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瞭望窗前聚集了很多人。

遊覽者能夠遠眺遺址的地方,只剩下這個巨大的瞭望窗了。

三個投幣望遠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枚硬幣可以看30秒,很多人在抱怨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想,這應該也不是設計師的本意吧。

/

布展沒主題、沒重點,沒邏輯,卻有錯誤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瞭望窗前聚集了很多人。

遊覽者能夠遠眺遺址的地方,只剩下這個巨大的瞭望窗了。

三個投幣望遠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枚硬幣可以看30秒,很多人在抱怨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想,這應該也不是設計師的本意吧。

/

布展沒主題、沒重點,沒邏輯,卻有錯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銅錢。

在一堆元代銅錢裡面,混雜了一枚宋徽宗的大觀通寶,不知道想表達或者說明什麼?

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難道只是因為宋徽宗的字好看?

如果說場館設計還是有一定水準和道理,布展就完全讓人不明白了。

首先這是遺址博物館,重點應該是介紹遺址的過去輝煌、保護過程、現在狀況、相關故事等等內容吧。實際情況是涉及的並不多,且空洞無物。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瞭望窗前聚集了很多人。

遊覽者能夠遠眺遺址的地方,只剩下這個巨大的瞭望窗了。

三個投幣望遠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枚硬幣可以看30秒,很多人在抱怨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想,這應該也不是設計師的本意吧。

/

布展沒主題、沒重點,沒邏輯,卻有錯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銅錢。

在一堆元代銅錢裡面,混雜了一枚宋徽宗的大觀通寶,不知道想表達或者說明什麼?

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難道只是因為宋徽宗的字好看?

如果說場館設計還是有一定水準和道理,布展就完全讓人不明白了。

首先這是遺址博物館,重點應該是介紹遺址的過去輝煌、保護過程、現在狀況、相關故事等等內容吧。實際情況是涉及的並不多,且空洞無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蒙古皇帝和皇后。

比如在空間不足的前提下,用整整一個展廳佈置了上圖這個場景。還有大量展品是新造的,而非文物。比如用實例展現什麼是斗拱;用圖書館抽調來的現代書籍展現元朝有文化,其中很多的作者是漢族人,也實在看不出和元上都或者蒙古人有什麼關係。

難道是出土文物不足,只好用這些來充數麼?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瞭望窗前聚集了很多人。

遊覽者能夠遠眺遺址的地方,只剩下這個巨大的瞭望窗了。

三個投幣望遠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枚硬幣可以看30秒,很多人在抱怨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想,這應該也不是設計師的本意吧。

/

布展沒主題、沒重點,沒邏輯,卻有錯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銅錢。

在一堆元代銅錢裡面,混雜了一枚宋徽宗的大觀通寶,不知道想表達或者說明什麼?

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難道只是因為宋徽宗的字好看?

如果說場館設計還是有一定水準和道理,布展就完全讓人不明白了。

首先這是遺址博物館,重點應該是介紹遺址的過去輝煌、保護過程、現在狀況、相關故事等等內容吧。實際情況是涉及的並不多,且空洞無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蒙古皇帝和皇后。

比如在空間不足的前提下,用整整一個展廳佈置了上圖這個場景。還有大量展品是新造的,而非文物。比如用實例展現什麼是斗拱;用圖書館抽調來的現代書籍展現元朝有文化,其中很多的作者是漢族人,也實在看不出和元上都或者蒙古人有什麼關係。

難道是出土文物不足,只好用這些來充數麼?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保護區域圖。來源: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

從上圖可以看到,元上都遺址作為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是很大的,核心區域都遠遠超出了上都城牆的範圍。

保護範圍這麼大的原因是什麼?

保護範圍內都有哪些值得保護的東西?

這些值得保護的東西在歷史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把這些用一個展廳講明白,比搞兩個假人在那裡有價值的多。也是作為遺址博物館的應盡義務。

現在的展覽中有相關內容嗎?還真有,一幅模糊不清的圖而已,還沒有上面我貼的這張明白。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瞭望窗前聚集了很多人。

遊覽者能夠遠眺遺址的地方,只剩下這個巨大的瞭望窗了。

三個投幣望遠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枚硬幣可以看30秒,很多人在抱怨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想,這應該也不是設計師的本意吧。

/

布展沒主題、沒重點,沒邏輯,卻有錯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銅錢。

在一堆元代銅錢裡面,混雜了一枚宋徽宗的大觀通寶,不知道想表達或者說明什麼?

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難道只是因為宋徽宗的字好看?

如果說場館設計還是有一定水準和道理,布展就完全讓人不明白了。

首先這是遺址博物館,重點應該是介紹遺址的過去輝煌、保護過程、現在狀況、相關故事等等內容吧。實際情況是涉及的並不多,且空洞無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蒙古皇帝和皇后。

比如在空間不足的前提下,用整整一個展廳佈置了上圖這個場景。還有大量展品是新造的,而非文物。比如用實例展現什麼是斗拱;用圖書館抽調來的現代書籍展現元朝有文化,其中很多的作者是漢族人,也實在看不出和元上都或者蒙古人有什麼關係。

難道是出土文物不足,只好用這些來充數麼?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保護區域圖。來源: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

從上圖可以看到,元上都遺址作為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是很大的,核心區域都遠遠超出了上都城牆的範圍。

保護範圍這麼大的原因是什麼?

保護範圍內都有哪些值得保護的東西?

