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

曹操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最初看中了曹植。
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
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
8 個回答
和波波哥
2017-06-27

我們先來說說曹植,曹植當時是文學泰斗,是詩人。是當時文人的標杆。曹操非常喜歡曹植,這是曹植能成為世子的資本。曹丕在當時也是文學家,和詩人,不過被曹植的風頭蓋住了。曹丕武藝也不低,也是蠻厲害,比起名將就低點。這就出來一個問題,曹丕是文武雙全,曹植是書生。曹丕很早就跟隨曹操隨軍征戰,從小熟讀兵書。曹丕在軍中很有威信。曹植沒有隨軍征戰過。曹丕有心機計謀,能用人,能直能彎。曹植書生氣,沒有城府,直來直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曹操的長子曹昂死了以後,曹丕就成了曹操的長子。古人有立子以長的思想。所以綜合來看曹丕比曹植強很多,而且人心向曹丕。曹植倚仗的只是曹操對他愛多一點,可是曹丕曹植同父同母,不可能把愛都給他,當曹操看到曹植輕狂不能擔當大事的時候,也就立為世子沒戲的開始了。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2017-05-10

曹丕之所以能在爭奪曹魏集團接班人的比拼中佔勝曹植,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第一,曹丕擁有先天的優勢——年齡。

曹操的長子原本是曹昂,但曹昂是個福大命不大的人,他年少時就因病去世了,而原本排行第二的曹丕一躍成為曹操倖存的“長子”。而曹植儘管是曹操第三子,但因為年齡排在曹丕之後,按古代君王立長不立賢的古訓,曹丕已佔得先機,成了名義上的“繼承人”。

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

第二個,曹丕擁有內在的優勢——作秀。

曹植才華橫溢,才高八斗,史書稱帝為“性機警,多藝能,才藻敏贍”,他在文學上很高的造詣,往往能出口成章,比如著名的《七步詩》等等。這和同樣喜歡文藝的曹操很“類己”,因此也很得曹操的寵愛。

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而曹丕顯然沒有曹植的才華,但他卻擁有曹植無法比及的才情——作秀。具體體現在:矯情自飾、工於心計、圓滑狡詐。因此,兩人直接PK戰,論詩詞文賦曹丕顯然無法和曹植相提並論,但曹丕卻能另闢蹊徑,從政治角度找突破口。比如說,有一次,曹操帶兵出征時,曹植以長篇詩賦的形式做為送別禮,把父親大誇特誇、大讚特讚了一番,令曹操笑逐顏開,歡心不已。而曹丕吟不出那麼高水平的詩賦來,索性來了三緘其口,而是改作肢體動作來表達,他一臉憂傷,淚眼婆娑,裝作一副生離死別的樣子,這令曹操也眉頭緊蹙,傷感不已。但事後,曹操卻曹丕的誠心而感動不已,認為曹丕更忠於自己。

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曹植的弱點主要體現在兩個字上:任性。他就象個豪放派的詩人,放蕩不羈,不拘小節,我行我素。也許是寫詩的緣故,他還喜歡酗酒,而且還不懂得掩飾。據悉,在一次醉酒之後,曹植車馬行至鄴宮司馬門,喝令守門者開門而出,而這個司馬門可不是一般的門,是曹操出行的“專行通道”。事後,曹操認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釁,很是生氣,對曹植進行了誡勉談話和嚴重警告處罰。這讓其形象大受影響。

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而曹丕弱點也很多,比如說好色,比如說殘暴等,但他極善於隱藏自己,主要體現在兩個字上:謹慎。特別是在太子爭奪戰白熱時,他時時小心,處處警惕,唯恐被對手抓住半點小把柄,從而樹立了良好的“老好人”形象。

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

總之,懂得作秀的曹丕更能獲得曹操的"芳心"。

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第三,曹丕擁有外在的優勢——人脈關係。

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

曹丕和曹植兩人各自擁有各自的黨派。曹植這邊有荀彧、楊修、丁儀等超級牛人的支持,而曹丕這邊有賈詡、司馬懿等超級謀士的支持,可以說旗鼓相當,勢均力敵,

但曹植壞就壞在楊修這個人身上,要知道楊修雖然擁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卻也是個恃才放曠之人,往往喜歡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小聰明,這令曹操很是反感。有一次,曹丕請吳質到家商量對策。謹慎的曹丕把吳質藏在車上的大簏裡進入家中,結果正好被曹植的心腹楊修看見了。楊修於是馬上向曹操打了小報告。曹操卻來了個冷處理,沒有派人去查。曹丕知道後,聽從了吳質之謀,第二天又讓人用大簏裝絹到曹丕處,楊修以為吳用在裡面,又向曹操打了個小報告。這引起了曹操的高度重視,於是馬上派人去搜查,結果發現裡面只有絹沒有人,疑心重的曹操於是懷疑曹植有意陷害曹丕。

