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暴跌,區塊鏈技術既然看漲?



就像旋風一樣,比特幣時不時地就會攪動起資本市場的風雲。

有人說,2018年是幣圈坍塌的一年,各國加強對虛擬貨幣的監管以及黑客入侵賬戶所引發的交易安全問題,屢次重創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市場。要知道,曾經的比特幣一度是非常熱門的商品,如今卻變成了沒人敢碰的燙手山芋。

在近期舉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期間一個座談會上,波士頓諮詢公司BCG Digital Ventures創始人傑夫·舒馬赫甚至表示,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跌至零。

但這場座談會的重點並不是比特幣未來的存亡,而是比特幣的底層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的未來。瑞波公司(Ripple)CEO布拉德·加林豪斯他預計,區塊鏈技術在大約五年內將被更廣泛地採用,而舒馬赫的預測是三年內。

大起大落比特幣

比特幣的暴跌,區塊鏈技術既然看漲?



比特幣的行情的確出乎市場預料。

據《金融時報》報道,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創下了歷史最高價19666美元。然而,也就是在達到這一創紀錄高位後,作為全球市場第一大加密貨幣的比特幣的價格就開始急劇下跌。

2018年,比特幣經歷了瘋狂的一年,價格已經下跌超過80%,超過4800億美元的市值被抹去。從去年11月中旬以來,比特幣價格屢屢刷新最低水平,半個多月時間跌幅就超過3成,並帶動加密貨幣價格集體下挫而生計艱難:2018年,全球有超過800種加密貨幣名存實亡。

2010年,比特幣的價格只有6美分。 從6美分到19666美元,比特幣的瘋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這個行業,也加劇著這個市場的競爭,積聚著風險。當風險積累到一定地步,危機就爆發了。去年發生的這輪比特幣暴跌,就因為跌穿了挖礦的成本價而被稱為“礦難”。

《經濟學人》稱,大約有5%的美國人擁有一些加密幣——這對於一種只有十年曆史的金融產品來說,還是不錯的。

韓國是全球主要的虛擬貨幣交易市場之一,比特幣的韓元結算交易量一度排名全球第三。虛擬貨幣的火爆也在韓國催生了從挖礦到交易的完整產業鏈,不過,隨著熱潮的退卻,相關行業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一家規模排名韓國前列的以太幣礦場在2018年年初入行,開採一枚以太幣的成本大約為24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477元)。當時以太幣在韓國市場上的價格剛剛觸及了23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4萬元)的歷史高點,較國際市場高出了三成多,鉅額的利潤令礦場啟動了將近1000臺礦機挖礦。但很快,以太幣就開始劇烈震盪,並最終在2018年11月跌破了挖礦的成本價格,礦場一度被迫關閉了所有礦機。

韓國主要虛擬貨幣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到2018年12月底,比特幣、以太幣、瑞波幣等主要虛擬貨幣的價格均較年內高點下跌了超過80%,投資者損失慘重、紛紛離場。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比特幣的暴跌,區塊鏈技術既然看漲?



比特幣並不僅僅是簡單的電子貨幣或虛擬貨幣,而是一種基於區塊鏈的技術。

《經濟學人》稱,運行加密幣的區塊鏈應用可能已經遠遠超出跟蹤電子現金交易的範疇,它可以被應用到各個領域,從簡化醫療記錄或貿易金融,到確保鑽石和其他礦產的出產過程符合道德標準。桑坦德銀行表示,採用區塊鏈技術,每年可為金融業節省200億美元的後臺成本。

投資者們也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

商業諮詢公司Crunchbase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5個月,區塊鏈創業公司從風投公司籌集到超過13億美元,而2017年全年的籌資額才約為9.5億美元。

