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智慧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上班?你會怎麼回答?

暑假期間聽到一對母子的對話。

那位媽媽估計是帶著兒子去上班,兒子問:“媽媽,你可不可以不上班?我想要你陪我玩。”

媽媽說:“我不上班,你吃什麼?喝什麼?你讀的書、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玩的玩具,都是花錢買的,說好了不吵才帶你來上班,你卻吵的我沒法工作,要是沒有工作了,看你還在這兒鬧!”

這位媽媽邊對孩子吼,邊把孩子塞進車裡,開走了。

父母的痛苦,不要轉嫁給孩子

父母都希望孩子愛惜錢財,不浪費、不攀比、不揮霍。

所以,總是在孩子面前講賺錢的不容易。普通人這樣,明星也同樣如此。

在《媽媽是超人》裡,拳王鄒市明的兒子軒軒因為貪玩,把蛋糕和水混在一起,就被媽媽暴怒訓斥。

軒軒媽媽說:“水是幹嘛的?是不是錢買的?蛋糕是幹嘛用的?是不是錢買的?爸爸打拳是為了什麼?”

軒軒說:“賺錢。”

“那你還浪費糧食?我一點都不覺得好玩好笑,我覺得可惡,別叫我媽媽,我不配做你的媽媽,你也不配做我的兒子。”

"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上班?你會怎麼回答?

暑假期間聽到一對母子的對話。

那位媽媽估計是帶著兒子去上班,兒子問:“媽媽,你可不可以不上班?我想要你陪我玩。”

媽媽說:“我不上班,你吃什麼?喝什麼?你讀的書、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玩的玩具,都是花錢買的,說好了不吵才帶你來上班,你卻吵的我沒法工作,要是沒有工作了,看你還在這兒鬧!”

這位媽媽邊對孩子吼,邊把孩子塞進車裡,開走了。

父母的痛苦,不要轉嫁給孩子

父母都希望孩子愛惜錢財,不浪費、不攀比、不揮霍。

所以,總是在孩子面前講賺錢的不容易。普通人這樣,明星也同樣如此。

在《媽媽是超人》裡,拳王鄒市明的兒子軒軒因為貪玩,把蛋糕和水混在一起,就被媽媽暴怒訓斥。

軒軒媽媽說:“水是幹嘛的?是不是錢買的?蛋糕是幹嘛用的?是不是錢買的?爸爸打拳是為了什麼?”

軒軒說:“賺錢。”

“那你還浪費糧食?我一點都不覺得好玩好笑,我覺得可惡,別叫我媽媽,我不配做你的媽媽,你也不配做我的兒子。”

“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智慧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軒軒媽媽的出發點是合理的,她教育孩子不要浪費糧食,都是為了兒子好。

但是這種做法可能不太合適,看看軒軒媽媽每吼一次,可憐巴巴的,他一直想嘗試擁抱媽媽,卻不被搭理。

當孩子問:“爸爸媽媽你們能不能不上班”的時候,大家通常回答:“上班都是為了你,為了賺錢給你讀書、買玩具啊!”“我也不想上班,待在家裡陪你玩,但是我們吃什麼喝什麼呢?

聽到這些,孩子恐怕會像軒軒一樣,會說爸爸打拳就是為了賺錢!心裡充滿了惶恐和負罪感。

爸爸媽媽對工作的見解,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應該沒有人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只是為了賺錢去工作,然後每天抱怨社會不公,憤憤不平,鬱鬱寡歡吧?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有點追求,對社會有點貢獻,能活得有質量,在工作中找到價值和快樂,有更健康的身心,和更廣闊的視野。

而這些,就是孩子的格局。

比如這位母親的做法:她這樣回答上班的問題,

“你有沒有看到家裡的電燈和街上的路燈?如果沒有了燈,晚上全部都黑黑的,可不可怕?你出門可能會掉進臭水溝裡,恐怖恐怖?”

孩子回答說:“恐怖!”

媽媽接著說:“所以,媽媽必須要出去工作,讓所有人晚上都能看到光,你說媽媽的工作偉不偉大?”

