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雲計算在全球市場的興起,業內外對此寄予了厚望。截至2018年末,全球雲計算年產值已經超過800億美元大關。為此,亞馬遜、微軟、谷歌等一線巨頭無不將此視為重要戰略,並由此形成了明顯的馬太效應——TOP5巨頭市場份額不斷增加,中小云計算企業的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反觀國內, 也似乎呈現出同樣的趨勢。據IDC前不久公佈的今年一季度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報告顯示,阿里雲、騰訊雲、 中國電信、亞馬遜、金山雲五家企業合計佔有的中國雲計算市場份額已高達75.4%。

或許正是這種趨勢,讓並列第五名的百度雲、華為雲尤為強調自己的增速。報告一經發出,隨後就有媒體報道頻出,都說百度雲、華為雲這兩家廠商的增速居於TOP5第一名,這不免讓人產生疑問,這兩家發力相對較晚的企業,是不分伯仲的角逐,還是力量懸殊較量的巧合?到底誰更真正具備做雲的潛力,誰能跑得更遠?

"

隨著雲計算在全球市場的興起,業內外對此寄予了厚望。截至2018年末,全球雲計算年產值已經超過800億美元大關。為此,亞馬遜、微軟、谷歌等一線巨頭無不將此視為重要戰略,並由此形成了明顯的馬太效應——TOP5巨頭市場份額不斷增加,中小云計算企業的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反觀國內, 也似乎呈現出同樣的趨勢。據IDC前不久公佈的今年一季度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報告顯示,阿里雲、騰訊雲、 中國電信、亞馬遜、金山雲五家企業合計佔有的中國雲計算市場份額已高達75.4%。

或許正是這種趨勢,讓並列第五名的百度雲、華為雲尤為強調自己的增速。報告一經發出,隨後就有媒體報道頻出,都說百度雲、華為雲這兩家廠商的增速居於TOP5第一名,這不免讓人產生疑問,這兩家發力相對較晚的企業,是不分伯仲的角逐,還是力量懸殊較量的巧合?到底誰更真正具備做雲的潛力,誰能跑得更遠?

百度華為“雲”相爭,鹿死誰手勇者勝

互聯網基因的企業更適合做雲

據市調機構Canalys公佈的2018年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排名顯示,前五名分別是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雲、阿里雲和IBM雲,雲計算前四強均為互聯網企業,僅有IBM一家企業為硬件企業。 有趣的是,在IDC發佈的2018年全球雲計算十大廠商排名中,除了中國電信、富士通和Rackspace之外,也基本上都是具備互聯網基因的企業。這是一種巧合還是一種必然?我們不妨從幾家雲公司來看:

阿里巴巴發展雲計算也與它自身業務對雲計算有巨大需求有關。阿里巴巴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存在購物旺季,特別是雙十一這樣的數據流量洪峰,迫使它建立強大的雲計算能力。這點其實與亞馬遜類似,亞馬遜AWS是全球最大的雲服務平臺,它也基於自身電商業務的需求建立強大的計算能力,然後對外輸出,最終成為全球最大的雲計算企業,從這個方面來看阿里雲的發展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亞馬遜的啟發。

阿里雲能在國內公有云市場佔據最大的市場份額,與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前瞻佈局有很大關係,早在2008年當國內尚未了解“雲計算”為何物的時候,馬雲就開始強調要做雲計算了,當時阿里內部對於雲計算存在較大爭議,認為這個業務投入大,收益見效慢,同時早期阿里雲存在諸多問題,但馬雲堅決發展雲計算,因此阿里雲早早就在該行業佔據了先發優勢。

騰訊雲的發展與阿里雲有類似之處,它是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絡企業,擁有巨量的用戶數,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其QQ月活用戶數高達8.23億,微信月活用戶數更有11.12億之巨,同時它也是中國最大的遊戲企業,巨量的數據需求讓它早早就建立強大計算能力。

事實上,具備互聯網基因的企業做雲並不奇怪,也不是偶然。因為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帶來了數據的井噴,無論是業務上雲需求,還是未來通過雲業務佈局更大的領域,他們都是對雲最有嗅覺的群體。從這個角度來說,似乎百度雲比華為更具備基因上的優勢。

告別基因論,百度雲、華為雲誰能跑的更遠?

百度曾與阿里巴巴和騰訊並列為中國三大互聯網企業,但是如今百度已遠遠落後於阿里巴巴和騰訊,在雲計算行業它更是遠遠落後於另外兩強。百度雲遠遠落後於阿里雲和騰訊雲,與它的創始人李彥宏缺乏戰略眼光有關。2010年深圳IT峰會,百度創始人兼董事長李彥宏在接手採訪的時候認為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仍然沒有認識到雲計算是信息時代的革命性產物,而這一年曾對雲計算抱有疑慮的騰訊雲卻開始對外提供雲服務。

其實百度自身也曾有人早早預見到了雲計算是信息時代的革命,曾擔任百度總架構師的劉栓林早在2001年就建議針對企業發展雲計算,然而這與百度當時主要面向C端用戶的發展模式相沖突,同時投資回報週期長,劉栓林的建議沒有獲得支持。2012年最早向百度提議發展雲計算的劉栓林離職轉而加入阿里巴巴擔任技術副總裁,而百度雲直到2015年才正式建立。

然而百度在百度雲成立後並未全力投入,畢竟搜索業務才是它的主要收入來源,對業績的重視讓它過度重視眼前的利益,隨著今日頭條的興起,它迅速轉身投入信息流業務,這再次體現出它的C端思維,與雲計算更偏向於B端形成衝突,導致它在雲計算市場一直無法迅速崛起。

華為雲其實佈局並不算晚,華為公司早在2011年就開始佈局雲計算,但是直至2017年才成立華為雲業務部門,這與它的硬件思維有關。華為以做通信設備業務起家,後來又發展起了服務器業務,如今它已是全球前五大服務器供應商,硬件業務佔其整體收入的比例近九成。

然而云計算的發展卻是為了降低硬件成本,這顯然與華為的基礎業務相沖突,從全球市場來看發展雲計算業務的硬件廠商僅剩下IBM這一家,其他均為軟件企業,其實即使是IBM也不能說是完全的硬件廠商,IBM早就向服務轉型了,由此可見雲計算與硬件廠商的經營理念存在著根本衝突,這就註定了華為發展雲計算業務與自身原有硬件業務之間將存在長久的衝突,影響它在雲計算市場的發展。

從上述分析可知,百度雲應該會更有前景一些,不過這家企業也存在自身的問題,那就是它向來缺乏足夠的前瞻性眼光,同時缺乏耐心,當前雲計算業務尚未為它帶來收益,而它一季度的財報顯示由贏轉虧,在業績壓力之下它是否繼續支持雲計算的發展存有疑問,要知道此前的外賣、電商等業務均是中途退出,凸顯出這家企業存在過於注重眼前的利益的問題。

華為雲目前發展勢頭迅猛,但是正如上述,就全球的雲計算市場可以看到,做到行業前列的均是互聯網企業,即使是被認為硬件企業的IBM也早已向服務轉型,相對來說基因更偏向硬件的華為雲的未來可能會更讓人擔憂一些。當前華為的營收當中有近九成來自硬件業務,當初雲計算的興起正是為了節省硬件投資而興起,未來華為內部很可能出現爭論影響華為雲的發展。

總結來說,百度雲和華為雲各自存在自身的問題,這影響著它們的雲計算業務的發展,很難說哪一家會跑的更遠,如果非要給一個結論的話,筆者認為百度雲的未來發展或許會比華為雲好一些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