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
"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作者介紹

"我都是為你好!"

"我們還能害你嗎?"

"我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嗎?"

這些話,想必很多人都聽到過。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的人生面臨選擇,就會聽到父母這麼為我們說,他們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讓我們必須要"聽話",他們以為這是一種愛。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孩子來說,卻未必真的能感受到愛。

這兩天播出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英子因為壓力大已經患上了中度抑鬱,她揹著父母來到深圳,後來被父母找到,她一時情急,就跳到了欄杆上。英子處於極度的崩潰邊緣,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媽媽還是問她:"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啊?"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上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作者介紹

"我都是為你好!"

"我們還能害你嗎?"

"我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嗎?"

這些話,想必很多人都聽到過。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的人生面臨選擇,就會聽到父母這麼為我們說,他們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讓我們必須要"聽話",他們以為這是一種愛。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孩子來說,卻未必真的能感受到愛。

這兩天播出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英子因為壓力大已經患上了中度抑鬱,她揹著父母來到深圳,後來被父母找到,她一時情急,就跳到了欄杆上。英子處於極度的崩潰邊緣,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媽媽還是問她:"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啊?"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上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表現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為你好”有時候就是逼走孩子的根本原因。

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什麼才是真的為你好呢?只要當孩子真的感受到好的時候,那才是好,若是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壓力,那麼,好也就變成了壞。

"我都是為你好",是一種情感勒索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苦惱,明明父母給自己的要求,自己覺得不合理,也不想執行,但是卻也無法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父母的這些行為,叫做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所謂情感勒索,是指關係中一方通過給另一方施加壓力,讓對方感到挫敗、恐懼,最終選擇放棄自我、服從對方要求的行為。

"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作者介紹

"我都是為你好!"

"我們還能害你嗎?"

"我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嗎?"

這些話,想必很多人都聽到過。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的人生面臨選擇,就會聽到父母這麼為我們說,他們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讓我們必須要"聽話",他們以為這是一種愛。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孩子來說,卻未必真的能感受到愛。

這兩天播出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英子因為壓力大已經患上了中度抑鬱,她揹著父母來到深圳,後來被父母找到,她一時情急,就跳到了欄杆上。英子處於極度的崩潰邊緣,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媽媽還是問她:"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啊?"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上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表現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為你好”有時候就是逼走孩子的根本原因。

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什麼才是真的為你好呢?只要當孩子真的感受到好的時候,那才是好,若是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壓力,那麼,好也就變成了壞。

"我都是為你好",是一種情感勒索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苦惱,明明父母給自己的要求,自己覺得不合理,也不想執行,但是卻也無法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父母的這些行為,叫做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所謂情感勒索,是指關係中一方通過給另一方施加壓力,讓對方感到挫敗、恐懼,最終選擇放棄自我、服從對方要求的行為。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有時候比較隱蔽,受到勒索的人往往因為被迫服從感到痛苦。

情感勒索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越是在親密的人之間,這種現象就越是容易出現。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是看重對方的感受,另一方面,因為親密,彼此會更加了解,所以他們也能輕易地就戳到我們的痛處,影響我們的心情。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有些沒有良心,怎麼我們都是為了你在付出,你還說我們是勒索呢?

我記得電視劇《都挺好》裡有這樣一幕,蘇明玉一心想要考清華北大,但是她媽媽卻逼著她去讀免費的師範大學,這對於蘇明玉來講,是巨大的打擊。之後,她雖然接受了媽媽的安排,但是也從此與媽媽斷絕了往來。

"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作者介紹

"我都是為你好!"

"我們還能害你嗎?"

"我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嗎?"

這些話,想必很多人都聽到過。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的人生面臨選擇,就會聽到父母這麼為我們說,他們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讓我們必須要"聽話",他們以為這是一種愛。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孩子來說,卻未必真的能感受到愛。

這兩天播出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英子因為壓力大已經患上了中度抑鬱,她揹著父母來到深圳,後來被父母找到,她一時情急,就跳到了欄杆上。英子處於極度的崩潰邊緣,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媽媽還是問她:"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啊?"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上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表現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為你好”有時候就是逼走孩子的根本原因。

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什麼才是真的為你好呢?只要當孩子真的感受到好的時候,那才是好,若是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壓力,那麼,好也就變成了壞。

"我都是為你好",是一種情感勒索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苦惱,明明父母給自己的要求,自己覺得不合理,也不想執行,但是卻也無法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父母的這些行為,叫做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所謂情感勒索,是指關係中一方通過給另一方施加壓力,讓對方感到挫敗、恐懼,最終選擇放棄自我、服從對方要求的行為。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有時候比較隱蔽,受到勒索的人往往因為被迫服從感到痛苦。

情感勒索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越是在親密的人之間,這種現象就越是容易出現。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是看重對方的感受,另一方面,因為親密,彼此會更加了解,所以他們也能輕易地就戳到我們的痛處,影響我們的心情。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有些沒有良心,怎麼我們都是為了你在付出,你還說我們是勒索呢?

我記得電視劇《都挺好》裡有這樣一幕,蘇明玉一心想要考清華北大,但是她媽媽卻逼著她去讀免費的師範大學,這對於蘇明玉來講,是巨大的打擊。之後,她雖然接受了媽媽的安排,但是也從此與媽媽斷絕了往來。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情感勒索和日常請求真的不一樣。比如,當我們要求孩子幫個忙,不如擦擦桌子,或是收拾下屋子,又或者是讓孩子努力學習,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做出改變,而且大家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但是,情感勒索卻不一樣,勒索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對方,不管孩子的想法是什麼,就是要求孩子必須聽從自己的命令,彼此之間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毫無平等而言。

"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作者介紹

"我都是為你好!"

"我們還能害你嗎?"

"我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嗎?"

這些話,想必很多人都聽到過。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的人生面臨選擇,就會聽到父母這麼為我們說,他們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讓我們必須要"聽話",他們以為這是一種愛。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孩子來說,卻未必真的能感受到愛。

這兩天播出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英子因為壓力大已經患上了中度抑鬱,她揹著父母來到深圳,後來被父母找到,她一時情急,就跳到了欄杆上。英子處於極度的崩潰邊緣,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媽媽還是問她:"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啊?"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上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表現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為你好”有時候就是逼走孩子的根本原因。

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什麼才是真的為你好呢?只要當孩子真的感受到好的時候,那才是好,若是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壓力,那麼,好也就變成了壞。

"我都是為你好",是一種情感勒索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苦惱,明明父母給自己的要求,自己覺得不合理,也不想執行,但是卻也無法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父母的這些行為,叫做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所謂情感勒索,是指關係中一方通過給另一方施加壓力,讓對方感到挫敗、恐懼,最終選擇放棄自我、服從對方要求的行為。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有時候比較隱蔽,受到勒索的人往往因為被迫服從感到痛苦。

情感勒索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越是在親密的人之間,這種現象就越是容易出現。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是看重對方的感受,另一方面,因為親密,彼此會更加了解,所以他們也能輕易地就戳到我們的痛處,影響我們的心情。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有些沒有良心,怎麼我們都是為了你在付出,你還說我們是勒索呢?

