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作為我國曆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卻不是大一統的時期。在兩宋之外,還有遼、金、西夏、大理及吐蕃等少數民族政權,而特別是遼金已經完成了封建化改革,成為比肩兩宋的封建政權,這導致兩宋的外在壓力異常強大,而且最終北宋亡於金國,南宋亡於蒙古,成為封建王朝中最悲慘的謝幕方式。

勢單力薄還能享國190年?西夏為何能在強鄰環伺中頑強生存下來?

而在遼金之外,北宋還面臨著一個異常強悍的對手,那就是西夏。從唐末開始,党項人就不斷髮展壯大,在960年北宋建立後逐漸成事,如何解決党項問題成為北宋統治者頭疼的事情。

趙匡胤英年早逝後,宋太宗趙光義將党項首領李繼捧及他的宗族遷到開封享受榮華富貴,也就是軟禁。不過李繼捧族弟李繼遷看透趙光義陰謀詭計,趁機逃脫,成為北宋的心腹大患。

李繼遷之後,經過李德明時代,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正式拉開了宋夏戰爭的序幕。

應該說,党項人非常堅韌,從1038年李元昊稱帝開始,一直到1227年被蒙古消滅。在強鄰環伺的險惡環境中,西夏頑強存在了190年。

那麼,它為什麼這麼抗打?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勢單力薄還能享國190年?西夏為何能在強鄰環伺中頑強生存下來?

1、地形優勢

西夏雖小,但同樣有敵人難以逾越的天塹。

八百里朔漠,保證了敵兵未至,就已精疲力竭;賀蘭山陰山祁連山等,保證了騎兵的不可逾越。對於這樣一個小國,能夠佔據這些地利,足以保證西夏不會在強敵的進攻下很快被摧枯拉朽地橫掃。

而且,上游黃河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也是一個不小的阻礙。除此之外,在西夏的西部南部,是群龍無首的吐蕃部落。換句話說,也就是不堪一擊的吐蕃部落。這保證了西夏對陣東方北方敵人時能夠沒有後顧之憂。

另外,西夏佔據的寧夏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而且西夏還可以通過河西走廊和西域貿易,有寧夏平原和河西走廊,西夏就不會餓死,這保證了西夏的堅韌。

勢單力薄還能享國190年?西夏為何能在強鄰環伺中頑強生存下來?

2、鐵鷂子

西夏雖小,但基本上是全民皆兵。

長期以來,西夏青壯年保持在50萬左右,這是西夏國防的全部。加上黨項人長期在西北喝風,擅長摔跤,體質棒棒的。在局部戰爭中,西夏可以取得對決的優勢。

這就讓鄰國吃掉它顯得很費勁。

雖然北宋神宗開始,北宋執行“熙河開邊”的迂迴包抄戰略,可惜因為金國的南下功虧一簣,西夏得以起死回生。

另外,西夏佔據的河西走廊是除燕雲十六州外另一處重要的養馬基地,佔有此地的西夏很快發展起了自己的騎兵部隊,這就是“鐵鷂子”。

“鐵鷂子”是李元昊創立的重裝騎兵部隊,這是比後世金國“鐵浮屠”“柺子馬”有一拼的騎兵部隊。有了這一部隊,西夏不說橫掃西北,自保是沒有問題了,這讓西夏成了異常難啃的刺蝟。

勢單力薄還能享國190年?西夏為何能在強鄰環伺中頑強生存下來?

3、封建化

封建化是兩宋周邊少數民族的上位基本流程。

1038年李元昊稱帝,就是西夏封建化建設的重要一環。可惜西夏勢單力薄,最後只能取消帝號乖乖當小弟。

不過雖然取消了帝號,但西夏其他方面的封建化卻沒有停止,包括營造宮殿,仿照中原制度建立自己的官僚體系。最重要的是,參照中原文字,西夏創立了自己的文字,這是文明更上一層樓的標誌。可以說,除了沒有皇帝尊號,該有的,西夏都有了。

漢化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如元朝、清朝,可以幫助佔據中原,問鼎天下。而如果用不好,像北魏孝文帝、金國這樣迅速腐化,那就只能無力迴天了。

古往今來的故事說明:漢化同時,保持自己的本來特色,是漢化改革成功的關鍵。清朝就是一個成功案例,西夏基本也是如此。

學習漢化,但又不失本真,西夏戰鬥力強,不是沒有原因。而完成封建化後的西夏也吸引了很多失意的中原文人,他們的到來為西夏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勢單力薄還能享國190年?西夏為何能在強鄰環伺中頑強生存下來?

4、見風使舵

西夏一直很乖。

從唐朝開始,党項就對中原王朝尊敬有加。皇帝一高興,就把塞上之地賞給他們自力更生。五代十國,党項根據中原王朝走馬輪換的狀態,不斷換著自己的主人。因為太會來事,領導都找不到收拾它的理由。

既然不能武力征服,那就以德服人吧。於是各代皇帝給了党項首領數不清的稱號。

宋朝建立後,党項還及時上貢了戰馬,很有眼力架兒。直到宋太宗想要兵不血刃搞掉這党項,才有了李繼遷出逃,最終和宋朝為敵的事件。

鑑於北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西夏將殷勤的目光投向了北方的契丹。在契丹的幫助下,西夏屢屢挫敗了北宋進攻。由於和遼國的特殊關係,此時的西夏在北宋和契丹之間玩起了三國演義,這種策略保持了一種微妙平衡,保護了西夏在夾縫中頑強生存了下來!

金滅遼,滅北宋後,曾想把西夏一起端了,無奈困難重重。最後精疲力竭地金夏雙方終於坐了下來,西夏奉金國為宗主,總算保全了自己的江山社稷,直到成吉思汗發起了對西夏的征服。

勢單力薄還能享國190年?西夏為何能在強鄰環伺中頑強生存下來?

5、運氣好

西夏立國190年,最危險的時刻除了成吉思汗侵略,還有北宋的“熙河開邊”。這一行動由北宋名將王韶發起,從西夏南部一路向西,征服了周邊的吐蕃部落,拓地3000裡,成果豐碩。

“河潢開邊”拓地三千餘里,根本上形成了北宋對西夏的戰略優勢。而在王韶的打擊下,西夏的國土不斷被蠶食。王韶退休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北宋再次展開了對西夏的戰略包圍。宋徽宗期間,北宋奸臣童貫還率軍深入西夏後方,到達新疆境內。

但是就在西夏被北宋蠶食殆盡之際,“靖康之變”發生了。北宋王朝轟然倒塌,西夏起死回生。

北宋滅亡後,南宋和西夏不再接壤,西夏又認金國為宗主。這樣的條件下,西夏再一次延續了一百多年的國祚。

作為西夏的掘墓人,蒙古前後六次,用時22年,終於將西夏徹底砸碎,並且徹底將党項人抹掉,至此這個政權徹底成為歷史!

勢單力薄還能享國190年?西夏為何能在強鄰環伺中頑強生存下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