孩子說:“偉大!”

"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上班?你會怎麼回答?

暑假期間聽到一對母子的對話。

那位媽媽估計是帶著兒子去上班,兒子問:“媽媽,你可不可以不上班?我想要你陪我玩。”

媽媽說:“我不上班,你吃什麼?喝什麼?你讀的書、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玩的玩具,都是花錢買的,說好了不吵才帶你來上班,你卻吵的我沒法工作,要是沒有工作了,看你還在這兒鬧!”

這位媽媽邊對孩子吼,邊把孩子塞進車裡,開走了。

父母的痛苦,不要轉嫁給孩子

父母都希望孩子愛惜錢財,不浪費、不攀比、不揮霍。

所以,總是在孩子面前講賺錢的不容易。普通人這樣,明星也同樣如此。

在《媽媽是超人》裡,拳王鄒市明的兒子軒軒因為貪玩,把蛋糕和水混在一起,就被媽媽暴怒訓斥。

軒軒媽媽說:“水是幹嘛的?是不是錢買的?蛋糕是幹嘛用的?是不是錢買的?爸爸打拳是為了什麼?”

軒軒說:“賺錢。”

“那你還浪費糧食?我一點都不覺得好玩好笑,我覺得可惡,別叫我媽媽,我不配做你的媽媽,你也不配做我的兒子。”

“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智慧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軒軒媽媽的出發點是合理的,她教育孩子不要浪費糧食,都是為了兒子好。

但是這種做法可能不太合適,看看軒軒媽媽每吼一次,可憐巴巴的,他一直想嘗試擁抱媽媽,卻不被搭理。

當孩子問:“爸爸媽媽你們能不能不上班”的時候,大家通常回答:“上班都是為了你,為了賺錢給你讀書、買玩具啊!”“我也不想上班,待在家裡陪你玩,但是我們吃什麼喝什麼呢?

聽到這些,孩子恐怕會像軒軒一樣,會說爸爸打拳就是為了賺錢!心裡充滿了惶恐和負罪感。

爸爸媽媽對工作的見解,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應該沒有人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只是為了賺錢去工作,然後每天抱怨社會不公,憤憤不平,鬱鬱寡歡吧?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有點追求,對社會有點貢獻,能活得有質量,在工作中找到價值和快樂,有更健康的身心,和更廣闊的視野。

而這些,就是孩子的格局。

比如這位母親的做法:她這樣回答上班的問題,

“你有沒有看到家裡的電燈和街上的路燈?如果沒有了燈,晚上全部都黑黑的,可不可怕?你出門可能會掉進臭水溝裡,恐怖恐怖?”

孩子回答說:“恐怖!”

媽媽接著說:“所以,媽媽必須要出去工作,讓所有人晚上都能看到光,你說媽媽的工作偉不偉大?”

孩子說:“偉大!”

“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智慧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其實,不難想象,這位媽媽是電工,一個很累的工作,報酬也是一般,恐怕很多人都在抱怨,但是這位媽媽卻很開心,因為,她給自己的工作賦予了意義。

只要覺得工作有意義,就能活得開心,有這樣的媽媽,孩子不可能不樂觀。

所以,我們應該怎樣回答孩子的問題?

“工作就是幫助別人,工作會讓人快樂”

你可以說:

“我也喜歡在家裡陪你玩,但我不能總是陪你玩,因為工作也令爸爸媽媽感到開心。

在工作的時候,我們能幫助別人,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比如,你吃的蘋果,是果農叔叔種出來的;你穿的鞋子,是鞋廠的工人做出來的,就是因為有他們,你才能得到這些東西,所以,他們幫助了你。

爸爸媽媽也要出去幫助別人,幫助別人,自己也開心對不對?你希望爸爸媽媽開心吧?那我晚上再回來陪你好不好?”

"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上班?你會怎麼回答?

