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字筆、瑞典肉丸子、巴拿馬草帽,生活中為什麼有那麼多名不副實的“名字”?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第20期,原文標題《那些名不副實的玩意兒》

簽字筆、瑞典肉丸子、巴拿馬草帽,生活中為什麼有那麼多名不副實的“名字”?

(圖 謝馭飛)

文 /貝小戎

以前我們只知道鋼筆、圓珠筆,後來有了水筆,以及更多的名目:中性筆、啫喱筆、走珠筆、簽字筆,據說都差不多。最讓我不敢踏實購買的就是所謂簽字筆,我不簽字,還能不能買?日常語言就是這麼混亂,一般我們也不用去深究。但一些食物的命名會成為主權之爭的對象。宜家的商場每天在全世界賣掉200萬個“瑞典肉丸子”,而瑞典國家官方推特上週突然說:“瑞典肉丸子其實是根據查爾斯十二世國王18世紀初從土耳其帶回來的一份食譜製作而成的。我們要堅守事實。”不依不饒的土耳其人指出,這位國王還從土耳其帶走了咖啡豆和白菜卷。瑞典人爭辯說,用北歐的越橘搭配肉丸子是他們特有的。“浸泡過牛奶的麵包或麵包屑與作為配菜的越橘一樣重要,它賦予了瑞典肉丸特別鬆軟的黏稠度。”

英國美食作家米娜·霍蘭德幸好弄對了,幾年前她在《美食地圖集:39種菜系環遊世界》一書中,把肉丸子歸給了土耳其人,其食譜大概是:使用麵包屑、碎牛肉、洋蔥、孜然、土耳其紅辣椒醬、雞蛋等,最後撒一點漆樹果實粉。她說斯堪的納維亞烹飪的精髓與靈魂是魚類加工,北歐人普遍鍾愛醃漬和風乾的食物,搭配各種肉類一起吃,而且常用極富當地特色的產品,如野外尋獲的雲莓或是更為常見的越橘。

英國廣播公司說,美食文化被其他國家或地區佔為己有並非新鮮事,瑞典肉丸不是唯一的例子,世界各地都有許多類似的美食主權之爭,比如日本知名的油炸食品天婦羅,其實是16世紀時葡萄牙水手帶到日本的。我覺得這種現象是難免的:每個民族在沒有作國際比較之前,並不知道哪種食物是自己特有的,而當他們知道的時候可能已經晚了。

《泰晤士報》的評論說,張冠李戴的現象不只出現在美食領域,巴拿馬草帽可能是在巴拿馬遭受烈日暴晒的人戴的帽子,但這種帽子是在厄瓜多爾製作的。沒有歷史和流行病學證據證明,西班牙流感是始於西班牙,或者對西班牙特別有影響。“錯誤命名的世界冠軍是法國人。洋蔥湯始於古羅馬時期,在美國流行起來,法國人卻竊為己有。實際上,法國人習慣這麼幹。炸薯條其實是比利時人的,法國號(圓號)是德國的。戴高樂主義者對窗戶、字母、燈籠褲的所有權主張都應該被存疑。法國人對板球的瞭解很少,在法國吐司的背面就寫得下,而法國吐司可能是意大利人或德國人發明的,說它是法國人的,就跟說法式接吻是法國人發明的一樣不靠譜。”

美國記者賈各布斯說,英語中有許多不精確的詞:大丹狗跟丹麥一點關係都沒有。冷血動物的血液溫度往往比溫血動物還高。軟材的質地有不少都比硬材還要硬。普通感冒(cold)並非著涼引起的。海星不是魚。電鰻不是鰻類。但這些錯誤已經積重難返,沒有正本清源的可能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