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不完美媽媽 服裝 文章 幼兒園 自閉症 法國 育兒黃金計劃 2019-08-24
"

文|育兒黃金計劃(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別動我的本!”

女兒生氣地搶過本子,甩開媽媽。打開本子,除了用彩色筆畫的一道道彎線,也沒什麼東西啊,為什麼不能讓媽媽看呢?女兒氣呼呼地說“這是我的祕密,這是我寫給爸爸的信”。

媽媽大笑,“這麼點兒的小祕密,還不能讓媽媽看嗎?”

祕密是每個人心底裡的寶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祕密,孩子也不例外。但是,當家長髮現,孩子總是有意無意的在迴避父母,那父母可千萬不能再輕視孩子的祕密了。

"

文|育兒黃金計劃(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別動我的本!”

女兒生氣地搶過本子,甩開媽媽。打開本子,除了用彩色筆畫的一道道彎線,也沒什麼東西啊,為什麼不能讓媽媽看呢?女兒氣呼呼地說“這是我的祕密,這是我寫給爸爸的信”。

媽媽大笑,“這麼點兒的小祕密,還不能讓媽媽看嗎?”

祕密是每個人心底裡的寶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祕密,孩子也不例外。但是,當家長髮現,孩子總是有意無意的在迴避父母,那父母可千萬不能再輕視孩子的祕密了。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家長不要小看孩子心中的“小祕密”

法國某電視臺曾經做過一檔關於兒童心理學的節目:

邀請5位3-4歲的孩子,來到一個設定的兒童場景中,由兩位幼教陪護,場景中安排了攝像頭360度無死角地觀察孩子們的動向。

幼教老師告訴孩子們,現在我們可以每個人做一件喜歡的事情。
然後我們發現,有的孩子吃了平常爸爸媽媽不讓吃的零食,有的用彩色筆畫了自己的小腳丫,還有的孩子悄悄親了自己喜歡的小朋友。

兩個小時後,節目結束,孩子們回到家長身邊,當家長問及孩子在場景中做了什麼時,孩子們一語不發,只是說“祕密”。

當孩子脫離了家長的看護時,孩子才會真正擁有精神上的完全自由,而此時,他們更願意做一些祕密的事情。

而這些小祕密,恰恰是孩子心中最美好的一個角落,為孩子遮風擋雨,保護孩子的心靈不受傷害。

可如果家長,每次察覺到孩子有了小祕密進而主動去打擾,很可能就會“冒犯”了孩子,甚至還可能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比如很多孩子把喜歡吃的東西放到衣櫃裡,家長就故意去打開衣櫃一看究竟,這就是“冒犯”了孩子的祕密。孩子一定會生氣地大哭,指責家長。

然而家長總是認為,孩子不應該有祕密,凡事都得告訴父母,於是乎孩子僅存的“祕密領土”就經常被侵佔,試想,這種攻擊式的侵佔怎會讓孩子不難過?

祕密越是保不住,孩子越想保,於是慢慢的孩子會形成“祕密性格”。凡事都成了祕密,不願意和別人表達,甚至父母,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自卑,自閉,繼而產生很多社交障礙。

而社交障礙中,就包含了親子關係。

連最親密的人都想打探自己的祕密,孩子一定會視揭開祕密那個人為“敵人”,親子關係就在家長的一次次揭祕中破裂。

不揭穿孩子的祕密也是一種信任,而這種信任的程度要遠遠大於正面信任。如果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都蕩然無存了,親子關係也就談不上親密了。

倘若有一天,你發現了孩子驚天地的小祕密,請不要揭穿,也不要去探索,家長應該做的是保護孩子的祕密。

"

文|育兒黃金計劃(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別動我的本!”

女兒生氣地搶過本子,甩開媽媽。打開本子,除了用彩色筆畫的一道道彎線,也沒什麼東西啊,為什麼不能讓媽媽看呢?女兒氣呼呼地說“這是我的祕密,這是我寫給爸爸的信”。

媽媽大笑,“這麼點兒的小祕密,還不能讓媽媽看嗎?”

