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

調查顯示,兒童使用手機越來越低齡化、高頻率,0到10歲的兒童,智能手機使用率超過90%。

"

調查顯示,兒童使用手機越來越低齡化、高頻率,0到10歲的兒童,智能手機使用率超過90%。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電腦和手機的發明者一定不曾預料到,這些初衷是為了人類溝通便捷和生活美好的發明,今天已經成為困擾家長們的“利劍”。

面對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的問題,很多家長試圖用“貓捉老鼠”模式來解決問題,即嚴格監督,厲聲控制,但最終發現不僅沒有效果,而且問題愈加嚴重。

那麼,如何既規避“貓捉老鼠”模式,又能有效解決問題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這本書不僅教給我們2個應對孩子沉溺遊戲的好辦法,還針對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其他常見問題,給出了實用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家長在學習、反思和嘗試後,形成一套適用於自己孩子的獨到育子體系,為我們開啟了一次全新的養育孩子和修正自己的成長之旅。

"

調查顯示,兒童使用手機越來越低齡化、高頻率,0到10歲的兒童,智能手機使用率超過90%。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電腦和手機的發明者一定不曾預料到,這些初衷是為了人類溝通便捷和生活美好的發明,今天已經成為困擾家長們的“利劍”。

面對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的問題,很多家長試圖用“貓捉老鼠”模式來解決問題,即嚴格監督,厲聲控制,但最終發現不僅沒有效果,而且問題愈加嚴重。

那麼,如何既規避“貓捉老鼠”模式,又能有效解決問題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這本書不僅教給我們2個應對孩子沉溺遊戲的好辦法,還針對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其他常見問題,給出了實用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家長在學習、反思和嘗試後,形成一套適用於自己孩子的獨到育子體系,為我們開啟了一次全新的養育孩子和修正自己的成長之旅。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有著多重身份的女性,媽媽、教師、作家、育兒專家、“尹建莉父母學堂”首席導師。她將自己養育女兒的親身經歷和教育理論相結合,穿透孩子的心理,一語道破家長與孩子相處的誤區,給我們以啟示和指南。

01. 不監督,才是最好的監督

一個幼兒園,一直因為家長接孩子遲到的問題而苦惱,放學了還得僱一些老師值班。這給幼兒園造成了財政上的負擔,於是幼兒園決定採取罰款的措施,期望能減少遲到現象,結果,卻發現遲到的家長更多了。

為什麼呢?

因為之前家長遲到了覺得不好意思,耽誤了老師的時間,增加了幼兒園的開支,愧疚的同時匆匆趕著去接孩子,但現在明令規定罰款了,以繳納懲罰代替了心中的愧疚,於是反而放心大膽地遲到了。

"

調查顯示,兒童使用手機越來越低齡化、高頻率,0到10歲的兒童,智能手機使用率超過90%。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電腦和手機的發明者一定不曾預料到,這些初衷是為了人類溝通便捷和生活美好的發明,今天已經成為困擾家長們的“利劍”。

面對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的問題,很多家長試圖用“貓捉老鼠”模式來解決問題,即嚴格監督,厲聲控制,但最終發現不僅沒有效果,而且問題愈加嚴重。

那麼,如何既規避“貓捉老鼠”模式,又能有效解決問題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這本書不僅教給我們2個應對孩子沉溺遊戲的好辦法,還針對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其他常見問題,給出了實用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家長在學習、反思和嘗試後,形成一套適用於自己孩子的獨到育子體系,為我們開啟了一次全新的養育孩子和修正自己的成長之旅。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有著多重身份的女性,媽媽、教師、作家、育兒專家、“尹建莉父母學堂”首席導師。她將自己養育女兒的親身經歷和教育理論相結合,穿透孩子的心理,一語道破家長與孩子相處的誤區,給我們以啟示和指南。

01. 不監督,才是最好的監督

一個幼兒園,一直因為家長接孩子遲到的問題而苦惱,放學了還得僱一些老師值班。這給幼兒園造成了財政上的負擔,於是幼兒園決定採取罰款的措施,期望能減少遲到現象,結果,卻發現遲到的家長更多了。

為什麼呢?

