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不完美媽媽 卡爾·林奈 育教補習班 2019-08-16
"

“當我發現自己是被領養的那一刻,世界崩塌了。我開始陷入自我認同的身份危機中,過往的一切,包括家庭、祖先、文化認同和宗教自由等都需要被重新定義。但正是這件事讓我意識到被收養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對於他們而言,家庭勝過血緣。我明白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你是,而不是你是什麼,”親歷者斯托克斯.D說道。

發現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樣的信息總是令人震驚、混亂,充滿了毀滅性。這意味著,作為一個人,你要再一次面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和“我要到哪裡去”這樣的究極問題,要處理巨大的自我認同的衝擊,處理在情感和關係中受到的傷害,重新建立對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

"

“當我發現自己是被領養的那一刻,世界崩塌了。我開始陷入自我認同的身份危機中,過往的一切,包括家庭、祖先、文化認同和宗教自由等都需要被重新定義。但正是這件事讓我意識到被收養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對於他們而言,家庭勝過血緣。我明白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你是,而不是你是什麼,”親歷者斯托克斯.D說道。

發現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樣的信息總是令人震驚、混亂,充滿了毀滅性。這意味著,作為一個人,你要再一次面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和“我要到哪裡去”這樣的究極問題,要處理巨大的自我認同的衝擊,處理在情感和關係中受到的傷害,重新建立對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得知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可能將面臨重新建立對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等問題……| Pixabay

而這一切,都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許多人在這一過程中痛苦地掙扎,幸運兒通過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與治療或親朋好友的幫助完成了自我的認同,而另一些人則終其一生也不能治癒內心的傷害。

領養孩子,該不該說?什麼時候說?

2014年至2018年,中國共辦理收養登記97819例,其中中國公民收養85581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87.5%,外國人收養12238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12.5%。[8] 不論是國內領養還是海外領養,有領養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存在一個難題——是否和孩子說他(她)是被領養的?如果要說,什麼時候說?如果不說,又有哪些困難和考慮?對於孩子的出生信息是否要保密?

有的家庭會一直對被收養的孩子保密,不會主動談及;有的家庭採取不主動的方式,等到他自己發現這一祕密和提出疑問為止;有的養父母會把這個祕密一直帶到墳墓裡;還有的家庭等到兒童成年後再來和他們講述被領養的事實。

"

“當我發現自己是被領養的那一刻,世界崩塌了。我開始陷入自我認同的身份危機中,過往的一切,包括家庭、祖先、文化認同和宗教自由等都需要被重新定義。但正是這件事讓我意識到被收養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對於他們而言,家庭勝過血緣。我明白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你是,而不是你是什麼,”親歷者斯托克斯.D說道。

發現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樣的信息總是令人震驚、混亂,充滿了毀滅性。這意味著,作為一個人,你要再一次面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和“我要到哪裡去”這樣的究極問題,要處理巨大的自我認同的衝擊,處理在情感和關係中受到的傷害,重新建立對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得知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可能將面臨重新建立對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等問題……| Pixabay

而這一切,都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許多人在這一過程中痛苦地掙扎,幸運兒通過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與治療或親朋好友的幫助完成了自我的認同,而另一些人則終其一生也不能治癒內心的傷害。

領養孩子,該不該說?什麼時候說?

2014年至2018年,中國共辦理收養登記97819例,其中中國公民收養85581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87.5%,外國人收養12238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12.5%。[8] 不論是國內領養還是海外領養,有領養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存在一個難題——是否和孩子說他(她)是被領養的?如果要說,什麼時候說?如果不說,又有哪些困難和考慮?對於孩子的出生信息是否要保密?

