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

興趣班、輔導班已經成了當代兒童的標配。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強制之下,不得不去這些班裡打發課餘時間。不過,媒體上也不時有天才兒童和明星胚子,從這些培訓班脫穎而出的新聞。

就這麼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兒,放在特殊群體中卻變得困難重重。

廣州自閉症女孩原原(化名)曾去過不少興趣班,但每次課上不滿5節就因為情緒不穩定等問題遭遇勸退。

直到兩年前,她來到廣州少年宮特殊教育部的戲劇社交班,才真正安定下來。

談及原原能留下來的原因,媽媽說除了少年宮特教部的老師有特教經驗,還離不開另一群年輕人——課堂志願者的支持。

每當原原有了情緒問題,志願者都會在一旁悉心安撫,輔助原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在廣州,每年有1千多名這樣的志願者,為特殊孩子提供超過1萬個小時的陪護服務。這一切,又要歸功於廣州少年宮,自從1998年,開設全國第一個“特殊兒童美術實驗班”後,該項目不斷髮展壯大,2006年,開設特殊教育部。

2011年,廣州市少年宮在廣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多個免費公益學位,涵蓋美術、音樂、社交等70多個課程。詳情可點擊:因為她,一座少年宮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個免費教育學位!

公益學位和志願者們的陪護,不僅讓特殊孩子家長們能在極端疲憊中緩口氣,也為這些孩子打開了邁向正常童年的一扇窗。同時,跟特殊孩子的親密接觸,也讓志願者們對特殊兒童群體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瞭解,將理解和寬容的種子散播於新一代大學生心中。

至少,他們不會再認為,“自閉症孩子很可怕,會打人。”


MON

01

忙碌的志願者,“累並快樂著”


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晚上8:50,廣州市天河區。

伴隨著上班族匆匆回家的步伐,平日繁忙熱鬧的市中心寫字樓開始歸於沉寂,一旁的廣州市少年宮卻依舊燈火通明。

“最後,我們分別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服務的感受吧。”

“開心”“累並快樂著”“還行”“發現”“元氣滿滿,孩子很好帶”“撐了一下眼皮”“充實”……

少年宮二樓特殊教育部戲劇社交班的教室裡,老師送走了今晚最後一批上課的孩子們,正與數十位課堂志願者圍坐在一起,熱切地討論著班裡每個孩子的表現,分享今天的收穫與感悟,以及下次課堂的安排。

討論結束後,課堂志願者們將趕往地鐵站、公交站,回到各自的大學。

明天,後天,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數百名和他們一樣的大學生,從不同的學校出發,來到廣州市少年宮特殊孩子的課堂裡,當一名陪讀志願者。

"

興趣班、輔導班已經成了當代兒童的標配。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強制之下,不得不去這些班裡打發課餘時間。不過,媒體上也不時有天才兒童和明星胚子,從這些培訓班脫穎而出的新聞。

就這麼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兒,放在特殊群體中卻變得困難重重。

廣州自閉症女孩原原(化名)曾去過不少興趣班,但每次課上不滿5節就因為情緒不穩定等問題遭遇勸退。

直到兩年前,她來到廣州少年宮特殊教育部的戲劇社交班,才真正安定下來。

談及原原能留下來的原因,媽媽說除了少年宮特教部的老師有特教經驗,還離不開另一群年輕人——課堂志願者的支持。

每當原原有了情緒問題,志願者都會在一旁悉心安撫,輔助原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在廣州,每年有1千多名這樣的志願者,為特殊孩子提供超過1萬個小時的陪護服務。這一切,又要歸功於廣州少年宮,自從1998年,開設全國第一個“特殊兒童美術實驗班”後,該項目不斷髮展壯大,2006年,開設特殊教育部。

2011年,廣州市少年宮在廣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多個免費公益學位,涵蓋美術、音樂、社交等70多個課程。詳情可點擊:因為她,一座少年宮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個免費教育學位!

公益學位和志願者們的陪護,不僅讓特殊孩子家長們能在極端疲憊中緩口氣,也為這些孩子打開了邁向正常童年的一扇窗。同時,跟特殊孩子的親密接觸,也讓志願者們對特殊兒童群體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瞭解,將理解和寬容的種子散播於新一代大學生心中。

至少,他們不會再認為,“自閉症孩子很可怕,會打人。”


MON

01

忙碌的志願者,“累並快樂著”


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晚上8:50,廣州市天河區。

伴隨著上班族匆匆回家的步伐,平日繁忙熱鬧的市中心寫字樓開始歸於沉寂,一旁的廣州市少年宮卻依舊燈火通明。

“最後,我們分別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服務的感受吧。”

“開心”“累並快樂著”“還行”“發現”“元氣滿滿,孩子很好帶”“撐了一下眼皮”“充實”……

少年宮二樓特殊教育部戲劇社交班的教室裡,老師送走了今晚最後一批上課的孩子們,正與數十位課堂志願者圍坐在一起,熱切地討論著班裡每個孩子的表現,分享今天的收穫與感悟,以及下次課堂的安排。

討論結束後,課堂志願者們將趕往地鐵站、公交站,回到各自的大學。

明天,後天,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數百名和他們一樣的大學生,從不同的學校出發,來到廣州市少年宮特殊孩子的課堂裡,當一名陪讀志願者。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孩子們回家後,志願者與老師一起分享

幫助特殊孩子成功上好一堂課,是少年宮招募課堂志願者的初衷。

早在剛開辦特殊孩子興趣班時,特殊教育部老師們就發現,即使是有特教經驗的老師也很難讓班裡近10位能力性格各異的特殊孩子認真聽完一堂課,還需要安排一些有空餘時間的老師或是家長在孩子身邊陪讀。

但隨著孩子的增多,數量有限的老師已經遠不能滿足陪讀要求。

同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也發現家長陪讀既增加了他們的辛苦,又很難把握輔助的度,時常急於讓孩子完成任務而直接幫孩子做完。

恰巧當時不少大學生團隊也聯繫到少年宮看是否能夠來做一些社會實踐。

2006年,廣州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建部之時,特殊孩子課堂“陪讀計劃”應運而生,正式招募大學生志願者,一對一、一對多、二對一地陪伴、輔助特殊孩子們上美術、手工、音樂、療育等課程。每次陪讀時間為1-2個課時。

"

興趣班、輔導班已經成了當代兒童的標配。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強制之下,不得不去這些班裡打發課餘時間。不過,媒體上也不時有天才兒童和明星胚子,從這些培訓班脫穎而出的新聞。

就這麼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兒,放在特殊群體中卻變得困難重重。

廣州自閉症女孩原原(化名)曾去過不少興趣班,但每次課上不滿5節就因為情緒不穩定等問題遭遇勸退。

直到兩年前,她來到廣州少年宮特殊教育部的戲劇社交班,才真正安定下來。

談及原原能留下來的原因,媽媽說除了少年宮特教部的老師有特教經驗,還離不開另一群年輕人——課堂志願者的支持。

每當原原有了情緒問題,志願者都會在一旁悉心安撫,輔助原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在廣州,每年有1千多名這樣的志願者,為特殊孩子提供超過1萬個小時的陪護服務。這一切,又要歸功於廣州少年宮,自從1998年,開設全國第一個“特殊兒童美術實驗班”後,該項目不斷髮展壯大,2006年,開設特殊教育部。

2011年,廣州市少年宮在廣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多個免費公益學位,涵蓋美術、音樂、社交等70多個課程。詳情可點擊:因為她,一座少年宮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個免費教育學位!

公益學位和志願者們的陪護,不僅讓特殊孩子家長們能在極端疲憊中緩口氣,也為這些孩子打開了邁向正常童年的一扇窗。同時,跟特殊孩子的親密接觸,也讓志願者們對特殊兒童群體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瞭解,將理解和寬容的種子散播於新一代大學生心中。

至少,他們不會再認為,“自閉症孩子很可怕,會打人。”


MON

01

忙碌的志願者,“累並快樂著”


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晚上8:50,廣州市天河區。

伴隨著上班族匆匆回家的步伐,平日繁忙熱鬧的市中心寫字樓開始歸於沉寂,一旁的廣州市少年宮卻依舊燈火通明。

“最後,我們分別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服務的感受吧。”

“開心”“累並快樂著”“還行”“發現”“元氣滿滿,孩子很好帶”“撐了一下眼皮”“充實”……

少年宮二樓特殊教育部戲劇社交班的教室裡,老師送走了今晚最後一批上課的孩子們,正與數十位課堂志願者圍坐在一起,熱切地討論著班裡每個孩子的表現,分享今天的收穫與感悟,以及下次課堂的安排。

討論結束後,課堂志願者們將趕往地鐵站、公交站,回到各自的大學。

明天,後天,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數百名和他們一樣的大學生,從不同的學校出發,來到廣州市少年宮特殊孩子的課堂裡,當一名陪讀志願者。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孩子們回家後,志願者與老師一起分享

幫助特殊孩子成功上好一堂課,是少年宮招募課堂志願者的初衷。

早在剛開辦特殊孩子興趣班時,特殊教育部老師們就發現,即使是有特教經驗的老師也很難讓班裡近10位能力性格各異的特殊孩子認真聽完一堂課,還需要安排一些有空餘時間的老師或是家長在孩子身邊陪讀。

但隨著孩子的增多,數量有限的老師已經遠不能滿足陪讀要求。

同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也發現家長陪讀既增加了他們的辛苦,又很難把握輔助的度,時常急於讓孩子完成任務而直接幫孩子做完。

恰巧當時不少大學生團隊也聯繫到少年宮看是否能夠來做一些社會實踐。

2006年,廣州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建部之時,特殊孩子課堂“陪讀計劃”應運而生,正式招募大學生志願者,一對一、一對多、二對一地陪伴、輔助特殊孩子們上美術、手工、音樂、療育等課程。每次陪讀時間為1-2個課時。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美術課堂上,每個孩子的旁邊都有一個志願者陪伴著


MON

02

摘下有色眼鏡,“他們也是普通小孩”

最早來少年宮服務的大學生隊伍只有5-6支,服務人數也只有數十人。

但很快,少年宮需要陪讀志願者的消息在學生中間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大學生開始加入進來,有的是因為教育專業相關,有的單純想做公益,有的因為無事可做,有的是陪朋友一起來……

“特殊孩子是怎樣一群人?”