祕密是每個人心底裡的寶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祕密,孩子也不例外。但是,當家長髮現,孩子總是有意無意的在迴避父母,那父母可千萬不能再輕視孩子的祕密了。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家長不要小看孩子心中的“小祕密”

法國某電視臺曾經做過一檔關於兒童心理學的節目:

邀請5位3-4歲的孩子,來到一個設定的兒童場景中,由兩位幼教陪護,場景中安排了攝像頭360度無死角地觀察孩子們的動向。

幼教老師告訴孩子們,現在我們可以每個人做一件喜歡的事情。
然後我們發現,有的孩子吃了平常爸爸媽媽不讓吃的零食,有的用彩色筆畫了自己的小腳丫,還有的孩子悄悄親了自己喜歡的小朋友。

兩個小時後,節目結束,孩子們回到家長身邊,當家長問及孩子在場景中做了什麼時,孩子們一語不發,只是說“祕密”。

當孩子脫離了家長的看護時,孩子才會真正擁有精神上的完全自由,而此時,他們更願意做一些祕密的事情。

而這些小祕密,恰恰是孩子心中最美好的一個角落,為孩子遮風擋雨,保護孩子的心靈不受傷害。

可如果家長,每次察覺到孩子有了小祕密進而主動去打擾,很可能就會“冒犯”了孩子,甚至還可能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比如很多孩子把喜歡吃的東西放到衣櫃裡,家長就故意去打開衣櫃一看究竟,這就是“冒犯”了孩子的祕密。孩子一定會生氣地大哭,指責家長。

然而家長總是認為,孩子不應該有祕密,凡事都得告訴父母,於是乎孩子僅存的“祕密領土”就經常被侵佔,試想,這種攻擊式的侵佔怎會讓孩子不難過?

祕密越是保不住,孩子越想保,於是慢慢的孩子會形成“祕密性格”。凡事都成了祕密,不願意和別人表達,甚至父母,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自卑,自閉,繼而產生很多社交障礙。

而社交障礙中,就包含了親子關係。

連最親密的人都想打探自己的祕密,孩子一定會視揭開祕密那個人為“敵人”,親子關係就在家長的一次次揭祕中破裂。

不揭穿孩子的祕密也是一種信任,而這種信任的程度要遠遠大於正面信任。如果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都蕩然無存了,親子關係也就談不上親密了。

倘若有一天,你發現了孩子驚天地的小祕密,請不要揭穿,也不要去探索,家長應該做的是保護孩子的祕密。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發現孩子有“祕密”了,家長應該這樣做

01.看穿,但不揭穿

這幾天媽媽總是看見小女兒的兜裡有什麼東西,但卻從來沒有追問過。
這天放學,幼兒園的老師告訴媽媽,小女兒偷偷送給了班級裡她喜歡的男生一根棒棒糖,媽媽這才想起,原來兜裡的東西是準備送給別人的禮物。

也許換做其他媽媽一定會問女兒,但她沒有這麼做,媽媽知道班級裡的那個小男孩就是女兒口中常說的小夥伴,於是和女兒說“你今天是不是很開心啊”,女兒說“是的”。

知道孩子的祕密,並且知道孩子這個祕密讓她得到了開心,也許這個祕密就是陽光的。

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要去強求孩子一定說出祕密了,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彰顯自己知道了孩子的祕密的優勝感,孩子更希望的是“看穿,但不揭穿”。

也許開始,我們並不能明白孩子的祕密究竟是快樂的還是不快樂的,不要擔心,讓祕密自然生長在孩子心中,孩子一定會妥善管理好。

家長要做的,就是不要用自己的權威去侵佔孩子的祕密世界,因為那裡“禁止家長進入”。

"

文|育兒黃金計劃(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別動我的本!”

女兒生氣地搶過本子,甩開媽媽。打開本子,除了用彩色筆畫的一道道彎線,也沒什麼東西啊,為什麼不能讓媽媽看呢?女兒氣呼呼地說“這是我的祕密,這是我寫給爸爸的信”。

媽媽大笑,“這麼點兒的小祕密,還不能讓媽媽看嗎?”

祕密是每個人心底裡的寶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祕密,孩子也不例外。但是,當家長髮現,孩子總是有意無意的在迴避父母,那父母可千萬不能再輕視孩子的祕密了。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家長不要小看孩子心中的“小祕密”

法國某電視臺曾經做過一檔關於兒童心理學的節目:

邀請5位3-4歲的孩子,來到一個設定的兒童場景中,由兩位幼教陪護,場景中安排了攝像頭360度無死角地觀察孩子們的動向。

幼教老師告訴孩子們,現在我們可以每個人做一件喜歡的事情。
然後我們發現,有的孩子吃了平常爸爸媽媽不讓吃的零食,有的用彩色筆畫了自己的小腳丫,還有的孩子悄悄親了自己喜歡的小朋友。