我記得電視劇《都挺好》裡有這樣一幕,蘇明玉一心想要考清華北大,但是她媽媽卻逼著她去讀免費的師範大學,這對於蘇明玉來講,是巨大的打擊。之後,她雖然接受了媽媽的安排,但是也從此與媽媽斷絕了往來。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情感勒索和日常請求真的不一樣。比如,當我們要求孩子幫個忙,不如擦擦桌子,或是收拾下屋子,又或者是讓孩子努力學習,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做出改變,而且大家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但是,情感勒索卻不一樣,勒索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對方,不管孩子的想法是什麼,就是要求孩子必須聽從自己的命令,彼此之間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毫無平等而言。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是為了控制對方,即使它披著為對方好的外衣。

面對孩子的抵抗,父母也會感到困惑。

為什麼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但是你卻不領情呢?

孩子會感覺到壓迫,父母同樣也感到痛苦。就像英子的媽媽,離婚後,她一個人帶著英子生活,衣食住行,每一件事情她都親力親為,她甚至為了英子辭去了中學老師的工作,就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照顧英子。

所以,當英子一直在說,自己想要離開北京南京大學的時候,她不僅僅是不同意,她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非要背井離鄉去一個那麼遠的大學?更何況,這還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英子完全有能力考上更好的大學。

當媽媽在深圳找到離家出走的英子,問她這是為什麼的時候,英子大吼著說:"我就是想逃離你啊!"

那一刻,給英子媽媽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她從來不知道,自己給孩子的全部的愛,竟然成為了孩子想要逃離自己的理由。

"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作者介紹

"我都是為你好!"

"我們還能害你嗎?"

"我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嗎?"

這些話,想必很多人都聽到過。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的人生面臨選擇,就會聽到父母這麼為我們說,他們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讓我們必須要"聽話",他們以為這是一種愛。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孩子來說,卻未必真的能感受到愛。

這兩天播出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英子因為壓力大已經患上了中度抑鬱,她揹著父母來到深圳,後來被父母找到,她一時情急,就跳到了欄杆上。英子處於極度的崩潰邊緣,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媽媽還是問她:"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啊?"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上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表現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為你好”有時候就是逼走孩子的根本原因。

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什麼才是真的為你好呢?只要當孩子真的感受到好的時候,那才是好,若是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壓力,那麼,好也就變成了壞。

"我都是為你好",是一種情感勒索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苦惱,明明父母給自己的要求,自己覺得不合理,也不想執行,但是卻也無法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父母的這些行為,叫做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所謂情感勒索,是指關係中一方通過給另一方施加壓力,讓對方感到挫敗、恐懼,最終選擇放棄自我、服從對方要求的行為。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有時候比較隱蔽,受到勒索的人往往因為被迫服從感到痛苦。

情感勒索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越是在親密的人之間,這種現象就越是容易出現。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是看重對方的感受,另一方面,因為親密,彼此會更加了解,所以他們也能輕易地就戳到我們的痛處,影響我們的心情。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有些沒有良心,怎麼我們都是為了你在付出,你還說我們是勒索呢?

我記得電視劇《都挺好》裡有這樣一幕,蘇明玉一心想要考清華北大,但是她媽媽卻逼著她去讀免費的師範大學,這對於蘇明玉來講,是巨大的打擊。之後,她雖然接受了媽媽的安排,但是也從此與媽媽斷絕了往來。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情感勒索和日常請求真的不一樣。比如,當我們要求孩子幫個忙,不如擦擦桌子,或是收拾下屋子,又或者是讓孩子努力學習,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做出改變,而且大家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但是,情感勒索卻不一樣,勒索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對方,不管孩子的想法是什麼,就是要求孩子必須聽從自己的命令,彼此之間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毫無平等而言。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是為了控制對方,即使它披著為對方好的外衣。

面對孩子的抵抗,父母也會感到困惑。

為什麼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但是你卻不領情呢?

孩子會感覺到壓迫,父母同樣也感到痛苦。就像英子的媽媽,離婚後,她一個人帶著英子生活,衣食住行,每一件事情她都親力親為,她甚至為了英子辭去了中學老師的工作,就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照顧英子。

所以,當英子一直在說,自己想要離開北京南京大學的時候,她不僅僅是不同意,她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非要背井離鄉去一個那麼遠的大學?更何況,這還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英子完全有能力考上更好的大學。

當媽媽在深圳找到離家出走的英子,問她這是為什麼的時候,英子大吼著說:"我就是想逃離你啊!"

那一刻,給英子媽媽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她從來不知道,自己給孩子的全部的愛,竟然成為了孩子想要逃離自己的理由。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媽媽的愛太沉重,英子想要掙脫束縛,所以才想離開北京。

我們是你的父母,難道我們會害你嗎?

其實,孩子都知道父母是不會害自己的,但是你們的做法,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沉甸甸的壓力。

曾經有這樣一個報道,一個學霸考試之後身體不舒服,選了5所985院校,讓媽媽幫忙填報志願。結果,媽媽在鄰居的勸說下,覺得離家近比較好,偷偷改了孩子的志願,報的學校全都是孩子不喜歡的。孩子知道後就崩潰了。

媽媽覺得離家近,方便照顧,這樣孩子也會享福。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就像網上說的那樣,對於一個想吃梨的人,你傾盡所有給了他一大車蘋果,你覺得他應該為此而感動,可是,你卻從來沒想過,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好壞有時候根本不是衡量事物的標準,適合不適合,想要不想要,才是標準。

"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作者介紹

"我都是為你好!"

"我們還能害你嗎?"

"我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嗎?"

