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我去好友芝芝家裡做客,芝芝是我高中同學,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如今也已經有了孩子。

芝芝的性格一直是比較幽默開朗的,感覺她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所以特別好奇她怎麼教導孩子的。

芝芝的孩子小璐今年已經5歲了,在家裡也跟芝芝的性格一樣,活潑開朗。

我去做客的時候小璐正因為沒寫完規定的作業被芝芝"訓斥":"你再不寫完作業,我們就老規矩。"

小璐聽完臉色一僵,馬上低頭認真地寫作業。

我很好奇:"老規矩是什麼?"

芝芝神祕一笑:"這是我一招制她的方法,她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成語接龍,誰最後接不上就喝苦瓜汁,她最討厭喝苦瓜汁。"

我聽完也笑了,芝芝從小就是語文課代表,成語接龍哪裡難得倒她?

芝芝這樣的教育方法很符合她"小孩"的性格,這讓我想起了一本教育書籍《遊戲力》,裡面提到"在面對熊孩子時,應該怎麼做?"

芝芝的做法正是這本書裡所想推廣的。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我去好友芝芝家裡做客,芝芝是我高中同學,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如今也已經有了孩子。

芝芝的性格一直是比較幽默開朗的,感覺她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所以特別好奇她怎麼教導孩子的。

芝芝的孩子小璐今年已經5歲了,在家裡也跟芝芝的性格一樣,活潑開朗。

我去做客的時候小璐正因為沒寫完規定的作業被芝芝"訓斥":"你再不寫完作業,我們就老規矩。"

小璐聽完臉色一僵,馬上低頭認真地寫作業。

我很好奇:"老規矩是什麼?"

芝芝神祕一笑:"這是我一招制她的方法,她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成語接龍,誰最後接不上就喝苦瓜汁,她最討厭喝苦瓜汁。"

我聽完也笑了,芝芝從小就是語文課代表,成語接龍哪裡難得倒她?

芝芝這樣的教育方法很符合她"小孩"的性格,這讓我想起了一本教育書籍《遊戲力》,裡面提到"在面對熊孩子時,應該怎麼做?"

芝芝的做法正是這本書裡所想推廣的。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什麼是"遊戲力"?

《遊戲力》這是一本專注於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的教育書籍。裡面談到:管教"熊孩子",你要先成為"老頑童"!

本書作者勞倫斯·科恩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專注於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

《遊戲力》這本書曾獲得美國國家親子出版金獎。作者認為,"遊戲力"是基於玩耍的遊戲式養育方式,是重建親子關係的橋樑,而開懷大笑便是遊戲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遊戲當中所激發的能量和活力,所產生的親密感,所拉近的距離,不僅可以緩解父母的壓力,也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到孩子的世界中。

|"遊戲力"給家庭提供了什麼幫助?

大人們都知道,孩子對於各種遊戲的痴迷程度不亞於胡蘿蔔對於兔子的吸引力,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是孩子最早產生的自發性活動,在孩子玩樂的過程中會願意主動學習知識,而這會提高孩子的自主力和表達力,這是玩的最大意義。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採取"吼罵"或者"暴打"的手段進行制止,常常管孩子管到崩潰,最後效果反而還不怎麼好。

事實上,要想真正管住孩子,就要比"孩子"更"孩子",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我去好友芝芝家裡做客,芝芝是我高中同學,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如今也已經有了孩子。

芝芝的性格一直是比較幽默開朗的,感覺她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所以特別好奇她怎麼教導孩子的。

芝芝的孩子小璐今年已經5歲了,在家裡也跟芝芝的性格一樣,活潑開朗。

我去做客的時候小璐正因為沒寫完規定的作業被芝芝"訓斥":"你再不寫完作業,我們就老規矩。"

小璐聽完臉色一僵,馬上低頭認真地寫作業。

我很好奇:"老規矩是什麼?"

芝芝神祕一笑:"這是我一招制她的方法,她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成語接龍,誰最後接不上就喝苦瓜汁,她最討厭喝苦瓜汁。"

我聽完也笑了,芝芝從小就是語文課代表,成語接龍哪裡難得倒她?

芝芝這樣的教育方法很符合她"小孩"的性格,這讓我想起了一本教育書籍《遊戲力》,裡面提到"在面對熊孩子時,應該怎麼做?"