這些值得保護的東西在歷史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把這些用一個展廳講明白,比搞兩個假人在那裡有價值的多。也是作為遺址博物館的應盡義務。

現在的展覽中有相關內容嗎?還真有,一幅模糊不清的圖而已,還沒有上面我貼的這張明白。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一共四個字,還能錯一個。

展品標牌非常簡單,只有名字,而沒有任何解釋的文字。即便如此,竟然也出現了錯字。

普賢菩薩象徵真理,以智導行,以行證智。

菩賢菩薩就不知道象徵著什麼了。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瞭望窗前聚集了很多人。

遊覽者能夠遠眺遺址的地方,只剩下這個巨大的瞭望窗了。

三個投幣望遠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枚硬幣可以看30秒,很多人在抱怨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想,這應該也不是設計師的本意吧。

/

布展沒主題、沒重點,沒邏輯,卻有錯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銅錢。

在一堆元代銅錢裡面,混雜了一枚宋徽宗的大觀通寶,不知道想表達或者說明什麼?

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難道只是因為宋徽宗的字好看?

如果說場館設計還是有一定水準和道理,布展就完全讓人不明白了。

首先這是遺址博物館,重點應該是介紹遺址的過去輝煌、保護過程、現在狀況、相關故事等等內容吧。實際情況是涉及的並不多,且空洞無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蒙古皇帝和皇后。

比如在空間不足的前提下,用整整一個展廳佈置了上圖這個場景。還有大量展品是新造的,而非文物。比如用實例展現什麼是斗拱;用圖書館抽調來的現代書籍展現元朝有文化,其中很多的作者是漢族人,也實在看不出和元上都或者蒙古人有什麼關係。

難道是出土文物不足,只好用這些來充數麼?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保護區域圖。來源: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

從上圖可以看到,元上都遺址作為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是很大的,核心區域都遠遠超出了上都城牆的範圍。

保護範圍這麼大的原因是什麼?

保護範圍內都有哪些值得保護的東西?

這些值得保護的東西在歷史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把這些用一個展廳講明白,比搞兩個假人在那裡有價值的多。也是作為遺址博物館的應盡義務。

現在的展覽中有相關內容嗎?還真有,一幅模糊不清的圖而已,還沒有上面我貼的這張明白。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一共四個字,還能錯一個。

展品標牌非常簡單,只有名字,而沒有任何解釋的文字。即便如此,竟然也出現了錯字。

普賢菩薩象徵真理,以智導行,以行證智。

菩賢菩薩就不知道象徵著什麼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再猜猜這是啥?

整個展覽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目的性,也就沒有主題,沒有布展的標準。因此,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展品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除了現代書籍這種看不懂的展品之外,還有一些展品水平很差,比如上面圖中的這條青龍。它們還是一整套,剩下的還有朱雀、玄武和白虎,都是這個畫風的。

這樣的水準,如何體現當時世界中心之一,元上都的風采啊?

/

歷史很精彩,上都通世界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瞭望窗前聚集了很多人。

遊覽者能夠遠眺遺址的地方,只剩下這個巨大的瞭望窗了。

三個投幣望遠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枚硬幣可以看30秒,很多人在抱怨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想,這應該也不是設計師的本意吧。

/

布展沒主題、沒重點,沒邏輯,卻有錯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銅錢。

在一堆元代銅錢裡面,混雜了一枚宋徽宗的大觀通寶,不知道想表達或者說明什麼?

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難道只是因為宋徽宗的字好看?

如果說場館設計還是有一定水準和道理,布展就完全讓人不明白了。

首先這是遺址博物館,重點應該是介紹遺址的過去輝煌、保護過程、現在狀況、相關故事等等內容吧。實際情況是涉及的並不多,且空洞無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蒙古皇帝和皇后。

比如在空間不足的前提下,用整整一個展廳佈置了上圖這個場景。還有大量展品是新造的,而非文物。比如用實例展現什麼是斗拱;用圖書館抽調來的現代書籍展現元朝有文化,其中很多的作者是漢族人,也實在看不出和元上都或者蒙古人有什麼關係。

難道是出土文物不足,只好用這些來充數麼?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保護區域圖。來源: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

從上圖可以看到,元上都遺址作為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是很大的,核心區域都遠遠超出了上都城牆的範圍。

保護範圍這麼大的原因是什麼?

保護範圍內都有哪些值得保護的東西?

這些值得保護的東西在歷史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把這些用一個展廳講明白,比搞兩個假人在那裡有價值的多。也是作為遺址博物館的應盡義務。

現在的展覽中有相關內容嗎?還真有,一幅模糊不清的圖而已,還沒有上面我貼的這張明白。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一共四個字,還能錯一個。

展品標牌非常簡單,只有名字,而沒有任何解釋的文字。即便如此,竟然也出現了錯字。

普賢菩薩象徵真理,以智導行,以行證智。

菩賢菩薩就不知道象徵著什麼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再猜猜這是啥?

整個展覽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目的性,也就沒有主題,沒有布展的標準。因此,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展品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除了現代書籍這種看不懂的展品之外,還有一些展品水平很差,比如上面圖中的這條青龍。它們還是一整套,剩下的還有朱雀、玄武和白虎,都是這個畫風的。

這樣的水準,如何體現當時世界中心之一,元上都的風采啊?

/

歷史很精彩,上都通世界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和遺址位置關係圖。 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瞭望窗前聚集了很多人。

遊覽者能夠遠眺遺址的地方,只剩下這個巨大的瞭望窗了。

三個投幣望遠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枚硬幣可以看30秒,很多人在抱怨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想,這應該也不是設計師的本意吧。

/

布展沒主題、沒重點,沒邏輯,卻有錯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銅錢。

在一堆元代銅錢裡面,混雜了一枚宋徽宗的大觀通寶,不知道想表達或者說明什麼?

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難道只是因為宋徽宗的字好看?

