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勒斯坦山川,地中大海東岸,約旦河谷壘西邊,西奈半島北端。

黎巴嫩山之南,加利利海湖畔,奶蜜之地本迦南,繁盛上帝花園。

羅馬帝國強悍,猶太行省始建,三次舉義遭平叛,驅逐命運悲慘。

腓力斯丁曾佔,更名巴勒斯坦,消除猶太萬般念,從此流亡千年。

"

巴勒斯坦山川,地中大海東岸,約旦河谷壘西邊,西奈半島北端。

黎巴嫩山之南,加利利海湖畔,奶蜜之地本迦南,繁盛上帝花園。

羅馬帝國強悍,猶太行省始建,三次舉義遭平叛,驅逐命運悲慘。

腓力斯丁曾佔,更名巴勒斯坦,消除猶太萬般念,從此流亡千年。

巴勒斯坦與腓力斯丁的來源

巴勒斯坦的來源 Palestine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Canaan,是腓尼基人Phoenician的祖居之地,腓力斯丁人Philistine也曾經在迦南居住。迦南先是被以色列人佔據,又先後被腓力斯丁人、迦勒底人、波斯人和馬其頓人佔據或統治。公元前63年,羅馬統帥龐培率軍團入侵中東,他們先控制了敘利亞,並建立敘利亞行省。隨後越過約旦河進入以色列,介入猶太馬加比王朝的內戰。最終親羅馬的猶太領袖希律在羅馬帝國的扶持下,組建了猶太傀儡希律王國,作為羅馬的附屬國。此時的猶太人被允許信仰自由,耶路撒冷聖殿被羅馬承認。希律王國衰落後,公元6年,羅馬帝國把以色列劃為猶太行省直接管轄。

自公元6年設立猶太行省一直到公元66年猶太戰爭爆發為止,猶太行省共經歷了十四位羅馬總督。關於對歷任總督的記載均來自當時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斯Josephus,他記錄了羅馬總督的各種惡行,比如他們經常肆意干涉猶太教大祭司的廢立,漠視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觸犯猶太教教規,引起猶太人對立的民族情緒,猶太人與羅馬人之間的衝突時常發生。據約瑟夫斯記載,庫馬努斯總督(48-52年在任)曾經在猶太人節日期間安插羅馬士兵以防暴亂,猶太人認為羅馬人不敬重上帝。而那位於公元34年下令釘死耶穌而聞名的羅馬總督彼拉多(26-36年在任),執政期間曾命令羅馬士兵帶著畫有羅馬皇帝提比略肖像的旗幟進入耶路撒冷,這對於忌諱偶像崇拜的猶太人來說無疑是挑釁。

約瑟夫斯記載,公元66年,總督弗洛魯斯(64-66年在任)私自竊用猶太人儲存在聖殿中的金銀,猶太人忍無可忍,這是對神赤裸裸的褻瀆。公元66年,猶太人奮起反抗,遭到羅馬人的鎮壓,僅凱撒里亞的猶太人就有2萬人被殺。全體以色列人憤怒地發起了武裝起義,第一次猶太戰爭爆發,羅馬人稱為猶太人叛亂。

"

巴勒斯坦山川,地中大海東岸,約旦河谷壘西邊,西奈半島北端。

黎巴嫩山之南,加利利海湖畔,奶蜜之地本迦南,繁盛上帝花園。

羅馬帝國強悍,猶太行省始建,三次舉義遭平叛,驅逐命運悲慘。

腓力斯丁曾佔,更名巴勒斯坦,消除猶太萬般念,從此流亡千年。

巴勒斯坦與腓力斯丁的來源

巴勒斯坦的來源 Palestine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Canaan,是腓尼基人Phoenician的祖居之地,腓力斯丁人Philistine也曾經在迦南居住。迦南先是被以色列人佔據,又先後被腓力斯丁人、迦勒底人、波斯人和馬其頓人佔據或統治。公元前63年,羅馬統帥龐培率軍團入侵中東,他們先控制了敘利亞,並建立敘利亞行省。隨後越過約旦河進入以色列,介入猶太馬加比王朝的內戰。最終親羅馬的猶太領袖希律在羅馬帝國的扶持下,組建了猶太傀儡希律王國,作為羅馬的附屬國。此時的猶太人被允許信仰自由,耶路撒冷聖殿被羅馬承認。希律王國衰落後,公元6年,羅馬帝國把以色列劃為猶太行省直接管轄。

