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10 個回答
千古名将英雄梦
2019-01-29

漢景帝三年(前154)正月,著名的“七國之亂”爆發,吳王劉濞率吳楚等七國諸侯王起兵造反,並發表檄文,宣稱要“清君側,安劉氏”,消息傳至長安宮中,漢景帝劉啟一下子傻了。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他早猜到吳王劉濞會反,但沒想到一下子竟反了七個諸侯國,而且光吳國的軍隊就有三十幾萬,這可如何是好?

而且看這個態勢,其他諸侯國在吳王的鼓動、挑撥、利誘之下,說不定也會反,這可如何是好?

劉啟傻眼,徹徹底底的傻眼。他哪見過這個!

傻眼之下,劉啟第一個想到的人,是御史大夫晁錯。這削藩之議,本就是晁錯先提出來的,現在提出亂子來了,你晁錯號稱“智囊”,肯定也有解決的辦法吧?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晁錯大言不慚:有辦法,兩個辦法,一文一武,雙拳出擊,兩手都是好辦法。

第一是武辦法:讓景帝劉啟御駕親征去對付諸侯聯軍,晁錯自己則留守長安。

第二是文辦法:咱道歉,咱不削吳國的藩了。不但不削,而且把吳國邊境臨界的幾個縣,反通通送給吳王,這樣吳王一開心,說不定就退兵不造反了。

劉啟無語,徹徹底底的無語。

——晁錯,這就是你的好辦法?讓朕去檔子彈,你卻留在大後方享清福?更可笑的是你還要朕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大張旗鼓去割人家的肉,一刀下去,反割了自己的肉去喂吳王這條老狼?你要朕的面子往哪裡放?你這智囊之名就是這麼混的?

看來,能認識到危局必然到來是一種極佳的政治智慧,但能積極謀劃、未雨綢繆、及時提出應對危局的完善戰略,卻是一種更大的政治智慧。很顯然,晁錯具備第一種能力,卻不夠本事做到第二點。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總之,劉啟當時心中的失望可想而知,他默然良久,終於一聲苦笑,鄭重其事的對晁錯說道:“晁錯,朕有一事正告於汝。”

“何事陛下?臣謹受教。”晁錯做謙卑狀。

劉啟跳起來手指門外:“你媽媽叫你回去吃飯!”

看來找晁錯這傢伙是找錯人了,這傢伙拉屎拉的挺歡快,卻是不會擦屁股,暈!

正在暈,袁盎來求見了。袁盎是文帝時的老臣,曾因與晁錯政見不和而被貶為平民,所以兩人向有私怨;不過,袁盎當過吳王相,對吳國的情況一定很熟悉,景帝就想問問他有何好辦法,於是便揮退晁錯,召見袁盎。

沒想到袁盎的辦法更嚇人:吳楚等七國的造反理由不是“清君側”麼?那麼好,不勞他們清,咱們自己清,殺了晁錯,堵住他們的嘴。如此則兵不血刃,大亂可平矣。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劉啟聽了這個辦法,默然良久,卻終於拍案而起,決心已下:“誠如此,吾自不愛一人以謝天下!”

晁錯晁錯,鑄成大錯,現在你慘了吧!相比於文帝劉恆的陰鷙隱忍,景帝劉啟行事,更為剛猛狠辣,從來不惜丟卒丟車保天下。

十幾天後,景帝授意大臣們上疏彈劾晁錯,然後又派人騙說召見他,卻在半路將其直接拉往與皇宮方向相反的東市,立處腰斬之刑。晁錯不知就裡,還穿著朝服就被儈子手用大斧砍成兩半。很快,他的一家老小也和他在陰間會面,全被斬首棄屍——景帝覺得必須以此慘劇,宣示天下,才能讓吳楚七國閉嘴。

可憐晁錯,死前一無所知,還穿著朝服準備去面君,結果也沒有經過審判,更無辯護的機會,就這麼暈乎乎的腸斷魂飛了,死的慘不忍睹;可憐他的一家老少,更是死的莫名其妙;簡直比周家的政治冤獄還要慘不忍睹莫名其妙。

這是什麼樣的世界?皇帝要你發達就發達,要你慘死就慘死,不是沒有法律,但朕即法律。晁錯堂堂御史大夫,位居副相,三公之一,那又怎麼樣?浮浮沉沉,生生死死,一切不還是捏在皇帝的手裡?這就是這樣的世界,太陽最紅皇權最黑的世界。