如果說場館設計還是有一定水準和道理,布展就完全讓人不明白了。

首先這是遺址博物館,重點應該是介紹遺址的過去輝煌、保護過程、現在狀況、相關故事等等內容吧。實際情況是涉及的並不多,且空洞無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蒙古皇帝和皇后。

比如在空間不足的前提下,用整整一個展廳佈置了上圖這個場景。還有大量展品是新造的,而非文物。比如用實例展現什麼是斗拱;用圖書館抽調來的現代書籍展現元朝有文化,其中很多的作者是漢族人,也實在看不出和元上都或者蒙古人有什麼關係。

難道是出土文物不足,只好用這些來充數麼?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保護區域圖。來源: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

從上圖可以看到,元上都遺址作為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是很大的,核心區域都遠遠超出了上都城牆的範圍。

保護範圍這麼大的原因是什麼?

保護範圍內都有哪些值得保護的東西?

這些值得保護的東西在歷史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把這些用一個展廳講明白,比搞兩個假人在那裡有價值的多。也是作為遺址博物館的應盡義務。

現在的展覽中有相關內容嗎?還真有,一幅模糊不清的圖而已,還沒有上面我貼的這張明白。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一共四個字,還能錯一個。

展品標牌非常簡單,只有名字,而沒有任何解釋的文字。即便如此,竟然也出現了錯字。

普賢菩薩象徵真理,以智導行,以行證智。

菩賢菩薩就不知道象徵著什麼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再猜猜這是啥?

整個展覽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目的性,也就沒有主題,沒有布展的標準。因此,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展品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除了現代書籍這種看不懂的展品之外,還有一些展品水平很差,比如上面圖中的這條青龍。它們還是一整套,剩下的還有朱雀、玄武和白虎,都是這個畫風的。

這樣的水準,如何體現當時世界中心之一,元上都的風采啊?

/

歷史很精彩,上都通世界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和遺址位置關係圖。 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城區衛星圖。來源:谷歌地球

元上都是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衝突、融合的見證,雖然只存在了百年,卻見證了至今為止地球上最強大帝國由盛及衰的全過程。

元上都的經歷,不但是一出鴻篇鉅製的歷史大戲,也是通達世界、改變世界關鍵節點,包含的歷史信息和精彩故事太多了。

從1256年忽必烈在此駐帳開始,到1259年蒙哥汗殞命釣魚城,當時還被稱作開平府的元上都已經註定會有一個光輝的未來;1358年紅巾軍攻進上都大肆劫掠,1368年元順帝丟掉大都後退守上都,曇花一現已經成了這座都城無法更改的宿命。

元朝11位皇帝,6位在上都登基,其中故事是多好的串接歷史、組織展覽內容的素材和線索。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瞭望窗前聚集了很多人。

遊覽者能夠遠眺遺址的地方,只剩下這個巨大的瞭望窗了。

三個投幣望遠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枚硬幣可以看30秒,很多人在抱怨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想,這應該也不是設計師的本意吧。

/

布展沒主題、沒重點,沒邏輯,卻有錯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銅錢。

在一堆元代銅錢裡面,混雜了一枚宋徽宗的大觀通寶,不知道想表達或者說明什麼?

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難道只是因為宋徽宗的字好看?

如果說場館設計還是有一定水準和道理,布展就完全讓人不明白了。

首先這是遺址博物館,重點應該是介紹遺址的過去輝煌、保護過程、現在狀況、相關故事等等內容吧。實際情況是涉及的並不多,且空洞無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蒙古皇帝和皇后。

比如在空間不足的前提下,用整整一個展廳佈置了上圖這個場景。還有大量展品是新造的,而非文物。比如用實例展現什麼是斗拱;用圖書館抽調來的現代書籍展現元朝有文化,其中很多的作者是漢族人,也實在看不出和元上都或者蒙古人有什麼關係。

難道是出土文物不足,只好用這些來充數麼?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保護區域圖。來源: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

從上圖可以看到,元上都遺址作為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是很大的,核心區域都遠遠超出了上都城牆的範圍。

保護範圍這麼大的原因是什麼?

保護範圍內都有哪些值得保護的東西?

這些值得保護的東西在歷史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把這些用一個展廳講明白,比搞兩個假人在那裡有價值的多。也是作為遺址博物館的應盡義務。

現在的展覽中有相關內容嗎?還真有,一幅模糊不清的圖而已,還沒有上面我貼的這張明白。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一共四個字,還能錯一個。

展品標牌非常簡單,只有名字,而沒有任何解釋的文字。即便如此,竟然也出現了錯字。

普賢菩薩象徵真理,以智導行,以行證智。

菩賢菩薩就不知道象徵著什麼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再猜猜這是啥?

整個展覽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目的性,也就沒有主題,沒有布展的標準。因此,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展品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除了現代書籍這種看不懂的展品之外,還有一些展品水平很差,比如上面圖中的這條青龍。它們還是一整套,剩下的還有朱雀、玄武和白虎,都是這個畫風的。

這樣的水準,如何體現當時世界中心之一,元上都的風采啊?