自公元6年設立猶太行省一直到公元66年猶太戰爭爆發為止,猶太行省共經歷了十四位羅馬總督。關於對歷任總督的記載均來自當時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斯Josephus,他記錄了羅馬總督的各種惡行,比如他們經常肆意干涉猶太教大祭司的廢立,漠視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觸犯猶太教教規,引起猶太人對立的民族情緒,猶太人與羅馬人之間的衝突時常發生。據約瑟夫斯記載,庫馬努斯總督(48-52年在任)曾經在猶太人節日期間安插羅馬士兵以防暴亂,猶太人認為羅馬人不敬重上帝。而那位於公元34年下令釘死耶穌而聞名的羅馬總督彼拉多(26-36年在任),執政期間曾命令羅馬士兵帶著畫有羅馬皇帝提比略肖像的旗幟進入耶路撒冷,這對於忌諱偶像崇拜的猶太人來說無疑是挑釁。

約瑟夫斯記載,公元66年,總督弗洛魯斯(64-66年在任)私自竊用猶太人儲存在聖殿中的金銀,猶太人忍無可忍,這是對神赤裸裸的褻瀆。公元66年,猶太人奮起反抗,遭到羅馬人的鎮壓,僅凱撒里亞的猶太人就有2萬人被殺。全體以色列人憤怒地發起了武裝起義,第一次猶太戰爭爆發,羅馬人稱為猶太人叛亂。

巴勒斯坦與腓力斯丁的來源

第一次猶太戰爭。公元67年,羅馬統帥維斯帕西安率8萬大軍征討叛軍。至公元68年,以色列全境除了耶路撒冷外均被羅馬控制。公元68年羅馬帝國發生內亂,高盧和西班牙行省先後爆發反對尼祿皇帝的叛亂,尼祿逃離首都羅馬,元老院當即宣判尼祿為“國家公敵”。承認率先反叛的西班牙行省總督加爾巴為皇帝,羅馬歷史上最不靠譜的尼祿皇帝被迫自盡。維斯帕西安野心勃勃,在埃及登基稱帝,並派兵渡過地中海到羅馬奪取了羅馬皇權。公元70年,維斯帕西安率7萬羅馬軍隊繼續攻打耶路撒冷,歷時7個月後才攻入,耶路撒冷被夷為平地,聖殿被洗劫一空並摧毀,聖殿裡的金銀和聖物則被運往羅馬。第一次猶太戰爭中,約有60萬至120萬猶太人被殺(數量有爭議),7萬人被販賣為奴隸。而據守馬薩達要塞的猶太人一直堅持戰鬥到公元73年,在羅馬軍隊攻破要塞後,他們只發現了960具猶太人的屍體。據當時約瑟夫斯說,最後僅有兩個大人和五個小孩躲在水池裡才得以倖免,他因此得知羅馬破城後發生的故事。

第二次猶太戰爭。公元115年-117年期間,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不滿足於帝國的東方疆域被波斯人控制在幼發拉底河上游,渴望效仿亞歷山大大帝吞併波斯人的帕提亞帝國,於是帝國的主力部隊在敘利亞東部忙於與帕提亞的戰事。流亡在北非、塞浦路斯的猶太人逐漸擺脫羅馬的控制並發動了起義,畢竟勢單力孤,起義被羅馬軍團鎮壓。由於這次戰事發生在猶太行省領土以外,有的史料並沒有把這次戰爭算作猶太戰爭,但畢竟是猶太人和羅馬人戰爭的延續,應算作第二次猶太羅馬戰爭。