大多數志願者來陪讀之前都是模糊的,或者聽說過不少諸如“特殊孩子不理人,都會有攻擊行為”的傳聞,但他們真正接觸之後,卻發現有些不一樣——

來自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紅十字會的志願者蔡詩慧說:“我之前還以為特殊孩子不會表達情感,但熟了之後他們可能會很粘你。一開始會看到他們不理會你,上課會注意力不集中,會失控亂跑,但相處久了會發現他們就是普通小孩一個。”

華南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劉湘琦一進大學,就跟著師兄師姐一起來了少年宮做志願者,本來對特殊孩子並沒有多少了解,甚至有些害怕的他,在接觸了幾次之後,便愛上了這個專業和這群孩子。

這樣的發現不僅讓他們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地堅持陪讀,成為了志願者的骨幹力量,更讓他們有了滿滿的力量去帶動更多人來到特殊孩子身邊。

"

興趣班、輔導班已經成了當代兒童的標配。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強制之下,不得不去這些班裡打發課餘時間。不過,媒體上也不時有天才兒童和明星胚子,從這些培訓班脫穎而出的新聞。

就這麼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兒,放在特殊群體中卻變得困難重重。

廣州自閉症女孩原原(化名)曾去過不少興趣班,但每次課上不滿5節就因為情緒不穩定等問題遭遇勸退。

直到兩年前,她來到廣州少年宮特殊教育部的戲劇社交班,才真正安定下來。

談及原原能留下來的原因,媽媽說除了少年宮特教部的老師有特教經驗,還離不開另一群年輕人——課堂志願者的支持。

每當原原有了情緒問題,志願者都會在一旁悉心安撫,輔助原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在廣州,每年有1千多名這樣的志願者,為特殊孩子提供超過1萬個小時的陪護服務。這一切,又要歸功於廣州少年宮,自從1998年,開設全國第一個“特殊兒童美術實驗班”後,該項目不斷髮展壯大,2006年,開設特殊教育部。

2011年,廣州市少年宮在廣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多個免費公益學位,涵蓋美術、音樂、社交等70多個課程。詳情可點擊:因為她,一座少年宮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個免費教育學位!

公益學位和志願者們的陪護,不僅讓特殊孩子家長們能在極端疲憊中緩口氣,也為這些孩子打開了邁向正常童年的一扇窗。同時,跟特殊孩子的親密接觸,也讓志願者們對特殊兒童群體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瞭解,將理解和寬容的種子散播於新一代大學生心中。

至少,他們不會再認為,“自閉症孩子很可怕,會打人。”


MON

01

忙碌的志願者,“累並快樂著”


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晚上8:50,廣州市天河區。

伴隨著上班族匆匆回家的步伐,平日繁忙熱鬧的市中心寫字樓開始歸於沉寂,一旁的廣州市少年宮卻依舊燈火通明。

“最後,我們分別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服務的感受吧。”

“開心”“累並快樂著”“還行”“發現”“元氣滿滿,孩子很好帶”“撐了一下眼皮”“充實”……

少年宮二樓特殊教育部戲劇社交班的教室裡,老師送走了今晚最後一批上課的孩子們,正與數十位課堂志願者圍坐在一起,熱切地討論著班裡每個孩子的表現,分享今天的收穫與感悟,以及下次課堂的安排。

討論結束後,課堂志願者們將趕往地鐵站、公交站,回到各自的大學。

明天,後天,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數百名和他們一樣的大學生,從不同的學校出發,來到廣州市少年宮特殊孩子的課堂裡,當一名陪讀志願者。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孩子們回家後,志願者與老師一起分享

幫助特殊孩子成功上好一堂課,是少年宮招募課堂志願者的初衷。

早在剛開辦特殊孩子興趣班時,特殊教育部老師們就發現,即使是有特教經驗的老師也很難讓班裡近10位能力性格各異的特殊孩子認真聽完一堂課,還需要安排一些有空餘時間的老師或是家長在孩子身邊陪讀。

但隨著孩子的增多,數量有限的老師已經遠不能滿足陪讀要求。

同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也發現家長陪讀既增加了他們的辛苦,又很難把握輔助的度,時常急於讓孩子完成任務而直接幫孩子做完。

恰巧當時不少大學生團隊也聯繫到少年宮看是否能夠來做一些社會實踐。

2006年,廣州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建部之時,特殊孩子課堂“陪讀計劃”應運而生,正式招募大學生志願者,一對一、一對多、二對一地陪伴、輔助特殊孩子們上美術、手工、音樂、療育等課程。每次陪讀時間為1-2個課時。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美術課堂上,每個孩子的旁邊都有一個志願者陪伴著


MON

02

摘下有色眼鏡,“他們也是普通小孩”

最早來少年宮服務的大學生隊伍只有5-6支,服務人數也只有數十人。

但很快,少年宮需要陪讀志願者的消息在學生中間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大學生開始加入進來,有的是因為教育專業相關,有的單純想做公益,有的因為無事可做,有的是陪朋友一起來……

“特殊孩子是怎樣一群人?”

大多數志願者來陪讀之前都是模糊的,或者聽說過不少諸如“特殊孩子不理人,都會有攻擊行為”的傳聞,但他們真正接觸之後,卻發現有些不一樣——

來自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紅十字會的志願者蔡詩慧說:“我之前還以為特殊孩子不會表達情感,但熟了之後他們可能會很粘你。一開始會看到他們不理會你,上課會注意力不集中,會失控亂跑,但相處久了會發現他們就是普通小孩一個。”

華南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劉湘琦一進大學,就跟著師兄師姐一起來了少年宮做志願者,本來對特殊孩子並沒有多少了解,甚至有些害怕的他,在接觸了幾次之後,便愛上了這個專業和這群孩子。

這樣的發現不僅讓他們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地堅持陪讀,成為了志願者的骨幹力量,更讓他們有了滿滿的力量去帶動更多人來到特殊孩子身邊。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詩慧與她陪讀的其中一個孩子

到了2018年,服務於“陪讀計劃”的大學生隊伍已達到20多支,每學期的服務總人數平均可達500人,每學期平均服務時長達6000餘小時。

因為大學生存在著較強的週期性和流動性,週末生活也非常豐富,起初來服務的志願者幾乎一週換一批人。

但考慮到與特殊孩子建立關係需要時間,特殊教育部提出希望至少在一個月之內陪伴孩子的是同一位志願者。保證陪伴孩子質量的同時,讓更多人有機會加入進來,認識這個群體。

因此在每年參與陪讀的近千名大學生中,有的來了一個月,有的一個學期,也有的一兩年。

"

興趣班、輔導班已經成了當代兒童的標配。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強制之下,不得不去這些班裡打發課餘時間。不過,媒體上也不時有天才兒童和明星胚子,從這些培訓班脫穎而出的新聞。

就這麼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兒,放在特殊群體中卻變得困難重重。

廣州自閉症女孩原原(化名)曾去過不少興趣班,但每次課上不滿5節就因為情緒不穩定等問題遭遇勸退。

直到兩年前,她來到廣州少年宮特殊教育部的戲劇社交班,才真正安定下來。

談及原原能留下來的原因,媽媽說除了少年宮特教部的老師有特教經驗,還離不開另一群年輕人——課堂志願者的支持。

每當原原有了情緒問題,志願者都會在一旁悉心安撫,輔助原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在廣州,每年有1千多名這樣的志願者,為特殊孩子提供超過1萬個小時的陪護服務。這一切,又要歸功於廣州少年宮,自從1998年,開設全國第一個“特殊兒童美術實驗班”後,該項目不斷髮展壯大,2006年,開設特殊教育部。

2011年,廣州市少年宮在廣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多個免費公益學位,涵蓋美術、音樂、社交等70多個課程。詳情可點擊:因為她,一座少年宮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個免費教育學位!

