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地點丨雄安

採訪者丨杜震、孟曉光、張曉琳

像電影《小兵張嘎》中一樣,白洋澱,曾是英雄“雁翎隊”伏擊日寇的主戰場,鐫刻著鮮明的紅色印記。70多年後的今天,歷史與未來交匯,隨著雄安新區的設立,白洋澱全域被雄安新區管轄,這裡也成為新區生態建設的重要戰場,書寫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傳奇。我們的蹲點採訪,就從白洋澱開始。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遊船在白洋澱中穿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見習記者 張曉琳 攝)

玩轉直播、高效治汙 老白洋澱人走出新路子

初夏時節,清晨6點的白洋澱慢慢醒來,朦朧中,一聲聲鳥叫從蘆葦蕩中傳出。雄安新區安新縣邵莊子碼頭,47歲的邵小貝將手機放在三腳架上,在船上固定好後,啟動馬達,開啟他一天的直播。

邵小貝說:“咱們今天開始直播,咱們帶著老鐵們去到澱裡面玩一圈,咱們第一個到桃澱。”

邵小貝頭戴草帽,風趣幽默地說著白洋澱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不時還和網友互動。沒人能夠看出,一年前,他還是一個地道的白洋澱漁民。

邵小貝表示:“介紹白洋澱美的地方,講解白洋澱的故事,還有雁翎隊怎麼襲擊日本鬼子的。因為我就是地地道道的漁民,現在不讓打魚了,咱開始轉型幹旅遊。我今年47歲,我就是從小愛捕魚。(和網友交流)十個人坐你的船,一個船可以嗎?咱們十個人不可能坐一條船,得兩條船出去。”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邵小貝現在出船要帶三部手機和一個大充電寶,這樣的直播他每天要做六七個小時。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見習記者 張曉琳 攝)

邵莊子村四面被水面環繞,這樣的村莊被稱作“純水村”,在白洋澱有近40個。加上臨澱村莊,一共是78個澱區村。雖然白洋澱本身水質清冽,但粗放式發展卻一度使白洋澱陷入了汙染的惡性循環。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水科負責人周立志告訴我,生產、生活汙水是重要汙染源。

周立志:現在澱中村的汙水有小型汙水處理站,這個小型站現在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因為時間久遠運行不太正常。他們生活汙水的汙染如果直接進澱的話對水質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記者:大概現在每天量是多少?

周立志:咱們150個小型站涉及到7607噸。

邵莊子村的小型汙水處理站現在已經被汙水處理一體化設備代替,汙水經處理後達到地方一級A的標準。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見習記者 張曉琳 攝)

雄安新區設立後,從上到下形成一個共識,縱然雄安新區有100個加分項,白洋澱治理不好就是0分。於是,清理圍堤圍埝、水產養殖,關停汙染產業,禁漁,治理力度前所未有。今年,78個澱區村汙水、垃圾、廁所綜合系統治理項目全面啟動,確保“一滴汙水不再進澱”。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邵莊子村的邵章樂家就位於澱邊,在他家門前新建的兩個汙水桶被編為001號。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見習記者 張曉琳 攝)

白洋澱水質得到初步改善。但因管控和環境治理,賴以生存了幾十年的生計受到影響,“邵小貝們”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去年,邵小貝偶然間接觸到了網絡直播,一年多來,他不但有了5000多位粉絲,而且開始有人聯繫他到這裡旅遊。

邵小貝說:“我一個小老姨,一個表舅,還有兩個姑夫,帶著他們一起,比如上週六,我一共是來了七條船,他們跟著我們出去,也能掙個小工錢,掙一百多塊錢,也感覺不錯,挺高興,都挺開心。”

正說著,邵小貝一旁同村村民邵小歡接到妻子的電話,說要去村裡給他報名免費學習麵點製作。

邵小歡說:“誰學麵點去?你學去,你學去你就去吧......”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記者在船上和邵小歡交談

原來,為了讓失地失業百姓練就“一技之長”,雄安新區設立後,就著手對新區範圍內有就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村民進行建築、家政等專業的免費培訓。

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就業創業組組長張京告訴我們,隨著大規模開發建設啟動,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崗位提供給雄安原住民。“我預計到年底會達到2萬個左右,下一步我們新區舉辦創業大獎賽,農民工能力提升行動。我們每個月都有各種各樣的活動,為大家提供就業創業。”

滿懷激情 “新雄安人”建設嶄新雄安

隨著邵小貝和村民們紛紛轉型,暢想著未來的生活,一個過去的白洋澱正在慢慢進入歷史。而從邵莊子村向東30公里,在京雄城際雄安樞紐站建設現場容城縣昝崗鎮,一個嶄新的雄安新區正在火熱地建設著。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雄安站建設現場(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見習記者 張曉琳 攝)

5月初,我們第一次見到程國慶,他正在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房第一標段橋樑基坑作業現場。這位吉林小夥一年前畢業,被分配到徐州車站改擴建工程。2018年,京雄城際雄安樞紐站正式開工建設,他主動請纓,來到了這裡。

程國慶說:“我是主動往這個項目調過來,這個項目太重要了,我們都心放在這兒,為了把項目做到最好,因為一線是鐵路先行。”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在雄安站建設現場,程國慶與記者聊起自己與雄安建設。

