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梳•故事|90後女孩的自白:轉行賣保險,我坐了“過山車”

我是3.8萬億浩瀚保費裡的一顆小到渺茫的星星,這顆星星曾在這個浩瀚的宇宙裡看到了保險的一抹光芒,但墜落的流星可能已經找不到再回到星空裡的路了。

引子: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保險銷售也早已告別了低效、低學歷,大量高端人才湧入的保險銷售前端,誰才是最合適的人?身處行業底層的分子又面臨著哪些挑戰和機遇?如果不能成長,是不是就只能自然脫落?

壽險電銷行業的銷售人力近10萬,行業整體年度脫落率大概在15%上下,而在新科技的衝擊下,電銷模式的侷限性也逐漸暴露。電銷如何轉型?電銷從業者又面臨何種挑戰?

賣保險,已經不是你想象的簡單的賣保險了,《燕梳•故事》今天選了一個在保險業劃過的流星的故事,希望能讓你看到真實、底層的保險圈,也能讓你我明白,此刻,漫天的星空並不缺一顆不夠璀璨的星星。


我,木子,一個94年寶媽,大專畢業後在醫院做一份穩定的護理工作,每天醫院家裡兩點一線,平凡而普通。

月入過萬的目標吸引我,我扔掉了“鐵飯碗”,陰錯陽差、義無反顧的進入了保險電銷行業。

儘管面臨來自各方的爭議,我還是義無反顧的打上了一針強心“雞血”,拿起電話賣起了保險產品,每天十二三個小時的工作時長,付出感和獲得感之間,八個字的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01

轉折:進入保險業

我穿過眼塵熱鬧的嘲笑,直到長成仙人掌般的模樣

一切離別都是蓄謀已久。

2016年6月之前,我是A城某三甲醫院的一名護士,單調的白班、夜班和同樣單調無波瀾的工資單。

人生啊,穩定向往動盪,動盪嚮往穩定。

決定離開醫院,彷彿一道雷劈在了所有熟識我的人身上。毫無意外,我的離職遭遇了來自各方的強烈迴應。在他們眼裡,放棄穩定、離家又近的工作,我大概是魔怔了。

事實上,離職和我進入保險行業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我並不瞭解保險。

我在58同城上投的簡歷被某大型保險集團壽險電銷中心的經理看到,一句“我們這裡工資高、工作有挑戰性、特適合有闖進的年輕人”就已讓我心潮澎湃。

當我滿懷期待的邁入這家公司的辦公區,眼前的場景似是《華爾街之狼》的畫面重現:敞亮的辦公區,密集有序的工位上滿是人頭,此起彼伏的電話聲音連接著金主們。當然,這裡賣的不是股票,是保險。

現實的衝擊感遠比電影來得強烈。

再一句“這裡不靠顏值、不靠家底,靠業績評主管和高層,提成上不封頂”打消了我所有的顧慮和猶豫。

我滿心歡喜的將新工作告訴父母時,遭遇第二輪強烈的反對,父親呵斥道:“你幹嘛要做這個工作啊,你這是在外邊騙人啊!”

穿過嘲笑,我頂住了各方的壓力,木訥的心好像感受到了光,不知道這是不是每一個要入行的人的第一針“雞血”。

02

高點:月入過萬

執著它多昂貴,奔向最深的夜,拾了星光

2016年7月,高溫就像我的熱情,我憧憬著靠執著努力翻身逆襲的生活。

半個月培訓後,我上崗了。沒有實習期,一進來就是正式員工。

工作時間是早九晚六,最晚可以打電話至下午7點半,7點半後不能打擾客戶,週末也不可以打電話。偶爾下班後開會、培訓,晚上七八點鐘下班是我的常態。

最早一個來公司,最晚一個走,我相信我的努力不會白費。

意外險、重疾險、養老險、理財險……我抱著升級打怪的心態摸索著我的成長路徑。

初來乍到,我最先了解的是意外險,這也是新員工“升級打怪”的必經之路,意外險也是最好賣的一類保險。

輕車熟路後,我有資格賣重疾險、養老險,但能賺大錢的理財險只有在重大日子時,才對所有員工開放銷售權限。平時,只有老資格的銷售才能賣。佣金的高低取決於客戶每年的繳費額度,繳費越高佣金越高。

為了防止我們誘導性售賣產品,每個業務員的電話銷售都會被錄音監控。例如公司要求必須在電話中,和客戶提及“保險”這兩個字,否則會被扣獎金。再如,產品的收益也必須說明白,繳費多少年、什麼時候返還、返還多少等。

由於醫護專業背景,我對重疾險的條款內容理解很快,但我覺得重疾險並不好賣。

條款、健康告知、疾病史、特殊病種……每一條都是讓用戶打“退堂鼓”的一個點,退堂鼓的點我踩得很好。

有賣重疾險賣出心得的前輩跟我傳授經驗,“可以用疾病險的利益去勸說對方購買(如疾病發生的概率、昂貴的治療,及對應的保額),客戶只喜歡聽利益。”

學醫的我總邁不過心裡的坎,所以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我拿著集團子公司的各類客戶資料一個一個的開發我的“客戶”,每天至少打滿3小時,一天至少呼出三四十次,呼出的有效次數和客源名單質量緊密相關。

