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們警惕了:父愛缺位將影響孩子一生!陪伴不在時間,重在質量'

"

父親缺位,多見於單親家庭,但是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在完整的家庭中,爸爸在養育上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時間和用心程度的不足。

這樣的父親,就像是站在觀眾席上的隱形家長,不知不覺中,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負面影響。

01 渴望而不可得的父愛

早上,孩子一睜眼,還沒有完全清醒,就迷迷糊糊地走到爸媽房間,搖著爸爸說:“爸爸,今天能帶我去國家森林公園嗎?”

爸爸想了想說:“不行,今天爸爸有事,改天吧。”

孩子頓時清醒,不高興地說:“今天是週末都不能去,哪天才能去?都說好幾次了,你什麼時候才能說到做到呀!”

雖然爸爸給孩子解釋了很多,因為爸爸要工作,有應酬,所以只能不斷地改期。

但是對孩子來說,希望爸爸陪伴的期待,從越來越強烈,漸漸變成了越來越失望,最後可能都不抱希望了。

"

父親缺位,多見於單親家庭,但是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在完整的家庭中,爸爸在養育上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時間和用心程度的不足。

這樣的父親,就像是站在觀眾席上的隱形家長,不知不覺中,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負面影響。

01 渴望而不可得的父愛

早上,孩子一睜眼,還沒有完全清醒,就迷迷糊糊地走到爸媽房間,搖著爸爸說:“爸爸,今天能帶我去國家森林公園嗎?”

爸爸想了想說:“不行,今天爸爸有事,改天吧。”

孩子頓時清醒,不高興地說:“今天是週末都不能去,哪天才能去?都說好幾次了,你什麼時候才能說到做到呀!”

雖然爸爸給孩子解釋了很多,因為爸爸要工作,有應酬,所以只能不斷地改期。

但是對孩子來說,希望爸爸陪伴的期待,從越來越強烈,漸漸變成了越來越失望,最後可能都不抱希望了。

爸爸們警惕了:父愛缺位將影響孩子一生!陪伴不在時間,重在質量

孩子不抱希望,並不代表孩子不希望爸爸的愛。而是爸爸的食言和長期的缺席,孩子只能被迫習慣爸爸“缺席”的生活,但他們內心還是渴望父愛。

有一個好朋友的孩子,因為父親的公司在外地,一個月只能回家一兩次,而且待在家裡的時間也就是短暫的一兩天。

很多次家庭聚會,都是媽媽帶著孩子來的,這孩子每次看到其他小朋友找爸爸,都既羨慕又失落,總是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聽他媽媽說,每次爸爸回來孩子都膩在爸爸身邊,每次要離開,孩子都哭著不想讓爸爸走。

02爸爸為什麼會“缺位”?

一是因為一些父親都認為物質的滿足可以替代父愛。

這類父親以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只要你想要,我就花錢滿足。外在的無條件滿足,情感和心靈上陪伴的缺失,導致孩子過度依賴外界的滿足,來獲取“被關注”的感受,“富二代”和“官二代”炫富等。等到發現孩子出現問題時,想挽回卻已經來不及。“富二代”和“官二代”違法犯罪事件同樣也是父親對子女教育不當產生的後果。

"

父親缺位,多見於單親家庭,但是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在完整的家庭中,爸爸在養育上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時間和用心程度的不足。

這樣的父親,就像是站在觀眾席上的隱形家長,不知不覺中,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負面影響。

01 渴望而不可得的父愛

早上,孩子一睜眼,還沒有完全清醒,就迷迷糊糊地走到爸媽房間,搖著爸爸說:“爸爸,今天能帶我去國家森林公園嗎?”

爸爸想了想說:“不行,今天爸爸有事,改天吧。”

孩子頓時清醒,不高興地說:“今天是週末都不能去,哪天才能去?都說好幾次了,你什麼時候才能說到做到呀!”

