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文 | 張建琪(東方劍橋第二國際雙語幼兒園園長)

編輯 | 嚴芳

孩子步入幼兒園,開始了群體生活,沒有了家庭中的“特權”“獨享”“萬眾矚目”,隨之而來的,家長將會遭遇孩子委屈的申訴、哀求,甚至其他家長氣憤的告狀。

您做好應對的準備了嗎?

有的孩子經常被搶玩具,因受欺負而委屈不已,有的孩子因處處逞強,害得家長經常接到各種投訴,有的孩子因膽小甚至根本不敢和小朋友們交往……

面對孩子在幼兒園裡遇到的各種社交難題,怎樣才能幫他們從容度過危機呢?

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NO.1 幼兒園裡的小綿羊

社交症狀:玩具被搶,經常受欺負……

3歲的冉冉剛上幼兒園不到幾個月,為了哄著孩子入園不哭鬧,每天送孩子上幼兒園時,媽媽都會讓冉冉選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帶在身邊。

可是連著幾天,媽媽接孩子時都會發現,孩子帶的玩具不是找不到了,就是被拆壞了。

冉冉說不清楚原因,只有委屈的眼淚。後來聽其他孩子說,玩具是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並拆壞的。

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為什麼會這樣?

不知道自我保護。有些家長出於保護孩子的目的,平時很少帶孩子接觸更多的人,怕受傷害、怕接觸傳染病、怕受負面影響、怕遇到壞人,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沒有接觸外界的機會與條件,也從沒有遇到過被別人欺負和被別人搶走東西的情況,一旦出現問題,自然不知道如何去應對。

膽小懦弱的性格。在過度保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不敢說、不敢動、不敢做,最終孩子會變得膽小懦弱,遇到欺負和委屈也不知道反抗。

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給家長的建議

● 積極與老師溝通。

與幼兒園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家長要和班級老師多交流,並毫無隱瞞地向老師介紹孩子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家長的顧慮,聽取老師的意見與建議,並做到積極配合,努力做到家庭教育與幼兒園的教育同步。

當孩子受到欺負和委屈時,可以第一時間得到妥善解決。

● 鼓勵孩子自己解決。

遇到具體的“玩具被搶”問題,家長不要馬上扮演孩子的“救世主”,而是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爭取自己的利益不受傷害。

當孩子最初膽小不敢做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地提醒孩子“你……(這樣)做試試看”,並陪伴在孩子身邊,後期逐步放手讓孩子獨立解決。

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 平時家長要學會放手。

我們鼓勵家長為孩子創造“像小草一樣的成長”的環境,更加提倡“放開手,把機會讓給孩子”的教育思想。

讓孩子勇於體驗失敗和挫折,引導孩子積極探索與發現,鼓勵孩子敢於動手嘗試,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NO.2 幼兒園裡的小霸王

社交症狀:具有攻擊性,喜歡爭搶,經常被人告狀……

媽媽發現豪豪剛上幼兒園沒多長時間,自己就成了“被告狀專業戶”:每天接孩子時不是別的孩子家長告狀,就是老師告狀,

“今天豪豪又把小朋友的書撕了”“這孩子不光搶玩具還打人……”面對著眾人的投訴,媽媽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為什麼會這樣?

養育方式不當。目前的家庭狀況幾乎都是6+1型,所有大人都圍著一個孩子轉。

食物和玩具都是獨享,當孩子的東西被拿走哭鬧時,家長就會說:“孩子別哭,奶奶給你要去,奶奶打他。”

這種錯誤的養育方式造成孩子不會分享,只會獨佔和爭搶。

缺乏溝通方法。孩子的好奇心強,看到別人新奇的玩具、圖書等,就想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與小朋友進行有效的溝通,所以就採取了簡單、粗暴的方法。

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想引起老師的注意。在家中孩子是唯一的重心,可到了幼兒園之後,老師要照顧所有的小朋友,不可能把精力專注到一個人的身上,這會讓一些孩子不適應,甚至很失落,“吃飯老師沒餵我、玩玩具老師沒陪我、睡覺老師沒拍我……”

於是,一些孩子就會採取一些極端的方法,例如爭搶、破壞、打鬧等引起老師的關注。

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給家長的建議

● 引導孩子分享。

家長需要調整家庭教育方法,逐步讓孩子學會分享。

首先,大人要處處做出表率,例如:吃飯時爸爸或媽媽先給爺爺奶奶盛飯,有好吃的先給老人吃;

然後過渡到有好吃的爸爸媽媽鼓勵孩子,讓孩子給爺爺奶奶送過去先吃,爺爺奶奶在表揚和感謝孩子的基礎上,真的要把食物吃掉,而不能假吃,讓孩子體會真實的分享,而不是作秀。

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 做好家園共育。

與幼兒園教育要充分保持一致,遇到因爭搶或打人而在小朋友中造成不好的影響時要嚴肅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必要時必須要讓孩子承擔後果。

例如:好朋友不跟他玩了、取消一次期盼已久的外出遊玩、拒絕一次購買最喜歡的玩具的機會等等。

● 幫孩子學點社交技巧。

在教育的同時要教孩子一些適當的社交方法,鼓勵孩子進行嘗試。例如:很喜歡別人的玩具,可以與小朋友友好地協商,也可以拿自己的玩具與小朋友交換著玩,等等。

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NO.3 “我是個小羞羞”

社交症狀:膽小內向,不會交往……

笑笑媽媽最近有點兒煩:入園後,老師經常說孩子膽小,不敢說話,老師一跟他說話,他就使勁低下頭還不住地往後退縮。

而且從來不跟小朋友玩,小朋友玩耍時他一個人躲到遠遠的地方看著。面對孩子的害羞內向、不愛交往的性格,媽媽一時不知如何入手。

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為什麼會這樣?

天生的氣質類型。氣質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形式,是孩子的一種天性,有些孩子生來就膽小、害羞,入園之後就會表現得更加明顯。

恐嚇的教育方式。不僅過度保護會讓孩子變得膽小、內向,不當的教育方式同樣也是罪魁禍首。

有的父母經常用嚇唬的方式讓孩子聽話,“你要是再不乖,大灰狼就要來吃掉你”,“別鬧了,再鬧壞人會把你抓走”……

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如果孩子總是受到這樣的恐嚇,就會逐漸失去安全感,變得膽小怯懦。

缺乏社交技巧。一些家長出於安全的角度考慮,很少帶孩子出去玩。由於接觸人少,孩子從小沒有學會正確的交往方法,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給家長的建議

● 積極創造交往機會。

多帶孩子去接觸小朋友。一開始可以找小一點的小朋友一起玩,避免爭搶玩具給孩子造成不愉快的體驗,打消跟小朋友一起玩的積極性。

慢慢再接觸更多的小朋友,循序漸進,不要強迫孩子。

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如果他見到小朋友感到害怕,不要訓斥和指責他,要接納他,也可以抱抱他,給他一段適應的時間。

● 給孩子多一些鼓勵。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家長要給予鼓勵,並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協商解決的辦法,甚至帶領孩子勇敢地嘗試,幫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畏懼感,當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時,家長要給予及時的肯定。

孩子入園後,膽小、害怕、受欺負?這3招幫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