/

歷史很精彩,上都通世界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和遺址位置關係圖。 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城區衛星圖。來源:谷歌地球

元上都是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衝突、融合的見證,雖然只存在了百年,卻見證了至今為止地球上最強大帝國由盛及衰的全過程。

元上都的經歷,不但是一出鴻篇鉅製的歷史大戲,也是通達世界、改變世界關鍵節點,包含的歷史信息和精彩故事太多了。

從1256年忽必烈在此駐帳開始,到1259年蒙哥汗殞命釣魚城,當時還被稱作開平府的元上都已經註定會有一個光輝的未來;1358年紅巾軍攻進上都大肆劫掠,1368年元順帝丟掉大都後退守上都,曇花一現已經成了這座都城無法更改的宿命。

元朝11位皇帝,6位在上都登基,其中故事是多好的串接歷史、組織展覽內容的素材和線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位於蒙古國中部的哈剌和林遺址。 來源:谷歌地球

哈剌和林、元上都、元大都三座曾經的蒙古帝國都城,只有元上都封印了時光,遺址完整,還能比較清晰地辨別出往日的樣子。以這個角度看,元上都獲得世界遺產稱號,實至名歸。

而這三座都城之間的故事,其實也是很好的展覽線索。

比如,在哈剌和林舉辦的伊斯蘭、基督教、佛教,三教大辯論;在上都舉辦的道教、佛教大辯論,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蒙古推向佛教懷抱的?

西藏喇嘛八思巴在元上都如何大勝全真道士,讓他們削髮受辱的?並進而影響了東亞的宗教格局,也影響了西藏、蒙古的政治格局。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瞭望窗前聚集了很多人。

遊覽者能夠遠眺遺址的地方,只剩下這個巨大的瞭望窗了。

三個投幣望遠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枚硬幣可以看30秒,很多人在抱怨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想,這應該也不是設計師的本意吧。

/

布展沒主題、沒重點,沒邏輯,卻有錯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銅錢。

在一堆元代銅錢裡面,混雜了一枚宋徽宗的大觀通寶,不知道想表達或者說明什麼?

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難道只是因為宋徽宗的字好看?

如果說場館設計還是有一定水準和道理,布展就完全讓人不明白了。

首先這是遺址博物館,重點應該是介紹遺址的過去輝煌、保護過程、現在狀況、相關故事等等內容吧。實際情況是涉及的並不多,且空洞無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蒙古皇帝和皇后。

比如在空間不足的前提下,用整整一個展廳佈置了上圖這個場景。還有大量展品是新造的,而非文物。比如用實例展現什麼是斗拱;用圖書館抽調來的現代書籍展現元朝有文化,其中很多的作者是漢族人,也實在看不出和元上都或者蒙古人有什麼關係。

難道是出土文物不足,只好用這些來充數麼?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保護區域圖。來源: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

從上圖可以看到,元上都遺址作為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是很大的,核心區域都遠遠超出了上都城牆的範圍。

保護範圍這麼大的原因是什麼?

保護範圍內都有哪些值得保護的東西?

這些值得保護的東西在歷史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把這些用一個展廳講明白,比搞兩個假人在那裡有價值的多。也是作為遺址博物館的應盡義務。

現在的展覽中有相關內容嗎?還真有,一幅模糊不清的圖而已,還沒有上面我貼的這張明白。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一共四個字,還能錯一個。

展品標牌非常簡單,只有名字,而沒有任何解釋的文字。即便如此,竟然也出現了錯字。

普賢菩薩象徵真理,以智導行,以行證智。

菩賢菩薩就不知道象徵著什麼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再猜猜這是啥?

整個展覽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目的性,也就沒有主題,沒有布展的標準。因此,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展品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除了現代書籍這種看不懂的展品之外,還有一些展品水平很差,比如上面圖中的這條青龍。它們還是一整套,剩下的還有朱雀、玄武和白虎,都是這個畫風的。

這樣的水準,如何體現當時世界中心之一,元上都的風采啊?

/

歷史很精彩,上都通世界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和遺址位置關係圖。 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城區衛星圖。來源:谷歌地球

元上都是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衝突、融合的見證,雖然只存在了百年,卻見證了至今為止地球上最強大帝國由盛及衰的全過程。

元上都的經歷,不但是一出鴻篇鉅製的歷史大戲,也是通達世界、改變世界關鍵節點,包含的歷史信息和精彩故事太多了。

從1256年忽必烈在此駐帳開始,到1259年蒙哥汗殞命釣魚城,當時還被稱作開平府的元上都已經註定會有一個光輝的未來;1358年紅巾軍攻進上都大肆劫掠,1368年元順帝丟掉大都後退守上都,曇花一現已經成了這座都城無法更改的宿命。

元朝11位皇帝,6位在上都登基,其中故事是多好的串接歷史、組織展覽內容的素材和線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位於蒙古國中部的哈剌和林遺址。 來源:谷歌地球

哈剌和林、元上都、元大都三座曾經的蒙古帝國都城,只有元上都封印了時光,遺址完整,還能比較清晰地辨別出往日的樣子。以這個角度看,元上都獲得世界遺產稱號,實至名歸。

而這三座都城之間的故事,其實也是很好的展覽線索。

比如,在哈剌和林舉辦的伊斯蘭、基督教、佛教,三教大辯論;在上都舉辦的道教、佛教大辯論,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蒙古推向佛教懷抱的?

西藏喇嘛八思巴在元上都如何大勝全真道士,讓他們削髮受辱的?並進而影響了東亞的宗教格局,也影響了西藏、蒙古的政治格局。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龍柱。

再比如,為什麼元朝推行夏都上都、冬都大都兩都制度?

忽必烈是如何在兩個世界分別扮演蒙古大汗和中國皇帝的?上都和大都在期間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甚至講一講為什麼上都採用藍色琉璃瓦,都好過擺兩個人偶吧。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瞭望窗前聚集了很多人。

遊覽者能夠遠眺遺址的地方,只剩下這個巨大的瞭望窗了。

三個投幣望遠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枚硬幣可以看30秒,很多人在抱怨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想,這應該也不是設計師的本意吧。

/

布展沒主題、沒重點,沒邏輯,卻有錯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銅錢。

在一堆元代銅錢裡面,混雜了一枚宋徽宗的大觀通寶,不知道想表達或者說明什麼?