公益學位和志願者們的陪護,不僅讓特殊孩子家長們能在極端疲憊中緩口氣,也為這些孩子打開了邁向正常童年的一扇窗。同時,跟特殊孩子的親密接觸,也讓志願者們對特殊兒童群體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瞭解,將理解和寬容的種子散播於新一代大學生心中。

至少,他們不會再認為,“自閉症孩子很可怕,會打人。”


MON

01

忙碌的志願者,“累並快樂著”


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晚上8:50,廣州市天河區。

伴隨著上班族匆匆回家的步伐,平日繁忙熱鬧的市中心寫字樓開始歸於沉寂,一旁的廣州市少年宮卻依舊燈火通明。

“最後,我們分別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服務的感受吧。”

“開心”“累並快樂著”“還行”“發現”“元氣滿滿,孩子很好帶”“撐了一下眼皮”“充實”……

少年宮二樓特殊教育部戲劇社交班的教室裡,老師送走了今晚最後一批上課的孩子們,正與數十位課堂志願者圍坐在一起,熱切地討論著班裡每個孩子的表現,分享今天的收穫與感悟,以及下次課堂的安排。

討論結束後,課堂志願者們將趕往地鐵站、公交站,回到各自的大學。

明天,後天,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數百名和他們一樣的大學生,從不同的學校出發,來到廣州市少年宮特殊孩子的課堂裡,當一名陪讀志願者。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孩子們回家後,志願者與老師一起分享

幫助特殊孩子成功上好一堂課,是少年宮招募課堂志願者的初衷。

早在剛開辦特殊孩子興趣班時,特殊教育部老師們就發現,即使是有特教經驗的老師也很難讓班裡近10位能力性格各異的特殊孩子認真聽完一堂課,還需要安排一些有空餘時間的老師或是家長在孩子身邊陪讀。

但隨著孩子的增多,數量有限的老師已經遠不能滿足陪讀要求。

同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也發現家長陪讀既增加了他們的辛苦,又很難把握輔助的度,時常急於讓孩子完成任務而直接幫孩子做完。

恰巧當時不少大學生團隊也聯繫到少年宮看是否能夠來做一些社會實踐。

2006年,廣州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建部之時,特殊孩子課堂“陪讀計劃”應運而生,正式招募大學生志願者,一對一、一對多、二對一地陪伴、輔助特殊孩子們上美術、手工、音樂、療育等課程。每次陪讀時間為1-2個課時。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美術課堂上,每個孩子的旁邊都有一個志願者陪伴著


MON

02

摘下有色眼鏡,“他們也是普通小孩”

最早來少年宮服務的大學生隊伍只有5-6支,服務人數也只有數十人。

但很快,少年宮需要陪讀志願者的消息在學生中間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大學生開始加入進來,有的是因為教育專業相關,有的單純想做公益,有的因為無事可做,有的是陪朋友一起來……

“特殊孩子是怎樣一群人?”

大多數志願者來陪讀之前都是模糊的,或者聽說過不少諸如“特殊孩子不理人,都會有攻擊行為”的傳聞,但他們真正接觸之後,卻發現有些不一樣——

來自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紅十字會的志願者蔡詩慧說:“我之前還以為特殊孩子不會表達情感,但熟了之後他們可能會很粘你。一開始會看到他們不理會你,上課會注意力不集中,會失控亂跑,但相處久了會發現他們就是普通小孩一個。”

華南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劉湘琦一進大學,就跟著師兄師姐一起來了少年宮做志願者,本來對特殊孩子並沒有多少了解,甚至有些害怕的他,在接觸了幾次之後,便愛上了這個專業和這群孩子。

這樣的發現不僅讓他們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地堅持陪讀,成為了志願者的骨幹力量,更讓他們有了滿滿的力量去帶動更多人來到特殊孩子身邊。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詩慧與她陪讀的其中一個孩子

到了2018年,服務於“陪讀計劃”的大學生隊伍已達到20多支,每學期的服務總人數平均可達500人,每學期平均服務時長達6000餘小時。

因為大學生存在著較強的週期性和流動性,週末生活也非常豐富,起初來服務的志願者幾乎一週換一批人。

但考慮到與特殊孩子建立關係需要時間,特殊教育部提出希望至少在一個月之內陪伴孩子的是同一位志願者。保證陪伴孩子質量的同時,讓更多人有機會加入進來,認識這個群體。

因此在每年參與陪讀的近千名大學生中,有的來了一個月,有的一個學期,也有的一兩年。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牆上掛著的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頒發的“學雷鋒志願服務標兵站”獎牌 ,肯定著一批一批志願者的服務


MON

03

年輕志願者,也經歷了一場人生修煉

隨著少年宮特殊教育部開設課程的增多,學位的增加(目前週末共有70多個課程,2000多個公益學位),需要的志願者數量也在逐年上漲,如何使志願者陪讀“常規化”“專業化”“可延續”成了特殊教育部新的任務。

特殊教育部 “陪讀計劃”項目的負責社工莫穗賢(以下稱莫姑娘)告訴大米和小米,“起初,我們並沒有給陪讀設置門檻,因為不希望別人認為接觸特殊孩子是有條件的,所以只要有人有心來了就好。

隨著志願者接觸的特殊孩子越多,他們也會產生一些困惑,會自發地覺得需要一些幫助,一些培訓來更好地陪伴孩子。”

之後,社工莫姑娘針對課堂老師和大學生們分別做了志願者陪讀需求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重新梳理了整個志願者陪讀計劃:

與各大高校建立起恆長的溝通機制,每學期開學有服務簡介會,與各大高校溝通好需要志願者的數量與分工;期末有服務總結會,各團隊一起分享整個學期的服務情況。

各個學校的志願者管理與招募工作由每個團隊的隊長統一負責,包括做好每批志願者的傳承與延續。

每學期都有面向志願者的定期與不定期的培訓,每次服務都有反饋,志願者會分享服務心得,老師會解答志願者遇到的難點。

給志願者提供成長與學習的空間。比如安排陪讀的課程與專業掛鉤,美術專業的志願者儘量安排在美術課程;發展核心志願者,負責志願者工作的日常管理,培訓,甚至課程設置;支持特教專業的志願者在少年宮當助教,發揮專業優勢。

"

興趣班、輔導班已經成了當代兒童的標配。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強制之下,不得不去這些班裡打發課餘時間。不過,媒體上也不時有天才兒童和明星胚子,從這些培訓班脫穎而出的新聞。

就這麼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兒,放在特殊群體中卻變得困難重重。

廣州自閉症女孩原原(化名)曾去過不少興趣班,但每次課上不滿5節就因為情緒不穩定等問題遭遇勸退。

直到兩年前,她來到廣州少年宮特殊教育部的戲劇社交班,才真正安定下來。

談及原原能留下來的原因,媽媽說除了少年宮特教部的老師有特教經驗,還離不開另一群年輕人——課堂志願者的支持。

每當原原有了情緒問題,志願者都會在一旁悉心安撫,輔助原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在廣州,每年有1千多名這樣的志願者,為特殊孩子提供超過1萬個小時的陪護服務。這一切,又要歸功於廣州少年宮,自從1998年,開設全國第一個“特殊兒童美術實驗班”後,該項目不斷髮展壯大,2006年,開設特殊教育部。

2011年,廣州市少年宮在廣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多個免費公益學位,涵蓋美術、音樂、社交等70多個課程。詳情可點擊:因為她,一座少年宮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個免費教育學位!

公益學位和志願者們的陪護,不僅讓特殊孩子家長們能在極端疲憊中緩口氣,也為這些孩子打開了邁向正常童年的一扇窗。同時,跟特殊孩子的親密接觸,也讓志願者們對特殊兒童群體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瞭解,將理解和寬容的種子散播於新一代大學生心中。

至少,他們不會再認為,“自閉症孩子很可怕,會打人。”


MON

01

忙碌的志願者,“累並快樂著”


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晚上8:50,廣州市天河區。

伴隨著上班族匆匆回家的步伐,平日繁忙熱鬧的市中心寫字樓開始歸於沉寂,一旁的廣州市少年宮卻依舊燈火通明。

“最後,我們分別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服務的感受吧。”

“開心”“累並快樂著”“還行”“發現”“元氣滿滿,孩子很好帶”“撐了一下眼皮”“充實”……

少年宮二樓特殊教育部戲劇社交班的教室裡,老師送走了今晚最後一批上課的孩子們,正與數十位課堂志願者圍坐在一起,熱切地討論著班裡每個孩子的表現,分享今天的收穫與感悟,以及下次課堂的安排。

討論結束後,課堂志願者們將趕往地鐵站、公交站,回到各自的大學。

明天,後天,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數百名和他們一樣的大學生,從不同的學校出發,來到廣州市少年宮特殊孩子的課堂裡,當一名陪讀志願者。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孩子們回家後,志願者與老師一起分享

幫助特殊孩子成功上好一堂課,是少年宮招募課堂志願者的初衷。

早在剛開辦特殊孩子興趣班時,特殊教育部老師們就發現,即使是有特教經驗的老師也很難讓班裡近10位能力性格各異的特殊孩子認真聽完一堂課,還需要安排一些有空餘時間的老師或是家長在孩子身邊陪讀。

但隨著孩子的增多,數量有限的老師已經遠不能滿足陪讀要求。

同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也發現家長陪讀既增加了他們的辛苦,又很難把握輔助的度,時常急於讓孩子完成任務而直接幫孩子做完。

恰巧當時不少大學生團隊也聯繫到少年宮看是否能夠來做一些社會實踐。

2006年,廣州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建部之時,特殊孩子課堂“陪讀計劃”應運而生,正式招募大學生志願者,一對一、一對多、二對一地陪伴、輔助特殊孩子們上美術、手工、音樂、療育等課程。每次陪讀時間為1-2個課時。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美術課堂上,每個孩子的旁邊都有一個志願者陪伴著


MON

02

摘下有色眼鏡,“他們也是普通小孩”

最早來少年宮服務的大學生隊伍只有5-6支,服務人數也只有數十人。

但很快,少年宮需要陪讀志願者的消息在學生中間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大學生開始加入進來,有的是因為教育專業相關,有的單純想做公益,有的因為無事可做,有的是陪朋友一起來……

“特殊孩子是怎樣一群人?”

