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圍”2018年的印度電影,不共情難以為繼

網視導讀:今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是被印度電影“包圍”的一年。截止目前為止,已經有九部印度電影在中國上映,月底即將迎來第十部。這十部電影幾乎均勻的分在了全年的各個時段。

“包圍”2018年的印度電影,不共情難以為繼

在《摔跤吧!爸爸》拿到了年度排名第九的12.99億票房的成績後,國內公司終於發覺了此前並未好好發掘的金礦,紛紛引進印度電影。

但是,今年引進的十部電影中,卻並不是每一部電影的引進都得到了理想的成績。分析其中原因,或許還是共情的問題。

01、阿米爾汗的品牌效應

儘管剛剛提到的是共情,但提起印度電影如何突然被髮掘果然還是要從阿米爾汗說起。他便是印度電影從此前長期被市場忽略,到突然爆發中的關鍵人物。

儘管“阿三哥”這種略帶貶義的詞語出現在文章裡並不是很得體,但小編也要說,“阿三哥腦洞大開”“印度電影都要載歌載舞嗎”基本概括了大眾對過去印度電影的刻板印象。現在這種完全固執的偏見被許多優秀的電影洗掉,甚至有些時候用作調侃的中性詞,但“載歌載舞”依舊是印度電影的關鍵詞。

比如大多數年輕人最早接觸的電影,《3 Idiots》,譯名《三傻大鬧寶萊塢》(後簡稱《三傻》)。

“包圍”2018年的印度電影,不共情難以為繼

喜劇、諷刺、教育、階級、夢想,幾個詞加起來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第一次讓許多中國人知道,印度電影不只有嘻嘻哈哈熱熱鬧鬧的歌舞。也讓許多人認識了影片的主角,阿米爾汗。

對2008年後更加開放、年輕人更加追尋自由的中國年青一代,這部電影也是如此的鼓舞人心。也是因為如此,這部電影在豆瓣有88萬人打出9.2的評分,全豆瓣排名第12,高於其在IMDB由28萬人打出了8.4分的第88名。

“包圍”2018年的印度電影,不共情難以為繼

“包圍”2018年的印度電影,不共情難以為繼

“包圍”2018年的印度電影,不共情難以為繼

不過,本土上映兩年後才在中國上映的它,儘管在當時破掉了之前的印度電影單片票房記錄,卻依舊沒拿到什麼超高的票房,僅有1398萬,在2011年年度電影票房排名中排行第101位。

隨著時間推移,《三傻》越來越被捧上神壇,阿米爾汗也被更多人認識,但其中多數是通過網絡電影資源。同時,人們的正版意識也越來越強。最後,這種強變成了一種補償心理。

這種補償心理在2015年5月《我的個神啊》上映時還並不是很明顯,不過能在與印度相比延遲五個月上映(這種時間差下無法避免盜版傳播)且在5月這種非大熱檔期拿下1.18億票房(年度票房排名第75名),也已經是質量與情懷共通發力的結果。

而在《大聖歸來》自來水們的多刷帶出一股風潮後,《美人魚》“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的營銷手法後,這種打上“阿米爾汗”標籤的補償心理才真正發力。

“包圍”2018年的印度電影,不共情難以為繼

2017年的《摔跤吧!爸爸》真正創造了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第一個奇蹟。依舊是本土上映存在近半年的時間差,依舊是冷門檔期,卻拿到了12.99億票房,當年第九。

毋庸置疑,這是一部好片子,裡面包含了親情、女權、階級、運動精神,但從影片節奏的設置來講,作為商業片也十分出色。

但即使是商業與藝術並存的內容,也並非每一部都能爆發。

而也正是《摔跤吧!爸爸》的成功,讓印度電影一部又一部的被引進。今年的十部印度電影,以他為開頭,也以他為結尾

今年,《神祕巨星》的引進速度相比以往已經快的多,檔期也比往常更好,接近新年,阿米爾汗再次在中國拿下了7.47億的票房。

這一次,他的新作《印度暴徒》被安排決戰新年檔期,也是引進公司對其票房號召力的信心。

他的成功當然是與阿米爾汗的眼光、演技、敬業精神相結合的。儘管在分析時,小編將《摔跤吧!爸爸》與其他影片的成功與補償心理想聯結。但其以上影片沒有一部低於豆瓣7.5分的水準,是其實力所在。

阿米爾汗的名字,比起其原本的演員身份,在中國觀眾心中更是印度電影中精品的符號。這種符號的品牌效應,是其他印度電影比不上的優勢,也是其他印度電影努力想要給自己印上的標誌。

02、相似社會現象中的共情效應

印度與中國,某種意義上是非常相似的國家。國土龐大,人口密集,經濟發展速度快……我國先走了一步,對基礎建設、教育、醫療十分重視,相比而言更加發達,思想也不像印度受種姓制度的嚴重影響(儘管從法律上已經取消,但依舊十分嚴重)而更加自由,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與他們往往擁有相似的困境,只是他們的困境更加尖銳。

