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華,是魔鬼設下的詭計'

安拉 服裝 馬上又 綠野清風 2019-08-21
"

原創:馬石頭

浮華是指浮在表面上的東西,人們常常用這個幾個詞來形容:華麗誘人、熱鬧喧囂、感官刺激、驕奢淫逸、自尊炫耀等。意思是隻重視事物的表面,不重視事物的本質。從行為上看,是葉公好龍;從本質上看,是為了滿足精神上的空虛感,也就是虛榮心的產物。一個人的內心越空虛,就越需要更多浮華的東西來填充。

從理論上講,只要理智正常的人,不太可能追求浮華的生活方式,可事實上,大部分聰明人也會追求浮華。所以,追逐浮華的行為在今天非常普遍。如果說要找原因,那就是因為當今社會物質的快速發展,和人們信仰的逐漸淡薄,甚至喪失造成的。也就是說,精神和物質的發展速度本應是成正比的,現在卻成為反比。

當我們仔細閱讀經典便會發現,追求浮華是人的本能,而浮華也是耽誤人最多的東西。現在人對浮華的追求體現在各個方面,無論穿的用的,都要最高檔的,彷彿越豪華越好,“豪華”才能顯示出“品味”,才有“檔次”。有時,人們花很多錢買一件東西,就是為了牌子,並不一定因為那個東西好,甚至完全沒有用處。

似乎東西的價格越高,就越能證明生活的優越性,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就越高一樣。真主說:“你要耐心地與那些早晚祈求真主,尋求真主喜悅的人在一起。而不要為了追求今世生活的浮華,讓你的兩眼從他們身上挪開。你不要服從我已經使其內心疏忽於記念我,並且追隨自己的私慾,做事過分的人。”(18:28)


"

原創:馬石頭

浮華是指浮在表面上的東西,人們常常用這個幾個詞來形容:華麗誘人、熱鬧喧囂、感官刺激、驕奢淫逸、自尊炫耀等。意思是隻重視事物的表面,不重視事物的本質。從行為上看,是葉公好龍;從本質上看,是為了滿足精神上的空虛感,也就是虛榮心的產物。一個人的內心越空虛,就越需要更多浮華的東西來填充。

從理論上講,只要理智正常的人,不太可能追求浮華的生活方式,可事實上,大部分聰明人也會追求浮華。所以,追逐浮華的行為在今天非常普遍。如果說要找原因,那就是因為當今社會物質的快速發展,和人們信仰的逐漸淡薄,甚至喪失造成的。也就是說,精神和物質的發展速度本應是成正比的,現在卻成為反比。

當我們仔細閱讀經典便會發現,追求浮華是人的本能,而浮華也是耽誤人最多的東西。現在人對浮華的追求體現在各個方面,無論穿的用的,都要最高檔的,彷彿越豪華越好,“豪華”才能顯示出“品味”,才有“檔次”。有時,人們花很多錢買一件東西,就是為了牌子,並不一定因為那個東西好,甚至完全沒有用處。

似乎東西的價格越高,就越能證明生活的優越性,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就越高一樣。真主說:“你要耐心地與那些早晚祈求真主,尋求真主喜悅的人在一起。而不要為了追求今世生活的浮華,讓你的兩眼從他們身上挪開。你不要服從我已經使其內心疏忽於記念我,並且追隨自己的私慾,做事過分的人。”(18:28)


浮華,是魔鬼設下的詭計


浮華往往是以表面的風光為目的,只為滿足個人的虛榮心,不會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其實,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不同程度的浮華需求,當一個被滿足後,馬上又有新的出現,層出不窮,永無止盡。所以,我們必須要弄清楚浮華的本質,防微杜漸。否則,就會離自己的本心越來越遠,就會漸漸忘記真主,偏離正道。

由於缺乏信仰,許多人認為浮華能給自己帶來優越感。所以,今天人們的消費理念大多是畸形的,幾乎是揮霍式的。人們的理智被浮華的慾望所遮蔽,我們就以旅遊為例,本來是為了學習、開闊眼界,參悟真主的大能,可事實上卻是哪裡熱鬧往哪裡趕,結果導致某些景區里人滿為患,而有些值得參觀的地方門可羅雀。

往往人們關注最多的地方,視線最聚焦的地方,都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反而總想逃離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由於追逐浮華,人們幾乎不會使用自己的感覺器官。購買生活用品時,只要是流行的、某個明星穿過的,花大價錢也要買;只要是別人都去過的地方,就要去湊個熱鬧,把判斷力交給了電視、電腦和手機。