大多數志願者來陪讀之前都是模糊的,或者聽說過不少諸如“特殊孩子不理人,都會有攻擊行為”的傳聞,但他們真正接觸之後,卻發現有些不一樣——

來自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紅十字會的志願者蔡詩慧說:“我之前還以為特殊孩子不會表達情感,但熟了之後他們可能會很粘你。一開始會看到他們不理會你,上課會注意力不集中,會失控亂跑,但相處久了會發現他們就是普通小孩一個。”

華南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劉湘琦一進大學,就跟著師兄師姐一起來了少年宮做志願者,本來對特殊孩子並沒有多少了解,甚至有些害怕的他,在接觸了幾次之後,便愛上了這個專業和這群孩子。

這樣的發現不僅讓他們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地堅持陪讀,成為了志願者的骨幹力量,更讓他們有了滿滿的力量去帶動更多人來到特殊孩子身邊。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詩慧與她陪讀的其中一個孩子

到了2018年,服務於“陪讀計劃”的大學生隊伍已達到20多支,每學期的服務總人數平均可達500人,每學期平均服務時長達6000餘小時。

因為大學生存在著較強的週期性和流動性,週末生活也非常豐富,起初來服務的志願者幾乎一週換一批人。

但考慮到與特殊孩子建立關係需要時間,特殊教育部提出希望至少在一個月之內陪伴孩子的是同一位志願者。保證陪伴孩子質量的同時,讓更多人有機會加入進來,認識這個群體。

因此在每年參與陪讀的近千名大學生中,有的來了一個月,有的一個學期,也有的一兩年。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牆上掛著的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頒發的“學雷鋒志願服務標兵站”獎牌 ,肯定著一批一批志願者的服務


MON

03

年輕志願者,也經歷了一場人生修煉

隨著少年宮特殊教育部開設課程的增多,學位的增加(目前週末共有70多個課程,2000多個公益學位),需要的志願者數量也在逐年上漲,如何使志願者陪讀“常規化”“專業化”“可延續”成了特殊教育部新的任務。

特殊教育部 “陪讀計劃”項目的負責社工莫穗賢(以下稱莫姑娘)告訴大米和小米,“起初,我們並沒有給陪讀設置門檻,因為不希望別人認為接觸特殊孩子是有條件的,所以只要有人有心來了就好。

隨著志願者接觸的特殊孩子越多,他們也會產生一些困惑,會自發地覺得需要一些幫助,一些培訓來更好地陪伴孩子。”

之後,社工莫姑娘針對課堂老師和大學生們分別做了志願者陪讀需求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重新梳理了整個志願者陪讀計劃:

與各大高校建立起恆長的溝通機制,每學期開學有服務簡介會,與各大高校溝通好需要志願者的數量與分工;期末有服務總結會,各團隊一起分享整個學期的服務情況。

各個學校的志願者管理與招募工作由每個團隊的隊長統一負責,包括做好每批志願者的傳承與延續。

每學期都有面向志願者的定期與不定期的培訓,每次服務都有反饋,志願者會分享服務心得,老師會解答志願者遇到的難點。

給志願者提供成長與學習的空間。比如安排陪讀的課程與專業掛鉤,美術專業的志願者儘量安排在美術課程;發展核心志願者,負責志願者工作的日常管理,培訓,甚至課程設置;支持特教專業的志願者在少年宮當助教,發揮專業優勢。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本學期服務分享會上,一些團隊的服務總結

莫姑娘表示,由於“陪讀計劃”涉及的志願者人數眾多,沒有足夠的資金給予補貼,少年宮能給志願者的就是一張服務憑證,一份肯定,並儘可能地支持志願者的想法,給予他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廣東藥科大學在少年宮的支持下完成了 “陪讀計劃”志願者服務宣傳片的拍攝,特教專業的湘琦也在陪讀期間獲得了許多實踐理論知識的機會,學習到了很多與孩子相處的方法與技巧,還成為了一名助教。

這些志願者想法的實現與成長,包括許許多多志願者的分享慢慢地轉化成對更多志願者的一種激勵與影響,也成為了大學生源源不斷湧入的動力。

"

興趣班、輔導班已經成了當代兒童的標配。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強制之下,不得不去這些班裡打發課餘時間。不過,媒體上也不時有天才兒童和明星胚子,從這些培訓班脫穎而出的新聞。

就這麼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兒,放在特殊群體中卻變得困難重重。

廣州自閉症女孩原原(化名)曾去過不少興趣班,但每次課上不滿5節就因為情緒不穩定等問題遭遇勸退。

直到兩年前,她來到廣州少年宮特殊教育部的戲劇社交班,才真正安定下來。

談及原原能留下來的原因,媽媽說除了少年宮特教部的老師有特教經驗,還離不開另一群年輕人——課堂志願者的支持。

每當原原有了情緒問題,志願者都會在一旁悉心安撫,輔助原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在廣州,每年有1千多名這樣的志願者,為特殊孩子提供超過1萬個小時的陪護服務。這一切,又要歸功於廣州少年宮,自從1998年,開設全國第一個“特殊兒童美術實驗班”後,該項目不斷髮展壯大,2006年,開設特殊教育部。

2011年,廣州市少年宮在廣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多個免費公益學位,涵蓋美術、音樂、社交等70多個課程。詳情可點擊:因為她,一座少年宮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個免費教育學位!

公益學位和志願者們的陪護,不僅讓特殊孩子家長們能在極端疲憊中緩口氣,也為這些孩子打開了邁向正常童年的一扇窗。同時,跟特殊孩子的親密接觸,也讓志願者們對特殊兒童群體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瞭解,將理解和寬容的種子散播於新一代大學生心中。

至少,他們不會再認為,“自閉症孩子很可怕,會打人。”


MON

01

忙碌的志願者,“累並快樂著”


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晚上8:50,廣州市天河區。

伴隨著上班族匆匆回家的步伐,平日繁忙熱鬧的市中心寫字樓開始歸於沉寂,一旁的廣州市少年宮卻依舊燈火通明。

“最後,我們分別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服務的感受吧。”

“開心”“累並快樂著”“還行”“發現”“元氣滿滿,孩子很好帶”“撐了一下眼皮”“充實”……

少年宮二樓特殊教育部戲劇社交班的教室裡,老師送走了今晚最後一批上課的孩子們,正與數十位課堂志願者圍坐在一起,熱切地討論著班裡每個孩子的表現,分享今天的收穫與感悟,以及下次課堂的安排。

討論結束後,課堂志願者們將趕往地鐵站、公交站,回到各自的大學。

明天,後天,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數百名和他們一樣的大學生,從不同的學校出發,來到廣州市少年宮特殊孩子的課堂裡,當一名陪讀志願者。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孩子們回家後,志願者與老師一起分享

幫助特殊孩子成功上好一堂課,是少年宮招募課堂志願者的初衷。

早在剛開辦特殊孩子興趣班時,特殊教育部老師們就發現,即使是有特教經驗的老師也很難讓班裡近10位能力性格各異的特殊孩子認真聽完一堂課,還需要安排一些有空餘時間的老師或是家長在孩子身邊陪讀。

但隨著孩子的增多,數量有限的老師已經遠不能滿足陪讀要求。

同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也發現家長陪讀既增加了他們的辛苦,又很難把握輔助的度,時常急於讓孩子完成任務而直接幫孩子做完。

恰巧當時不少大學生團隊也聯繫到少年宮看是否能夠來做一些社會實踐。

2006年,廣州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建部之時,特殊孩子課堂“陪讀計劃”應運而生,正式招募大學生志願者,一對一、一對多、二對一地陪伴、輔助特殊孩子們上美術、手工、音樂、療育等課程。每次陪讀時間為1-2個課時。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美術課堂上,每個孩子的旁邊都有一個志願者陪伴著


MON

02

摘下有色眼鏡,“他們也是普通小孩”

最早來少年宮服務的大學生隊伍只有5-6支,服務人數也只有數十人。

但很快,少年宮需要陪讀志願者的消息在學生中間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大學生開始加入進來,有的是因為教育專業相關,有的單純想做公益,有的因為無事可做,有的是陪朋友一起來……

“特殊孩子是怎樣一群人?”

大多數志願者來陪讀之前都是模糊的,或者聽說過不少諸如“特殊孩子不理人,都會有攻擊行為”的傳聞,但他們真正接觸之後,卻發現有些不一樣——

來自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紅十字會的志願者蔡詩慧說:“我之前還以為特殊孩子不會表達情感,但熟了之後他們可能會很粘你。一開始會看到他們不理會你,上課會注意力不集中,會失控亂跑,但相處久了會發現他們就是普通小孩一個。”

華南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劉湘琦一進大學,就跟著師兄師姐一起來了少年宮做志願者,本來對特殊孩子並沒有多少了解,甚至有些害怕的他,在接觸了幾次之後,便愛上了這個專業和這群孩子。

這樣的發現不僅讓他們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地堅持陪讀,成為了志願者的骨幹力量,更讓他們有了滿滿的力量去帶動更多人來到特殊孩子身邊。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詩慧與她陪讀的其中一個孩子

到了2018年,服務於“陪讀計劃”的大學生隊伍已達到20多支,每學期的服務總人數平均可達500人,每學期平均服務時長達6000餘小時。

因為大學生存在著較強的週期性和流動性,週末生活也非常豐富,起初來服務的志願者幾乎一週換一批人。

但考慮到與特殊孩子建立關係需要時間,特殊教育部提出希望至少在一個月之內陪伴孩子的是同一位志願者。保證陪伴孩子質量的同時,讓更多人有機會加入進來,認識這個群體。

因此在每年參與陪讀的近千名大學生中,有的來了一個月,有的一個學期,也有的一兩年。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牆上掛著的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頒發的“學雷鋒志願服務標兵站”獎牌 ,肯定著一批一批志願者的服務


MON

03

年輕志願者,也經歷了一場人生修煉

隨著少年宮特殊教育部開設課程的增多,學位的增加(目前週末共有70多個課程,2000多個公益學位),需要的志願者數量也在逐年上漲,如何使志願者陪讀“常規化”“專業化”“可延續”成了特殊教育部新的任務。

