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就喜歡這樣的簡簡單單'

"
"
《邊城》—就喜歡這樣的簡簡單單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恰似在講一個遙遠的傳說,悠悠地、緩緩地就把我們帶到了世外桃源湘西。

故事再簡單不過,祖父和孫女翠翠守著渡船過日子,順順船總家兩個兒子同時愛上了翠翠,最後演變成悲劇。

沒有曲折的情節,沒有扣人心絃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傳奇,只有作者用那詩意的、抒情的文字,夢幻般地展現了湘西這個小城的人、景、物。

《邊城》裡的愛情是自然的、純真的。沒有物質上的計較、門第上的偏見、利益上的權衡,愛了就愛了。

就像大老,會直接跟祖父說“老伯伯,你翠翠長得真標緻,像個觀音樣子”,然後就走車路,直接讓父親上門提親。

老二更直接“伯伯,你翠翠像個大人了,長得很好看”,遵照馬路規矩,月光下山崖上去為翠翠唱歌。

翠翠在一個端午的黃昏,和二老相識,情竇初開,即使後來大老來提親,她還是堅守內心的選擇,痴迷於夢中的一把虎耳草。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翠翠大膽一點,主動一點,直接一點,也許就不會是個悲劇,但是如果真是這樣,那也就不是《邊城》了。

我總覺得戀愛中的女人,是應該像翠翠那樣的,有一點女孩子特有的羞澀、矜持、保守,那才是戀愛中最美的姿態。

就像沈從文和他夫人的幸福婚姻,不也是在他數封情書的狂轟亂炸中得以促成?

《邊城》的世界是一種遠離現實的夢境。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裡”,遠離了塵世,在沈從文的筆下,山水如畫,民風淳樸,人心向善,愛情純粹,邊城的一切都帶點縹緲,是那麼的簡單、樸素、自然,似乎乾淨的都有點不真實了。

然而死亡是有的、天災是有的、不幸也是有的,人性的醜惡、社會的黑暗肯定也是有的。

沈從文沒有去挖掘那些醜陋的、黑暗的一面,而是以夢幻的形式,寫出了他嚮往的一種健康的、純粹的美。

“有了口糧,三鬥米,七百錢”,就不肯收人錢財的擺渡人,豪爽大氣、慷慨解囊的順順,為了愛殉情的翠翠父母,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的愛情出門遇難的大老,念及兄弟情義,大老死後離開家鄉的二老,翠翠和儺送自然而純真的愛情,都帶有一種純樸的人性美。

沈從文通過《邊城》讓我們接觸到了另外一種人生,感覺到最質樸的真善美,讓我們在閱讀中、在情節的發展中,心靈得到洗滌和淨化,引起我們對美好的嚮往和思考。

"
《邊城》—就喜歡這樣的簡簡單單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恰似在講一個遙遠的傳說,悠悠地、緩緩地就把我們帶到了世外桃源湘西。

故事再簡單不過,祖父和孫女翠翠守著渡船過日子,順順船總家兩個兒子同時愛上了翠翠,最後演變成悲劇。

沒有曲折的情節,沒有扣人心絃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傳奇,只有作者用那詩意的、抒情的文字,夢幻般地展現了湘西這個小城的人、景、物。

《邊城》裡的愛情是自然的、純真的。沒有物質上的計較、門第上的偏見、利益上的權衡,愛了就愛了。

就像大老,會直接跟祖父說“老伯伯,你翠翠長得真標緻,像個觀音樣子”,然後就走車路,直接讓父親上門提親。

老二更直接“伯伯,你翠翠像個大人了,長得很好看”,遵照馬路規矩,月光下山崖上去為翠翠唱歌。

翠翠在一個端午的黃昏,和二老相識,情竇初開,即使後來大老來提親,她還是堅守內心的選擇,痴迷於夢中的一把虎耳草。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翠翠大膽一點,主動一點,直接一點,也許就不會是個悲劇,但是如果真是這樣,那也就不是《邊城》了。

我總覺得戀愛中的女人,是應該像翠翠那樣的,有一點女孩子特有的羞澀、矜持、保守,那才是戀愛中最美的姿態。

就像沈從文和他夫人的幸福婚姻,不也是在他數封情書的狂轟亂炸中得以促成?

《邊城》的世界是一種遠離現實的夢境。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裡”,遠離了塵世,在沈從文的筆下,山水如畫,民風淳樸,人心向善,愛情純粹,邊城的一切都帶點縹緲,是那麼的簡單、樸素、自然,似乎乾淨的都有點不真實了。

然而死亡是有的、天災是有的、不幸也是有的,人性的醜惡、社會的黑暗肯定也是有的。

沈從文沒有去挖掘那些醜陋的、黑暗的一面,而是以夢幻的形式,寫出了他嚮往的一種健康的、純粹的美。

“有了口糧,三鬥米,七百錢”,就不肯收人錢財的擺渡人,豪爽大氣、慷慨解囊的順順,為了愛殉情的翠翠父母,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的愛情出門遇難的大老,念及兄弟情義,大老死後離開家鄉的二老,翠翠和儺送自然而純真的愛情,都帶有一種純樸的人性美。

沈從文通過《邊城》讓我們接觸到了另外一種人生,感覺到最質樸的真善美,讓我們在閱讀中、在情節的發展中,心靈得到洗滌和淨化,引起我們對美好的嚮往和思考。

《邊城》—就喜歡這樣的簡簡單單

端午節是《邊城》裡意味深遠的節日。

我們說“節日”,作為“時空以外的時空”,它是民間傳統的週期性的集體參與的事件或活動,集中了眾多的信仰、知識和觀念。

中國沒有官方意義上的情人節,但是很多節日卻承載了情人節的功能和內容。春夏的節日大多是青年人的節日,是由青年男女之間的戀愛、婚姻組成,端午節也不例外,除了傳統的龍舟競渡、香包、艾草、角粽外,也是一個承載了情愛和美好願望的日子。

故事的主要情節都發生在端午節。

翠翠和儺送初識於端午節,短暫的相識,翠翠情竇初開,儺送也喜歡上了翠翠。

突然想起沈從文曾說過“我走過許多地方的路 ,行過許多地方的橋, 看過許多次數的雲, 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這時的翠翠和二老也是正當時,青春年少,兩情相悅,一見鍾情。

第二年的端午節,翠翠認識了大老,大老也喜歡上了翠翠。

第三年的端午節,大老和二老都知道了彼此喜歡翠翠,大老走車路,上門提親,二老走的馬路,在月光下為翠翠唱歌,當大老知道翠翠喜歡的是二老時,出走不幸溺水身亡,二老對於大老的死始終有隔膜,遠走他鄉,爺爺在暴風雨夜去世,留下翠翠獨自守著渡船,等待儺送回來。

借了端午節,這個故事得以串聯起來,也因了端午節,在這麼一個原本應該表達情愛、美好祝福的日子裡,一段美好的姻緣演變成了悲劇,這個愛情故事更顯得悽美動人。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種開放式的結尾或許是最美好的結局。

(圖片來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