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
"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中年喪子,自己又在鬼門關遊走一回後,袁梅芳更懂得人間疾苦。退休後,她毅然選擇發揮餘熱,開通“袁阿姨熱線”。

18年來,她接聽了近13萬次電話,接待超過了1.2萬人的上門求助,阻止了90多人犯罪,讓102人放棄輕生,129個家庭得到挽救,這一串龐大的數字背後,是她用18年天天24小時隨叫隨到換來的。生活的苦、奔波的累、親人的不解都不曾讓袁梅芳放棄,她說:“人的生命是寶貴的,生命的方式只有兩種:要麼腐爛、要麼燃燒。為他人服務是化解痛苦最好的方法。”

"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中年喪子,自己又在鬼門關遊走一回後,袁梅芳更懂得人間疾苦。退休後,她毅然選擇發揮餘熱,開通“袁阿姨熱線”。

18年來,她接聽了近13萬次電話,接待超過了1.2萬人的上門求助,阻止了90多人犯罪,讓102人放棄輕生,129個家庭得到挽救,這一串龐大的數字背後,是她用18年天天24小時隨叫隨到換來的。生活的苦、奔波的累、親人的不解都不曾讓袁梅芳放棄,她說:“人的生命是寶貴的,生命的方式只有兩種:要麼腐爛、要麼燃燒。為他人服務是化解痛苦最好的方法。”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兒子的離世讓她痛入骨髓

“喂,你好,我是袁阿姨。”一位戴著圓框眼鏡的70歲阿姨左手麻利地接起電話,右手緊握圓珠筆,認真做著記錄。自2001年開通“袁阿姨熱線”以來,她幾乎24小時守在電話機前,寫了60多萬字的熱線日記。

袁梅芳,1949年出生於湖北省荊門市。在她13歲那年,母親不幸因病去世,年幼的她蒙上了一層心理陰影。作為長女,袁梅芳幫著父親挑起家庭重擔,照顧年幼弟妹。20歲時,她滿懷憧憬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夫妻二人的性格差異令這樁婚姻並不幸福。好在一對兒女乖巧、懂事,他們是袁梅芳苦難生活中的一縷陽光。

可在1996年,這份支撐著袁梅芳的希望破滅了。那時,她17歲的兒子正在當地一所重點中學念高一。有一天,兒子因座位問題與同學發生爭執,還動手打了同學,老師因此狠狠批評他,並要求他在70多個同學面前做檢討反省自己。兒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從此變得消沉起來,成績也有所下滑。期末考試完從學校回來後,鬱鬱寡歡的兒子撕碎了成績單,並偷偷服下一大把安眠藥。幸虧發現及時,兒子送醫後被搶救過來。看著甦醒後虛弱的兒子,袁梅芳捨不得責怪分毫,只一個勁地說:“人在就好,人在就好……”

隨後,她憐愛地問兒子想吃點什麼,兒子說想吃餅乾,袁梅芳趕緊跑到商店去買。就在這個間隙,一心求死的兒子走到附近鐵軌上,用臥軌自殺的方式告別了17歲的花樣年華。

一直引以為傲的兒子以這種慘烈方式離開後,袁梅芳的精神世界轟然坍塌了,終日以淚洗面。在悲傷和懊悔的雙重摺磨下,袁梅芳漸漸失去了生活的勇氣,於是偷偷積攢了200粒安眠藥,打算在兒子離世一週年時,到另一個世界去尋找兒子。

幸好,袁梅芳的反常行為被細心的女兒看出端倪,女兒哭泣著央求道:“媽媽,我已經失去了一位親人,我不能失去你。如果你前腳走,我後腳就跟著你一起走……”為了女兒,袁梅芳把悲傷放在心底,選擇活下來。

"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中年喪子,自己又在鬼門關遊走一回後,袁梅芳更懂得人間疾苦。退休後,她毅然選擇發揮餘熱,開通“袁阿姨熱線”。

18年來,她接聽了近13萬次電話,接待超過了1.2萬人的上門求助,阻止了90多人犯罪,讓102人放棄輕生,129個家庭得到挽救,這一串龐大的數字背後,是她用18年天天24小時隨叫隨到換來的。生活的苦、奔波的累、親人的不解都不曾讓袁梅芳放棄,她說:“人的生命是寶貴的,生命的方式只有兩種:要麼腐爛、要麼燃燒。為他人服務是化解痛苦最好的方法。”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兒子的離世讓她痛入骨髓

“喂,你好,我是袁阿姨。”一位戴著圓框眼鏡的70歲阿姨左手麻利地接起電話,右手緊握圓珠筆,認真做著記錄。自2001年開通“袁阿姨熱線”以來,她幾乎24小時守在電話機前,寫了60多萬字的熱線日記。