特殊教育部 “陪讀計劃”項目的負責社工莫穗賢(以下稱莫姑娘)告訴大米和小米,“起初,我們並沒有給陪讀設置門檻,因為不希望別人認為接觸特殊孩子是有條件的,所以只要有人有心來了就好。

隨著志願者接觸的特殊孩子越多,他們也會產生一些困惑,會自發地覺得需要一些幫助,一些培訓來更好地陪伴孩子。”

之後,社工莫姑娘針對課堂老師和大學生們分別做了志願者陪讀需求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重新梳理了整個志願者陪讀計劃:

與各大高校建立起恆長的溝通機制,每學期開學有服務簡介會,與各大高校溝通好需要志願者的數量與分工;期末有服務總結會,各團隊一起分享整個學期的服務情況。

各個學校的志願者管理與招募工作由每個團隊的隊長統一負責,包括做好每批志願者的傳承與延續。

每學期都有面向志願者的定期與不定期的培訓,每次服務都有反饋,志願者會分享服務心得,老師會解答志願者遇到的難點。

給志願者提供成長與學習的空間。比如安排陪讀的課程與專業掛鉤,美術專業的志願者儘量安排在美術課程;發展核心志願者,負責志願者工作的日常管理,培訓,甚至課程設置;支持特教專業的志願者在少年宮當助教,發揮專業優勢。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本學期服務分享會上,一些團隊的服務總結

莫姑娘表示,由於“陪讀計劃”涉及的志願者人數眾多,沒有足夠的資金給予補貼,少年宮能給志願者的就是一張服務憑證,一份肯定,並儘可能地支持志願者的想法,給予他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廣東藥科大學在少年宮的支持下完成了 “陪讀計劃”志願者服務宣傳片的拍攝,特教專業的湘琦也在陪讀期間獲得了許多實踐理論知識的機會,學習到了很多與孩子相處的方法與技巧,還成為了一名助教。

這些志願者想法的實現與成長,包括許許多多志願者的分享慢慢地轉化成對更多志願者的一種激勵與影響,也成為了大學生源源不斷湧入的動力。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今年,湘琦班級的志願者與老師把孩子的夢想編成歌詞,作為畢業禮物送給孩子和家長們

MON

04

特殊孩子的世界裡

不能只有父母

在特殊教育部各個教室外面,坐著一圈家長,在孩子們上課的這段時間裡,因為擔心突發情況,他們從不會跑遠,但依舊是他們難得的自由時間。

一位媽媽說:“因為有老師和課堂志願者,我從來沒有進過教室,根本不擔心孩子。每次從孩子上課後放鬆的心情就可以看出他過得很開心。我也正好趁這段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還可以跟其他家長聊聊天,交流一下育兒經。”

媽媽的回答解開了志願者詩慧曾經的困惑,她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們帶給她很多快樂、感動與成長,但她也在思考自己每週一兩個小時的陪伴到底有沒有幫助到孩子們。

在莫姑娘看來陪讀雖然家長同樣能做,但因為志願者的到來,家長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時間,這2個小時或許是他們一天中眼睛唯一可以離開孩子機會。

除了讓家長獲得喘息,志願者的到來也給了孩子更多社交訓練的機會。

一位媽媽欣喜地發現自己不會表達情感的孩子有了很喜歡的志願者姐姐,姐姐沒來的時候還會念叨;

另一位媽媽也發現自閉症兒子在與很多志願者接觸之後,已經不用時常粘著媽媽,自己就能跟著哥哥姐姐玩了。

這個角色是家長與親人難以替代的,或許對於志願者而言,他們給予特殊群體的只是一份簡單的關注,一份陪伴……

但是對於特殊家庭而言,可能是一個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一個盛滿善意的世界。

"

興趣班、輔導班已經成了當代兒童的標配。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強制之下,不得不去這些班裡打發課餘時間。不過,媒體上也不時有天才兒童和明星胚子,從這些培訓班脫穎而出的新聞。

就這麼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兒,放在特殊群體中卻變得困難重重。

廣州自閉症女孩原原(化名)曾去過不少興趣班,但每次課上不滿5節就因為情緒不穩定等問題遭遇勸退。

直到兩年前,她來到廣州少年宮特殊教育部的戲劇社交班,才真正安定下來。

談及原原能留下來的原因,媽媽說除了少年宮特教部的老師有特教經驗,還離不開另一群年輕人——課堂志願者的支持。

每當原原有了情緒問題,志願者都會在一旁悉心安撫,輔助原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在廣州,每年有1千多名這樣的志願者,為特殊孩子提供超過1萬個小時的陪護服務。這一切,又要歸功於廣州少年宮,自從1998年,開設全國第一個“特殊兒童美術實驗班”後,該項目不斷髮展壯大,2006年,開設特殊教育部。

2011年,廣州市少年宮在廣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多個免費公益學位,涵蓋美術、音樂、社交等70多個課程。詳情可點擊:因為她,一座少年宮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個免費教育學位!

公益學位和志願者們的陪護,不僅讓特殊孩子家長們能在極端疲憊中緩口氣,也為這些孩子打開了邁向正常童年的一扇窗。同時,跟特殊孩子的親密接觸,也讓志願者們對特殊兒童群體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瞭解,將理解和寬容的種子散播於新一代大學生心中。

至少,他們不會再認為,“自閉症孩子很可怕,會打人。”


MON

01

忙碌的志願者,“累並快樂著”


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晚上8:50,廣州市天河區。

伴隨著上班族匆匆回家的步伐,平日繁忙熱鬧的市中心寫字樓開始歸於沉寂,一旁的廣州市少年宮卻依舊燈火通明。

“最後,我們分別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服務的感受吧。”

“開心”“累並快樂著”“還行”“發現”“元氣滿滿,孩子很好帶”“撐了一下眼皮”“充實”……

少年宮二樓特殊教育部戲劇社交班的教室裡,老師送走了今晚最後一批上課的孩子們,正與數十位課堂志願者圍坐在一起,熱切地討論著班裡每個孩子的表現,分享今天的收穫與感悟,以及下次課堂的安排。

討論結束後,課堂志願者們將趕往地鐵站、公交站,回到各自的大學。

明天,後天,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數百名和他們一樣的大學生,從不同的學校出發,來到廣州市少年宮特殊孩子的課堂裡,當一名陪讀志願者。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孩子們回家後,志願者與老師一起分享

幫助特殊孩子成功上好一堂課,是少年宮招募課堂志願者的初衷。

早在剛開辦特殊孩子興趣班時,特殊教育部老師們就發現,即使是有特教經驗的老師也很難讓班裡近10位能力性格各異的特殊孩子認真聽完一堂課,還需要安排一些有空餘時間的老師或是家長在孩子身邊陪讀。

但隨著孩子的增多,數量有限的老師已經遠不能滿足陪讀要求。

同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也發現家長陪讀既增加了他們的辛苦,又很難把握輔助的度,時常急於讓孩子完成任務而直接幫孩子做完。

恰巧當時不少大學生團隊也聯繫到少年宮看是否能夠來做一些社會實踐。

2006年,廣州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建部之時,特殊孩子課堂“陪讀計劃”應運而生,正式招募大學生志願者,一對一、一對多、二對一地陪伴、輔助特殊孩子們上美術、手工、音樂、療育等課程。每次陪讀時間為1-2個課時。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美術課堂上,每個孩子的旁邊都有一個志願者陪伴著


MON

02

摘下有色眼鏡,“他們也是普通小孩”

最早來少年宮服務的大學生隊伍只有5-6支,服務人數也只有數十人。

但很快,少年宮需要陪讀志願者的消息在學生中間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大學生開始加入進來,有的是因為教育專業相關,有的單純想做公益,有的因為無事可做,有的是陪朋友一起來……

“特殊孩子是怎樣一群人?”

大多數志願者來陪讀之前都是模糊的,或者聽說過不少諸如“特殊孩子不理人,都會有攻擊行為”的傳聞,但他們真正接觸之後,卻發現有些不一樣——

來自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紅十字會的志願者蔡詩慧說:“我之前還以為特殊孩子不會表達情感,但熟了之後他們可能會很粘你。一開始會看到他們不理會你,上課會注意力不集中,會失控亂跑,但相處久了會發現他們就是普通小孩一個。”

華南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劉湘琦一進大學,就跟著師兄師姐一起來了少年宮做志願者,本來對特殊孩子並沒有多少了解,甚至有些害怕的他,在接觸了幾次之後,便愛上了這個專業和這群孩子。

這樣的發現不僅讓他們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地堅持陪讀,成為了志願者的骨幹力量,更讓他們有了滿滿的力量去帶動更多人來到特殊孩子身邊。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詩慧與她陪讀的其中一個孩子

到了2018年,服務於“陪讀計劃”的大學生隊伍已達到20多支,每學期的服務總人數平均可達500人,每學期平均服務時長達6000餘小時。

因為大學生存在著較強的週期性和流動性,週末生活也非常豐富,起初來服務的志願者幾乎一週換一批人。

但考慮到與特殊孩子建立關係需要時間,特殊教育部提出希望至少在一個月之內陪伴孩子的是同一位志願者。保證陪伴孩子質量的同時,讓更多人有機會加入進來,認識這個群體。

因此在每年參與陪讀的近千名大學生中,有的來了一個月,有的一個學期,也有的一兩年。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牆上掛著的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頒發的“學雷鋒志願服務標兵站”獎牌 ,肯定著一批一批志願者的服務


MON

03

年輕志願者,也經歷了一場人生修煉

隨著少年宮特殊教育部開設課程的增多,學位的增加(目前週末共有70多個課程,2000多個公益學位),需要的志願者數量也在逐年上漲,如何使志願者陪讀“常規化”“專業化”“可延續”成了特殊教育部新的任務。