芝芝的做法正是這本書裡所想推廣的。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什麼是"遊戲力"?

《遊戲力》這是一本專注於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的教育書籍。裡面談到:管教"熊孩子",你要先成為"老頑童"!

本書作者勞倫斯·科恩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專注於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

《遊戲力》這本書曾獲得美國國家親子出版金獎。作者認為,"遊戲力"是基於玩耍的遊戲式養育方式,是重建親子關係的橋樑,而開懷大笑便是遊戲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遊戲當中所激發的能量和活力,所產生的親密感,所拉近的距離,不僅可以緩解父母的壓力,也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到孩子的世界中。

|"遊戲力"給家庭提供了什麼幫助?

大人們都知道,孩子對於各種遊戲的痴迷程度不亞於胡蘿蔔對於兔子的吸引力,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是孩子最早產生的自發性活動,在孩子玩樂的過程中會願意主動學習知識,而這會提高孩子的自主力和表達力,這是玩的最大意義。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採取"吼罵"或者"暴打"的手段進行制止,常常管孩子管到崩潰,最後效果反而還不怎麼好。

事實上,要想真正管住孩子,就要比"孩子"更"孩子",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那麼"遊戲力"在家庭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幫助孩子戰勝很多成長中遇到的困難

比如孩子很健忘,常常會忘記第二天上課要帶的書或者忘記晚上睡覺前吃鈣片。

多數家長會提醒孩子,但提醒多了不免會覺得煩躁,甚至會斥責孩子"怎麼這麼簡單的事都能忘記"。但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自卑和膽怯。

在《遊戲力》中有一個遊戲叫"唱歌劇提醒遊戲"。

即通過誇張地唱歌劇來進行提醒,從重複二十遍提醒孩子要帶午餐、要幹嘛幹嘛的方式中得以轉化,用更感性輕鬆的方式進行互動溝通,亦是通過遊戲力進行"如何說"的方式。

通過這種和諧有趣的方式幫助孩子戰勝"健忘"的難題,而父母在提醒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樂趣。

類似的遊戲還有很多,例如"岩漿遊戲",傳達生活中的重要議題,"愛之槍"遊戲,幫助孩子走出內向。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我去好友芝芝家裡做客,芝芝是我高中同學,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如今也已經有了孩子。

芝芝的性格一直是比較幽默開朗的,感覺她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所以特別好奇她怎麼教導孩子的。

芝芝的孩子小璐今年已經5歲了,在家裡也跟芝芝的性格一樣,活潑開朗。

我去做客的時候小璐正因為沒寫完規定的作業被芝芝"訓斥":"你再不寫完作業,我們就老規矩。"

小璐聽完臉色一僵,馬上低頭認真地寫作業。

我很好奇:"老規矩是什麼?"

芝芝神祕一笑:"這是我一招制她的方法,她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成語接龍,誰最後接不上就喝苦瓜汁,她最討厭喝苦瓜汁。"

我聽完也笑了,芝芝從小就是語文課代表,成語接龍哪裡難得倒她?

芝芝這樣的教育方法很符合她"小孩"的性格,這讓我想起了一本教育書籍《遊戲力》,裡面提到"在面對熊孩子時,應該怎麼做?"

芝芝的做法正是這本書裡所想推廣的。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什麼是"遊戲力"?

《遊戲力》這是一本專注於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的教育書籍。裡面談到:管教"熊孩子",你要先成為"老頑童"!

本書作者勞倫斯·科恩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專注於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

《遊戲力》這本書曾獲得美國國家親子出版金獎。作者認為,"遊戲力"是基於玩耍的遊戲式養育方式,是重建親子關係的橋樑,而開懷大笑便是遊戲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遊戲當中所激發的能量和活力,所產生的親密感,所拉近的距離,不僅可以緩解父母的壓力,也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到孩子的世界中。

|"遊戲力"給家庭提供了什麼幫助?