這些話,想必很多人都聽到過。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的人生面臨選擇,就會聽到父母這麼為我們說,他們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讓我們必須要"聽話",他們以為這是一種愛。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孩子來說,卻未必真的能感受到愛。

這兩天播出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英子因為壓力大已經患上了中度抑鬱,她揹著父母來到深圳,後來被父母找到,她一時情急,就跳到了欄杆上。英子處於極度的崩潰邊緣,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媽媽還是問她:"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啊?"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上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表現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為你好”有時候就是逼走孩子的根本原因。

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什麼才是真的為你好呢?只要當孩子真的感受到好的時候,那才是好,若是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壓力,那麼,好也就變成了壞。

"我都是為你好",是一種情感勒索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苦惱,明明父母給自己的要求,自己覺得不合理,也不想執行,但是卻也無法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父母的這些行為,叫做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所謂情感勒索,是指關係中一方通過給另一方施加壓力,讓對方感到挫敗、恐懼,最終選擇放棄自我、服從對方要求的行為。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有時候比較隱蔽,受到勒索的人往往因為被迫服從感到痛苦。

情感勒索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越是在親密的人之間,這種現象就越是容易出現。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是看重對方的感受,另一方面,因為親密,彼此會更加了解,所以他們也能輕易地就戳到我們的痛處,影響我們的心情。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有些沒有良心,怎麼我們都是為了你在付出,你還說我們是勒索呢?

我記得電視劇《都挺好》裡有這樣一幕,蘇明玉一心想要考清華北大,但是她媽媽卻逼著她去讀免費的師範大學,這對於蘇明玉來講,是巨大的打擊。之後,她雖然接受了媽媽的安排,但是也從此與媽媽斷絕了往來。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情感勒索和日常請求真的不一樣。比如,當我們要求孩子幫個忙,不如擦擦桌子,或是收拾下屋子,又或者是讓孩子努力學習,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做出改變,而且大家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但是,情感勒索卻不一樣,勒索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對方,不管孩子的想法是什麼,就是要求孩子必須聽從自己的命令,彼此之間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毫無平等而言。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是為了控制對方,即使它披著為對方好的外衣。

面對孩子的抵抗,父母也會感到困惑。

為什麼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但是你卻不領情呢?

孩子會感覺到壓迫,父母同樣也感到痛苦。就像英子的媽媽,離婚後,她一個人帶著英子生活,衣食住行,每一件事情她都親力親為,她甚至為了英子辭去了中學老師的工作,就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照顧英子。

所以,當英子一直在說,自己想要離開北京南京大學的時候,她不僅僅是不同意,她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非要背井離鄉去一個那麼遠的大學?更何況,這還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英子完全有能力考上更好的大學。

當媽媽在深圳找到離家出走的英子,問她這是為什麼的時候,英子大吼著說:"我就是想逃離你啊!"

那一刻,給英子媽媽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她從來不知道,自己給孩子的全部的愛,竟然成為了孩子想要逃離自己的理由。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媽媽的愛太沉重,英子想要掙脫束縛,所以才想離開北京。

我們是你的父母,難道我們會害你嗎?

其實,孩子都知道父母是不會害自己的,但是你們的做法,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沉甸甸的壓力。

曾經有這樣一個報道,一個學霸考試之後身體不舒服,選了5所985院校,讓媽媽幫忙填報志願。結果,媽媽在鄰居的勸說下,覺得離家近比較好,偷偷改了孩子的志願,報的學校全都是孩子不喜歡的。孩子知道後就崩潰了。

媽媽覺得離家近,方便照顧,這樣孩子也會享福。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就像網上說的那樣,對於一個想吃梨的人,你傾盡所有給了他一大車蘋果,你覺得他應該為此而感動,可是,你卻從來沒想過,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好壞有時候根本不是衡量事物的標準,適合不適合,想要不想要,才是標準。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為孩子好,不是你想給什麼,而是孩子想要什麼。

你想要做自己,你有什麼資格做自己?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的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要實現的夢想。但是,一旦這些夢想與父母的想法不一致,父母就會橫加阻攔。如果孩子說,我就是想要做自己,父母就更是會覺得可笑,你憑什麼做自己呢?

"你吃的飯都沒有我吃的鹽多,你走過的路都沒有我走過的橋多,你經歷過多少事情,你見過多少人,你憑什麼說想要做自己,你又知道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嗎?"

父母說的也許沒錯,的確孩子沒有認識過完整的世界,那麼他的很多想法就會比較片面,但是,片面卻不能成為我們阻止孩子嘗試的理由。

"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作者介紹

"我都是為你好!"

"我們還能害你嗎?"

"我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嗎?"

這些話,想必很多人都聽到過。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的人生面臨選擇,就會聽到父母這麼為我們說,他們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讓我們必須要"聽話",他們以為這是一種愛。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孩子來說,卻未必真的能感受到愛。

這兩天播出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英子因為壓力大已經患上了中度抑鬱,她揹著父母來到深圳,後來被父母找到,她一時情急,就跳到了欄杆上。英子處於極度的崩潰邊緣,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媽媽還是問她:"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啊?"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上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表現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為你好”有時候就是逼走孩子的根本原因。

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什麼才是真的為你好呢?只要當孩子真的感受到好的時候,那才是好,若是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壓力,那麼,好也就變成了壞。

"我都是為你好",是一種情感勒索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苦惱,明明父母給自己的要求,自己覺得不合理,也不想執行,但是卻也無法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父母的這些行為,叫做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所謂情感勒索,是指關係中一方通過給另一方施加壓力,讓對方感到挫敗、恐懼,最終選擇放棄自我、服從對方要求的行為。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有時候比較隱蔽,受到勒索的人往往因為被迫服從感到痛苦。

情感勒索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越是在親密的人之間,這種現象就越是容易出現。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是看重對方的感受,另一方面,因為親密,彼此會更加了解,所以他們也能輕易地就戳到我們的痛處,影響我們的心情。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有些沒有良心,怎麼我們都是為了你在付出,你還說我們是勒索呢?

我記得電視劇《都挺好》裡有這樣一幕,蘇明玉一心想要考清華北大,但是她媽媽卻逼著她去讀免費的師範大學,這對於蘇明玉來講,是巨大的打擊。之後,她雖然接受了媽媽的安排,但是也從此與媽媽斷絕了往來。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情感勒索和日常請求真的不一樣。比如,當我們要求孩子幫個忙,不如擦擦桌子,或是收拾下屋子,又或者是讓孩子努力學習,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做出改變,而且大家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但是,情感勒索卻不一樣,勒索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對方,不管孩子的想法是什麼,就是要求孩子必須聽從自己的命令,彼此之間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毫無平等而言。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是為了控制對方,即使它披著為對方好的外衣。

面對孩子的抵抗,父母也會感到困惑。

為什麼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但是你卻不領情呢?

