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


"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你幸福來她勞苦,當年這些畫面你還記得嗎?‖老家許昌

文‖左慧娟


“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哪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每當聽到解曉東唱的《中國娃》這首歌,我總是熱淚盈眶,晶瑩的淚光中,我眼前會浮現出夜晚,在昏黃的煤油燈光下,媽媽為我們姐弟四人納千層底做布鞋的情景來。

小時候,因為家窮姊妹多,我在去外地上學之前,腳上穿的鞋子一直是媽媽納的千層底布鞋。它不僅墊平了我奔跑的大道,也讓我收穫了童年時所有攀比帶來的榮耀。

每當我穿著漂亮又舒適的千層底布鞋,和小夥伴們愉快地嬉戲玩耍時,總能看到他們投來羨慕和想試穿試穿的眼神。哎,可惜我小時太壞了,總是狡猾地讓他們的渴望落空,他們失望地哇哇大哭,我卻一臉壞笑。

"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你幸福來她勞苦,當年這些畫面你還記得嗎?‖老家許昌

文‖左慧娟


“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哪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每當聽到解曉東唱的《中國娃》這首歌,我總是熱淚盈眶,晶瑩的淚光中,我眼前會浮現出夜晚,在昏黃的煤油燈光下,媽媽為我們姐弟四人納千層底做布鞋的情景來。

小時候,因為家窮姊妹多,我在去外地上學之前,腳上穿的鞋子一直是媽媽納的千層底布鞋。它不僅墊平了我奔跑的大道,也讓我收穫了童年時所有攀比帶來的榮耀。

每當我穿著漂亮又舒適的千層底布鞋,和小夥伴們愉快地嬉戲玩耍時,總能看到他們投來羨慕和想試穿試穿的眼神。哎,可惜我小時太壞了,總是狡猾地讓他們的渴望落空,他們失望地哇哇大哭,我卻一臉壞笑。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記憶裡,媽媽做鞋是有一定程序的。農閒的冬季是做鞋子的最好季節,她找一個晴朗的日子“打殼子”。殼子分兩種,棕殼子和布殼子,棕殼子是做鞋底用的,而布殼子是做鞋幫用的。

記得那時,媽媽會坐在家門口或院子裡,一邊晒太陽一邊拆舊衣服和舊床單。母親順著衣服的縫把舊衣服一一拆開,或順著床單紋理,或撕或剪成一塊塊布料,然後用小麥面做成的稀糨糊,將布片一片一片粘在木板上,讓太陽晒乾,這樣會使有褶皺的布料舒展,聽媽媽說這叫打背兒(音)。

小時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幫媽媽拿她收藏已久的各式各樣的鞋樣。等布殼子徹底硬挺後,我便自告奮勇,幫媽媽拿出她的鞋樣收藏冊——一本紅色的爸爸用過的廢賬冊。

媽媽手很巧,那裡面夾著她做鞋用的裁剪的各式各樣的鞋樣。有為剛出生嬰兒準備的虎頭鞋(靴)樣,有為我們姐弟四人準備的兒童鞋樣,有為成人準備的大鞋樣,還有專為故去老人準備的靴樣。鞋樣不一,大小各異,開口既有平口的又有方口圓口的,既有鬆口的又有緊口的;有的帶襻兒,有的可以繫鞋帶;有的是一體,有的可以組合。

"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你幸福來她勞苦,當年這些畫面你還記得嗎?‖老家許昌

文‖左慧娟


“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哪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每當聽到解曉東唱的《中國娃》這首歌,我總是熱淚盈眶,晶瑩的淚光中,我眼前會浮現出夜晚,在昏黃的煤油燈光下,媽媽為我們姐弟四人納千層底做布鞋的情景來。

小時候,因為家窮姊妹多,我在去外地上學之前,腳上穿的鞋子一直是媽媽納的千層底布鞋。它不僅墊平了我奔跑的大道,也讓我收穫了童年時所有攀比帶來的榮耀。

每當我穿著漂亮又舒適的千層底布鞋,和小夥伴們愉快地嬉戲玩耍時,總能看到他們投來羨慕和想試穿試穿的眼神。哎,可惜我小時太壞了,總是狡猾地讓他們的渴望落空,他們失望地哇哇大哭,我卻一臉壞笑。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記憶裡,媽媽做鞋是有一定程序的。農閒的冬季是做鞋子的最好季節,她找一個晴朗的日子“打殼子”。殼子分兩種,棕殼子和布殼子,棕殼子是做鞋底用的,而布殼子是做鞋幫用的。

