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幾時,國土情形

阿彌陀經 阿彌陀佛 佛教 無量壽經 禪宗文化 2017-06-09

成佛幾時,國土情形

選自蘇樹華著《佛說無量壽經釋義》(該書準備出版,歡迎同仁贊助。)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蔘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成佛幾時,國土情形

【原文】

阿難又問:“其佛成道已來,為經幾時?”

佛言:“成佛已來,凡歷十劫。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合成為地。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悉相雜廁,轉相間入。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

又其國土,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見則見。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亦無四時春秋冬夏,不寒不熱,常和調適。”

【章旨】

佛是自性,自性是佛。自性國土,當須自淨。自性眾生,當須自度。心淨土淨,土淨心淨。

【譯文】

阿難又問:“法藏菩薩,成佛以來,已經幾時?”

佛言:“法藏菩薩,成佛以來,已經十劫。其佛國土,金、銀、琉璃、珊瑚、琥珀、車璩、瑪瑙自然合成,廣大無邊,不可測度,萬相交輝,相間無礙,光明赫奕,微妙莊嚴,超越十方,一切眾寶,猶如他化自在天之寶。其佛國中,無須彌山,無鐵圍山,及一切諸山,亦無大海,亦無小海,亦無溪渠,亦無井谷,及一切諸水,仗佛神力之故,或山或水,欲現則現,欲隱則隱,隱現自在。其佛國中,無有地獄,無有餓鬼,無有畜生,亦無春夏秋冬,無寒無熱,調和適宜。”

【釋義】

自性具足三世,自性具足十方。自性不在別處,只在諸人六根門頭上放大光明。

自性具足三世,那麼,過去、現在、未來無量劫事,只在諸人自性中。過去現在,無量幻相,於自性體上,更有什麼十劫、百劫、千劫之時間距離?猶如鏡中幻相,前相後相,無量萬相,於明鏡體上,更有什麼時間距離?

自性具足十方,那麼,東方西方,四維上下,無量剎土,只在諸人自性中。此相彼相,無量幻相,於自性體上,更有什麼十剎、百剎、千剎之空間距離?猶如鏡中幻相,此相彼相,無量幻相,於明鏡體上,更有什麼空間距離?

法藏比丘,成佛以來,已經十劫。此是順俗之說,接引之言。若論實際,哪有什麼時間距離?悟即當下是,不悟永乖疏。

蓮池大師雲:“自性本來成佛,是十劫義。”又云:“華嚴舉十,是表無盡。即今自性成佛以來,何止威音那邊更那邊,塵沙劫又塵沙劫也?若定執十劫,昔人道,猶是王老師兒孫。”(《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五三頁下。)

蕅益大師雲:“過去已滅,寧別有十劫堆積何地猶未化耶?”“未來未至,寧別有無量劫預貯何地漸次來耶?須知時劫無性,故三世當體全空,而無性原非斷滅,故時劫差別宛爾。雖復差別宛爾,並是現前一剎那中所現影子,故曰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也。”(《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大正藏》第三十七頁,第三七〇頁中。)

莫把佛教中的國土、淨土、大地等概念,當作世俗的國域、疆界、土地等概念。在佛教的概念體系裡,這些概念是文化概念,而不是物質概念。這裡所說的“其佛國土”,這裡所說的“自然七寶”“合成為地”,皆是比喻,比喻聖者的清淨境界,比喻聖者的心地莊嚴。

覺者的心,清淨光明,富貴莊嚴,以“自然七寶”作喻。“其佛國土,自然七寶”“合成為地”,這樣的經文,換成通俗語言來說,那就是“超凡脫俗”“精神富貴”。

其國的七寶,“超逾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我們見了這句經文,切莫生出這樣的妄想,無量壽佛的淨土世界,最上最第一,藥師如來、寶生如來、釋迦如來的國土皆不能及。若作此相,即是妄想。如此妄想,違背佛義。

凡夫不知,無量壽佛即是釋迦。無量壽佛國,微妙莊嚴,皆是釋迦化現,時時召喚眾生,迴歸淨土。淨土在哪裡?即心即土,即土即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凡夫不知,三世諸佛,皆是自心。無量佛土,微妙莊嚴,皆是自心化現,時時召喚眾生,迴歸淨土。淨土在哪裡?即心即土,即土即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諸人的自性,不生不滅,威神光明,最尊第一,無量化佛,所不能及。若不然者,釋迦何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者,自性也,佛性也,無量壽也。

三世諸佛,法身不二,佛佛平等,無有高下。莫把無量壽佛當作某一形相,當作某一個體,當作最尊第一,而其他諸佛,所不能及,這便是依文解義,亦名謗佛。經雲,犯五逆罪,不得往生。不是不許他往生,而是他自己背道而馳,而不得往生。背道而馳,何由得達?

其佛國土,無須彌,無鐵圍,無大海,無小海,無溪渠,無井谷,無餓鬼,無畜生,無春夏秋冬,無寒無熱。猶如《心經》所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一切皆無。諸位仁者,聞此“無”說,說莫作“無”想。若作“無”想,即成“有”矣。

須彌,鐵圍,大海,小海,溪渠,井谷,皆表法也,切不可作實物而論。須彌山,傲慢也。金剛圍山,亦名鐵圍山,即固執也。大海小海,溪渠井谷,貪慾也。佛力加持之故,其佛國土,無有傲慢、固執、貪慾這類習氣,無有傲慢、固執、貪慾這類眾生。佛力加持之故,這類習氣,這類眾生,欲現得現,欲脫則脫,雖有假相,不受其惑。

解脫貪嗔,消除執著。諸法現前,不取不捨。自心清淨,萬法無染。如是心地,是名安樂國土,亦名極樂國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