因為之前家長遲到了覺得不好意思,耽誤了老師的時間,增加了幼兒園的開支,愧疚的同時匆匆趕著去接孩子,但現在明令規定罰款了,以繳納懲罰代替了心中的愧疚,於是反而放心大膽地遲到了。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當幼兒園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取消了罰款的規定,但遲到的現象依然沒好轉。

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你都罰過款了,已經把家長的觀念扭轉了,大家覺得,這件事本身就是一樁買賣,至於是收費還是免費,都是幼兒園的招數,遲到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

幼兒園罰款措施的建立與取消,以及隨之導致的家長心態變化,本質上是一種“貓和老鼠”相處模式的映射,即,監督與被監督、懲罰與被懲罰。

"

調查顯示,兒童使用手機越來越低齡化、高頻率,0到10歲的兒童,智能手機使用率超過90%。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電腦和手機的發明者一定不曾預料到,這些初衷是為了人類溝通便捷和生活美好的發明,今天已經成為困擾家長們的“利劍”。

面對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的問題,很多家長試圖用“貓捉老鼠”模式來解決問題,即嚴格監督,厲聲控制,但最終發現不僅沒有效果,而且問題愈加嚴重。

那麼,如何既規避“貓捉老鼠”模式,又能有效解決問題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這本書不僅教給我們2個應對孩子沉溺遊戲的好辦法,還針對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其他常見問題,給出了實用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家長在學習、反思和嘗試後,形成一套適用於自己孩子的獨到育子體系,為我們開啟了一次全新的養育孩子和修正自己的成長之旅。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有著多重身份的女性,媽媽、教師、作家、育兒專家、“尹建莉父母學堂”首席導師。她將自己養育女兒的親身經歷和教育理論相結合,穿透孩子的心理,一語道破家長與孩子相處的誤區,給我們以啟示和指南。

01. 不監督,才是最好的監督

一個幼兒園,一直因為家長接孩子遲到的問題而苦惱,放學了還得僱一些老師值班。這給幼兒園造成了財政上的負擔,於是幼兒園決定採取罰款的措施,期望能減少遲到現象,結果,卻發現遲到的家長更多了。

為什麼呢?

因為之前家長遲到了覺得不好意思,耽誤了老師的時間,增加了幼兒園的開支,愧疚的同時匆匆趕著去接孩子,但現在明令規定罰款了,以繳納懲罰代替了心中的愧疚,於是反而放心大膽地遲到了。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當幼兒園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取消了罰款的規定,但遲到的現象依然沒好轉。

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你都罰過款了,已經把家長的觀念扭轉了,大家覺得,這件事本身就是一樁買賣,至於是收費還是免費,都是幼兒園的招數,遲到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

幼兒園罰款措施的建立與取消,以及隨之導致的家長心態變化,本質上是一種“貓和老鼠”相處模式的映射,即,監督與被監督、懲罰與被懲罰。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對於孩子著迷手機和電腦的現象,尹建莉老師主張,一定不能運用“貓和老鼠”模式。

家長的要用“人性”來體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來要求孩子。

重要的是,在孩子很想看電視的時候,就讓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他一邊看一邊有負疚感;

更重要的是,家長要懂得“身教”比“言傳”更有效,自己儘量少看電視的同時,減少孩子成長環境中的誘惑。很難想象,一個整天捧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的家長,可以成功地勸說孩子不沉溺於此。

那麼,會不會家長不監督了,孩子就會管不住自己,沒完沒了地玩手機和電腦呢?

一個媽媽,嘗試用每天回家查看電錶、推算電量的方式控制孩子玩電腦,但雙方除了更頻繁而遊刃有餘地玩著貓和老鼠的遊戲外,沒有其他收效。

孩子能否約束自己玩手機和電腦,不是家長數落和批評、強行關機,甚至呵斥和暴力能解決的,該看他還會一樣去看,而且會想方設法欺瞞家長。

退一步講,即使當時不看不玩了,如果他還在看與不看、玩與不玩之間糾結和猶豫,像過了河的老和尚對小和尚說的那樣,“我放下了,你卻一直沒放下”,那會更嚴重地損傷孩子的自覺和自信。

"

調查顯示,兒童使用手機越來越低齡化、高頻率,0到10歲的兒童,智能手機使用率超過90%。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電腦和手機的發明者一定不曾預料到,這些初衷是為了人類溝通便捷和生活美好的發明,今天已經成為困擾家長們的“利劍”。

面對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的問題,很多家長試圖用“貓捉老鼠”模式來解決問題,即嚴格監督,厲聲控制,但最終發現不僅沒有效果,而且問題愈加嚴重。