有的家庭會一直對被收養的孩子保密,不會主動談及;有的家庭採取不主動的方式,等到他自己發現這一祕密和提出疑問為止;有的養父母會把這個祕密一直帶到墳墓裡;還有的家庭等到兒童成年後再來和他們講述被領養的事實。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有領養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存在一個難題——是否和孩子說他(她)是被領養的?| Pixabay

然而,許多西方國家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中,關於領養兒童早期的幻想、自我表徵和自我認同發展的臨床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是,應該在孩子可以說話和理解“領養”的含義之前,就儘早告知他被領養的事實。這樣,他就不需要去面對自我認同的混亂和衝擊,以及被親人背叛的抑鬱、憤怒和焦慮等心理壓力。

拖得越久越痛苦

美國蒙特克萊爾州大學諮詢與教育系的阿曼達·L·巴登(Amanda L. Baden)和道格·沙德爾(Doug Shadel)等人在201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在互聯網和領養的網站上徵募被試,對254名1歲以前被領養者進行了調查,包括性別、種族、收養年齡、收養被發現的年齡等17項背景資料。

巴登等人採用凱勒斯壓力問卷(Kessler Distress Inventory)調查參與者過去四年的壓力和危機情緒狀態的自評情況,採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BREF來測量他們的身體健康、心理狀態、社會關係和對環境的滿意度等生活質量水平,然後用簡明應對量表(The Brief Cope Inventory)來測量被領養者對問題和壓力的應對方式。通過這些問卷,研究者能瞭解在不同年齡段得知被領養信息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心理壓力情況和應對方式的情況。

"

“當我發現自己是被領養的那一刻,世界崩塌了。我開始陷入自我認同的身份危機中,過往的一切,包括家庭、祖先、文化認同和宗教自由等都需要被重新定義。但正是這件事讓我意識到被收養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對於他們而言,家庭勝過血緣。我明白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你是,而不是你是什麼,”親歷者斯托克斯.D說道。

發現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樣的信息總是令人震驚、混亂,充滿了毀滅性。這意味著,作為一個人,你要再一次面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和“我要到哪裡去”這樣的究極問題,要處理巨大的自我認同的衝擊,處理在情感和關係中受到的傷害,重新建立對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得知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可能將面臨重新建立對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等問題……| Pixabay

而這一切,都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許多人在這一過程中痛苦地掙扎,幸運兒通過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與治療或親朋好友的幫助完成了自我的認同,而另一些人則終其一生也不能治癒內心的傷害。

領養孩子,該不該說?什麼時候說?

2014年至2018年,中國共辦理收養登記97819例,其中中國公民收養85581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87.5%,外國人收養12238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12.5%。[8] 不論是國內領養還是海外領養,有領養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存在一個難題——是否和孩子說他(她)是被領養的?如果要說,什麼時候說?如果不說,又有哪些困難和考慮?對於孩子的出生信息是否要保密?

有的家庭會一直對被收養的孩子保密,不會主動談及;有的家庭採取不主動的方式,等到他自己發現這一祕密和提出疑問為止;有的養父母會把這個祕密一直帶到墳墓裡;還有的家庭等到兒童成年後再來和他們講述被領養的事實。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有領養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存在一個難題——是否和孩子說他(她)是被領養的?| Pixabay

然而,許多西方國家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中,關於領養兒童早期的幻想、自我表徵和自我認同發展的臨床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是,應該在孩子可以說話和理解“領養”的含義之前,就儘早告知他被領養的事實。這樣,他就不需要去面對自我認同的混亂和衝擊,以及被親人背叛的抑鬱、憤怒和焦慮等心理壓力。

拖得越久越痛苦

美國蒙特克萊爾州大學諮詢與教育系的阿曼達·L·巴登(Amanda L. Baden)和道格·沙德爾(Doug Shadel)等人在201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在互聯網和領養的網站上徵募被試,對254名1歲以前被領養者進行了調查,包括性別、種族、收養年齡、收養被發現的年齡等17項背景資料。

巴登等人採用凱勒斯壓力問卷(Kessler Distress Inventory)調查參與者過去四年的壓力和危機情緒狀態的自評情況,採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BREF來測量他們的身體健康、心理狀態、社會關係和對環境的滿意度等生活質量水平,然後用簡明應對量表(The Brief Cope Inventory)來測量被領養者對問題和壓力的應對方式。通過這些問卷,研究者能瞭解在不同年齡段得知被領養信息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心理壓力情況和應對方式的情況。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在孩子可以理解“領養”的含義前儘早告知他被領養的事實,他就不需要去面被親人背叛的抑鬱、憤怒和焦慮等心理壓力 | Pixabay

