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喝的是什麼酒?

3 個回答
忆若尘兮
2017-10-31

首先,據歷史記載,中國人在商朝時代已有飲酒的習慣,並以酒來祭神。可見我國酒文化歷史悠久,而在唐代以前,我國主要生盛產的是本土米酒,度數不高(大概也就是10到15度),漢晉時期各種果酒,藥酒都有一定發展,在看三國時我們都對一句詞比較熟悉:“”一壺濁酒喜相逢”,而根據一些史料記載,漢,乃至三國時期,喝的都是度數不高,沒經過蒸餾的混濁米酒(據說經過蒸餾提純的米酒技術直到元代才出現),顏色微黃,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當時正是青梅綻開之時,以青梅煮酒而論英雄,可見以青梅煮渾黃的低度米酒是比較可靠的。(另:別小看這濁酒,三國時期糧食畝產不到一石,而且常年打仗,能喝隨意濁酒的都不是一般人了,何況當時曹操還有禁酒令)

《三國演義》中,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喝的是什麼酒?(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
2017-10-31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簡化成兩個問題。第一、青梅煮酒到底有沒有這回事,是歷史的真實,還是《三國演義》小說的虛構。第二、東漢末年人們喝的酒是什麼酒?《三國演義》創作的時代,人們喝的是什麼酒?我們一一來回答。

先說青梅煮酒這回事。《三國志先主傳》說:“先主未出時,獻帝舅(岳父)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這是原文。

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補充說:“於時正當雷震,備因謂操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

可見《三國志》《華陽國志》都記載劉備有和曹操討論時事的史實,不過考慮到《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四川人,那麼陳壽用的史料,不排除和《華陽國志》一樣,都來自於劉備統治的蜀漢政權治下。

但無論《三國志》《華陽國志》都沒有提到青梅煮酒這個情節,也就是說青梅煮酒應該是後代人演義附會的。

好了,回答第二個問題。漢代人喝什麼酒?一般認為漢代人喝的酒是米酒、黃酒這樣發酵而不蒸餾的低度酒。也有學者認為,海昏侯墓出土了蒸餾酒用的鍋,即便如此這種酒也類似日本的燒酎酒,度數不會超過二十多度。簡單一句話,漢代的釀酒工藝,還不就行酒精高度提純的燒酒,也就是今天中國人喝的白酒。

例如,說劉伶一飲一石,說李白斗酒詩百篇,無論是一斗還是一石,如果是白酒喝下去,估計一定是胃穿孔了。所以說唐代之前,中國是極罕見高度白酒的。

不但唐代,連《水滸傳》裡的武松,景陽岡打虎之前喝的十八碗酒,也不可能是白酒。而應該是米酒或者黃酒。這種酒經過過濾,就是清酒。

那麼,白酒是怎麼來的哪?白酒的製作工藝,一般認為是宋代之後,由回紇人從中亞帶入中國的。到了明代才開始逐漸流行。

燒酒,就是高度白酒的全面流行,恐怕要晚到清朝。一般燒酒的別號叫燒春,所以燒酒的品種一般叫某某春。清代燒酒在北方流行的較多,而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區仍然保持唐宋以來的飲酒釀酒工藝,喝米酒和黃酒。

比如文學大家曹雪芹,就酷愛南酒燒鵝。燒鵝是典型的南京滷味。而南酒則是對男方人喝的酒的指代,應該特指的黃酒。。。

好了,青梅煮酒,在漢代沒有發生過。如果發生過,應該是米酒。。。。

柴米油盐41
2017-10-31

雪花啤酒,勇闖天涯!

為什麼是這樣的呢?這要從曹操與劉備為什麼煮酒開始說起,這是個很長很長的故事,那我就長話短說咯。

話說曹操與劉備英雄際會,彼此心心相惜。這一日約定見面,見對方均是一表人才,儀表非凡。這曹操話嘮子就開始了,劉備且聽且想,盡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概,只是講了許久,已是夕陽西下。那曹操不知從哪裡尋來一瓶雪花勇闖天涯,又尋來小板凳,對劉備說到,說出你的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