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買不起北上廣的房,我們也要活得好好的

帝都、魔都、花都……

一線,新一線、國家中心城市……

和平時期,戰爭的硝煙更濃烈、更殘酷,每一個城市都在拼命尋找自己的標籤,都在拼命參與搶人、落戶、招商、城建等各種大戰,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年輕人,前赴後繼、赴湯蹈火,再所不惜。

一不小心,我們成了那個代價。

不少人說窗口又一次打開了。

天津搶人,你沒去,杭州落戶,你妹遷,西安、瀋陽、石家莊、鄭州、成都,越來越多的城市拋來橄欖枝。

可是,你們沒有響應。

一不小心,好像錯過了一個時代。

似乎,去一線,去大城市才是所有年輕人的政治正確。

似乎,這樣的人生,才是無限的充盈,似乎,沒有在北上廣搏殺過的人,不足於談人生。

似乎,為了你的下一代,請死守北上廣深,哪怕如臨深淵,逼仄難熬,仍然死守寸土,如螻蟻一般生存。

一個殘酷而又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為了什麼去一線?

有一個朋友在北京,工作不定、生活不穩,總是為北京的房價而發愁。

可是,這兩年他不愁了,他愁的是房租。

以前租的房子越來越貴了。曾經五千能租到的好房子,現在也要六千五了。

以前覺得買房不現實,現在發現連房租都快交不起了。

回老家,同學們慢慢結婚生子,回老家也沒幾個人聚,聚在一起也在說孩子,談桃色緋聞、當地政治段子,他彷彿和他們已經是兩個世界的人。

朋友見到他,都會說,還是你好,能在大城市立足,沒有娶妻生子,沒有買房?沒事,以後慢慢會有的,以後總會好起來的,畢竟在北京。

“對,畢竟是在北京!”每次,他都以這樣的結尾來安慰自己,可北京給了我什麼?

一個千瘡百孔的中年,上有老媳婦沒找,下沒小女孩很少,雖說有幾段似曾相識的愛情,到最後都以對方回老家、遠嫁外地等等,無疾而終。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那麼多的人拼盡全力也要留在北上廣深?前兩年,有篇挺火的文章《北上廣容不下肉身,三四線放不下靈魂》,還是蠻能表達這種沒不起房卻又不甘回家的心境。

還有一個朋友,在北京應該算是工作穩定的那一類,在BAT中的一家,雖然沒做到管理者,但收入還可以,雖然沒有買房,但結婚生子,一樣沒耽誤。

為了孩子落戶上學,在老家買了房。

以後呢?

他說,現在回去,沒有合適工作收入也不高,連房貸都還不起。

一家人在北京,雖然不期望大富大貴,但能過的去,現在不是逃離北上廣,而是逃離都沒辦法養家餬口。

人到中年,生活在一線城市,越來越感受到四面八方的壓力。也許這些城市本來就“只有新人笑,不許舊人哭”。

人到中年,買不起北上廣的房,我們也要活得好好的

前段時間有個段子:“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這段文字把中年人的壓力寫得淋漓盡致。人到中年不如狗,到處都是需要依靠他的人,而找不到他可以依靠的人。

我們不遠千里去追逐遠方,是因為有面包。

人到中年,買不起北上廣的房,我們也要活得好好的

很多人一畢業就喜歡往一線城市跑,這沒錯,畢竟年輕都需要去大城市體驗、歷練一下,開拓眼界,接觸下更多的人。

關鍵是,北上廣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有的人,不足以在北上廣立身,,仍然死耗在北上廣深這些地方,回家鄉了,潛意識裡給自己標榜一個上流社會的人士,其實一地雞毛而已。

一個人有能力,在哪都一樣,沒能力,就是到三線小城市依舊一地雞毛。

經常看到一些文章寫著:“寧願放棄家鄉公務員,也要去大城市拼一拼。”

我們生活的這個年代,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但是焦慮卻越來越嚴重。一線城市有一萬個讓你討厭的理由,但你只要找到一個理由就能讓自已留下來,這裡真的有實現夢想的可能。

你說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