暑假期間聽到一對母子的對話。

那位媽媽估計是帶著兒子去上班,兒子問:“媽媽,你可不可以不上班?我想要你陪我玩。”

媽媽說:“我不上班,你吃什麼?喝什麼?你讀的書、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玩的玩具,都是花錢買的,說好了不吵才帶你來上班,你卻吵的我沒法工作,要是沒有工作了,看你還在這兒鬧!”

這位媽媽邊對孩子吼,邊把孩子塞進車裡,開走了。

父母的痛苦,不要轉嫁給孩子

父母都希望孩子愛惜錢財,不浪費、不攀比、不揮霍。

所以,總是在孩子面前講賺錢的不容易。普通人這樣,明星也同樣如此。

在《媽媽是超人》裡,拳王鄒市明的兒子軒軒因為貪玩,把蛋糕和水混在一起,就被媽媽暴怒訓斥。

軒軒媽媽說:“水是幹嘛的?是不是錢買的?蛋糕是幹嘛用的?是不是錢買的?爸爸打拳是為了什麼?”

軒軒說:“賺錢。”

“那你還浪費糧食?我一點都不覺得好玩好笑,我覺得可惡,別叫我媽媽,我不配做你的媽媽,你也不配做我的兒子。”

“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智慧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軒軒媽媽的出發點是合理的,她教育孩子不要浪費糧食,都是為了兒子好。

但是這種做法可能不太合適,看看軒軒媽媽每吼一次,可憐巴巴的,他一直想嘗試擁抱媽媽,卻不被搭理。

當孩子問:“爸爸媽媽你們能不能不上班”的時候,大家通常回答:“上班都是為了你,為了賺錢給你讀書、買玩具啊!”“我也不想上班,待在家裡陪你玩,但是我們吃什麼喝什麼呢?

聽到這些,孩子恐怕會像軒軒一樣,會說爸爸打拳就是為了賺錢!心裡充滿了惶恐和負罪感。

爸爸媽媽對工作的見解,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應該沒有人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只是為了賺錢去工作,然後每天抱怨社會不公,憤憤不平,鬱鬱寡歡吧?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有點追求,對社會有點貢獻,能活得有質量,在工作中找到價值和快樂,有更健康的身心,和更廣闊的視野。

而這些,就是孩子的格局。

比如這位母親的做法:她這樣回答上班的問題,

“你有沒有看到家裡的電燈和街上的路燈?如果沒有了燈,晚上全部都黑黑的,可不可怕?你出門可能會掉進臭水溝裡,恐怖恐怖?”

孩子回答說:“恐怖!”

媽媽接著說:“所以,媽媽必須要出去工作,讓所有人晚上都能看到光,你說媽媽的工作偉不偉大?”

孩子說:“偉大!”

“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智慧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其實,不難想象,這位媽媽是電工,一個很累的工作,報酬也是一般,恐怕很多人都在抱怨,但是這位媽媽卻很開心,因為,她給自己的工作賦予了意義。

只要覺得工作有意義,就能活得開心,有這樣的媽媽,孩子不可能不樂觀。

所以,我們應該怎樣回答孩子的問題?

“工作就是幫助別人,工作會讓人快樂”

你可以說:

“我也喜歡在家裡陪你玩,但我不能總是陪你玩,因為工作也令爸爸媽媽感到開心。

在工作的時候,我們能幫助別人,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比如,你吃的蘋果,是果農叔叔種出來的;你穿的鞋子,是鞋廠的工人做出來的,就是因為有他們,你才能得到這些東西,所以,他們幫助了你。

爸爸媽媽也要出去幫助別人,幫助別人,自己也開心對不對?你希望爸爸媽媽開心吧?那我晚上再回來陪你好不好?”

“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智慧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這段回答,其實是想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一樣,都想陪你。但是爸爸媽媽還有其他真心熱愛的事情必須去做,這是在灌輸給孩子一種觀念:

我們是愛你的,同事也是愛工作的,工作可以獲得快樂和滿足感,是幫助別人的好事兒。

不過你不要指望這麼說了,孩子就能開開心心送你出門,這麼說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工作的意義,不是狹隘地把工作理解為賺錢。

也許,你出去工作,真的是金錢所迫,別無選擇,你一點也不熱愛工作,但也請不要把這種無奈傳遞給孩子,我們要做的,是努力給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們未來能選擇有意義的工作,不像我們這樣,不是嗎?