大人們都知道,孩子對於各種遊戲的痴迷程度不亞於胡蘿蔔對於兔子的吸引力,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是孩子最早產生的自發性活動,在孩子玩樂的過程中會願意主動學習知識,而這會提高孩子的自主力和表達力,這是玩的最大意義。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採取"吼罵"或者"暴打"的手段進行制止,常常管孩子管到崩潰,最後效果反而還不怎麼好。

事實上,要想真正管住孩子,就要比"孩子"更"孩子",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那麼"遊戲力"在家庭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幫助孩子戰勝很多成長中遇到的困難

比如孩子很健忘,常常會忘記第二天上課要帶的書或者忘記晚上睡覺前吃鈣片。

多數家長會提醒孩子,但提醒多了不免會覺得煩躁,甚至會斥責孩子"怎麼這麼簡單的事都能忘記"。但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自卑和膽怯。

在《遊戲力》中有一個遊戲叫"唱歌劇提醒遊戲"。

即通過誇張地唱歌劇來進行提醒,從重複二十遍提醒孩子要帶午餐、要幹嘛幹嘛的方式中得以轉化,用更感性輕鬆的方式進行互動溝通,亦是通過遊戲力進行"如何說"的方式。

通過這種和諧有趣的方式幫助孩子戰勝"健忘"的難題,而父母在提醒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樂趣。

類似的遊戲還有很多,例如"岩漿遊戲",傳達生活中的重要議題,"愛之槍"遊戲,幫助孩子走出內向。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 讓孩子在遊戲中慢慢的去成長逐步的去學習

比如《遊戲力》裡有很多聯結遊戲,可以迅速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懂得家庭的重要性和理解父母的愛。

如"騎馬遊蕩遊戲":騎在爸媽背上在家裡四處遊走,是典型的身體接觸遊戲。因為兩個人發生身體接觸,或者差一點就要碰到,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建立聯結的方式。

同時,讓年幼者扮演更強勢的角色,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類似的還有很多,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並且在遊戲中懂得如何支配自己言行,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不傷害他人。

|父母如何變身"老頑童"?

  • 愛要用身體接觸來表達

身體接觸,是向孩子表達愛的一種方式。

就像上述例子中所舉例的一樣,在這本書中也有許多依靠身體接觸的遊戲來達到聯結孩子與父母的目的。

孩子需要身體接觸來感受愛。除了親、抱這種親密的動作之外,通過遊戲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愛,如何做?

比如"假裝盪鞦韆時被撞倒"遊戲,可以替換成假裝其他情況下的跌倒。

因為兩個人發生身體接觸,或者差一點就要碰到,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建立聯結的方式。

在遊戲的過程中,通過誇張的動作和與孩子的身體接觸,一起大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我去好友芝芝家裡做客,芝芝是我高中同學,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如今也已經有了孩子。

芝芝的性格一直是比較幽默開朗的,感覺她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所以特別好奇她怎麼教導孩子的。

芝芝的孩子小璐今年已經5歲了,在家裡也跟芝芝的性格一樣,活潑開朗。

我去做客的時候小璐正因為沒寫完規定的作業被芝芝"訓斥":"你再不寫完作業,我們就老規矩。"

小璐聽完臉色一僵,馬上低頭認真地寫作業。

我很好奇:"老規矩是什麼?"

芝芝神祕一笑:"這是我一招制她的方法,她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成語接龍,誰最後接不上就喝苦瓜汁,她最討厭喝苦瓜汁。"

我聽完也笑了,芝芝從小就是語文課代表,成語接龍哪裡難得倒她?

芝芝這樣的教育方法很符合她"小孩"的性格,這讓我想起了一本教育書籍《遊戲力》,裡面提到"在面對熊孩子時,應該怎麼做?"

芝芝的做法正是這本書裡所想推廣的。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什麼是"遊戲力"?

《遊戲力》這是一本專注於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的教育書籍。裡面談到:管教"熊孩子",你要先成為"老頑童"!

本書作者勞倫斯·科恩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專注於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

《遊戲力》這本書曾獲得美國國家親子出版金獎。作者認為,"遊戲力"是基於玩耍的遊戲式養育方式,是重建親子關係的橋樑,而開懷大笑便是遊戲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遊戲當中所激發的能量和活力,所產生的親密感,所拉近的距離,不僅可以緩解父母的壓力,也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到孩子的世界中。

|"遊戲力"給家庭提供了什麼幫助?