兩個小時後,節目結束,孩子們回到家長身邊,當家長問及孩子在場景中做了什麼時,孩子們一語不發,只是說“祕密”。

當孩子脫離了家長的看護時,孩子才會真正擁有精神上的完全自由,而此時,他們更願意做一些祕密的事情。

而這些小祕密,恰恰是孩子心中最美好的一個角落,為孩子遮風擋雨,保護孩子的心靈不受傷害。

可如果家長,每次察覺到孩子有了小祕密進而主動去打擾,很可能就會“冒犯”了孩子,甚至還可能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比如很多孩子把喜歡吃的東西放到衣櫃裡,家長就故意去打開衣櫃一看究竟,這就是“冒犯”了孩子的祕密。孩子一定會生氣地大哭,指責家長。

然而家長總是認為,孩子不應該有祕密,凡事都得告訴父母,於是乎孩子僅存的“祕密領土”就經常被侵佔,試想,這種攻擊式的侵佔怎會讓孩子不難過?

祕密越是保不住,孩子越想保,於是慢慢的孩子會形成“祕密性格”。凡事都成了祕密,不願意和別人表達,甚至父母,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自卑,自閉,繼而產生很多社交障礙。

而社交障礙中,就包含了親子關係。

連最親密的人都想打探自己的祕密,孩子一定會視揭開祕密那個人為“敵人”,親子關係就在家長的一次次揭祕中破裂。

不揭穿孩子的祕密也是一種信任,而這種信任的程度要遠遠大於正面信任。如果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都蕩然無存了,親子關係也就談不上親密了。

倘若有一天,你發現了孩子驚天地的小祕密,請不要揭穿,也不要去探索,家長應該做的是保護孩子的祕密。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發現孩子有“祕密”了,家長應該這樣做

01.看穿,但不揭穿

這幾天媽媽總是看見小女兒的兜裡有什麼東西,但卻從來沒有追問過。
這天放學,幼兒園的老師告訴媽媽,小女兒偷偷送給了班級裡她喜歡的男生一根棒棒糖,媽媽這才想起,原來兜裡的東西是準備送給別人的禮物。

也許換做其他媽媽一定會問女兒,但她沒有這麼做,媽媽知道班級裡的那個小男孩就是女兒口中常說的小夥伴,於是和女兒說“你今天是不是很開心啊”,女兒說“是的”。

知道孩子的祕密,並且知道孩子這個祕密讓她得到了開心,也許這個祕密就是陽光的。

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要去強求孩子一定說出祕密了,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彰顯自己知道了孩子的祕密的優勝感,孩子更希望的是“看穿,但不揭穿”。

也許開始,我們並不能明白孩子的祕密究竟是快樂的還是不快樂的,不要擔心,讓祕密自然生長在孩子心中,孩子一定會妥善管理好。

家長要做的,就是不要用自己的權威去侵佔孩子的祕密世界,因為那裡“禁止家長進入”。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02.維護,而非撕扯

當然,有一些祕密可能是孩子心裡憋著“小伎倆”呢,比如把尿悄悄尿在了衣櫃裡,一個小玩笑,卻給家長惹怒了。雖然尿在櫃子裡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也是一個很壞的祕密,但對孩子來說,祕密無關好壞。

看過很多家長,發現孩子用彩筆把衣服畫了畫,還藏了起來,家長髮現大怒。

其實孩子藏起來,一定是因為怕父母發現,他自己本身就知道畫在衣服上是不對的,那如果家長劈頭蓋臉地對孩子進行教育,自尊心一定會大打折扣。

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維護孩子的自尊,而不是與孩子撕扯錯誤的祕密。

孩子恍然大悟發現他的祕密是錯誤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是犯了錯,內心一定是不開心的。

讓孩子的自尊在此時得以維護,是基礎,比如我們會告訴孩子“你這個小祕密被媽媽發現了,可媽媽覺得這是個壞祕密”,與孩子糾結錯與對,毫無意義。
所以,不撕扯孩子錯誤的祕密,不僅會幫助孩子對祕密的正確認知,還會降低孩子繼續犯錯的可能性。
"

文|育兒黃金計劃(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別動我的本!”

女兒生氣地搶過本子,甩開媽媽。打開本子,除了用彩色筆畫的一道道彎線,也沒什麼東西啊,為什麼不能讓媽媽看呢?女兒氣呼呼地說“這是我的祕密,這是我寫給爸爸的信”。

媽媽大笑,“這麼點兒的小祕密,還不能讓媽媽看嗎?”