分析後他們發現,3歲及以後知道自己被收養這一事實的孩子會感受到更大的壓力和痛苦,生活滿意度也較低。其中6-10歲期間得知被領養的孩子最痛苦,達到頂峰。其次是3-5歲和11-20歲期間得知被領養信息的孩子。

越晚發現自己被收養的真相,經歷越多的痛苦。年齡和生活質量的關係研究中發現:3-5歲和11-20歲得知被領養的個體,生活滿意度最低,而發現領養狀況越晚,報告的領養質量就越低。較晚揭露被領養的信息,往往會讓人面臨人際困難、自我認同的混亂、低自尊、自我攻擊和抑鬱等問題

在童年中期(6-12歲),兒童會面臨同齡人之間的對比,領養可能帶來羞恥和被拋棄的感受,導致人際交往的困難;而青春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通常會面臨自我統一性的混亂和叛逆、與家庭之間的矛盾和自我認同困難等。在臨床個案中,有些在青春期得知被領養信息的孩子,加之生活、人際和家庭中的各種困難,會發生自我認同混亂,嚴重的會產生抑鬱或精神分裂等精神問題。

"

“當我發現自己是被領養的那一刻,世界崩塌了。我開始陷入自我認同的身份危機中,過往的一切,包括家庭、祖先、文化認同和宗教自由等都需要被重新定義。但正是這件事讓我意識到被收養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對於他們而言,家庭勝過血緣。我明白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你是,而不是你是什麼,”親歷者斯托克斯.D說道。

發現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樣的信息總是令人震驚、混亂,充滿了毀滅性。這意味著,作為一個人,你要再一次面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和“我要到哪裡去”這樣的究極問題,要處理巨大的自我認同的衝擊,處理在情感和關係中受到的傷害,重新建立對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得知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可能將面臨重新建立對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等問題……| Pixabay

而這一切,都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許多人在這一過程中痛苦地掙扎,幸運兒通過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與治療或親朋好友的幫助完成了自我的認同,而另一些人則終其一生也不能治癒內心的傷害。

領養孩子,該不該說?什麼時候說?

2014年至2018年,中國共辦理收養登記97819例,其中中國公民收養85581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87.5%,外國人收養12238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12.5%。[8] 不論是國內領養還是海外領養,有領養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存在一個難題——是否和孩子說他(她)是被領養的?如果要說,什麼時候說?如果不說,又有哪些困難和考慮?對於孩子的出生信息是否要保密?

有的家庭會一直對被收養的孩子保密,不會主動談及;有的家庭採取不主動的方式,等到他自己發現這一祕密和提出疑問為止;有的養父母會把這個祕密一直帶到墳墓裡;還有的家庭等到兒童成年後再來和他們講述被領養的事實。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有領養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存在一個難題——是否和孩子說他(她)是被領養的?| Pixabay

然而,許多西方國家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中,關於領養兒童早期的幻想、自我表徵和自我認同發展的臨床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是,應該在孩子可以說話和理解“領養”的含義之前,就儘早告知他被領養的事實。這樣,他就不需要去面對自我認同的混亂和衝擊,以及被親人背叛的抑鬱、憤怒和焦慮等心理壓力。

拖得越久越痛苦

美國蒙特克萊爾州大學諮詢與教育系的阿曼達·L·巴登(Amanda L. Baden)和道格·沙德爾(Doug Shadel)等人在201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在互聯網和領養的網站上徵募被試,對254名1歲以前被領養者進行了調查,包括性別、種族、收養年齡、收養被發現的年齡等17項背景資料。