孩子會感覺到壓迫,父母同樣也感到痛苦。就像英子的媽媽,離婚後,她一個人帶著英子生活,衣食住行,每一件事情她都親力親為,她甚至為了英子辭去了中學老師的工作,就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照顧英子。

所以,當英子一直在說,自己想要離開北京南京大學的時候,她不僅僅是不同意,她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非要背井離鄉去一個那麼遠的大學?更何況,這還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英子完全有能力考上更好的大學。

當媽媽在深圳找到離家出走的英子,問她這是為什麼的時候,英子大吼著說:"我就是想逃離你啊!"

那一刻,給英子媽媽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她從來不知道,自己給孩子的全部的愛,竟然成為了孩子想要逃離自己的理由。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媽媽的愛太沉重,英子想要掙脫束縛,所以才想離開北京。

我們是你的父母,難道我們會害你嗎?

其實,孩子都知道父母是不會害自己的,但是你們的做法,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沉甸甸的壓力。

曾經有這樣一個報道,一個學霸考試之後身體不舒服,選了5所985院校,讓媽媽幫忙填報志願。結果,媽媽在鄰居的勸說下,覺得離家近比較好,偷偷改了孩子的志願,報的學校全都是孩子不喜歡的。孩子知道後就崩潰了。

媽媽覺得離家近,方便照顧,這樣孩子也會享福。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就像網上說的那樣,對於一個想吃梨的人,你傾盡所有給了他一大車蘋果,你覺得他應該為此而感動,可是,你卻從來沒想過,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好壞有時候根本不是衡量事物的標準,適合不適合,想要不想要,才是標準。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為孩子好,不是你想給什麼,而是孩子想要什麼。

你想要做自己,你有什麼資格做自己?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的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要實現的夢想。但是,一旦這些夢想與父母的想法不一致,父母就會橫加阻攔。如果孩子說,我就是想要做自己,父母就更是會覺得可笑,你憑什麼做自己呢?

"你吃的飯都沒有我吃的鹽多,你走過的路都沒有我走過的橋多,你經歷過多少事情,你見過多少人,你憑什麼說想要做自己,你又知道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嗎?"

父母說的也許沒錯,的確孩子沒有認識過完整的世界,那麼他的很多想法就會比較片面,但是,片面卻不能成為我們阻止孩子嘗試的理由。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自我意識會幫助孩子獨立,正因為孩子在成長,我們更需要給孩子機會。

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讓父母不苦惱,讓孩子也能快樂成長呢?

父母覺得自己是為孩子好,孩子卻覺得,自己其實是在受壓迫。長此以往,只能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彼此怨恨。那如何才能讓父母也覺得不痛苦,讓孩子也能快樂成長呢?

第一點,父母一定要允許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有時候,孩子想說些什麼,父母就會說:

"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聽話就行了!"

"你給我閉嘴,輪到你說話了嗎?"

"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作者介紹

"我都是為你好!"

"我們還能害你嗎?"

"我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嗎?"

這些話,想必很多人都聽到過。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的人生面臨選擇,就會聽到父母這麼為我們說,他們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讓我們必須要"聽話",他們以為這是一種愛。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孩子來說,卻未必真的能感受到愛。

這兩天播出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英子因為壓力大已經患上了中度抑鬱,她揹著父母來到深圳,後來被父母找到,她一時情急,就跳到了欄杆上。英子處於極度的崩潰邊緣,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媽媽還是問她:"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啊?"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上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表現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為你好”有時候就是逼走孩子的根本原因。

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什麼才是真的為你好呢?只要當孩子真的感受到好的時候,那才是好,若是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壓力,那麼,好也就變成了壞。

"我都是為你好",是一種情感勒索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苦惱,明明父母給自己的要求,自己覺得不合理,也不想執行,但是卻也無法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父母的這些行為,叫做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所謂情感勒索,是指關係中一方通過給另一方施加壓力,讓對方感到挫敗、恐懼,最終選擇放棄自我、服從對方要求的行為。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有時候比較隱蔽,受到勒索的人往往因為被迫服從感到痛苦。

情感勒索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越是在親密的人之間,這種現象就越是容易出現。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是看重對方的感受,另一方面,因為親密,彼此會更加了解,所以他們也能輕易地就戳到我們的痛處,影響我們的心情。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有些沒有良心,怎麼我們都是為了你在付出,你還說我們是勒索呢?

我記得電視劇《都挺好》裡有這樣一幕,蘇明玉一心想要考清華北大,但是她媽媽卻逼著她去讀免費的師範大學,這對於蘇明玉來講,是巨大的打擊。之後,她雖然接受了媽媽的安排,但是也從此與媽媽斷絕了往來。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情感勒索和日常請求真的不一樣。比如,當我們要求孩子幫個忙,不如擦擦桌子,或是收拾下屋子,又或者是讓孩子努力學習,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做出改變,而且大家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但是,情感勒索卻不一樣,勒索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對方,不管孩子的想法是什麼,就是要求孩子必須聽從自己的命令,彼此之間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毫無平等而言。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是為了控制對方,即使它披著為對方好的外衣。

面對孩子的抵抗,父母也會感到困惑。

為什麼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但是你卻不領情呢?

孩子會感覺到壓迫,父母同樣也感到痛苦。就像英子的媽媽,離婚後,她一個人帶著英子生活,衣食住行,每一件事情她都親力親為,她甚至為了英子辭去了中學老師的工作,就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照顧英子。

所以,當英子一直在說,自己想要離開北京南京大學的時候,她不僅僅是不同意,她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非要背井離鄉去一個那麼遠的大學?更何況,這還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英子完全有能力考上更好的大學。

當媽媽在深圳找到離家出走的英子,問她這是為什麼的時候,英子大吼著說:"我就是想逃離你啊!"

那一刻,給英子媽媽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她從來不知道,自己給孩子的全部的愛,竟然成為了孩子想要逃離自己的理由。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媽媽的愛太沉重,英子想要掙脫束縛,所以才想離開北京。

我們是你的父母,難道我們會害你嗎?

