸爸也因為這句話,取消了這次口頭約定。樂樂因為這件事,和媽媽冷戰了很長一段時間。

看到這件事,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孩子不懂事?還是家長違背承諾?但無論是哪種反應,孩子已經受到了傷害。

13歲男孩因一部手機,與媽媽冷戰,是時候減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

為什麼不建議用物質獎勵孩子?

家長為了讓孩子做到更好,他們願意付出很多物質,以此“換來”更優秀的孩子,孩子們也會認為:只要自己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而且還是自己喜歡的回報。

可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沒有回報的,當有一天孩子正常付出,可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情況會不會像樂樂一樣呢?會的,甚至會更嚴重。

因為在孩子的意識中,會認為付出就應該得到回報,都是自己應得的。如果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們在潛意識中就會對父母失望,然後變得不努力。

所以,是時候停止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這樣只會害了他們。

13歲男孩因一部手機,與媽媽冷戰,是時候減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

家長如何正確激勵孩子?

首先,大家要知道激勵孩子的意義是什麼?是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讓他們變成過度物質的人。

舉個例子:

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多讀書,家長不要告訴孩子:讀完這本書,媽媽帶你去吃好吃的,或者買個玩具。

家長可以嘗試這樣說:

當你讀完這本書,你會學到很多,你會成為班級裡讀書最多的孩子。

當你讀完這本書,你可以給朋友分享好的故事。

當你讀完這本書,你會成為更好的人,媽媽會為你驕傲。

等等……

13歲男孩因一部手機,與媽媽冷戰,是時候減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了

想激勵孩子成為更好的人,一定不是通過給禮物實現的,而是讓孩子養成更好的習慣,或者培養孩子更加專注於某件事。

就比如讀書,當他們體會到讀書的快樂時,他們就會繼續,慢慢就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用物質獎勵他們也會變成更好的人,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

你喜歡物質獎勵孩子嗎?各位家長有哪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

我是一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大家可以關注我的賬號,我們共同學習育兒知識,也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寶寶們可以健康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