那麼,如何既規避“貓捉老鼠”模式,又能有效解決問題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這本書不僅教給我們2個應對孩子沉溺遊戲的好辦法,還針對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其他常見問題,給出了實用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家長在學習、反思和嘗試後,形成一套適用於自己孩子的獨到育子體系,為我們開啟了一次全新的養育孩子和修正自己的成長之旅。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有著多重身份的女性,媽媽、教師、作家、育兒專家、“尹建莉父母學堂”首席導師。她將自己養育女兒的親身經歷和教育理論相結合,穿透孩子的心理,一語道破家長與孩子相處的誤區,給我們以啟示和指南。

01. 不監督,才是最好的監督

一個幼兒園,一直因為家長接孩子遲到的問題而苦惱,放學了還得僱一些老師值班。這給幼兒園造成了財政上的負擔,於是幼兒園決定採取罰款的措施,期望能減少遲到現象,結果,卻發現遲到的家長更多了。

為什麼呢?

因為之前家長遲到了覺得不好意思,耽誤了老師的時間,增加了幼兒園的開支,愧疚的同時匆匆趕著去接孩子,但現在明令規定罰款了,以繳納懲罰代替了心中的愧疚,於是反而放心大膽地遲到了。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當幼兒園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取消了罰款的規定,但遲到的現象依然沒好轉。

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你都罰過款了,已經把家長的觀念扭轉了,大家覺得,這件事本身就是一樁買賣,至於是收費還是免費,都是幼兒園的招數,遲到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

幼兒園罰款措施的建立與取消,以及隨之導致的家長心態變化,本質上是一種“貓和老鼠”相處模式的映射,即,監督與被監督、懲罰與被懲罰。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對於孩子著迷手機和電腦的現象,尹建莉老師主張,一定不能運用“貓和老鼠”模式。

家長的要用“人性”來體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來要求孩子。

重要的是,在孩子很想看電視的時候,就讓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他一邊看一邊有負疚感;

更重要的是,家長要懂得“身教”比“言傳”更有效,自己儘量少看電視的同時,減少孩子成長環境中的誘惑。很難想象,一個整天捧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的家長,可以成功地勸說孩子不沉溺於此。

那麼,會不會家長不監督了,孩子就會管不住自己,沒完沒了地玩手機和電腦呢?

一個媽媽,嘗試用每天回家查看電錶、推算電量的方式控制孩子玩電腦,但雙方除了更頻繁而遊刃有餘地玩著貓和老鼠的遊戲外,沒有其他收效。

孩子能否約束自己玩手機和電腦,不是家長數落和批評、強行關機,甚至呵斥和暴力能解決的,該看他還會一樣去看,而且會想方設法欺瞞家長。

退一步講,即使當時不看不玩了,如果他還在看與不看、玩與不玩之間糾結和猶豫,像過了河的老和尚對小和尚說的那樣,“我放下了,你卻一直沒放下”,那會更嚴重地損傷孩子的自覺和自信。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據統計,長大後迷戀電視,打網遊上癮的孩子,大多在年幼時有過被強行制止接觸電視電腦的經歷。

家長在以身作則的基礎上不把這個問題人為嚴重化,不做貓,就會讓孩子摒棄偷偷摸摸的感覺,想看就看一會兒,想玩就娛樂一會兒,懂得適度,而沒有負罪感。

02. 不控制,孩子才能學會自控

尹建莉老師講了女兒高中時的一段經歷。女兒因為迷戀剛買的CD機,而一邊學習一邊聽音樂,父母經歷了心中著急、講道理、忍不住又提醒、心中焦慮、自我安慰、忍住再次管孩子的衝動、最後選擇相信孩子的自我約束力等一系列心理鬥爭和行為過程。

後來,女兒考上大學後回憶這件事,說一邊學習一邊聽音樂會分心這件事她知道,但當時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後來到高三了,學習緊張了,不想分心了,她就自然不聽了。

會不會我不提醒,孩子就不知道這是錯的?