大人們都知道,孩子對於各種遊戲的痴迷程度不亞於胡蘿蔔對於兔子的吸引力,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是孩子最早產生的自發性活動,在孩子玩樂的過程中會願意主動學習知識,而這會提高孩子的自主力和表達力,這是玩的最大意義。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採取"吼罵"或者"暴打"的手段進行制止,常常管孩子管到崩潰,最後效果反而還不怎麼好。

事實上,要想真正管住孩子,就要比"孩子"更"孩子",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那麼"遊戲力"在家庭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幫助孩子戰勝很多成長中遇到的困難

比如孩子很健忘,常常會忘記第二天上課要帶的書或者忘記晚上睡覺前吃鈣片。

多數家長會提醒孩子,但提醒多了不免會覺得煩躁,甚至會斥責孩子"怎麼這麼簡單的事都能忘記"。但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自卑和膽怯。

在《遊戲力》中有一個遊戲叫"唱歌劇提醒遊戲"。

即通過誇張地唱歌劇來進行提醒,從重複二十遍提醒孩子要帶午餐、要幹嘛幹嘛的方式中得以轉化,用更感性輕鬆的方式進行互動溝通,亦是通過遊戲力進行"如何說"的方式。

通過這種和諧有趣的方式幫助孩子戰勝"健忘"的難題,而父母在提醒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樂趣。

類似的遊戲還有很多,例如"岩漿遊戲",傳達生活中的重要議題,"愛之槍"遊戲,幫助孩子走出內向。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 讓孩子在遊戲中慢慢的去成長逐步的去學習

比如《遊戲力》裡有很多聯結遊戲,可以迅速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懂得家庭的重要性和理解父母的愛。

如"騎馬遊蕩遊戲":騎在爸媽背上在家裡四處遊走,是典型的身體接觸遊戲。因為兩個人發生身體接觸,或者差一點就要碰到,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建立聯結的方式。

同時,讓年幼者扮演更強勢的角色,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類似的還有很多,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並且在遊戲中懂得如何支配自己言行,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不傷害他人。

|父母如何變身"老頑童"?

  • 愛要用身體接觸來表達

身體接觸,是向孩子表達愛的一種方式。

就像上述例子中所舉例的一樣,在這本書中也有許多依靠身體接觸的遊戲來達到聯結孩子與父母的目的。

孩子需要身體接觸來感受愛。除了親、抱這種親密的動作之外,通過遊戲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愛,如何做?

比如"假裝盪鞦韆時被撞倒"遊戲,可以替換成假裝其他情況下的跌倒。

因為兩個人發生身體接觸,或者差一點就要碰到,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建立聯結的方式。

在遊戲的過程中,通過誇張的動作和與孩子的身體接觸,一起大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 通過笑聲釋放一切

笑聲,可以釋放恐懼、緊張、窘迫等情緒。心理學認為,笑,是釋放強烈情緒的自發反應。

有人曾經有一個簡單的遊戲幫助一個男孩克服恐懼。

他扮演成了一個害怕任何東西的傻子,比如本子、沙發、檯燈等。

當孩子問他:"現在幾點了?"

他回答:"不知道,我不敢看錶。"

這種表演讓男孩覺得很搞笑,反而開懷大笑起來。

大人變成傻瓜,反而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超能力,進而消解了恐懼、無助、無力的感覺。同時,也通過笑聲釋放了一部分壞情緒。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我去好友芝芝家裡做客,芝芝是我高中同學,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如今也已經有了孩子。

芝芝的性格一直是比較幽默開朗的,感覺她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所以特別好奇她怎麼教導孩子的。

芝芝的孩子小璐今年已經5歲了,在家裡也跟芝芝的性格一樣,活潑開朗。

我去做客的時候小璐正因為沒寫完規定的作業被芝芝"訓斥":"你再不寫完作業,我們就老規矩。"

小璐聽完臉色一僵,馬上低頭認真地寫作業。

我很好奇:"老規矩是什麼?"

芝芝神祕一笑:"這是我一招制她的方法,她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成語接龍,誰最後接不上就喝苦瓜汁,她最討厭喝苦瓜汁。"

我聽完也笑了,芝芝從小就是語文課代表,成語接龍哪裡難得倒她?

芝芝這樣的教育方法很符合她"小孩"的性格,這讓我想起了一本教育書籍《遊戲力》,裡面提到"在面對熊孩子時,應該怎麼做?"

芝芝的做法正是這本書裡所想推廣的。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什麼是"遊戲力"?

