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這64件文物是中國最頂級的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錄
驢友書蟲
1/65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64件(組)一級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目的是保護國家一級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損品,禁止其出境展覽。
2/65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新石器時代前期的葬具。為紅陶砂質,高47釐米,口徑32.7釐米,底徑19.5釐米。器腹外壁的一側就是著名的鸛魚石斧圖。圖高37釐米,寬44釐米,約佔缸體表面積的一半,畫面真實生動、色彩和諧、古樸優美,極富意境,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
3/65 陶鷹鼎為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時期文物,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陶器中,以鳥類造型的陶器,當前僅見此一件,是原始製陶工藝的傑作。1957年的一天,太平莊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時發現,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
4/65 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後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壁厚6釐米,連耳高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後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5/65 西周利簋,又名“武王徵商簋”、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迄今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該簋最為重要,也最有價值的是該器腹內底部所鑄4行33字銘文,雖很簡略,卻記錄了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
6/65 大盂鼎又稱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今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一組,即李家村)。1952年藏於上海博物館,1959年轉至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它是西周早期青銅禮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是康王時大臣名盂者而得名,與之同出的小盂鼎已佚。
7/65 虢季子白盤(Ji Zibai Plate of the Guo State),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商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於寶雞,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鎮館之寶。盤內底部有銘文111字,是西周金文中的絕品。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晚清淮軍名將劉銘傳與常州太平軍護王府馬槽內偶得,後深埋於老家,1949年劉銘傳第四代孫劉肅曾才將盤挖出,獻給國家。
8/65 六龍三鳳冠,明代,1957年北京市昌平縣定陵出土,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通高35.5釐米,冠底直徑約20釐米。龍全系金制,鳳系點翠工藝(以翠鳥羽毛貼飾的一種工藝)製成。
9/65 商代嵌綠松石象牙杯,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採用了浮雕、線刻、鑲嵌等多種手法,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現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0/65 晉侯蘇鍾,西周厲王時期青銅樂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現藏於上海博物館。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館從香港古玩肆中發現此套編鐘14件,並搶救回.1993年初,山西晉侯墓考古發掘出土了殘存的2件小編鐘,形制與14件晉侯蘇鐘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連綴起來,證實上博從香港搶救回歸的14件鐘與此次發掘出土的2件鐘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編鐘數目應是16件。
11/65 大克鼎又稱膳夫克鼎,西周晚期(孝王時期)一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祀祖父而鑄造的青銅器。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陝西扶風(今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12/65 太保鼎,梁山七器之一,西周青銅器。清朝道光、咸豐年間山東省壽張縣梁山出土。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13/65 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新石器時代漆器。1977年河姆渡遺址T231出土。收藏於藏浙江省博物館。該碗為食器,造型古樸,尤其碗外壁塗有天然生漆,是中國發現最早的漆器之一。