第三次猶太戰爭。公元132年,時任羅馬皇帝哈德良下達兩道諭令:1、全面禁止猶太人舉行割禮並禁止閱讀希伯來聖經。2、在耶路撒冷重建希臘式城市及在聖殿舊址修建羅馬神廟。猶太人自然無法接受,再次舉義,第三次猶太戰爭爆發。起義軍動員了二十萬人,攻佔羅馬府衙殺死羅馬人,並在多地重建猶太政權和教會。前來彈壓起義的羅馬不列顛總督塞維拉斯採取了第一次猶太戰爭的戰術,徹底粉碎了猶太人的反叛,最後一次猶太戰爭於公元136年結束。

第三次猶太戰爭後,猶太人被羅馬人全部的徹底的驅逐出境。猶太人從此開始了長達1800多年的流亡,直到1948年以色列國建國。羅馬帝國將耶路撒冷Jerusalem改名為拉丁語:埃利亞•卡皮多里納Aelia Capitolina。將猶太行省Judaea改為拉丁語:巴勒斯坦行省Palestina,而Palestina來源於希臘語:腓力斯丁Philistine,意思是:腓力斯丁人的國家。這就是巴勒斯坦的來源,並一直沿用至今。

"

巴勒斯坦山川,地中大海東岸,約旦河谷壘西邊,西奈半島北端。

黎巴嫩山之南,加利利海湖畔,奶蜜之地本迦南,繁盛上帝花園。

羅馬帝國強悍,猶太行省始建,三次舉義遭平叛,驅逐命運悲慘。

腓力斯丁曾佔,更名巴勒斯坦,消除猶太萬般念,從此流亡千年。

巴勒斯坦與腓力斯丁的來源

巴勒斯坦的來源 Palestine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Canaan,是腓尼基人Phoenician的祖居之地,腓力斯丁人Philistine也曾經在迦南居住。迦南先是被以色列人佔據,又先後被腓力斯丁人、迦勒底人、波斯人和馬其頓人佔據或統治。公元前63年,羅馬統帥龐培率軍團入侵中東,他們先控制了敘利亞,並建立敘利亞行省。隨後越過約旦河進入以色列,介入猶太馬加比王朝的內戰。最終親羅馬的猶太領袖希律在羅馬帝國的扶持下,組建了猶太傀儡希律王國,作為羅馬的附屬國。此時的猶太人被允許信仰自由,耶路撒冷聖殿被羅馬承認。希律王國衰落後,公元6年,羅馬帝國把以色列劃為猶太行省直接管轄。

自公元6年設立猶太行省一直到公元66年猶太戰爭爆發為止,猶太行省共經歷了十四位羅馬總督。關於對歷任總督的記載均來自當時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斯Josephus,他記錄了羅馬總督的各種惡行,比如他們經常肆意干涉猶太教大祭司的廢立,漠視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觸犯猶太教教規,引起猶太人對立的民族情緒,猶太人與羅馬人之間的衝突時常發生。據約瑟夫斯記載,庫馬努斯總督(48-52年在任)曾經在猶太人節日期間安插羅馬士兵以防暴亂,猶太人認為羅馬人不敬重上帝。而那位於公元34年下令釘死耶穌而聞名的羅馬總督彼拉多(26-36年在任),執政期間曾命令羅馬士兵帶著畫有羅馬皇帝提比略肖像的旗幟進入耶路撒冷,這對於忌諱偶像崇拜的猶太人來說無疑是挑釁。

約瑟夫斯記載,公元66年,總督弗洛魯斯(64-66年在任)私自竊用猶太人儲存在聖殿中的金銀,猶太人忍無可忍,這是對神赤裸裸的褻瀆。公元66年,猶太人奮起反抗,遭到羅馬人的鎮壓,僅凱撒里亞的猶太人就有2萬人被殺。全體以色列人憤怒地發起了武裝起義,第一次猶太戰爭爆發,羅馬人稱為猶太人叛亂。