《遊戲力》這是一本專注於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的教育書籍。裡面談到:管教"熊孩子",你要先成為"老頑童"!

本書作者勞倫斯·科恩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專注於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

《遊戲力》這本書曾獲得美國國家親子出版金獎。作者認為,"遊戲力"是基於玩耍的遊戲式養育方式,是重建親子關係的橋樑,而開懷大笑便是遊戲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遊戲當中所激發的能量和活力,所產生的親密感,所拉近的距離,不僅可以緩解父母的壓力,也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到孩子的世界中。

|"遊戲力"給家庭提供了什麼幫助?

大人們都知道,孩子對於各種遊戲的痴迷程度不亞於胡蘿蔔對於兔子的吸引力,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是孩子最早產生的自發性活動,在孩子玩樂的過程中會願意主動學習知識,而這會提高孩子的自主力和表達力,這是玩的最大意義。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採取"吼罵"或者"暴打"的手段進行制止,常常管孩子管到崩潰,最後效果反而還不怎麼好。

事實上,要想真正管住孩子,就要比"孩子"更"孩子",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那麼"遊戲力"在家庭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幫助孩子戰勝很多成長中遇到的困難

比如孩子很健忘,常常會忘記第二天上課要帶的書或者忘記晚上睡覺前吃鈣片。

多數家長會提醒孩子,但提醒多了不免會覺得煩躁,甚至會斥責孩子"怎麼這麼簡單的事都能忘記"。但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自卑和膽怯。

在《遊戲力》中有一個遊戲叫"唱歌劇提醒遊戲"。

即通過誇張地唱歌劇來進行提醒,從重複二十遍提醒孩子要帶午餐、要幹嘛幹嘛的方式中得以轉化,用更感性輕鬆的方式進行互動溝通,亦是通過遊戲力進行"如何說"的方式。

通過這種和諧有趣的方式幫助孩子戰勝"健忘"的難題,而父母在提醒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樂趣。

類似的遊戲還有很多,例如"岩漿遊戲",傳達生活中的重要議題,"愛之槍"遊戲,幫助孩子走出內向。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 讓孩子在遊戲中慢慢的去成長逐步的去學習

比如《遊戲力》裡有很多聯結遊戲,可以迅速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懂得家庭的重要性和理解父母的愛。

如"騎馬遊蕩遊戲":騎在爸媽背上在家裡四處遊走,是典型的身體接觸遊戲。因為兩個人發生身體接觸,或者差一點就要碰到,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建立聯結的方式。

同時,讓年幼者扮演更強勢的角色,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類似的還有很多,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並且在遊戲中懂得如何支配自己言行,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不傷害他人。

|父母如何變身"老頑童"?

  • 愛要用身體接觸來表達

身體接觸,是向孩子表達愛的一種方式。

就像上述例子中所舉例的一樣,在這本書中也有許多依靠身體接觸的遊戲來達到聯結孩子與父母的目的。

孩子需要身體接觸來感受愛。除了親、抱這種親密的動作之外,通過遊戲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愛,如何做?

比如"假裝盪鞦韆時被撞倒"遊戲,可以替換成假裝其他情況下的跌倒。

因為兩個人發生身體接觸,或者差一點就要碰到,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建立聯結的方式。

在遊戲的過程中,通過誇張的動作和與孩子的身體接觸,一起大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 通過笑聲釋放一切

笑聲,可以釋放恐懼、緊張、窘迫等情緒。心理學認為,笑,是釋放強烈情緒的自發反應。

有人曾經有一個簡單的遊戲幫助一個男孩克服恐懼。

他扮演成了一個害怕任何東西的傻子,比如本子、沙發、檯燈等。

當孩子問他:"現在幾點了?"

他回答:"不知道,我不敢看錶。"

這種表演讓男孩覺得很搞笑,反而開懷大笑起來。

大人變成傻瓜,反而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超能力,進而消解了恐懼、無助、無力的感覺。同時,也通過笑聲釋放了一部分壞情緒。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 幽默"威脅"

有時候遇到孩子調皮搗蛋,是每一個父母都頭痛的事情。

有時候父母壓制不住,就容易大吼大叫,那麼與孩子的矛盾再一次展開了。

其實在"戰爭"即將爆發前,用幽默的"威脅"就可以化解危機。

父母可以說"我現在感到很生氣,好像有一團火。如果你再這樣,我就把水倒在我頭上啦!"接著拿一杯水放在自己頭頂。

孩子聽後會覺得很滑稽可笑,忍不住就笑出聲來:"哈哈哈哈,你倒啊!"