目前,在南北長600多米,東西寬300多米的施工現場,7000多根樁基拔地而起,漸次有序地矗立在雄安站的每個角落,南北兩側的橋墩已見雛形。未來,它們將把雄安站房和城市商場、公寓無縫連接,站房地下室結構施工也已全面展開,預計2020年底投入使用。談起在這裡的幾個月時間裡,程國慶感受最深的就是前所未有的投入與激情,“技術員配備,所有的加起來至少三十多人,目前哪有這麼多的。以前在重慶西站聽過,但是也沒有這麼多配備人員,這裡配備很齊的。原來是熬夜幹,把控打樁機的時候必須每天要有人盯著。從第一天八點盯到第二天早上八點24小時。每個人都是。”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雄安站樁基礎和土方開挖施工目前已經完成。(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見習記者 張曉琳 攝)

這種前所未有的激情同樣激盪在程國慶的同事夏雨心中。夏雨是雄安新區規劃研究中心規劃組組長,負責雄安站片區控詳規。夏雨告訴我們,即將誕生的京雄城際鐵路建設在很多方面開創了先河。比如,全國首次城市規劃設計與高鐵站設計聯合協同設計。這讓大家充滿幹勁。

夏雨說:“叫雄安樞紐站聯合工作組,我們是一週開一次例會,我們這個雄安站在從它設計的時候,我們就讓這個站和城市融為一體,地上地下是一座城。我們地下三層幾乎是和鐵路,和站房西面,和我們城市是連通的,相當於非常便利的一個立體城市。”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雄安站概念圖(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見習記者 張曉琳 攝)

走在雄安,能時刻感受到這種蓬勃的熱度、建設的激情。5G、無人駕駛汽車、區塊鏈已經“先行先試”;北京、天津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開始進入新區;1000多名國內外專家、200多個國內外團隊、25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正在編制規劃體系。程國慶、夏雨還有所有的雄安建設者們,正在用他們的行動暢想著雄安的模樣。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央廣網發 人民雄安網供圖)

未來的雄安 不是水泥森林 而是溫暖社區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雄安”,感受著雄安火熱的現在,我也在暢想,未來的雄安應該如何定義?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雄安新區白塔村(央廣網發 深圳建科院供圖)

在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正西的白塔村,我們遇到了深圳建科院副總經理姚培。她沒有給我們暢想雄安未來的都市模樣,而是帶我們穿行在白塔村中。令我們驚訝的是,這裡和我們熟悉的北方農村的模樣大相徑庭。隨處可見的農家院牆的手繪畫、蘆葦編織的草地迷宮、絢爛多姿的花海、醒目可愛的斑馬線、方便節能的路燈……處處都有讓人驚喜的發現。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經過微改造後的白塔村,牆角變得生動鮮活,文化活動也越來越精彩。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見習記者 張曉琳 攝)

姚培說,他們正在主導白塔村鄉村微改造體驗街區,所有這些驚喜都是村民們和雄安的建設者們一同完成的。姚培說:“其實這麼做,恰恰是真正站在人的角度去考慮的,你的文化是潤物細無聲的,而且它是一種思想的引領性的東西,它不是單純的一種你學我,學著就可以了,它這種東西我覺得是滲進去的。我覺得還是因為這種文明的共識才形成了大家共同的價值觀,願意一起創造這樣的經濟社會,去形成這樣的城市,去形成這樣的鄉村,願意在一起成長。”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白塔村村民與設計者和藝術家一起對街區進行創作和改造(央廣網發 深圳建科院供圖)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藝術家為參與微改造的白塔村村民創作了漫畫畫像,懸掛並畫於白塔村“伊美世家”館內。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見習記者 張曉琳 攝)

姚培說,綠色生產、生活理念開始影響左鄰右舍,一個小院帶動多個小院,進而影響一個街區。未來的雄安是一個現代城市,但不能到處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牆。讓不同的人們在輕鬆氛圍下生活、交往,這才是幸福城市的模樣。

姚培說:“未來你在大社區裡面,尤其新的社區,會有很多的公共空間出來。但是你拿它幹嗎?出租給商販了?出租給餐廳了?還是說有一部分的城市空間是作為大家的藝術、文化,甚至就是社區鄰里之間交流的、週末大家在一起搞社區活動的地方?就是要有一些共同的精神的歸屬感,這個能讓未來的城市空間更加溫暖,是要靠這些的。”

“21世紀看雄安”,這裡現在啥樣了?丨足跡

在深圳建科院參與改造的雄安新區國土巷展出的照片,由當地中學生拍攝,旨在保存雄安新區的城市記憶。(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見習記者 張曉琳 攝)

六月,《河北雄安新區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河北雄安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規劃》面向社會公示。雄安新區啟動區規劃的尺度並不大,以社區為規劃單元,城市綠環串聯起六個社區。未來在雄安新區,會有越來越多像鄉村微改造體驗街區一樣的社區。我們轉過樓角,會看到蔚藍的天空和煙波浩渺的白洋澱,高樓大廈、民居古樹,這一切,那一刻,毫無違和之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