想當年,劉啟還是太子的時候,晁錯為太子家令,兩人君臣相得,亦師亦友,晁錯也盡心盡責,從小教導景帝“術數”(權謀之術),教他為了江山社稷,可以無所顧忌,可以不擇手段。但誰能想到,晁錯教導景帝的這套理論,最後竟然試在了自己的頭上。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2-06

漢景帝殺晁錯,而且是採用殘忍的腰斬的方式殺晁錯,是一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漢景帝畫像)

其一,晁錯早年是太子家令,也就是說是太子潛邸舊臣。大家都知道,君王的潛邸舊臣,都是君王最信任和最可依靠的人。

其二,晁錯提倡削藩,全是為了漢景帝。因為晁錯削藩,對他本人並沒有什麼好處。那時候,他已經位列三公,再往上升,也沒什麼升職空間了。再說了,從晁錯的一生言行來看,他也沒想過造反,而且削藩也造不了反。

其三,漢景帝殺晁錯毫無徵兆。為什麼說毫無徵兆呢?在袁盎建議漢景帝殺晁錯之前,漢景帝一直對晁錯非常寵愛,對晁錯言聽計從。晁錯提出的削藩措施,漢景帝拿到朝廷中去討論,除了竇嬰以外,沒有任何人提出反對意見,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漢景帝寵幸晁錯,提了意見,也是白提。

從以上三條可以看出,漢景帝是非常信任晁錯,非常寵幸晁錯,和晁錯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既然如此,漢景帝何以要殺晁錯,而且是用那樣極端的腰斬手段殺晁錯呢?

關於漢景帝殺晁錯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為了平息“七國之亂”。因為削藩的建議是晁錯提出來的。漢景帝希望通過殺晁錯,平息七國諸侯的怒火。但是,這個道理似乎也不太對。為什麼呢?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七國之亂)

一者,殺晁錯用以平息諸侯的怒火,這件事顯得非常的奴顏婢膝。如此奴顏婢膝的事情,漢景帝身為一個皇帝,怎麼幹得出來呢?更何況,漢景帝還是腰斬晁錯。這個腰斬的行為,簡直就在討好諸侯們。一個皇帝如此討好造反的諸侯們,那不是非常沒尊嚴嗎?

二者,漢景帝殺晁錯後,並沒有停止對“七國之亂”的討伐,而是積極地準備打這個仗,最後還是派出周亞夫等人,平定了“七國之亂”。當然了,漢景帝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殺晁錯後,“七國之亂”依然並沒有停止。但是,這也說明漢景帝殺晁錯並沒有殺對。既然沒有殺對,那就應該給晁錯平反。為什麼漢景帝不給晁錯平反呢?

所以,漢景帝殺晁錯,應該還有另外的目的。

什麼目的呢?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晁錯劇照)

其實這個目的,在袁盎向漢景帝提建議的時候,謎底還沒有揭穿。當時袁盎說的是“方今計,獨有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復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這個意思還是殺晁錯可以平定“七國之亂”。

袁盎這麼說了以後,漢景帝其實並沒有下殺晁錯的決心。漢景帝當時只不過“上默然良久”而已。

實際上,直到後來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聯名上書的時候,才把漢景帝一定要殺晁錯的謎底揭穿。

他們在上奏漢景帝的時候,特別引用了晁錯的話“兵數百萬,獨屬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臨兵,使錯居守。徐、僮之旁吳所未下者可以予吳”。也就是說,晁錯當時給漢景帝說,請漢景帝親自帶兵前往討伐“七國之亂”,因為只有漢景帝“御駕親征”,才打得贏這場仗。晁錯自己則“居守”。所謂“居守”,就是坐鎮中央。

陶青、陳嘉、張歐等人認為,晁錯說那樣的話,是“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其實這三個人說的還是比較含蓄的,直白一點說,就是晁錯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自己做大,甚至自己當皇帝。

我以為,正是這三個人說的這句話,讓漢景帝徹底動了殺心,而且下了狠心。在他看來,晁錯確實有做大的企謀。所以,他決定一箭雙鵰,藉此機會,既實現了“削藩”的目的,又殺掉了有可能當權臣的晁錯。