祕密是每個人心底裡的寶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祕密,孩子也不例外。但是,當家長髮現,孩子總是有意無意的在迴避父母,那父母可千萬不能再輕視孩子的祕密了。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家長不要小看孩子心中的“小祕密”

法國某電視臺曾經做過一檔關於兒童心理學的節目:

邀請5位3-4歲的孩子,來到一個設定的兒童場景中,由兩位幼教陪護,場景中安排了攝像頭360度無死角地觀察孩子們的動向。

幼教老師告訴孩子們,現在我們可以每個人做一件喜歡的事情。
然後我們發現,有的孩子吃了平常爸爸媽媽不讓吃的零食,有的用彩色筆畫了自己的小腳丫,還有的孩子悄悄親了自己喜歡的小朋友。

兩個小時後,節目結束,孩子們回到家長身邊,當家長問及孩子在場景中做了什麼時,孩子們一語不發,只是說“祕密”。

當孩子脫離了家長的看護時,孩子才會真正擁有精神上的完全自由,而此時,他們更願意做一些祕密的事情。

而這些小祕密,恰恰是孩子心中最美好的一個角落,為孩子遮風擋雨,保護孩子的心靈不受傷害。

可如果家長,每次察覺到孩子有了小祕密進而主動去打擾,很可能就會“冒犯”了孩子,甚至還可能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比如很多孩子把喜歡吃的東西放到衣櫃裡,家長就故意去打開衣櫃一看究竟,這就是“冒犯”了孩子的祕密。孩子一定會生氣地大哭,指責家長。

然而家長總是認為,孩子不應該有祕密,凡事都得告訴父母,於是乎孩子僅存的“祕密領土”就經常被侵佔,試想,這種攻擊式的侵佔怎會讓孩子不難過?

祕密越是保不住,孩子越想保,於是慢慢的孩子會形成“祕密性格”。凡事都成了祕密,不願意和別人表達,甚至父母,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自卑,自閉,繼而產生很多社交障礙。

而社交障礙中,就包含了親子關係。

連最親密的人都想打探自己的祕密,孩子一定會視揭開祕密那個人為“敵人”,親子關係就在家長的一次次揭祕中破裂。

不揭穿孩子的祕密也是一種信任,而這種信任的程度要遠遠大於正面信任。如果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都蕩然無存了,親子關係也就談不上親密了。

倘若有一天,你發現了孩子驚天地的小祕密,請不要揭穿,也不要去探索,家長應該做的是保護孩子的祕密。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發現孩子有“祕密”了,家長應該這樣做

01.看穿,但不揭穿

這幾天媽媽總是看見小女兒的兜裡有什麼東西,但卻從來沒有追問過。
這天放學,幼兒園的老師告訴媽媽,小女兒偷偷送給了班級裡她喜歡的男生一根棒棒糖,媽媽這才想起,原來兜裡的東西是準備送給別人的禮物。

也許換做其他媽媽一定會問女兒,但她沒有這麼做,媽媽知道班級裡的那個小男孩就是女兒口中常說的小夥伴,於是和女兒說“你今天是不是很開心啊”,女兒說“是的”。

知道孩子的祕密,並且知道孩子這個祕密讓她得到了開心,也許這個祕密就是陽光的。

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要去強求孩子一定說出祕密了,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彰顯自己知道了孩子的祕密的優勝感,孩子更希望的是“看穿,但不揭穿”。

也許開始,我們並不能明白孩子的祕密究竟是快樂的還是不快樂的,不要擔心,讓祕密自然生長在孩子心中,孩子一定會妥善管理好。

家長要做的,就是不要用自己的權威去侵佔孩子的祕密世界,因為那裡“禁止家長進入”。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02.維護,而非撕扯

當然,有一些祕密可能是孩子心裡憋著“小伎倆”呢,比如把尿悄悄尿在了衣櫃裡,一個小玩笑,卻給家長惹怒了。雖然尿在櫃子裡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也是一個很壞的祕密,但對孩子來說,祕密無關好壞。

看過很多家長,發現孩子用彩筆把衣服畫了畫,還藏了起來,家長髮現大怒。

其實孩子藏起來,一定是因為怕父母發現,他自己本身就知道畫在衣服上是不對的,那如果家長劈頭蓋臉地對孩子進行教育,自尊心一定會大打折扣。

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維護孩子的自尊,而不是與孩子撕扯錯誤的祕密。

孩子恍然大悟發現他的祕密是錯誤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是犯了錯,內心一定是不開心的。