記得那時,媽媽會坐在家門口或院子裡,一邊晒太陽一邊拆舊衣服和舊床單。母親順著衣服的縫把舊衣服一一拆開,或順著床單紋理,或撕或剪成一塊塊布料,然後用小麥面做成的稀糨糊,將布片一片一片粘在木板上,讓太陽晒乾,這樣會使有褶皺的布料舒展,聽媽媽說這叫打背兒(音)。

小時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幫媽媽拿她收藏已久的各式各樣的鞋樣。等布殼子徹底硬挺後,我便自告奮勇,幫媽媽拿出她的鞋樣收藏冊——一本紅色的爸爸用過的廢賬冊。

媽媽手很巧,那裡面夾著她做鞋用的裁剪的各式各樣的鞋樣。有為剛出生嬰兒準備的虎頭鞋(靴)樣,有為我們姐弟四人準備的兒童鞋樣,有為成人準備的大鞋樣,還有專為故去老人準備的靴樣。鞋樣不一,大小各異,開口既有平口的又有方口圓口的,既有鬆口的又有緊口的;有的帶襻兒,有的可以繫鞋帶;有的是一體,有的可以組合。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我幫母親找出合適的鞋樣,只見她將鞋樣用線繩固定在貼上條絨布鞋面的背兒上,熟練地裁剪出鞋幫的模型。棕殼子的打法和布殼子相似,只是材料是用廢舊麻繩或西瓜秧子經過曝晒後和小米漿糊粘起來的,這是做鞋底用的。照著紙鞋底樣把它剪出模型,沿著邊縫上七層白洋布條,填上層層碎布,用麻線一針一針地納鞋底,直至整個鞋底的四周都被納過,成為所謂的千層底後,就開始上已經加工好的鞋幫了,等兩者合二為一後,一雙真正的千層底布鞋就算大功告成了。

記憶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畫面:晚上,媽媽和我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坐在床上,她納鞋底做鞋,我學習寫作業。那時我還小,遇到注意力不集中還想打瞌睡時,媽媽就會用麻線繩在我腦門上輕輕地碰一下,然後我就精神了。

有時,我還會和媽媽互動,撒嬌式地要求媽媽把鞋底放花的地方納出自己喜愛的花型,媽媽臉上總是帶著淡淡的、慈祥的笑意答應著。高興時,她還會給我輕輕地哼唱《朝陽溝》:“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

"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你幸福來她勞苦,當年這些畫面你還記得嗎?‖老家許昌

文‖左慧娟


“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哪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每當聽到解曉東唱的《中國娃》這首歌,我總是熱淚盈眶,晶瑩的淚光中,我眼前會浮現出夜晚,在昏黃的煤油燈光下,媽媽為我們姐弟四人納千層底做布鞋的情景來。

小時候,因為家窮姊妹多,我在去外地上學之前,腳上穿的鞋子一直是媽媽納的千層底布鞋。它不僅墊平了我奔跑的大道,也讓我收穫了童年時所有攀比帶來的榮耀。

每當我穿著漂亮又舒適的千層底布鞋,和小夥伴們愉快地嬉戲玩耍時,總能看到他們投來羨慕和想試穿試穿的眼神。哎,可惜我小時太壞了,總是狡猾地讓他們的渴望落空,他們失望地哇哇大哭,我卻一臉壞笑。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記憶裡,媽媽做鞋是有一定程序的。農閒的冬季是做鞋子的最好季節,她找一個晴朗的日子“打殼子”。殼子分兩種,棕殼子和布殼子,棕殼子是做鞋底用的,而布殼子是做鞋幫用的。

