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豪宅比不過海蒂的小木屋:別讓自以為是的愛,變成對孩子的傷害

不完美媽媽 發現佩奇 服裝 春節家書 睡眠 小晗晗愛閱讀 2019-05-29

01

前幾天帶兒子一起去電影院看了《海蒂和爺爺》,影片中的兩個人女孩,海蒂和克拉拉都讓人很喜歡,但是兩個人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海蒂和爺爺住在偏遠的阿爾卑斯山裡的一座破舊的小木屋裡,海蒂的床是用乾草鋪成的,沒有漂亮的衣服鞋子,沒有豐富的食物,物質生活可以說極度匱乏。可是她每天都可以和朋友皮特一起到山上放羊,一起躺在草地上,一起聊天,可以一起在小湖裡玩水,可以一起從山坡上滾下去,可以追著小羊玩,可以自由的奔跑。爺爺還會給她做雪車,帶著他從山上滑倒山下,天黑了再去山下揹著她上山,只是為了讓她見到她想見的朋友。

而克拉拉卻是一位貴族小姐,住著豪華別墅,家裡有很多傭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漂亮的衣服,有豐富可口的食物,有自己的家庭教師,物質生活非常富有。但是每天只能呆在房子裡,吃飯都是管家陪著,而且還有各種規矩,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飯睡覺上課。沒有朋友,也很少有親人的陪伴。爸爸總是很忙,很少回家。

克拉拉很喜歡海蒂,嚮往著海蒂的生活。而海蒂的姨媽卻覺得呆在那個小木屋裡,和爺爺住在一起,海蒂不會有什麼好的人生。只有去克拉拉家,做克拉拉的玩伴,可以住在豪宅裡,可以上課識字,可以生活的更體面,這才是有希望的人生;克拉拉家的女管家也這麼想,感覺野丫頭海蒂能住進那棟別墅,簡直就是飛上枝頭做鳳凰,應該感謝上帝,應該心滿意足。

可是海蒂呢,她總是想要打開窗戶看到山,爺爺那裡的山,她想念爺爺,想念皮特,想念那裡的生活,想要回家卻回不去時,她總是在爺爺睡覺時偷偷的哭,抱著爺爺用木頭雕刻的小鷹睡覺,甚至在夢裡都想回家,思念成疾。當她被送回家時,往日那個快樂活潑的海蒂又回來了。

大豪宅比不過海蒂的小木屋:別讓自以為是的愛,變成對孩子的傷害

02

每個孩子都想成為海蒂,而很多大人卻拼命想要孩子過上克拉拉的生活

今天中午吃飯時跟兒子聊天,其中一段對話如下:

如果你選,你想成為海蒂,還是克拉拉

當然是海蒂了

為什麼呀,你看克拉拉住著豪宅,家裡都那麼多好吃的,還有漂亮的衣服,可是海蒂呢,住著破木屋,連個舒服的床都沒有,全是甘草,也沒有漂亮的衣服,沒有好吃的。

人活著,又不是為了住大房子,為了吃好吃的,為了穿漂亮的衣服。是為了快樂,讓自己覺得快樂。你看看海蒂,每天都可以出去玩,還有好朋友皮特一起。可是海蒂呢,只能呆在屋子裡,還有那麼多規矩。太無聊了。

這就是孩子想要的,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一起做有趣的事兒,一起玩。快樂才是最重要的。而很多大人,卻並不是這麼想的。我們總覺得要努力打拼,要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讓她住的好吃的好穿的好,讓她上更好的學校,更多的輔導班,好像這才是父母必須要做的事兒,重要的事兒。

所以爸爸媽媽總是很忙,忙著賺錢,忙著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卻忽視了孩子心裡最想要的是什麼。結果,我們費盡心力捧給孩子的卻不是她想要的。我們的愛,就這樣錯位了。

大豪宅比不過海蒂的小木屋:別讓自以為是的愛,變成對孩子的傷害

03

自以為是的愛不是愛,而是傷害,“我都是為你好”其實就是個謊言

就像海蒂的姨媽一樣,她覺得把海蒂送到克拉拉家才是一個好的選擇,才是對海蒂好。所以就可以不管海蒂怎麼想,多麼捨不得爺爺,用撒謊的方法把海蒂騙走。她不知道海蒂在那裡是多麼的不開心,多麼的不快樂,以至於思念成疾。幸好,遇到了明事理的好人,願意送她回家,否則,海蒂後面的日子該是多麼可憐。這該是一個多麼殘忍的決定,多麼自私的決定,海蒂的姨媽根本就不會知道。

