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公佈:教育,說到底還是拼爹媽的

這兩天,2019年各省高考成績陸續放榜!

每年高考放榜之後,對於高考狀元家庭出生的研究便會層出不窮。2017年北京市文科狀元熊軒昂就曾直言不諱的說到:

“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


我父母是外交官,從小就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 ”

一個高考狀元的成功,不僅僅歸結於孩子的努力、老師的付出,其實更多的是父母日復一日在學習習慣、性格上的深遠影響!

換個角度,一個孩子,調皮搗蛋、打架生事甚至是走上歧路,別人不會說老師沒教好,只會說“這個孩子沒家教,因為有其父必有其子”。

我們都以為,名校錄取是在挑孩子,其實是在挑父母!因為父母前半生的樣子裡,往往藏著孩子後半生的結局!

高考成績公佈:教育,說到底還是拼爹媽的

研究表明:孩子在18歲之前,家庭教育的影響比例超過60%,而學校的教育只佔30%,剩下的那不到10%,來自社會教育。

不可否認,一個人的家庭對他的發展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從最開始的受教育水平,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教育,說到底還是拼爹媽的!

高考成績公佈:教育,說到底還是拼爹媽的

有位學者曾組織過一場活動,他邀請了幾十位在教育孩子上受困的父母,請他們認真思考自己和其父母性格的優、缺點,並客觀地在紙條上一一列舉出來。

當人們冷靜下來,認真地去思考這個問題時,他們發現,自己的脾氣和性格,與其父母的相似度簡直驚人。

回過頭再看看自己的孩子,面對的彷彿就是童年時期糟糕的自己。

家長是過去的孩子,孩子是未來的家長。

也許你不願意承認,可事實上,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深入骨血,你的孩子無法擺脫你的影響,他們的行為裡永遠藏著你的影子。

高考成績公佈:教育,說到底還是拼爹媽的

有則笑話如是。

說有個孩子在學校,總是因為一丁點矛盾就和同學打架,被叫了家長。

孩子他爸一到學校,二話不說掄起巴掌就開打,邊打還邊說:“你個兔崽子,到底跟誰學的,遇到事兒就不能不動手嗎?”

笑罷,想起之前參加孩子的家長會,對有位老師說的話印象深刻,他說,你孩子在學校的樣子,就是你的樣子,我看到孩子就知道你們的家庭。

你蠻橫,孩子就會無賴;

你拖延,孩子就會懶散;

你貪婪,孩子就會不知足;

你暴戾,孩子就會冷漠;

你霸道,孩子就不會尊重他人。

幾句話,醍醐灌頂。

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先做什麼樣的父母,比言傳身教更有用的,是以身作則,這是教育裡最簡單實用的道理!

高考成績公佈:教育,說到底還是拼爹媽的

最近,有位朋友十分苦惱地向我抱怨,自己的兒子真的太不讓人省心了,一點都不爭氣。

“功課上馬馬虎虎,特長班的學習三心二意的,馬上就要期末考試,卻只想著玩手機打遊戲,我們夫妻倆每天累死累活的,真是枉費心血啊……”

其實,這不是第一次聽家長們吐槽了,小書君總是會在後臺收到一些留言,大家為了孩子的事焦頭爛額:

“不指望他考第一第二,好歹得80分吧,每天守著他寫作業,他倒好,還沒開始寫就先哭上了……”

“送我女兒去上學,眼看要遲到了,她還在穿鞋子。我就催她,能不能快一點,然後她還是磨磨蹭蹭,我氣得直接衝過去把她整個人提起來……”

似乎大部分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都有些許的不滿意,他們懶散、磨蹭、無理取鬧、不勤奮好學......

我想起曾刷爆網絡的一張圖片:

高考成績公佈:教育,說到底還是拼爹媽的

地鐵上,一位母親痴迷地玩著手機,旁邊的女兒伸長了脖子看著,在另外一邊,旁邊的母親在陶醉的看著書,孩子也沉迷在書裡不受外界干擾。

你看,家長“以身作則”讀書,孩子也會讀書。家長“以身作則”玩手機,孩子也會痴迷於此。

我國大型教育記錄片《鏡子》裡有這樣一段話——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問題孩子的背後,必然是問題家庭。問題孩子的背後,必然是問題父母。

若你的家庭氛圍是看電視和玩手機,那孩子迷戀遊戲,不學無術,一點也不奇怪。

若你週末宅在家裡,不讀書,不運動,什麼也不做,孩子日後成為好吃懶做的人,也不奇怪。

若你自己對生活得過且過,早就失去了學習新事物的熱忱,卻把孩子的生活用鋼琴繪畫游泳奧數填得滿滿的,那你的孩子,大抵也是很難學有所成。

孩子是我們的鏡子,也是我們的影子。他最可能的成長方式就是“複製”現在的你。

高考成績公佈:教育,說到底還是拼爹媽的

人們常說,父母前半生的樣子裡,往往藏著孩子後半生的結局,現實也在一遍遍印證這個道理!

被誇“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董卿,今日的才華和氣質,得益於她幾十年讀書的好習慣,而這個必須歸功於父親的耐心引導。

高考成績公佈:教育,說到底還是拼爹媽的

畢業於復旦大學的父親,自己就酷愛讀書,也順其自然地從小讓董卿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每年寒暑假,父親都會給董卿開列一個書單,父女倆一起相對而坐,侃侃而談。

這才有了今天的董卿,她也把讀書的習慣,當作家訓一樣,送給了自己的兒子。

她在節目裡說起自己的育兒論:

“回憶是時間的禮物,而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先做什麼樣的父母。”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郎朗的故事,父親像上了弦的發條,十幾年不停逼出了一個鋼琴大師。

這橋段聽起來和每一個督促孩子練琴的中國式家長一樣,但沒多少人知道,“狼爸”自己也是個勤學苦練的人。

他中學畢業後,先後在工廠、雜技團和部隊文工團工作,拜師苦練二胡演奏。

把兒子栽培成鋼琴巨星後,他在音樂會上,和兒子合奏演出。

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受得到,他有個了不起的兒子,但他自己本身就很了不起。

高考成績公佈:教育,說到底還是拼爹媽的

道理太過簡單直白了——

如果我們自己不是好學上進的父母,卻要求孩子廢寢忘食,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時候,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是——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你什麼樣,你孩子就什麼樣;你的眼界,決定著他邁出的腳步;你的行為,就是勾勒他人生的畫筆。

千萬句諄諄教誨,不如日復一日的耳濡目染。

高考成績公佈:教育,說到底還是拼爹媽的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謊言?”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是:這句話不是謊言,只是用錯了對象。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將來往死裡折騰孩子,而是現在往死裡折騰自己,因為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啊。

研究表明:孩子在18歲之前,家庭教育的影響比例超過60%,而學校的教育只佔30%,剩下的那不到10%,來自社會教育。

優秀的家長,多是終身學習者,有閱讀的良好習慣,常出入高素質社交圈,以身作則,帶頭完成希望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

當你讓學習成為自己的習慣,但你沉溺書本而不是手機,但你工作兢兢業業認真負責,當你善良溫柔對生活充滿熱愛……你的孩子也會遵循這些軌跡,成為那個無比優秀的孩子!

高考成績公佈:教育,說到底還是拼爹媽的

東野圭吾在《時生》裡寫道,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我們都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都只能儘量打好它。

是的,我們無法選擇擁有什麼樣的父母,但卻可以選擇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養育孩子,從來不是易事,這場漫長的修行裡,你唯一需要堅持和事情就是做好自己,以身作則。

共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