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人力成本不斷高漲、“用工荒”頻發,製造業呈現向東南亞轉移的趨勢,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被越來越期盼成為開啟企業降本增效乃至轉型升級的金鑰匙。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僅是行業關注點,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雲計算與大數據早已先後被上升為國家戰略。

對百度這樣的科技公司而言,這意味著機會。2016年7月,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宣佈了百度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即ABC三位一體戰略,其中A代表人工智能(AI)、B代表大數據(Big Data)、C代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相當於算法、數據與算力的結合,是企業數字化建設的三大基礎元素。2019年,百度雲正式升級為百度智能雲。

作為科技公司,百度搜索、網盤、地圖等各類業務天然地長在“ABC”上,如今百度智能雲負責將“ABC”擰成一股能力向各行各業輸出,這看上去很美實則充滿挑戰:因為To B(企業)市場與To C(消費者)市場的“玩法”截然不同,跨界者容易“水土不服”;“ABC”均為新興技術,尤其是AI還剛從實驗室走向產業,理論與應用之間的鴻溝尚待填平。

百度智能雲交出了滿意答卷:雖然入場比同行晚了數年,但發展很快。國際調研公司IDC《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8年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以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和PaaS(平臺即服務)整體市場份額來計算,百度智能雲已經躋身前五,前四依次為阿里、騰訊、中國電信和亞馬遜AWS。

百度智能雲告訴你,AI與大數據如何“點亮”垂直行業

《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 來源:IDC

排名背後,外界關注的是,百度智能雲這四年做了什麼?真實的感受與可借鑑的經驗又是什麼?雲計算被企業的接納程度怎樣?AI與大數據究竟能不能如人們想象般“點亮”各行各業?

擦亮技術的“寶石”,轉變賦能思路

在外界的普遍認知中,百度是一家技術公司,業內有“中國科技的黃埔軍校”盛名。雲計算起源於分佈式計算、分佈式存儲與網絡技術,這些技術最早由搜索公司谷歌構建,亞馬遜率先將其形成商業模式發揚光大。百度作為中國市佔率排名第一的搜索公司,一直在研發、使用雲計算與大數據的相關技術。

目前,百度智能雲計算能力背後由數十萬臺服務器以及中國最大GPU集群構成,大數據則包括全網數萬億網頁內容,每天數十億次搜索數據,及百億級別定位數據。

百度的另一個技術盛名來自AI人工智能。李彥宏應該是國內最早意識到要系統研究AI的人,2010年左右就在全球範圍內挖來大量華人AI科學家和研究學者,起步很早。近幾年,百度集全公司之力進一步向AI進攻。

百度智能雲告訴你,AI與大數據如何“點亮”垂直行業

李彥宏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發表演講 來源:百度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年間,有關百度在AI領域的佈局,幾個重要的節點是:2010年,百度陸續開始了對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語音、知識圖譜等技術的研發;2013年初,百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深度學習研究院,同年,該公司率先將深度學習技術應用於大規模搜索排序系統;2015年,百度上線了世界上首個大規模神經網絡機器翻譯系統,比谷歌還早一年多;2016年,百度正式宣佈對外開放深度學習平臺PaddlePaddle。

百度副總裁、百度智能雲總經理尹世明表示,百度智能雲受益於百度深厚的技術底蘊,過去四年所做的就是把一顆顆“寶石”擦亮,按照“ABC一體化”戰略組合出服務企業的平臺與能力。但僅有技術就足夠了嗎?尹世明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強調觀念創新。

“究竟是什麼樣的觀念引領我們前進,這很重要。”尹世明2016年進入百度智能雲。加入百度前,他曾在SAP “戰鬥”了整整14年,具有深厚To B背景。然而,進入百度之初,每當有人問他將帶來哪些To B的經驗,他總是回答說我是來學習的,因為他“看到的是傳統IT企業面臨的危機”,認為過去十幾年,傳統IT企業之所以未推出革命性創新,是因為有思維侷限性,太沉迷於企業級做法,不像互聯網公司有“社會級的概念”。尹世明認為,“未來應以To B與To C融合的方式賦能企業。”

AI技術如何變成生產力?

