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南風窗官方微信公眾號:南風窗(SouthReviews)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人類只是地球上的匆匆過客,唯有城市將永久存在。貝聿銘

美國當地媒體報道,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據貝聿銘之子貝建中說,他的父親是在夜裡去世的。

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出生在廣州,不過他的祖籍是蘇州,青少年時期的貝聿銘在蘇州和上海居住,18歲接受採訪時還操一口吳儂軟語。

貝家是名門望族,在清朝中期即“蘇州四富”之一,族中人才輩出,顏料大王貝潤生是貝聿銘的叔祖;其祖父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親貝祖詒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1935年,年輕的貝聿銘遠渡重洋留學,父親本來希望他赴英國攻讀經濟學,但是這不合他的興趣,最終他進入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系。這一時期的貝聿銘,極渴望接觸新思想,但30年代的賓大建築系古典主義氛圍濃厚,這令貝聿銘大失所望,於是轉學到麻省理工大學攻讀建築工程。

二戰期間,貝聿銘曾在美國空軍服役三年,1944年退役後,27歲的貝聿銘進入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而貝聿銘將自己在哈佛大學的畢業設計,獻給了一座位於上海的藝術博物館,他後來曾承認,60年後蘇州博物館的靈感部分來自於這次畢業設計。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貝聿銘與夫人陸書華

從哈佛畢業後,貝聿銘曾短暫留校擔任助教,但不久就離開學校,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建築職業生涯。他進入當時地產大亨齊肯多夫的齊氏威奈公司擔當建築師。建築師的生涯並不能讓他滿意,貝聿銘認為它推遲了自己在創意方面的發展。

1960年,貝聿銘離開齊肯多夫的公司自立門戶,之後為紐約大學廣場的設計標誌,也為自己的母校麻省理工大學設計了三座樓,1963年,時任美國總統的肯尼迪被刺殺,也在波士頓設計了表示紀念的私人圖書館。

貝聿銘的作品多以公共建築和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追求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觀念。他的建築作品散佈全球,包括中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盧森堡、甚至遠至卡塔爾。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據粗略統計,貝聿銘設計的大型建築在百項以上,獲獎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國設計的近五十項大型建築中就有二十四項獲獎。貝聿銘1979年榮獲了美國建築學會金質獎章,美國建築學會還把當年定為“貝聿銘年”。

此外,他還於1981年獲得法國建築學金獎,1983年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第五屆普利茲克獎,1989年獲得日本帝賞獎,並於1986年獲得里根總統頒發的自由獎章等。

普利茲克獎為貝聿銘寫的獲獎詞是這樣的:

貝聿銘給予了我們本世紀最優美的室內空間和建築形體,他作品的意義遠遠不止於此。他始終關注他的建築周邊的環境。他拒絕將自己侷限於狹隘的建築難題之中。他的作品涵蓋政府、文化和低收入住宅。他對於材料的嫻熟運用達到了詩一般的境界。通過他的敏銳和耐心,他將不同興趣和領域的人們吸引在一起去創造出和諧的環境。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在獲得普利茲克獎這一年,貝聿銘剛剛接下盧浮宮大改造計劃沒多久,那“驚世駭俗”的玻璃金字塔尚未對公眾展開真顏,他後來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眾多博物館項目,此時才正要逐一登上歷史的舞臺。

當時作為博物館的盧浮宮,入口處無法承接日益增長的參觀遊客、展陳與研究空間極為不匹配、許多政府部門佔據了空間。貝聿銘設計的金字塔作為進入地下大廳的交通節點,重新設計了通暢清晰的流線,令出入盧浮宮的人流都會在這裡彙集,空間變化豐富,並且將自然光通過這樣一個極具現代風貌的玻璃體引入地下空間。

貝聿銘的這一設計最初在法國卻遭到了眾多非議。有法國人認為貝聿銘會毀了“法國美人”的容貌。他遭受猛烈的抨擊,一些人指責他的外國建築師身份、對歷史環境的破壞,甚至有作家聯名寫信給總統抗議。

項目最終的實施,得益於貝聿銘用一個1:1的模型直觀展示了他設計的合理性,也是總統與文化部在多方奔走周旋的結果。1989年,盧浮宮重新開放,並和埃菲爾鐵塔一樣,成為了巴黎的標誌。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90年代以後,貝聿銘走向不同的國度和文明,以博物館設計來尋求新的突破,設計了包括日本滋賀縣的美秀美術館、盧森堡大公現代美術館、德國曆史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和卡塔爾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在內的眾多藝術、博物館。