特殊教育部 “陪讀計劃”項目的負責社工莫穗賢(以下稱莫姑娘)告訴大米和小米,“起初,我們並沒有給陪讀設置門檻,因為不希望別人認為接觸特殊孩子是有條件的,所以只要有人有心來了就好。

隨著志願者接觸的特殊孩子越多,他們也會產生一些困惑,會自發地覺得需要一些幫助,一些培訓來更好地陪伴孩子。”

之後,社工莫姑娘針對課堂老師和大學生們分別做了志願者陪讀需求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重新梳理了整個志願者陪讀計劃:

與各大高校建立起恆長的溝通機制,每學期開學有服務簡介會,與各大高校溝通好需要志願者的數量與分工;期末有服務總結會,各團隊一起分享整個學期的服務情況。

各個學校的志願者管理與招募工作由每個團隊的隊長統一負責,包括做好每批志願者的傳承與延續。

每學期都有面向志願者的定期與不定期的培訓,每次服務都有反饋,志願者會分享服務心得,老師會解答志願者遇到的難點。

給志願者提供成長與學習的空間。比如安排陪讀的課程與專業掛鉤,美術專業的志願者儘量安排在美術課程;發展核心志願者,負責志願者工作的日常管理,培訓,甚至課程設置;支持特教專業的志願者在少年宮當助教,發揮專業優勢。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本學期服務分享會上,一些團隊的服務總結

莫姑娘表示,由於“陪讀計劃”涉及的志願者人數眾多,沒有足夠的資金給予補貼,少年宮能給志願者的就是一張服務憑證,一份肯定,並儘可能地支持志願者的想法,給予他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廣東藥科大學在少年宮的支持下完成了 “陪讀計劃”志願者服務宣傳片的拍攝,特教專業的湘琦也在陪讀期間獲得了許多實踐理論知識的機會,學習到了很多與孩子相處的方法與技巧,還成為了一名助教。

這些志願者想法的實現與成長,包括許許多多志願者的分享慢慢地轉化成對更多志願者的一種激勵與影響,也成為了大學生源源不斷湧入的動力。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今年,湘琦班級的志願者與老師把孩子的夢想編成歌詞,作為畢業禮物送給孩子和家長們

MON

04

特殊孩子的世界裡

不能只有父母

在特殊教育部各個教室外面,坐著一圈家長,在孩子們上課的這段時間裡,因為擔心突發情況,他們從不會跑遠,但依舊是他們難得的自由時間。

一位媽媽說:“因為有老師和課堂志願者,我從來沒有進過教室,根本不擔心孩子。每次從孩子上課後放鬆的心情就可以看出他過得很開心。我也正好趁這段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還可以跟其他家長聊聊天,交流一下育兒經。”

媽媽的回答解開了志願者詩慧曾經的困惑,她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們帶給她很多快樂、感動與成長,但她也在思考自己每週一兩個小時的陪伴到底有沒有幫助到孩子們。

在莫姑娘看來陪讀雖然家長同樣能做,但因為志願者的到來,家長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時間,這2個小時或許是他們一天中眼睛唯一可以離開孩子機會。

除了讓家長獲得喘息,志願者的到來也給了孩子更多社交訓練的機會。

一位媽媽欣喜地發現自己不會表達情感的孩子有了很喜歡的志願者姐姐,姐姐沒來的時候還會念叨;

另一位媽媽也發現自閉症兒子在與很多志願者接觸之後,已經不用時常粘著媽媽,自己就能跟著哥哥姐姐玩了。

這個角色是家長與親人難以替代的,或許對於志願者而言,他們給予特殊群體的只是一份簡單的關注,一份陪伴……

但是對於特殊家庭而言,可能是一個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一個盛滿善意的世界。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志願者們的最美瞬間

編者後記:

從晚上5點到9點半, 4個多小時的時間,我們在莫姑娘的帶領下穿梭在少年宮特殊教育部各個教室、走廊、辦公室,從老師、志願者、家長的口中瞭解了許多關於志願者陪讀的詳盡內容,很遺憾因篇幅原因,無法一一呈現。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特殊孩子們上興趣班,十來個孩子一個教室,他們如想象中一樣會左顧右盼,一雙小手動動這動動那,彷彿根本沒有聽課,這時志願者哥哥姐姐便在一旁時刻提醒著,引導他們完成老師的任務。下課後,志願者哥哥姐姐會陪著孩子一起玩,課堂裡笑聲不斷。

在一些課程群裡,能看到每次服務結束後每位志願者悉心的反饋與分享,字裡行間流露著對這件事的喜愛,他們對孩子毫不掩飾的誇讚與欣賞,讓我們看到了特殊孩子平等融入社會的更多可能。

"

興趣班、輔導班已經成了當代兒童的標配。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強制之下,不得不去這些班裡打發課餘時間。不過,媒體上也不時有天才兒童和明星胚子,從這些培訓班脫穎而出的新聞。

就這麼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兒,放在特殊群體中卻變得困難重重。

廣州自閉症女孩原原(化名)曾去過不少興趣班,但每次課上不滿5節就因為情緒不穩定等問題遭遇勸退。

直到兩年前,她來到廣州少年宮特殊教育部的戲劇社交班,才真正安定下來。

談及原原能留下來的原因,媽媽說除了少年宮特教部的老師有特教經驗,還離不開另一群年輕人——課堂志願者的支持。

每當原原有了情緒問題,志願者都會在一旁悉心安撫,輔助原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在廣州,每年有1千多名這樣的志願者,為特殊孩子提供超過1萬個小時的陪護服務。這一切,又要歸功於廣州少年宮,自從1998年,開設全國第一個“特殊兒童美術實驗班”後,該項目不斷髮展壯大,2006年,開設特殊教育部。

2011年,廣州市少年宮在廣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多個免費公益學位,涵蓋美術、音樂、社交等70多個課程。詳情可點擊:因為她,一座少年宮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個免費教育學位!

公益學位和志願者們的陪護,不僅讓特殊孩子家長們能在極端疲憊中緩口氣,也為這些孩子打開了邁向正常童年的一扇窗。同時,跟特殊孩子的親密接觸,也讓志願者們對特殊兒童群體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瞭解,將理解和寬容的種子散播於新一代大學生心中。

至少,他們不會再認為,“自閉症孩子很可怕,會打人。”


MON

01

忙碌的志願者,“累並快樂著”


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晚上8:50,廣州市天河區。

伴隨著上班族匆匆回家的步伐,平日繁忙熱鬧的市中心寫字樓開始歸於沉寂,一旁的廣州市少年宮卻依舊燈火通明。

“最後,我們分別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服務的感受吧。”

“開心”“累並快樂著”“還行”“發現”“元氣滿滿,孩子很好帶”“撐了一下眼皮”“充實”……

少年宮二樓特殊教育部戲劇社交班的教室裡,老師送走了今晚最後一批上課的孩子們,正與數十位課堂志願者圍坐在一起,熱切地討論著班裡每個孩子的表現,分享今天的收穫與感悟,以及下次課堂的安排。

討論結束後,課堂志願者們將趕往地鐵站、公交站,回到各自的大學。

明天,後天,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數百名和他們一樣的大學生,從不同的學校出發,來到廣州市少年宮特殊孩子的課堂裡,當一名陪讀志願者。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孩子們回家後,志願者與老師一起分享

幫助特殊孩子成功上好一堂課,是少年宮招募課堂志願者的初衷。

早在剛開辦特殊孩子興趣班時,特殊教育部老師們就發現,即使是有特教經驗的老師也很難讓班裡近10位能力性格各異的特殊孩子認真聽完一堂課,還需要安排一些有空餘時間的老師或是家長在孩子身邊陪讀。

但隨著孩子的增多,數量有限的老師已經遠不能滿足陪讀要求。

同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也發現家長陪讀既增加了他們的辛苦,又很難把握輔助的度,時常急於讓孩子完成任務而直接幫孩子做完。

恰巧當時不少大學生團隊也聯繫到少年宮看是否能夠來做一些社會實踐。

2006年,廣州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建部之時,特殊孩子課堂“陪讀計劃”應運而生,正式招募大學生志願者,一對一、一對多、二對一地陪伴、輔助特殊孩子們上美術、手工、音樂、療育等課程。每次陪讀時間為1-2個課時。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美術課堂上,每個孩子的旁邊都有一個志願者陪伴著


MON

02

摘下有色眼鏡,“他們也是普通小孩”

最早來少年宮服務的大學生隊伍只有5-6支,服務人數也只有數十人。

但很快,少年宮需要陪讀志願者的消息在學生中間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大學生開始加入進來,有的是因為教育專業相關,有的單純想做公益,有的因為無事可做,有的是陪朋友一起來……

“特殊孩子是怎樣一群人?”