會不會我不控制,就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從為人父母親那一天開始,孩子的行為就每天都在考驗著我們的心理,但我們迫切需要做的,不是控制孩子,而是要不斷修正自己,修正自己的性格、心態、言行、夫妻關係,給孩子一個自由和諧的成長環境,而後,就可以用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會用自己的天性順暢成長,自覺修繕自己的行為。

就像我們成人也知道垃圾食品不應該吃,但偶爾還是會放縱自己一次,孩子也一樣,只要心理是健康的,給孩子一點兒時間,他們就會逐漸學會自控。

"

調查顯示,兒童使用手機越來越低齡化、高頻率,0到10歲的兒童,智能手機使用率超過90%。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電腦和手機的發明者一定不曾預料到,這些初衷是為了人類溝通便捷和生活美好的發明,今天已經成為困擾家長們的“利劍”。

面對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的問題,很多家長試圖用“貓捉老鼠”模式來解決問題,即嚴格監督,厲聲控制,但最終發現不僅沒有效果,而且問題愈加嚴重。

那麼,如何既規避“貓捉老鼠”模式,又能有效解決問題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這本書不僅教給我們2個應對孩子沉溺遊戲的好辦法,還針對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其他常見問題,給出了實用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家長在學習、反思和嘗試後,形成一套適用於自己孩子的獨到育子體系,為我們開啟了一次全新的養育孩子和修正自己的成長之旅。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有著多重身份的女性,媽媽、教師、作家、育兒專家、“尹建莉父母學堂”首席導師。她將自己養育女兒的親身經歷和教育理論相結合,穿透孩子的心理,一語道破家長與孩子相處的誤區,給我們以啟示和指南。

01. 不監督,才是最好的監督

一個幼兒園,一直因為家長接孩子遲到的問題而苦惱,放學了還得僱一些老師值班。這給幼兒園造成了財政上的負擔,於是幼兒園決定採取罰款的措施,期望能減少遲到現象,結果,卻發現遲到的家長更多了。

為什麼呢?

因為之前家長遲到了覺得不好意思,耽誤了老師的時間,增加了幼兒園的開支,愧疚的同時匆匆趕著去接孩子,但現在明令規定罰款了,以繳納懲罰代替了心中的愧疚,於是反而放心大膽地遲到了。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當幼兒園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取消了罰款的規定,但遲到的現象依然沒好轉。

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你都罰過款了,已經把家長的觀念扭轉了,大家覺得,這件事本身就是一樁買賣,至於是收費還是免費,都是幼兒園的招數,遲到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

幼兒園罰款措施的建立與取消,以及隨之導致的家長心態變化,本質上是一種“貓和老鼠”相處模式的映射,即,監督與被監督、懲罰與被懲罰。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對於孩子著迷手機和電腦的現象,尹建莉老師主張,一定不能運用“貓和老鼠”模式。

家長的要用“人性”來體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來要求孩子。

重要的是,在孩子很想看電視的時候,就讓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他一邊看一邊有負疚感;

更重要的是,家長要懂得“身教”比“言傳”更有效,自己儘量少看電視的同時,減少孩子成長環境中的誘惑。很難想象,一個整天捧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的家長,可以成功地勸說孩子不沉溺於此。

那麼,會不會家長不監督了,孩子就會管不住自己,沒完沒了地玩手機和電腦呢?

一個媽媽,嘗試用每天回家查看電錶、推算電量的方式控制孩子玩電腦,但雙方除了更頻繁而遊刃有餘地玩著貓和老鼠的遊戲外,沒有其他收效。

孩子能否約束自己玩手機和電腦,不是家長數落和批評、強行關機,甚至呵斥和暴力能解決的,該看他還會一樣去看,而且會想方設法欺瞞家長。

退一步講,即使當時不看不玩了,如果他還在看與不看、玩與不玩之間糾結和猶豫,像過了河的老和尚對小和尚說的那樣,“我放下了,你卻一直沒放下”,那會更嚴重地損傷孩子的自覺和自信。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據統計,長大後迷戀電視,打網遊上癮的孩子,大多在年幼時有過被強行制止接觸電視電腦的經歷。

家長在以身作則的基礎上不把這個問題人為嚴重化,不做貓,就會讓孩子摒棄偷偷摸摸的感覺,想看就看一會兒,想玩就娛樂一會兒,懂得適度,而沒有負罪感。

02. 不控制,孩子才能學會自控

尹建莉老師講了女兒高中時的一段經歷。女兒因為迷戀剛買的CD機,而一邊學習一邊聽音樂,父母經歷了心中著急、講道理、忍不住又提醒、心中焦慮、自我安慰、忍住再次管孩子的衝動、最後選擇相信孩子的自我約束力等一系列心理鬥爭和行為過程。

後來,女兒考上大學後回憶這件事,說一邊學習一邊聽音樂會分心這件事她知道,但當時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後來到高三了,學習緊張了,不想分心了,她就自然不聽了。

會不會我不提醒,孩子就不知道這是錯的?