由於追求浮華,人們每天辛苦地工作不是為了生活所需,而是為了超過什麼人,是在為攀比而工作。比完房子比車子,比完車子比行頭,眼睛只向外看,從不反躬自問。真主說:“你不要覬覦我所用以供給他們中各等人享受的,那是今世生活的浮華,我用來考驗他們;你的主的給養是更好的,是更久的。”(20:131)

追求浮華的心理讓人越來越浮躁,越來越脫離實際。就拿穿衣服來說,衣服本來是用來遮體的,作為一名信士,應該穿上敬畏的衣服,而有些人的身上卻穿的是慾望的外衣。追求浮華最大的危害是,人們將因此而逐漸忘記偉大真主的教誨,忘記信士的本質。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追逐浮華是在培養揮霍式的消費習慣。

追逐浮華是一種膚淺的心理,它使人不能踏踏實實地生活。有些人一生辛苦奔忙,其實是在白費力氣,所作的事情毫無意義。今天,浮躁氣息蔓延在各個角落,每個人都裹挾於其中。明明知道那是隱昧者的生活,但還是裝聾作啞,照做不誤。尤其某些婚禮現場上,從著裝打扮到婚禮儀式,完全沒有一絲穆思臨的影子。

大多數人在用別人的眼睛看世界,自己是盲目的,腦袋裡空空如也,沒有獨立的思想,沒有真知灼見,甚至沒有想象力。所以,講話是人云亦云;做事是盲目模仿,甚至把人家已拋棄的陋習當作時髦趕。辛辛苦苦地工作,究竟為了什麼,最終要得到什麼,完全不去思考。所以說,浮華是人這一輩子最大的誘惑和傷害。

當人們對浮華的追求達到瘋癲的狀態,就像醉漢一樣失去了理智時,當然就忘記了對自己精神生活的關注。日復一日地上班、不顧死活地忙碌,哪裡還有精力去思考應該思考的問題。真主說:“不然,假若你們確實知道,你們必定會看見火獄!然後,你們必親眼看見它。在那天,你們必為富庶而被審問。”(102:5-8)

如果說浮華僅僅改變人們對物質的觀念,也不能算作對人有太大的危害,而關鍵在於它對人的精神有強大而持久的腐蝕作用。如果我們沒有防範意識,任其發展,最終會掏空我們的精神,讓我們活在虛幻的世界裡。比如有些人迷戀屏幕裡的“美女”“帥哥”,卻對身邊的真人毫無興趣,或者說不會與身邊的人交流了。

因為浮華是在不知不覺中腐蝕人的心靈,所以,古代的聖賢們對此嚴加防範,甚至不惜讓自己的家人長期過貧窮生活。或許你購買豪華的東西,只不過是想讓自己體驗一下那種感覺,或者想讓自己暫時放鬆一下。但是,無論你出於哪種目的,只要你開始追逐浮華的東西,就意味著你開始走向墮落,自己卻完全不知道。

一個人無論多麼聰明,總有經不住誘惑的時候。尤其像浮華這樣的誘惑,沒有幾個人能看透、能識破、能抵制得住。所以,真主給我們規定每天五次洗禮。每洗一次,都是從身體觸及心靈的過程。洗小淨不只是洗掉身體上的汙垢,而是進行一次洗心革面的洗禮。這時,內心的浮華雜念就被清除了,只留下虔誠和敬畏。

無論城市還是鄉村,人們都在大肆建高樓,頻繁地搞裝修,近乎瘋狂的攀比炫富。尤其某些地方的農民,即便平時不住,也要建上個二層樓房擺在那裡。有些人本來沒有錢,哪怕貸款也要建。真主說:“攀比炫富已使你們疏忽,直到你們去探望墳墓。真的,將來你們就知道了;真的,將來你們就知道了。”(102:1-4)


"

原創:馬石頭

浮華是指浮在表面上的東西,人們常常用這個幾個詞來形容:華麗誘人、熱鬧喧囂、感官刺激、驕奢淫逸、自尊炫耀等。意思是隻重視事物的表面,不重視事物的本質。從行為上看,是葉公好龍;從本質上看,是為了滿足精神上的空虛感,也就是虛榮心的產物。一個人的內心越空虛,就越需要更多浮華的東西來填充。

從理論上講,只要理智正常的人,不太可能追求浮華的生活方式,可事實上,大部分聰明人也會追求浮華。所以,追逐浮華的行為在今天非常普遍。如果說要找原因,那就是因為當今社會物質的快速發展,和人們信仰的逐漸淡薄,甚至喪失造成的。也就是說,精神和物質的發展速度本應是成正比的,現在卻成為反比。

當我們仔細閱讀經典便會發現,追求浮華是人的本能,而浮華也是耽誤人最多的東西。現在人對浮華的追求體現在各個方面,無論穿的用的,都要最高檔的,彷彿越豪華越好,“豪華”才能顯示出“品味”,才有“檔次”。有時,人們花很多錢買一件東西,就是為了牌子,並不一定因為那個東西好,甚至完全沒有用處。