雖然爸爸給孩子解釋了很多,因為爸爸要工作,有應酬,所以只能不斷地改期。

但是對孩子來說,希望爸爸陪伴的期待,從越來越強烈,漸漸變成了越來越失望,最後可能都不抱希望了。

爸爸們警惕了:父愛缺位將影響孩子一生!陪伴不在時間,重在質量

孩子不抱希望,並不代表孩子不希望爸爸的愛。而是爸爸的食言和長期的缺席,孩子只能被迫習慣爸爸“缺席”的生活,但他們內心還是渴望父愛。

有一個好朋友的孩子,因為父親的公司在外地,一個月只能回家一兩次,而且待在家裡的時間也就是短暫的一兩天。

很多次家庭聚會,都是媽媽帶著孩子來的,這孩子每次看到其他小朋友找爸爸,都既羨慕又失落,總是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聽他媽媽說,每次爸爸回來孩子都膩在爸爸身邊,每次要離開,孩子都哭著不想讓爸爸走。

02爸爸為什麼會“缺位”?

一是因為一些父親都認為物質的滿足可以替代父愛。

這類父親以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只要你想要,我就花錢滿足。外在的無條件滿足,情感和心靈上陪伴的缺失,導致孩子過度依賴外界的滿足,來獲取“被關注”的感受,“富二代”和“官二代”炫富等。等到發現孩子出現問題時,想挽回卻已經來不及。“富二代”和“官二代”違法犯罪事件同樣也是父親對子女教育不當產生的後果。

爸爸們警惕了:父愛缺位將影響孩子一生!陪伴不在時間,重在質量

二是以為教育機構、其他親屬的照顧可以替代父愛。

很多父親會認為,我只要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他們交給相應的職業的人員或機構就可以,往往忽略了孩子心理和人格成長上的需要。

有一次在孩子游泳課上,泳池裡看到一位教練大庭廣眾之下對一個十多歲的男孩隨便怒斥,男孩對教練唯唯諾諾,看起來很可憐。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孩子的家長在哪裡,為什麼會讓孩子隨便給人“欺負”?這個十多歲的男孩子為什麼這麼膽怯退縮?

下課的時候,我看到了來接孩子的爸爸。讓人驚訝的是,這位爸爸很高大威猛,看起來像個大老闆。這回是教練在他面前恭恭敬敬,和這位爸爸不在時完全兩樣。

我在旁邊聽見教練向父親“認真”的介紹孩子的進展和不足,要加強練習的地方,然後還補上一句:“您得多提醒,這孩子有時候不聽我的”。只聽這位爸爸在沒有向孩子瞭解任何情況的時候說:“聽你的,按照你的思路教,我就不信教不好他。”孩子坐在一旁一臉麻木,沒有抗議也沒有爭辯。

我想他已經“習慣”了爸爸對自己的嚴厲和心理需要上的忽視,知道反抗了也沒有用,他只要“學好”這個結果,其他不重要。

三是認為教育孩子這件事價值感不高,不感興趣。

“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經內化在很多父親的內心深處,他們的潛意識裡認為教育孩子就應該是媽媽的事情,自己身為男人,就應該把興趣點放在事業和賺錢上。換言之,他們認為不值得花費時間在陪伴孩子這件事上,因為教育孩子這件事相比於事業,更沒有價值。

在《幸福定格》這個紀錄片中,一位丈夫因為孩子出生經常晚回家,甚至為了不讓孩子吵自己,開始酗酒。當妻子追問為什麼會這樣,丈夫回答是因為自己對養育孩子不感興趣,孩子影響了自己休息。

很巧的是,我們那天有個家庭聚會。有一個爸爸特別有愛心,對孩子照顧很周到。其他家庭的媽媽們看到後紛紛開始批評自己的老公。

其中的一位爸爸辯解道:“我不知道你們(其他爸爸)怎麼想的,我主要是因為對帶孩子不感興趣。我想不起來要去為孩子做什麼。”

緊接著一位媽媽開玩笑地迴應:“在坐的哪位媽媽對一天24小時帶孩子感興趣嗎?”

