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園·訪談|安意如:聊將錦瑟記流年

3月24日,著名作家安意如來到首都圖書館,結合她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新作《聊將錦瑟記流年——黃仲則詩傳》,做了一場精彩的講座,向讀者講述了她與黃仲則的心靈碰撞,分享了她對黃仲則作品的個人體驗。

安意如認為,黃仲則是詩歌奇才,可惜無緣生於唐宋,雖有才華,但與時代格格不入。他英年早逝,卻留下兩千餘首傳世詩章。由於清詩的傳播遠不如唐詩來得廣泛,是以自20世紀以來,學術界總體上對黃仲則的關注並不是很多,文學研究中對黃仲則雖有提及,也是寥寥無幾。以至於現代的,特別是年輕的讀者知道他的不多。安意如透露,她是從郁達夫的一篇小說《採石磯》開始接觸黃仲則的,這篇小說雖以黃仲則為主人公,其實是“夫子自道”。

黃仲則的詩俊逸豪放神接李白,綺麗迷離似李商隱;他的詩與納蘭容若的詞,堪稱清代文壇雙璧。作為黃庭堅的後代,黃仲則生活困頓、際遇潦倒,始終不改孤介的性情,但他的詩文成就,絕對無損於先祖的聲名。他有很多名句,如“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來日茫茫愁如海,寄語羲和快著鞭”幾乎被傳播成俗語,畢生精力所萃,唯在於詩。這是一個純粹為詩而生的人。

《聊將錦瑟記流年——黃仲則詩傳》以人物傳記為線,憑藉細膩優美的文筆,串聯黃仲則詩作,論詩評人,與安意如以往的作品不同,這部作品更偏重學術。

青園·訪談|安意如:聊將錦瑟記流年

一直想寫黃仲則

記者:您是怎麼想到寫黃仲則的?畢竟知道他的人並不多。

安意如:當我在2006年寫完《人生若只如初見》之後,我進入了下一個主題的選擇。當時我想,寫黃仲則還是寫納蘭容若?選擇我寫納蘭容若有兩個契機,一個是基於我對清朝歷史的瞭解,對滿族皇室的一些信息的瞭解。所以我很清楚納蘭容若,我對於納蘭容若的總體的理解會比對黃仲則深。

其二,納蘭容若個人的情感或者性格沒有黃仲則那麼複雜。黃仲則就像是一個敏感的,更加難伺候的小孩,必須有足夠的力量才能夠解析他詩歌當中那麼多複雜的情愫。納蘭容若從開始到現在,最打動我的就是他的赤子之心,乾乾淨淨,心如水晶。以清初的那種社會環境,從康熙開始開了博學鴻儒科,江南士子都跟他關係很好,跟黃仲則一生的倒黴相比,納蘭容若沒有什麼不完滿。當時我想,我以二十幾歲的心境,我更加容易寫納蘭容若,寫不了黃仲則那麼複雜、涵蓋面那麼廣的寒門士子,所以我選擇寫納蘭容若。

但是黃仲則一直是我的情意結,因為我覺得他在詩才上絕對是清朝的一個特別牛的人,特別符合龔自珍說的“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我當時看黃仲則的詩就有這種感覺,這種詩讓你縈繞心懷,久久難忘,隨著你的閱歷增長,你會越來越喜歡他的詩作。這就是我創作的源起。

記者:很多人知道您,是因為《人生若只如初見》和《當時只道是尋常》這兩本書,《聊將錦瑟記流年——黃仲則詩傳》和以往的作品有什麼不同?

安意如:《聊將錦瑟記流年——黃仲則詩傳》是清代詩人黃仲則的一個詩評、詩傳,這本書相比我以前的文風,會更加偏學術,黃仲則一生當中的某些經歷有點像李商隱的《無題》詩裡面表達的那種風格,比較曲折,比較隱諱,不是一個特別清晰的脈絡。

記者:您最早知道黃仲則是什麼時候?黃仲則的哪首詩句最打動你?