似乎東西的價格越高,就越能證明生活的優越性,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就越高一樣。真主說:“你要耐心地與那些早晚祈求真主,尋求真主喜悅的人在一起。而不要為了追求今世生活的浮華,讓你的兩眼從他們身上挪開。你不要服從我已經使其內心疏忽於記念我,並且追隨自己的私慾,做事過分的人。”(18:28)


浮華,是魔鬼設下的詭計


浮華往往是以表面的風光為目的,只為滿足個人的虛榮心,不會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其實,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不同程度的浮華需求,當一個被滿足後,馬上又有新的出現,層出不窮,永無止盡。所以,我們必須要弄清楚浮華的本質,防微杜漸。否則,就會離自己的本心越來越遠,就會漸漸忘記真主,偏離正道。

由於缺乏信仰,許多人認為浮華能給自己帶來優越感。所以,今天人們的消費理念大多是畸形的,幾乎是揮霍式的。人們的理智被浮華的慾望所遮蔽,我們就以旅遊為例,本來是為了學習、開闊眼界,參悟真主的大能,可事實上卻是哪裡熱鬧往哪裡趕,結果導致某些景區里人滿為患,而有些值得參觀的地方門可羅雀。

往往人們關注最多的地方,視線最聚焦的地方,都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反而總想逃離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由於追逐浮華,人們幾乎不會使用自己的感覺器官。購買生活用品時,只要是流行的、某個明星穿過的,花大價錢也要買;只要是別人都去過的地方,就要去湊個熱鬧,把判斷力交給了電視、電腦和手機。

由於追求浮華,人們每天辛苦地工作不是為了生活所需,而是為了超過什麼人,是在為攀比而工作。比完房子比車子,比完車子比行頭,眼睛只向外看,從不反躬自問。真主說:“你不要覬覦我所用以供給他們中各等人享受的,那是今世生活的浮華,我用來考驗他們;你的主的給養是更好的,是更久的。”(20:131)

追求浮華的心理讓人越來越浮躁,越來越脫離實際。就拿穿衣服來說,衣服本來是用來遮體的,作為一名信士,應該穿上敬畏的衣服,而有些人的身上卻穿的是慾望的外衣。追求浮華最大的危害是,人們將因此而逐漸忘記偉大真主的教誨,忘記信士的本質。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追逐浮華是在培養揮霍式的消費習慣。

追逐浮華是一種膚淺的心理,它使人不能踏踏實實地生活。有些人一生辛苦奔忙,其實是在白費力氣,所作的事情毫無意義。今天,浮躁氣息蔓延在各個角落,每個人都裹挾於其中。明明知道那是隱昧者的生活,但還是裝聾作啞,照做不誤。尤其某些婚禮現場上,從著裝打扮到婚禮儀式,完全沒有一絲穆思臨的影子。

大多數人在用別人的眼睛看世界,自己是盲目的,腦袋裡空空如也,沒有獨立的思想,沒有真知灼見,甚至沒有想象力。所以,講話是人云亦云;做事是盲目模仿,甚至把人家已拋棄的陋習當作時髦趕。辛辛苦苦地工作,究竟為了什麼,最終要得到什麼,完全不去思考。所以說,浮華是人這一輩子最大的誘惑和傷害。

當人們對浮華的追求達到瘋癲的狀態,就像醉漢一樣失去了理智時,當然就忘記了對自己精神生活的關注。日復一日地上班、不顧死活地忙碌,哪裡還有精力去思考應該思考的問題。真主說:“不然,假若你們確實知道,你們必定會看見火獄!然後,你們必親眼看見它。在那天,你們必為富庶而被審問。”(102:5-8)

如果說浮華僅僅改變人們對物質的觀念,也不能算作對人有太大的危害,而關鍵在於它對人的精神有強大而持久的腐蝕作用。如果我們沒有防範意識,任其發展,最終會掏空我們的精神,讓我們活在虛幻的世界裡。比如有些人迷戀屏幕裡的“美女”“帥哥”,卻對身邊的真人毫無興趣,或者說不會與身邊的人交流了。

因為浮華是在不知不覺中腐蝕人的心靈,所以,古代的聖賢們對此嚴加防範,甚至不惜讓自己的家人長期過貧窮生活。或許你購買豪華的東西,只不過是想讓自己體驗一下那種感覺,或者想讓自己暫時放鬆一下。但是,無論你出於哪種目的,只要你開始追逐浮華的東西,就意味著你開始走向墮落,自己卻完全不知道。

