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帶姐姐離家出走的背後,是父母“沒有邊界”的愛……'

"

◆◆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

◆◆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弟弟帶姐姐離家出走的背後,是父母“沒有邊界”的愛……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江垚

1

暑假過半,孩子離回到學校還有不到一個月,然而各類安全問題卻頻上熱搜,光是關於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就看到了不止一起。

最近在瀋陽就發生了一起“家有兩娃一起離家出走”的事件,事件起因是10歲的小兒子譜的曲,被媽媽說“不好聽”,原本興致勃勃想讓姐姐幫忙一起修改填詞的弟弟,一衝動就“慫恿”姐姐一起離家出走,還好只是滯留在了超市,被及時發現才沒有釀成更嚴重的問題。

"

◆◆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弟弟帶姐姐離家出走的背後,是父母“沒有邊界”的愛……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江垚

1

暑假過半,孩子離回到學校還有不到一個月,然而各類安全問題卻頻上熱搜,光是關於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就看到了不止一起。

最近在瀋陽就發生了一起“家有兩娃一起離家出走”的事件,事件起因是10歲的小兒子譜的曲,被媽媽說“不好聽”,原本興致勃勃想讓姐姐幫忙一起修改填詞的弟弟,一衝動就“慫恿”姐姐一起離家出走,還好只是滯留在了超市,被及時發現才沒有釀成更嚴重的問題。

弟弟帶姐姐離家出走的背後,是父母“沒有邊界”的愛……

(圖片來自網絡)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了,家長的一點小批評都會引發各種矛盾,動不動就用“離家出走”,甚至“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懲罰家長。

然而,反過來看,或許是因為作為父母的我們,太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個體意識和價值了。

“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因為我們是自己人,我才這樣對你。”

真的是因為關係親近,才可以肆無忌憚嗎?

很多父母以為這種“無間隔”的愛就是對孩子真正的愛,事實上是侵犯了孩子的“個人邊界”。


2

什麼是“個人邊界”?

個人邊界(Personal boundaries)是由個人建立的準則、規定、限制或限度,用來分辨什麼是合理的、安全的,界定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是被允許的,當別人越過這些界線時自己該如何應對。個人邊界包括身體和情緒兩方面。

身體上的邊界,相信所有人都明白,我們會教育孩子說:身體的私密部分不可以隨意被人觸碰哦。

可見“身體邊界”的概念已經被大眾所接受。

“情緒邊界”在多數人心中卻還是一個“灰色地帶”。

父母不顧孩子的內心感受,直白地吐槽、批評,甚至貶低孩子的行為,就是典型地隨意侵犯了對方的“情緒邊界”。

在一些夫妻關係中,也常會看到一方不顧對方面子,數落拆臺的情況。當被擠兌一方終於控制不住情緒爆發時,另一方往往會表現得“若無其事”,甚至覺得對方是無理取鬧,他們的理由是:我就開個玩笑啊,TA不是我老婆/老公嘛!

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我們都是夫妻了,還分什麼“你我”,我當然可以隨意進出對方的個人空間。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個別現象,那就錯了,生活中,還不止是以上這樣的“情緒侵犯”。仔細回想,你是否遇到過以下這些情況:

自己想剪個頭髮,老公不同意;買了身新衣服,被老公嫌棄又土又醜;想報個班學點新技能,被老公吐槽“一把年紀了還裝什麼學生”…… 類似這樣擠兌人的話。

"

◆◆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弟弟帶姐姐離家出走的背後,是父母“沒有邊界”的愛……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江垚

1

暑假過半,孩子離回到學校還有不到一個月,然而各類安全問題卻頻上熱搜,光是關於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就看到了不止一起。

最近在瀋陽就發生了一起“家有兩娃一起離家出走”的事件,事件起因是10歲的小兒子譜的曲,被媽媽說“不好聽”,原本興致勃勃想讓姐姐幫忙一起修改填詞的弟弟,一衝動就“慫恿”姐姐一起離家出走,還好只是滯留在了超市,被及時發現才沒有釀成更嚴重的問題。

弟弟帶姐姐離家出走的背後,是父母“沒有邊界”的愛……

(圖片來自網絡)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了,家長的一點小批評都會引發各種矛盾,動不動就用“離家出走”,甚至“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懲罰家長。

然而,反過來看,或許是因為作為父母的我們,太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個體意識和價值了。

“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因為我們是自己人,我才這樣對你。”

真的是因為關係親近,才可以肆無忌憚嗎?

很多父母以為這種“無間隔”的愛就是對孩子真正的愛,事實上是侵犯了孩子的“個人邊界”。


2

什麼是“個人邊界”?

