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生活:為何退役後奧運銀牌選手比冠軍活得更好?'

"
"
勵志生活:為何退役後奧運銀牌選手比冠軍活得更好?

面對挫折

中國有一句老話,失敗是成功之母。人們總是把這句話放在口頭上來鼓勵別人。那麼,事實上,這句諺語是真的嗎?

2008年,25歲的英國賽艇選手安妮參加北京奧運會賽艇比賽,結果惜敗於中國隊,屈居亞軍。這對於一個幾乎獲得金牌的年輕運動員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打擊。因為運動員為了拿到奧運會冠軍從小就投入艱苦的訓練中,在身體上和情感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這種幾乎金牌到手的失敗對於他們來說真的是很殘酷的。

但是頂尖的運動員可以把失敗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在2010年度賽艇世界盃上,安妮又獲得了冠軍。 還有一個類似的例子,2009年我國跳水運動員何姿在羅馬世錦賽上沒有拿到獎牌,在2011年她從失敗中走出來,獲得了世錦賽冠軍。2012年她又拿到了倫敦奧運會冠軍。

專門研究競技體育的學者公佈了一項調查結果。他們想找到那些頂尖運動員的共同之處。結果發現,這些運動員在運動生涯早期,都遇到了巨大的挫折。對於那些頂尖的金牌運動員,挫折反而增加了他們前進的動力。他們在經歷挫敗後,這些經歷似乎可以激勵他們達到一個新的競技水平。

調查顯示,在比賽中屈居亞軍的銀牌運動員比金牌運動員在今後日子裡賦予自己更多的動力和活力。弗吉尼亞大學的萊福教授收集了歷史上奧運會田徑選手的數據和他們之後的生活。他發現,銀牌運動員在退役以後更有動力去追求新生活,尋找更好的職業。而且他們比金牌運動員活得更長。失去金牌的創傷似乎在激勵他們一輩子。

"
勵志生活:為何退役後奧運銀牌選手比冠軍活得更好?

面對挫折

中國有一句老話,失敗是成功之母。人們總是把這句話放在口頭上來鼓勵別人。那麼,事實上,這句諺語是真的嗎?

2008年,25歲的英國賽艇選手安妮參加北京奧運會賽艇比賽,結果惜敗於中國隊,屈居亞軍。這對於一個幾乎獲得金牌的年輕運動員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打擊。因為運動員為了拿到奧運會冠軍從小就投入艱苦的訓練中,在身體上和情感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這種幾乎金牌到手的失敗對於他們來說真的是很殘酷的。

但是頂尖的運動員可以把失敗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在2010年度賽艇世界盃上,安妮又獲得了冠軍。 還有一個類似的例子,2009年我國跳水運動員何姿在羅馬世錦賽上沒有拿到獎牌,在2011年她從失敗中走出來,獲得了世錦賽冠軍。2012年她又拿到了倫敦奧運會冠軍。

專門研究競技體育的學者公佈了一項調查結果。他們想找到那些頂尖運動員的共同之處。結果發現,這些運動員在運動生涯早期,都遇到了巨大的挫折。對於那些頂尖的金牌運動員,挫折反而增加了他們前進的動力。他們在經歷挫敗後,這些經歷似乎可以激勵他們達到一個新的競技水平。

調查顯示,在比賽中屈居亞軍的銀牌運動員比金牌運動員在今後日子裡賦予自己更多的動力和活力。弗吉尼亞大學的萊福教授收集了歷史上奧運會田徑選手的數據和他們之後的生活。他發現,銀牌運動員在退役以後更有動力去追求新生活,尋找更好的職業。而且他們比金牌運動員活得更長。失去金牌的創傷似乎在激勵他們一輩子。

勵志生活:為何退役後奧運銀牌選手比冠軍活得更好?

挫敗

這種現象不單單在體育界獨有。《物理與社會》雜誌撰文指出,那些早期受到重大挫折的科學家比普通科學家表現得更好。文章研究了年輕科學家申請科研經費的案例。其中有的成功申請到了經費,有的科學家被拒絕了。這些挫折就像是一個自然淘汰的過程,可能有10%的受挫者再也沒能爬起來,但是受挫後堅持下來的科學家比那些拿到經費的科學家發出了更有質量和影響力的論文。

童年的挫折對於人生軌跡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心理學家對於那些成功人士做了一個調研。結果發現他們當中有一半人在20歲前經歷過喪親之痛或者經過童年的創傷。