同時,亞馬遜、IBM、微軟、甲骨文等公司的雲計算平臺讓用戶嘗試在自己的業務中使用區塊鏈。埃森哲和普華永道等專業服務公司正在爭相為客戶提供有關這項新技術的諮詢。

瑞波公司CEO布拉德·加林豪斯認為,比特幣在未來可能被視為一種數字價值存儲,而不是一種貨幣。而區塊鏈很可能改善社會、銀行和工業的運作條件。

《經濟學人》指出,區塊鏈技術一個常見的用途是讓參與商業交易的不同實體能夠使用相同的交易記錄,讓交易過程變得更流暢便捷。

埃森哲金融服務部門主管西蒙·懷特豪斯認為,區塊鏈可以讓供應商、航運公司、進口代理商、海關官員等各方共享記錄,從而簡化供應鏈。

金融業也在實驗區塊鏈技術。當多家銀行聯合為基礎設施等項目提供大額貸款時,區塊鏈用任何貸款方都可使用的通用基礎設施取代銀行自有系統,讓這種銀行貸款業務變得更高效。

保護區塊鏈中的內容免受篡改的加密技術也可用於構建從房屋合同到企業賬戶的各種記錄。一些國家已嘗試將土地登記放到區塊鏈上以防欺詐。

物流公司DHL還在測試該技術是否可以用於藥品的運輸。

什麼是區塊鏈

比特幣的暴跌,區塊鏈技術既然看漲?


《經濟學人》的解釋是,關於區塊鏈,一種理所當然的理解是它是一種數據庫,但要找到一個能獲得普遍共識的更精確的定義卻不是那麼容易。按照區塊鏈公司r3的首席技術官理查德·布朗的說法,“最初區塊鏈是為支持比特幣而發明,其設計是為解決一個特定問題——如何建立一個不被官方審查和沒收的電子現金系統。

比特幣的一個特點就是去中心化,所有交易都必須在網上公開。但雙方想要交易時,他們會把意圖公開。

簡單的說,區塊鏈技術採取分佈式記賬的方式,一筆交易信息會讓互聯網內所有的節點都進行記錄,每一筆交易記錄就是一個區塊,每個節點把區塊存儲下來串到一起,就是“鏈”,而整個流程都是由計算機程序實現的。

也就是說,在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交易時,既沒有中間商,也沒有社交媒體收集數據,更沒有信用機構跟蹤交易活動。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史蒡芬·約翰遜對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價值給出了獨到的解釋。他認為,區塊鏈技術將會革命性地顛覆整個互聯網,並且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互聯網目前存在的壟斷和信任危機,甚至可能會革掉谷歌和臉書這樣的科技巨頭的命。

約翰遜認為區塊鏈能解決互聯網的壟斷問題是因為交易信息不是某一個數據庫集中記錄的,而是全網所有節點都有記錄,所以它實現了“去中心化”的目的。其次,區塊鏈解決了信息造假的問題,因為信息的真假會被全網的節點驗證。

因為在互聯網時代,世界上數十億人的信息,包括身份、位置、興趣、消費習慣、消費能力、社交活動等都控制在少數幾家公司的私有數據庫裡。而信息,是網絡商業裡最核心的資本。當你的個人信息被巨頭所掌控,他們就會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然後就可以把特定的信息和廣告在合適的時間推送給你,這就是他們的盈利模式。這樣一來,人們看到的東西就是被操控和精心篩選過的。

或許是因為區塊鏈技術,《經濟學人》稱,官方的調查以及最近價格的下跌嚇壞了很多投資者,高盛稱比特幣仍然被高估。但是每隻熊後面都有一頭牛。靠支持科技公司發家的風險資本家蒂姆·德雷伯預計,到2022年,每個比特幣的價值將達到25萬美元。

《紐約時報》指出,對比特幣技術的期許,並不在於取代我們現有的貨幣,而在於取代我們當前對互聯網的觀念,並且將網絡世界拉回到一個“去中心化”的平等體制。

不過,雖然區塊鏈技術有這樣那樣的潛力,但《經濟學人》表示,大多數的嘗試仍是實驗性的。鑑於所有參與者之間更新數據所需耗費的成本,區塊鏈比集中式數據庫效率更低,且會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越發凸顯。

如果你想要了解區塊鏈這個行業,下面小編可以給您推薦幾本關於“區塊鏈知識”的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回家閱讀了解,好讓 你對區塊鏈這個行業不再感覺那麼陌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