大家哈哈一笑就過去了。

但是,這樣的觀念在爸爸參與養育這事兒上非常重要。它會影響爸爸們對待孩子的言行舉止,也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輩子。

03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一、父親對孩子性別認同的影響

性別角色的形成是指兒童形成與自己生理特徵一致、符合社會期望的認知。

性別角色概念是指個體對自己性別的認知與評價,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是人格和社會化發展的重要內容。

心理學家孔德里發現,父親對兒童性別行為的表現有比母親更強烈的期待,這種期待會阻止兒童不合適的性別舉動發生,從而使他們形成受社會接受和稱讚的性別認同。

有一次孩子和同學們參加一次越野挑戰賽。孩子們在前面比賽,很多家長為了跟上拍照,也在外圍爭先恐後地跑。

其中一個男同學的父親架著單反拍照的時候,不小心掉進壕溝裡,還把手劃破皮了。這位爸爸爬起來繼續追,雖然一身下半身都是泥,手劃破了,但是沒有覺得任何尷尬或退縮。

到了終點的時候,孩子看到爸爸的樣子很驚訝,聽著爸爸輕描淡寫地說為了給他抓拍精彩的瞬間才這樣,孩子睡起拇指衝爸爸說:“謝謝爸爸,你很Man!”

而這個男孩子,也像爸爸一樣,是一個非常自信,很陽剛的孩子。

二、父親對孩子人格品質的影響

父親作為男性,和媽媽共同參與養育,才能幫助孩子形成完整的個性品質。

媽媽情感更細膩,注重小節,側重在情感上的引導,而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會在大方向上,尤其在道德水平,性格形成等方面更有影響力。

比如父親在與孩子的接觸中,自然會以他們固有的男性特徵,如尊重、豁達、獨立、堅強、果斷、有遠見等影響孩子。

"

父親缺位,多見於單親家庭,但是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在完整的家庭中,爸爸在養育上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時間和用心程度的不足。

這樣的父親,就像是站在觀眾席上的隱形家長,不知不覺中,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負面影響。

01 渴望而不可得的父愛

早上,孩子一睜眼,還沒有完全清醒,就迷迷糊糊地走到爸媽房間,搖著爸爸說:“爸爸,今天能帶我去國家森林公園嗎?”

爸爸想了想說:“不行,今天爸爸有事,改天吧。”

孩子頓時清醒,不高興地說:“今天是週末都不能去,哪天才能去?都說好幾次了,你什麼時候才能說到做到呀!”

雖然爸爸給孩子解釋了很多,因為爸爸要工作,有應酬,所以只能不斷地改期。

但是對孩子來說,希望爸爸陪伴的期待,從越來越強烈,漸漸變成了越來越失望,最後可能都不抱希望了。

爸爸們警惕了:父愛缺位將影響孩子一生!陪伴不在時間,重在質量

孩子不抱希望,並不代表孩子不希望爸爸的愛。而是爸爸的食言和長期的缺席,孩子只能被迫習慣爸爸“缺席”的生活,但他們內心還是渴望父愛。

有一個好朋友的孩子,因為父親的公司在外地,一個月只能回家一兩次,而且待在家裡的時間也就是短暫的一兩天。

很多次家庭聚會,都是媽媽帶著孩子來的,這孩子每次看到其他小朋友找爸爸,都既羨慕又失落,總是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聽他媽媽說,每次爸爸回來孩子都膩在爸爸身邊,每次要離開,孩子都哭著不想讓爸爸走。

02爸爸為什麼會“缺位”?