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後來,曹操處死楊修後,對曹植也同樣冷漠了許多。而曹丕的擁蹙者卻顯得成熟穩重很多,為其出了不少謀獻了不少計。可以說身邊的參謀發揮作用的大小也左右了曹丕和曹植兩人命運。

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也正是因為以上這些結合因素,最終曹丕戰勝曹植成為曹操的接班人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季末锦年123
2017-03-28

一:

曹丕當時算是長子,古有立長一說,不立長的大都有變故,曹植畢竟不是長子,曹操想要廢長立幼,當時也遭到了眾人的反對,所以曹植想爭到儲位確實不易。袁家兄弟手足相殘的事情給曹操心底留了陰影.

曹植權謀鬥不過曹丕,曹丕勝在矯情自飾、工於心計,而且即使是矯揉造作,卻做得滴水不漏,看上去非常得體。在曹操看來,曹丕的確是在政治表現成熟,堪委以重任的人選。

二:

曹植重用楊修的緣故,然而偏偏曹操生來疑心重,妒忌賢能,特別像楊修這種恃才放曠的性格,與他的才華更是讓曹操嫉恨不已。其實曹操一開始與楊修關係還是不錯的,只因為後來的幾件小事:如“一合酥”的故事。講的是胡人向曹操進獻了一種他們的特產酥,後來曹操在裝酥的盒子上寫到“一合酥”,楊修見了,便將酥全部分給了大臣,曹操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楊修回答說是大王在盒子上寫的,大王在上面明明寫到“一人一口酥”嘛。還有一些諸如“楊修門上刻字”,“曹操做夢殺人”等一些事情,更加激化了君臣之間的矛盾,然而曹植卻在奪位時重用了楊修,並且在曹丕的一謀劃下,更是讓曹操誤以為曹植和楊修要謀反,於是便逐漸疏遠了曹植。

三:

曹植思想過於單純。他每日只顧與楊修等一幫文人喝酒,作詩取樂,對儲位爭奪不放在心上,曹操欲派曹植帶兵出征。帶兵出征是掌握軍權的象徵 ,是曹操重點培養的徵兆。結果曹植在出徵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來傳曹植,連催幾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氣之下取消了曹植帶兵的決定。看來,曹植只配當個不拘小節的文學家,難以擔當足智多謀的政治家。曹植不如曹丕有心計,這是他的致命缺點。

  四:

曹丕有謀士賈詡的輔佐,賈詡畢竟深受曹操重用,三國中最聰明的人。而曹植雖然也有楊修等人,文人,恃才傲物,曹操本來就看不慣他,曹植,楊修楊德祖,文化修養素質的確不錯,可惜不懂政治,只會玩弄小聰明。而且明火執仗的干預了曹操的立儲,這向來是君王大忌。曹操軍中大部分支持曹丕,曹植沒有得到軍方的支持,只有些許文士支持,特別楊修死後,更沒有優秀人才支持曹植了。要是立曹植,發生奪嗣之爭,曹植必死。曹植因楊修緣故不再蒙曹操垂青,而曹丕採納賈詡的計策,逐漸使曹操將繼承權交到其手裡。在這之後,曹丕想找個理由除掉曾經對其有威脅的對手——曹植,便要求其在走出七步之內成詩。不想曹植才高,七步內便完成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後,一方面也有感觸,另一方面受母親勸阻,便打消了殺曹植的念頭,這“七步詩”便成了救命詩。

爱中国爱中医
2017-06-25

當年曹操為了立儲苦惱不已,問賈詡,賈詡不語,曹操問為何不語,想什麼。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袁本初就是袁紹,愛小兒子袁尚,不愛大兒子袁譚,有意將儲位傳與袁尚,袁紹死後,兒子為了爭奪權位自相殘殺,最後被曹操各個擊破導致袁氏滅亡。

劉景升就是劉表,也是愛小兒子劉琮,不愛長子劉琦,立劉琮為儲,引發兄弟內亂,引發赤壁之戰讓孫劉奪去荊州。

賈詡以袁紹和劉表來勸喻曹操有長立長,不要再犯骨肉爭權他人獲利的悲劇。此喻讓曹操確定立曹丕為儲的決心。

小刀99
2017-06-27

曹植在現代屬於2B文藝青年,擅長文藝。附庸風雅,也可以說是多才多藝,但是生活上很不檢點,沉迷酒色,還會偷偷與老子的妾室偷吃。文學上有些研究,但是於治國水平很爛,屬於典型的浪蕩公子哥,可與戰國時代的楚國的子蘭相仿。曹丕很有文采武略,特別是治國,打仗都比曹植強,只要曹操不是昏庸無道,就會選曹丕接班。建安七子,曹家佔了3席,可以說文采都很出眾,在文壇大家認為曹植比曹丕強,但是要選一國之君,不能只看文采,要多方面考慮。