我們並沒有冤枉漢景帝。當週亞夫平定了“七國之亂”後,漢景帝也是表面上讓周亞夫當宰相,然而卻又不斷地整治周亞夫,最後逼得周亞夫自殺。他對待周亞夫和對待晁錯的方式,顯然是一樣的。

(參考資料:《史記》)

奇读
2019-03-31

領導為了平息眾怒,當然需要找替罪羊,這是主要原因。只是在現代職場裡,大不了被辭退或換崗,但是在古代,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歷史背景前面已經有眾高手介紹了,這裡從現代職場角度來解析一下,如何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首先,薪資福利是非常敏感的,不要輕易去動,笑。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晁錯提出的削藩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時機不對,用力也太猛,直接影響到諸多藩王的利益。

大家出來工作,都是為了養家餬口的,所以絕大部分人是非常看重薪資福利的,大部分員工如果你扣他錢,他是非常不高興的,更別提有些心眼小的人,別說扣錢了,就連平常你少發一分錢他也會非常生氣計較的。

普通員工對薪資不滿最多離職,一般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關鍵崗位尤其是高層領導崗位,如果因為薪資問題導致不愉快或者離職,將會對公司造成極大的損失。

其次,不要單純依靠領導而四面樹敵。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晁錯的忠心令人佩服,但是他太信任景帝了,以為憑他和景帝的關係,應該沒啥問題,但是他在外惹怒了藩王,在內有袁盎不和,後來和竇嬰也鬧掰了,導致最後沒有重要人物替他求情。

在職場裡,不僅要和領導處理好關係,更要和同事們處理好關係,更多時候,還是同事們給予的幫助更多。而領導呢,因為要考慮全局,雖然私下可能關係不錯,但是在正式場合,有些事必須要做,有些事不能去做,這時,就不能考慮到一個人的利益了。

做事情要考慮最壞的結果並提前採取對策。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前面說過,晁錯削藩的建議無可厚非,他也想到了藩王可能會反,但是他顯然沒有削藩失敗後如何應對,結果造成形勢急轉而下,初期相當被動,自己也丟了性命。

決定做事情尤其是重要的事情之前,千萬不要去想成功了會如何,應該多想失敗了怎麼辦?

現在許多人熱衷創業,看到什麼賺錢也不做調查直接開幹,最後沒賺到錢反而負債。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實在太多。

在職場裡也是如此,如果你提了一項影響很多人利益的事情,最後無論成功失敗,都少不了被罵,這樣的事情,做起來一定要有技巧並考慮到方方面面。

從領導角度,找一個替罪羊來平息事情,有時不一定有效。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當時景帝錯誤的認為,把晁錯殺掉就能使藩王退兵,沒想到根本沒有什麼用,後來才後悔莫及。

作為領導,做事情要有擔當,只要想好了就堅定的做下去,要勇於承擔責任,把責任推給下屬,其實並沒有把責任推出去,因為總之是自己部門的責任,並且這樣還容易使下屬寒心,以後下屬都不敢參與一些事情。

所以,想做就放手去做,大膽去做,不要擔心害怕,一點用都沒有,不如直接面對,想辦法解決。 職場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我的頭條號:課代表,一個有深度的自媒體。

我是孙较瘦
2019-03-31

晁錯之所以被漢景帝腰斬,實在是形式所逼不得不殺。為什麼非殺不可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晁錯的死能換來各方的安寧。殺晁錯,可謂是漢景帝的一箭三雕之計。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第一:安邦定國