一個人無論多麼聰明,總有經不住誘惑的時候。尤其像浮華這樣的誘惑,沒有幾個人能看透、能識破、能抵制得住。所以,真主給我們規定每天五次洗禮。每洗一次,都是從身體觸及心靈的過程。洗小淨不只是洗掉身體上的汙垢,而是進行一次洗心革面的洗禮。這時,內心的浮華雜念就被清除了,只留下虔誠和敬畏。

無論城市還是鄉村,人們都在大肆建高樓,頻繁地搞裝修,近乎瘋狂的攀比炫富。尤其某些地方的農民,即便平時不住,也要建上個二層樓房擺在那裡。有些人本來沒有錢,哪怕貸款也要建。真主說:“攀比炫富已使你們疏忽,直到你們去探望墳墓。真的,將來你們就知道了;真的,將來你們就知道了。”(102:1-4)


浮華,是魔鬼設下的詭計


信息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和快捷,也帶來了快感和慰藉,讓我們能夠輕鬆找到某種信息、某些資料、某個人,從而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學習更加方便,生活上也擺脫了單調與貧乏,但也讓我們被動地看到各種奢華的生活情景,模仿起來也更加容易。所以,我們是信息化的受益者,也是信息化的受害者。

有些人明知貪圖浮華有百害而無一益,卻還要隨波逐流,盲目跟風,放任自己。要知道,小事情不警惕,就會過渡到大事情上。有些人從開始簡單地喜歡某個明星,到後來變成了追逐名人和偶像崇拜,徹底與信仰相悖。這就是易思倆目為什麼不崇尚音樂,不提倡娛樂的根本原因。只可惜,這種告誡沒有引起人們重視。

實際上,所有人都受過某些未曾體驗過的浮華引誘,這種引誘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們的思想和觀念。所以,每天堅持五次禮拜是預防貪圖浮華的最好方式。因為人一旦堅持履行信仰功修,內心就有了主心骨,他的追求就不再是滿足慾望,或者用別的低級趣味打發寂寞無聊。所以很難被誘惑。

追逐浮華是當代人痛苦的根源。人每天的所思所想,都不是為了生活。大多數人成為百無聊賴的潮流跟風者,哪裡熱鬧,就去哪裡;什麼事關注的人多,就去附庸,根本不考慮是否該做。真主說:“誰想獲得今世的報酬,我給誰今世的報酬;誰想獲得後世的報酬,我給誰後世的報酬。我將回報感謝的人。”(3:145)

《奈薩儀聖訓集》第2337段記載:艾布·賽義德傳述:穆聖坐在講臺上,我們都坐在他的周圍。穆聖說:“我歸真後,最擔心你們享受現世的浮華。”有個人問到:“難道‘好’還能招來‘歹’嗎?”穆聖沉默不語。這時,有人責備問話的人,意思是他不該向穆聖提出這樣的問題。當時我們都明白,穆聖正在接受啟示。

過了一會兒,穆聖說:“剛才的提問者還在嗎?‘好’不會招來‘歹’。但是,春天長出的嫩草是好的,也會使某些動物撐死或致病。只有那種食草的畜生除外,它吃飽了就去晒太陽,反芻後排洩出去,然後再來食之。”前天看到一篇報道,某地久旱無雨,突然下雨嫩草瘋長,許多牛羊脹死了,正好驗證了這段聖訓。

穆聖接著說:“的確,今世的財物都是美好的,祝福那些用財帛贍養孤兒、救濟貧民和款待旅客的信士們。誰非禮取之,誰就像食而不飽的畜生,其財帛將在末日會做出不利於他的見證。”我們應該把財富用在正道上,不要用於追逐浮華,因為追逐浮華是慾望的表現形式,而用在公益慈善方面,才能使自己真正受益。

浮華也能給人帶來好處,但很短暫,同時也會帶來副作用。所以,我們把財富應該用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真主說:“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舉伴他,當孝敬父母,當優待親戚,當憐恤孤兒,當救濟貧民,當親愛近鄰、遠鄰和伴侶,當款待旅客,當寬待奴僕。真主的確不喜愛傲慢的、矜誇的人。”(4:36)

今天我們看到的種種浮華怪象,其實穆聖當年早就預言過了。但遺憾的是,現在遵從聖訓和聖行的人沒有幾個。生活中,人們很難離開電腦、手機和多媒體工具,所以,考驗很大。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沒有受浮華的一點誘惑,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加強學習信仰知識,並且互相提醒、互相盡忠言。

只有當我們的信仰是堅定的,內心有牢固而清晰的價值觀,才能經受得起種種考驗。這時,無論我們使用電腦、手機或任何一種多媒體工具,都是為了工作或學習,而不是為了追求飄渺虛無的浮華。通過這些高科技的工具,我們可以瞭解社會,方便融入到社會中去,也可以促進交流,提高自己的水平,這當然是好事。