其實,孩子都知道父母是不會害自己的,但是你們的做法,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沉甸甸的壓力。

曾經有這樣一個報道,一個學霸考試之後身體不舒服,選了5所985院校,讓媽媽幫忙填報志願。結果,媽媽在鄰居的勸說下,覺得離家近比較好,偷偷改了孩子的志願,報的學校全都是孩子不喜歡的。孩子知道後就崩潰了。

媽媽覺得離家近,方便照顧,這樣孩子也會享福。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就像網上說的那樣,對於一個想吃梨的人,你傾盡所有給了他一大車蘋果,你覺得他應該為此而感動,可是,你卻從來沒想過,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好壞有時候根本不是衡量事物的標準,適合不適合,想要不想要,才是標準。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為孩子好,不是你想給什麼,而是孩子想要什麼。

你想要做自己,你有什麼資格做自己?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的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要實現的夢想。但是,一旦這些夢想與父母的想法不一致,父母就會橫加阻攔。如果孩子說,我就是想要做自己,父母就更是會覺得可笑,你憑什麼做自己呢?

"你吃的飯都沒有我吃的鹽多,你走過的路都沒有我走過的橋多,你經歷過多少事情,你見過多少人,你憑什麼說想要做自己,你又知道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嗎?"

父母說的也許沒錯,的確孩子沒有認識過完整的世界,那麼他的很多想法就會比較片面,但是,片面卻不能成為我們阻止孩子嘗試的理由。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自我意識會幫助孩子獨立,正因為孩子在成長,我們更需要給孩子機會。

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讓父母不苦惱,讓孩子也能快樂成長呢?

父母覺得自己是為孩子好,孩子卻覺得,自己其實是在受壓迫。長此以往,只能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彼此怨恨。那如何才能讓父母也覺得不痛苦,讓孩子也能快樂成長呢?

第一點,父母一定要允許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有時候,孩子想說些什麼,父母就會說:

"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聽話就行了!"

"你給我閉嘴,輪到你說話了嗎?"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否成熟,父母首先得允許孩子說話。

父母不讓孩子去發表自己的看法,更不願意讓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因為他們會擔心,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不一致,與其說出來,還不如不說。

但是,孩子的真實想法並不會因為不說就不存在,這些想法會在孩子的心裡一直積壓、發酵,等到有一天,孩子已經無法承受的時候,就會突然爆發,甚至還會出現一些不妥當的行為,比如離家出走、自殺等等。到那個時候,父母再去說孩子不懂事兒,再想去和父母溝通,就真的來不及了。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允許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比如,孩子成績不好,父母不要去說,你一定要得第一,而是問問孩子,"你覺得自己這次考得怎麼樣?有哪裡比較薄弱?下一次,你覺得自己能達到什麼程度?"

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是最有發言權的,讓孩子自己去思考,鼓勵他表達,這樣既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一舉兩得。

"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作者介紹

"我都是為你好!"

"我們還能害你嗎?"

"我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嗎?"

這些話,想必很多人都聽到過。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的人生面臨選擇,就會聽到父母這麼為我們說,他們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讓我們必須要"聽話",他們以為這是一種愛。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孩子來說,卻未必真的能感受到愛。

這兩天播出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英子因為壓力大已經患上了中度抑鬱,她揹著父母來到深圳,後來被父母找到,她一時情急,就跳到了欄杆上。英子處於極度的崩潰邊緣,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媽媽還是問她:"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啊?"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上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表現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為你好”有時候就是逼走孩子的根本原因。

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什麼才是真的為你好呢?只要當孩子真的感受到好的時候,那才是好,若是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壓力,那麼,好也就變成了壞。

"我都是為你好",是一種情感勒索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苦惱,明明父母給自己的要求,自己覺得不合理,也不想執行,但是卻也無法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父母的這些行為,叫做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所謂情感勒索,是指關係中一方通過給另一方施加壓力,讓對方感到挫敗、恐懼,最終選擇放棄自我、服從對方要求的行為。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有時候比較隱蔽,受到勒索的人往往因為被迫服從感到痛苦。

情感勒索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越是在親密的人之間,這種現象就越是容易出現。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是看重對方的感受,另一方面,因為親密,彼此會更加了解,所以他們也能輕易地就戳到我們的痛處,影響我們的心情。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有些沒有良心,怎麼我們都是為了你在付出,你還說我們是勒索呢?

我記得電視劇《都挺好》裡有這樣一幕,蘇明玉一心想要考清華北大,但是她媽媽卻逼著她去讀免費的師範大學,這對於蘇明玉來講,是巨大的打擊。之後,她雖然接受了媽媽的安排,但是也從此與媽媽斷絕了往來。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情感勒索和日常請求真的不一樣。比如,當我們要求孩子幫個忙,不如擦擦桌子,或是收拾下屋子,又或者是讓孩子努力學習,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做出改變,而且大家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但是,情感勒索卻不一樣,勒索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對方,不管孩子的想法是什麼,就是要求孩子必須聽從自己的命令,彼此之間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毫無平等而言。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是為了控制對方,即使它披著為對方好的外衣。

面對孩子的抵抗,父母也會感到困惑。

為什麼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但是你卻不領情呢?

孩子會感覺到壓迫,父母同樣也感到痛苦。就像英子的媽媽,離婚後,她一個人帶著英子生活,衣食住行,每一件事情她都親力親為,她甚至為了英子辭去了中學老師的工作,就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照顧英子。

所以,當英子一直在說,自己想要離開北京南京大學的時候,她不僅僅是不同意,她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非要背井離鄉去一個那麼遠的大學?更何況,這還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英子完全有能力考上更好的大學。

當媽媽在深圳找到離家出走的英子,問她這是為什麼的時候,英子大吼著說:"我就是想逃離你啊!"

那一刻,給英子媽媽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她從來不知道,自己給孩子的全部的愛,竟然成為了孩子想要逃離自己的理由。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媽媽的愛太沉重,英子想要掙脫束縛,所以才想離開北京。

我們是你的父母,難道我們會害你嗎?

其實,孩子都知道父母是不會害自己的,但是你們的做法,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沉甸甸的壓力。

曾經有這樣一個報道,一個學霸考試之後身體不舒服,選了5所985院校,讓媽媽幫忙填報志願。結果,媽媽在鄰居的勸說下,覺得離家近比較好,偷偷改了孩子的志願,報的學校全都是孩子不喜歡的。孩子知道後就崩潰了。

媽媽覺得離家近,方便照顧,這樣孩子也會享福。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就像網上說的那樣,對於一個想吃梨的人,你傾盡所有給了他一大車蘋果,你覺得他應該為此而感動,可是,你卻從來沒想過,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好壞有時候根本不是衡量事物的標準,適合不適合,想要不想要,才是標準。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為孩子好,不是你想給什麼,而是孩子想要什麼。

你想要做自己,你有什麼資格做自己?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的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要實現的夢想。但是,一旦這些夢想與父母的想法不一致,父母就會橫加阻攔。如果孩子說,我就是想要做自己,父母就更是會覺得可笑,你憑什麼做自己呢?