一是因為一些父親都認為物質的滿足可以替代父愛。

這類父親以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只要你想要,我就花錢滿足。外在的無條件滿足,情感和心靈上陪伴的缺失,導致孩子過度依賴外界的滿足,來獲取“被關注”的感受,“富二代”和“官二代”炫富等。等到發現孩子出現問題時,想挽回卻已經來不及。“富二代”和“官二代”違法犯罪事件同樣也是父親對子女教育不當產生的後果。

爸爸們警惕了:父愛缺位將影響孩子一生!陪伴不在時間,重在質量

二是以為教育機構、其他親屬的照顧可以替代父愛。

很多父親會認為,我只要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他們交給相應的職業的人員或機構就可以,往往忽略了孩子心理和人格成長上的需要。

有一次在孩子游泳課上,泳池裡看到一位教練大庭廣眾之下對一個十多歲的男孩隨便怒斥,男孩對教練唯唯諾諾,看起來很可憐。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孩子的家長在哪裡,為什麼會讓孩子隨便給人“欺負”?這個十多歲的男孩子為什麼這麼膽怯退縮?

下課的時候,我看到了來接孩子的爸爸。讓人驚訝的是,這位爸爸很高大威猛,看起來像個大老闆。這回是教練在他面前恭恭敬敬,和這位爸爸不在時完全兩樣。

我在旁邊聽見教練向父親“認真”的介紹孩子的進展和不足,要加強練習的地方,然後還補上一句:“您得多提醒,這孩子有時候不聽我的”。只聽這位爸爸在沒有向孩子瞭解任何情況的時候說:“聽你的,按照你的思路教,我就不信教不好他。”孩子坐在一旁一臉麻木,沒有抗議也沒有爭辯。

我想他已經“習慣”了爸爸對自己的嚴厲和心理需要上的忽視,知道反抗了也沒有用,他只要“學好”這個結果,其他不重要。

三是認為教育孩子這件事價值感不高,不感興趣。

“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經內化在很多父親的內心深處,他們的潛意識裡認為教育孩子就應該是媽媽的事情,自己身為男人,就應該把興趣點放在事業和賺錢上。換言之,他們認為不值得花費時間在陪伴孩子這件事上,因為教育孩子這件事相比於事業,更沒有價值。

在《幸福定格》這個紀錄片中,一位丈夫因為孩子出生經常晚回家,甚至為了不讓孩子吵自己,開始酗酒。當妻子追問為什麼會這樣,丈夫回答是因為自己對養育孩子不感興趣,孩子影響了自己休息。

很巧的是,我們那天有個家庭聚會。有一個爸爸特別有愛心,對孩子照顧很周到。其他家庭的媽媽們看到後紛紛開始批評自己的老公。

其中的一位爸爸辯解道:“我不知道你們(其他爸爸)怎麼想的,我主要是因為對帶孩子不感興趣。我想不起來要去為孩子做什麼。”

緊接著一位媽媽開玩笑地迴應:“在坐的哪位媽媽對一天24小時帶孩子感興趣嗎?”

大家哈哈一笑就過去了。

但是,這樣的觀念在爸爸參與養育這事兒上非常重要。它會影響爸爸們對待孩子的言行舉止,也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輩子。

03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一、父親對孩子性別認同的影響

性別角色的形成是指兒童形成與自己生理特徵一致、符合社會期望的認知。

性別角色概念是指個體對自己性別的認知與評價,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是人格和社會化發展的重要內容。

心理學家孔德里發現,父親對兒童性別行為的表現有比母親更強烈的期待,這種期待會阻止兒童不合適的性別舉動發生,從而使他們形成受社會接受和稱讚的性別認同。

有一次孩子和同學們參加一次越野挑戰賽。孩子們在前面比賽,很多家長為了跟上拍照,也在外圍爭先恐後地跑。

其中一個男同學的父親架著單反拍照的時候,不小心掉進壕溝裡,還把手劃破皮了。這位爸爸爬起來繼續追,雖然一身下半身都是泥,手劃破了,但是沒有覺得任何尷尬或退縮。

到了終點的時候,孩子看到爸爸的樣子很驚訝,聽著爸爸輕描淡寫地說為了給他抓拍精彩的瞬間才這樣,孩子睡起拇指衝爸爸說:“謝謝爸爸,你很Man!”