現在網上學習不必花錢購買書籍,也不需要花很長的時間趕路去學校,就能學習知識,增長見識,這當然是好事。所以,同樣的工具,用於不同的追求過程,舉意不一樣,結果當然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這些年來對於手機和電腦這些工具,有些人不是掩耳盜鈴地批判,就是隔靴搔癢地爭論,沒有認識其本質和作用。

由於人們的信仰越來越淡薄,許多本來是好事情,結果都走了樣。攀比浮華無處不在,就連神聖的教門事務中也未能倖免。幹教門的人不知道敬畏和謙卑才是尊貴的,卻以為浮華能給自己帶來自尊。真主說:“至仁主的僕人是在大地上謙遜而行的;當愚人以惡言傷害他們的時候,他們說‘祝你們平安!’”(25:63)

追求浮華是有代價的,形形色色的攀比炫耀,最終導致了我們現在的這種艱難局面,真讓人如吞蒼蠅般的難受。似乎,我們的寺院是在採取浮華的方式來“誘導”人們幹教門,而不是踏踏實實地講經傳教。城市裡的阿訇一個個氣宇軒昂,甚至都開上了高級轎車,而於此同時,傳承了幾百年的經堂教育卻面臨著失傳的危險,許多“大經”幾乎沒有人會講了,這樣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人們在對待學者方面也深受浮華的影響。只注重這個人與誰有關係,外表是否俊美,聲音是否洪亮,講話會不會得罪人,然後再有個某協委員的名頭,就算是好學者了。所以,真正有知識的,老老實實講經的學者,幾乎被淘汰了。那些憑著聲音大,空話連篇的“演員”們卻很火。於是,年輕的滿拉不再好好唸經,即便是在神聖的大殿裡,也只顧低頭玩手機。因為社會崇尚浮華,寺裡很難再培養出大學者。

因為人們的心裡只有物質,所以都非常現實。當然,現實也不能算錯,錯就錯在過度地依賴物質,導致精神變得荒蕪,信仰成為一句口頭語,教門成為裝飾品。那些對教門有一定認識的人,也不得不先滿足人心的浮華需求,美名曰“與時俱進”,其實就是一種向愚昧妥協的行為。比如對追求豪華住宅、官場的榮譽、超出正常範圍的情感等,視而不見,緘口不言。

當貪圖浮華成為大眾心理和社會潮流,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成為人們普遍認同的規則時,每個人都變得非常虛偽,大家都是彼此應酬,敷衍搪塞,嘴裡沒有實話,交往沒有真情;經常言不由衷,人前說一套,背後做一套;都希望別人行善,自己只說不做。真主說:“諸天與大地間的一切都讚美真主,他是萬能的、至睿的。有信仰的人們啊!你們為什麼說自己不做的事情呢?在真主看來,說自己不做的事情是最可恨的。”(61:1—3)


"

原創:馬石頭

浮華是指浮在表面上的東西,人們常常用這個幾個詞來形容:華麗誘人、熱鬧喧囂、感官刺激、驕奢淫逸、自尊炫耀等。意思是隻重視事物的表面,不重視事物的本質。從行為上看,是葉公好龍;從本質上看,是為了滿足精神上的空虛感,也就是虛榮心的產物。一個人的內心越空虛,就越需要更多浮華的東西來填充。

從理論上講,只要理智正常的人,不太可能追求浮華的生活方式,可事實上,大部分聰明人也會追求浮華。所以,追逐浮華的行為在今天非常普遍。如果說要找原因,那就是因為當今社會物質的快速發展,和人們信仰的逐漸淡薄,甚至喪失造成的。也就是說,精神和物質的發展速度本應是成正比的,現在卻成為反比。

當我們仔細閱讀經典便會發現,追求浮華是人的本能,而浮華也是耽誤人最多的東西。現在人對浮華的追求體現在各個方面,無論穿的用的,都要最高檔的,彷彿越豪華越好,“豪華”才能顯示出“品味”,才有“檔次”。有時,人們花很多錢買一件東西,就是為了牌子,並不一定因為那個東西好,甚至完全沒有用處。

似乎東西的價格越高,就越能證明生活的優越性,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就越高一樣。真主說:“你要耐心地與那些早晚祈求真主,尋求真主喜悅的人在一起。而不要為了追求今世生活的浮華,讓你的兩眼從他們身上挪開。你不要服從我已經使其內心疏忽於記念我,並且追隨自己的私慾,做事過分的人。”(18:28)


浮華,是魔鬼設下的詭計


浮華往往是以表面的風光為目的,只為滿足個人的虛榮心,不會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其實,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不同程度的浮華需求,當一個被滿足後,馬上又有新的出現,層出不窮,永無止盡。所以,我們必須要弄清楚浮華的本質,防微杜漸。否則,就會離自己的本心越來越遠,就會漸漸忘記真主,偏離正道。