記得那時,媽媽會坐在家門口或院子裡,一邊晒太陽一邊拆舊衣服和舊床單。母親順著衣服的縫把舊衣服一一拆開,或順著床單紋理,或撕或剪成一塊塊布料,然後用小麥面做成的稀糨糊,將布片一片一片粘在木板上,讓太陽晒乾,這樣會使有褶皺的布料舒展,聽媽媽說這叫打背兒(音)。

小時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幫媽媽拿她收藏已久的各式各樣的鞋樣。等布殼子徹底硬挺後,我便自告奮勇,幫媽媽拿出她的鞋樣收藏冊——一本紅色的爸爸用過的廢賬冊。

媽媽手很巧,那裡面夾著她做鞋用的裁剪的各式各樣的鞋樣。有為剛出生嬰兒準備的虎頭鞋(靴)樣,有為我們姐弟四人準備的兒童鞋樣,有為成人準備的大鞋樣,還有專為故去老人準備的靴樣。鞋樣不一,大小各異,開口既有平口的又有方口圓口的,既有鬆口的又有緊口的;有的帶襻兒,有的可以繫鞋帶;有的是一體,有的可以組合。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我幫母親找出合適的鞋樣,只見她將鞋樣用線繩固定在貼上條絨布鞋面的背兒上,熟練地裁剪出鞋幫的模型。棕殼子的打法和布殼子相似,只是材料是用廢舊麻繩或西瓜秧子經過曝晒後和小米漿糊粘起來的,這是做鞋底用的。照著紙鞋底樣把它剪出模型,沿著邊縫上七層白洋布條,填上層層碎布,用麻線一針一針地納鞋底,直至整個鞋底的四周都被納過,成為所謂的千層底後,就開始上已經加工好的鞋幫了,等兩者合二為一後,一雙真正的千層底布鞋就算大功告成了。

記憶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畫面:晚上,媽媽和我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坐在床上,她納鞋底做鞋,我學習寫作業。那時我還小,遇到注意力不集中還想打瞌睡時,媽媽就會用麻線繩在我腦門上輕輕地碰一下,然後我就精神了。

有時,我還會和媽媽互動,撒嬌式地要求媽媽把鞋底放花的地方納出自己喜愛的花型,媽媽臉上總是帶著淡淡的、慈祥的笑意答應著。高興時,她還會給我輕輕地哼唱《朝陽溝》:“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手中針在鞋底上來回靈活地穿插著,媽媽會用戴著頂針的那隻手不時地把針放在頭上蕩一下,或是用黃蠟潤潤棉線,為的是走針時更順溜。

母親納鞋底的功夫再嫻熟,也總免不了那小小的鋼針誤扎手指,但她從來沒有叫過疼。這時,媽媽總是把針扎破的手指放在嘴裡吸吮一下,她說這樣就沒事了。

只可惜小時候我的精神實在太差,時常是沒過多久,我的作業還沒做完,人就已經在她麻繩“吱兒吱兒”的響聲中不經意地睡著了……第二天清早,當我睡眼朦朧地醒來時,一雙漂亮又舒適的布鞋已經赫然放在了我的床頭。

就這樣,我們姐弟四人,穿著媽媽做的布鞋一步步長大成人走向社會。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穿布鞋了,媽媽也不再給我們做布鞋了,但那種千層底的布鞋和媽媽為我們做千層底的場景卻一直紮根在記憶深處。因為那布鞋上小小的針腳都清晰地記載著媽媽對我們無私的愛,我們怎能忘記媽媽納的千層底呢?

"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你幸福來她勞苦,當年這些畫面你還記得嗎?‖老家許昌

文‖左慧娟


“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哪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每當聽到解曉東唱的《中國娃》這首歌,我總是熱淚盈眶,晶瑩的淚光中,我眼前會浮現出夜晚,在昏黃的煤油燈光下,媽媽為我們姐弟四人納千層底做布鞋的情景來。

小時候,因為家窮姊妹多,我在去外地上學之前,腳上穿的鞋子一直是媽媽納的千層底布鞋。它不僅墊平了我奔跑的大道,也讓我收穫了童年時所有攀比帶來的榮耀。

每當我穿著漂亮又舒適的千層底布鞋,和小夥伴們愉快地嬉戲玩耍時,總能看到他們投來羨慕和想試穿試穿的眼神。哎,可惜我小時太壞了,總是狡猾地讓他們的渴望落空,他們失望地哇哇大哭,我卻一臉壞笑。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記憶裡,媽媽做鞋是有一定程序的。農閒的冬季是做鞋子的最好季節,她找一個晴朗的日子“打殼子”。殼子分兩種,棕殼子和布殼子,棕殼子是做鞋底用的,而布殼子是做鞋幫用的。