而這個男孩子,也像爸爸一樣,是一個非常自信,很陽剛的孩子。

二、父親對孩子人格品質的影響

父親作為男性,和媽媽共同參與養育,才能幫助孩子形成完整的個性品質。

媽媽情感更細膩,注重小節,側重在情感上的引導,而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會在大方向上,尤其在道德水平,性格形成等方面更有影響力。

比如父親在與孩子的接觸中,自然會以他們固有的男性特徵,如尊重、豁達、獨立、堅強、果斷、有遠見等影響孩子。

爸爸們警惕了:父愛缺位將影響孩子一生!陪伴不在時間,重在質量

曾經看過《爸爸去哪兒》裡面的一個片段:有一次,一向對孩子溫和的張亮,在天天把沙子撒到石頭眼睛裡,張亮知道後嚴厲批評,告訴孩子這樣一點都不友善,以後不允許這樣。這樣的人際之間互相尊重的原則,通過爸爸向孩子傳遞,會非常有力。

而郭濤以一個硬朗的父親形象與石頭相處,要求孩子作為男孩子要有擔當。有一次,石頭因為手指頭受傷,總是伸出來給父親看,希望得到安慰,但是爸爸說:“你這樣不像個大老爺們,手傷這麼一點,咩咩咩……”

如果沒有和孩子的相處,父親也很難通過點點小事,向孩子傳導父親這個角色的影響力。

三、父親對孩子未來的婚姻和家庭的影響

有一次在路上聽一個大概4、5歲女孩和大人的對話。

大人說:“你長大之後想幹什麼?”

孩子說:“我不想像媽媽那樣,因為她的工作就是帶孩子,我不想只做這件事。嗯,我也不想像爸爸那樣,因為他每天早上出去,晚上回來,不和我們在一起玩。”

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前世情人”,而心理學中也認為,爸爸會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的擇偶觀。

如果女兒認同爸爸,很可能找一個和爸爸類似的在家庭婚姻中忙於外部事物,而在家庭參與中缺失的“隱形人”。

對於男孩,父親的作用一樣重要。

不論孩子是否認同自己的父親,經過幾十年的耳濡目染,男孩很可能成為爸爸那樣的“丈夫”和“爸爸”。

04爸爸的有效陪伴,不求時間多,但求質量高

"

父親缺位,多見於單親家庭,但是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在完整的家庭中,爸爸在養育上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時間和用心程度的不足。

這樣的父親,就像是站在觀眾席上的隱形家長,不知不覺中,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負面影響。

01 渴望而不可得的父愛

早上,孩子一睜眼,還沒有完全清醒,就迷迷糊糊地走到爸媽房間,搖著爸爸說:“爸爸,今天能帶我去國家森林公園嗎?”

爸爸想了想說:“不行,今天爸爸有事,改天吧。”

孩子頓時清醒,不高興地說:“今天是週末都不能去,哪天才能去?都說好幾次了,你什麼時候才能說到做到呀!”

雖然爸爸給孩子解釋了很多,因為爸爸要工作,有應酬,所以只能不斷地改期。

但是對孩子來說,希望爸爸陪伴的期待,從越來越強烈,漸漸變成了越來越失望,最後可能都不抱希望了。

爸爸們警惕了:父愛缺位將影響孩子一生!陪伴不在時間,重在質量

孩子不抱希望,並不代表孩子不希望爸爸的愛。而是爸爸的食言和長期的缺席,孩子只能被迫習慣爸爸“缺席”的生活,但他們內心還是渴望父愛。

有一個好朋友的孩子,因為父親的公司在外地,一個月只能回家一兩次,而且待在家裡的時間也就是短暫的一兩天。

很多次家庭聚會,都是媽媽帶著孩子來的,這孩子每次看到其他小朋友找爸爸,都既羨慕又失落,總是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聽他媽媽說,每次爸爸回來孩子都膩在爸爸身邊,每次要離開,孩子都哭著不想讓爸爸走。

02爸爸為什麼會“缺位”?