"你吃的飯都沒有我吃的鹽多,你走過的路都沒有我走過的橋多,你經歷過多少事情,你見過多少人,你憑什麼說想要做自己,你又知道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嗎?"

父母說的也許沒錯,的確孩子沒有認識過完整的世界,那麼他的很多想法就會比較片面,但是,片面卻不能成為我們阻止孩子嘗試的理由。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自我意識會幫助孩子獨立,正因為孩子在成長,我們更需要給孩子機會。

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讓父母不苦惱,讓孩子也能快樂成長呢?

父母覺得自己是為孩子好,孩子卻覺得,自己其實是在受壓迫。長此以往,只能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彼此怨恨。那如何才能讓父母也覺得不痛苦,讓孩子也能快樂成長呢?

第一點,父母一定要允許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有時候,孩子想說些什麼,父母就會說:

"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聽話就行了!"

"你給我閉嘴,輪到你說話了嗎?"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否成熟,父母首先得允許孩子說話。

父母不讓孩子去發表自己的看法,更不願意讓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因為他們會擔心,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不一致,與其說出來,還不如不說。

但是,孩子的真實想法並不會因為不說就不存在,這些想法會在孩子的心裡一直積壓、發酵,等到有一天,孩子已經無法承受的時候,就會突然爆發,甚至還會出現一些不妥當的行為,比如離家出走、自殺等等。到那個時候,父母再去說孩子不懂事兒,再想去和父母溝通,就真的來不及了。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允許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比如,孩子成績不好,父母不要去說,你一定要得第一,而是問問孩子,"你覺得自己這次考得怎麼樣?有哪裡比較薄弱?下一次,你覺得自己能達到什麼程度?"

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是最有發言權的,讓孩子自己去思考,鼓勵他表達,這樣既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一舉兩得。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其實也是在幫助孩子成長。

第二點,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努力。

在父母眼裡,好成績、好結果才是王道,至於過程,根本不在他們關注的範圍內。但是,這麼做其實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孩子會因為誇獎而感到開心,但是也會感到壓力,因為下一次如果得不到同樣的好成績,他就會被批評。而這也意味著,無論自己多努力,只要父母不滿意,那麼努力就是沒有意義的。

可是,我們都知道,因為有了努力,才有了出現好成績的可能。僅僅關注結果,是未必會帶來好結果的。其實,只有關注過程,才有可能讓結果越來越好。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優秀,就要肯定孩子的努力。

"考得不錯啊,成績提高了這麼多,肯定是因為你的努力有了效果,媽媽真為你驕傲。"

"考得不好也沒有關係,媽媽看到你的努力,堅持住,只要你努力,一定會有好結果的。"

這樣的鼓勵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誇獎,更是一種安慰,他會因此更加主動地去努力,而不會因為結果不好,就選擇了放棄。

"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作者介紹

"我都是為你好!"

"我們還能害你嗎?"

"我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嗎?"

這些話,想必很多人都聽到過。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的人生面臨選擇,就會聽到父母這麼為我們說,他們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讓我們必須要"聽話",他們以為這是一種愛。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孩子來說,卻未必真的能感受到愛。

這兩天播出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英子因為壓力大已經患上了中度抑鬱,她揹著父母來到深圳,後來被父母找到,她一時情急,就跳到了欄杆上。英子處於極度的崩潰邊緣,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媽媽還是問她:"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啊?"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上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表現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為你好”有時候就是逼走孩子的根本原因。

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什麼才是真的為你好呢?只要當孩子真的感受到好的時候,那才是好,若是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壓力,那麼,好也就變成了壞。

"我都是為你好",是一種情感勒索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苦惱,明明父母給自己的要求,自己覺得不合理,也不想執行,但是卻也無法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父母的這些行為,叫做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所謂情感勒索,是指關係中一方通過給另一方施加壓力,讓對方感到挫敗、恐懼,最終選擇放棄自我、服從對方要求的行為。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有時候比較隱蔽,受到勒索的人往往因為被迫服從感到痛苦。

情感勒索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越是在親密的人之間,這種現象就越是容易出現。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是看重對方的感受,另一方面,因為親密,彼此會更加了解,所以他們也能輕易地就戳到我們的痛處,影響我們的心情。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有些沒有良心,怎麼我們都是為了你在付出,你還說我們是勒索呢?

我記得電視劇《都挺好》裡有這樣一幕,蘇明玉一心想要考清華北大,但是她媽媽卻逼著她去讀免費的師範大學,這對於蘇明玉來講,是巨大的打擊。之後,她雖然接受了媽媽的安排,但是也從此與媽媽斷絕了往來。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情感勒索和日常請求真的不一樣。比如,當我們要求孩子幫個忙,不如擦擦桌子,或是收拾下屋子,又或者是讓孩子努力學習,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做出改變,而且大家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但是,情感勒索卻不一樣,勒索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對方,不管孩子的想法是什麼,就是要求孩子必須聽從自己的命令,彼此之間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毫無平等而言。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是為了控制對方,即使它披著為對方好的外衣。

面對孩子的抵抗,父母也會感到困惑。

為什麼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但是你卻不領情呢?

孩子會感覺到壓迫,父母同樣也感到痛苦。就像英子的媽媽,離婚後,她一個人帶著英子生活,衣食住行,每一件事情她都親力親為,她甚至為了英子辭去了中學老師的工作,就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照顧英子。

所以,當英子一直在說,自己想要離開北京南京大學的時候,她不僅僅是不同意,她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非要背井離鄉去一個那麼遠的大學?更何況,這還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英子完全有能力考上更好的大學。

當媽媽在深圳找到離家出走的英子,問她這是為什麼的時候,英子大吼著說:"我就是想逃離你啊!"

那一刻,給英子媽媽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她從來不知道,自己給孩子的全部的愛,竟然成為了孩子想要逃離自己的理由。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媽媽的愛太沉重,英子想要掙脫束縛,所以才想離開北京。

我們是你的父母,難道我們會害你嗎?