巴登等人採用凱勒斯壓力問卷(Kessler Distress Inventory)調查參與者過去四年的壓力和危機情緒狀態的自評情況,採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BREF來測量他們的身體健康、心理狀態、社會關係和對環境的滿意度等生活質量水平,然後用簡明應對量表(The Brief Cope Inventory)來測量被領養者對問題和壓力的應對方式。通過這些問卷,研究者能瞭解在不同年齡段得知被領養信息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心理壓力情況和應對方式的情況。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在孩子可以理解“領養”的含義前儘早告知他被領養的事實,他就不需要去面被親人背叛的抑鬱、憤怒和焦慮等心理壓力 | Pixabay

分析後他們發現,3歲及以後知道自己被收養這一事實的孩子會感受到更大的壓力和痛苦,生活滿意度也較低。其中6-10歲期間得知被領養的孩子最痛苦,達到頂峰。其次是3-5歲和11-20歲期間得知被領養信息的孩子。

越晚發現自己被收養的真相,經歷越多的痛苦。年齡和生活質量的關係研究中發現:3-5歲和11-20歲得知被領養的個體,生活滿意度最低,而發現領養狀況越晚,報告的領養質量就越低。較晚揭露被領養的信息,往往會讓人面臨人際困難、自我認同的混亂、低自尊、自我攻擊和抑鬱等問題

在童年中期(6-12歲),兒童會面臨同齡人之間的對比,領養可能帶來羞恥和被拋棄的感受,導致人際交往的困難;而青春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通常會面臨自我統一性的混亂和叛逆、與家庭之間的矛盾和自我認同困難等。在臨床個案中,有些在青春期得知被領養信息的孩子,加之生活、人際和家庭中的各種困難,會發生自我認同混亂,嚴重的會產生抑鬱或精神分裂等精神問題。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越晚發現自己被收養的真相,經歷越多的痛苦 | Pixabay

較晚知道自己被領養的人(Late Discovery Adoptees)容易感覺自己的家庭和關係是建立在家庭成員的合謀和謊言的基礎之上的,會經歷背叛感和不公正的感受,失去信任,造成自我身份認同的混亂和自我價值感的降低

實際上,他們需要的更加開放的交流,信息透明,從家人和朋友那裡獲得支持,尋求與生身父母的連接,探索自己的收養身份,通過各種方法完成整合。

用真誠和開放敞開心扉

養父母不和孩子談論收養的問題,原因可能是家庭沒有準備好如何來和孩子一起度過危機,害怕孩子無法承受事實,害怕自己與親生父母之間的無意識競爭。當孩子對養父母充滿不滿時,會對生身父母產生完美的幻想,以為出生家庭是更理想的家庭。

其實,不妨用真實和開放,與孩子建立起更加親密的關係。帕斯莫爾.N.L(Passmore N. L)等人研究了保密對領養的影響,發現在收養家庭中開放和誠實與親密度的增加有關,而更大的保密性則使得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疏遠(例如,迴避和焦慮型的依戀、更大的社交孤獨感和更高的親密風險)。

"

“當我發現自己是被領養的那一刻,世界崩塌了。我開始陷入自我認同的身份危機中,過往的一切,包括家庭、祖先、文化認同和宗教自由等都需要被重新定義。但正是這件事讓我意識到被收養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對於他們而言,家庭勝過血緣。我明白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你是,而不是你是什麼,”親歷者斯托克斯.D說道。

發現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樣的信息總是令人震驚、混亂,充滿了毀滅性。這意味著,作為一個人,你要再一次面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和“我要到哪裡去”這樣的究極問題,要處理巨大的自我認同的衝擊,處理在情感和關係中受到的傷害,重新建立對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得知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可能將面臨重新建立對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等問題……| Pixabay

而這一切,都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許多人在這一過程中痛苦地掙扎,幸運兒通過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與治療或親朋好友的幫助完成了自我的認同,而另一些人則終其一生也不能治癒內心的傷害。

領養孩子,該不該說?什麼時候說?

2014年至2018年,中國共辦理收養登記97819例,其中中國公民收養85581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87.5%,外國人收養12238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12.5%。[8] 不論是國內領養還是海外領養,有領養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存在一個難題——是否和孩子說他(她)是被領養的?如果要說,什麼時候說?如果不說,又有哪些困難和考慮?對於孩子的出生信息是否要保密?