由於缺乏信仰,許多人認為浮華能給自己帶來優越感。所以,今天人們的消費理念大多是畸形的,幾乎是揮霍式的。人們的理智被浮華的慾望所遮蔽,我們就以旅遊為例,本來是為了學習、開闊眼界,參悟真主的大能,可事實上卻是哪裡熱鬧往哪裡趕,結果導致某些景區里人滿為患,而有些值得參觀的地方門可羅雀。

往往人們關注最多的地方,視線最聚焦的地方,都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反而總想逃離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由於追逐浮華,人們幾乎不會使用自己的感覺器官。購買生活用品時,只要是流行的、某個明星穿過的,花大價錢也要買;只要是別人都去過的地方,就要去湊個熱鬧,把判斷力交給了電視、電腦和手機。

由於追求浮華,人們每天辛苦地工作不是為了生活所需,而是為了超過什麼人,是在為攀比而工作。比完房子比車子,比完車子比行頭,眼睛只向外看,從不反躬自問。真主說:“你不要覬覦我所用以供給他們中各等人享受的,那是今世生活的浮華,我用來考驗他們;你的主的給養是更好的,是更久的。”(20:131)

追求浮華的心理讓人越來越浮躁,越來越脫離實際。就拿穿衣服來說,衣服本來是用來遮體的,作為一名信士,應該穿上敬畏的衣服,而有些人的身上卻穿的是慾望的外衣。追求浮華最大的危害是,人們將因此而逐漸忘記偉大真主的教誨,忘記信士的本質。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追逐浮華是在培養揮霍式的消費習慣。

追逐浮華是一種膚淺的心理,它使人不能踏踏實實地生活。有些人一生辛苦奔忙,其實是在白費力氣,所作的事情毫無意義。今天,浮躁氣息蔓延在各個角落,每個人都裹挾於其中。明明知道那是隱昧者的生活,但還是裝聾作啞,照做不誤。尤其某些婚禮現場上,從著裝打扮到婚禮儀式,完全沒有一絲穆思臨的影子。

大多數人在用別人的眼睛看世界,自己是盲目的,腦袋裡空空如也,沒有獨立的思想,沒有真知灼見,甚至沒有想象力。所以,講話是人云亦云;做事是盲目模仿,甚至把人家已拋棄的陋習當作時髦趕。辛辛苦苦地工作,究竟為了什麼,最終要得到什麼,完全不去思考。所以說,浮華是人這一輩子最大的誘惑和傷害。

當人們對浮華的追求達到瘋癲的狀態,就像醉漢一樣失去了理智時,當然就忘記了對自己精神生活的關注。日復一日地上班、不顧死活地忙碌,哪裡還有精力去思考應該思考的問題。真主說:“不然,假若你們確實知道,你們必定會看見火獄!然後,你們必親眼看見它。在那天,你們必為富庶而被審問。”(102:5-8)

如果說浮華僅僅改變人們對物質的觀念,也不能算作對人有太大的危害,而關鍵在於它對人的精神有強大而持久的腐蝕作用。如果我們沒有防範意識,任其發展,最終會掏空我們的精神,讓我們活在虛幻的世界裡。比如有些人迷戀屏幕裡的“美女”“帥哥”,卻對身邊的真人毫無興趣,或者說不會與身邊的人交流了。

因為浮華是在不知不覺中腐蝕人的心靈,所以,古代的聖賢們對此嚴加防範,甚至不惜讓自己的家人長期過貧窮生活。或許你購買豪華的東西,只不過是想讓自己體驗一下那種感覺,或者想讓自己暫時放鬆一下。但是,無論你出於哪種目的,只要你開始追逐浮華的東西,就意味著你開始走向墮落,自己卻完全不知道。

一個人無論多麼聰明,總有經不住誘惑的時候。尤其像浮華這樣的誘惑,沒有幾個人能看透、能識破、能抵制得住。所以,真主給我們規定每天五次洗禮。每洗一次,都是從身體觸及心靈的過程。洗小淨不只是洗掉身體上的汙垢,而是進行一次洗心革面的洗禮。這時,內心的浮華雜念就被清除了,只留下虔誠和敬畏。

無論城市還是鄉村,人們都在大肆建高樓,頻繁地搞裝修,近乎瘋狂的攀比炫富。尤其某些地方的農民,即便平時不住,也要建上個二層樓房擺在那裡。有些人本來沒有錢,哪怕貸款也要建。真主說:“攀比炫富已使你們疏忽,直到你們去探望墳墓。真的,將來你們就知道了;真的,將來你們就知道了。”(102:1-4)


