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從揚名世界的寶萊塢歌舞片,轉型到擅長講述故事、傳遞情感的印度電影。近幾年,印度的影視作品突飛猛進地發展著,並在票房方面取得耀眼成績。

這其中包括《調音師》、《無所不能》這樣的懸疑、犯罪題材,《廁所英雄》、《護墊俠》這樣反應日常生活的電影;也有《摔跤吧!爸爸》這樣的逆流而上。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摔跤吧!爸爸》

這些電影都很好地保留了印度特色,用亞洲人的含蓄表達情感,也融入了西方的直白和大膽。

善於在大環境下講小故事的印度電影,2018年的《嗝嗝老師》卻敗給了美國“流水線”產品《叫我第一名》。

購買了翻拍版權的《嗝嗝老師》,10年後在做了本土化之後,怎麼不靈了呢?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從豆瓣和IMDB的評分來看,《嗝嗝老師》都是7.5分。《叫我第一名》分別是8.6分和8.2分。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不難看出,普遍中外觀眾的觀點都是《叫我第一名》勝於《嗝嗝老師》。下面就從相似、不同和電影本身的問題來說一說“差”在哪。

相同處:兩部電影都是基於布拉德.科恩的真實故事改編。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叫我第一名》的Bobo和《嗝嗝老師》的奈娜都患有妥瑞氏症,這是一種嚴重的痙攣疾病。無需治療,也無法治癒,身體不自覺的抽動和發出的怪聲將伴隨患者一生。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當然,他們奇怪的舉動會在課堂上造成騷動,被退學是常有的事。對於愛面子的爸爸來說,兒子/女兒在公共場合不合時宜的叫聲,讓他們覺得十分丟臉。

父母離婚,主人公與父親的關係十分疏遠。但慶幸的是,他們都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好媽媽。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受到小學校長的影響,打算成為一名教師的妥瑞氏症患者,找工作屢屢碰壁。不管是出於無知還是不能接受,面試過程中的人情冷暖也見識了不少。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嗝嗝老師》與《叫我第一名》在疾病、退學、家庭、校長、工作這5方面都是一致的。

除了將男主角變成了女老師以外,電影還存在以下諸多不同:

在《嗝嗝老師》中,沒有像《叫我第一名》那樣交代診斷過程,童年的部分相對少了很多,主要著重在校園成為老師之後的戲份。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當然,本土化的《嗝嗝老師》也沒有美國電影中那個十分常見的互助小組。在背景鋪墊方面進行了弱化,這些對劇情的影響不算太大,在情感的側重方向做出了改變。

《叫我第一名》中,Bobo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在一家小學教書的機會。而《嗝嗝老師》是被拒絕多次的母校錄取了,而這也是急需老師的情況下,校長的無奈之選。

一個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是退而求其次,這成為電影基調的分水嶺。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叫我第一名》中Bobo教的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孩子單純,不懂就問,不帶偏見。Bobo和孩子們相處得十分融洽,但家長可不這麼想,還給孩子轉了班。

這個孩子在不久後因癌症去世了。即便爸爸不喜歡Bobo,孩子的媽媽還是邀請了女兒生前最愛的老師參加葬禮。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女孩的爸爸代表著社會上的偏見,媽媽代表愛,而孩子們象徵著接受和理解。用生活中的小事情講大道理,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很不錯。

《嗝嗝老師》則反映了貧民窟的教育,並再次提到了教育平權的問題。看過電影《起跑線》的觀眾,對這個概念應該不陌生。簡單來說就是特困生的學區房剛好趕上重點學校。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這本是一個可以提高電影立意高度的設定,但《嗝嗝老師》將“好學生”和“壞學生”的對立設計得太簡單,轉變也草率。

尤其是9A班(尖子班)的班主任成了“嗝嗝老師”的最大阻力,這樣臉譜化的設計在早期的港產校園喜劇中還是很常見的,但略顯幼稚。

這種沉重又不深刻的表達,比不上《叫我第一名》的四兩撥千斤。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叫我第一名》中給Bobo加入了感情線,在面對感情時候的不安和自我質疑,也很好地反映了妥瑞氏症患者的心聲。人物豐滿,以人為本。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Bobo女友

《嗝嗝老師》一心撲在了教育上,這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是教育問題太寬泛了,電影也沒有說透。