大豪宅比不過海蒂的小木屋:別讓自以為是的愛,變成對孩子的傷害

我們一定不喜歡那個姨媽,但我們卻總是不自覺的做了她那樣的人。

在孩子的成長中,在孩子的教育中,替孩子做一個又一個的決定,很少去問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

用我們以為好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去愛孩子,不管這是不是她想要的。如果孩子不接受,不配合,我們就會生氣,就會覺得孩子不懂事,就會有一種“我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委屈。

“我都是為你好”這就是我們的理直氣壯。可真的是為孩子好嗎?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裡期待,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不是為了自己的攀比心,不是為了享受孩子聽話的感覺,不是為了維護自己家長的權威?

如果我們自以為是的愛,自以為是的好,帶給孩子的是委曲求全,是內心的不快樂,是犧牲自己的愛好和追求,這不是愛,這是傷害。我們不是在為孩子好,而是為自己好。

大豪宅比不過海蒂的小木屋:別讓自以為是的愛,變成對孩子的傷害

04

孩子的童年裡,成長中,最需要的不是物質的富足,而是內心的豐盈

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你的父母時,你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的東西,其實並不需要錢,只需要用心即可。

(一)理解

理解,是對別人最大的善舉。這個道理我們一定都懂。很多的痛苦,很多的矛盾來源於彼此的不理解。這也是作為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總是站在一個三十歲人的高度,用三十歲的經歷、閱歷、理解能力去看那個三歲的孩子的表現,自然是什麼都不好,什麼都不行,什麼都不懂。這樣的方式讓我們根本無法理解孩子,無法讀懂孩子,又怎麼能走進她們的內心,給他們溫暖。

千萬別忘了,我們曾經也是孩子。遇到任何事情,請先拿出自己的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她的感受,她的想法,去解讀她的行為。當我們不知道如何做父母時,想一想你曾經期待的父母的樣子,和不喜歡的父母的樣子就懂了。也可以問問我們的孩子,她會給你答案。

大豪宅比不過海蒂的小木屋:別讓自以為是的愛,變成對孩子的傷害

(二)鼓勵

兒童心理學家及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中寫道: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而這恰恰也是我們很少去關注的。我們擅長的是批評或者誇獎,而不是鼓勵。但這恰恰是孩子成長最不能或缺的。

有鼓勵才會有勇氣,勇氣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有多重要?人生總會有問題,人的成長就是不斷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能力不斷的升級,走向更好的自己。而很多時候我們卻會害怕問題,逃避問題,因此而止步不前,我們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勇氣。直面問題的勇氣。

作為父母,持續的給孩子鼓勵,就是在保護她們的勇氣,就是讓她們擁有更多的勇氣。

大豪宅比不過海蒂的小木屋:別讓自以為是的愛,變成對孩子的傷害

(三)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愛。《被討厭的勇氣》中寫到:一個個體想要作為社會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時候,就會遇到不得不面對的人際關係,這就是人生的課題。而其中最難的就是愛的課題。

我們終其一生都是在尋找愛,我們的很多幸福與煩惱都與之相關。而從小在父母的陪伴中,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得到了愛,也學會了如何去愛,也有能力付出愛。在以後的人生中會擁有更多的幸福感。

陪伴是身心都在一起,而不是像現在很多父母一樣,明明就在孩子身邊,孩子卻活的像個留守兒童。孩子眼睜睜的看著你,你卻在玩手機,恐怕這才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也是差勁的陪伴。

我們要抓住有限的在一起的時間,多和孩子一起互動,一起玩遊戲,一起聊聊天,哪怕一起看個電影,一起讀個故事,一起散散步。我們會因為某個搞笑的情節一起哈哈大笑,某個悲傷的情節一起難過。在一起的過程中,她才能感受到你的愛。

大豪宅比不過海蒂的小木屋:別讓自以為是的愛,變成對孩子的傷害

海藍博士在《不完美,才美》一書中寫到:每個家長都認為自己愛孩子,但是,愛與不愛你說了不算,孩子說了才算。

愛,別錯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