14/65 河姆渡土“陶灶”,1977年河姆渡遺址T243出土,新石器時代。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15/65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良渚文化玉琮之首,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此玉琮通高8.9釐米、上射徑17.1—17.6釐米、下射徑16.5—17.5釐米、孔外徑5釐米、孔內徑3.8釐米。是已發現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譽為“琮王”。
16/65 水晶杯,戰國時期器具,國家一級文物,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收藏於浙江杭州博物館。此杯是用整塊優質天然水晶製成的寶用器皿,國內罕見,是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中器形較大的一件。
17/65 蟠虺紋(雲紋)銅禁,春秋晚期,禁為承置酒器的案,1979年出土於河南淅川下寺,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18/65 春秋蓮鶴方壺,春秋中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一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收藏於河南博物院。
19/65 齊王墓青銅方鏡,西漢青銅器。1980年山東淄博大武公社窩託村南古墓五號陪葬坑出土,收藏於山東省淄博博物館。這件銅鏡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銅鏡。銅鏡長達1米多,而厚卻只有1釐米多一點,因而其鑄造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而且,這種方形銅鏡在當時屬於異形。
20/65 鑄客銅鼎,又稱楚大鼎或大鑄客鼎。戰國青銅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33年壽縣朱家集(今屬長豐縣)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收藏於安徽博物院。
21/65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三國(吳),漆木器,1984年安徽馬鞍山朱然墓出土,收藏於馬鞍山市博物館。此雙漆木屐是中國最古老的漆木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表明漆木屐並非最早由日本人發明,而是由中國傳到日本的。
22/65 朱然墓出土貴族生活圖漆盤,三國(吳),漆器。1984年安徽馬鞍山朱然墓出土。收藏於馬鞍山市博物館。這件貴族生活圖漆盤為陪葬的盛食器。漆盤上黑、紅二色繪製貴族宴飲、出遊、娛樂、梳妝情景,是三國時期漆器彩畫的代表作品。
23/65 司馬金龍墓出土彩繪人物故事漆屏或稱北魏彩繪人物故事漆屏,該文物出土於司馬金龍墓,該墓址坐落在山西大同城東南7.5公里處的石家寨村西南。上繪有多幅人物故事畫,色彩豔麗,線條清晰,既是魏晉時期漆器珍品,又是北魏繪畫史上的佳作,反映了北魏的社會生活,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24/65 鞍馬出行圖壁畫,北齊婁睿墓中壁畫一小部分。1979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婁睿墓出土,收藏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婁睿墓中原有壁畫400多平方米,保存下來的有200多平方米,生動地描繪了墓主人生前出行、筵宴等奢侈的生活和死後昇仙的景象。
25/65 涅槃變相碑,唐代碑刻。收藏於山西博物院。碑高302釐米,寬87釐米,厚25釐米。碑身以佛祖涅槃變相為中心,雕飾佛祖涅槃前後情景和佛傳故事,構圖緊湊,雕工細緻,頗具隋唐時期雕刻的圓潤華麗之風。
26/65 常陽太尊石像又稱常陽天尊石像,為道教上仙太上老君的造像,現收藏在山西博物館。常陽太尊石像最早是在唐開元七年(717年)雕鑿而成,由於歷史原因,唐代道教造像流傳後世的十分少見,是研究道教、古代雕塑及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27/65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質儀仗器,1974年黃陂盤龍城李家嘴三號墓出土。收藏於湖北博物館。該器長94釐米、寬14釐米、厚僅1釐米,堪稱“玉戈之王”。大玉戈屬禮儀用玉,主要用於古代高級貴族的儀仗之中,象徵著權力和地位。
28/65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現藏於湖北博物館。
29/65 曾侯乙墓外棺,戰國時期文物,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這具棺木為古曾國諸侯乙的葬具,此棺重約七噸,原位於地下13米深的墓穴之中,是其墓室內的主棺。棺內套有一內棺,成殮著墓主人的屍骨,曾侯乙墓位於今湖北隨州。
30/65 曾侯乙尊盤,戰國早期。1978年在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尊高33.1釐米,口寬62釐米,盤高24釐米,寬57.6釐米,深12釐米。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複雜、最精美的青銅器件。這件尊盤的驚人之處在於其鬼斧神工的透空裝飾。裝飾表層彼此獨立,互不相連,由內層銅梗支撐,內層銅梗又分層聯結,參差錯落,玲瓏剔透,令觀者凝神屏息,歎為觀止。
31/65 彩漆木雕小座屏,戰國木雕漆器。1965年出土於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為該館五件珍寶之一。高15釐米,長51釐米,座寬12釐米,屏厚3釐米。彩漆木雕小座屏以黑漆為底,上施各色漆加以彩繪,並於方寸之間雕刻51只鳥獸形象,是戰國時期楚國漆器工藝的代表作。