當然,你不會真的這麼做,但孩子一下子放鬆下來開懷大笑,氣氛也會緩和很多。

比起憤怒的的威脅和說教,幽默的"威脅"能把僵局轉變成遊戲,放鬆下來的孩子更願意合作。

  • 甘做"壞人",治癒不自信

父母們願意做"壞人",會讓孩子更自信。

相比"萬事通"的大人,孩子常常覺得自己很笨,但多數孩子根本不會表達這種情緒。

因此,在遊戲中讓孩子充當更有掌控力的一方,也是孩子自我修復的方式。

在一場實驗中有人幫助一個6歲的孩子重建自信。

他讓孩子做"超級英雄",而自己是"愚蠢的怪物",遊戲一開始,他就抱著頭大聲呼喊:"我是最笨的最傻的傢伙。"

然後再遊戲中假裝被孩子打敗,每次都能讓孩子開心地笑出聲來。

成人的遊戲注重方法和技藝,而孩子的遊戲則需要大人笨拙地犯錯。因此,偶爾放下工作中的一本正經,做最笨的"壞人",才能和孩子玩到一起。

不要再用吼管教孩子了,嘗試著在平和的遊戲中解決矛盾,返璞歸真,變身"老頑童",跟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吧!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我去好友芝芝家裡做客,芝芝是我高中同學,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如今也已經有了孩子。

芝芝的性格一直是比較幽默開朗的,感覺她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所以特別好奇她怎麼教導孩子的。

芝芝的孩子小璐今年已經5歲了,在家裡也跟芝芝的性格一樣,活潑開朗。

我去做客的時候小璐正因為沒寫完規定的作業被芝芝"訓斥":"你再不寫完作業,我們就老規矩。"

小璐聽完臉色一僵,馬上低頭認真地寫作業。

我很好奇:"老規矩是什麼?"

芝芝神祕一笑:"這是我一招制她的方法,她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成語接龍,誰最後接不上就喝苦瓜汁,她最討厭喝苦瓜汁。"

我聽完也笑了,芝芝從小就是語文課代表,成語接龍哪裡難得倒她?

芝芝這樣的教育方法很符合她"小孩"的性格,這讓我想起了一本教育書籍《遊戲力》,裡面提到"在面對熊孩子時,應該怎麼做?"

芝芝的做法正是這本書裡所想推廣的。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什麼是"遊戲力"?

《遊戲力》這是一本專注於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的教育書籍。裡面談到:管教"熊孩子",你要先成為"老頑童"!

本書作者勞倫斯·科恩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專注於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

《遊戲力》這本書曾獲得美國國家親子出版金獎。作者認為,"遊戲力"是基於玩耍的遊戲式養育方式,是重建親子關係的橋樑,而開懷大笑便是遊戲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遊戲當中所激發的能量和活力,所產生的親密感,所拉近的距離,不僅可以緩解父母的壓力,也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到孩子的世界中。

|"遊戲力"給家庭提供了什麼幫助?

大人們都知道,孩子對於各種遊戲的痴迷程度不亞於胡蘿蔔對於兔子的吸引力,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是孩子最早產生的自發性活動,在孩子玩樂的過程中會願意主動學習知識,而這會提高孩子的自主力和表達力,這是玩的最大意義。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採取"吼罵"或者"暴打"的手段進行制止,常常管孩子管到崩潰,最後效果反而還不怎麼好。

事實上,要想真正管住孩子,就要比"孩子"更"孩子",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那麼"遊戲力"在家庭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幫助孩子戰勝很多成長中遇到的困難

比如孩子很健忘,常常會忘記第二天上課要帶的書或者忘記晚上睡覺前吃鈣片。

多數家長會提醒孩子,但提醒多了不免會覺得煩躁,甚至會斥責孩子"怎麼這麼簡單的事都能忘記"。但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自卑和膽怯。