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難道只是因為宋徽宗的字好看?

如果說場館設計還是有一定水準和道理,布展就完全讓人不明白了。

首先這是遺址博物館,重點應該是介紹遺址的過去輝煌、保護過程、現在狀況、相關故事等等內容吧。實際情況是涉及的並不多,且空洞無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蒙古皇帝和皇后。

比如在空間不足的前提下,用整整一個展廳佈置了上圖這個場景。還有大量展品是新造的,而非文物。比如用實例展現什麼是斗拱;用圖書館抽調來的現代書籍展現元朝有文化,其中很多的作者是漢族人,也實在看不出和元上都或者蒙古人有什麼關係。

難道是出土文物不足,只好用這些來充數麼?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保護區域圖。來源: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

從上圖可以看到,元上都遺址作為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是很大的,核心區域都遠遠超出了上都城牆的範圍。

保護範圍這麼大的原因是什麼?

保護範圍內都有哪些值得保護的東西?

這些值得保護的東西在歷史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把這些用一個展廳講明白,比搞兩個假人在那裡有價值的多。也是作為遺址博物館的應盡義務。

現在的展覽中有相關內容嗎?還真有,一幅模糊不清的圖而已,還沒有上面我貼的這張明白。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一共四個字,還能錯一個。

展品標牌非常簡單,只有名字,而沒有任何解釋的文字。即便如此,竟然也出現了錯字。

普賢菩薩象徵真理,以智導行,以行證智。

菩賢菩薩就不知道象徵著什麼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再猜猜這是啥?

整個展覽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目的性,也就沒有主題,沒有布展的標準。因此,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展品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除了現代書籍這種看不懂的展品之外,還有一些展品水平很差,比如上面圖中的這條青龍。它們還是一整套,剩下的還有朱雀、玄武和白虎,都是這個畫風的。

這樣的水準,如何體現當時世界中心之一,元上都的風采啊?

/

歷史很精彩,上都通世界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和遺址位置關係圖。 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城區衛星圖。來源:谷歌地球

元上都是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衝突、融合的見證,雖然只存在了百年,卻見證了至今為止地球上最強大帝國由盛及衰的全過程。

元上都的經歷,不但是一出鴻篇鉅製的歷史大戲,也是通達世界、改變世界關鍵節點,包含的歷史信息和精彩故事太多了。

從1256年忽必烈在此駐帳開始,到1259年蒙哥汗殞命釣魚城,當時還被稱作開平府的元上都已經註定會有一個光輝的未來;1358年紅巾軍攻進上都大肆劫掠,1368年元順帝丟掉大都後退守上都,曇花一現已經成了這座都城無法更改的宿命。

元朝11位皇帝,6位在上都登基,其中故事是多好的串接歷史、組織展覽內容的素材和線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位於蒙古國中部的哈剌和林遺址。 來源:谷歌地球

哈剌和林、元上都、元大都三座曾經的蒙古帝國都城,只有元上都封印了時光,遺址完整,還能比較清晰地辨別出往日的樣子。以這個角度看,元上都獲得世界遺產稱號,實至名歸。

而這三座都城之間的故事,其實也是很好的展覽線索。

比如,在哈剌和林舉辦的伊斯蘭、基督教、佛教,三教大辯論;在上都舉辦的道教、佛教大辯論,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蒙古推向佛教懷抱的?

西藏喇嘛八思巴在元上都如何大勝全真道士,讓他們削髮受辱的?並進而影響了東亞的宗教格局,也影響了西藏、蒙古的政治格局。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龍柱。

再比如,為什麼元朝推行夏都上都、冬都大都兩都制度?

忽必烈是如何在兩個世界分別扮演蒙古大汗和中國皇帝的?上都和大都在期間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甚至講一講為什麼上都採用藍色琉璃瓦,都好過擺兩個人偶吧。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上都遺址出土的藍色琉璃瓦。

上都不但宮殿的覆瓦顏色與大都不同,城市的形態也有顯著差異。外城的北苑保留了相對自然的狀態,是巨大的花園區域。在城外則有大量蒙古包組成的聚落,遊牧民族的特徵十分明顯。

如果說哈剌和林算是傳統的蒙古聚落,那麼上都蒙漢交融的意味更加濃郁,大都則是全然漢化的都市。

在上都,忽必烈是統治蒙古帝國各汗國的大汗;在大都,忽必烈是統治長江南北的元朝皇帝。

我們不知道,忽必烈或者其繼任者們是更喜歡上都,還是大都。大都有他們理想的生活方式,上都有他們的傳統和情懷。

今天北上廣深白領所面對的多元時空的對立和難以調節的矛盾,當年元朝皇帝們一樣需要面對。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瞭望窗前聚集了很多人。

遊覽者能夠遠眺遺址的地方,只剩下這個巨大的瞭望窗了。

三個投幣望遠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枚硬幣可以看30秒,很多人在抱怨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想,這應該也不是設計師的本意吧。

/

布展沒主題、沒重點,沒邏輯,卻有錯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銅錢。

在一堆元代銅錢裡面,混雜了一枚宋徽宗的大觀通寶,不知道想表達或者說明什麼?

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難道只是因為宋徽宗的字好看?

