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很多家長都反應錯了,不利孩子心理健康'

不完美媽媽 心理健康 育兒祕籍 2019-09-09
"

文|祕籍君

週末和幾個寶媽在一起聊天,其中一個不無擔心地說,她家孩子太膽小了,動不動就會說媽媽我怕。別家孩子半米高的臺子說跳就跳下去了,他卻總是站在邊上要抱著下來,還是個小男生呢,真讓人愁死了。其他媽媽紛紛附和,說起自家孩子那些讓人無法理解的“矯情”事來。

我在一旁聽得無語。這些媽媽都有點想當然了。她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解讀了孩子的行為,卻沒有人想到去深入問一問,孩子到底在怕什麼。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很多家長都反應錯了,不利孩子心理健康。

"

文|祕籍君

週末和幾個寶媽在一起聊天,其中一個不無擔心地說,她家孩子太膽小了,動不動就會說媽媽我怕。別家孩子半米高的臺子說跳就跳下去了,他卻總是站在邊上要抱著下來,還是個小男生呢,真讓人愁死了。其他媽媽紛紛附和,說起自家孩子那些讓人無法理解的“矯情”事來。

我在一旁聽得無語。這些媽媽都有點想當然了。她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解讀了孩子的行為,卻沒有人想到去深入問一問,孩子到底在怕什麼。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很多家長都反應錯了,不利孩子心理健康。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很多家長都反應錯了,不利孩子心理健康

“怕什麼怕,膽小鬼。”

如果孩子在你面前表達了“害怕”之意,而你的第一反應是“恨鐵不成鋼”,常常會不自覺地說出一句“怕什麼怕,膽小鬼”。這反應出家長急於求成的心態。

通常類似的對話會發生在家長要求孩子嘗試某種新事物,比如和陌生小朋友打招呼套近乎,或者在高高的臺子上第一次嘗試滑水。家長的內心活動可能是,別家孩子都那麼膽大,怎麼就你這麼小心翼翼呢?

"

文|祕籍君

週末和幾個寶媽在一起聊天,其中一個不無擔心地說,她家孩子太膽小了,動不動就會說媽媽我怕。別家孩子半米高的臺子說跳就跳下去了,他卻總是站在邊上要抱著下來,還是個小男生呢,真讓人愁死了。其他媽媽紛紛附和,說起自家孩子那些讓人無法理解的“矯情”事來。

我在一旁聽得無語。這些媽媽都有點想當然了。她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解讀了孩子的行為,卻沒有人想到去深入問一問,孩子到底在怕什麼。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很多家長都反應錯了,不利孩子心理健康。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很多家長都反應錯了,不利孩子心理健康

“怕什麼怕,膽小鬼。”

如果孩子在你面前表達了“害怕”之意,而你的第一反應是“恨鐵不成鋼”,常常會不自覺地說出一句“怕什麼怕,膽小鬼”。這反應出家長急於求成的心態。

通常類似的對話會發生在家長要求孩子嘗試某種新事物,比如和陌生小朋友打招呼套近乎,或者在高高的臺子上第一次嘗試滑水。家長的內心活動可能是,別家孩子都那麼膽大,怎麼就你這麼小心翼翼呢?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很多家長都反應錯了,不利孩子心理健康

不過家長要知道,孩子的先天氣質類型不一樣,有的孩子本身就是敏感慢熱型,跟那些潑辣大膽的孩子比,他的表現是有那麼點“懦弱”,但這不怪孩子。這種性格的另一面,叫“安全意識強”。

孩子本身的氣質類型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只有家長的教養方式。面對這樣的孩子,罔顧孩子的恐懼,一味往外推顯然不可取,而家長動輒說孩子是“膽小鬼”,會讓孩子給自己貼上“膽小”的標籤,更不敢輕易嘗試新事物。

正確的做法是,先承認孩子的感受,“嗯,這個的確是有點高,我站上面都眼暈”,之後降低標準,鼓勵孩子去試一試。孩子如果肯嘗試,要肯定他的進步;如果不敢嘗試,也不要強迫。

"

文|祕籍君

週末和幾個寶媽在一起聊天,其中一個不無擔心地說,她家孩子太膽小了,動不動就會說媽媽我怕。別家孩子半米高的臺子說跳就跳下去了,他卻總是站在邊上要抱著下來,還是個小男生呢,真讓人愁死了。其他媽媽紛紛附和,說起自家孩子那些讓人無法理解的“矯情”事來。

我在一旁聽得無語。這些媽媽都有點想當然了。她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解讀了孩子的行為,卻沒有人想到去深入問一問,孩子到底在怕什麼。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很多家長都反應錯了,不利孩子心理健康。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很多家長都反應錯了,不利孩子心理健康

“怕什麼怕,膽小鬼。”

如果孩子在你面前表達了“害怕”之意,而你的第一反應是“恨鐵不成鋼”,常常會不自覺地說出一句“怕什麼怕,膽小鬼”。這反應出家長急於求成的心態。

通常類似的對話會發生在家長要求孩子嘗試某種新事物,比如和陌生小朋友打招呼套近乎,或者在高高的臺子上第一次嘗試滑水。家長的內心活動可能是,別家孩子都那麼膽大,怎麼就你這麼小心翼翼呢?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很多家長都反應錯了,不利孩子心理健康

不過家長要知道,孩子的先天氣質類型不一樣,有的孩子本身就是敏感慢熱型,跟那些潑辣大膽的孩子比,他的表現是有那麼點“懦弱”,但這不怪孩子。這種性格的另一面,叫“安全意識強”。

孩子本身的氣質類型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只有家長的教養方式。面對這樣的孩子,罔顧孩子的恐懼,一味往外推顯然不可取,而家長動輒說孩子是“膽小鬼”,會讓孩子給自己貼上“膽小”的標籤,更不敢輕易嘗試新事物。

正確的做法是,先承認孩子的感受,“嗯,這個的確是有點高,我站上面都眼暈”,之後降低標準,鼓勵孩子去試一試。孩子如果肯嘗試,要肯定他的進步;如果不敢嘗試,也不要強迫。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很多家長都反應錯了,不利孩子心理健康

“這有什麼可怕的,不就是......嘛”

這樣的對話通常發生在睡前,或者孩子在黑暗裡發現了某樣東西的陰影時。比如孩子指著角落裡的一團說“媽媽我怕”,媽媽過去一看只是個掃把,隨手拎起“這有什麼可怕的,不就是個掃把嘛”。

類似漫不經心的態度其實是否定了孩子的感受。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很無力,只有大人才是掌控局面的那個人。此外孩子還會覺得,自己的感覺被大人否定了,心裡會悶悶不樂。經常這樣,孩子就會常常有種挫敗感。

其實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六歲前的孩子正處在想象力極速發育的時期,他們因為善於聯想,會把普通事物和聽到的童話故事以及自己的想象混在一起,掃帚可能就成了巫婆實施罪惡的犯罪工具。家長應該做的,是陪著孩子一起走過去,鼓勵孩子自己揭開“真相”,隨後再解釋一下東西顯得可怕的原理(因為陰影或者燈光使其變大等等)。

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勇敢、堅強的孩子,也因此會將孩子的一些畏縮、害怕的行為視為懦弱、無能,卻不知道,“害怕”只是孩子情緒中的一種,它和“開心”、“自豪”一樣自然和正常。如果孩子說“媽媽我怕”,希望家長能夠首先接納孩子的感受“看起來是挺嚇人”,然後再鼓勵孩子和自己一起,突破害怕的情緒,成就一個更強的自己。

你家孩子從小有怕的東西嗎?

-----------------------

關注【育兒祕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髮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