除了永不放棄的奈娜,最重要的還是學生們自己的浪子回頭。除了成績合格,師生關係融洽並沒有過多的社會意義。對學生未來所產生的影響也沒有具體交代,給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接下來,再說說電影本身的問題。

如果對印度有一點了解,或者看過印度教育題材電影,《嗝嗝老師》並沒有在這一題材發揮出新意,或者說挖掘出深意。

電影中9F班來自貧民窟的孩子們,在之前學校教育水平一般,又長時間不配合上課的情況下。用4個月時間就考到了及格,這個天才逆襲故事並不勵志。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整個電影的情緒都在向上推,顯得有些單調。少了日本電影《墊底辣妹》的真實,也少了努力之後,有喜有悲的層次感。

《嗝嗝老師》對學生態度和成績的轉變都過於理想化,試想幾個肆無忌憚,把老師氣走的頑劣學生,怎麼會因為奈娜幫忙背了黑鍋就動容?學生惹禍,老師袒護來建立感情連接的方式也過於老套。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對比甄子丹的《大師兄》,也是老師大戰熊孩子,至少是用“拳腳”實力征服了學生。“嗝嗝老師”有的是永不放棄的韌勁,然而這需要學生們的配合。在理性和情感上,這樣的劇情都缺少支撐點。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叫我第一名》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還原Bobo的生活與情感。情緒有高有低,情節流暢。

而《嗝嗝老師》的主線經常出現偏離,一會以學生為主,突然又穿插奈娜與家人相處的畫面。

《叫我第一名》是人物的飽滿,而《嗝嗝老師》更多的是故事的堆砌。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如果你看過兩部電影,你會發現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節奏感。除了電影本身,還表現在演員的臺詞上。

Bobo的抽搐動作簡化,更為自然,有種強烈的不可控性,聲音也很大。奈娜通常可以講完大段臺詞後才插入抽搐動作,設計上缺乏統一性。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嗝嗝老師》最大的問題是奈娜演得太好了,應該說她太想演好了。奈娜的扮演者拉妮.瑪克赫吉(Rani Mukherjee)在出演前做了不少準備。

因為生病孩子家長不願意劇組和演員接觸孩子,Rani便在YouTube上自己看視頻學習。後來她找到患有妥瑞氏症的美國老師,兩人通過Skype聊了很多關於病症的事情。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Rani為了不去模仿,而自己設計了手背搓下巴的動作。這個原創也可以說是她想象的,從電影效果來看,有點用力過猛了。

奈娜的手部動作很複雜、很頻繁,而且她加入了很多掰手指的動作。這個動作讓人物看起來很焦慮,且有壓迫感。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對比Bobo讓人放鬆的笑容,奈娜的目的性太強,她更多的是證明自己、改變他人。

而Bobo更多的是接受自己、影響他人。

從觀感和接受程度來說,《叫我第一名》的感染力更容易被傳達。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嗝嗝老師》對自己的疾病坦誠,但她沒有將弱勢變成自己的優勢。

而Bobo做到了這一點,不介意分享自己的過去,經常地“科普”一下,並讓其成為自己獨特的標籤。

這可能是亞洲人,或者亞洲電影不擅長處理的區域。

回想《嗝嗝老師》整部電影,即便她沒有妥瑞氏症,電影依舊是成立的。然而妥瑞氏症的設定,並沒有為人物或者劇情額外加分。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不排除有《叫我第一名》的先入為主,這部可以媲美《阿甘正傳》的電影,是美國勵志、溫情電影流水線的又一成熟精品。

它嚴謹又隨意,充滿正能量卻不說教。

《嗝嗝老師》野心大、篇幅小,情節跳躍、分散。有別於情感共鳴的普通人故事,它樹立了一個高大的典型,帶著使命感。

《嗝嗝老師》是典型的貪多嚼不爛。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比較兩部影片,《嗝嗝老師》不敵《叫我第一名》。但這不意味著《嗝嗝老師》是一部爛片。

學生們的演技很自然。音樂很洗腦,也很歡樂:

他們像WIFI,我們如3G。

老師,求你了,放鬆點。

《嗝嗝老師》中寓教於樂、認真負責的態度也是十分值得讚揚的。

佳作頻出的印度電影,為什麼翻拍10年前的美國作品就不靈了?

《嗝嗝老師》好比加了烤餅的黃油雞米飯套餐,豐富、管飽,而且很印度。

《叫我第一名》更像寒夜裡,胃疼時需要的那碗小米粥。

我選擇小米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