巴勒斯坦與腓力斯丁的來源

第一次猶太戰爭。公元67年,羅馬統帥維斯帕西安率8萬大軍征討叛軍。至公元68年,以色列全境除了耶路撒冷外均被羅馬控制。公元68年羅馬帝國發生內亂,高盧和西班牙行省先後爆發反對尼祿皇帝的叛亂,尼祿逃離首都羅馬,元老院當即宣判尼祿為“國家公敵”。承認率先反叛的西班牙行省總督加爾巴為皇帝,羅馬歷史上最不靠譜的尼祿皇帝被迫自盡。維斯帕西安野心勃勃,在埃及登基稱帝,並派兵渡過地中海到羅馬奪取了羅馬皇權。公元70年,維斯帕西安率7萬羅馬軍隊繼續攻打耶路撒冷,歷時7個月後才攻入,耶路撒冷被夷為平地,聖殿被洗劫一空並摧毀,聖殿裡的金銀和聖物則被運往羅馬。第一次猶太戰爭中,約有60萬至120萬猶太人被殺(數量有爭議),7萬人被販賣為奴隸。而據守馬薩達要塞的猶太人一直堅持戰鬥到公元73年,在羅馬軍隊攻破要塞後,他們只發現了960具猶太人的屍體。據當時約瑟夫斯說,最後僅有兩個大人和五個小孩躲在水池裡才得以倖免,他因此得知羅馬破城後發生的故事。

第二次猶太戰爭。公元115年-117年期間,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不滿足於帝國的東方疆域被波斯人控制在幼發拉底河上游,渴望效仿亞歷山大大帝吞併波斯人的帕提亞帝國,於是帝國的主力部隊在敘利亞東部忙於與帕提亞的戰事。流亡在北非、塞浦路斯的猶太人逐漸擺脫羅馬的控制並發動了起義,畢竟勢單力孤,起義被羅馬軍團鎮壓。由於這次戰事發生在猶太行省領土以外,有的史料並沒有把這次戰爭算作猶太戰爭,但畢竟是猶太人和羅馬人戰爭的延續,應算作第二次猶太羅馬戰爭。

第三次猶太戰爭。公元132年,時任羅馬皇帝哈德良下達兩道諭令:1、全面禁止猶太人舉行割禮並禁止閱讀希伯來聖經。2、在耶路撒冷重建希臘式城市及在聖殿舊址修建羅馬神廟。猶太人自然無法接受,再次舉義,第三次猶太戰爭爆發。起義軍動員了二十萬人,攻佔羅馬府衙殺死羅馬人,並在多地重建猶太政權和教會。前來彈壓起義的羅馬不列顛總督塞維拉斯採取了第一次猶太戰爭的戰術,徹底粉碎了猶太人的反叛,最後一次猶太戰爭於公元136年結束。

第三次猶太戰爭後,猶太人被羅馬人全部的徹底的驅逐出境。猶太人從此開始了長達1800多年的流亡,直到1948年以色列國建國。羅馬帝國將耶路撒冷Jerusalem改名為拉丁語:埃利亞•卡皮多里納Aelia Capitolina。將猶太行省Judaea改為拉丁語:巴勒斯坦行省Palestina,而Palestina來源於希臘語:腓力斯丁Philistine,意思是:腓力斯丁人的國家。這就是巴勒斯坦的來源,並一直沿用至今。

巴勒斯坦與腓力斯丁的來源

腓力斯丁的來源 Philistine

腓力斯丁人Philistines,歷史上公認他們是一個“海上民族”。公元前13世紀至前12世紀,地中海東部沿岸發生了一系列事件。以色列人先知摩西帶領部族逃離埃及進入西奈半島後,在乾旱沙漠的曠野流浪了40年,卻沒有北上奶蜜之地的迦南。幾乎同時期,在南起埃及、北至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半島,東到迦南、西達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島的地中海東部的大片區域,出現了許多古代民族快速衰落甚至消失的現象。經過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研究,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是腓力斯丁人的遷徙和對某些地區的入侵。他們遷徙後就從本地消失了,由於戰鬥力強悍,入侵了別人的土地就逐漸把這塊土地上的民族消滅了。

