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長教育有紕漏,壞蘋果法則會侵害孩子一生,不妨試試這幾點'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鄰居王阿姨家的女兒晨晨,今年已經30好幾了,卻一直呆在家裡不去工作,身邊一個朋友也沒有,簡直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啃老族”。

我同晨晨歲數將近,小時候也是挺好的玩伴,在我印象中,晨晨小時候也是挺可愛的,但有個壞習慣就是依賴性強,不愛思考。在小時候,我經常過去鄰居家找晨晨玩。

在我們一起畫畫的時候,晨晨打不開彩色筆盒,她的第一時間不是想辦法自己打開,而是找媽媽;在家裡吃飯的時候,晨晨也是要媽媽喂,不喂便不吃飯;我們一起看動畫片的時候,她也從不自己思考問題,一有疑問便是問媽媽;我們在小區玩滑梯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晨晨也只會哭著找媽媽,而不會自己去面對……

晨晨從小對媽媽的依賴性,與不愛主動思考去解決問題的壞習慣,漸漸地使得她獨立性變差、缺乏自信心、整個人也慢慢孤僻起來;長大後,她也不願意自己單獨去面對社會與生活,寧願永遠變成爸媽身上的一條“寄生蟲”。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鄰居王阿姨家的女兒晨晨,今年已經30好幾了,卻一直呆在家裡不去工作,身邊一個朋友也沒有,簡直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啃老族”。

我同晨晨歲數將近,小時候也是挺好的玩伴,在我印象中,晨晨小時候也是挺可愛的,但有個壞習慣就是依賴性強,不愛思考。在小時候,我經常過去鄰居家找晨晨玩。

在我們一起畫畫的時候,晨晨打不開彩色筆盒,她的第一時間不是想辦法自己打開,而是找媽媽;在家裡吃飯的時候,晨晨也是要媽媽喂,不喂便不吃飯;我們一起看動畫片的時候,她也從不自己思考問題,一有疑問便是問媽媽;我們在小區玩滑梯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晨晨也只會哭著找媽媽,而不會自己去面對……

晨晨從小對媽媽的依賴性,與不愛主動思考去解決問題的壞習慣,漸漸地使得她獨立性變差、缺乏自信心、整個人也慢慢孤僻起來;長大後,她也不願意自己單獨去面對社會與生活,寧願永遠變成爸媽身上的一條“寄生蟲”。

如果家長教育有紕漏,壞蘋果法則會侵害孩子一生,不妨試試這幾點

孩子的小惡習就猶如一顆“壞蘋果”,如果不及時拿走,就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家長們千萬不要低估了“壞蘋果”法則對孩子成長的破壞力。

壞蘋果法則侵害孩子的成長

相信大家都有這種類似的體驗:當我們買了一箱蘋果回家,發現一箱蘋果裡面有個蘋果稍微爛了一部分。如果這時候我們沒有及時將這個爛蘋果拿開,整箱的蘋果在第二、三天便會全部爛掉;若我們在發現有一個爛蘋果的時候,及時將爛蘋果從整箱蘋果裡面拿走,還可以保護到箱子裡面的其他蘋果不受影響。

這個經驗也體現了“壞蘋果法則”原理,當一個壞蘋果沒有及時剔除時,將會使得周圍的好蘋果也變成壞蘋果。“壞蘋果法則”同樣也應用在我們育兒常識內,很多時候孩子身上的壞習慣沒能及時糾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其他行為習慣,最終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晨晨的事件也是“壞蘋果法則”的真實寫照,因為從小對媽媽依賴性強、不愛思考的壞習慣,造就了她在長大後變成了一個“啃老族”。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鄰居王阿姨家的女兒晨晨,今年已經30好幾了,卻一直呆在家裡不去工作,身邊一個朋友也沒有,簡直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啃老族”。

我同晨晨歲數將近,小時候也是挺好的玩伴,在我印象中,晨晨小時候也是挺可愛的,但有個壞習慣就是依賴性強,不愛思考。在小時候,我經常過去鄰居家找晨晨玩。

在我們一起畫畫的時候,晨晨打不開彩色筆盒,她的第一時間不是想辦法自己打開,而是找媽媽;在家裡吃飯的時候,晨晨也是要媽媽喂,不喂便不吃飯;我們一起看動畫片的時候,她也從不自己思考問題,一有疑問便是問媽媽;我們在小區玩滑梯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晨晨也只會哭著找媽媽,而不會自己去面對……