貝聿銘在2012年出版的全集自序裡曾經這樣說:我最感興趣的,一直是公共項目,而我認為最好的公共項目,就是博物館,因為它是一切事物的總結。盧浮宮關乎建築,但更是對一個文明的表達。我總能從博物館的建造中學到很多,如果不學,我就無設計。從我在哈佛大學時期師從格羅皮烏斯的第一個項目,到我最近的作品,博物館一直都是我的主題,不斷地提醒著我,藝術、歷史和建築確實是合為一體、密不可分的。

作為華人建築師,貝聿銘也為中國設計了多座經典的建築,包括中國銀行總部、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等。他曾說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貝聿銘始終秉持著現代建築的傳統,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他從不為自己的設計辯說,從不自己執筆闡釋解析作品觀念,他認為建築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貝聿銘的作品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貝聿銘最著名的作品,金字塔四個側面由673塊菱形玻璃拼組而成,總平面面積約一千平方米,它曾廣受爭議,如今已是巴黎地標。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蘇州博物館

被貝聿銘視為“最親愛的小女兒”,它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結合了傳統的蘇州建築風格,把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蘇州博物館也很好地體現了他的設計理念:“我企圖探索一條新的道路:在一個現代化的建築物上,體現出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2008年開館,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蘭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貝聿銘的設計理念是捕捉伊斯蘭建築的精髓,並融入當今的文化之中。為了表現伊斯蘭建築的本質,貝聿銘在中東考察了好幾個月,研讀穆罕默德的理論,親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採風。由於擔心這個博物館會被周圍環境所淹沒,他請求卡塔爾的王儲為其建立一個獨立的島。博物館內部還有圖書館、餐廳等功能空間,在其盛大的開館儀式上,還請來了中國著名音樂家馬友友表演。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路思義教堂

臺灣東海大學的象徵,貝聿銘起初想用磚砌哥德式的建築,但因臺灣多地震而取消此意,後來由陳其寬以六角形底座像“倒船底”的形狀,逐布修正形成現在的教堂造型。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達拉斯市政廳

貝聿銘的經典作品,建築正面向前傾34°,不僅能為正門主入口和窗戶遮陽而且節能。連接大廳的走廊逐層向上退縮, 自然光自屋頂灑落,整個空間明亮開闊而富有生機。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中國銀行總部大廈

貝聿銘在採訪中提到了自己設計的中國銀行總部大廈從中國古典建築中吸取的靈感,不戴“帽子”,要有花園——中國式的花園,“石頭是昆明來的,竹頭是杭州來的。樓內有園,是空的,像四合院,四合院裡面是空的,有天井。”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肯尼迪圖書館

貝聿銘家族與中國銀行有極深的歷史淵源,他的父親貝祖貽在上個世紀20年代創辦了中行香港分行。時隔60年的1984年,貝聿銘設計了70層樓高300米高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大廈。1989年,貝聿銘又指導兒子貝建中、貝禮中開始設計中行總行大廈。在本大廈的身上,貝聿銘善用幾何形體設計的特點再次展現,與他設計的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香港中國銀行、列“當代建築的十大奇蹟”之首的法國巴黎盧浮宮金字塔等一樣,該大廈也具有強烈的幾何雕塑感,體現出貝聿銘的個性。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德國曆史博物館

德國曆史博物館,博物館由兩部分建築組成,位於菩提樹下大街上的是有300多年曆史的柏林軍械庫,它是柏林第一座巴洛克式大型建築,也是菩提樹下大街上最老的建築。軍械庫的後面是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設計的新館,建成於2004年。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波士頓美術館

波士頓美術館,在1870年,哈佛大學波士頓圖書館和馬薩諸塞理工學院為展出它們收藏的藝術品而議籌建這座博物館。1981年由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主樓西翼落成並開放。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澳門科學博物館

主體由一個傾斜的圓錐體、一個半球體和一個菱形的基座組成,從遠處眺望,外形科學味甚濃,貫徹貝氏喜愛幾何圖案的建築風格。

貝聿銘走了,人類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建築永存

北京香山飯店

1982年落成,1984年曾獲美國建築學會榮譽獎。據說是貝聿銘最痛心疾首的一個作品,自從香山飯店落成之後,他再也沒有回去看過。、

排版 | 龍明佳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