32/65 紅山文化女神像,新石器時代晚期文物,是中國最早的女神像,現藏於遼寧省考古研究所。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一個在燕山以北、大淩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
33/65 鴨形玻璃注,北燕文物,1965 年9月北票縣西官營子北燕馮素弗墓出土。在出土玻璃資料寥寥可數的情況下,鴨形玻璃注不愧是中外現存羅馬玻璃器中的瑰寶。
34/65 青銅神樹,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銅器。1986年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收藏於四川三星堆博物館。其中一號大神樹高達3.96米,樹幹殘高3.84米。鑄造於3000年前的青銅神樹,極為壯觀,獨樹一幟世界罕見。
35/65 三星堆玉邊璋,商代,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36/65 綿陽博物館搖錢樹,通高198釐米。整體由基座、樹幹、樹冠等共二十九種部件銜接扣掛而成。1990年四川省綿陽市何家山二號漢墓出土。
37/65 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馬踏飛燕”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也是中國青銅藝術的奇葩。
38/65 秦始皇陵銅車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銅車馬模型,1980年出土於中國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墳丘西側。共兩乘,一前一後排列。經復原,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製作年代約在陵墓興建時期,即公元前221~前210年間。
39/65 牆盤,西周銅器,因牆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稱作“史牆盤”,1976年出土於陝西扶風(今寶雞市扶風縣),現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40/65 淳化大鼎,西周青銅器。1979年出土於陝西淳化縣。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該通高122釐米,口徑83釐米,重226公斤,是已知的西周銅鼎中最大最重的圓鼎。
41/65 何尊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何尊還是第一個出現“德”字的器物。
42/65 茂陵石雕,西漢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群,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現藏陝西茂陵博物館。
43/65 大秦景教(基督教)流行碑是指初唐建中二年(781)吐火羅人伊斯(或景淨)受唐政府資助在國都長安義寧坊大秦寺修建的一塊記述景教在唐朝流傳情況的碑刻。它記述了當時景教在中國的傳播情況,表現了唐政府當時包容、自由、寬鬆的思想政治環境,對研究我國古代的宗教文化有著重要意義。現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44/65 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唐代銀器。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收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鎏金舞馬銜杯紋壺是盛唐時期工藝品的典型代表,同時也反映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
45/65 獸首瑪瑙杯,唐代酒器,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收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唐獸首瑪瑙杯從選材、設計到工藝,都可稱為唐代玉雕藝術的精品,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46/65 景雲銅鐘是唐代為景龍觀所鑄之青銅鐘,被稱為“天下第一名鍾”,世界名鍾之一,收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景雲鍾為存世唯一由皇帝撰文書寫、監工鑄造的青銅大鐘。
47/65 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佛教至高權威象,是世界錫杖之王。此錫杖敕造於唐鹹通十四年,1987年寶雞法門寺地宮出土,收藏於法門寺博物館。杖長196.5釐米,重2390克。金銀打造,通體金光閃爍,熠熠生輝。
48/65 八重寶函,唐懿宗賜贈金銀器,是供奉佛祖釋加牟尼真身佛指舍利的一套盒函。1978年5月5日發現於寶雞法門寺地宮,收藏於寶雞法門寺博物館。函內盛放著一枚供奉舍利,最外層是一個檀香木函,裡面套裝著三個銀寶函、兩個金寶函、一個玉石寶函和一座單簷四門純金塔,但因最外層為檀香木銀稜盝頂寶函出土時已殘朽,故只見七重。
49/65 銅浮屠又稱鎏金浮屠,金銀器,唐代文物,1987年5月10日出土於陝西寶雞法門寺地宮,現藏於寶雞法門寺博物館(珍寶閣)。內盛放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的棺蓋內。
50/65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蜀地織錦護臂,織有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為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成員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現該織錦。收藏於新疆博物館。通過“五星聚會”研究,科學家們推算出2040年9月9日將會出現罕見的五星聚會天文奇觀。