张勇達州
2017-05-18

曹丕同樣是文學家,首創七言詩,文采即便差距曹植一些,但也不遠。

曹丕還是政治高手,《典論》就是出於他。而曹操最需要一個政治能力強的繼承者,以完成未來的統一事業。換成曹植那樣的書呆子和風流種子,曹家今後的生存都難。

最後,曹操無嫡子,庶長子曹昂早喪,曹丕作為長子,確實佔據法理優勢。

超级的梦小超
2017-06-25

這個有當時的很多原因,不過對於現實來說,現在社會還是沿襲了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天才不當官,很多人非常厲害,在某一些領域做出來很大的貢獻。比如詩詞歌賦,天文歷史,科技發明等等。有點像蘋果公司,打天下的時候需要喬布斯,是理想主義,有人格魅力,高瞻遠矚。但是守天下還是需要庫克,整合產業鏈,把各個部門都團結在一起。所以在危機感很強的時候,需要曹植來殺出血路,一旦有了地盤,就需要曹丕來穩住大後方。也有點像韓信和蕭何,李元霸和李世民等等。康熙時代的雍正和八王爺。歷史往往是那麼相似。

装文青的俗人

我們對於曹操、曹丕、曹植的評價,全部都是建立在過去千百年來各種文人撰寫的歷史書上的。有的相對客觀一點,有的就成了《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

要記住兩點。

第一,修史還是寫小說,幹這活的人都是文人。文人當然會在編寫的態度上更傾向於曹植這樣的文化人,他們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會天然的覺得,文人治國才能天下太平,喜歡打打殺殺的武將在文人眼裡總是低人一等的。最明顯的就是在《三國演義》裡,大多數武將看著都是粗俗的,不管是諸葛亮還是誰,這些謀士軍師的形象都定義為文人用謀略領導一幫武將打天下。東吳的周瑜已經算很少見的文武兼備又不招黑的人物了,但還是因為東吳能和曹操劉備旗下同檔次的謀士實在是少了點,必須立一個周瑜,結果還被寫成了讓諸葛亮氣死。至於曹丕,有曹操這個文豪當爹,文學上他會差?之所以總是把他刻畫成一個反面教材,陰險的會算計的人,本質上就是為了襯托曹植的才氣。這就是文化人心裡的“政治正確”。說到底就是故意抹黑。反正後人只能從書裡瞭解過去,慢慢的這種固有印象就深入人心了。而且文化人和普通老百姓,一般心理上都是同情弱者同情文化人的,看見文化人曹植沒上位當皇帝,當然會把責任加在曹丕身上,寫得壞一點,恨不得十惡不赦那種,才能顯示曹植的清風亮節。

曹操不也是這樣麼,斬殺那麼多文臣,其實在那個群眾並起的年代,底下有謀反的人,做領導的不殺幾個儆猴,說不定第二天就是自己腦袋搬家了。然後燒了私通袁紹的書信,恩威並施收買人心,結果卻落得個“奸雄”的稱號。我敢說,誰處在買個位置,誰就必須有曹操的魄力,否則根本成不了大事。

第二,歷代皇帝都是希望江山永固萬世太平的,所以交待給修書的文化人的政治任務,當然要遵循這個基本概念。

既然如此,曹操家族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當然是不對的。難道修史寫小說的人都誇獎一番,回頭出來個曹操二代,也把當今皇上給架空了?

所以曹操就算是三國時代的勝者,他必須是忤逆之臣的形象,曹丕建國更是篡權的代表,必須把他往壞了寫。

相反的,頂著皇叔的頭銜叫嚷著“衣帶詔”在自己手裡的劉備,那就是漢朝的正統,那就應該是正面人物。蜀漢敗了,就應該怪罪於曹操,怪罪於司馬懿。

其實客觀的講,哪個混亂的年代,政權更迭的年代,不都是武將出身打天下做第一個皇帝的。也無論哪個朝代,國家中興都是在兩三代領導人之後。歷史的規律就是如此。

因此,文武兼備的曹丕最終能勝過曹植,就是命中註定的事情。能打仗,武將服氣,有文采,文臣服氣,懂人情世故,所有人服氣。而曹植這樣的書生真心不適合開國。

再說了,假如曹操沒殺了楊修,讓他輔佐曹植上位了,你們覺得曹植這個皇帝的命運又該是怎樣的呢?估計用不了多久,曹植也就被架空了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