那就首先讓他們知道,工作是有意義且能夠給人快樂的吧。

“每個人都要工作,工作使人有價值”

你還可以說:“爸爸媽媽去工作,是因為每個人都要工作,工作會使一個人有價值。”

這時候孩子可能說:“某某的媽媽就不工作呀,他每天都陪著某某玩,媽媽卻不陪我。”

這又是一個好機會,給孩子描述全職媽媽的概念。

你可以跟孩子說:“在家裡的媽媽也是在工作,她們的工作就是照顧好小寶寶,照顧好一家人的起居生活,同時,她們也有學習心的東西啊。”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沒有人是不工作的,就像沒有小朋友可以不上學。

只是,工作的形式很多樣,不是坐在辦公室裡才算工作,只要用自己的勞動,為別人提供了幫助,自己也獲得了自重感,那這個人就是有價值的,也是有工作的。

"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上班?你會怎麼回答?

暑假期間聽到一對母子的對話。

那位媽媽估計是帶著兒子去上班,兒子問:“媽媽,你可不可以不上班?我想要你陪我玩。”

媽媽說:“我不上班,你吃什麼?喝什麼?你讀的書、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玩的玩具,都是花錢買的,說好了不吵才帶你來上班,你卻吵的我沒法工作,要是沒有工作了,看你還在這兒鬧!”

這位媽媽邊對孩子吼,邊把孩子塞進車裡,開走了。

父母的痛苦,不要轉嫁給孩子

父母都希望孩子愛惜錢財,不浪費、不攀比、不揮霍。

所以,總是在孩子面前講賺錢的不容易。普通人這樣,明星也同樣如此。

在《媽媽是超人》裡,拳王鄒市明的兒子軒軒因為貪玩,把蛋糕和水混在一起,就被媽媽暴怒訓斥。

軒軒媽媽說:“水是幹嘛的?是不是錢買的?蛋糕是幹嘛用的?是不是錢買的?爸爸打拳是為了什麼?”

軒軒說:“賺錢。”

“那你還浪費糧食?我一點都不覺得好玩好笑,我覺得可惡,別叫我媽媽,我不配做你的媽媽,你也不配做我的兒子。”

“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智慧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軒軒媽媽的出發點是合理的,她教育孩子不要浪費糧食,都是為了兒子好。

但是這種做法可能不太合適,看看軒軒媽媽每吼一次,可憐巴巴的,他一直想嘗試擁抱媽媽,卻不被搭理。

當孩子問:“爸爸媽媽你們能不能不上班”的時候,大家通常回答:“上班都是為了你,為了賺錢給你讀書、買玩具啊!”“我也不想上班,待在家裡陪你玩,但是我們吃什麼喝什麼呢?

聽到這些,孩子恐怕會像軒軒一樣,會說爸爸打拳就是為了賺錢!心裡充滿了惶恐和負罪感。

爸爸媽媽對工作的見解,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應該沒有人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只是為了賺錢去工作,然後每天抱怨社會不公,憤憤不平,鬱鬱寡歡吧?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有點追求,對社會有點貢獻,能活得有質量,在工作中找到價值和快樂,有更健康的身心,和更廣闊的視野。

而這些,就是孩子的格局。

比如這位母親的做法:她這樣回答上班的問題,

“你有沒有看到家裡的電燈和街上的路燈?如果沒有了燈,晚上全部都黑黑的,可不可怕?你出門可能會掉進臭水溝裡,恐怖恐怖?”

孩子回答說:“恐怖!”

媽媽接著說:“所以,媽媽必須要出去工作,讓所有人晚上都能看到光,你說媽媽的工作偉不偉大?”

孩子說:“偉大!”