用產品思維進軍To B市場

百度智能雲在工業裡的應用潛力最先展現在質檢領域。工業質檢就是用人眼看看表面有無破損、髒汙、劃痕。這看起來沒有什麼技術含金量,但在工廠裡,這恰恰是自動化程度最低的工種。

百度智能雲告訴你,AI與大數據如何“點亮”垂直行業

江蘇某工廠人工質檢生產線 來源:百度

採用了AI技術的質檢方案,是採用基於深度學習的AI視覺算法去學習人的經驗,從而令計算機最終能像人一樣判斷。AI質檢與傳統機器視覺方案最大區別還在於,當工藝流程發生變化,產品缺陷發生改變時,系統的迭代更新變得很容易。

在成功交付第一個質檢項目後,百度智能雲嗅到了機會,但並沒有急於尋找下一個客戶,而是花了半年多的時間進行市場調研。百度智能雲工業質檢產品線負責人程錚(化名)表示,互聯網公司追求產品思維。

所謂產品思維,是當發現市場裡存在某種需求時,產品經理先進行大量客戶訪談,進行需求調研,包括調查分析競品的情況,再尋找百度在其中的獨特價值,然後通過試驗性項目去驗證假設,如果證明確有機會,就會孵化出產品或服務。至此,工作並沒有結束,還需要將產品中通用的部分抽象出來,使之不僅能用於A客戶,也能用於B客戶,完成這一步後,才會驅動商務側進行銷售。

百度智能雲將這套思維用在了服務B端客戶上。仍以工業質檢為例:工業質檢產業鏈上實則包括許多環節。百度智能雲的產品經理們找到產業鏈每一種角色的頭部、中部公司,大約100多家,逐一訪談;同時積極向各行業專家和投資人取經。經過細緻深入的調研,百度智能雲逐步確認其工業質檢雲的定位、組成與功能,同時對在此產業鏈上應該尋找哪些合作伙伴,去建立怎樣的生態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通過上述模式,百度智能雲推動ABC在多個垂直行業落地,逐漸“生”出了醫療雲、教育雲、金融雲、交通雲、物流雲等,服務政企客戶越來越多,例如山西省政府、寶武集團、廣發銀行、首都機場、中國氣象局、攜程等。

一邊是百度智能雲在不斷地為客戶解決實際問題,一邊是百度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從理論角度不斷探索,百度智能雲的核心智能引擎“百度大腦”被鍛造得越來越強大,目前能輸出170多項AI能力。並且,在“ABC”基礎能力上,百度智能雲又陸續疊加區塊鏈、物聯網(IoT)、邊緣計算等技術,將最終交付的解決方案變得更完整。負責虛擬世界的ABC和負責物理世界的IoT會把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聯繫起來。

用技術吸引夥伴,讓雲轉化為商業成果

雲這個行業已經形成一個共識:未來的市場競爭將不僅僅是公有云服務商之間的競爭,而是多個綜合生態體之間的競爭。基於這樣的判斷,公有云服務商不僅要強化產品開放創新、深耕行業落地實踐,還要明確其在生態中的卡位和定位,著重佈局渠道和服務體系,謀求最大化生態發展格局。

百度智能雲也是雲生態的積極佈局者。2016年11月,百度智能雲宣佈“雲圖計劃”,聲稱未來五年將投入100億元打造百度智能雲平臺生態體系,計劃聯合3000家以上的雲計算生態服務商,並願意為優秀的百度智能雲生態創新服務商提供最高90%的業務分成。

兩年多過去,百度智能雲合作伙伴數量超過了2000家,尤其出現了一些亮眼的合作伙伴,典型如銀聯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聯商務”)。銀聯商務成立於2002年,專門從事線下、互聯網以及移動支付的綜合支付與信息服務機構。公司技術管理部總經理吳宇暉表示,銀聯商務的特點是掌握大量商戶資源,且遍及多個行業。 “百度智能雲有技術,銀聯有客戶,我們合作非常互補。”

2018年8月,雙方共建的金融雲終於上線,目前已經入駐了幾百家商戶,吳宇暉指出,從現有推廣經驗來看,這朵金融服務雲確有市場:一些小微商戶如便利店等自身IT能力很弱,體量又小,且很分散,大型公有云廠商渠道建設目前還沒有這麼細,難以顧及此類用戶,相比之下,銀聯商務的實體服務網絡覆蓋到四五級城市,有強大的地推能力,能較快觸達用戶。“我們的業務本來是一個很重的模式,現在反而成了優勢。”

5月17日,百度公佈了2019年一季度財務報告。百度營收2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百度智能雲營收13億元,同比增長133%。上一季度,即2018年四季度,百度智能雲營收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也超100%。連續兩個季度的超速增長,意味著作為承載百度AI to B重任的戰略業務,百度智能雲商業化落地成果開始顯現。

周源 | 文

謝麗容 | 編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