袁梅芳,1949年出生於湖北省荊門市。在她13歲那年,母親不幸因病去世,年幼的她蒙上了一層心理陰影。作為長女,袁梅芳幫著父親挑起家庭重擔,照顧年幼弟妹。20歲時,她滿懷憧憬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夫妻二人的性格差異令這樁婚姻並不幸福。好在一對兒女乖巧、懂事,他們是袁梅芳苦難生活中的一縷陽光。

可在1996年,這份支撐著袁梅芳的希望破滅了。那時,她17歲的兒子正在當地一所重點中學念高一。有一天,兒子因座位問題與同學發生爭執,還動手打了同學,老師因此狠狠批評他,並要求他在70多個同學面前做檢討反省自己。兒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從此變得消沉起來,成績也有所下滑。期末考試完從學校回來後,鬱鬱寡歡的兒子撕碎了成績單,並偷偷服下一大把安眠藥。幸虧發現及時,兒子送醫後被搶救過來。看著甦醒後虛弱的兒子,袁梅芳捨不得責怪分毫,只一個勁地說:“人在就好,人在就好……”

隨後,她憐愛地問兒子想吃點什麼,兒子說想吃餅乾,袁梅芳趕緊跑到商店去買。就在這個間隙,一心求死的兒子走到附近鐵軌上,用臥軌自殺的方式告別了17歲的花樣年華。

一直引以為傲的兒子以這種慘烈方式離開後,袁梅芳的精神世界轟然坍塌了,終日以淚洗面。在悲傷和懊悔的雙重摺磨下,袁梅芳漸漸失去了生活的勇氣,於是偷偷積攢了200粒安眠藥,打算在兒子離世一週年時,到另一個世界去尋找兒子。

幸好,袁梅芳的反常行為被細心的女兒看出端倪,女兒哭泣著央求道:“媽媽,我已經失去了一位親人,我不能失去你。如果你前腳走,我後腳就跟著你一起走……”為了女兒,袁梅芳把悲傷放在心底,選擇活下來。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退休女工開通熱線電話

袁梅芳渾渾噩噩地活了5年。200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袁梅芳聽到了荊門廣播電臺的《象山夜話》節目。在堅持收聽一段時間後,她鼓足勇氣撥通節目熱線電話,傾吐自己的坎坷經歷。當晚,有5個聽眾給她打電話,鼓勵她要勇敢地走出來。

收到陌生人的真誠關懷後,袁梅芳心裡舒服多了,她在日記中寫下:“別人幫助了我,我也要幫助別人,為別人服務是化解痛苦的最好方法。”之後,她每天都收聽這個節目,並幫忙開導那些孤單無助的人,逐漸得到聽眾的認可。很多人要來她的電話號碼,節目之外給她打電話或寫信。

2001年12月23日,在客運中心工作的袁梅芳退休後,通過電臺將自家電話公佈出去,依靠當時每月僅僅482元的退休工資,在自家小屋自費開辦起了“袁阿姨熱線”,24小時免費為社會服務。

2005年的一個晚上,袁梅芳接到一個女孩的電話。女孩哭著說:“我馬上就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了。”

這個來自荊門鄉下的女孩是一家公司的出納,幾天前,單位要發工資,派她到銀行取錢。由於女孩粗心大意,取款時沒有及時清點,回去之後發現少了一萬塊錢。女孩家境困窘,自己才剛參加工作兩年,不知道如何補上這筆錢,以為死了就可以一了百了。在跳樓之前,她誠惶誠恐地給袁梅芳打來電話。

袁梅芳立刻起床,打車連夜找到女孩。她對女孩講述自己兒子的事情,勸導女孩不要做傻事,否則會給父母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袁梅芳陪伴女孩整整一天一夜後,女孩的情緒穩定下來,放棄輕生念頭。10天后,女孩打電話給袁梅芳說事情已經解決,感謝她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為了能更好地提供服務,袁梅芳還到武漢一所大學進修心理學,並通過半年的封閉式學習,通過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考試。

"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中年喪子,自己又在鬼門關遊走一回後,袁梅芳更懂得人間疾苦。退休後,她毅然選擇發揮餘熱,開通“袁阿姨熱線”。

18年來,她接聽了近13萬次電話,接待超過了1.2萬人的上門求助,阻止了90多人犯罪,讓102人放棄輕生,129個家庭得到挽救,這一串龐大的數字背後,是她用18年天天24小時隨叫隨到換來的。生活的苦、奔波的累、親人的不解都不曾讓袁梅芳放棄,她說:“人的生命是寶貴的,生命的方式只有兩種:要麼腐爛、要麼燃燒。為他人服務是化解痛苦最好的方法。”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兒子的離世讓她痛入骨髓