歷史上的腓力斯丁人如此神祕,如此強大,他們究竟源自何處?他們的出現是否與以色列人不敢北上迦南有關係?這些問題一直是歷史上的難解之謎,正如蘇美爾人的來源和消亡。美國曆史學家伯恩斯認為,腓力斯丁人是居住在地中海東南沿岸的“海上民族”,他們應該是從小亞細亞半島和愛琴海諸島進人迦南。以色列歷史學家阿巴·埃班也認為,腓力斯丁人是愛琴海上的一個民族,入侵的歐洲北方民族把他們從家鄉克里特等諸島、小亞細亞半島的沿海地區被趕了出來,最初想在埃及找到立足之地,但沒有成功,然後他們才進入了迦南地。

當腓力斯丁人進入迦南的時候,以色列人還在埃及為奴。據【申命記】20:16-17載,當時的迦南生活著迦南七族:腓尼基人(迦南人,原居民)、赫人(赫梯人,遷徙自北高加索的印歐人)、亞摩利人(建立古巴比倫的閃族人後裔,逃亡至迦南)、比利洗人(村居的農業民族,非遊牧族)、希未人(含族,居於約旦河上游)、耶布斯人(含族,居於耶路撒冷附近)、革迦撒人(含族,居河西地)。據考證腓力斯丁人當時已廣泛使用鐵器和鐵製武器(不知他們的冶鐵技術是不是從赫提人那裡學到的),他們的士兵裝備精良,戰鬥力極強。從以色列人攻入迦南後的200多年裡,他們一直致力於打擊腓力斯丁人。直到公元前1025年,掃羅建立希伯來國,把全部精力投人到打擊腓力斯丁人的戰爭中,繼任的大衛王則將腓力斯丁人趕出了迦南,使腓力斯丁人的地盤縮小到南方狹窄的加沙地帶。由此可見,腓力斯丁人戰力強悍,因此歷史學家將這一時期許多民族的衰落或消亡歸咎於他們。

也有學者認為:腓力斯丁人就是以古希臘人為主體的一個強大的部落群體。公元前13世紀,他們聯合地中海諸島的克里特人、美塞尼亞人、塞浦路斯人、甚至西西里人、撒丁人、腓利斯人、色雷斯人等由海上入侵埃及失敗後,又分散於地中海諸島和沿岸之間,其中的一部分在地中海東岸登陸進入迦南。

"

巴勒斯坦山川,地中大海東岸,約旦河谷壘西邊,西奈半島北端。

黎巴嫩山之南,加利利海湖畔,奶蜜之地本迦南,繁盛上帝花園。

羅馬帝國強悍,猶太行省始建,三次舉義遭平叛,驅逐命運悲慘。

腓力斯丁曾佔,更名巴勒斯坦,消除猶太萬般念,從此流亡千年。

巴勒斯坦與腓力斯丁的來源

巴勒斯坦的來源 Palestine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Canaan,是腓尼基人Phoenician的祖居之地,腓力斯丁人Philistine也曾經在迦南居住。迦南先是被以色列人佔據,又先後被腓力斯丁人、迦勒底人、波斯人和馬其頓人佔據或統治。公元前63年,羅馬統帥龐培率軍團入侵中東,他們先控制了敘利亞,並建立敘利亞行省。隨後越過約旦河進入以色列,介入猶太馬加比王朝的內戰。最終親羅馬的猶太領袖希律在羅馬帝國的扶持下,組建了猶太傀儡希律王國,作為羅馬的附屬國。此時的猶太人被允許信仰自由,耶路撒冷聖殿被羅馬承認。希律王國衰落後,公元6年,羅馬帝國把以色列劃為猶太行省直接管轄。