我們知道在漢文帝的時候藩鎮割據就很嚴重,各個諸侯王的勢力與日俱增,無論從土地、財政還是軍權上都形成了不小的氣候。你想想,好好一個國家東邊一個王,西邊一個王,南邊的想稱帝北邊的軍馬壯,如此下去堂堂的漢室江山豈不成了各個山大王的獨立山頭?漢文帝不能忍呀,再不好好地限制這些藩王說不定明天的皇帝寶座就到了別人屁股底下了。朝內的一些大臣也看不慣這些藩王呀,比如賈誼和晁錯就是主張削藩的代表人物。可是漢文帝有些面善心軟,在削藩的決策上不快刀斬亂麻,只採用了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意思就是把大的諸侯國再分成小的諸侯國,把集權分散。如此一來這些彈丸一樣的小封地就沒有了對抗中央的能力,就好比把一個大鉛球分解成了乒乓球。可惜好景不長呀,不但削藩沒有成功反而更加助長了這些藩王的囂張氣焰。到了漢景帝的時候,各個藩王的勢力幾乎到了隻手遮天的地步。這時候在削藩問題上一貫主張下狠手的晁錯得到了重用。晁錯可是鷹派人物,他認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意思就是削藩不削藩都勢在必行,必須把他們反叛的內心扼殺在搖籃裡,並且專門拿勢力最大的吳王劉濞開刀。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這一石激起千層浪,那些以吳王劉濞馬首是瞻的各個諸侯王擔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損害,打出了“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旗號舉兵叛亂。意思就是我們劉家的天下豈容你一個外姓人說三道四?為了不讓皇帝聽信外人讒言我們堅決要求殺了晁錯,恢復我們失去的封地,就可以罷兵絕不反叛。一時間七個諸侯國擁兵城下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如果漢景帝不答應他們的條件那極有可能就是一番血雨腥風的災難呀!說得嚴重點,城頭變化大王旗都是易如反掌的事。這節骨眼上,怎麼辦?殺晁錯,這可是一個為漢室江山不惜以身試命的人才。不殺晁錯,漢室江山可能馬上就不保啦!權衡利弊得失,唯有晁錯死才能化干戈為玉帛,既能兵不血刃又能保了江山,所以晁錯這枚馬前卒必須得死!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第二計:籠絡人心。

晁錯為什麼是個鷹派?因為他小時候學的是先秦法家申不害和商鞅的法家學說。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就是不管你是皇親國戚還是平民百姓都必須依法行事,這主張可得罪了不少世襲的劉姓王。這些劉姓王世代享用國家的俸祿一家子過得衣食無憂,在自己的領地上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你可倒好一齣來就想動人家的奶酪,還得把以前吃的吐出來!這不是掐著脖子叫這些世襲王難受嗎?所以,吳王劉濞煽動其他六國叛亂的目的就是以殺晁錯為藉口把水攪渾從而為自己稱帝做好鋪墊。由於晁錯在改革上剛直嚴苛,也得罪了朝堂上的一些異姓王,比如丞相申屠嘉、外戚竇嬰、大臣袁盎等都與晁錯有隔閡甚至怨仇。在這些人眼裡,你晁錯再牛也是孤家寡人一個看我們懶得理你!試想一下,長期不團結的領導班子或是個什麼景象?那就是拆臺!你不是能幹嘛?我們就偏偏扯你的後腿。結果叛亂當前,當有棋子必須捨棄的時候那只有一個不討喜的人來犧牲了。


第三計:借刀殺人。

吳王劉濞以清君側的旗號聯合楚王等六個藩王起兵反叛,大兵壓境之際朝堂之上一片慌亂,漢景帝求問對策。晁錯建議漢景帝御駕親征,說這樣既可以穩定軍心又可以威懾藩王。漢景帝就問那你做什麼?晁錯就說,我留下駐守京城等待您的好消息。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素來與他不睦的那些個大員很不滿,紛紛指責他不忠!你晁錯怎麼能把皇帝推到戰事一線而自己卻躲在京城裡圖個省心安逸?眾大臣你一言我一語,把漢景帝也弄得一肚子窩火:“好你個晁錯,藩王要殺的人是你,你居然拿我做擋箭牌!”蘇軾在後來的評價中也認為晁錯此舉欠妥:“以自將之至危,與居守至安;己為難首,擇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意思就是你把皇帝推到危險的境地而把自己卻放到安全之處,這就是一招臭棋,說明他沒有做到臨危不亂和指揮若定。從而使自己陷入“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劫數埋下了伏筆。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晁錯,一個銳意改革而又為國利民的才子。被重用起於削藩,被腰斬又終於削藩。說到底就是他的政治謀略觸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又不懂的保全自己,難怪成為了三方利益的墊腳石。正如班固所說:"晁錯為國遠慮,禍反及身。'毋為權首,將受其咎',豈謂錯哉!"。