電銷這個行業,被拒接是常態,所以我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受。

比如說,你打電話的對象是銀行卡客戶,客戶實際上分為ABC不同等級,A級客戶指的是使用卡頻率非常高的群體,常見如上班族每月發薪水都需要使用的銀行卡,這類客戶接通率都比較高。而C類客戶,他的銀行卡通常只是辦理了個別業務,不怎麼存錢,不怎麼使用,這類客戶接通率普遍較低。

果然,沒有任何努力是白費的。入行沒幾個月,加上底薪,我的工資大概六七千元,比我當護士的時候高出很多,對於我來說,有一種像坐過山車的感覺,玩得是心跳。

當時我們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月入過萬不是夢”,培訓的時候,講師就會把那些月薪過萬的人當案例和我們講,打入行的第二針“雞血”。

我當時還和我老公說:“哎呀,我快要月入過萬了!”

但一個大單的退保給我澆了一盆冷水,從髮絲到腳趾,涼到骨髓裡。

我當時有很多單子以及客戶,包括一張3萬的大單子。我記得這是當時繳費最高的一張意外險保單。最後客戶退保了,多半是出現了線下業務員的“撬單”行為。這意味著我收到的提成要全部退回去,脾氣再好也會煩躁!

思來想去,他退保的原因可能是我沒維護好後續的一些售後服務,然後還有線下業務員為了賣出單子,會以“電銷都是騙人的”之類的話術一頓胡說,造成客戶對我們不信任,出現“撬單”行為。

因為相對線下賣保險,電銷是需要錄音的,這是監管要求。而電銷交易最麻煩的環節是成交:電銷業務一旦達成,客戶則需要提供銀行卡、身份證等信息,待對方輸入密碼後,保險公司可扣費。

很多客戶對電銷扣費方式是牴觸的,還有些不怎麼使用網絡的客戶就更難說通,特別是年紀稍微大一點的。

針對這種問題,我們慢慢轉變服務方式。比如添加客戶的微信,和客戶進行互動,送一些小禮品給對方。這些禮品是刺激銷售的政策,業績越高,你係統裡的禮品檔次越高,逢年過節,均可以此問候客戶。

這也是為了達成交易,也為了防止“撬單”行為。

其實我們並沒有太好的措施,只能在電話中儘可能拉近與客戶的關係,整通電話也不都是聊保險,也會聊家常或者其他,但時間不宜太長,靠考慮效率。同樣一個小時,我可能在其他用戶上已出了幾單。

電話裡需要針對一個保單溝通的細節太多了,我在細緻、盡責和時間的平衡上困惑不已。還會有客戶跟我說,在網上買了,讓我很失落。

03

低谷:告別保險業

如果驕傲沒被現實的大海冷冷拍下

努力了一年之後,我面臨了我人生的第二道坎,我懷孕了。

在身體的各種不適反應下,我的業績也迅速下滑,每個月只能拿3000元左右的工資,有時候就只有2000多元,每個月好像就是開一個小單過日子。

日常開會的時候,主管表面上說孕婦不需要業績,公司福利照常,孕婦可推後半小時來上班,或者下午提前半小時走。但是,我畢竟沒有什麼業績,感覺就像是在混工資。

懷孕這段時間也是我在這行的最後時光,那時的我好像也遇到了職業瓶頸期,打了大半個月電話都沒有客戶買單,很絕望。

剛開始的熱情逐漸消散,沒有業績就沒有成就感,我開始覺得力不從心,不知道怎麼撐下去,也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的“天花板”。

其實,很多人認為保險業拉人是行規,我記得一個員工拉一個人進來,提成200元左右。由於這個行業流失率很高,縱然公司專門設有增員部門,但他們壓力依舊很大。

這個行業還有“金九銀十”的規律,一到下半年,大概是九月份,業績就會飛漲,快到過年的時候,大家普遍業績都挺好的,但是年後,業績普遍不怎麼樣。

最終,我沒有突破“天花板”,總結了一下:一個是公司沒有給我們新人足夠的階段性的培訓,一個是我個人不適應“狼性文化”。

我記得曾經聽一個明星代理人前輩說,“你一定要打開一扇門,才能看到草原,不然就是困獸之鬥”,我沒有打開我前面的這扇門,最終我也成為了自然脫落的一員,但我不後悔我在保險電銷的短暫經歷,我也不覺得這是一個“騙人”的行業。

現在的我開了一個淘寶店,前段時間有一個曾經的前同事去了友邦,正在遊說我。我對友邦的個人代理人又心動了起來,但我對去不去、會不會開啟事業的“第二春”還在猶豫。

後 記

我在這裡歡笑,我在這裡哭泣我在這裡祈禱,我在這裡迷惘我在這裡尋找,也在這裡失去


保險銷售似乎有有一種魔力吸引著我,這份工作看似誰都能做,但現實是,不適應“狼性文化”的人才是多數,他們也是流失大軍的一員。

保險科技的衝擊下,保險電銷的轉型迫在眉睫,事涉每個參與者。

中介轉型已在十字路口,或許,獨立代理人會成為電銷的下一個轉型出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