總的說來,我們往往低估了挫折可以促使人往更高目標前進的程度。 人們把挫敗的痛楚和憤怒轉化為與命運抗爭的動力,把他們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個道理有點像生物學。肌肉訓練往往是通過一個強度訓練,使肌肉產生眾多的微小撕裂處,然後肌肉會自己修復生長,恢復後的肌肉強度就會增加。

那些成功人士似乎找到了讓挫折變成動力的魔法,而那些從小養尊處優的孩子根本也沒有受挫的經歷,往往在成年以後缺乏動力和方向 有體育專家呼籲那些高科技訓練機器讓運動員生活過於舒適。沒有挫折就沒有韌性,通往偉大之路永遠是不平坦的。

當然我們不應該過分美化失敗和挫折。這些挫折的確令人傷心和沮喪。但是這取決於當事人自己的感受。如果你正在遭遇至暗時刻,請你問一下你自己,是否可以把它轉化成你的動力。

尼采說過:”任何不能殺死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

"
勵志生活:為何退役後奧運銀牌選手比冠軍活得更好?

面對挫折

中國有一句老話,失敗是成功之母。人們總是把這句話放在口頭上來鼓勵別人。那麼,事實上,這句諺語是真的嗎?

2008年,25歲的英國賽艇選手安妮參加北京奧運會賽艇比賽,結果惜敗於中國隊,屈居亞軍。這對於一個幾乎獲得金牌的年輕運動員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打擊。因為運動員為了拿到奧運會冠軍從小就投入艱苦的訓練中,在身體上和情感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這種幾乎金牌到手的失敗對於他們來說真的是很殘酷的。

但是頂尖的運動員可以把失敗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在2010年度賽艇世界盃上,安妮又獲得了冠軍。 還有一個類似的例子,2009年我國跳水運動員何姿在羅馬世錦賽上沒有拿到獎牌,在2011年她從失敗中走出來,獲得了世錦賽冠軍。2012年她又拿到了倫敦奧運會冠軍。

專門研究競技體育的學者公佈了一項調查結果。他們想找到那些頂尖運動員的共同之處。結果發現,這些運動員在運動生涯早期,都遇到了巨大的挫折。對於那些頂尖的金牌運動員,挫折反而增加了他們前進的動力。他們在經歷挫敗後,這些經歷似乎可以激勵他們達到一個新的競技水平。

調查顯示,在比賽中屈居亞軍的銀牌運動員比金牌運動員在今後日子裡賦予自己更多的動力和活力。弗吉尼亞大學的萊福教授收集了歷史上奧運會田徑選手的數據和他們之後的生活。他發現,銀牌運動員在退役以後更有動力去追求新生活,尋找更好的職業。而且他們比金牌運動員活得更長。失去金牌的創傷似乎在激勵他們一輩子。

勵志生活:為何退役後奧運銀牌選手比冠軍活得更好?

挫敗

這種現象不單單在體育界獨有。《物理與社會》雜誌撰文指出,那些早期受到重大挫折的科學家比普通科學家表現得更好。文章研究了年輕科學家申請科研經費的案例。其中有的成功申請到了經費,有的科學家被拒絕了。這些挫折就像是一個自然淘汰的過程,可能有10%的受挫者再也沒能爬起來,但是受挫後堅持下來的科學家比那些拿到經費的科學家發出了更有質量和影響力的論文。

童年的挫折對於人生軌跡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心理學家對於那些成功人士做了一個調研。結果發現他們當中有一半人在20歲前經歷過喪親之痛或者經過童年的創傷。

總的說來,我們往往低估了挫折可以促使人往更高目標前進的程度。 人們把挫敗的痛楚和憤怒轉化為與命運抗爭的動力,把他們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個道理有點像生物學。肌肉訓練往往是通過一個強度訓練,使肌肉產生眾多的微小撕裂處,然後肌肉會自己修復生長,恢復後的肌肉強度就會增加。

那些成功人士似乎找到了讓挫折變成動力的魔法,而那些從小養尊處優的孩子根本也沒有受挫的經歷,往往在成年以後缺乏動力和方向 有體育專家呼籲那些高科技訓練機器讓運動員生活過於舒適。沒有挫折就沒有韌性,通往偉大之路永遠是不平坦的。

當然我們不應該過分美化失敗和挫折。這些挫折的確令人傷心和沮喪。但是這取決於當事人自己的感受。如果你正在遭遇至暗時刻,請你問一下你自己,是否可以把它轉化成你的動力。

尼采說過:”任何不能殺死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

勵志生活:為何退役後奧運銀牌選手比冠軍活得更好?

失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