大多數志願者來陪讀之前都是模糊的,或者聽說過不少諸如“特殊孩子不理人,都會有攻擊行為”的傳聞,但他們真正接觸之後,卻發現有些不一樣——

來自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紅十字會的志願者蔡詩慧說:“我之前還以為特殊孩子不會表達情感,但熟了之後他們可能會很粘你。一開始會看到他們不理會你,上課會注意力不集中,會失控亂跑,但相處久了會發現他們就是普通小孩一個。”

華南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劉湘琦一進大學,就跟著師兄師姐一起來了少年宮做志願者,本來對特殊孩子並沒有多少了解,甚至有些害怕的他,在接觸了幾次之後,便愛上了這個專業和這群孩子。

這樣的發現不僅讓他們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地堅持陪讀,成為了志願者的骨幹力量,更讓他們有了滿滿的力量去帶動更多人來到特殊孩子身邊。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詩慧與她陪讀的其中一個孩子

到了2018年,服務於“陪讀計劃”的大學生隊伍已達到20多支,每學期的服務總人數平均可達500人,每學期平均服務時長達6000餘小時。

因為大學生存在著較強的週期性和流動性,週末生活也非常豐富,起初來服務的志願者幾乎一週換一批人。

但考慮到與特殊孩子建立關係需要時間,特殊教育部提出希望至少在一個月之內陪伴孩子的是同一位志願者。保證陪伴孩子質量的同時,讓更多人有機會加入進來,認識這個群體。

因此在每年參與陪讀的近千名大學生中,有的來了一個月,有的一個學期,也有的一兩年。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牆上掛著的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頒發的“學雷鋒志願服務標兵站”獎牌 ,肯定著一批一批志願者的服務


MON

03

年輕志願者,也經歷了一場人生修煉

隨著少年宮特殊教育部開設課程的增多,學位的增加(目前週末共有70多個課程,2000多個公益學位),需要的志願者數量也在逐年上漲,如何使志願者陪讀“常規化”“專業化”“可延續”成了特殊教育部新的任務。

特殊教育部 “陪讀計劃”項目的負責社工莫穗賢(以下稱莫姑娘)告訴大米和小米,“起初,我們並沒有給陪讀設置門檻,因為不希望別人認為接觸特殊孩子是有條件的,所以只要有人有心來了就好。

隨著志願者接觸的特殊孩子越多,他們也會產生一些困惑,會自發地覺得需要一些幫助,一些培訓來更好地陪伴孩子。”

之後,社工莫姑娘針對課堂老師和大學生們分別做了志願者陪讀需求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重新梳理了整個志願者陪讀計劃:

與各大高校建立起恆長的溝通機制,每學期開學有服務簡介會,與各大高校溝通好需要志願者的數量與分工;期末有服務總結會,各團隊一起分享整個學期的服務情況。

各個學校的志願者管理與招募工作由每個團隊的隊長統一負責,包括做好每批志願者的傳承與延續。

每學期都有面向志願者的定期與不定期的培訓,每次服務都有反饋,志願者會分享服務心得,老師會解答志願者遇到的難點。

給志願者提供成長與學習的空間。比如安排陪讀的課程與專業掛鉤,美術專業的志願者儘量安排在美術課程;發展核心志願者,負責志願者工作的日常管理,培訓,甚至課程設置;支持特教專業的志願者在少年宮當助教,發揮專業優勢。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本學期服務分享會上,一些團隊的服務總結

莫姑娘表示,由於“陪讀計劃”涉及的志願者人數眾多,沒有足夠的資金給予補貼,少年宮能給志願者的就是一張服務憑證,一份肯定,並儘可能地支持志願者的想法,給予他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廣東藥科大學在少年宮的支持下完成了 “陪讀計劃”志願者服務宣傳片的拍攝,特教專業的湘琦也在陪讀期間獲得了許多實踐理論知識的機會,學習到了很多與孩子相處的方法與技巧,還成為了一名助教。

這些志願者想法的實現與成長,包括許許多多志願者的分享慢慢地轉化成對更多志願者的一種激勵與影響,也成為了大學生源源不斷湧入的動力。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今年,湘琦班級的志願者與老師把孩子的夢想編成歌詞,作為畢業禮物送給孩子和家長們

MON

04

特殊孩子的世界裡

不能只有父母

在特殊教育部各個教室外面,坐著一圈家長,在孩子們上課的這段時間裡,因為擔心突發情況,他們從不會跑遠,但依舊是他們難得的自由時間。

一位媽媽說:“因為有老師和課堂志願者,我從來沒有進過教室,根本不擔心孩子。每次從孩子上課後放鬆的心情就可以看出他過得很開心。我也正好趁這段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還可以跟其他家長聊聊天,交流一下育兒經。”

媽媽的回答解開了志願者詩慧曾經的困惑,她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們帶給她很多快樂、感動與成長,但她也在思考自己每週一兩個小時的陪伴到底有沒有幫助到孩子們。

在莫姑娘看來陪讀雖然家長同樣能做,但因為志願者的到來,家長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時間,這2個小時或許是他們一天中眼睛唯一可以離開孩子機會。

除了讓家長獲得喘息,志願者的到來也給了孩子更多社交訓練的機會。

一位媽媽欣喜地發現自己不會表達情感的孩子有了很喜歡的志願者姐姐,姐姐沒來的時候還會念叨;

另一位媽媽也發現自閉症兒子在與很多志願者接觸之後,已經不用時常粘著媽媽,自己就能跟著哥哥姐姐玩了。

這個角色是家長與親人難以替代的,或許對於志願者而言,他們給予特殊群體的只是一份簡單的關注,一份陪伴……

但是對於特殊家庭而言,可能是一個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一個盛滿善意的世界。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志願者們的最美瞬間

編者後記:

從晚上5點到9點半, 4個多小時的時間,我們在莫姑娘的帶領下穿梭在少年宮特殊教育部各個教室、走廊、辦公室,從老師、志願者、家長的口中瞭解了許多關於志願者陪讀的詳盡內容,很遺憾因篇幅原因,無法一一呈現。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特殊孩子們上興趣班,十來個孩子一個教室,他們如想象中一樣會左顧右盼,一雙小手動動這動動那,彷彿根本沒有聽課,這時志願者哥哥姐姐便在一旁時刻提醒著,引導他們完成老師的任務。下課後,志願者哥哥姐姐會陪著孩子一起玩,課堂裡笑聲不斷。

在一些課程群裡,能看到每次服務結束後每位志願者悉心的反饋與分享,字裡行間流露著對這件事的喜愛,他們對孩子毫不掩飾的誇讚與欣賞,讓我們看到了特殊孩子平等融入社會的更多可能。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大學生團隊為孩子們寫的反饋,已經像書本一樣厚了

寫出他們的故事,不單純是褒獎,更重要的是想告訴大家,我們這個特殊群體儘管弱小,但已經有很多組織很多人,正和我們一起,一點一滴在努力著,在服務著,在讓改變發生。

正如莫姑娘所說,每年上千的志願者來陪伴特殊孩子,這本身就是一次社會倡導。

這個倡導不分時空、地域,一個志願者在少年宮認識了這群孩子,他可能會把這份瞭解帶回學校,帶回家裡,他會跟身邊的人去分享。

日後還會成為家長,成為社會重要的一份子,或許以後他們的同事就有我們的特殊孩子……

有了千千萬萬的他們,也將會有所有群體融合共存的明天!

除此之外,少年宮特教部的志願者“陪讀”計劃從想法的誕生到不斷地完善和成熟,在這個過程中能一直持續匯聚各大高校志願者給特殊群體做無償服務,相信也能給一些年輕的家長組織以借鑑。

最後, 謹以廣東藥科大學為“陪讀計劃”拍攝的宣傳片獻給廣州市少年宮的志願者們,也獻給每一個為特殊孩子服務的你。

“陪讀計劃”特教課堂志願者服務宣傳片_騰訊視頻

-END-

採寫 | 春桃 小黑球 編輯 | 噹噹

圖片 | 廣州少年宮 內容顧問 | 孫旭陽

"

興趣班、輔導班已經成了當代兒童的標配。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強制之下,不得不去這些班裡打發課餘時間。不過,媒體上也不時有天才兒童和明星胚子,從這些培訓班脫穎而出的新聞。

就這麼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兒,放在特殊群體中卻變得困難重重。

廣州自閉症女孩原原(化名)曾去過不少興趣班,但每次課上不滿5節就因為情緒不穩定等問題遭遇勸退。

直到兩年前,她來到廣州少年宮特殊教育部的戲劇社交班,才真正安定下來。

談及原原能留下來的原因,媽媽說除了少年宮特教部的老師有特教經驗,還離不開另一群年輕人——課堂志願者的支持。

每當原原有了情緒問題,志願者都會在一旁悉心安撫,輔助原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在廣州,每年有1千多名這樣的志願者,為特殊孩子提供超過1萬個小時的陪護服務。這一切,又要歸功於廣州少年宮,自從1998年,開設全國第一個“特殊兒童美術實驗班”後,該項目不斷髮展壯大,2006年,開設特殊教育部。

2011年,廣州市少年宮在廣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多個免費公益學位,涵蓋美術、音樂、社交等70多個課程。詳情可點擊:因為她,一座少年宮每年為特殊孩子提供2000個免費教育學位!