會不會我不控制,就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從為人父母親那一天開始,孩子的行為就每天都在考驗著我們的心理,但我們迫切需要做的,不是控制孩子,而是要不斷修正自己,修正自己的性格、心態、言行、夫妻關係,給孩子一個自由和諧的成長環境,而後,就可以用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會用自己的天性順暢成長,自覺修繕自己的行為。

就像我們成人也知道垃圾食品不應該吃,但偶爾還是會放縱自己一次,孩子也一樣,只要心理是健康的,給孩子一點兒時間,他們就會逐漸學會自控。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一如小寶寶到底什麼時候需要斷奶的問題,眾說紛紜。

有的說:

當然應該早斷,母乳也沒有什麼營養,不如直接喝奶粉了,還方便省事兒,而且母乳時間長了會產生戀母情結,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尤其男孩子;

有的說:

當然是越晚越好,再好的奶粉也比不上母乳,而且母乳時間長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身體發育階段和成長特點,每個媽媽也都有自己的身體特質和哺乳規劃,何時斷奶,媽媽應該通過孩子的反饋來決定,而非人為強加干預。

如果孩子吃了母乳精神飽滿,健康成長,那就意味著,他需要再吃一段母乳;如果孩子吃了母乳哭鬧不停,而且數月體重不增長,那就意味著,孩子可以告別母乳了。

只要有愛,孩子並不會因為少吃了幾天母乳就缺少安全感,反倒是可能媽媽一焦慮,母乳反倒不健康了。

那麼,媽媽的不控制需要底線嘛?

"

調查顯示,兒童使用手機越來越低齡化、高頻率,0到10歲的兒童,智能手機使用率超過90%。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電腦和手機的發明者一定不曾預料到,這些初衷是為了人類溝通便捷和生活美好的發明,今天已經成為困擾家長們的“利劍”。

面對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的問題,很多家長試圖用“貓捉老鼠”模式來解決問題,即嚴格監督,厲聲控制,但最終發現不僅沒有效果,而且問題愈加嚴重。

那麼,如何既規避“貓捉老鼠”模式,又能有效解決問題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這本書不僅教給我們2個應對孩子沉溺遊戲的好辦法,還針對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其他常見問題,給出了實用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家長在學習、反思和嘗試後,形成一套適用於自己孩子的獨到育子體系,為我們開啟了一次全新的養育孩子和修正自己的成長之旅。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有著多重身份的女性,媽媽、教師、作家、育兒專家、“尹建莉父母學堂”首席導師。她將自己養育女兒的親身經歷和教育理論相結合,穿透孩子的心理,一語道破家長與孩子相處的誤區,給我們以啟示和指南。

01. 不監督,才是最好的監督

一個幼兒園,一直因為家長接孩子遲到的問題而苦惱,放學了還得僱一些老師值班。這給幼兒園造成了財政上的負擔,於是幼兒園決定採取罰款的措施,期望能減少遲到現象,結果,卻發現遲到的家長更多了。

為什麼呢?

因為之前家長遲到了覺得不好意思,耽誤了老師的時間,增加了幼兒園的開支,愧疚的同時匆匆趕著去接孩子,但現在明令規定罰款了,以繳納懲罰代替了心中的愧疚,於是反而放心大膽地遲到了。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當幼兒園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取消了罰款的規定,但遲到的現象依然沒好轉。

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你都罰過款了,已經把家長的觀念扭轉了,大家覺得,這件事本身就是一樁買賣,至於是收費還是免費,都是幼兒園的招數,遲到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

幼兒園罰款措施的建立與取消,以及隨之導致的家長心態變化,本質上是一種“貓和老鼠”相處模式的映射,即,監督與被監督、懲罰與被懲罰。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對於孩子著迷手機和電腦的現象,尹建莉老師主張,一定不能運用“貓和老鼠”模式。

家長的要用“人性”來體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來要求孩子。

重要的是,在孩子很想看電視的時候,就讓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他一邊看一邊有負疚感;

更重要的是,家長要懂得“身教”比“言傳”更有效,自己儘量少看電視的同時,減少孩子成長環境中的誘惑。很難想象,一個整天捧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的家長,可以成功地勸說孩子不沉溺於此。

那麼,會不會家長不監督了,孩子就會管不住自己,沒完沒了地玩手機和電腦呢?