在《遊戲力》中有一個遊戲叫"唱歌劇提醒遊戲"。

即通過誇張地唱歌劇來進行提醒,從重複二十遍提醒孩子要帶午餐、要幹嘛幹嘛的方式中得以轉化,用更感性輕鬆的方式進行互動溝通,亦是通過遊戲力進行"如何說"的方式。

通過這種和諧有趣的方式幫助孩子戰勝"健忘"的難題,而父母在提醒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樂趣。

類似的遊戲還有很多,例如"岩漿遊戲",傳達生活中的重要議題,"愛之槍"遊戲,幫助孩子走出內向。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 讓孩子在遊戲中慢慢的去成長逐步的去學習

比如《遊戲力》裡有很多聯結遊戲,可以迅速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懂得家庭的重要性和理解父母的愛。

如"騎馬遊蕩遊戲":騎在爸媽背上在家裡四處遊走,是典型的身體接觸遊戲。因為兩個人發生身體接觸,或者差一點就要碰到,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建立聯結的方式。

同時,讓年幼者扮演更強勢的角色,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類似的還有很多,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並且在遊戲中懂得如何支配自己言行,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不傷害他人。

|父母如何變身"老頑童"?

  • 愛要用身體接觸來表達

身體接觸,是向孩子表達愛的一種方式。

就像上述例子中所舉例的一樣,在這本書中也有許多依靠身體接觸的遊戲來達到聯結孩子與父母的目的。

孩子需要身體接觸來感受愛。除了親、抱這種親密的動作之外,通過遊戲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愛,如何做?

比如"假裝盪鞦韆時被撞倒"遊戲,可以替換成假裝其他情況下的跌倒。

因為兩個人發生身體接觸,或者差一點就要碰到,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建立聯結的方式。

在遊戲的過程中,通過誇張的動作和與孩子的身體接觸,一起大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 通過笑聲釋放一切

笑聲,可以釋放恐懼、緊張、窘迫等情緒。心理學認為,笑,是釋放強烈情緒的自發反應。

有人曾經有一個簡單的遊戲幫助一個男孩克服恐懼。

他扮演成了一個害怕任何東西的傻子,比如本子、沙發、檯燈等。

當孩子問他:"現在幾點了?"

他回答:"不知道,我不敢看錶。"

這種表演讓男孩覺得很搞笑,反而開懷大笑起來。

大人變成傻瓜,反而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超能力,進而消解了恐懼、無助、無力的感覺。同時,也通過笑聲釋放了一部分壞情緒。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 幽默"威脅"

有時候遇到孩子調皮搗蛋,是每一個父母都頭痛的事情。

有時候父母壓制不住,就容易大吼大叫,那麼與孩子的矛盾再一次展開了。

其實在"戰爭"即將爆發前,用幽默的"威脅"就可以化解危機。

父母可以說"我現在感到很生氣,好像有一團火。如果你再這樣,我就把水倒在我頭上啦!"接著拿一杯水放在自己頭頂。

孩子聽後會覺得很滑稽可笑,忍不住就笑出聲來:"哈哈哈哈,你倒啊!"

當然,你不會真的這麼做,但孩子一下子放鬆下來開懷大笑,氣氛也會緩和很多。

比起憤怒的的威脅和說教,幽默的"威脅"能把僵局轉變成遊戲,放鬆下來的孩子更願意合作。

  • 甘做"壞人",治癒不自信

父母們願意做"壞人",會讓孩子更自信。

相比"萬事通"的大人,孩子常常覺得自己很笨,但多數孩子根本不會表達這種情緒。

因此,在遊戲中讓孩子充當更有掌控力的一方,也是孩子自我修復的方式。

在一場實驗中有人幫助一個6歲的孩子重建自信。

他讓孩子做"超級英雄",而自己是"愚蠢的怪物",遊戲一開始,他就抱著頭大聲呼喊:"我是最笨的最傻的傢伙。"

然後再遊戲中假裝被孩子打敗,每次都能讓孩子開心地笑出聲來。

成人的遊戲注重方法和技藝,而孩子的遊戲則需要大人笨拙地犯錯。因此,偶爾放下工作中的一本正經,做最笨的"壞人",才能和孩子玩到一起。

不要再用吼管教孩子了,嘗試著在平和的遊戲中解決矛盾,返璞歸真,變身"老頑童",跟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吧!

管孩子管到崩潰?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學會變成“老頑童”

我是小A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