如果說場館設計還是有一定水準和道理,布展就完全讓人不明白了。

首先這是遺址博物館,重點應該是介紹遺址的過去輝煌、保護過程、現在狀況、相關故事等等內容吧。實際情況是涉及的並不多,且空洞無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蒙古皇帝和皇后。

比如在空間不足的前提下,用整整一個展廳佈置了上圖這個場景。還有大量展品是新造的,而非文物。比如用實例展現什麼是斗拱;用圖書館抽調來的現代書籍展現元朝有文化,其中很多的作者是漢族人,也實在看不出和元上都或者蒙古人有什麼關係。

難道是出土文物不足,只好用這些來充數麼?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保護區域圖。來源: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

從上圖可以看到,元上都遺址作為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是很大的,核心區域都遠遠超出了上都城牆的範圍。

保護範圍這麼大的原因是什麼?

保護範圍內都有哪些值得保護的東西?

這些值得保護的東西在歷史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把這些用一個展廳講明白,比搞兩個假人在那裡有價值的多。也是作為遺址博物館的應盡義務。

現在的展覽中有相關內容嗎?還真有,一幅模糊不清的圖而已,還沒有上面我貼的這張明白。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一共四個字,還能錯一個。

展品標牌非常簡單,只有名字,而沒有任何解釋的文字。即便如此,竟然也出現了錯字。

普賢菩薩象徵真理,以智導行,以行證智。

菩賢菩薩就不知道象徵著什麼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再猜猜這是啥?

整個展覽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目的性,也就沒有主題,沒有布展的標準。因此,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展品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除了現代書籍這種看不懂的展品之外,還有一些展品水平很差,比如上面圖中的這條青龍。它們還是一整套,剩下的還有朱雀、玄武和白虎,都是這個畫風的。

這樣的水準,如何體現當時世界中心之一,元上都的風采啊?

/

歷史很精彩,上都通世界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和遺址位置關係圖。 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城區衛星圖。來源:谷歌地球

元上都是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衝突、融合的見證,雖然只存在了百年,卻見證了至今為止地球上最強大帝國由盛及衰的全過程。

元上都的經歷,不但是一出鴻篇鉅製的歷史大戲,也是通達世界、改變世界關鍵節點,包含的歷史信息和精彩故事太多了。

從1256年忽必烈在此駐帳開始,到1259年蒙哥汗殞命釣魚城,當時還被稱作開平府的元上都已經註定會有一個光輝的未來;1358年紅巾軍攻進上都大肆劫掠,1368年元順帝丟掉大都後退守上都,曇花一現已經成了這座都城無法更改的宿命。

元朝11位皇帝,6位在上都登基,其中故事是多好的串接歷史、組織展覽內容的素材和線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位於蒙古國中部的哈剌和林遺址。 來源:谷歌地球

哈剌和林、元上都、元大都三座曾經的蒙古帝國都城,只有元上都封印了時光,遺址完整,還能比較清晰地辨別出往日的樣子。以這個角度看,元上都獲得世界遺產稱號,實至名歸。

而這三座都城之間的故事,其實也是很好的展覽線索。

比如,在哈剌和林舉辦的伊斯蘭、基督教、佛教,三教大辯論;在上都舉辦的道教、佛教大辯論,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蒙古推向佛教懷抱的?

西藏喇嘛八思巴在元上都如何大勝全真道士,讓他們削髮受辱的?並進而影響了東亞的宗教格局,也影響了西藏、蒙古的政治格局。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龍柱。

再比如,為什麼元朝推行夏都上都、冬都大都兩都制度?

忽必烈是如何在兩個世界分別扮演蒙古大汗和中國皇帝的?上都和大都在期間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甚至講一講為什麼上都採用藍色琉璃瓦,都好過擺兩個人偶吧。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上都遺址出土的藍色琉璃瓦。

上都不但宮殿的覆瓦顏色與大都不同,城市的形態也有顯著差異。外城的北苑保留了相對自然的狀態,是巨大的花園區域。在城外則有大量蒙古包組成的聚落,遊牧民族的特徵十分明顯。

如果說哈剌和林算是傳統的蒙古聚落,那麼上都蒙漢交融的意味更加濃郁,大都則是全然漢化的都市。

在上都,忽必烈是統治蒙古帝國各汗國的大汗;在大都,忽必烈是統治長江南北的元朝皇帝。

我們不知道,忽必烈或者其繼任者們是更喜歡上都,還是大都。大都有他們理想的生活方式,上都有他們的傳統和情懷。

今天北上廣深白領所面對的多元時空的對立和難以調節的矛盾,當年元朝皇帝們一樣需要面對。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在博物館前遠眺遺址,近前是博物館的“私家”停車場。

遺址博物館就是要用故事、共情調動起觀者的興趣,建立場景感,並讓觀者把這些帶入遺址的遊覽過程,那些土堆才能成為建築,那些早已逝去的歷史才能投射到廢墟之上。

元上都遺址還應該是正藍旗乃至錫盟、內蒙古、蒙古旅遊的原點,從這一點出發,串聯歷史和現實。甚至從這裡重新審視、認識北京,那座曾經的元大都。

這才是遺址博物館應該完成的工作,而不是挖空心思收取每人5元的乘車費。

"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石刻的銘牌,昭示了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的身份。

元上都遺址是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申遺的配套工程。

博物館本應該依託遺址,全面展示元上都這一世界遺產的價值,不指望展現大元帝國的萬千氣象,最少也能把元上都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體現出來。

結果展館設計卻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人性化,基本的導覽標識欠奉,展品不豐富也就算了,還存在低級錯誤,遊覽體驗不好,對不起世界遺產的稱號,更浪費元上都豐富的資源。

\\

為了5元錢,擺渡車套路深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在遺址南側,距離南城牆直線距離4.8公里,位於烏蘭臺東側,利用原有的露天礦場設計建造。