51/65 戰國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1977年平山縣三汲村戰國中山王“錯”墓出土。案面已朽,僅存案座,邊長47.5釐米。集鑄造、鑲嵌、焊接等多種工藝於一體,複雜精巧,無以復加。2011年被評選為河北省博物館新館入展文物“十大珍寶”之一,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的器物。中山國是狄人建立的國家,這件銅方案的造型體現了少數民族的藝術風格,與中原造型有著明顯不同。
52/65 戰國中山王鐵足銅鼎,高51.5釐米,腹徑65.8釐米。鼎身刻有銘文469字。據鼎銘得知,此鼎為奉祀宗廟的禮器。中山王鼎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鐵足銅鼎,也是銘文字數最多的一件戰國青銅器。1977年於河北省平山縣中山國王墓出土。原件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
53/65 劉勝金縷玉衣,西漢。1968年5月出土於河北省滿城縣,收藏於河北博物院。該衣通長188釐米。玉片有綠色、灰白色、淡黃褐色等。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塊,金絲重1.1千克。在“玉衣”內還發現玉璧十八塊,以及飯含,佩戴之物。
54/65 西漢長信宮燈,中國漢代青銅器,1968年於河北省滿城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西南約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出土。2010年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現藏河北省博物館。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有審美價值。此燈設計之精巧,製作工藝水平之高,在漢代宮燈中首屈一指,長信宮燈被譽為“中華第一燈”。
55/65 銅屏風構件5件,西漢青銅器。1983年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現藏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了近千件文物,這五件銅屏風構件就是其中較為精美的部分,包括朱雀屏風銅頂飾、雙面獸首屏風銅頂飾、人操蛇屏風銅託座、蛇紋屏風銅託座各一件,以及蟠龍屏風銅託座一對。
56/65 角形玉杯,是西漢時期製作的玉器。1983年廣州市南越王墓出土。收藏於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
57/65 人物御龍帛畫是戰國中晚期的帛畫精品,描繪巫師乘龍昇天的情景。1973年於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58/65 《人物龍鳳帛畫》,又稱為《龍鳳仕女圖》,是中國東周戰國中晚期的帛畫精品,1949年出土於湖南省長沙市東南郊楚墓,是現存最早的中國帛畫之一,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59/65 直裾素紗襌衣(“襌”音dān,常被誤寫做“禪”),西漢織繡,1972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是存世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製作工藝最精、最輕薄的一件衣服。
60/65 馬王堆一號墓木棺槨。馬王堆漢墓是中國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侯利倉及其家屬的墓。位於湖南長沙東郊。共3座。1972年發掘馬王堆一號墓,一號墓墓主應是利倉妻子,下葬年代在文帝十二年以後數年至十幾年間。
61/65 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1972年出土於湖南省長沙市東郊東屯渡鄉(今芙蓉區馬王堆街道),是馬王堆漢墓的眾多隨葬品之一。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62/65 紅地雲珠日天錦,北朝(公元439年--581年)錦幡殘片,此織物帶有濃郁的異域風格,十分珍貴。1983年青海都蘭縣熱水鄉血渭吐番墓出土,現藏於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3/65 《吉祥遍至口和本續》共九冊,是西夏時期文佛經紙本,是藏傳佛教經典的西夏文譯本,也是現在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1991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拜寺溝方塔出土,藏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64/65 青花釉裡紅瓷倉,元代樓閣式瓷倉,記載死者為“故景德鎮長薌書院山長凌穎之孫女”,死於後至元戊寅(即後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這件樓閣式瓷倉,造型別致,雖然是隨葬冥器,仍不失為珍貴的工藝品。青花釉裡紅瓷器,甚為罕見,作為樓閣式瓷倉,並且有明確紀年,迄今僅為孤例。1974年江西省景德鎮出土,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院。
65/65 竹林七賢磚印模畫,南朝。長244釐米,寬88釐米,由300多塊古墓磚組成,出土時分東西兩塊,一塊為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另一塊為向秀、劉伶、阮咸、榮啟期四人。此磚印模畫於1960年4月在江蘇省南京市西善橋南朝墓葬出土。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2017-07-1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