一是因為一些父親都認為物質的滿足可以替代父愛。

這類父親以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只要你想要,我就花錢滿足。外在的無條件滿足,情感和心靈上陪伴的缺失,導致孩子過度依賴外界的滿足,來獲取“被關注”的感受,“富二代”和“官二代”炫富等。等到發現孩子出現問題時,想挽回卻已經來不及。“富二代”和“官二代”違法犯罪事件同樣也是父親對子女教育不當產生的後果。

爸爸們警惕了:父愛缺位將影響孩子一生!陪伴不在時間,重在質量

二是以為教育機構、其他親屬的照顧可以替代父愛。

很多父親會認為,我只要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他們交給相應的職業的人員或機構就可以,往往忽略了孩子心理和人格成長上的需要。

有一次在孩子游泳課上,泳池裡看到一位教練大庭廣眾之下對一個十多歲的男孩隨便怒斥,男孩對教練唯唯諾諾,看起來很可憐。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孩子的家長在哪裡,為什麼會讓孩子隨便給人“欺負”?這個十多歲的男孩子為什麼這麼膽怯退縮?

下課的時候,我看到了來接孩子的爸爸。讓人驚訝的是,這位爸爸很高大威猛,看起來像個大老闆。這回是教練在他面前恭恭敬敬,和這位爸爸不在時完全兩樣。

我在旁邊聽見教練向父親“認真”的介紹孩子的進展和不足,要加強練習的地方,然後還補上一句:“您得多提醒,這孩子有時候不聽我的”。只聽這位爸爸在沒有向孩子瞭解任何情況的時候說:“聽你的,按照你的思路教,我就不信教不好他。”孩子坐在一旁一臉麻木,沒有抗議也沒有爭辯。

我想他已經“習慣”了爸爸對自己的嚴厲和心理需要上的忽視,知道反抗了也沒有用,他只要“學好”這個結果,其他不重要。

三是認為教育孩子這件事價值感不高,不感興趣。

“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經內化在很多父親的內心深處,他們的潛意識裡認為教育孩子就應該是媽媽的事情,自己身為男人,就應該把興趣點放在事業和賺錢上。換言之,他們認為不值得花費時間在陪伴孩子這件事上,因為教育孩子這件事相比於事業,更沒有價值。

在《幸福定格》這個紀錄片中,一位丈夫因為孩子出生經常晚回家,甚至為了不讓孩子吵自己,開始酗酒。當妻子追問為什麼會這樣,丈夫回答是因為自己對養育孩子不感興趣,孩子影響了自己休息。

很巧的是,我們那天有個家庭聚會。有一個爸爸特別有愛心,對孩子照顧很周到。其他家庭的媽媽們看到後紛紛開始批評自己的老公。

其中的一位爸爸辯解道:“我不知道你們(其他爸爸)怎麼想的,我主要是因為對帶孩子不感興趣。我想不起來要去為孩子做什麼。”

緊接著一位媽媽開玩笑地迴應:“在坐的哪位媽媽對一天24小時帶孩子感興趣嗎?”

