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者安信:百億信託兌付危情


激進者安信:百億信託兌付危情

中房報記者 許倩 | 北京報道

數字觸目驚心,信託業高歌猛進後的兌付風險正在暴露。

6月7日晚間,安信信託針對上交所問詢發佈了長達15頁的公告,其中兌付問題備受市場關注。公告顯示,截至5月20日,安信信託未能如期兌付的信託項目共計25個,共涉及金額高達117.6億元。

證監會隨後發問詢函,令安信信託披露違約的25個項目的具體名稱和情況,但安信信託以《信託法》申請豁免披露具體信託項目的詳細信息。不過,之前安信信託被爆的5款信託產品違約或延期兌付,皆為房地產和新農村改造項目。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查閱其財報發現,2018年,安信信託資金主要投向實業、房地產、基礎產業等領域。2018年,安信信託業績大幅滑坡也與其一筆失敗的地產信託投資有關。

安信信託方面將百億違約歸因於“宏觀經濟形勢及市場變化等,導致公司出現短期流動性困難”。但有知情金融人士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透露,過去幾年安信信託激進擴張,底層資產集中在房地產,風格激進、風控審查不到位,埋下了一定的高風險項目,再加上降槓桿、嚴監管及資管新規下導致企業資金鍊承壓而又不能借新還舊所引發。

“董事會已責成管理層形成了有針對性的具體解決方案。一方面與委託人積極溝通協商信託計劃延長期限;另一方面通過與債務人談判、尋求第三方企業債務重組、通過司法途徑處置資產等方式積極處置變現資產,儘快向委託人兌付。”安信信託內部人士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

但業界更為擔憂的是,這些被爆雷的產品究竟是個別現象,還是會成為燎原之勢?

業績大變臉 牽出兌付違約過百億

作為2017年信託業務收入行業第一、淨利潤行業第二的頭部信託公司,安信信託在2018年業績突然遭遇滑鐵盧,成為全行業墊底。

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安信信託營業收入由2017年的55.92億元降至2.05億元,歸母淨利潤則由盈利36.68億元轉為虧損18億元。

這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5月22日,安信信託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對安信信託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核問詢函》,要求安信信託於2019 年5月31日之前對鉅額虧損、產品違約、資產減值計提、年報數據出現差錯等9大問題進行回覆並予以披露。

根據最新回覆,安信信託對於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解釋道,一是受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2018年公司持有的部分金融資產體現的損失比上年度增加27.12億元;二是行業政策調整及市場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較上年減少 37.4億元。

安信信託的主營業務包括固有業務和信託業務兩大塊,其中信託業務也稱通道業務,收手續費;固有業務則是公司用自有資金投資,比如貸款、租賃、投資、同業存放、同業拆放等。

據問詢函回覆,安信信託的信託業務交易對手以中小企業及實體經濟為主,佔公司信託業務客戶總數的52%。在宏觀經濟調控影響下,部分客戶融資能力受限,沒有錢支付通道費,導致公司年度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下降。

安信信託自身的投資項目也頻頻踩雷,造成公司減值損失高達21億元。據安信信託披露信息,一是“印紀傳媒”計提減值準備10.55億元。2018年2月,安信通過協議方式受讓印紀傳媒股份1.067億股,佔印紀傳媒總股本比例6.03%,現在,相比受讓價格跌幅已超70%以上。二是對中弘集團貸款計提減值準備5.5億元。安信信託曾向中弘集團發放抵押貸款業務,中弘集團以所持有的中弘股份做抵押,去年6月中弘股份的百億債務發生逾期,中弘股份股票於去年12月27日交易結束後被終止上市,但上述債權於2018年12月31日到期,安信信託判斷中弘集團短期內沒有還款能力,將該筆貸款歸類為“損失類”。

在去年6月份,有投資者詢問中弘股份債務逾期問題對安信信託的影響,彼時安信信託的回覆是:中弘股份發生債務逾期的項目系安信信託接受機構投資人委託,發起設立的信託計劃,非安信信託固有業務;公司作為信託計劃受託人,並沒有自有資金投入,項目本身的風險不會對安信信託造成損失。

現在,對於這筆債務損失,前述安信信託人士給出的新解釋是:該筆信託計劃部分為受託通道業務,部分為安信信託自有資金投資。

曾將近半數貸款投向房地產

對於目前違約項目的兌付情況,安信信託在回覆問詢中表示,截至2019年5月20日,安信信託到期未能如期兌付的信託項目共計25個,涉及金額117.6億元。其中,201年上半年到期未能如期兌付的金額約0.62億元,2018年下半年到期未能如期兌付的金額約48.12億元,2019年截至5月20日到期未能如期兌付的金額約68.86億元。