個人邊界(Personal boundaries)是由個人建立的準則、規定、限制或限度,用來分辨什麼是合理的、安全的,界定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是被允許的,當別人越過這些界線時自己該如何應對。個人邊界包括身體和情緒兩方面。

身體上的邊界,相信所有人都明白,我們會教育孩子說:身體的私密部分不可以隨意被人觸碰哦。

可見“身體邊界”的概念已經被大眾所接受。

“情緒邊界”在多數人心中卻還是一個“灰色地帶”。

父母不顧孩子的內心感受,直白地吐槽、批評,甚至貶低孩子的行為,就是典型地隨意侵犯了對方的“情緒邊界”。

在一些夫妻關係中,也常會看到一方不顧對方面子,數落拆臺的情況。當被擠兌一方終於控制不住情緒爆發時,另一方往往會表現得“若無其事”,甚至覺得對方是無理取鬧,他們的理由是:我就開個玩笑啊,TA不是我老婆/老公嘛!

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我們都是夫妻了,還分什麼“你我”,我當然可以隨意進出對方的個人空間。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個別現象,那就錯了,生活中,還不止是以上這樣的“情緒侵犯”。仔細回想,你是否遇到過以下這些情況:

自己想剪個頭髮,老公不同意;買了身新衣服,被老公嫌棄又土又醜;想報個班學點新技能,被老公吐槽“一把年紀了還裝什麼學生”…… 類似這樣擠兌人的話。

弟弟帶姐姐離家出走的背後,是父母“沒有邊界”的愛……

(圖片來自網絡)


有個朋友,和老公常居海外,她老公是科研人員,也就是常說的理工男,據說是“智商超高,情商不足”的典型。前段時間,她就在網上和我聊天時抱怨:

自己想買一條破洞褲,等天氣暖和了,就可以配T恤穿,結果他老公堅決反對,還直言她這麼穿簡直是“有傷風化”。朋友就很是納悶,怎麼穿個破洞褲就“有傷風化”了呢?!

不管是“開玩笑的擠兌”還是干涉對方的日常穿戴打扮,實質都是漠視對方的“個人邊界”。

兩性關係專家約翰戈特曼說過:

“每段婚姻都需要努力來保持不脫軌,將伴侶聚在一起和將他們分開的兩種力量之間,永遠存在一種張力。”

在夫妻關係、家庭關係中,當把“你”與“我”之間的關係邊界界定明確,也就多了這種“張力”,這就好比兩人的共舞,進退得宜,才不會“互踩雙腳”。


3

中國式家庭,是“個人邊界”被肆意破壞的集中爆發區,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手足關係都有可能成為邊界不明的“重災區”。

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有一期papi醬提出的“人生排序”問題,父母輩都一致把“孩子”排在首位,但年輕一輩卻認為“自己”才是第一位的,因為只有自己才是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那個人,要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任何一種價值觀沒有絕對的對錯,在這個排序中,有趣的點在於:

父母的認知中,對於自己與孩子之間的“個人邊界”就是不明晰的,認為孩子比自己重要,背後的意思也就是認為自己的“個人空間”是可以為孩子犧牲的,一個對自己的“個人空間”都不在意的人,當然也就不會在意別人的“個人空間”,因此才會出現當下很多家長借“關心”的藉口,隨意介入孩子的生活。

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毫無遮掩”,甚至“肆無忌憚”。父母對孩子是這樣,丈夫對妻子/妻子對丈夫也是一樣。

打著“愛對方”,“為對方好”的旗號,行“私慾”之實。

"

◆◆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弟弟帶姐姐離家出走的背後,是父母“沒有邊界”的愛……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江垚

1

暑假過半,孩子離回到學校還有不到一個月,然而各類安全問題卻頻上熱搜,光是關於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就看到了不止一起。

最近在瀋陽就發生了一起“家有兩娃一起離家出走”的事件,事件起因是10歲的小兒子譜的曲,被媽媽說“不好聽”,原本興致勃勃想讓姐姐幫忙一起修改填詞的弟弟,一衝動就“慫恿”姐姐一起離家出走,還好只是滯留在了超市,被及時發現才沒有釀成更嚴重的問題。

弟弟帶姐姐離家出走的背後,是父母“沒有邊界”的愛……

(圖片來自網絡)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了,家長的一點小批評都會引發各種矛盾,動不動就用“離家出走”,甚至“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懲罰家長。

然而,反過來看,或許是因為作為父母的我們,太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個體意識和價值了。

“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因為我們是自己人,我才這樣對你。”

真的是因為關係親近,才可以肆無忌憚嗎?

很多父母以為這種“無間隔”的愛就是對孩子真正的愛,事實上是侵犯了孩子的“個人邊界”。


2

什麼是“個人邊界”?