其實,孩子都知道父母是不會害自己的,但是你們的做法,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沉甸甸的壓力。

曾經有這樣一個報道,一個學霸考試之後身體不舒服,選了5所985院校,讓媽媽幫忙填報志願。結果,媽媽在鄰居的勸說下,覺得離家近比較好,偷偷改了孩子的志願,報的學校全都是孩子不喜歡的。孩子知道後就崩潰了。

媽媽覺得離家近,方便照顧,這樣孩子也會享福。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就像網上說的那樣,對於一個想吃梨的人,你傾盡所有給了他一大車蘋果,你覺得他應該為此而感動,可是,你卻從來沒想過,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好壞有時候根本不是衡量事物的標準,適合不適合,想要不想要,才是標準。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為孩子好,不是你想給什麼,而是孩子想要什麼。

你想要做自己,你有什麼資格做自己?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的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要實現的夢想。但是,一旦這些夢想與父母的想法不一致,父母就會橫加阻攔。如果孩子說,我就是想要做自己,父母就更是會覺得可笑,你憑什麼做自己呢?

"你吃的飯都沒有我吃的鹽多,你走過的路都沒有我走過的橋多,你經歷過多少事情,你見過多少人,你憑什麼說想要做自己,你又知道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嗎?"

父母說的也許沒錯,的確孩子沒有認識過完整的世界,那麼他的很多想法就會比較片面,但是,片面卻不能成為我們阻止孩子嘗試的理由。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自我意識會幫助孩子獨立,正因為孩子在成長,我們更需要給孩子機會。

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讓父母不苦惱,讓孩子也能快樂成長呢?

父母覺得自己是為孩子好,孩子卻覺得,自己其實是在受壓迫。長此以往,只能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彼此怨恨。那如何才能讓父母也覺得不痛苦,讓孩子也能快樂成長呢?

第一點,父母一定要允許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有時候,孩子想說些什麼,父母就會說:

"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聽話就行了!"

"你給我閉嘴,輪到你說話了嗎?"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否成熟,父母首先得允許孩子說話。

父母不讓孩子去發表自己的看法,更不願意讓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因為他們會擔心,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不一致,與其說出來,還不如不說。

但是,孩子的真實想法並不會因為不說就不存在,這些想法會在孩子的心裡一直積壓、發酵,等到有一天,孩子已經無法承受的時候,就會突然爆發,甚至還會出現一些不妥當的行為,比如離家出走、自殺等等。到那個時候,父母再去說孩子不懂事兒,再想去和父母溝通,就真的來不及了。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允許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比如,孩子成績不好,父母不要去說,你一定要得第一,而是問問孩子,"你覺得自己這次考得怎麼樣?有哪裡比較薄弱?下一次,你覺得自己能達到什麼程度?"

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是最有發言權的,讓孩子自己去思考,鼓勵他表達,這樣既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一舉兩得。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其實也是在幫助孩子成長。

第二點,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努力。

在父母眼裡,好成績、好結果才是王道,至於過程,根本不在他們關注的範圍內。但是,這麼做其實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孩子會因為誇獎而感到開心,但是也會感到壓力,因為下一次如果得不到同樣的好成績,他就會被批評。而這也意味著,無論自己多努力,只要父母不滿意,那麼努力就是沒有意義的。

可是,我們都知道,因為有了努力,才有了出現好成績的可能。僅僅關注結果,是未必會帶來好結果的。其實,只有關注過程,才有可能讓結果越來越好。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優秀,就要肯定孩子的努力。

"考得不錯啊,成績提高了這麼多,肯定是因為你的努力有了效果,媽媽真為你驕傲。"

"考得不好也沒有關係,媽媽看到你的努力,堅持住,只要你努力,一定會有好結果的。"

這樣的鼓勵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誇獎,更是一種安慰,他會因此更加主動地去努力,而不會因為結果不好,就選擇了放棄。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我們鼓勵孩子,應該從過程中的努力上去肯定。

最後一點,父母只能引導,不能替代,我們要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但是,很多父母卻不懂得分離。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他們就覺得孩子是自己人生的全部,那麼,孩子的一舉一動就應該和自己的想法完全一致。就像是,父母覺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就拼命地讓孩子學習,等到孩子長大了,成績就理所應當成為孩子的全部。

這也導致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生活得是否快樂並不重要,只要成績好比什麼的都強。他們甚至覺得,只要成績好,考上好大學,以後他們就一定是快樂的。我們並不是說,學習不重要,考上好大學不值得開心,這些都很美好,但是,它不應該成為父母剝奪孩子快樂人生的理由,更不應該由父母替代孩子去努力,去想辦法實現。

"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作者介紹

"我都是為你好!"

"我們還能害你嗎?"

"我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嗎?"

這些話,想必很多人都聽到過。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的人生面臨選擇,就會聽到父母這麼為我們說,他們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讓我們必須要"聽話",他們以為這是一種愛。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孩子來說,卻未必真的能感受到愛。

這兩天播出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英子因為壓力大已經患上了中度抑鬱,她揹著父母來到深圳,後來被父母找到,她一時情急,就跳到了欄杆上。英子處於極度的崩潰邊緣,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媽媽還是問她:"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啊?"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上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表現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為你好”有時候就是逼走孩子的根本原因。

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什麼才是真的為你好呢?只要當孩子真的感受到好的時候,那才是好,若是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壓力,那麼,好也就變成了壞。

"我都是為你好",是一種情感勒索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苦惱,明明父母給自己的要求,自己覺得不合理,也不想執行,但是卻也無法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父母的這些行為,叫做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所謂情感勒索,是指關係中一方通過給另一方施加壓力,讓對方感到挫敗、恐懼,最終選擇放棄自我、服從對方要求的行為。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有時候比較隱蔽,受到勒索的人往往因為被迫服從感到痛苦。

情感勒索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越是在親密的人之間,這種現象就越是容易出現。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是看重對方的感受,另一方面,因為親密,彼此會更加了解,所以他們也能輕易地就戳到我們的痛處,影響我們的心情。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有些沒有良心,怎麼我們都是為了你在付出,你還說我們是勒索呢?

我記得電視劇《都挺好》裡有這樣一幕,蘇明玉一心想要考清華北大,但是她媽媽卻逼著她去讀免費的師範大學,這對於蘇明玉來講,是巨大的打擊。之後,她雖然接受了媽媽的安排,但是也從此與媽媽斷絕了往來。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情感勒索和日常請求真的不一樣。比如,當我們要求孩子幫個忙,不如擦擦桌子,或是收拾下屋子,又或者是讓孩子努力學習,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做出改變,而且大家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但是,情感勒索卻不一樣,勒索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對方,不管孩子的想法是什麼,就是要求孩子必須聽從自己的命令,彼此之間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毫無平等而言。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情感勒索是為了控制對方,即使它披著為對方好的外衣。

面對孩子的抵抗,父母也會感到困惑。

為什麼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但是你卻不領情呢?