浮華,是魔鬼設下的詭計


信息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和快捷,也帶來了快感和慰藉,讓我們能夠輕鬆找到某種信息、某些資料、某個人,從而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學習更加方便,生活上也擺脫了單調與貧乏,但也讓我們被動地看到各種奢華的生活情景,模仿起來也更加容易。所以,我們是信息化的受益者,也是信息化的受害者。

有些人明知貪圖浮華有百害而無一益,卻還要隨波逐流,盲目跟風,放任自己。要知道,小事情不警惕,就會過渡到大事情上。有些人從開始簡單地喜歡某個明星,到後來變成了追逐名人和偶像崇拜,徹底與信仰相悖。這就是易思倆目為什麼不崇尚音樂,不提倡娛樂的根本原因。只可惜,這種告誡沒有引起人們重視。

實際上,所有人都受過某些未曾體驗過的浮華引誘,這種引誘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們的思想和觀念。所以,每天堅持五次禮拜是預防貪圖浮華的最好方式。因為人一旦堅持履行信仰功修,內心就有了主心骨,他的追求就不再是滿足慾望,或者用別的低級趣味打發寂寞無聊。所以很難被誘惑。

追逐浮華是當代人痛苦的根源。人每天的所思所想,都不是為了生活。大多數人成為百無聊賴的潮流跟風者,哪裡熱鬧,就去哪裡;什麼事關注的人多,就去附庸,根本不考慮是否該做。真主說:“誰想獲得今世的報酬,我給誰今世的報酬;誰想獲得後世的報酬,我給誰後世的報酬。我將回報感謝的人。”(3:145)

《奈薩儀聖訓集》第2337段記載:艾布·賽義德傳述:穆聖坐在講臺上,我們都坐在他的周圍。穆聖說:“我歸真後,最擔心你們享受現世的浮華。”有個人問到:“難道‘好’還能招來‘歹’嗎?”穆聖沉默不語。這時,有人責備問話的人,意思是他不該向穆聖提出這樣的問題。當時我們都明白,穆聖正在接受啟示。

過了一會兒,穆聖說:“剛才的提問者還在嗎?‘好’不會招來‘歹’。但是,春天長出的嫩草是好的,也會使某些動物撐死或致病。只有那種食草的畜生除外,它吃飽了就去晒太陽,反芻後排洩出去,然後再來食之。”前天看到一篇報道,某地久旱無雨,突然下雨嫩草瘋長,許多牛羊脹死了,正好驗證了這段聖訓。

穆聖接著說:“的確,今世的財物都是美好的,祝福那些用財帛贍養孤兒、救濟貧民和款待旅客的信士們。誰非禮取之,誰就像食而不飽的畜生,其財帛將在末日會做出不利於他的見證。”我們應該把財富用在正道上,不要用於追逐浮華,因為追逐浮華是慾望的表現形式,而用在公益慈善方面,才能使自己真正受益。

浮華也能給人帶來好處,但很短暫,同時也會帶來副作用。所以,我們把財富應該用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真主說:“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舉伴他,當孝敬父母,當優待親戚,當憐恤孤兒,當救濟貧民,當親愛近鄰、遠鄰和伴侶,當款待旅客,當寬待奴僕。真主的確不喜愛傲慢的、矜誇的人。”(4:36)

今天我們看到的種種浮華怪象,其實穆聖當年早就預言過了。但遺憾的是,現在遵從聖訓和聖行的人沒有幾個。生活中,人們很難離開電腦、手機和多媒體工具,所以,考驗很大。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沒有受浮華的一點誘惑,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加強學習信仰知識,並且互相提醒、互相盡忠言。

只有當我們的信仰是堅定的,內心有牢固而清晰的價值觀,才能經受得起種種考驗。這時,無論我們使用電腦、手機或任何一種多媒體工具,都是為了工作或學習,而不是為了追求飄渺虛無的浮華。通過這些高科技的工具,我們可以瞭解社會,方便融入到社會中去,也可以促進交流,提高自己的水平,這當然是好事。

現在網上學習不必花錢購買書籍,也不需要花很長的時間趕路去學校,就能學習知識,增長見識,這當然是好事。所以,同樣的工具,用於不同的追求過程,舉意不一樣,結果當然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這些年來對於手機和電腦這些工具,有些人不是掩耳盜鈴地批判,就是隔靴搔癢地爭論,沒有認識其本質和作用。

由於人們的信仰越來越淡薄,許多本來是好事情,結果都走了樣。攀比浮華無處不在,就連神聖的教門事務中也未能倖免。幹教門的人不知道敬畏和謙卑才是尊貴的,卻以為浮華能給自己帶來自尊。真主說:“至仁主的僕人是在大地上謙遜而行的;當愚人以惡言傷害他們的時候,他們說‘祝你們平安!’”(25:63)