【我是孫較瘦】和您一起聊歷史。關注,是一種關愛。

东语东愿
2019-03-31

劉邦一統天下後,對劉姓同族們都封官晉爵,外加大肆封地,導致因封地太多,個個佔山為王,萬萬沒想的是,給時任的漢景帝帶來了麻煩。其實,劉邦的初衷是好的,但沒想到辦成了壞事。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當時,漢景帝有一制御史叫晁錯,此人性情耿直,直來直去,他擔心如若搶封地這樣的事情持續下去,大漢朝命不久矣。於是有一天在上朝的時候,吳王劉濞沒有來。晁錯便大膽上書,說吳王在先皇賜給他的封地內為所欲為,軍隊也日益壯大,對漢景帝的皇位產生了影響。如果再不制止,恐怕他們會造反,大漢不保。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漢景帝平常就對晁錯很器重,聽他這麼一講,心想這大漢江山豈不斷送在我的手裡,於是心裡下了削藩的決心。而晁錯的父親聽說了這一消息後,便馬上從老家趕到京城,勸阻晁錯,你位高權重,又不差錢,人家都是皇上的親戚,你怎麼能管這個閒事呢?弄不好會引火燒身,我們晁家的大禍要來了。晁錯挺犟,把父親給哄回老家了。而老父親回家後,越想越怕,自殺了。父親的自殺對晁錯打擊不小,但更堅定了削地的決心。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後來,漢景帝按晁錯的意思,先削去了幾個王的一部分封地,當剛要動吳王劉濞的時候,沒想到劉濞一下子聯合了七個劉姓封王反了,這就是史上的“七國之亂"。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這下漢景帝有點蒙圈了,但他記得先帝遺言,在上朝時,就派了治軍有方的周亞夫去討伐,這時朝廷上很多人對晁錯是羨慕嫉妒恨,紛紛進讒言說,七國造反是為了誅殺晁錯,你把晁錯殺了,再把封地還給他們,七國就不造反了。漢景帝一時昏了頭腦,便把晁錯腰斬了。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而事實上,晁錯被殺後,七國並沒有停止進攻,多虧有周亞夫,在他的英勇善戰下,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把”七國之亂“給平叛了。其實晁錯的死,確實被他父親說中了。

泰山7001
2019-04-08

大敵當前,缺乏擔當。

七國之亂始於削藩,削藩之策始於晁錯。晁錯只知削藩,卻並未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來應對突發事件。當七國之亂爆發後,晁錯卻提出讓景帝御駕親征,自己留守京城的餿主意,這讓景帝有被出賣了的感覺。事是你小子做的,黑鍋卻讓我來背,你到底安的什麼心?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應對失策,昏招迭出。就在漢景帝、晁錯兩人急得團團轉的時候,晁錯又提出要殺袁盎,理由是袁盎曾經在吳國為相,對吳王造反知情不報。結果猶猶豫豫的讓袁盎知道。袁盎立刻向景帝提出殺晁錯,以堵住七國叛亂的藉口。你們不是要清君側嘛,我自己先清了,你們還有臉叛亂嗎?當然,七國之亂不會因為晁錯一死就煙消雲散,但至少還是讓一些觀望的諸侯王選擇站在朝廷一邊,七國也失去了最強有力的輿論攻勢,袁盎也可以自保,景帝也願意試一試這個辦法靈不靈。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袁盎圖片。

眾叛親離,落井下石。晁錯為人峭直刻深,在景帝的庇佑下,不免有些盛氣凌人、恃才傲物的表現,這讓其他朝中重臣頗為不滿。在削藩鬧出七國之亂後,晁錯成了眾矢之的,大家藉機聯名上書漢景帝,要求將晁錯滿門抄斬,以平天下之憤。景帝也正有此意,於是晁錯就被腰斬於市,死的確實太慘了。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晁錯之死,歸根結底罪在自己,他的確對大漢忠心耿耿,削藩也是利國利民,可他舉措失當,臨危則亂,失信同僚,最終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禍患,實在是令人痛惜不已。

陌上有情天
2019-04-03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漢景帝之所以腰斬晁錯,是因為在公元前154年,以吳王劉濞為首的諸侯七國,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藉口為由,起兵叛亂。面對七國來勢洶洶的叛軍,漢景帝權衡利弊,最後決定犧牲晁錯一人,以保天下人不受戰亂之苦,也是保全自己的皇位,下旨殺了晁錯,在當時而言,實屬權宜之計、無奈之舉。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晁錯(音cháo cuò),潁川(今河南禹州)人。是漢景帝在位時一位足智多謀的大臣,多年相隨,忠心不二。早在景帝做太子時,他就任太子家令,管理太子府事務,辦事幹練有素、有條不紊,才幹突顯,因而深得景帝賞識,被稱為“智囊” 。漢景帝即位後就任命他為御史大夫,位同丞相,是西漢三公之一。