晨晨從小對媽媽的依賴性,與不愛主動思考去解決問題的壞習慣,漸漸地使得她獨立性變差、缺乏自信心、整個人也慢慢孤僻起來;長大後,她也不願意自己單獨去面對社會與生活,寧願永遠變成爸媽身上的一條“寄生蟲”。

如果家長教育有紕漏,壞蘋果法則會侵害孩子一生,不妨試試這幾點

孩子的小惡習就猶如一顆“壞蘋果”,如果不及時拿走,就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家長們千萬不要低估了“壞蘋果”法則對孩子成長的破壞力。

壞蘋果法則侵害孩子的成長

相信大家都有這種類似的體驗:當我們買了一箱蘋果回家,發現一箱蘋果裡面有個蘋果稍微爛了一部分。如果這時候我們沒有及時將這個爛蘋果拿開,整箱的蘋果在第二、三天便會全部爛掉;若我們在發現有一個爛蘋果的時候,及時將爛蘋果從整箱蘋果裡面拿走,還可以保護到箱子裡面的其他蘋果不受影響。

這個經驗也體現了“壞蘋果法則”原理,當一個壞蘋果沒有及時剔除時,將會使得周圍的好蘋果也變成壞蘋果。“壞蘋果法則”同樣也應用在我們育兒常識內,很多時候孩子身上的壞習慣沒能及時糾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其他行為習慣,最終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晨晨的事件也是“壞蘋果法則”的真實寫照,因為從小對媽媽依賴性強、不愛思考的壞習慣,造就了她在長大後變成了一個“啃老族”。

如果家長教育有紕漏,壞蘋果法則會侵害孩子一生,不妨試試這幾點

很多情況下,我們只會埋怨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懶惰、拖延症、脾氣不好以及愛粘人等等,卻不曾反思,孩子們的各種行為習慣並非天生存在,在他們的身後往往存在著問題家長。我們可以從以下孩子的2個壞習慣中,看出家長教育的紕漏。

孩子的身上的“壞蘋果”是家長教育的漏洞

☞孩子愛說謊,只因家長曾過度指責孩子的錯誤

  • “你打爛了杯子,為什麼不老實告訴媽媽呢?為什麼還要撒謊?”
  • “我害怕你打我,媽媽。就像上次我不小心摔爛你手機屏幕那樣,嗚嗚嗚……”

樂樂不小心打爛了家裡的杯子,但因為害怕受到跟上次摔爛媽媽手機屏幕時一樣的教訓,便撒謊說是家裡的貓爬到餐桌上,不小心將杯子碰到在地上了。可家裡的餐桌實在太高,家裡的小貓咪根本是跳不上去的,樂樂媽媽一下便識破了樂樂的謊言。

人之所以撒謊,其目的是想要趨利避害。當孩子在犯錯了受到家長嚴厲的懲罰後,便會感到害怕,在下次犯錯的時候便會因為承受不住壓力而選擇說謊。所以孩子們在犯錯後受到的懲罰越大,其之後說謊的概率便越高。

☞孩子嫉妒心強,只因家長過度對比別人家的娃

中國的許多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恨鐵不成鋼的時候。在遇到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做得好的情況下,家長們時常會對孩子說:“你看看你同學樂樂多勤快”、“你怎麼這麼笨,你看看隔壁的範範多聰明”……

家長們對孩子說出這些話的初衷,原本是想以此激勵孩子,暗示孩子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但家長卻忽略了一點,經常被比較的孩子,內心會出現不開心、憤怒、叛逆等負面情緒。漸漸地,他們會開始嫉妒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嫉妒比自己更加優秀的孩子。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鄰居王阿姨家的女兒晨晨,今年已經30好幾了,卻一直呆在家裡不去工作,身邊一個朋友也沒有,簡直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啃老族”。