有的家庭會一直對被收養的孩子保密,不會主動談及;有的家庭採取不主動的方式,等到他自己發現這一祕密和提出疑問為止;有的養父母會把這個祕密一直帶到墳墓裡;還有的家庭等到兒童成年後再來和他們講述被領養的事實。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有領養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存在一個難題——是否和孩子說他(她)是被領養的?| Pixabay

然而,許多西方國家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中,關於領養兒童早期的幻想、自我表徵和自我認同發展的臨床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是,應該在孩子可以說話和理解“領養”的含義之前,就儘早告知他被領養的事實。這樣,他就不需要去面對自我認同的混亂和衝擊,以及被親人背叛的抑鬱、憤怒和焦慮等心理壓力。

拖得越久越痛苦

美國蒙特克萊爾州大學諮詢與教育系的阿曼達·L·巴登(Amanda L. Baden)和道格·沙德爾(Doug Shadel)等人在201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在互聯網和領養的網站上徵募被試,對254名1歲以前被領養者進行了調查,包括性別、種族、收養年齡、收養被發現的年齡等17項背景資料。

巴登等人採用凱勒斯壓力問卷(Kessler Distress Inventory)調查參與者過去四年的壓力和危機情緒狀態的自評情況,採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BREF來測量他們的身體健康、心理狀態、社會關係和對環境的滿意度等生活質量水平,然後用簡明應對量表(The Brief Cope Inventory)來測量被領養者對問題和壓力的應對方式。通過這些問卷,研究者能瞭解在不同年齡段得知被領養信息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心理壓力情況和應對方式的情況。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在孩子可以理解“領養”的含義前儘早告知他被領養的事實,他就不需要去面被親人背叛的抑鬱、憤怒和焦慮等心理壓力 | Pixabay

分析後他們發現,3歲及以後知道自己被收養這一事實的孩子會感受到更大的壓力和痛苦,生活滿意度也較低。其中6-10歲期間得知被領養的孩子最痛苦,達到頂峰。其次是3-5歲和11-20歲期間得知被領養信息的孩子。

越晚發現自己被收養的真相,經歷越多的痛苦。年齡和生活質量的關係研究中發現:3-5歲和11-20歲得知被領養的個體,生活滿意度最低,而發現領養狀況越晚,報告的領養質量就越低。較晚揭露被領養的信息,往往會讓人面臨人際困難、自我認同的混亂、低自尊、自我攻擊和抑鬱等問題

在童年中期(6-12歲),兒童會面臨同齡人之間的對比,領養可能帶來羞恥和被拋棄的感受,導致人際交往的困難;而青春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通常會面臨自我統一性的混亂和叛逆、與家庭之間的矛盾和自我認同困難等。在臨床個案中,有些在青春期得知被領養信息的孩子,加之生活、人際和家庭中的各種困難,會發生自我認同混亂,嚴重的會產生抑鬱或精神分裂等精神問題。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越晚發現自己被收養的真相,經歷越多的痛苦 | Pixabay

較晚知道自己被領養的人(Late Discovery Adoptees)容易感覺自己的家庭和關係是建立在家庭成員的合謀和謊言的基礎之上的,會經歷背叛感和不公正的感受,失去信任,造成自我身份認同的混亂和自我價值感的降低

實際上,他們需要的更加開放的交流,信息透明,從家人和朋友那裡獲得支持,尋求與生身父母的連接,探索自己的收養身份,通過各種方法完成整合。

用真誠和開放敞開心扉

養父母不和孩子談論收養的問題,原因可能是家庭沒有準備好如何來和孩子一起度過危機,害怕孩子無法承受事實,害怕自己與親生父母之間的無意識競爭。當孩子對養父母充滿不滿時,會對生身父母產生完美的幻想,以為出生家庭是更理想的家庭。

其實,不妨用真實和開放,與孩子建立起更加親密的關係。帕斯莫爾.N.L(Passmore N. L)等人研究了保密對領養的影響,發現在收養家庭中開放和誠實與親密度的增加有關,而更大的保密性則使得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疏遠(例如,迴避和焦慮型的依戀、更大的社交孤獨感和更高的親密風險)。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在收養家庭中開放和誠實與親密度的增加有關 | Pixabay