一個媽媽,嘗試用每天回家查看電錶、推算電量的方式控制孩子玩電腦,但雙方除了更頻繁而遊刃有餘地玩著貓和老鼠的遊戲外,沒有其他收效。

孩子能否約束自己玩手機和電腦,不是家長數落和批評、強行關機,甚至呵斥和暴力能解決的,該看他還會一樣去看,而且會想方設法欺瞞家長。

退一步講,即使當時不看不玩了,如果他還在看與不看、玩與不玩之間糾結和猶豫,像過了河的老和尚對小和尚說的那樣,“我放下了,你卻一直沒放下”,那會更嚴重地損傷孩子的自覺和自信。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據統計,長大後迷戀電視,打網遊上癮的孩子,大多在年幼時有過被強行制止接觸電視電腦的經歷。

家長在以身作則的基礎上不把這個問題人為嚴重化,不做貓,就會讓孩子摒棄偷偷摸摸的感覺,想看就看一會兒,想玩就娛樂一會兒,懂得適度,而沒有負罪感。

02. 不控制,孩子才能學會自控

尹建莉老師講了女兒高中時的一段經歷。女兒因為迷戀剛買的CD機,而一邊學習一邊聽音樂,父母經歷了心中著急、講道理、忍不住又提醒、心中焦慮、自我安慰、忍住再次管孩子的衝動、最後選擇相信孩子的自我約束力等一系列心理鬥爭和行為過程。

後來,女兒考上大學後回憶這件事,說一邊學習一邊聽音樂會分心這件事她知道,但當時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後來到高三了,學習緊張了,不想分心了,她就自然不聽了。

會不會我不提醒,孩子就不知道這是錯的?

會不會我不控制,就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從為人父母親那一天開始,孩子的行為就每天都在考驗著我們的心理,但我們迫切需要做的,不是控制孩子,而是要不斷修正自己,修正自己的性格、心態、言行、夫妻關係,給孩子一個自由和諧的成長環境,而後,就可以用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會用自己的天性順暢成長,自覺修繕自己的行為。

就像我們成人也知道垃圾食品不應該吃,但偶爾還是會放縱自己一次,孩子也一樣,只要心理是健康的,給孩子一點兒時間,他們就會逐漸學會自控。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一如小寶寶到底什麼時候需要斷奶的問題,眾說紛紜。

有的說:

當然應該早斷,母乳也沒有什麼營養,不如直接喝奶粉了,還方便省事兒,而且母乳時間長了會產生戀母情結,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尤其男孩子;

有的說:

當然是越晚越好,再好的奶粉也比不上母乳,而且母乳時間長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身體發育階段和成長特點,每個媽媽也都有自己的身體特質和哺乳規劃,何時斷奶,媽媽應該通過孩子的反饋來決定,而非人為強加干預。

如果孩子吃了母乳精神飽滿,健康成長,那就意味著,他需要再吃一段母乳;如果孩子吃了母乳哭鬧不停,而且數月體重不增長,那就意味著,孩子可以告別母乳了。

只要有愛,孩子並不會因為少吃了幾天母乳就缺少安全感,反倒是可能媽媽一焦慮,母乳反倒不健康了。

那麼,媽媽的不控制需要底線嘛?

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教育學家告訴你2個好辦法

只要不涉及道德問題,媽媽的不控制,甚至說是縱容,都可以沒有底線。

我們可以看看那些優秀孩子的家長,和他們聯繫在一起的關鍵詞往往都是尊重、欣賞、民主、心平氣和,有著這樣家長的孩子往往不僅懂事和優秀,最重要的是,他們既不缺失孩子的天性,又可以不糾結地實現自控,他們的身上,一定找不到那個寫下萬字長文討伐父母的北大學子的影子。

作為家長,在面對孩子沉溺於手機和電腦的問題時,如果自己不做貓,也不逼迫孩子做老鼠,那麼,就相當於找到了一把金鑰匙,可以從容地面對和解決孩子遇到的層層壁壘,與孩子一路攜手,共同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