我同晨晨歲數將近,小時候也是挺好的玩伴,在我印象中,晨晨小時候也是挺可愛的,但有個壞習慣就是依賴性強,不愛思考。在小時候,我經常過去鄰居家找晨晨玩。

在我們一起畫畫的時候,晨晨打不開彩色筆盒,她的第一時間不是想辦法自己打開,而是找媽媽;在家裡吃飯的時候,晨晨也是要媽媽喂,不喂便不吃飯;我們一起看動畫片的時候,她也從不自己思考問題,一有疑問便是問媽媽;我們在小區玩滑梯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晨晨也只會哭著找媽媽,而不會自己去面對……

晨晨從小對媽媽的依賴性,與不愛主動思考去解決問題的壞習慣,漸漸地使得她獨立性變差、缺乏自信心、整個人也慢慢孤僻起來;長大後,她也不願意自己單獨去面對社會與生活,寧願永遠變成爸媽身上的一條“寄生蟲”。

如果家長教育有紕漏,壞蘋果法則會侵害孩子一生,不妨試試這幾點

孩子的小惡習就猶如一顆“壞蘋果”,如果不及時拿走,就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家長們千萬不要低估了“壞蘋果”法則對孩子成長的破壞力。

壞蘋果法則侵害孩子的成長

相信大家都有這種類似的體驗:當我們買了一箱蘋果回家,發現一箱蘋果裡面有個蘋果稍微爛了一部分。如果這時候我們沒有及時將這個爛蘋果拿開,整箱的蘋果在第二、三天便會全部爛掉;若我們在發現有一個爛蘋果的時候,及時將爛蘋果從整箱蘋果裡面拿走,還可以保護到箱子裡面的其他蘋果不受影響。

這個經驗也體現了“壞蘋果法則”原理,當一個壞蘋果沒有及時剔除時,將會使得周圍的好蘋果也變成壞蘋果。“壞蘋果法則”同樣也應用在我們育兒常識內,很多時候孩子身上的壞習慣沒能及時糾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其他行為習慣,最終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晨晨的事件也是“壞蘋果法則”的真實寫照,因為從小對媽媽依賴性強、不愛思考的壞習慣,造就了她在長大後變成了一個“啃老族”。

如果家長教育有紕漏,壞蘋果法則會侵害孩子一生,不妨試試這幾點

很多情況下,我們只會埋怨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懶惰、拖延症、脾氣不好以及愛粘人等等,卻不曾反思,孩子們的各種行為習慣並非天生存在,在他們的身後往往存在著問題家長。我們可以從以下孩子的2個壞習慣中,看出家長教育的紕漏。

孩子的身上的“壞蘋果”是家長教育的漏洞

☞孩子愛說謊,只因家長曾過度指責孩子的錯誤

  • “你打爛了杯子,為什麼不老實告訴媽媽呢?為什麼還要撒謊?”
  • “我害怕你打我,媽媽。就像上次我不小心摔爛你手機屏幕那樣,嗚嗚嗚……”

樂樂不小心打爛了家裡的杯子,但因為害怕受到跟上次摔爛媽媽手機屏幕時一樣的教訓,便撒謊說是家裡的貓爬到餐桌上,不小心將杯子碰到在地上了。可家裡的餐桌實在太高,家裡的小貓咪根本是跳不上去的,樂樂媽媽一下便識破了樂樂的謊言。

人之所以撒謊,其目的是想要趨利避害。當孩子在犯錯了受到家長嚴厲的懲罰後,便會感到害怕,在下次犯錯的時候便會因為承受不住壓力而選擇說謊。所以孩子們在犯錯後受到的懲罰越大,其之後說謊的概率便越高。

☞孩子嫉妒心強,只因家長過度對比別人家的娃

中國的許多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恨鐵不成鋼的時候。在遇到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做得好的情況下,家長們時常會對孩子說:“你看看你同學樂樂多勤快”、“你怎麼這麼笨,你看看隔壁的範範多聰明”……

家長們對孩子說出這些話的初衷,原本是想以此激勵孩子,暗示孩子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但家長卻忽略了一點,經常被比較的孩子,內心會出現不開心、憤怒、叛逆等負面情緒。漸漸地,他們會開始嫉妒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嫉妒比自己更加優秀的孩子。

