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

宜興紫砂壺名聲很大,在中國四大明陶中也位居第一,其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
3 個回答
谈古论金
2017-10-29

第九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10月26日在江蘇省宜興市中國陶都陶瓷藝術博覽中心隆重開幕。因緣際會,本人躬逢其盛,對宜興陶瓷以及宜興這個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不揣冒昧,試答此題。

紫砂為器,其實很早就有,但直到宜興紫砂壺勃興傳承,才奠定了紫砂的正統,從正本溯源對其起源嬗變的過程進行分析研究,宜興紫砂壺聞名天下既是結果,又是原因。

宜興紫砂壺起源於宋代,有丁蜀鎮宋代龍窯的考古結果為證,也有歐陽修、梅堯臣等名人的詩句為憑,但目前相對主流的觀點認為起源於明代,主要是因為明周高起《陽羨茗壺系》和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提到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的龔春(供春),其實兩者本身也並不矛盾,供春制壺,據記載本身陪同主人在宜興金沙寺讀書時向老僧偷師而成,說明紫砂制壺工藝當時本身就已經存在,但供春之所以被認為是開山鼻祖,更多的原因是他賦予了紫砂壺以更精妙的創意和更深刻的文化內涵。

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

(供春壺)

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

(供春壺)

宜興紫砂壺發展過程並不十分一帆風順,某種程度可以說屢有興廢,但貫穿於其中是深厚的文脈書香和兼具創新的工匠精神,可以說是代有英賢。

時大彬、李仲芬、徐友泉、陳鳴遠、惠孟臣、陳鴻壽、楊彭年、邵大亨乃至當代的紫砂大師顧景舟老先生以及蔣蓉、徐秀棠、徐漢棠、鮑志強、高海庚、朱可心、何道洪、裴石民、王寅春、李昌鴻、顧紹培、汪寅仙、呂堯臣等,都傾盡一生智慧心血,使得宜興紫砂壺藝術臻於佳境。

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

(曼生壺)

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

(曼生壺)

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

(大亨壺)

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

(大亨壺)

題中提到的中國四大名陶,指的是紫砂陶、坭興陶、建水陶、榮昌陶,其說法的緣起是在1953年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國家輕工部將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坭興陶、雲南建水紫陶、四川榮昌陶器(榮昌區現為重慶市管轄,故“四川榮昌陶”改稱“重慶榮昌陶”)命名為“中國四大名陶”,命名的依據是這四大名陶共同具有的悠久的歷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中國四大名陶中宜興紫砂陶位居第一,並非是“按姓氏筆畫為序”,而60多年過去,宜興紫砂陶依舊穩居魁首,毋庸諱言,並非幸致,這當然有各方面的原因,包括經濟、文化、推廣等各個方面,但宜興紫砂源遠流長、創新不斷的文化內核無疑是其中至關重要的因素。

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

(廣西欽州坭興陶)

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

(顧景舟壺)

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

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

確實如研究者認為的那樣,宜興紫砂壺既具有藝術性,也具有實用性,兩者之間又有著巧妙的平衡,但這一特性在我看來並不是宜興紫砂壺聞名天下根本的原因。

探尋這一奇蹟背後的原因其最終的要旨還在於對宜興紫砂壺未來發展的啟發和幫助,回顧歷史,宜興紫砂壺傳統中文人意識的參與、工匠本身跨界素質的提升在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宜興紫砂壺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新發展中,如何更廣泛更多元化地藉助外腦、打通跨界交流,或許是宜興紫砂壺從業者和相關協會、機構乃至政府應該給與更多關注的內容。

宜興紫砂壺為什麼聞名天下?

续一份壶缘
2017-11-01

我總結了下,主要是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一、地理優勢

宜興,古稱“荊邑”、“陽羨”,位於江蘇南部,屬江蘇無錫,太湖西岸。宜興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之稱,擁有近百個石灰岩溶洞,紫砂泥的原產地就是宜興,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紫砂壺的泥料純正,紫砂壺的材料產地,只有宜興丁蜀鎮黃龍山等其他礦山才有這樣的土質。這也是宜興製陶和紫砂的高速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二、文化氛圍

相 傳 春 秋 時 範 蠡 與 西 施 曾 在 宜 興 制 陶,明清時期更是迅速發展,使得宜興的陶製業聞名全國,也是這種文化傳承,讓宜興這個獨具風格的小城市成為家家作坯,處處皆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當地人,可謂是人人都有手藝,經過傳承和不斷的創新,使得紫砂文化快速發展。

弃儿舞酒
2017-10-29

一、廣州進出口交易會。

二、江蘇省土產畜產出口系統的指定。

三、外貿清單後,廣州當地供銷體系迅速消化,並做出口轉內銷處理後的價格實惠。

因此而聞名天下、口碑相傳了!

想了一下,應該還有第四的:

補四、顧景舟,上海畫院吳湖帆、唐雲等;香港愛國商人羅桂祥博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