前述安信信託人士表示,117.6億元未能如期兌付項目中,部分屬於通道業務,即信託公司受託發放資金貸款而風險由資金方承擔的業務,項目基本面向有風險識別能力的專業投資者。而主動管理類項目100%都做了抵質押擔保,以保證在債務人違約情況下,仍能執行到相應財產。

不過,仍有觀點質疑安信信託所謂的“抵質押物”的含金量,最終能否完成兌付尚需時日檢驗。

百億元逾期項目主要分佈在哪些行業,安信信託方面並未披露。不過據其2018年財報,安信信託在2018年末投向房地產業的貸款額14.8億元,佔貸款總額的9.44%,排在行業貸款第三位,前兩位分別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安信信託在2016年、2017年末投向房地產業的貸款比重則分別高達44.74%、26.97%。

也就是說,在2016年,安信信託幾乎將全部貸款的一半都投向了房地產行業。彼時正值房地產去庫存時期。

“安信信託項目大面積逾期,一方面是金融業宏觀資金面收緊導致,另一方面也和安信信託業務集中的行業及前期業務風格較激進有關。從信託業目前的反應來看,今明兩年如果資金面沒有根本性的改觀,一些靠自身現金流無法兌付到期產品而又無法以借新還舊來續期的項目,將面臨較大的違約風險。”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

信託激進者 兌付風險在加大

安信信託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或許只是行業的一個縮影。

在信託業資產管理規模快速擴張的歲月裡,房地產企業和地方政府平臺曾是主要的融資方。如今,地產景氣度下行、房產回款難、棚改貨幣化安置收緊等因素,讓信託不僅在房地產頭上掘金愈發困難,還要面臨違約風險。尤其是前期業務激進、擴張較快的信託公司。

用益信託數據顯示,存量房地產信託規模排名前十的信託公司分別是:中信信託、平安信託、中誠信託、中建設信託、中航信託、光大信託、五礦信託、渤海信託、中融信託、長安信託。其中,中信信託的房地產信託存量規模高達3530億元;安信信託的存量地產信託規模排第16名,總量為589億元。在中信信託規模擴張中,兌付違約問題一直如影隨形。

今年以來,銀保監局對信託機構開出14張罰單,涉及8家信託公司,粵財信託、北方信託、百瑞信託、華信信託、中泰信託、華寶信託、浙金信託和中融信託罰款金額共計已逾1200萬元,其中有4家信託公司的罰款超過200萬元。涉及的問題主要集中於房地產、銀信合作、證券投資信託槓桿水平,以及信託產品延期兌付等。

中融國際信託近日連收5張罰單,合計被監管部門罰款210萬元,案由是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不審慎、信託項目盡職調查不到位等。而房地產信託業務正是該公司2018年業務佔比提升比例最高的領域。

此外,中泰信託披露了旗下多款信託產品的延期兌付公告。長沙銀行因渤海國際信託未能按約定支付信託受益權轉讓價款,發佈訴訟公告。

從信託業協會披露的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1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風險項目1006個,規模為2830.59億元,信託資產風險率為1.26%,較去年4季度末上升0.28個百分點。而去年1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為659個,規模1491.32億元,信託資產風險率為0.58%。

中國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周萍認為,這主要源於去年金融“去槓桿、強監管”政策下,銀行表外資金加速回表。同時,平臺公司舉債受到限制,企業現金流相對緊張,少數信託公司展業比較激進,信用下沉較大,導致逾期甚至違約事件增多。

“目前地產行業格局處於明顯的快速分化,一方面市場在快速向頭部企業集中,必然導致一些弱勢企業被迅速邊緣化;另一方面,三四線市場迅速降溫,導致主要市場佈局於這些區域的企業去化下降和現金流承壓。這兩方面因素都加大了行業風險,這也是不少涉房信託計劃爆雷以及涉房份額較大的信託公司風險上升的原因。”柏文喜分析認為。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地產信託儘管未必會繼續收緊,因為如果進一步收緊則會更加推動行業風險的上升和爆發。但在‘房住不炒’和防範金融風險大背景下,也不會立即有明顯放鬆,應該是會對涉房信託較多的信託公司加強窗口指導和合規性監管以努力化解風險和推進其平穩運行。”柏文喜進一步表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