讓孩子的自尊在此時得以維護,是基礎,比如我們會告訴孩子“你這個小祕密被媽媽發現了,可媽媽覺得這是個壞祕密”,與孩子糾結錯與對,毫無意義。
所以,不撕扯孩子錯誤的祕密,不僅會幫助孩子對祕密的正確認知,還會降低孩子繼續犯錯的可能性。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03.“探祕”,要欲擒故縱

你的孩子有沒有和家長說過自己的祕密?王姐說她女兒和自己說過很多祕密。比如給爸爸做了禮物、不小心打碎了雞蛋、被子裡藏了一個小狗。

看似不算祕密的祕密,女兒都極為保護,而王姐從不把女兒的“祕密”告訴別人。女兒也在媽媽的這種“保護”下更願意自己主動說出祕密。

沒有家長不想“探祕”的。可你讓孩子表達,孩子未必願意。如果你給了孩子一個庇護傘,孩子反而願意在大傘下面和你分享祕密,這就是“欲擒故縱”。
想要知道孩子的祕密,不如先試著維護孩子幾次,之後就會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才會願意和你說他的祕密。

可是,也有個度,孩子再聰明也抵不過家長的英明。對孩子的祕密,家長要該擒絕不縱,該縱的時候絕不擒。

孩子喜歡玩的捉迷藏,其實是很好鍛鍊孩子對祕密掌控的遊戲。

孩子藏的不會太深,但是家中找起來不能像表面那麼“輕鬆”,我們要人為的設置表面難度,讓孩子覺得我們找他不容易,這就是該縱的時候絕不擒。

當你發現了孩子,一定要假裝“終於擒到她了”,這就是該擒絕不縱。

"

文|育兒黃金計劃(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別動我的本!”

女兒生氣地搶過本子,甩開媽媽。打開本子,除了用彩色筆畫的一道道彎線,也沒什麼東西啊,為什麼不能讓媽媽看呢?女兒氣呼呼地說“這是我的祕密,這是我寫給爸爸的信”。

媽媽大笑,“這麼點兒的小祕密,還不能讓媽媽看嗎?”

祕密是每個人心底裡的寶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祕密,孩子也不例外。但是,當家長髮現,孩子總是有意無意的在迴避父母,那父母可千萬不能再輕視孩子的祕密了。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家長不要小看孩子心中的“小祕密”

法國某電視臺曾經做過一檔關於兒童心理學的節目:

邀請5位3-4歲的孩子,來到一個設定的兒童場景中,由兩位幼教陪護,場景中安排了攝像頭360度無死角地觀察孩子們的動向。

幼教老師告訴孩子們,現在我們可以每個人做一件喜歡的事情。
然後我們發現,有的孩子吃了平常爸爸媽媽不讓吃的零食,有的用彩色筆畫了自己的小腳丫,還有的孩子悄悄親了自己喜歡的小朋友。

兩個小時後,節目結束,孩子們回到家長身邊,當家長問及孩子在場景中做了什麼時,孩子們一語不發,只是說“祕密”。

當孩子脫離了家長的看護時,孩子才會真正擁有精神上的完全自由,而此時,他們更願意做一些祕密的事情。

而這些小祕密,恰恰是孩子心中最美好的一個角落,為孩子遮風擋雨,保護孩子的心靈不受傷害。

可如果家長,每次察覺到孩子有了小祕密進而主動去打擾,很可能就會“冒犯”了孩子,甚至還可能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比如很多孩子把喜歡吃的東西放到衣櫃裡,家長就故意去打開衣櫃一看究竟,這就是“冒犯”了孩子的祕密。孩子一定會生氣地大哭,指責家長。

然而家長總是認為,孩子不應該有祕密,凡事都得告訴父母,於是乎孩子僅存的“祕密領土”就經常被侵佔,試想,這種攻擊式的侵佔怎會讓孩子不難過?