“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智慧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其實,不難想象,這位媽媽是電工,一個很累的工作,報酬也是一般,恐怕很多人都在抱怨,但是這位媽媽卻很開心,因為,她給自己的工作賦予了意義。

只要覺得工作有意義,就能活得開心,有這樣的媽媽,孩子不可能不樂觀。

所以,我們應該怎樣回答孩子的問題?

“工作就是幫助別人,工作會讓人快樂”

你可以說:

“我也喜歡在家裡陪你玩,但我不能總是陪你玩,因為工作也令爸爸媽媽感到開心。

在工作的時候,我們能幫助別人,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比如,你吃的蘋果,是果農叔叔種出來的;你穿的鞋子,是鞋廠的工人做出來的,就是因為有他們,你才能得到這些東西,所以,他們幫助了你。

爸爸媽媽也要出去幫助別人,幫助別人,自己也開心對不對?你希望爸爸媽媽開心吧?那我晚上再回來陪你好不好?”

“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智慧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這段回答,其實是想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一樣,都想陪你。但是爸爸媽媽還有其他真心熱愛的事情必須去做,這是在灌輸給孩子一種觀念:

我們是愛你的,同事也是愛工作的,工作可以獲得快樂和滿足感,是幫助別人的好事兒。

不過你不要指望這麼說了,孩子就能開開心心送你出門,這麼說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工作的意義,不是狹隘地把工作理解為賺錢。

也許,你出去工作,真的是金錢所迫,別無選擇,你一點也不熱愛工作,但也請不要把這種無奈傳遞給孩子,我們要做的,是努力給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們未來能選擇有意義的工作,不像我們這樣,不是嗎?

那就首先讓他們知道,工作是有意義且能夠給人快樂的吧。

“每個人都要工作,工作使人有價值”

你還可以說:“爸爸媽媽去工作,是因為每個人都要工作,工作會使一個人有價值。”

這時候孩子可能說:“某某的媽媽就不工作呀,他每天都陪著某某玩,媽媽卻不陪我。”

這又是一個好機會,給孩子描述全職媽媽的概念。

你可以跟孩子說:“在家裡的媽媽也是在工作,她們的工作就是照顧好小寶寶,照顧好一家人的起居生活,同時,她們也有學習心的東西啊。”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沒有人是不工作的,就像沒有小朋友可以不上學。

只是,工作的形式很多樣,不是坐在辦公室裡才算工作,只要用自己的勞動,為別人提供了幫助,自己也獲得了自重感,那這個人就是有價值的,也是有工作的。

“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智慧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工作能讓我更有力量去愛你!”

我們還可以這樣回答:“我去工作,是去補充能量了,出去學習新的東西,結交新的人,就會變得更強大,然後我就能跟好的愛你和保護你。”

這個答案就很暖了,絕對比說:“我工作還不是為了賺錢,為了養你!”要有愛得多了。

為什麼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些?

一則小故事是這樣講的:

有人問三個正在蓋房子的工匠,你們在做什麼?

第一個人很不耐煩:“壘牆唄,每天重複的動作,太沒勁了。”

第二個人也很凝重:“我在蓋房子啊,拼命幹活才能養家餬口。”

第三個人卻很輕鬆:“我在蓋一座宮殿,建成之後,它將是這裡最豪華的宮殿,每當有人讚歎它的精美,我就知道其中有我的功勞。”

做同樣的工作,拿同樣的工資,最後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卻高了很多很多。

真正的熱愛,是一切偉大事業的催化劑,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就怕一個人,被困在生活裡,連想都不想去想,那怎麼可能有成功的機會?

所以,就算生活很艱難,我們也不要每天苦大仇深的。心態好的人,生活不會過得很差,就算沒有很成功,也會活得很開心。

因為他們總是向前看,總能看到好的機會,總在努力向上走,也總能感恩生活。

這難道不是我們都希望孩子有的樣子嗎?未來不管境遇如何,都會努力工作,開心生活。

所以,請不要被生活困住,目光太過狹隘。

也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我是80後寶媽,讓我們一起精緻育兒吧!喜歡的記得關注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