埃裡克森社會心理髮展八階段理論也表明了需要儘早和孩子說明領養一事。0-1.5歲是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信任感的關鍵期,也是基礎任務,這將為孩子未來建立和世界、和他人的信任關係奠定基礎,以此,嬰兒才能獲得其身份感和對世界穩定的感覺。

如果不能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起信任的紐帶,父母可能會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是不可預測的和可怕的。法國著名兒童精神分析師弗朗索瓦·多爾多認為:嬰兒能聽懂所有的語言,他能通過話語辨別出大人的責任心。有責任心的大人對待孩子要真實,對孩子說話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實情有時令人痛苦,但一定要說和實情沾邊的話,說實話不見得要完整地說出,但是永遠不要掩蓋事實。他們有權知道關於自己出生的真實,關於生身父母,需要對孩子說實話。

"

“當我發現自己是被領養的那一刻,世界崩塌了。我開始陷入自我認同的身份危機中,過往的一切,包括家庭、祖先、文化認同和宗教自由等都需要被重新定義。但正是這件事讓我意識到被收養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對於他們而言,家庭勝過血緣。我明白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你是,而不是你是什麼,”親歷者斯托克斯.D說道。

發現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樣的信息總是令人震驚、混亂,充滿了毀滅性。這意味著,作為一個人,你要再一次面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和“我要到哪裡去”這樣的究極問題,要處理巨大的自我認同的衝擊,處理在情感和關係中受到的傷害,重新建立對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得知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可能將面臨重新建立對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等問題……| Pixabay

而這一切,都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許多人在這一過程中痛苦地掙扎,幸運兒通過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與治療或親朋好友的幫助完成了自我的認同,而另一些人則終其一生也不能治癒內心的傷害。

領養孩子,該不該說?什麼時候說?

2014年至2018年,中國共辦理收養登記97819例,其中中國公民收養85581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87.5%,外國人收養12238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12.5%。[8] 不論是國內領養還是海外領養,有領養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存在一個難題——是否和孩子說他(她)是被領養的?如果要說,什麼時候說?如果不說,又有哪些困難和考慮?對於孩子的出生信息是否要保密?

有的家庭會一直對被收養的孩子保密,不會主動談及;有的家庭採取不主動的方式,等到他自己發現這一祕密和提出疑問為止;有的養父母會把這個祕密一直帶到墳墓裡;還有的家庭等到兒童成年後再來和他們講述被領養的事實。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有領養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存在一個難題——是否和孩子說他(她)是被領養的?| Pixabay

然而,許多西方國家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中,關於領養兒童早期的幻想、自我表徵和自我認同發展的臨床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是,應該在孩子可以說話和理解“領養”的含義之前,就儘早告知他被領養的事實。這樣,他就不需要去面對自我認同的混亂和衝擊,以及被親人背叛的抑鬱、憤怒和焦慮等心理壓力。

拖得越久越痛苦

美國蒙特克萊爾州大學諮詢與教育系的阿曼達·L·巴登(Amanda L. Baden)和道格·沙德爾(Doug Shadel)等人在201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在互聯網和領養的網站上徵募被試,對254名1歲以前被領養者進行了調查,包括性別、種族、收養年齡、收養被發現的年齡等17項背景資料。

巴登等人採用凱勒斯壓力問卷(Kessler Distress Inventory)調查參與者過去四年的壓力和危機情緒狀態的自評情況,採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BREF來測量他們的身體健康、心理狀態、社會關係和對環境的滿意度等生活質量水平,然後用簡明應對量表(The Brief Cope Inventory)來測量被領養者對問題和壓力的應對方式。通過這些問卷,研究者能瞭解在不同年齡段得知被領養信息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心理壓力情況和應對方式的情況。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在孩子可以理解“領養”的含義前儘早告知他被領養的事實,他就不需要去面被親人背叛的抑鬱、憤怒和焦慮等心理壓力 | Pixabay