“喂,你好,我是袁阿姨。”一位戴著圓框眼鏡的70歲阿姨左手麻利地接起電話,右手緊握圓珠筆,認真做著記錄。自2001年開通“袁阿姨熱線”以來,她幾乎24小時守在電話機前,寫了60多萬字的熱線日記。

袁梅芳,1949年出生於湖北省荊門市。在她13歲那年,母親不幸因病去世,年幼的她蒙上了一層心理陰影。作為長女,袁梅芳幫著父親挑起家庭重擔,照顧年幼弟妹。20歲時,她滿懷憧憬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夫妻二人的性格差異令這樁婚姻並不幸福。好在一對兒女乖巧、懂事,他們是袁梅芳苦難生活中的一縷陽光。

可在1996年,這份支撐著袁梅芳的希望破滅了。那時,她17歲的兒子正在當地一所重點中學念高一。有一天,兒子因座位問題與同學發生爭執,還動手打了同學,老師因此狠狠批評他,並要求他在70多個同學面前做檢討反省自己。兒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從此變得消沉起來,成績也有所下滑。期末考試完從學校回來後,鬱鬱寡歡的兒子撕碎了成績單,並偷偷服下一大把安眠藥。幸虧發現及時,兒子送醫後被搶救過來。看著甦醒後虛弱的兒子,袁梅芳捨不得責怪分毫,只一個勁地說:“人在就好,人在就好……”

隨後,她憐愛地問兒子想吃點什麼,兒子說想吃餅乾,袁梅芳趕緊跑到商店去買。就在這個間隙,一心求死的兒子走到附近鐵軌上,用臥軌自殺的方式告別了17歲的花樣年華。

一直引以為傲的兒子以這種慘烈方式離開後,袁梅芳的精神世界轟然坍塌了,終日以淚洗面。在悲傷和懊悔的雙重摺磨下,袁梅芳漸漸失去了生活的勇氣,於是偷偷積攢了200粒安眠藥,打算在兒子離世一週年時,到另一個世界去尋找兒子。

幸好,袁梅芳的反常行為被細心的女兒看出端倪,女兒哭泣著央求道:“媽媽,我已經失去了一位親人,我不能失去你。如果你前腳走,我後腳就跟著你一起走……”為了女兒,袁梅芳把悲傷放在心底,選擇活下來。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退休女工開通熱線電話

袁梅芳渾渾噩噩地活了5年。200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袁梅芳聽到了荊門廣播電臺的《象山夜話》節目。在堅持收聽一段時間後,她鼓足勇氣撥通節目熱線電話,傾吐自己的坎坷經歷。當晚,有5個聽眾給她打電話,鼓勵她要勇敢地走出來。

收到陌生人的真誠關懷後,袁梅芳心裡舒服多了,她在日記中寫下:“別人幫助了我,我也要幫助別人,為別人服務是化解痛苦的最好方法。”之後,她每天都收聽這個節目,並幫忙開導那些孤單無助的人,逐漸得到聽眾的認可。很多人要來她的電話號碼,節目之外給她打電話或寫信。

2001年12月23日,在客運中心工作的袁梅芳退休後,通過電臺將自家電話公佈出去,依靠當時每月僅僅482元的退休工資,在自家小屋自費開辦起了“袁阿姨熱線”,24小時免費為社會服務。

2005年的一個晚上,袁梅芳接到一個女孩的電話。女孩哭著說:“我馬上就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了。”

這個來自荊門鄉下的女孩是一家公司的出納,幾天前,單位要發工資,派她到銀行取錢。由於女孩粗心大意,取款時沒有及時清點,回去之後發現少了一萬塊錢。女孩家境困窘,自己才剛參加工作兩年,不知道如何補上這筆錢,以為死了就可以一了百了。在跳樓之前,她誠惶誠恐地給袁梅芳打來電話。

袁梅芳立刻起床,打車連夜找到女孩。她對女孩講述自己兒子的事情,勸導女孩不要做傻事,否則會給父母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袁梅芳陪伴女孩整整一天一夜後,女孩的情緒穩定下來,放棄輕生念頭。10天后,女孩打電話給袁梅芳說事情已經解決,感謝她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為了能更好地提供服務,袁梅芳還到武漢一所大學進修心理學,並通過半年的封閉式學習,通過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考試。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做一個普通的“心靈捕手”