大家哈哈一笑就過去了。

但是,這樣的觀念在爸爸參與養育這事兒上非常重要。它會影響爸爸們對待孩子的言行舉止,也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輩子。

03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一、父親對孩子性別認同的影響

性別角色的形成是指兒童形成與自己生理特徵一致、符合社會期望的認知。

性別角色概念是指個體對自己性別的認知與評價,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是人格和社會化發展的重要內容。

心理學家孔德里發現,父親對兒童性別行為的表現有比母親更強烈的期待,這種期待會阻止兒童不合適的性別舉動發生,從而使他們形成受社會接受和稱讚的性別認同。

有一次孩子和同學們參加一次越野挑戰賽。孩子們在前面比賽,很多家長為了跟上拍照,也在外圍爭先恐後地跑。

其中一個男同學的父親架著單反拍照的時候,不小心掉進壕溝裡,還把手劃破皮了。這位爸爸爬起來繼續追,雖然一身下半身都是泥,手劃破了,但是沒有覺得任何尷尬或退縮。

到了終點的時候,孩子看到爸爸的樣子很驚訝,聽著爸爸輕描淡寫地說為了給他抓拍精彩的瞬間才這樣,孩子睡起拇指衝爸爸說:“謝謝爸爸,你很Man!”

而這個男孩子,也像爸爸一樣,是一個非常自信,很陽剛的孩子。

二、父親對孩子人格品質的影響

父親作為男性,和媽媽共同參與養育,才能幫助孩子形成完整的個性品質。

媽媽情感更細膩,注重小節,側重在情感上的引導,而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會在大方向上,尤其在道德水平,性格形成等方面更有影響力。

比如父親在與孩子的接觸中,自然會以他們固有的男性特徵,如尊重、豁達、獨立、堅強、果斷、有遠見等影響孩子。

爸爸們警惕了:父愛缺位將影響孩子一生!陪伴不在時間,重在質量

曾經看過《爸爸去哪兒》裡面的一個片段:有一次,一向對孩子溫和的張亮,在天天把沙子撒到石頭眼睛裡,張亮知道後嚴厲批評,告訴孩子這樣一點都不友善,以後不允許這樣。這樣的人際之間互相尊重的原則,通過爸爸向孩子傳遞,會非常有力。

而郭濤以一個硬朗的父親形象與石頭相處,要求孩子作為男孩子要有擔當。有一次,石頭因為手指頭受傷,總是伸出來給父親看,希望得到安慰,但是爸爸說:“你這樣不像個大老爺們,手傷這麼一點,咩咩咩……”

如果沒有和孩子的相處,父親也很難通過點點小事,向孩子傳導父親這個角色的影響力。

三、父親對孩子未來的婚姻和家庭的影響

有一次在路上聽一個大概4、5歲女孩和大人的對話。

大人說:“你長大之後想幹什麼?”

孩子說:“我不想像媽媽那樣,因為她的工作就是帶孩子,我不想只做這件事。嗯,我也不想像爸爸那樣,因為他每天早上出去,晚上回來,不和我們在一起玩。”

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前世情人”,而心理學中也認為,爸爸會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的擇偶觀。

如果女兒認同爸爸,很可能找一個和爸爸類似的在家庭婚姻中忙於外部事物,而在家庭參與中缺失的“隱形人”。

對於男孩,父親的作用一樣重要。

不論孩子是否認同自己的父親,經過幾十年的耳濡目染,男孩很可能成為爸爸那樣的“丈夫”和“爸爸”。

04爸爸的有效陪伴,不求時間多,但求質量高

爸爸們警惕了:父愛缺位將影響孩子一生!陪伴不在時間,重在質量

心理學認為,放任、專制或忽視型的父親,都是不當的父親角色,而民主權威型的父親角色,是對孩子發展最有益的。

放到現實生活中,其實並不需要爸爸太多時間,只要用心做好以下幾點,父親的職責就能很好地履行。

陪孩子玩,投入的玩

生活中,相較於媽媽,孩子們更喜歡找爸爸“玩”。爸爸們應該發揮自己男性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和孩子一起編遊戲、玩遊戲。

有的爸爸會覺得孩子的遊戲沒意思,在遊戲場景中常常“人在心不在”,時不時看看手機,回個信息。孩子們其實感受得很清楚。在我的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她就會把手機從“心不在焉”的爸爸手裡奪走,然後拉著他坐在地上,陪自己玩積木。