如果家長教育有紕漏,壞蘋果法則會侵害孩子一生,不妨試試這幾點

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孩子身上多多少少存在著壞習慣,為了避免出現“壞蘋果法則”,家長們應該及時替孩子摘掉身上的“壞蘋果”,具體可以參考下以下幾點。

家長應如何幫孩子摘掉壞蘋果

▶家長在發現孩子壞習慣時,切勿過急改變孩子

當家長們發現孩子壞習慣時,經常會第一時間發脾氣,甚至對孩子大打出手。孩子也許會在家長的打罵後改變了壞習慣,但也有可能會使得孩子更加叛逆、讓其壞習慣變得更加惡劣。家長們應該明白一點,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

要想改掉孩子的壞習慣,也需要一定的過程。家長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告訴孩子壞習慣會造成的弊端,並正確引導孩子去改變其壞行為。

▶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就像父母的影子、父母的翻版。家長是孩子最為親近的人,其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當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時,便要自己通過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給他們做好榜樣。當家長們喜歡孩子有顆孝順的心,家長們便要善待好自己的爸媽,讓孩子從小在孝順的氛圍中長大。

▶可以試著用說故事的方式去改變孩子

孩子身上存在壞習慣,家長可以嘗試避開棍棒教育和不停說教的方式,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去糾正孩子的行為。

家長們可以將自己孩子虛設為一些故事的主人翁,跟孩子講著類似有趣的故事,讓孩子意識到與自己身上有著同樣壞習慣的主角,是會隨著故事的展開有著可怕的結果。通過不乏味的故事情節,讓孩子更加容易接受一些道理,並願意試著去改變。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鄰居王阿姨家的女兒晨晨,今年已經30好幾了,卻一直呆在家裡不去工作,身邊一個朋友也沒有,簡直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啃老族”。

我同晨晨歲數將近,小時候也是挺好的玩伴,在我印象中,晨晨小時候也是挺可愛的,但有個壞習慣就是依賴性強,不愛思考。在小時候,我經常過去鄰居家找晨晨玩。

在我們一起畫畫的時候,晨晨打不開彩色筆盒,她的第一時間不是想辦法自己打開,而是找媽媽;在家裡吃飯的時候,晨晨也是要媽媽喂,不喂便不吃飯;我們一起看動畫片的時候,她也從不自己思考問題,一有疑問便是問媽媽;我們在小區玩滑梯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晨晨也只會哭著找媽媽,而不會自己去面對……

晨晨從小對媽媽的依賴性,與不愛主動思考去解決問題的壞習慣,漸漸地使得她獨立性變差、缺乏自信心、整個人也慢慢孤僻起來;長大後,她也不願意自己單獨去面對社會與生活,寧願永遠變成爸媽身上的一條“寄生蟲”。

如果家長教育有紕漏,壞蘋果法則會侵害孩子一生,不妨試試這幾點

孩子的小惡習就猶如一顆“壞蘋果”,如果不及時拿走,就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家長們千萬不要低估了“壞蘋果”法則對孩子成長的破壞力。

壞蘋果法則侵害孩子的成長

相信大家都有這種類似的體驗:當我們買了一箱蘋果回家,發現一箱蘋果裡面有個蘋果稍微爛了一部分。如果這時候我們沒有及時將這個爛蘋果拿開,整箱的蘋果在第二、三天便會全部爛掉;若我們在發現有一個爛蘋果的時候,及時將爛蘋果從整箱蘋果裡面拿走,還可以保護到箱子裡面的其他蘋果不受影響。

這個經驗也體現了“壞蘋果法則”原理,當一個壞蘋果沒有及時剔除時,將會使得周圍的好蘋果也變成壞蘋果。“壞蘋果法則”同樣也應用在我們育兒常識內,很多時候孩子身上的壞習慣沒能及時糾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其他行為習慣,最終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晨晨的事件也是“壞蘋果法則”的真實寫照,因為從小對媽媽依賴性強、不愛思考的壞習慣,造就了她在長大後變成了一個“啃老族”。

如果家長教育有紕漏,壞蘋果法則會侵害孩子一生,不妨試試這幾點

很多情況下,我們只會埋怨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懶惰、拖延症、脾氣不好以及愛粘人等等,卻不曾反思,孩子們的各種行為習慣並非天生存在,在他們的身後往往存在著問題家長。我們可以從以下孩子的2個壞習慣中,看出家長教育的紕漏。

