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最後的生土建築群,不願搬離之謎

博物館 樂途 手工藝 旅遊 樂途旅遊網 2017-05-04

喀什噶爾老城東南端黃土高崖上有一處維吾爾居民小巷,維吾爾名:闊孜其亞貝希巷。

不過大家習慣稱其為“高臺民居”,意為高崖上的土陶,在歷史上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存在了。

如今到了喀什旅行的人必然要去這裡逛一逛,有標語書:不到高臺民居,等於沒到喀什噶爾。

喀什最後的生土建築群,不願搬離之謎

高臺民居地勢崎嶇,人口密集,小巷很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巷內還有很多百年前的老宅住房,到底歷史有多長?

高臺民居的人會說:“我爺爺的爺爺就在這裡居住”。

這裡還有二、三層簡易樓房,樓梯多半沒有護欄,甚至還有一些危房。

喀什最後的生土建築群,不願搬離之謎

拐角處,一個民間博物館進入我的視線,艾尼·阿布拉是這間博物館的創辦人,純屬自己愛好,和正規博物館沒法比,卻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這些年代久遠的膠片機大多已經不能用,但是這是一個時代的見證。

喀什最後的生土建築群,不願搬離之謎

已經落滿灰塵的路燈,孤獨的表達著歲月的滄桑。

喀什最後的生土建築群,不願搬離之謎

在進巷子的左手邊,透過門簾,一位的正在做手工花帽的維吾爾婦女吸引了我們的視線,掀開門簾後,琳琅滿目的手工製品佔滿了不大的空間,不得不說,手工在喀什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這個稀罕的小朋友更是讓我停止不了按動快門的手指。

喀什最後的生土建築群,不願搬離之謎

巷子不算長,但是一不留神就讓你犯迷糊。不多走幾回是很難分辨東南西北的。

喀什最後的生土建築群,不願搬離之謎

喀什土陶始於3000多年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大部分土陶製品已經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師範畢業的吐爾遜·祖農原本是看不上父親傳下來的這門手藝,卻又非常眷戀在這裡生活了半個多世紀的環境。

最終還是選擇繼承父輩的生計。

喀什最後的生土建築群,不願搬離之謎

巷子裡的小盆友正在玩我們小時候也喜歡的陀螺。這位小哥按捺不住內心的躁動,躍躍欲試。

喀什最後的生土建築群,不願搬離之謎

如今的高臺民居在喀什老城的改造中,僅僅是遷走了上百戶的居民,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修繕改造,仍然保留著最純正的歷史風貌,這也成了如今喀什最後的生土建築群。

喀什最後的生土建築群,不願搬離之謎

維吾爾小孩的童年,他們在巷子裡戲耍打鬧,甚至光著屁股你追我跑。一點也不躲避鏡頭,反而是搶著出鏡。

喀什最後的生土建築群,不願搬離之謎

這一段最有歷史感的喀什老城,不知道還會留存多久。如果你還沒有去,趁早。

喀什最後的生土建築群,不願搬離之謎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高臺民居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高臺民居就在喀什噶爾的對面,吐曼河的邊上。非常方便,建議遊玩時間1-2小時,可以看看這裡的個人收藏博物館和土陶工藝。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叫我駱俊旭 更新:2017.05.0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