今年已經上映的九部電影中,有四部破億。


“包圍”2018年的印度電影,不共情難以為繼

  • 《神祕巨星》的主角是受父權壓迫難以追夢的主角在親人、朋友的幫助下得以追夢的故事。
  •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的小蘿莉則是差點被拐賣,是宗教與她的不同的猴神大叔把他送回家。
  • 《起跑線》的起跑線,正是“父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是對孩子教育的焦慮與疑惑。
  • 《嗝嗝老師》是身有殘疾的老師與出身貧民窟、沾染著惡習的學生的共同進步。

以上四部電影,都在某種意義上與中國的國情相似、關注點接近。

你會願意去看一部打破壓迫而成功追夢的故事。《神祕巨星》的符號很女權,但是除了女權之外,安在中國,也依舊無法否認家庭暴力與父權壓迫依舊存在。家暴相關的法律與社會輿論依舊沒有進步,而傳統美德中對父母的孝順被“有心人”扭曲為無條件的順從。

而中國對兒童拐賣的焦慮從未消失。對拐賣婦女兒童罪的種種討論,對《親愛的》《找到你》的爭論,在看到護送小孩回家的猴神大叔時,人們還是放出了更大的善意。

而無論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思想,還是隻有靠讀書才能跨越的對階級固化的焦慮,對於教育方面的問題,中國家長一直非常重視。《起跑線》反應的最明顯,《嗝嗝老師》相對弱一些,但其中更明顯的是對底層出身的孩子們的關注。

而其他五部已播或在播的電影,就不太符合共情的結論了。

“包圍”2018年的印度電影,不共情難以為繼

其實,《巴霍巴利王2:終結》在本土和全球的票房都是非常不錯的。其前作就獲得110億盧比(約10.5億人民幣)的全球票房,而一作在中國上映之前更是獲得全球總計212億盧比(約20億人民幣)的票房,超過《摔跤吧!爸爸》。其中本土票房132億,海外票房80億(約1.1億美元)。但即使將其失敗歸於檔期差、無宣傳,中國7683.6萬人民幣的票房對比其輝煌的成績也顯得十分慘淡。

這種失敗可以歸結於中國對其原型《摩柯婆羅多》的不熟悉,但也可以歸結於對其特效電影的不熱衷。在非共情的語境下,印度電影的牌失效了。

“包圍”2018年的印度電影,不共情難以為繼

某種意義上,《廁所英雄》的9460.8萬票房,和目前正在上映的《印度合夥人》(原臨時譯名《護墊俠》更貼切其內容)也是如此。目前的印度合夥人放映三天,票房僅三千萬,貓眼預測票房將會以6615w收場。

這兩部電影是精彩的電影嗎?是的。他反應印度社會現狀和女性權益嗎?是的。但是,中國距離這種基本的權益缺乏,已經過去了至少三十年,無論是私人廁所還是衛生巾。其實80年代之前的中國,女性也是缺少衛生巾的,但這種曾經的困境很難對標現在的觀影人群。儘管“護墊俠”所做的努力在幾年前傳到中國後便被熱議,卻終究難以獲得共鳴。

最後的《蘇丹》和《老爸102歲》,從本質來講也不是什麼反應社會權益的片子。前一部《蘇丹》在國內宣傳時,確實打著宣傳女性權益的皮,但實際上只能稱為一部愛情電影或奮鬥故事。後一部電影,是家庭喜劇,但說真的宣傳做的很差……加上口碑並沒有逆天到足以讓大家為其自發宣傳,兩部電影都只有3000萬出頭的票房。

今年是印度電影在中國的大年,也確實有數部優秀的印度電影在國內上映。但最受歡迎的,確實是能與中國社會現狀呼應、能與中國人共情的片子。

從這樣的角度看,阿米爾汗決戰新年檔的動作片《印度暴徒》也有些危險。小道消息中,會在明年五月引進的印度最高成本(9000萬美元)的電影《寶萊塢機器人之戀2》,也會面臨和《巴霍巴利王》的窘境,更別說五月還會和《復仇者聯盟》撞檔期了。

03、結語

此篇文章的標題為《“包圍”全年的印度電影,不共情難以為繼》,但這種“共情”,是適用於所有不同電影的。

現在已經是2018的最後一月,年度票房的排名基本上已經確定,不會有太多變動。其中有許多充滿了動作、特效的大片,但穿插其中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從反應現實的《我不是藥神》,充斥著傳承精神與感動的《無問西東》,再到小人物逆襲的《無名之輩》都是讓人有共情之感的內容。

“包圍”2018年的印度電影,不共情難以為繼

印度電影中對我國電影市場成功的輸出,都使用了兩國共通的社會問題做題材,再用鮮明的人物講一個百轉千回的故事。無論最後的載體是什麼樣的,都在對社會問題的探討的同時,傳達出令人動容的人際情感。

在更加“印度”的影片上,印度電影的宣傳依舊不順利。但這種“共情”的思路,值得我國電影人思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