烏蘭臺意為紅色烽火臺,是一處隆起的小山。名字的來源是當初在其紅色山岩上建有烽火臺,算是元上都一處重要預警裝置。

從風水上講,烏蘭臺也算是元上都的案山,忽必烈當初選此處先扎大營後建城最後建都,顯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很深的影響。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停車場,小型車輛五元停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離開停車場,隨著人流往山上走,當天遊客很多。

本以為上圖中紅色的建築就是博物館,結果卻是想多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博物館整體衛星圖。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遊客在停車場停好車,需要走到乘車處乘車,然後順時針繞行烏蘭臺四分之三圈,才可到達博物館。車票價格每人5元,1.2米以下兒童如果不佔座位免票。

票價真的不高,但收取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從停車場走到乘車處需要步行400米,乘坐擺渡車1350米到達博物館,博物館回到乘車處440米。如果不願意乘坐擺渡車,可以自己步行,但不能逆時針走440米,必須順時針走1350米。

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開放道路讓遊客自己行走?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為了儘快疏散人群,大巴開進狹小人多的場地。

當日由於遊客眾多,環保電瓶車不夠用,因此開行了大巴車擺渡。但是乘車的場地狹小,遊客進進出出,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而且即使這樣運力依然不足,造成大量遊客滯留在乘車處。從開始等待到上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樣設計,只為了收取每人5元錢,是否過於煞費苦心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遊客。

而真實情況是,如果腿腳不方便,根本遊覽不了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詳細原因,請繼續看。

/

展館設計外在形象出彩,內在功能不足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平面圖。 來源:李興鋼建築工作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李興鋼設計,利用礦場挖出的空間,把博物館嵌入到山體之中,並通過一面巨大的瞭望窗與元上都遺址做了呼應。牆體顏色是仿照烏蘭臺岩石的顏色,很好的融入了環境。整體外在表現非常出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入口。

但是,遊覽者的體驗卻不好。

首先,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腿腳不方便,想進入博物館都會比較費勁。從路邊到展廳入口,直線距離130米左右,需要不斷上臺階,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路線。人多擁擠的話,更會雪上加霜。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通道狹小,很容易變得擁擠不堪。

通道不但長,還很狹小,不像是一個公共場館的主通道。從入口到展廳門口,沒有任何指示牌,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直接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展廳。

展廳內部空間不大,遊客多,講解也多,兩三個講解一起大聲說話時,感受真的不佳。想要躲開都費勁,一是容易被聽講解的人群困住,二是也無處可躲。

展廳分為兩層,兩層之間的樓梯也長、窄、陡。當時就有遊客抱怨,這也太不方便了。

展廳內也缺乏指引標牌,看完一部分展覽後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或者不知道往這個方向走會看到什麼。

有些問題改起來並不難,也不需要投入多大成本,關鍵還是要有服務遊覽者的意識。

/

設計理念未被執行,場館功能遭閹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烏蘭臺頂有一個敖包。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

這是設計師李興鋼闡述的設計理念,而現實是長長的到達山頂的路徑被封閉,遊覽者只能在場館內遊覽和場館前的草地上拍照,而沒有機會去串聯“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設計還是很超前和具備水準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通過長階梯才能進入場館。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重點不在“博物館”,而是“遺址”;正確的遊覽方式不僅僅是內觀展品,而是外望遺址、山川,體會自然、人跡和歷史。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和大草原合個影是很多遊客的必做動作。

可以說通往山頂的通道才是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何被阻斷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從山頂沿著山脊一直到達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乘坐擺渡車的地方。

因此,從博物館正門進入,經過展廳,從通道抵達山頂,伴著敖包遠眺元上都,再沿著山脊一路下行,面對草原慢慢體會剛才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背後曾經發生的一切——這才是這座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

它確實對於腿腳不方便的人不夠友好,但這種不友好是有其邏輯基礎的,但當外觀之路被堵死之後,這種不友好就完全是種無厘頭的狀態了。

如果陰謀論推斷一下,是不是為了防止遊覽博物館的人去走山脊,沒人再乘坐擺渡車,才把山頂的遊覽路線廢棄並設為禁區的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瞭望窗前聚集了很多人。

遊覽者能夠遠眺遺址的地方,只剩下這個巨大的瞭望窗了。

三個投幣望遠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枚硬幣可以看30秒,很多人在抱怨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想,這應該也不是設計師的本意吧。

/

布展沒主題、沒重點,沒邏輯,卻有錯誤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銅錢。

在一堆元代銅錢裡面,混雜了一枚宋徽宗的大觀通寶,不知道想表達或者說明什麼?

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難道只是因為宋徽宗的字好看?

如果說場館設計還是有一定水準和道理,布展就完全讓人不明白了。

首先這是遺址博物館,重點應該是介紹遺址的過去輝煌、保護過程、現在狀況、相關故事等等內容吧。實際情況是涉及的並不多,且空洞無物。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蒙古皇帝和皇后。

比如在空間不足的前提下,用整整一個展廳佈置了上圖這個場景。還有大量展品是新造的,而非文物。比如用實例展現什麼是斗拱;用圖書館抽調來的現代書籍展現元朝有文化,其中很多的作者是漢族人,也實在看不出和元上都或者蒙古人有什麼關係。

難道是出土文物不足,只好用這些來充數麼?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世界遺產元上都遺址保護區域圖。來源: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

從上圖可以看到,元上都遺址作為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是很大的,核心區域都遠遠超出了上都城牆的範圍。

保護範圍這麼大的原因是什麼?

保護範圍內都有哪些值得保護的東西?