晁錯作為御史大夫,有其獨特的觀點和治國之道,他堅持“重本抑末”(即重農輕商)的政策,反對土地兼併,並主張招募百姓以夯實邊塞的防守,以防禦匈奴入侵,為“文景之治”的出現做了很大貢獻。所以,一時間,晁錯獻計獻策,成了漢景帝的專寵。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其時,西漢朝雖然實行的是郡縣制,但同時又分封了很多諸侯國,而這些諸侯國,又都是世襲而來的漢高祖的子孫,他們位高而權重,也不無野心。經年累月的掠奪和積累,使得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土地越聚越多,在當時僅齊、楚、吳三國的封地就佔據了全國土地的一半。

這些諸侯王在經濟上,對人民徵收租賦,煮鹽鑄錢,跟皇室一樣富有。軍事上,他們招兵買馬,擁兵自重,與中央政權尖銳對立,成為中央集權制統一國家的嚴重威脅。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晁錯眼見得這種情況向不好的方向發展,就力諫景帝採取措施削弱和限制諸侯王,加強皇帝的權力。“削諸候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進而晁錯更進一步說明,如不削藩,諸侯將來會造反,削了,諸侯現在會造反,但現在諸侯勢弱,容易遏制,將來勢力壯大,難以控制。而景帝恰恰也想成就一番事業,所以接受晁錯削藩的建議,並著手削減了一些諸侯的封地。這自然引起了各諸侯王的不滿,他們對晁錯恨之入骨。

晁錯主持削藩之事,又更改法令。諸侯稍有不慎,便以法令懲治諸侯,削其封地,降其爵位。諸侯膽寒,惶恐終日,對晁錯萬分怨恨。

我們劉家的天下,豈容你外姓人指手畫腳,斷我前途。於是,吳王劉濞聯合諸侯七國,打著“懲辦奸臣晁錯”、“請誅晁錯以清君側”、“救護劉氏江山”的幌子,實則發動叛亂。叛軍氣勢洶洶地向長安進發,使景帝嚇破了膽。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這時曾被晁錯懲治過的喜盎,趁機向漢景帝進讒言:“七國叛亂,主要是由於晃錯削藩引起的。如果按七國的要求,殺掉晁錯,恢復他們原來的耕地,他們就會撤兵了。”

此時,驚慌失措的景帝早已沒有主意,聽信讒言。心想,那些諸侯王都是自己同一個祖先的親戚,相較而言,晁錯不過是一個外姓大臣,無異於死不足惜。於是說:“如果真能夠像你們說的那樣,殺掉晁錯就可退兵,我自然不會因愛惜晁錯而讓天下人受罪。”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他下令殺掉了晁錯。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於是,差人去宣晁錯上朝議事,不疑有詐,晁錯欣然前往,行至途中,景帝使者下車宣讀詔書,隨即,幾個武士上前,拖著還在錯愕中的晁錯,一刀兩段。晁錯躺在地上,鮮血浸染朝服,漫了出來,蜿蜒流淌。他雙眼還在睜著,眼眸映著大漢帝國的朝霞。

可憐他一心為漢家的江山社稷打算,最後卻落得這樣的如此下場。讓人不勝唏噓。

只是殺了晁錯,七國根本就沒有要退兵的意思,漢景帝這下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白白犧牲了晁錯,悔之晚矣。

回頭來看,晁錯之死之悲,在歷史的洪流裡,卻是必然。所謂的君君臣臣,為師為父的道德觀念,在專制皇權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權力的維護慾望推動著統治者必須要這樣做。

另外從古代刑罰角度看,腰斬相對更公開也更殘忍,這有利於諸侯王瞭解到漢景帝清除“佞臣”的決心,進而利於平息七國之亂。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小九素颜
2019-03-31

我是喜歡文學的護膚達人王小九,歡迎關注我的頭條,有趣變美有妙招。

先看《史記》中《袁盎晁錯列傳》:

景帝即位,以錯為內史。錯常數請間言事,輒聽,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奏事,因言錯擅鑿廟垣為門,請下廷尉誅。上曰:“此非廟垣,乃壖中垣,不致於法。丞相謝。罷朝,怒謂長史曰:“吾當先斬以聞,乃先請,為兒所賣,固誤。”丞相遂發病死。錯以此愈貴。