追求浮華是有代價的,形形色色的攀比炫耀,最終導致了我們現在的這種艱難局面,真讓人如吞蒼蠅般的難受。似乎,我們的寺院是在採取浮華的方式來“誘導”人們幹教門,而不是踏踏實實地講經傳教。城市裡的阿訇一個個氣宇軒昂,甚至都開上了高級轎車,而於此同時,傳承了幾百年的經堂教育卻面臨著失傳的危險,許多“大經”幾乎沒有人會講了,這樣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人們在對待學者方面也深受浮華的影響。只注重這個人與誰有關係,外表是否俊美,聲音是否洪亮,講話會不會得罪人,然後再有個某協委員的名頭,就算是好學者了。所以,真正有知識的,老老實實講經的學者,幾乎被淘汰了。那些憑著聲音大,空話連篇的“演員”們卻很火。於是,年輕的滿拉不再好好唸經,即便是在神聖的大殿裡,也只顧低頭玩手機。因為社會崇尚浮華,寺裡很難再培養出大學者。

因為人們的心裡只有物質,所以都非常現實。當然,現實也不能算錯,錯就錯在過度地依賴物質,導致精神變得荒蕪,信仰成為一句口頭語,教門成為裝飾品。那些對教門有一定認識的人,也不得不先滿足人心的浮華需求,美名曰“與時俱進”,其實就是一種向愚昧妥協的行為。比如對追求豪華住宅、官場的榮譽、超出正常範圍的情感等,視而不見,緘口不言。

當貪圖浮華成為大眾心理和社會潮流,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成為人們普遍認同的規則時,每個人都變得非常虛偽,大家都是彼此應酬,敷衍搪塞,嘴裡沒有實話,交往沒有真情;經常言不由衷,人前說一套,背後做一套;都希望別人行善,自己只說不做。真主說:“諸天與大地間的一切都讚美真主,他是萬能的、至睿的。有信仰的人們啊!你們為什麼說自己不做的事情呢?在真主看來,說自己不做的事情是最可恨的。”(61:1—3)


浮華,是魔鬼設下的詭計


我們期待社會整體進步,但絕不是整體走向浮華。也許浮華會帶來某種暫時的物質和精神平衡,但這並不意味著信仰得到落實。古代的聖賢中,既有國王也有窮人,既有貴族也有平民。但無一不是視財富如糞土的人,都是超越浮華誘惑的清廉之士。

任何人都有七情六慾,都喜歡享受,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浮華的陷阱是非常深的,每往前踏一步,便讓自己危險十分。浮華也是綁住靈魂的迷網,被浮華遮住雙眼的人,靈魂一定是失去自由的。所以,人在有了正信之後,理智會戰勝私慾,國王不覺得自己擁有什麼;乞丐也不覺得自己一無所有,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人人都不同程度地渴望得正道,就看有沒有造化。一旦瞭解了正道的真諦,就會發現它是很樸素的一種生活方式,根本沒有浮華的影子。真正的穆思臨,真正心中裝著真主的人,心中不會有貪戀浮華的想法和需求。他並不覺得住在小房子裡丟人,住大別墅裡就風光;也不覺得開寶馬奔馳就氣派,騎自行車就算寒酸。他的生活中也沒有空虛和寂寞,所以他用不著用外在的東西來填充內心的空虛。

當一個人經常閱讀經典,接觸賢良的教門之人,他就不會有對浮華有所迷戀。他每天五次往返於寺裡,五番拜是他最看重的財富。他眼中的尊貴就是虔誠,也就是最敬畏真主的人,他每天是開心的、富足的、知感的。非但沒有空虛和寂寞,而且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說到底,浮華的根是紮在人的私慾上,是為了滿足私慾而生的東西。或者說,私慾是一切浮華的主要動力。而私慾對我們最大的危害是,它讓我們把重要的東西當作不重要的,把不重要的東西當作重要的。最終導致我們只看事物的表面,不看其實質。在各種事物上本末倒置,最後必然是南轅北轍。

比如讓我們把肉體及塵世生活當成重要的,而把靈魂以及精神生活當作不重要的。或者給沒有意義事情賦予意義,比如給權勢和財物賦予非常高的價值,卻把永恆的真理與信仰當成可有可無的“私事”;把看得見的表相當做真的,把看不見的真實當作不存在的等。

眾所周知,私慾是人心中的魔鬼,而浮華則是魔鬼給人設下的詭計。如果我們看不透這一點,最終都會成為它的俘虜。今天我們學習的終極目的是瞭解事物的真相,如果我們看穿了浮華以及浮華背後的險惡,就會有很大的進步。

文/馬石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