孩子的身上的“壞蘋果”是家長教育的漏洞

☞孩子愛說謊,只因家長曾過度指責孩子的錯誤

  • “你打爛了杯子,為什麼不老實告訴媽媽呢?為什麼還要撒謊?”
  • “我害怕你打我,媽媽。就像上次我不小心摔爛你手機屏幕那樣,嗚嗚嗚……”

樂樂不小心打爛了家裡的杯子,但因為害怕受到跟上次摔爛媽媽手機屏幕時一樣的教訓,便撒謊說是家裡的貓爬到餐桌上,不小心將杯子碰到在地上了。可家裡的餐桌實在太高,家裡的小貓咪根本是跳不上去的,樂樂媽媽一下便識破了樂樂的謊言。

人之所以撒謊,其目的是想要趨利避害。當孩子在犯錯了受到家長嚴厲的懲罰後,便會感到害怕,在下次犯錯的時候便會因為承受不住壓力而選擇說謊。所以孩子們在犯錯後受到的懲罰越大,其之後說謊的概率便越高。

☞孩子嫉妒心強,只因家長過度對比別人家的娃

中國的許多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恨鐵不成鋼的時候。在遇到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做得好的情況下,家長們時常會對孩子說:“你看看你同學樂樂多勤快”、“你怎麼這麼笨,你看看隔壁的範範多聰明”……

家長們對孩子說出這些話的初衷,原本是想以此激勵孩子,暗示孩子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但家長卻忽略了一點,經常被比較的孩子,內心會出現不開心、憤怒、叛逆等負面情緒。漸漸地,他們會開始嫉妒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嫉妒比自己更加優秀的孩子。

如果家長教育有紕漏,壞蘋果法則會侵害孩子一生,不妨試試這幾點

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孩子身上多多少少存在著壞習慣,為了避免出現“壞蘋果法則”,家長們應該及時替孩子摘掉身上的“壞蘋果”,具體可以參考下以下幾點。

家長應如何幫孩子摘掉壞蘋果

▶家長在發現孩子壞習慣時,切勿過急改變孩子

當家長們發現孩子壞習慣時,經常會第一時間發脾氣,甚至對孩子大打出手。孩子也許會在家長的打罵後改變了壞習慣,但也有可能會使得孩子更加叛逆、讓其壞習慣變得更加惡劣。家長們應該明白一點,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

要想改掉孩子的壞習慣,也需要一定的過程。家長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告訴孩子壞習慣會造成的弊端,並正確引導孩子去改變其壞行為。

▶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就像父母的影子、父母的翻版。家長是孩子最為親近的人,其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當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時,便要自己通過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給他們做好榜樣。當家長們喜歡孩子有顆孝順的心,家長們便要善待好自己的爸媽,讓孩子從小在孝順的氛圍中長大。

▶可以試著用說故事的方式去改變孩子

孩子身上存在壞習慣,家長可以嘗試避開棍棒教育和不停說教的方式,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去糾正孩子的行為。

家長們可以將自己孩子虛設為一些故事的主人翁,跟孩子講著類似有趣的故事,讓孩子意識到與自己身上有著同樣壞習慣的主角,是會隨著故事的展開有著可怕的結果。通過不乏味的故事情節,讓孩子更加容易接受一些道理,並願意試著去改變。

如果家長教育有紕漏,壞蘋果法則會侵害孩子一生,不妨試試這幾點

​孩子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從某種程度上講,將決定著他們的一生。幼兒時期是每個人人生最為關鍵的起步階段,也是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家長們在孩子成長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薰陶,在發現孩子身上存在“壞蘋果”時,要及時將其採摘掉,避免出現“壞蘋果效應”。

今日互動:你發現了孩子身上的壞蘋果嗎?歡迎評論分享。

————————

學無止境,育兒知識更是需要我們用心,細心的去專研的一門學問。嗯哼媽媽在這裡隨時聆聽並解決各位家長的問題。

關注【嗯哼媽媽】,細心聆聽父母心聲,刻苦專研育兒方式,讓每一個育兒難題都不再是難題。歡迎諮詢,我們共同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