自開通熱線以來,令袁梅芳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曾打算在春節期間行凶的湖北黃陂小夥子。這個痴情的男孩,因為女友提出分手,就連夜從湖北趕到女友在廣東的打工處,在她上班的工廠門口守了三天三夜,可是沒等到女友。後來,男孩又跑到女孩的老家去求情,結果被女孩的父母趕了出來。男孩心灰意冷,想到自己的用心付出卻遭到女友的狠心拋棄,便決定在春節期間殺了女孩一家。

袁梅芳一時慌了神,“報警”這個念頭閃過腦海,可轉念又有另一個聲音響起:如果報警的話,一來男孩還沒實施犯罪,二來可能會讓他從此對社會失去信任。

那時,離春節還有三個月,袁梅芳整理一下思緒後,決定先開導男孩,她每兩天就給男孩打一次電話,男孩卻不接。無奈,袁梅芳給他寫了一封近5000字的信,男孩卻寄來了自己的復仇計劃和製造槍支的資料。

袁梅芳繼續保持兩天一個電話、一週一封信的頻率與男孩溝通。眼看離過年只有半個月時間,袁梅芳準備動身去女孩家。她計劃如果到了現場還勸不動男孩,就報警。

"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中年喪子,自己又在鬼門關遊走一回後,袁梅芳更懂得人間疾苦。退休後,她毅然選擇發揮餘熱,開通“袁阿姨熱線”。

18年來,她接聽了近13萬次電話,接待超過了1.2萬人的上門求助,阻止了90多人犯罪,讓102人放棄輕生,129個家庭得到挽救,這一串龐大的數字背後,是她用18年天天24小時隨叫隨到換來的。生活的苦、奔波的累、親人的不解都不曾讓袁梅芳放棄,她說:“人的生命是寶貴的,生命的方式只有兩種:要麼腐爛、要麼燃燒。為他人服務是化解痛苦最好的方法。”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兒子的離世讓她痛入骨髓

“喂,你好,我是袁阿姨。”一位戴著圓框眼鏡的70歲阿姨左手麻利地接起電話,右手緊握圓珠筆,認真做著記錄。自2001年開通“袁阿姨熱線”以來,她幾乎24小時守在電話機前,寫了60多萬字的熱線日記。

袁梅芳,1949年出生於湖北省荊門市。在她13歲那年,母親不幸因病去世,年幼的她蒙上了一層心理陰影。作為長女,袁梅芳幫著父親挑起家庭重擔,照顧年幼弟妹。20歲時,她滿懷憧憬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夫妻二人的性格差異令這樁婚姻並不幸福。好在一對兒女乖巧、懂事,他們是袁梅芳苦難生活中的一縷陽光。

可在1996年,這份支撐著袁梅芳的希望破滅了。那時,她17歲的兒子正在當地一所重點中學念高一。有一天,兒子因座位問題與同學發生爭執,還動手打了同學,老師因此狠狠批評他,並要求他在70多個同學面前做檢討反省自己。兒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從此變得消沉起來,成績也有所下滑。期末考試完從學校回來後,鬱鬱寡歡的兒子撕碎了成績單,並偷偷服下一大把安眠藥。幸虧發現及時,兒子送醫後被搶救過來。看著甦醒後虛弱的兒子,袁梅芳捨不得責怪分毫,只一個勁地說:“人在就好,人在就好……”

隨後,她憐愛地問兒子想吃點什麼,兒子說想吃餅乾,袁梅芳趕緊跑到商店去買。就在這個間隙,一心求死的兒子走到附近鐵軌上,用臥軌自殺的方式告別了17歲的花樣年華。

一直引以為傲的兒子以這種慘烈方式離開後,袁梅芳的精神世界轟然坍塌了,終日以淚洗面。在悲傷和懊悔的雙重摺磨下,袁梅芳漸漸失去了生活的勇氣,於是偷偷積攢了200粒安眠藥,打算在兒子離世一週年時,到另一個世界去尋找兒子。

幸好,袁梅芳的反常行為被細心的女兒看出端倪,女兒哭泣著央求道:“媽媽,我已經失去了一位親人,我不能失去你。如果你前腳走,我後腳就跟著你一起走……”為了女兒,袁梅芳把悲傷放在心底,選擇活下來。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退休女工開通熱線電話

袁梅芳渾渾噩噩地活了5年。200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袁梅芳聽到了荊門廣播電臺的《象山夜話》節目。在堅持收聽一段時間後,她鼓足勇氣撥通節目熱線電話,傾吐自己的坎坷經歷。當晚,有5個聽眾給她打電話,鼓勵她要勇敢地走出來。

