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碭山縣來說,人口超100萬,地處安徽、河南、江蘇、山東四省交界處。在歷史上,碭山縣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碭山縣來說,人口超100萬,地處安徽、河南、江蘇、山東四省交界處。在歷史上,碭山縣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安徽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首先,碭山縣,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古稱下邑。在地理位置上,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東南連本省蕭縣,由南到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毗鄰;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相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接壤。由此,就碭山縣來說,地處安徽、河南、江蘇、山東四省交界處,擁有比較優越的地理位置。就碭山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宋國的疆域。戰國時期,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齊國滅宋國,今安徽省碭山縣一帶成為齊國的疆域。

"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碭山縣來說,人口超100萬,地處安徽、河南、江蘇、山東四省交界處。在歷史上,碭山縣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安徽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首先,碭山縣,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古稱下邑。在地理位置上,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東南連本省蕭縣,由南到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毗鄰;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相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接壤。由此,就碭山縣來說,地處安徽、河南、江蘇、山東四省交界處,擁有比較優越的地理位置。就碭山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宋國的疆域。戰國時期,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齊國滅宋國,今安徽省碭山縣一帶成為齊國的疆域。

安徽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宿州市碭山縣一帶屬碭郡下邑縣。西漢時期,該地區屬碭郡碭縣。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下邑縣改名夏邑縣(仍治下邑故城,今碭山縣城東),屬豫州(治譙縣,今亳州市譙城區)。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碭山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碭縣併入夏邑縣。南朝宋時期,再次設立碭縣(治今永城市芒山鎮),南齊(479年)廢。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夏邑縣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526年),設立碭郡、碭縣。

"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碭山縣來說,人口超100萬,地處安徽、河南、江蘇、山東四省交界處。在歷史上,碭山縣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安徽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首先,碭山縣,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古稱下邑。在地理位置上,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東南連本省蕭縣,由南到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毗鄰;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相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接壤。由此,就碭山縣來說,地處安徽、河南、江蘇、山東四省交界處,擁有比較優越的地理位置。就碭山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宋國的疆域。戰國時期,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齊國滅宋國,今安徽省碭山縣一帶成為齊國的疆域。

安徽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宿州市碭山縣一帶屬碭郡下邑縣。西漢時期,該地區屬碭郡碭縣。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下邑縣改名夏邑縣(仍治下邑故城,今碭山縣城東),屬豫州(治譙縣,今亳州市譙城區)。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碭山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碭縣併入夏邑縣。南朝宋時期,再次設立碭縣(治今永城市芒山鎮),南齊(479年)廢。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夏邑縣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526年),設立碭郡、碭縣。

安徽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北齊時期,)廢碭郡、碭縣,設立安陽縣(治今永城市芒山鎮)。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陽縣為碭山縣(治今永城市芒山鎮)。就碭山縣這一地名,《明史·地理志》:碭山縣“東南有碭山,其北有芒山。”《寰宇通志》:“碭山,在碭山縣東南七十里,縣之名取此。”由此,就碭山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59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唐朝建立後,碭山縣(治今碭山縣城東)屬瞧陽郡。五代十國時期,碭山縣屬單州。宋朝時期,碭山縣(治今碭山縣城)屬單州。

"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碭山縣來說,人口超100萬,地處安徽、河南、江蘇、山東四省交界處。在歷史上,碭山縣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安徽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首先,碭山縣,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古稱下邑。在地理位置上,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東南連本省蕭縣,由南到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毗鄰;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相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接壤。由此,就碭山縣來說,地處安徽、河南、江蘇、山東四省交界處,擁有比較優越的地理位置。就碭山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宋國的疆域。戰國時期,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齊國滅宋國,今安徽省碭山縣一帶成為齊國的疆域。

安徽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宿州市碭山縣一帶屬碭郡下邑縣。西漢時期,該地區屬碭郡碭縣。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下邑縣改名夏邑縣(仍治下邑故城,今碭山縣城東),屬豫州(治譙縣,今亳州市譙城區)。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碭山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碭縣併入夏邑縣。南朝宋時期,再次設立碭縣(治今永城市芒山鎮),南齊(479年)廢。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夏邑縣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526年),設立碭郡、碭縣。

安徽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北齊時期,)廢碭郡、碭縣,設立安陽縣(治今永城市芒山鎮)。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陽縣為碭山縣(治今永城市芒山鎮)。就碭山縣這一地名,《明史·地理志》:碭山縣“東南有碭山,其北有芒山。”《寰宇通志》:“碭山,在碭山縣東南七十里,縣之名取此。”由此,就碭山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59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唐朝建立後,碭山縣(治今碭山縣城東)屬瞧陽郡。五代十國時期,碭山縣屬單州。宋朝時期,碭山縣(治今碭山縣城)屬單州。

安徽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最後,南宋時期,碭山縣改屬歸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元朝建立後,碭山縣屬濟寧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碭山縣先屬鳳陽府,後屬徐州直隸州。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徐州為府,碭山縣屬徐州府。到了1913年,碭山縣屬江蘇省徐海道。1928年,碭山縣直屬於江蘇省。1955年2月21日,將碭山縣劃入安徽省。1998年12月6日,撤銷宿縣地區和縣級宿州市,設立地級宿州市,碭山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碭山縣總面積達1193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100.5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