安意如:很小的時候,在新華書店看書,無意中翻到《兩當軒集》,就是黃仲則的個人詩文集,那個時候沒有細看,就記下其中的一些詩句,比如“別後相思空一水”,“似此星辰非昨夜”這樣的句子。我當時特別驚訝,我清晰地記得,少年時期的那種驚訝的感覺。一開始,我以為黃仲則是一個唐代的詩人,或者是一個跟李商隱風格類似的詩人,後來我知道不是。

我看了很多中華書局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書,翻閱了很多典籍,關於黃仲則的記載寥寥可數。但是有一個非常讓人驚訝的情況:他的詩裡面有很多句子,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的俗語,比如“茫茫來日愁如海,寄語羲和快著鞭”,比如“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我當時就覺得,這個人太神奇了,作為清朝的一個詩人,居然能寫出這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而且詩中的意象居然能夠接續漢唐的詩風詩脈。

青園·訪談|安意如:聊將錦瑟記流年

百無一用是書生

記者:《聊將錦瑟記流年》是以詩串聯起黃仲則一生的經歷,他寫出“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樣的詩句,是否跟他始終鬱郁不得志有關?

安意如:在黃仲則身上,我們既看到了科舉制度對一個人的壓迫、傷害,也看到了很多人是能夠通過一個相對公平的制度去獲取成功的。黃仲則的好友洪亮吉最後還入仕成了名臣。

科舉失利之後,黃仲則只能去謀生。他輾轉各地成為別人的幕僚,就是通俗話說的門客或者是師爺,但比門客、師爺層次高一些,比如做機要文書,他的恩主當中有非常多的乾隆年間的名臣,這些名臣並不像大家以為的,對他都是一副冷臉,相反,黃仲則在短短的30多年的時間裡,能夠不斷地輾轉、變化,或者是偶爾會有一些希望,恰恰是因為這些有才學的官員,對於一個有才之士的包容和愛護。

黃仲則很悲慘的是,他身體不好,又不能跟同僚特別融洽地相處,直到他被困京師時,他不得不放下詩人的自尊。他的恩主畢沅幫他出了錢,替他謀一個小吏,雖然這個職位最終他也沒有考取。

綜觀黃仲則的一生,我們不但能看到一句話,叫知識改變命運;我們也能看到另外一句話,叫性格決定命運。

記者:您最喜歡黃仲則的哪首詩?

安意如:我個人特別喜歡的是《聊將錦瑟記流年》這本書裡的一首詩,叫做《感舊》:“喚起窗前尚宿醒,啼鵑催去又聲聲。丹青舊誓相如札,禪棍經時杜牧情。別後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雲階月地依然在,舊逐空香百遍行。”這個是他最有名的。

要了解詩人的朋友圈

記者:讀詩的過程中怎麼賞鑑一首詩,對其中的很多東西怎麼進行考證?

安意如:首先要多讀詩詞賞鑑類的書。

所有的中國古典名著基本上中華書局都有相對精良的版本,首先讀原著,不管是唐詩宋詞,或者某個詩人的詩鑑,包括我讀黃仲則的《兩當軒集》《飲水詞校箋》都是中華書局的版本。

第二,要真正地深入到當時的時代,比如你喜歡的詩人是在中唐,你就得搞清楚中唐是什麼時間節點。比如當我們看辛棄疾的時候,我們就得從靖康之變開始,一直看到南宋。要了解詩人在那個時代的朋友圈,包括上司、朋友、情事都要了解。

第三,你要多讀大量的詩作,這個詩作包括但不限於古代的詩作。民國時候有很多優秀的學者,他們很善於從古代的詩作裡面借用一些意境,比如穆旦,比如錢穆先生,他們做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爬梳。錢穆先生我一直在推薦他的一本小書,叫《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看完之後還要看歷史跟人文的相關資料,三聯書店出了很多書,是去爬梳政治架構的,還有一些當時的社會背景。比如中國的宗族制度,近現代中國的社會變遷。這些如果能做到,大家在閱讀中國古典文學的時候,才能夠有自己的見地。

作家簡介:安意如

著名暢銷書作家,她的古典詩詞賞析系列包括《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思無邪》《曉來誰染霜林醉》等,暢銷十餘年,銷量高達上百萬冊。近年來,她專注故宮題材,出版了散文作品《再見故宮》。她正在撰寫一部關於故宮的小說,並將改編成電視劇,預計2019年年底上市。

圖書簡介:《聊將錦瑟記流年——黃仲則詩傳》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別後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這些聞名遐邇的詩句都出自清代詩人黃仲則之筆。他是詩歌奇才,但與時代格格不入。他英年早逝,卻留下兩千餘首傳世詩章。

在本書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貫細膩優美的文筆,通過對於黃仲則詩歌和人生經歷的精闢評析,並將其與秦漢以來最優秀的詩人、最經典的詩詞作對比,真實重現詩歌聖子不世出的才華,以及悲惋曲折的一生。

(燕趙都市報 記者 宋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