自公元6年設立猶太行省一直到公元66年猶太戰爭爆發為止,猶太行省共經歷了十四位羅馬總督。關於對歷任總督的記載均來自當時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斯Josephus,他記錄了羅馬總督的各種惡行,比如他們經常肆意干涉猶太教大祭司的廢立,漠視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觸犯猶太教教規,引起猶太人對立的民族情緒,猶太人與羅馬人之間的衝突時常發生。據約瑟夫斯記載,庫馬努斯總督(48-52年在任)曾經在猶太人節日期間安插羅馬士兵以防暴亂,猶太人認為羅馬人不敬重上帝。而那位於公元34年下令釘死耶穌而聞名的羅馬總督彼拉多(26-36年在任),執政期間曾命令羅馬士兵帶著畫有羅馬皇帝提比略肖像的旗幟進入耶路撒冷,這對於忌諱偶像崇拜的猶太人來說無疑是挑釁。

約瑟夫斯記載,公元66年,總督弗洛魯斯(64-66年在任)私自竊用猶太人儲存在聖殿中的金銀,猶太人忍無可忍,這是對神赤裸裸的褻瀆。公元66年,猶太人奮起反抗,遭到羅馬人的鎮壓,僅凱撒里亞的猶太人就有2萬人被殺。全體以色列人憤怒地發起了武裝起義,第一次猶太戰爭爆發,羅馬人稱為猶太人叛亂。

巴勒斯坦與腓力斯丁的來源

第一次猶太戰爭。公元67年,羅馬統帥維斯帕西安率8萬大軍征討叛軍。至公元68年,以色列全境除了耶路撒冷外均被羅馬控制。公元68年羅馬帝國發生內亂,高盧和西班牙行省先後爆發反對尼祿皇帝的叛亂,尼祿逃離首都羅馬,元老院當即宣判尼祿為“國家公敵”。承認率先反叛的西班牙行省總督加爾巴為皇帝,羅馬歷史上最不靠譜的尼祿皇帝被迫自盡。維斯帕西安野心勃勃,在埃及登基稱帝,並派兵渡過地中海到羅馬奪取了羅馬皇權。公元70年,維斯帕西安率7萬羅馬軍隊繼續攻打耶路撒冷,歷時7個月後才攻入,耶路撒冷被夷為平地,聖殿被洗劫一空並摧毀,聖殿裡的金銀和聖物則被運往羅馬。第一次猶太戰爭中,約有60萬至120萬猶太人被殺(數量有爭議),7萬人被販賣為奴隸。而據守馬薩達要塞的猶太人一直堅持戰鬥到公元73年,在羅馬軍隊攻破要塞後,他們只發現了960具猶太人的屍體。據當時約瑟夫斯說,最後僅有兩個大人和五個小孩躲在水池裡才得以倖免,他因此得知羅馬破城後發生的故事。

第二次猶太戰爭。公元115年-117年期間,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不滿足於帝國的東方疆域被波斯人控制在幼發拉底河上游,渴望效仿亞歷山大大帝吞併波斯人的帕提亞帝國,於是帝國的主力部隊在敘利亞東部忙於與帕提亞的戰事。流亡在北非、塞浦路斯的猶太人逐漸擺脫羅馬的控制並發動了起義,畢竟勢單力孤,起義被羅馬軍團鎮壓。由於這次戰事發生在猶太行省領土以外,有的史料並沒有把這次戰爭算作猶太戰爭,但畢竟是猶太人和羅馬人戰爭的延續,應算作第二次猶太羅馬戰爭。

第三次猶太戰爭。公元132年,時任羅馬皇帝哈德良下達兩道諭令:1、全面禁止猶太人舉行割禮並禁止閱讀希伯來聖經。2、在耶路撒冷重建希臘式城市及在聖殿舊址修建羅馬神廟。猶太人自然無法接受,再次舉義,第三次猶太戰爭爆發。起義軍動員了二十萬人,攻佔羅馬府衙殺死羅馬人,並在多地重建猶太政權和教會。前來彈壓起義的羅馬不列顛總督塞維拉斯採取了第一次猶太戰爭的戰術,徹底粉碎了猶太人的反叛,最後一次猶太戰爭於公元136年結束。