從上述的記載可看出,漢景帝拜晁錯為御史大夫,很多軍國大事都找他商量。漢景帝對晁錯非常敬重和依賴。那麼這麼好的一個忠臣為何遭遇如此下場,起因還要從七國之亂說起: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七國之亂

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景帝三年(前154),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這時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誅晁錯”為名發動叛亂。由於樑國的堅守和漢將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

而導致晁錯被腰斬的原因如下:

1.情商低,在朝中樹敵過多,不會和其他同事搞好關係

晁錯是個能言善辯之人,提出的建議都能得到漢景帝的採納,有些得意忘形,皇上如此信任我,我得變本加厲地提意見,不然就對不起這份信任,這樣一來的結果是顯得他晁錯鶴立雞群,其他大臣都是無能之輩,他們對他的不滿。在朝中樹敵過多,為人處世性格有重大缺陷,善謀國而不善於謀自身,他與各大臣都不和,對外因此得罪了太多人,關鍵時刻沒人站在他一邊,為他說話的人更是一個也沒有。殺了他可以穩定人心,團結一致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這種人在現代社會也很多,他們智商高,但是情商低,很會給領導出謀劃策,但不和同事和群。一旦他出錯了,沒一個人會替他說好話的,因為他平時沒維護好關係。

2.晁錯做事不考慮後果,不給自己留後路。

他的削藩建議其實是好意,但直接點燃了“七國之亂”的導火索

所謂槍打出頭鳥,你讓人家血肉殘殺,人家不殺你才怪。本來吳王劉濞早就有反心,朝廷上下和晁錯本人也有所察覺,可是這個晁錯偏偏要去點這顆雷,說劉濞有罪,實際是想削掉他的會稽和豫章兩郡,劉濞就更毫不猶豫的串通六國諸侯發動聯合叛亂,打出“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想讓我們退兵,就請把晁錯殺了先。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3. 慫恿漢景帝御駕親征 ,這是晁錯被殺的直接原因。

聽到七國造反,晁錯提出的建議居然是,讓漢景帝御駕親征,而自己留守長安。腦子挖塌了,七國來勢洶洶,你讓皇帝親自征戰,自己留在長安,你讓其他大臣怎樣想。

4.歷史必然性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朝廷重臣的身家性命與景帝的權位比起來連鴻毛都算不上......

我不認為漢景帝那麼天真,以為殺一個人就能阻擋諸侯奪權的腳步。不過是君王想利用他撇掉諸侯叛亂的藉口。晁錯的死,換來的不只是為了堵住七王的嘴巴,也是一定程度上成了景帝的“替罪羊”。

而七王之亂平定製後,景帝也藉著為晁錯昭雪的名義繼續大力推行削藩政策,晁大人也算死得其所了。

總之我覺得主要原因還是他情商不高,得罪人不利於朝內團結才導致的被腰斬的殺身之禍。不過晁錯的死終歸是為了他的政治理想而死,也算死的值了吧.....

社会大维
2019-03-31

晁錯之死誰之罪?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1、其人:晁錯,西漢名士,學識淵博,治世能臣,年少時先跟隨張恢學習(申商刑名之學)法學,後又去濟南進修儒學經典《尚書》。學成後歸來一步步升到了博士。

2、初出茅廬:晁錯上《言太子宜知術數疏》,跟文帝說太子應該知道治國之道,得到文帝的賞識,拜為太子家令(說是管家,其實是太子的老師)。晁錯能力出眾,深得太子劉啟的信任。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晁錯多次 上書好的國策,文帝更加的重用他,由太子家令升為中大夫。

文帝期間他就提過要削藩,然而文帝沒采納,估計也是知道時機沒有成熟。

3、位列三公:文帝去世,太子劉啟繼位稱景帝,提升晁錯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經常召他討論國家大事,很信任他。但是卻遭到很多大臣的嫉妒。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4、文死諫:也就是晁錯死亡的原因,還是文帝時期自己曾經提過的削藩,而且上了正式的《削藩策》,上面書: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讓我想起了康熙帝削三藩的事情,跟這如出一轍,應該是歷史的重演,只不過當時主張削藩的是康熙帝,當時也是差點功虧於潰。)好了說到正題,當時幾乎所有的大臣都不同意。但是 也只有竇嬰說了出來,從此做下了樑子,也為晁錯以後的死埋下了禍根。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5、晁錯之死:景帝強硬的下達了削藩令,沒多少天,吳楚等七國以誅晁錯為名聯兵反叛。後面景帝就慌了,竇嬰入宮請景帝召晁錯的死對頭袁盎進宮。袁盎出計策讓景帝殺了晁錯,以洩諸侯的怒火,就跟景帝說這樣諸侯就不反了。景帝權衡之下,誘騙晁錯腰斬於長安東市。然而諸侯們並沒有因為晁錯的死而不反,晁錯死的有點冤。這都是後話了。

