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曾想到,人生中的風雨,都是父母帶來的”

“誰曾想到,人生中的風雨,都是父母帶來的”

今天偶然刷到博主“在下翩竹”的一篇自白,她講了她的成長經歷——

和很多傳統父母一樣,父母“含辛茹苦”把她拉扯大,但同時,父母給了很多傷害而不以為然。因為父母,原本天資聰穎的她錯過了很多大好機會,她父親的口頭禪就是“你這個廢物”,因為長年累月被父母打擊、控制、取笑,她得過失憶症……

但最終,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她頑強地成長起來,走出了原生家庭,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活得還挺好,父母再也不能對她造成任何威脅。

然而,回頭望那過去的一二十年,尤其是手無寸鐵的童年、青春幼年,太痛了!

她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句話,“誰曾想到,人生中的風雨,都是父母帶來的。”

翩竹說,她不會生孩子。

因為她來到這個世界上,體會最多的是,人活著,真難啊,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奪回自由呼吸的權利,她不想她的孩子將來重走老路。以及,從沒人教過她怎樣成為一個好媽媽。

“誰曾想到,人生中的風雨,都是父母帶來的”

這篇博文意外地獲得了累積數以萬計的點贊、留言、轉發,很多有過相似成長經歷的網友都傾訴了心聲,讓我頗為感慨——其實很多人是被迫來到這個世界的,被迫成為某人的孩子。

然而中國有句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就對我們具有不可撼動的支配權,從小,我們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說什麼話,上什麼學,考多少分,甚至我們走路的姿勢,父母都要橫加干涉,如果我們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做,給他們惹了麻煩,等待我們的絕沒有輕鬆的日子。

有的父母,視輕鬆快樂的好日子為如臨大敵,把那種緊張、壓抑、貧窮、固化的思維習慣強行傳遞給孩子,給孩子塑造一種敏感、自卑、忍辱負重的性格。以這樣的性格,無論孩子將來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學不會快樂地生活。

今年4月,那個在車流中,和媽媽吵架後,突然衝出車門,毅然決然跳橋自殺身亡的孩子,相信還有很多人記得吧。

很多家長的評價是,“現在的孩子太不懂事了,父母隨便說兩句,就要死要活的,他這樣做讓他父母后半輩子怎麼活?一點都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十幾年的養育之恩,太太脆弱了!”

諷刺瓊瑤劇的一句名言是,“你失去的不過是一條腿,紫菱失去的可是愛情啊”。

放在這個事件上,也成立,“他失去的不過是他的命,他父母失去的可是好父母的牌坊啊”。

孩子連命都不要了,為了逃脫父母的控制和傷害(很多所謂的“我都是為了你好”,其實就是控制和情緒勒索),永恆切斷了親子關係,他已經在這個世界上灰飛煙滅了,但父母們還在責怪他,追究他,猜忌他,控制他——這樣的“愛”多麼可怕啊!

“誰曾想到,人生中的風雨,都是父母帶來的”

真正的愛,應該是,我看得見你原本的樣子,我接受、尊重你的真顏,你我平等地相伴,在這薄涼的人間,抱團取暖。

而不是把笨孩子改造成優秀的孩子,把調皮的孩子改造成聽話的孩子,把內向的孩子趕出去社交,把不願意結婚生子的孩子逼著結婚生子……改造失敗就氣急敗壞,暴力相對。

現實總是蒼涼的,願意接受、尊重孩子本來面目的父母,很少很少。

很多人生孩子,並不是愛孩子,也並不是已經做好了為人父母的準備,而是因為各種私心,例如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生兒子給婆家一個交代,甚至,僅僅為了證明自己有生育能力……

生育行為,大多是從眾的,沒有任何意義。

一直到如今,都還有人認為多生個孩子不過是添雙筷子的事,從來沒有人問過那個“添雙筷子”的年代出生的孩子們的真實感受,甚至這些孩子本身都是麻木的:

到底何謂做父母?又何謂做孩子?童年應該是怎樣的?

我一直對張靜初演的電影《孔雀》記憶猶新,張靜初為了一隻降落傘,不惜獻身,她一輩子都在和命運抗爭,在追逐理想,但最終泯然於眾人。在她人生的每個關鍵時刻,她父母起的都是反作用,非打即罵,羞辱、漠視、打擊。她父母但凡給點力,她的命運都會截然不同。

可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依然在父母對孩子的各種理所當然的傷害中,找到了愛的佐證——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父母也有苦衷。

《孔雀》中的父母就是如此,被塑造成愛孩子但有苦衷的父母。

我要說的是,有苦衷的人,連自己的人生都搞不定,有什麼資格當父母?

我一直在強調謹慎婚育,但很多人並不明白,他們認為這是在剝奪他們的生育權,他們覺得自己想生孩子沒有錯,可是,他們從來沒想過,生育意味著什麼?我能給我的孩子什麼?

當然,絕大多數人都渾渾噩噩地生了,一輩子也還算說得過去,他們甚至會自我安慰,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童年,何必這麼認真,把孩子養大就行了,兒孫自有兒孫福。

這世上確實沒有完美的童年,但絕對有足夠好的童年。

“誰曾想到,人生中的風雨,都是父母帶來的”

比如最近特別火的才女武亦姝,還有最近在《我是唱作人》裡嶄露頭角的少年錢正昊,他們的成長都很幸福,那種無需刻意強調的幸福——父母都是很努力、很優秀的人,有錢,精神也富足,他們提供孩子想要的一切,而不是施捨。

尤其是錢正昊,你看了他在舞臺上自由揮灑的自信、自然的氣質,你會忍不住去扒他的成長,你會被他深深吸引——是怎樣的家庭,怎樣的父母培養出了這樣光芒萬丈的溫暖少年?

扒完之後,你會深深地羨慕,擁有物質充裕的童年和好父母是多麼美好的事,幸福、物質充裕、專注自我、沒有道德負擔和情緒包袱的孩子,就那樣自然而然地拔節成長,成為一個獨具一格的美好存在,閃閃發光,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何以為家》,我是流著淚看完的。

特別是電影的結尾,男主的媽媽去監獄裡看望男主,告訴他,我又懷孕了,應該是個女孩,等你出獄,你的妹妹已經會跑會跳了,我把她取名為某某(男主死去的妹妹,11歲被父母嫁給債主,因懷孕而死亡,男主因此捅了妹夫),她就又回到我們身邊了。

男主狠狠地罵了她媽媽一句——畜牲!

後來,男主起訴了他的父母,他說,我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我提議,那些沒有能力養孩子的父母不要生孩子,不要讓我們在陰溝裡度過一生,沒有尊嚴,沒有快樂,有的只是無可奈何的痛苦與傷害、疲倦。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只希望,將來,你做父母,你的孩子能對你說“做你的孩子真幸福,我愛你”,而不是“人生中有多少風雨,恰恰是父母帶來的”。

而那些不曾被父母愛過的孩子們,請再堅持一會,長大的那一天就要來臨,當那一天來臨,不要害怕,不要猶豫,勇敢地遠走高飛,生命生而自由,無需揹負任何枷鎖,只有你成為了自己,才能真正和這個世界握手言和。加油!

——————————end——————————

今日話題:你的父母發自內心地愛過你嗎?你是被童年治癒的人,還是在治癒童年的人?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作者魔鬼身材、三觀超正,寫人生百態、情愛悲歡,關注我,理性婚育,少踩坑,沉迷工作,多賺錢。配圖來自網絡,圖文無關,感謝原作者,侵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