個人邊界(Personal boundaries)是由個人建立的準則、規定、限制或限度,用來分辨什麼是合理的、安全的,界定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是被允許的,當別人越過這些界線時自己該如何應對。個人邊界包括身體和情緒兩方面。

身體上的邊界,相信所有人都明白,我們會教育孩子說:身體的私密部分不可以隨意被人觸碰哦。

可見“身體邊界”的概念已經被大眾所接受。

“情緒邊界”在多數人心中卻還是一個“灰色地帶”。

父母不顧孩子的內心感受,直白地吐槽、批評,甚至貶低孩子的行為,就是典型地隨意侵犯了對方的“情緒邊界”。

在一些夫妻關係中,也常會看到一方不顧對方面子,數落拆臺的情況。當被擠兌一方終於控制不住情緒爆發時,另一方往往會表現得“若無其事”,甚至覺得對方是無理取鬧,他們的理由是:我就開個玩笑啊,TA不是我老婆/老公嘛!

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我們都是夫妻了,還分什麼“你我”,我當然可以隨意進出對方的個人空間。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個別現象,那就錯了,生活中,還不止是以上這樣的“情緒侵犯”。仔細回想,你是否遇到過以下這些情況:

自己想剪個頭髮,老公不同意;買了身新衣服,被老公嫌棄又土又醜;想報個班學點新技能,被老公吐槽“一把年紀了還裝什麼學生”…… 類似這樣擠兌人的話。

弟弟帶姐姐離家出走的背後,是父母“沒有邊界”的愛……

(圖片來自網絡)


有個朋友,和老公常居海外,她老公是科研人員,也就是常說的理工男,據說是“智商超高,情商不足”的典型。前段時間,她就在網上和我聊天時抱怨:

自己想買一條破洞褲,等天氣暖和了,就可以配T恤穿,結果他老公堅決反對,還直言她這麼穿簡直是“有傷風化”。朋友就很是納悶,怎麼穿個破洞褲就“有傷風化”了呢?!

不管是“開玩笑的擠兌”還是干涉對方的日常穿戴打扮,實質都是漠視對方的“個人邊界”。

兩性關係專家約翰戈特曼說過:

“每段婚姻都需要努力來保持不脫軌,將伴侶聚在一起和將他們分開的兩種力量之間,永遠存在一種張力。”

在夫妻關係、家庭關係中,當把“你”與“我”之間的關係邊界界定明確,也就多了這種“張力”,這就好比兩人的共舞,進退得宜,才不會“互踩雙腳”。


3

中國式家庭,是“個人邊界”被肆意破壞的集中爆發區,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手足關係都有可能成為邊界不明的“重災區”。

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有一期papi醬提出的“人生排序”問題,父母輩都一致把“孩子”排在首位,但年輕一輩卻認為“自己”才是第一位的,因為只有自己才是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那個人,要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任何一種價值觀沒有絕對的對錯,在這個排序中,有趣的點在於:

父母的認知中,對於自己與孩子之間的“個人邊界”就是不明晰的,認為孩子比自己重要,背後的意思也就是認為自己的“個人空間”是可以為孩子犧牲的,一個對自己的“個人空間”都不在意的人,當然也就不會在意別人的“個人空間”,因此才會出現當下很多家長借“關心”的藉口,隨意介入孩子的生活。

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毫無遮掩”,甚至“肆無忌憚”。父母對孩子是這樣,丈夫對妻子/妻子對丈夫也是一樣。

打著“愛對方”,“為對方好”的旗號,行“私慾”之實。

弟弟帶姐姐離家出走的背後,是父母“沒有邊界”的愛……

(圖片來自網絡)

大張偉在《我家那閨女》中就“人生排序”發過一問:

是不是因為覺得伴侶不會離開自己,所以我們不將伴侶排在前面?

同樣的,是不是因為覺得孩子根本沒有能力離開自己生存,所以我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漠視孩子的個體意志?!

因為對一個人有安全感,於是肆無忌憚展現自己的“惡”。卻不知,破壞親密關係的“殺手”,就是“肆無忌憚”。

當把安全感等同於“對方離不開我”,或是“對方就應該完全理解我”時,那麼這層“安全感”也就變味了。

著有《愛的藝術》的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愛包含著關心、責任、尊重、認識。

他說:

如果你的愛作為愛沒有引起對方對你的愛,如果你作為愛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現沒有使自己成為被愛者,那麼你的愛就是無力的,而這種愛就是不幸。

如果所謂的“親密無間”的愛,並沒有讓對方產生被愛的感覺,並同樣回報自己的愛,那麼,這種“親密無間”就不是真正的愛。

警惕!當你模糊了另一半的“個人邊界”,也就意味著你打破了雙方之間那層維繫婚姻關係的“張力”;

當你隨意侵犯了孩子的“個人情緒邊界”,也就意味著破壞了與孩子之間天然的親和關係;

而當你把最壞的一面都給了最親密的人,還期待他/她一如既往地愛你包容你,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

夫妻關係如此,親子關係如此,任何關係都是如此!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