分析後他們發現,3歲及以後知道自己被收養這一事實的孩子會感受到更大的壓力和痛苦,生活滿意度也較低。其中6-10歲期間得知被領養的孩子最痛苦,達到頂峰。其次是3-5歲和11-20歲期間得知被領養信息的孩子。

越晚發現自己被收養的真相,經歷越多的痛苦。年齡和生活質量的關係研究中發現:3-5歲和11-20歲得知被領養的個體,生活滿意度最低,而發現領養狀況越晚,報告的領養質量就越低。較晚揭露被領養的信息,往往會讓人面臨人際困難、自我認同的混亂、低自尊、自我攻擊和抑鬱等問題

在童年中期(6-12歲),兒童會面臨同齡人之間的對比,領養可能帶來羞恥和被拋棄的感受,導致人際交往的困難;而青春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通常會面臨自我統一性的混亂和叛逆、與家庭之間的矛盾和自我認同困難等。在臨床個案中,有些在青春期得知被領養信息的孩子,加之生活、人際和家庭中的各種困難,會發生自我認同混亂,嚴重的會產生抑鬱或精神分裂等精神問題。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越晚發現自己被收養的真相,經歷越多的痛苦 | Pixabay

較晚知道自己被領養的人(Late Discovery Adoptees)容易感覺自己的家庭和關係是建立在家庭成員的合謀和謊言的基礎之上的,會經歷背叛感和不公正的感受,失去信任,造成自我身份認同的混亂和自我價值感的降低

實際上,他們需要的更加開放的交流,信息透明,從家人和朋友那裡獲得支持,尋求與生身父母的連接,探索自己的收養身份,通過各種方法完成整合。

用真誠和開放敞開心扉

養父母不和孩子談論收養的問題,原因可能是家庭沒有準備好如何來和孩子一起度過危機,害怕孩子無法承受事實,害怕自己與親生父母之間的無意識競爭。當孩子對養父母充滿不滿時,會對生身父母產生完美的幻想,以為出生家庭是更理想的家庭。

其實,不妨用真實和開放,與孩子建立起更加親密的關係。帕斯莫爾.N.L(Passmore N. L)等人研究了保密對領養的影響,發現在收養家庭中開放和誠實與親密度的增加有關,而更大的保密性則使得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疏遠(例如,迴避和焦慮型的依戀、更大的社交孤獨感和更高的親密風險)。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在收養家庭中開放和誠實與親密度的增加有關 | Pixabay

埃裡克森社會心理髮展八階段理論也表明了需要儘早和孩子說明領養一事。0-1.5歲是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信任感的關鍵期,也是基礎任務,這將為孩子未來建立和世界、和他人的信任關係奠定基礎,以此,嬰兒才能獲得其身份感和對世界穩定的感覺。

如果不能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起信任的紐帶,父母可能會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是不可預測的和可怕的。法國著名兒童精神分析師弗朗索瓦·多爾多認為:嬰兒能聽懂所有的語言,他能通過話語辨別出大人的責任心。有責任心的大人對待孩子要真實,對孩子說話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實情有時令人痛苦,但一定要說和實情沾邊的話,說實話不見得要完整地說出,但是永遠不要掩蓋事實。他們有權知道關於自己出生的真實,關於生身父母,需要對孩子說實話。

領養的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告訴他真相?3歲之前

0-1.5歲是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信任感的關鍵期 | Pixabay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需要靠實情來構造自己的內在世界。你可以對他說“你的生母是某某”或者“我不認識她,但你認識,你從她的肚子裡出來,你一定認識她”。講實話的時候,要表現出對其生身父母的愛,要帶感情,因為沒有其父其母,就沒有這個孩子,是生身父母給了他生命,進而才能得到養父母的愛。要言行一致和實話實說。

不論是從周圍人的口中,鄰居的表情或他們自己的夢中,被領養孩子可能早已猜測出事情的真相,那不如由父母來主動告訴孩子——帶著對孩子的愛,以開放的態度來談,不要讓家庭的祕密成為一個枷鎖。畢竟,重要的事情,還是想聽重要的人來說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