祕密越是保不住,孩子越想保,於是慢慢的孩子會形成“祕密性格”。凡事都成了祕密,不願意和別人表達,甚至父母,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自卑,自閉,繼而產生很多社交障礙。

而社交障礙中,就包含了親子關係。

連最親密的人都想打探自己的祕密,孩子一定會視揭開祕密那個人為“敵人”,親子關係就在家長的一次次揭祕中破裂。

不揭穿孩子的祕密也是一種信任,而這種信任的程度要遠遠大於正面信任。如果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都蕩然無存了,親子關係也就談不上親密了。

倘若有一天,你發現了孩子驚天地的小祕密,請不要揭穿,也不要去探索,家長應該做的是保護孩子的祕密。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發現孩子有“祕密”了,家長應該這樣做

01.看穿,但不揭穿

這幾天媽媽總是看見小女兒的兜裡有什麼東西,但卻從來沒有追問過。
這天放學,幼兒園的老師告訴媽媽,小女兒偷偷送給了班級裡她喜歡的男生一根棒棒糖,媽媽這才想起,原來兜裡的東西是準備送給別人的禮物。

也許換做其他媽媽一定會問女兒,但她沒有這麼做,媽媽知道班級裡的那個小男孩就是女兒口中常說的小夥伴,於是和女兒說“你今天是不是很開心啊”,女兒說“是的”。

知道孩子的祕密,並且知道孩子這個祕密讓她得到了開心,也許這個祕密就是陽光的。

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要去強求孩子一定說出祕密了,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彰顯自己知道了孩子的祕密的優勝感,孩子更希望的是“看穿,但不揭穿”。

也許開始,我們並不能明白孩子的祕密究竟是快樂的還是不快樂的,不要擔心,讓祕密自然生長在孩子心中,孩子一定會妥善管理好。

家長要做的,就是不要用自己的權威去侵佔孩子的祕密世界,因為那裡“禁止家長進入”。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02.維護,而非撕扯

當然,有一些祕密可能是孩子心裡憋著“小伎倆”呢,比如把尿悄悄尿在了衣櫃裡,一個小玩笑,卻給家長惹怒了。雖然尿在櫃子裡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也是一個很壞的祕密,但對孩子來說,祕密無關好壞。

看過很多家長,發現孩子用彩筆把衣服畫了畫,還藏了起來,家長髮現大怒。

其實孩子藏起來,一定是因為怕父母發現,他自己本身就知道畫在衣服上是不對的,那如果家長劈頭蓋臉地對孩子進行教育,自尊心一定會大打折扣。

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維護孩子的自尊,而不是與孩子撕扯錯誤的祕密。

孩子恍然大悟發現他的祕密是錯誤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是犯了錯,內心一定是不開心的。

讓孩子的自尊在此時得以維護,是基礎,比如我們會告訴孩子“你這個小祕密被媽媽發現了,可媽媽覺得這是個壞祕密”,與孩子糾結錯與對,毫無意義。
所以,不撕扯孩子錯誤的祕密,不僅會幫助孩子對祕密的正確認知,還會降低孩子繼續犯錯的可能性。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03.“探祕”,要欲擒故縱

你的孩子有沒有和家長說過自己的祕密?王姐說她女兒和自己說過很多祕密。比如給爸爸做了禮物、不小心打碎了雞蛋、被子裡藏了一個小狗。

看似不算祕密的祕密,女兒都極為保護,而王姐從不把女兒的“祕密”告訴別人。女兒也在媽媽的這種“保護”下更願意自己主動說出祕密。

沒有家長不想“探祕”的。可你讓孩子表達,孩子未必願意。如果你給了孩子一個庇護傘,孩子反而願意在大傘下面和你分享祕密,這就是“欲擒故縱”。
想要知道孩子的祕密,不如先試著維護孩子幾次,之後就會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才會願意和你說他的祕密。

可是,也有個度,孩子再聰明也抵不過家長的英明。對孩子的祕密,家長要該擒絕不縱,該縱的時候絕不擒。

孩子喜歡玩的捉迷藏,其實是很好鍛鍊孩子對祕密掌控的遊戲。

孩子藏的不會太深,但是家中找起來不能像表面那麼“輕鬆”,我們要人為的設置表面難度,讓孩子覺得我們找他不容易,這就是該縱的時候絕不擒。

當你發現了孩子,一定要假裝“終於擒到她了”,這就是該擒絕不縱。

孩子不跟家長分享祕密怎麼辦?家長要知道“探祕”有技巧

​不要輕易讓孩子有祕密,也不要輕易打開孩子的祕密,容易有祕密的孩子是對外界的不信任,孩子的祕密總是輕易被打開,會影響性格和親子關係。

們更希望家長做到“看穿,不揭穿”,維護,而不撕扯,正確使用欲擒故縱的“探祕”方法,親子之間的祕密不多,但希望孩子的祕密更願意主動告訴父母。

今日互動:你是不是也不會保守孩子的祕密?歡迎留言討論。

————————

新手爸媽們,看我的文章,分享點贊,和我一起制定育兒黃金計劃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