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經歷過原生家庭創傷的孩子,長大後成了變成了這樣的大人

媽媽,我是你的名牌包嗎?舊了就被換掉……


對於父母帶著舊日創傷的親子關係,暑期神劇《還珠格格》中的紫薇有精闢的總結“一個破碎的我如何幫助一個破碎的你?”如何幫助呢?往往是走向兩個極端。

一個破碎的我鑄就另一個破碎的你


週末補看了被安利很久的電影《血觀音》,這部電影拿下了第54屆金馬獎最佳戲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和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 四項大獎。

電影探討了很多震撼的主題,比如人性的黑暗,比如“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罰,而是那無愛的未來”式的罪與罰,等等。


那些經歷過原生家庭創傷的孩子,長大後成了變成了這樣的大人


這部片子詭譎的畫風、魔幻現實主義的表達,已經讓我對所有不可能都有所預設,也能接受,唯獨看到一家三代、兩對母女在無愛的世界裡,她們的人性真情被利益權利打擊到體無完膚,心生一陣涼意。冷酷畸形的親子關係會“遺傳”,荒誕黑暗的養育觀會換了外衣出現在你我腦中口中。

影片中的棠寧是棠夫人的女兒,也是棠真名義上的姐姐,事實上的媽媽。棠寧是棠家三代最渴望愛、最重視感情的,這也成為了棠寧一生的悲劇之源。從她躺在棠夫人腿上撒嬌,可以看出她極度渴望得到棠夫人的愛,哪怕棠夫人經常要她出賣肉體和尊嚴為家族做局、謀利。


那些經歷過原生家庭創傷的孩子,長大後成了變成了這樣的大人


她學著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去迎合母親,但對母親這種不真實的迎合背後,隱藏著某種厭惡,因為沒人能夠保持這種捨己從人的狀態,除非她先做到忠於自己。

沒有得到母愛的棠寧一生都在滿世界尋找真實自我的映像,尋求一切有可能補足自身缺失的元素。所以棠寧吃安眠藥、酗酒、濫交,對母親又愛又恨。她留著血躺在地上哭著問棠夫人“媽,我是不是你的名牌包,從小讓你拎在身上到處去展示?”棠夫人的回答是“我是為你好,我希望你活的有個人樣。”言外之意是你一定要振作起來,配合我,做你該做的事情。


那些經歷過原生家庭創傷的孩子,長大後成了變成了這樣的大人


棠寧也對棠真說,我是為你好,所以你一定要離開棠夫人,跟我一起逃去緬甸。

“我是為你好,所以你一定要聽我的”。何其耳熟,簡直是所有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父母通用的勸人方式,冠冕堂皇的話暗含了多少偏執和私心。而棠寧這個媽媽,一生都對母愛慾求不滿,她太專注自己的傷痛,不能對自己的孩子的需求作出任何反應,棠真將對媽媽所有的恨化作含在口中的水,吐在了媽媽臉上,她說“我是為你好,我係為你好,你們都一樣。”


那些經歷過原生家庭創傷的孩子,長大後成了變成了這樣的大人


這都是為你好,不過“我為的是我的心”。為人父母,或者說人的自負,大到驚人而不自知。

一個破碎的我要成就一個完美的你


小A原本是時裝設計師,後來放棄了工作當了全職媽媽,她的女兒和兒子就成了她的全部焦點。小A非常熱情和投入,為孩子們報名參加了許多活動,幾乎每晚都排滿了。孩子們的成績要出色,課外活動的表現也要出色,這成了她的頭等大事。女兒是游泳的好苗子,兒子是鋼琴天才,小A格外為他們感到自豪,全心全意等待他們成功的那一刻。無論孩子參加什麼活動,小A都是第一個到場的家長,只有那一刻,她才能感受到自己身為母親以及一個人的價值。

有一天,小A接到了女兒學校心理老師的電話,說她的女兒得了貪食症。小姑娘很惶恐,生怕被媽媽發現,不停地跟老師說“求求你,別告訴我媽媽,她會生我的氣,會很失望的。”小A的女兒患貪食症時只有9歲,因為她希望自己穿泳衣的時候顯瘦一些,結果壓力之下反而變得越來越能吃。


那些經歷過原生家庭創傷的孩子,長大後成了變成了這樣的大人


小A後悔極了,她一直以為自己為孩子盡了最大的努力,卻從沒想過如此巨大的壓力會帶來副作用。小A確實無從瞭解孩子的感受,因為她小時候,用不著參加那麼多的活動,她的父母並沒有給她很多的關注,他們總是在忙工作,把她交給保姆,她為孩子所做的事情,她的父母從來沒為她做過。

所以,她一直認為自己是跟媽媽不一樣的,負責又愛孩子的媽媽。對孩子來說,他們為了付出了所有的媽媽,必須無時無刻地全力以赴。

想給孩子一個自己渴望卻沒有得到的童年,但孩子卻跟她當年一樣感到孤單和被忽視。

“破碎的我”也是我啊

不管是“一個破碎的我鑄就另一個破碎的你”,還是“一個破碎的我要成就一個完美的你”,問題的根源都在於那個“破碎的我”。

這個“破碎的我”通常在成長過程中覺得自己不夠好,或者一向通過取悅他人獲得認同,比如棠寧,他們不敢接納真實的自己,好像一旦追求自己的真實目標,就會讓他人失望。懷著這樣的心理,他們成為父母后,也不會允許孩子自由地去體驗屬於自己的生活,因為他們自己就不知道什麼是自由和真實;

這個“破碎的我”也可能對自己的“破碎”格外的敏感,所以對孩子補償心理極重,比如小A,補償的,其實是自己心裡那個委屈流淚的小孩,而孩子真實的需求和自我沒有被看見。


那些經歷過原生家庭創傷的孩子,長大後成了變成了這樣的大人


唯有全然地接納自己,才能擺脫舊日創傷,做健全的父母。痛苦也好、心碎也罷,不論它們呈現出怎樣的特徵,我們本真的自我,都帶著固有的愛心和歡樂,從來不曾離去。儘管有時候它會停止發展,並隱藏起來,卻從來不曾泯滅。

如果我們能明白這一點,一定會滿懷信心走出傷痛,滿心歡愉接受自己。如果你辦不到,通過與孩子的情感交流,我們也可以發現自己的本真,修復受傷的心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