收到陌生人的真誠關懷後,袁梅芳心裡舒服多了,她在日記中寫下:“別人幫助了我,我也要幫助別人,為別人服務是化解痛苦的最好方法。”之後,她每天都收聽這個節目,並幫忙開導那些孤單無助的人,逐漸得到聽眾的認可。很多人要來她的電話號碼,節目之外給她打電話或寫信。

2001年12月23日,在客運中心工作的袁梅芳退休後,通過電臺將自家電話公佈出去,依靠當時每月僅僅482元的退休工資,在自家小屋自費開辦起了“袁阿姨熱線”,24小時免費為社會服務。

2005年的一個晚上,袁梅芳接到一個女孩的電話。女孩哭著說:“我馬上就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了。”

這個來自荊門鄉下的女孩是一家公司的出納,幾天前,單位要發工資,派她到銀行取錢。由於女孩粗心大意,取款時沒有及時清點,回去之後發現少了一萬塊錢。女孩家境困窘,自己才剛參加工作兩年,不知道如何補上這筆錢,以為死了就可以一了百了。在跳樓之前,她誠惶誠恐地給袁梅芳打來電話。

袁梅芳立刻起床,打車連夜找到女孩。她對女孩講述自己兒子的事情,勸導女孩不要做傻事,否則會給父母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袁梅芳陪伴女孩整整一天一夜後,女孩的情緒穩定下來,放棄輕生念頭。10天后,女孩打電話給袁梅芳說事情已經解決,感謝她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為了能更好地提供服務,袁梅芳還到武漢一所大學進修心理學,並通過半年的封閉式學習,通過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考試。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做一個普通的“心靈捕手”

自開通熱線以來,令袁梅芳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曾打算在春節期間行凶的湖北黃陂小夥子。這個痴情的男孩,因為女友提出分手,就連夜從湖北趕到女友在廣東的打工處,在她上班的工廠門口守了三天三夜,可是沒等到女友。後來,男孩又跑到女孩的老家去求情,結果被女孩的父母趕了出來。男孩心灰意冷,想到自己的用心付出卻遭到女友的狠心拋棄,便決定在春節期間殺了女孩一家。

袁梅芳一時慌了神,“報警”這個念頭閃過腦海,可轉念又有另一個聲音響起:如果報警的話,一來男孩還沒實施犯罪,二來可能會讓他從此對社會失去信任。

那時,離春節還有三個月,袁梅芳整理一下思緒後,決定先開導男孩,她每兩天就給男孩打一次電話,男孩卻不接。無奈,袁梅芳給他寫了一封近5000字的信,男孩卻寄來了自己的復仇計劃和製造槍支的資料。

袁梅芳繼續保持兩天一個電話、一週一封信的頻率與男孩溝通。眼看離過年只有半個月時間,袁梅芳準備動身去女孩家。她計劃如果到了現場還勸不動男孩,就報警。

現實版“解憂雜貨鋪”:18年為十餘萬人送溫暖


臘月二十八的早晨,男孩終於清醒過來,打來電話說:“袁阿姨,我聽您的。我不報復別人,春節後我去湖南打工,重新尋找幸福。”緊張了三個月的袁梅芳如釋重負,忍不住哭了起來:“太好了!你好好努力,以後的生活一定會更好。”

18年來,袁梅芳接到情感求助的電話不計其數,有失戀的年輕男女,也有過不下去的中年夫妻。有一次,一個遭遇丈夫家暴的婦女找到袁梅芳求助。看著她渾身傷痕累累的樣子,袁梅芳心疼不已。袁梅芳陪著她找律師、上法院,歷時一個月,最終法院判決離婚,而且男方須補償女方6萬元錢。男方的母親不服氣,氣沖沖地找到袁梅芳怪她多管閒事,並狠狠地扇了她一個耳光。袁梅芳當時眼冒金星,淚如雨下,“這是我最委屈的時候,那一刻,我真想把電話線給拔掉”。可是,當手指伸向電話線時,她又縮了回來。因為被救婦女眼神裡的光芒,讓她的內心明亮起來。

袁梅芳覺得,這些求助者的內心因為生活的意外撞擊,破了一個洞,而她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傾聽他們心聲,然後用自己的經驗和愛心,幫助他們慢慢補上破洞,把他們送回原有的生活軌道。

袁梅芳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條來電、來訪都有記錄,18年來記錄了60多萬字熱線日記。其間,她用壞8部座機、3臺電腦主機,共接聽求助電話近13萬次,接待1.2萬多人上門求助,勸阻90多人終止犯罪,規勸102人放棄輕生念頭,挽救129個家庭……有形的是數字,無價的是情義。

世界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

文:程勇 徐燕

本文系《家庭》雜誌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改編,否則追究其法律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