第三次猶太戰爭後,猶太人被羅馬人全部的徹底的驅逐出境。猶太人從此開始了長達1800多年的流亡,直到1948年以色列國建國。羅馬帝國將耶路撒冷Jerusalem改名為拉丁語:埃利亞•卡皮多里納Aelia Capitolina。將猶太行省Judaea改為拉丁語:巴勒斯坦行省Palestina,而Palestina來源於希臘語:腓力斯丁Philistine,意思是:腓力斯丁人的國家。這就是巴勒斯坦的來源,並一直沿用至今。

巴勒斯坦與腓力斯丁的來源

腓力斯丁的來源 Philistine

腓力斯丁人Philistines,歷史上公認他們是一個“海上民族”。公元前13世紀至前12世紀,地中海東部沿岸發生了一系列事件。以色列人先知摩西帶領部族逃離埃及進入西奈半島後,在乾旱沙漠的曠野流浪了40年,卻沒有北上奶蜜之地的迦南。幾乎同時期,在南起埃及、北至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半島,東到迦南、西達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島的地中海東部的大片區域,出現了許多古代民族快速衰落甚至消失的現象。經過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研究,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是腓力斯丁人的遷徙和對某些地區的入侵。他們遷徙後就從本地消失了,由於戰鬥力強悍,入侵了別人的土地就逐漸把這塊土地上的民族消滅了。

歷史上的腓力斯丁人如此神祕,如此強大,他們究竟源自何處?他們的出現是否與以色列人不敢北上迦南有關係?這些問題一直是歷史上的難解之謎,正如蘇美爾人的來源和消亡。美國曆史學家伯恩斯認為,腓力斯丁人是居住在地中海東南沿岸的“海上民族”,他們應該是從小亞細亞半島和愛琴海諸島進人迦南。以色列歷史學家阿巴·埃班也認為,腓力斯丁人是愛琴海上的一個民族,入侵的歐洲北方民族把他們從家鄉克里特等諸島、小亞細亞半島的沿海地區被趕了出來,最初想在埃及找到立足之地,但沒有成功,然後他們才進入了迦南地。

當腓力斯丁人進入迦南的時候,以色列人還在埃及為奴。據【申命記】20:16-17載,當時的迦南生活著迦南七族:腓尼基人(迦南人,原居民)、赫人(赫梯人,遷徙自北高加索的印歐人)、亞摩利人(建立古巴比倫的閃族人後裔,逃亡至迦南)、比利洗人(村居的農業民族,非遊牧族)、希未人(含族,居於約旦河上游)、耶布斯人(含族,居於耶路撒冷附近)、革迦撒人(含族,居河西地)。據考證腓力斯丁人當時已廣泛使用鐵器和鐵製武器(不知他們的冶鐵技術是不是從赫提人那裡學到的),他們的士兵裝備精良,戰鬥力極強。從以色列人攻入迦南後的200多年裡,他們一直致力於打擊腓力斯丁人。直到公元前1025年,掃羅建立希伯來國,把全部精力投人到打擊腓力斯丁人的戰爭中,繼任的大衛王則將腓力斯丁人趕出了迦南,使腓力斯丁人的地盤縮小到南方狹窄的加沙地帶。由此可見,腓力斯丁人戰力強悍,因此歷史學家將這一時期許多民族的衰落或消亡歸咎於他們。

也有學者認為:腓力斯丁人就是以古希臘人為主體的一個強大的部落群體。公元前13世紀,他們聯合地中海諸島的克里特人、美塞尼亞人、塞浦路斯人、甚至西西里人、撒丁人、腓利斯人、色雷斯人等由海上入侵埃及失敗後,又分散於地中海諸島和沿岸之間,其中的一部分在地中海東岸登陸進入迦南。

巴勒斯坦與腓力斯丁的來源

小結

關於腓力斯丁人的來源的問題仍在討論之中,尚無形成統一的定論,也許永遠是個解不開的謎。但巴勒斯坦這個地名來源於希臘語的“腓力斯丁”沒有異議,巴勒斯坦的意思就是腓力斯丁人的國家,是羅馬人把希臘語拉丁化後命名了這個地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