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列表和元組操作

編程語言 Python PHP 鏡音雙子 淺雨虹 2017-06-23

在ptython解釋器中 使用help(list)可以查看列表list的文檔,部分方法如下:

Python的列表和元組操作

Python的列表list是最常用的數據類型之一,通過列表我們可以對數據實現最方便的存儲、修改等操作

比如,列出班裡所有同學的名字,就可以用一個list表示: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 classmates

變量classmates就是一個list。用

len()

函數可以獲得list元素的個數:

>>> len(classmates)
3

用索引來訪問list中每一個位置的元素,記得索引是從0開始的:

>>> classmates[0]
'Michael'
>>> classmates[1]
'Bob'
>>> classmates[2]
'Tracy'
>>> classmates[3]

當索引超出了範圍時,Python會報一個IndexError錯誤,所以,要確保索引不要越界,記得最後一個元素的索引是len(classmates) - 1。

如果要取最後一個元素,除了計算索引位置外,還可以用-1做索引,直接獲取最後一個元素:

>>> classmates[-1]
'Tracy'

以此類推,可以獲取倒數第2個、倒數第3個:

>>> classmates[-2]
'Bob'
>>> classmates[-3]
'Michael'
>>> classmates[-4]

當然,倒數第4個就越界了。

list是一個可變的有序表,所以,可以往list中追加元素到末尾:

>>> classmates.append('Adam')
>>> classmates

也可以把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比如索引號為1的位置:

>>> classmates.insert(1, 'Jack')
>>> classmates

要刪除list末尾的元素,用pop()方法:

>>> classmates.pop()
'Adam'
>>> classmates

要刪除指定位置的元素,用pop(i)方法,其中i是索引位置:

>>> classmates.pop(1)
'Jack'
>>> classmates

要把某個元素替換成別的元素,可以直接賦值給對應的索引位置:

>>> classmates[1] = 'Sarah'
>>> classmates

list裡面的元素的數據類型也可以不同,比如:

>>> L = ['Apple', 123, True]

list元素也可以是另一個list,比如:

>>> s = ['python', 'java', ['asp', 'php'], 'scheme']
>>> len(s)4

要注意s只有4個元素,其中s[2]又是一個list,如果拆開寫就更容易理解了:

>>> p = ['asp', 'php']
>>> s = ['python', 'java', p, 'scheme']

要拿到'php'可以寫p[1]或者s[2][1],因此s可以看成是一個二維數組,類似的還有三維、四維……數組,不過很少用到。

如果一個list中一個元素也沒有,就是一個空的list,它的長度為0:

>>> L = []
>>> len(L)
0

Python的另一種有序列表叫元組tuple,元組其實跟列表差不多,也是存一組數,只是它一旦創建,便不能再修改,所以又叫只讀列表。因為不可變,所以代碼更安全。如果可能,能用tuple代替list就儘量用tuple。它只有2個方法,一個是count,一個是index。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