這些值得保護的東西在歷史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把這些用一個展廳講明白,比搞兩個假人在那裡有價值的多。也是作為遺址博物館的應盡義務。

現在的展覽中有相關內容嗎?還真有,一幅模糊不清的圖而已,還沒有上面我貼的這張明白。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一共四個字,還能錯一個。

展品標牌非常簡單,只有名字,而沒有任何解釋的文字。即便如此,竟然也出現了錯字。

普賢菩薩象徵真理,以智導行,以行證智。

菩賢菩薩就不知道象徵著什麼了。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再猜猜這是啥?

整個展覽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目的性,也就沒有主題,沒有布展的標準。因此,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展品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除了現代書籍這種看不懂的展品之外,還有一些展品水平很差,比如上面圖中的這條青龍。它們還是一整套,剩下的還有朱雀、玄武和白虎,都是這個畫風的。

這樣的水準,如何體現當時世界中心之一,元上都的風采啊?

/

歷史很精彩,上都通世界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和遺址位置關係圖。 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元上都城區衛星圖。來源:谷歌地球

元上都是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衝突、融合的見證,雖然只存在了百年,卻見證了至今為止地球上最強大帝國由盛及衰的全過程。

元上都的經歷,不但是一出鴻篇鉅製的歷史大戲,也是通達世界、改變世界關鍵節點,包含的歷史信息和精彩故事太多了。

從1256年忽必烈在此駐帳開始,到1259年蒙哥汗殞命釣魚城,當時還被稱作開平府的元上都已經註定會有一個光輝的未來;1358年紅巾軍攻進上都大肆劫掠,1368年元順帝丟掉大都後退守上都,曇花一現已經成了這座都城無法更改的宿命。

元朝11位皇帝,6位在上都登基,其中故事是多好的串接歷史、組織展覽內容的素材和線索。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位於蒙古國中部的哈剌和林遺址。 來源:谷歌地球

哈剌和林、元上都、元大都三座曾經的蒙古帝國都城,只有元上都封印了時光,遺址完整,還能比較清晰地辨別出往日的樣子。以這個角度看,元上都獲得世界遺產稱號,實至名歸。

而這三座都城之間的故事,其實也是很好的展覽線索。

比如,在哈剌和林舉辦的伊斯蘭、基督教、佛教,三教大辯論;在上都舉辦的道教、佛教大辯論,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蒙古推向佛教懷抱的?

西藏喇嘛八思巴在元上都如何大勝全真道士,讓他們削髮受辱的?並進而影響了東亞的宗教格局,也影響了西藏、蒙古的政治格局。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上都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龍柱。

再比如,為什麼元朝推行夏都上都、冬都大都兩都制度?

忽必烈是如何在兩個世界分別扮演蒙古大汗和中國皇帝的?上都和大都在期間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甚至講一講為什麼上都採用藍色琉璃瓦,都好過擺兩個人偶吧。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上都遺址出土的藍色琉璃瓦。

上都不但宮殿的覆瓦顏色與大都不同,城市的形態也有顯著差異。外城的北苑保留了相對自然的狀態,是巨大的花園區域。在城外則有大量蒙古包組成的聚落,遊牧民族的特徵十分明顯。

如果說哈剌和林算是傳統的蒙古聚落,那麼上都蒙漢交融的意味更加濃郁,大都則是全然漢化的都市。

在上都,忽必烈是統治蒙古帝國各汗國的大汗;在大都,忽必烈是統治長江南北的元朝皇帝。

我們不知道,忽必烈或者其繼任者們是更喜歡上都,還是大都。大都有他們理想的生活方式,上都有他們的傳統和情懷。

今天北上廣深白領所面對的多元時空的對立和難以調節的矛盾,當年元朝皇帝們一樣需要面對。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在博物館前遠眺遺址,近前是博物館的“私家”停車場。

遺址博物館就是要用故事、共情調動起觀者的興趣,建立場景感,並讓觀者把這些帶入遺址的遊覽過程,那些土堆才能成為建築,那些早已逝去的歷史才能投射到廢墟之上。

元上都遺址還應該是正藍旗乃至錫盟、內蒙古、蒙古旅遊的原點,從這一點出發,串聯歷史和現實。甚至從這裡重新審視、認識北京,那座曾經的元大都。

這才是遺址博物館應該完成的工作,而不是挖空心思收取每人5元的乘車費。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為了5元車票,讓設計者苦心付之東流?

看完展覽,還要在門口排隊等車,很多人不得不站在烈日之下。

1798年英國詩人柯勒律治在夢中創作了他的代表作《忽必烈汗》,詩中詳細描述了他臆想的元上都的樣子,從此元上都就有了一個專屬的英文名字——Xanadu,意為世外桃源。

個人以為,對於元上都世外桃源有三重意境。

第一重:西方人對於東方帝國的想象,也是詩作的本義。

第二重:對於元朝後期皇帝,元上都是回不去的故土象徵。

第三重:對於現在的中國人,元上都是探尋古代輝煌帝國的基點,在這裡文化 、風景和鐵血完美融合。

元上都遺址有成為世外桃源的基礎,也應該把這個作為自己發展的目標,但前提是好好整頓一下博物館,不要再砸元帝國的招牌了。

/

旅遊線路景點推薦榜

(本榜以自駕出行為基準,純粹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1、元上都遺址 ★★

由遺址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作為世界遺產四星起評。遺址相對會枯燥一些,需要依靠博物館交代清楚背景、提出問題、激發遊客想象,才能更好發揮遺址的價值。而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完全沒有起到這方面作用,且存在功能自我閹割、布展水平差、過度商業化的問題,因此扣減一星半。

2、草原天路:★

(點評已發,請到旅行實驗室主頁查看)

榜單後續會逐漸更新增加數量,並按照推薦等級排序。

/

謝謝閱讀,歡迎關注、轉發、評論、點贊、收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