孩子會感覺到壓迫,父母同樣也感到痛苦。就像英子的媽媽,離婚後,她一個人帶著英子生活,衣食住行,每一件事情她都親力親為,她甚至為了英子辭去了中學老師的工作,就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照顧英子。

所以,當英子一直在說,自己想要離開北京南京大學的時候,她不僅僅是不同意,她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非要背井離鄉去一個那麼遠的大學?更何況,這還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英子完全有能力考上更好的大學。

當媽媽在深圳找到離家出走的英子,問她這是為什麼的時候,英子大吼著說:"我就是想逃離你啊!"

那一刻,給英子媽媽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她從來不知道,自己給孩子的全部的愛,竟然成為了孩子想要逃離自己的理由。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媽媽的愛太沉重,英子想要掙脫束縛,所以才想離開北京。

我們是你的父母,難道我們會害你嗎?

其實,孩子都知道父母是不會害自己的,但是你們的做法,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沉甸甸的壓力。

曾經有這樣一個報道,一個學霸考試之後身體不舒服,選了5所985院校,讓媽媽幫忙填報志願。結果,媽媽在鄰居的勸說下,覺得離家近比較好,偷偷改了孩子的志願,報的學校全都是孩子不喜歡的。孩子知道後就崩潰了。

媽媽覺得離家近,方便照顧,這樣孩子也會享福。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就像網上說的那樣,對於一個想吃梨的人,你傾盡所有給了他一大車蘋果,你覺得他應該為此而感動,可是,你卻從來沒想過,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好壞有時候根本不是衡量事物的標準,適合不適合,想要不想要,才是標準。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為孩子好,不是你想給什麼,而是孩子想要什麼。

你想要做自己,你有什麼資格做自己?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的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要實現的夢想。但是,一旦這些夢想與父母的想法不一致,父母就會橫加阻攔。如果孩子說,我就是想要做自己,父母就更是會覺得可笑,你憑什麼做自己呢?

"你吃的飯都沒有我吃的鹽多,你走過的路都沒有我走過的橋多,你經歷過多少事情,你見過多少人,你憑什麼說想要做自己,你又知道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嗎?"

父母說的也許沒錯,的確孩子沒有認識過完整的世界,那麼他的很多想法就會比較片面,但是,片面卻不能成為我們阻止孩子嘗試的理由。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自我意識會幫助孩子獨立,正因為孩子在成長,我們更需要給孩子機會。

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讓父母不苦惱,讓孩子也能快樂成長呢?

父母覺得自己是為孩子好,孩子卻覺得,自己其實是在受壓迫。長此以往,只能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彼此怨恨。那如何才能讓父母也覺得不痛苦,讓孩子也能快樂成長呢?

第一點,父母一定要允許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有時候,孩子想說些什麼,父母就會說:

"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聽話就行了!"

"你給我閉嘴,輪到你說話了嗎?"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否成熟,父母首先得允許孩子說話。

父母不讓孩子去發表自己的看法,更不願意讓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因為他們會擔心,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不一致,與其說出來,還不如不說。

但是,孩子的真實想法並不會因為不說就不存在,這些想法會在孩子的心裡一直積壓、發酵,等到有一天,孩子已經無法承受的時候,就會突然爆發,甚至還會出現一些不妥當的行為,比如離家出走、自殺等等。到那個時候,父母再去說孩子不懂事兒,再想去和父母溝通,就真的來不及了。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允許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比如,孩子成績不好,父母不要去說,你一定要得第一,而是問問孩子,"你覺得自己這次考得怎麼樣?有哪裡比較薄弱?下一次,你覺得自己能達到什麼程度?"

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是最有發言權的,讓孩子自己去思考,鼓勵他表達,這樣既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一舉兩得。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其實也是在幫助孩子成長。

第二點,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努力。

在父母眼裡,好成績、好結果才是王道,至於過程,根本不在他們關注的範圍內。但是,這麼做其實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孩子會因為誇獎而感到開心,但是也會感到壓力,因為下一次如果得不到同樣的好成績,他就會被批評。而這也意味著,無論自己多努力,只要父母不滿意,那麼努力就是沒有意義的。

可是,我們都知道,因為有了努力,才有了出現好成績的可能。僅僅關注結果,是未必會帶來好結果的。其實,只有關注過程,才有可能讓結果越來越好。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優秀,就要肯定孩子的努力。

"考得不錯啊,成績提高了這麼多,肯定是因為你的努力有了效果,媽媽真為你驕傲。"

"考得不好也沒有關係,媽媽看到你的努力,堅持住,只要你努力,一定會有好結果的。"

這樣的鼓勵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誇獎,更是一種安慰,他會因此更加主動地去努力,而不會因為結果不好,就選擇了放棄。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我們鼓勵孩子,應該從過程中的努力上去肯定。

最後一點,父母只能引導,不能替代,我們要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但是,很多父母卻不懂得分離。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他們就覺得孩子是自己人生的全部,那麼,孩子的一舉一動就應該和自己的想法完全一致。就像是,父母覺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就拼命地讓孩子學習,等到孩子長大了,成績就理所應當成為孩子的全部。

這也導致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生活得是否快樂並不重要,只要成績好比什麼的都強。他們甚至覺得,只要成績好,考上好大學,以後他們就一定是快樂的。我們並不是說,學習不重要,考上好大學不值得開心,這些都很美好,但是,它不應該成為父母剝奪孩子快樂人生的理由,更不應該由父母替代孩子去努力,去想辦法實現。

《小歡喜》喬英子跳海:“我都是為你好”暴露的扎心真相

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父母不能替代。

人生是自己的,誰也無法改變一個不想改變的人。當父母一味地去要求和壓迫孩子的時候,只會讓孩子更加逆反,這樣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孩子本來想去做的事情,卻因為壓迫反而不去做,最後,只能是兩敗俱傷。

就像《天空之城》裡的李秀林那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尊重孩子的決定,不僅僅把學習當做孩子人生的全部。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孩子能做到的事情遠遠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陸北老師專業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溫暖的陪伴。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兒煩惱,陸北老師將陪你一起面對解決。

本文由陸北老師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