為什麼景帝會這麼選擇殺掉晁錯?

1、景帝考慮,如果殺了晁錯,諸侯就不反了,就像袁盎說的一樣,那也能接受。

2、如果殺了晁錯,這些諸侯還反,那諸侯就失去了反叛的理由,也就是“名不正,言不順”。而且大臣們更會跟這自己同仇敵愾的對付諸侯。事實證明也是這樣的。

所以殺晁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景帝當然選擇殺了他。這也是皇帝的意願,並不能把鍋都甩到小人身上。晁錯只是皇權集中的犧牲品。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羽菱君
2019-03-31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晁錯畫像

漢景帝前元二年,晁錯向景帝再次陳述諸侯的罪過,請求削減封地,收回旁郡,提議削藩。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漢景帝於第二年正式下旨削藩。吳王劉濞見朝廷削藩,不願束手就擒,聯合其他六個諸侯王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旗號反叛作亂,史稱為“七國之亂”。結果景帝聽從袁盎之計,腰斬晁錯。晁錯之死,後人多非議景帝,但我個人認為,不能完全把責任推給景帝,晁錯的死在當時是必然的。接下來請聽我稍作分析。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晁錯的死跟他自己個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作為法家學說出身的他,法家思想在他身上根深蒂固,法家思想主張性惡論,強調法律的作用,銳意改革。因此晁錯在朝廷中所表現的形象一直很冷峻,嚴厲而剛直,既苛刻又心狠。與朝中大臣關係極不融洽,丞相申屠嘉、外戚竇嬰、大臣袁盎等都與晁錯有隔閡甚至怨仇。削藩開始後,面對七國叛軍,晁錯竟然建議景帝親征,自己卻留守京城,這給了一眾跟他不和的大臣留下口實。而且為了打壓袁盎,曾調查他私通吳王,讓他丟官去職,袁盎一直伺機報復,這下剛好給了他一個充當儈子手的機會。其實即使沒有袁盎,也會有其他人出現的,漢景帝接受袁盎的建議只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已,不然他怎麼會相信一個已是平民而且又有通敵之嫌的袁盎。這又關係到晁錯另一個必死的原因。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漢景帝即使沒有袁盎的建議也會殺了晁錯的,這只是景帝的緩兵之計。景帝知道了七國反叛的消息,就派太尉周亞夫帶領三十六個將軍去攻打吳國、楚國;派曲周侯酈寄攻打趙國;派將軍欒布攻打齊國;派大將軍竇嬰屯兵滎陽,監視齊國、趙國的軍隊。足見他的削藩是有準備的,他更清楚七國叛亂不是為了晁錯,他派出去吳國的校尉鄧公從前線歸來的軍情彙報更印證了他的想法。他殺晁錯主要有幾點,一方面是為了砍掉叛軍們的旗號,使他們師出無名,讓自己在道義上先佔上風;另一方面是為了麻醉叛軍,讓各諸侯以為自己是個無能之輩,放鬆他們的警惕和準備;還有一個是讓群臣跟他能夠同心平叛,既然死了晁錯,諸侯還繼續進軍,那麼就是叛亂之心昭然若揭了,群臣即當對削藩和鎮壓毫無異議。結果也是如此,景帝僅用三個月就平定了七國叛亂,然後趁機將各諸侯王國的權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諸侯國的官吏數量,諸侯王不再有行政權和司法特權,削藩目的順利達成,進一步加大了中央集權。

漢景帝為什麼腰斬晁錯?

綜上所述,晁錯的死是必然的,有其個人自身原因,也有當時時局下犧牲的必要性。晁錯以自己一死,換取大漢一百多年的政局穩定,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個人見解,不正之處敬請指出,羽菱君洗耳恭聽,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