記得那時,媽媽會坐在家門口或院子裡,一邊晒太陽一邊拆舊衣服和舊床單。母親順著衣服的縫把舊衣服一一拆開,或順著床單紋理,或撕或剪成一塊塊布料,然後用小麥面做成的稀糨糊,將布片一片一片粘在木板上,讓太陽晒乾,這樣會使有褶皺的布料舒展,聽媽媽說這叫打背兒(音)。

小時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幫媽媽拿她收藏已久的各式各樣的鞋樣。等布殼子徹底硬挺後,我便自告奮勇,幫媽媽拿出她的鞋樣收藏冊——一本紅色的爸爸用過的廢賬冊。

媽媽手很巧,那裡面夾著她做鞋用的裁剪的各式各樣的鞋樣。有為剛出生嬰兒準備的虎頭鞋(靴)樣,有為我們姐弟四人準備的兒童鞋樣,有為成人準備的大鞋樣,還有專為故去老人準備的靴樣。鞋樣不一,大小各異,開口既有平口的又有方口圓口的,既有鬆口的又有緊口的;有的帶襻兒,有的可以繫鞋帶;有的是一體,有的可以組合。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我幫母親找出合適的鞋樣,只見她將鞋樣用線繩固定在貼上條絨布鞋面的背兒上,熟練地裁剪出鞋幫的模型。棕殼子的打法和布殼子相似,只是材料是用廢舊麻繩或西瓜秧子經過曝晒後和小米漿糊粘起來的,這是做鞋底用的。照著紙鞋底樣把它剪出模型,沿著邊縫上七層白洋布條,填上層層碎布,用麻線一針一針地納鞋底,直至整個鞋底的四周都被納過,成為所謂的千層底後,就開始上已經加工好的鞋幫了,等兩者合二為一後,一雙真正的千層底布鞋就算大功告成了。

記憶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畫面:晚上,媽媽和我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坐在床上,她納鞋底做鞋,我學習寫作業。那時我還小,遇到注意力不集中還想打瞌睡時,媽媽就會用麻線繩在我腦門上輕輕地碰一下,然後我就精神了。

有時,我還會和媽媽互動,撒嬌式地要求媽媽把鞋底放花的地方納出自己喜愛的花型,媽媽臉上總是帶著淡淡的、慈祥的笑意答應著。高興時,她還會給我輕輕地哼唱《朝陽溝》:“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手中針在鞋底上來回靈活地穿插著,媽媽會用戴著頂針的那隻手不時地把針放在頭上蕩一下,或是用黃蠟潤潤棉線,為的是走針時更順溜。

母親納鞋底的功夫再嫻熟,也總免不了那小小的鋼針誤扎手指,但她從來沒有叫過疼。這時,媽媽總是把針扎破的手指放在嘴裡吸吮一下,她說這樣就沒事了。

只可惜小時候我的精神實在太差,時常是沒過多久,我的作業還沒做完,人就已經在她麻繩“吱兒吱兒”的響聲中不經意地睡著了……第二天清早,當我睡眼朦朧地醒來時,一雙漂亮又舒適的布鞋已經赫然放在了我的床頭。

就這樣,我們姐弟四人,穿著媽媽做的布鞋一步步長大成人走向社會。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穿布鞋了,媽媽也不再給我們做布鞋了,但那種千層底的布鞋和媽媽為我們做千層底的場景卻一直紮根在記憶深處。因為那布鞋上小小的針腳都清晰地記載著媽媽對我們無私的愛,我們怎能忘記媽媽納的千層底呢?

難忘媽媽納的千層底

【作者簡介】左慧娟,網名“嵐馨慧兒”,一個愛好文學,業餘喜歡寫點文字的邊緣文學青年,現就職於許昌市建安區某機關。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