隨著孩子長大,孩子可能不再會那樣要求你的陪伴,但是你如果真的用心陪伴了,孩子會從中收穫很多。

前兩天,孩子參加了一個“造船”的夏令營。

結營的時候,老師邀請家長參加。有的父親參加了,但是匆匆帶著孩子回家了。我的孩子和她的好朋友,希望她的爸爸在結營後能留下來,和自己一起開著自己造的船去“大海里探險”。這位從單位趕來的,身穿西服皮鞋的爸爸沒有任何猶豫,爽快地答應參加這個遊戲。

我看到孩子們和這位爸爸駕馭著大船,行駛在自己編織的故事裡。一會兒,只聽見孩子說:“快,大風暴來了。趕快收帆。”於是兩個孩子指揮著爸爸繼續駕駛,她們倆迅速的來到桅杆下面收帆。在收的過程中,她們總是打不上結。爸爸一邊假裝很緊張的說:“快,暴風雨就要來臨,你們來駕駛船,我來打結。我會打‘水手結’。”孩子們在好奇和興奮中,瞭解了什麼是“水手結”。雖然最後爸爸沒有打好水手結,但是他們想了一個更簡單的打結辦法,孩子們很有成就感。

在整個遊戲中,爸爸一會兒被指示觀察敵情,一會兒被安排到停靠的島上摘果實,一會兒被要求做飯;爸爸大汗淋漓,但樂在其中。他不僅跟隨孩子,還帶領著孩子們思考,如果沒有水了怎麼辦?如果傳停靠在一個島上走不了了怎麼辦……

這樣的玩耍,不僅讓孩子們大開腦洞,鍛鍊想象力和表達力,更讓他們感受到了和母女相處不一樣的親子關係。

參與孩子人生中的重要時刻

爸爸們平時工作忙,要求他們像媽媽一樣多的陪伴時間往往很難。但是,在孩子們人生重要的時刻,最好不要缺席。比如孩子的生日會、家長會、演出、比賽等。重要場合父親的出現和參與,不僅體現了父親對孩子的關愛,更能讓孩子自信、有安全感。

我有個朋友,他的工作地點在海外,常常一出差就是兩三個月。在出差的時間,遇到孩子的重要日子,他一定會以特有的方式來表達。

有一次孩子班級有一個“爸爸參與”活動,邀請爸爸們以不同的方式來幼兒園陪伴孩子一會兒。

這位爸爸喜歡音樂,擅長彈奏吉他。他為了孩子的活動,專門為孩子班級創作了一首歌曲,自己編曲,自己填詞。由於不能來現場表演,他把自彈自唱的內容錄下來,發到孩子班裡播放給大家看。

這種特別的陪伴形式,足以體現出爸爸的用心。而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活動爸爸所做的一切,她也會充滿自豪感。而父親對家庭和孩子用心的態度,和多才多藝的生活方式,也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人生。

與孩子尊重平等地交流

很多家庭中,孩子和媽媽交流得更多,父親在孩子的眼裡是嚴肅的,高高在上,喜歡下命令的形象。

與孩子溝通是門技術活兒。首先需要有和孩子平等尊重的觀念,而不是隻會簡單的“命令”。

不溝通,或者命令式的溝通,很難得到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也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相反,爸爸更應該像朋友一樣和自己的孩子相處,探討、溝通問題,這樣孩子不僅能學到平等尊重的溝通方式,也會對爸爸有更多的信任感和依賴感,會大大的增進親子感情。

曾經聽過一個Ted關於時間管理的演講,大致意思是說,再忙的人,都能抽出時間做你想做的事情,關鍵是這件事是你重視的。

爸爸們不要再以沒有時間為理由,缺席孩子的成長,因為這只是你不重視的藉口。

當你真的投入到孩子的人生中,陪伴和引導,孩子的人生將不一樣。

-End-

“有料家庭教育”,提供有價值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服務,歡迎持續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