公益學位和志願者們的陪護,不僅讓特殊孩子家長們能在極端疲憊中緩口氣,也為這些孩子打開了邁向正常童年的一扇窗。同時,跟特殊孩子的親密接觸,也讓志願者們對特殊兒童群體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瞭解,將理解和寬容的種子散播於新一代大學生心中。

至少,他們不會再認為,“自閉症孩子很可怕,會打人。”


MON

01

忙碌的志願者,“累並快樂著”


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晚上8:50,廣州市天河區。

伴隨著上班族匆匆回家的步伐,平日繁忙熱鬧的市中心寫字樓開始歸於沉寂,一旁的廣州市少年宮卻依舊燈火通明。

“最後,我們分別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服務的感受吧。”

“開心”“累並快樂著”“還行”“發現”“元氣滿滿,孩子很好帶”“撐了一下眼皮”“充實”……

少年宮二樓特殊教育部戲劇社交班的教室裡,老師送走了今晚最後一批上課的孩子們,正與數十位課堂志願者圍坐在一起,熱切地討論著班裡每個孩子的表現,分享今天的收穫與感悟,以及下次課堂的安排。

討論結束後,課堂志願者們將趕往地鐵站、公交站,回到各自的大學。

明天,後天,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數百名和他們一樣的大學生,從不同的學校出發,來到廣州市少年宮特殊孩子的課堂裡,當一名陪讀志願者。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孩子們回家後,志願者與老師一起分享

幫助特殊孩子成功上好一堂課,是少年宮招募課堂志願者的初衷。

早在剛開辦特殊孩子興趣班時,特殊教育部老師們就發現,即使是有特教經驗的老師也很難讓班裡近10位能力性格各異的特殊孩子認真聽完一堂課,還需要安排一些有空餘時間的老師或是家長在孩子身邊陪讀。

但隨著孩子的增多,數量有限的老師已經遠不能滿足陪讀要求。

同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也發現家長陪讀既增加了他們的辛苦,又很難把握輔助的度,時常急於讓孩子完成任務而直接幫孩子做完。

恰巧當時不少大學生團隊也聯繫到少年宮看是否能夠來做一些社會實踐。

2006年,廣州市少年宮特殊教育部建部之時,特殊孩子課堂“陪讀計劃”應運而生,正式招募大學生志願者,一對一、一對多、二對一地陪伴、輔助特殊孩子們上美術、手工、音樂、療育等課程。每次陪讀時間為1-2個課時。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美術課堂上,每個孩子的旁邊都有一個志願者陪伴著


MON

02

摘下有色眼鏡,“他們也是普通小孩”

最早來少年宮服務的大學生隊伍只有5-6支,服務人數也只有數十人。

但很快,少年宮需要陪讀志願者的消息在學生中間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大學生開始加入進來,有的是因為教育專業相關,有的單純想做公益,有的因為無事可做,有的是陪朋友一起來……

“特殊孩子是怎樣一群人?”

大多數志願者來陪讀之前都是模糊的,或者聽說過不少諸如“特殊孩子不理人,都會有攻擊行為”的傳聞,但他們真正接觸之後,卻發現有些不一樣——

來自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紅十字會的志願者蔡詩慧說:“我之前還以為特殊孩子不會表達情感,但熟了之後他們可能會很粘你。一開始會看到他們不理會你,上課會注意力不集中,會失控亂跑,但相處久了會發現他們就是普通小孩一個。”

華南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劉湘琦一進大學,就跟著師兄師姐一起來了少年宮做志願者,本來對特殊孩子並沒有多少了解,甚至有些害怕的他,在接觸了幾次之後,便愛上了這個專業和這群孩子。

這樣的發現不僅讓他們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地堅持陪讀,成為了志願者的骨幹力量,更讓他們有了滿滿的力量去帶動更多人來到特殊孩子身邊。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詩慧與她陪讀的其中一個孩子

到了2018年,服務於“陪讀計劃”的大學生隊伍已達到20多支,每學期的服務總人數平均可達500人,每學期平均服務時長達6000餘小時。

因為大學生存在著較強的週期性和流動性,週末生活也非常豐富,起初來服務的志願者幾乎一週換一批人。

但考慮到與特殊孩子建立關係需要時間,特殊教育部提出希望至少在一個月之內陪伴孩子的是同一位志願者。保證陪伴孩子質量的同時,讓更多人有機會加入進來,認識這個群體。

因此在每年參與陪讀的近千名大學生中,有的來了一個月,有的一個學期,也有的一兩年。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少年宮牆上掛著的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頒發的“學雷鋒志願服務標兵站”獎牌 ,肯定著一批一批志願者的服務


MON

03

年輕志願者,也經歷了一場人生修煉

隨著少年宮特殊教育部開設課程的增多,學位的增加(目前週末共有70多個課程,2000多個公益學位),需要的志願者數量也在逐年上漲,如何使志願者陪讀“常規化”“專業化”“可延續”成了特殊教育部新的任務。

特殊教育部 “陪讀計劃”項目的負責社工莫穗賢(以下稱莫姑娘)告訴大米和小米,“起初,我們並沒有給陪讀設置門檻,因為不希望別人認為接觸特殊孩子是有條件的,所以只要有人有心來了就好。

隨著志願者接觸的特殊孩子越多,他們也會產生一些困惑,會自發地覺得需要一些幫助,一些培訓來更好地陪伴孩子。”

之後,社工莫姑娘針對課堂老師和大學生們分別做了志願者陪讀需求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重新梳理了整個志願者陪讀計劃:

與各大高校建立起恆長的溝通機制,每學期開學有服務簡介會,與各大高校溝通好需要志願者的數量與分工;期末有服務總結會,各團隊一起分享整個學期的服務情況。

各個學校的志願者管理與招募工作由每個團隊的隊長統一負責,包括做好每批志願者的傳承與延續。

每學期都有面向志願者的定期與不定期的培訓,每次服務都有反饋,志願者會分享服務心得,老師會解答志願者遇到的難點。

給志願者提供成長與學習的空間。比如安排陪讀的課程與專業掛鉤,美術專業的志願者儘量安排在美術課程;發展核心志願者,負責志願者工作的日常管理,培訓,甚至課程設置;支持特教專業的志願者在少年宮當助教,發揮專業優勢。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本學期服務分享會上,一些團隊的服務總結

莫姑娘表示,由於“陪讀計劃”涉及的志願者人數眾多,沒有足夠的資金給予補貼,少年宮能給志願者的就是一張服務憑證,一份肯定,並儘可能地支持志願者的想法,給予他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廣東藥科大學在少年宮的支持下完成了 “陪讀計劃”志願者服務宣傳片的拍攝,特教專業的湘琦也在陪讀期間獲得了許多實踐理論知識的機會,學習到了很多與孩子相處的方法與技巧,還成為了一名助教。

這些志願者想法的實現與成長,包括許許多多志願者的分享慢慢地轉化成對更多志願者的一種激勵與影響,也成為了大學生源源不斷湧入的動力。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今年,湘琦班級的志願者與老師把孩子的夢想編成歌詞,作為畢業禮物送給孩子和家長們

MON

04

特殊孩子的世界裡

不能只有父母

在特殊教育部各個教室外面,坐著一圈家長,在孩子們上課的這段時間裡,因為擔心突發情況,他們從不會跑遠,但依舊是他們難得的自由時間。

一位媽媽說:“因為有老師和課堂志願者,我從來沒有進過教室,根本不擔心孩子。每次從孩子上課後放鬆的心情就可以看出他過得很開心。我也正好趁這段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還可以跟其他家長聊聊天,交流一下育兒經。”

媽媽的回答解開了志願者詩慧曾經的困惑,她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們帶給她很多快樂、感動與成長,但她也在思考自己每週一兩個小時的陪伴到底有沒有幫助到孩子們。

在莫姑娘看來陪讀雖然家長同樣能做,但因為志願者的到來,家長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時間,這2個小時或許是他們一天中眼睛唯一可以離開孩子機會。

除了讓家長獲得喘息,志願者的到來也給了孩子更多社交訓練的機會。

一位媽媽欣喜地發現自己不會表達情感的孩子有了很喜歡的志願者姐姐,姐姐沒來的時候還會念叨;

另一位媽媽也發現自閉症兒子在與很多志願者接觸之後,已經不用時常粘著媽媽,自己就能跟著哥哥姐姐玩了。

這個角色是家長與親人難以替代的,或許對於志願者而言,他們給予特殊群體的只是一份簡單的關注,一份陪伴……

但是對於特殊家庭而言,可能是一個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一個盛滿善意的世界。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志願者們的最美瞬間

編者後記:

從晚上5點到9點半, 4個多小時的時間,我們在莫姑娘的帶領下穿梭在少年宮特殊教育部各個教室、走廊、辦公室,從老師、志願者、家長的口中瞭解了許多關於志願者陪讀的詳盡內容,很遺憾因篇幅原因,無法一一呈現。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特殊孩子們上興趣班,十來個孩子一個教室,他們如想象中一樣會左顧右盼,一雙小手動動這動動那,彷彿根本沒有聽課,這時志願者哥哥姐姐便在一旁時刻提醒著,引導他們完成老師的任務。下課後,志願者哥哥姐姐會陪著孩子一起玩,課堂裡笑聲不斷。

在一些課程群裡,能看到每次服務結束後每位志願者悉心的反饋與分享,字裡行間流露著對這件事的喜愛,他們對孩子毫不掩飾的誇讚與欣賞,讓我們看到了特殊孩子平等融入社會的更多可能。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大學生團隊為孩子們寫的反饋,已經像書本一樣厚了

寫出他們的故事,不單純是褒獎,更重要的是想告訴大家,我們這個特殊群體儘管弱小,但已經有很多組織很多人,正和我們一起,一點一滴在努力著,在服務著,在讓改變發生。

正如莫姑娘所說,每年上千的志願者來陪伴特殊孩子,這本身就是一次社會倡導。

這個倡導不分時空、地域,一個志願者在少年宮認識了這群孩子,他可能會把這份瞭解帶回學校,帶回家裡,他會跟身邊的人去分享。

日後還會成為家長,成為社會重要的一份子,或許以後他們的同事就有我們的特殊孩子……

有了千千萬萬的他們,也將會有所有群體融合共存的明天!

除此之外,少年宮特教部的志願者“陪讀”計劃從想法的誕生到不斷地完善和成熟,在這個過程中能一直持續匯聚各大高校志願者給特殊群體做無償服務,相信也能給一些年輕的家長組織以借鑑。

最後, 謹以廣東藥科大學為“陪讀計劃”拍攝的宣傳片獻給廣州市少年宮的志願者們,也獻給每一個為特殊孩子服務的你。

“陪讀計劃”特教課堂志願者服務宣傳片_騰訊視頻

-END-

採寫 | 春桃 小黑球 編輯 | 噹噹

圖片 | 廣州少年宮 內容顧問 | 孫旭陽

一千名大學生陪護自閉症兒童一萬小時後發現的事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