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10 個回答
一卷青史
2019-03-07

魏武卒是戰國時期一支有著赫赫威名的軍隊,戰國初期,魏國就是靠著這支強軍,攻秦,敗齊,破趙,滅中山,成為戰國第一個稱雄的國家。

那麼,這到底是一支怎樣的軍隊呢?

其實,魏武卒最早的起源不是兵家亞聖吳起,而是李悝。戰國初期,魏國弱小,雄心勃勃的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大膽實行改革,魏國也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進行改革的國家。李悝的改革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就包括在魏國軍隊中創立的武卒制。

真正將魏武卒發揚光大,名震天下的,則是名將吳起。吳起在擔任西河郡守時,便開始組建精銳武卒,從全軍中挑選,挑選條件十分嚴格。《荀子.議兵篇》記載:

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䩜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意思就是,魏武卒的選拔制度是,在身負全套甲冑(頭戴鐵盔,身穿三層甲)的情況下,還要帶拉力為12石(約為今天的720斤)的弩,背上50支箭,同時還要裝備長兵器戈和短劍,帶上三天的口糧,半天要行軍100裡。

這種要求,怕是放在現在也是特種兵的選拔要求了吧。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武卒選出了之後,吳起還對士兵進行了精心編組。通過對士兵進行選拔、編組,在不增加人數的情況下,能大大提高部隊戰鬥力,這是己被無數戰爭實踐證明的管用方法。而早在兩千多年前,吳起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5人為一伍,設伍長一名;2伍為一什,設什長一名;5什為一屯,設屯長一名;2屯為一百,設百將一名;五個百設五百將一名;2個五百為一千,設千人將一名。千人將是基層將軍,由統帥直接指揮。在軍陣上,設立前、後、左、右四個方陣,另加一個前置方陣,作為衝擊敵陣、誘敵之用。這樣的軍事系統,各個作戰單位像人的血管一樣,由上到下,纖毫可見,脈弱非常清晰。作戰時,將領的作戰意圖可以輕易傳達到最底層的軍事單位,相互呼應,如臂使指。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巔峰時期的魏武卒戰鬥力有多強悍呢,秦魏陰晉之戰,吳起帥五萬魏武卒,狂揍五十萬秦軍,打的秦軍屍骨堆積如山,從此以後“天下卑秦”。

在魏武卒的軍事歷程中,創造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

但是,在龐涓與孫臏的較量中,連續遭遇桂陵、馬陵兩次大敗後,魏武卒基本損失殆盡,魏國後來也一直沒有重建魏武卒。為什麼呢,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

一 創建魏武卒成本太高,魏國後期已經養不起這麼支軍隊

其實,荀子在議兵篇裡對於魏武卒,還有一段評價:

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是數年而衰,而未可奪也,改造則不易周也。是故地雖大,其稅必寡。是危國之兵也。

就是說,軍人一旦選上成為武卒,那麼就免除他們全家的徭役,政府給他們家提供大宅子。就算以後老了,從部隊退休了,他們的名額被新人佔了,這些福利也不會剝奪。這樣,就算一個國家再大,它的稅收一定很少,所以,這種軍制,會把國家陷於危險的境地。

這樣看來,魏武卒其實和後來日本的武士階層很像,屬於是軍事貴族了。吳起作為一個將軍,追求軍隊戰鬥力的最大化,這是沒錯的,但是對於君王來說,他要考慮的要更全面,而不僅僅是軍事這一塊。況且,魏武卒挑選極為嚴格,要恢復成軍,少說要個十年。而當時的情況是,魏國經過桂陵,馬陵兩次大敗後,實力大損,周圍的這些國家,個個都有覬覦之心,誰會讓魏國安安心心的重新訓練出一支魏武卒。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二 魏武卒的打法在戰國時期已經不適用了

從吳起對魏武卒的編制來看,他還是沿襲了春秋時期的打法,即兩軍列陣,以堂堂之軍攻堂堂之陣。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宋襄公這個典型了,他非要等對面的楚軍全部渡過河,列好陣後,才開打。雖然我們現在都笑他迂腐,但也能看出當時春秋時代的軍事思想,可以說,這是一種貴族的打法。但是,進入戰國時代後,打法已經完全不同了。特別是春秋末期,《孫子兵法》一書橫空出世,裡面的表現出來的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給了當時軍事家很大的啟發。其中,孫臏就是一個將孫子兵法發揚光大的軍事家,在齊國與魏國的戰爭中,他使用了減灶計,圍魏救趙等奇謀,使龐涓率領的魏國精銳在疲於奔命的途中被齊軍埋伏,最後被全殲,從一開始人家根本就沒準備跟你堂堂對陣。這兩戰過後,世人都震驚不已,原來仗還可以這麼打。這以後,戰爭多以偷襲,迂迴,側翼攻擊等為主,優秀的將領追求的是軍隊的高機動性與靈活性,魏武卒那樣的,太依賴陣型,自然就被淘汰了。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三 戰國時期,戰爭已經由爭霸戰轉為殲滅戰,各國實行的是全民兵制,魏武卒的精兵路線行不通

魏武卒走的是精兵路線,這在春秋時期還行得通。春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烈度並不高,大家打仗,也沒有說要往死裡打,只要分出個老大來就行,這就是所謂的爭霸戰爭。而到了戰國時期,打仗的首要目的是奪取對方土地城池,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甚至到了後期,各國之間直接是奔著滅國去的。在這種情況下,精兵路線顯然行不通。比如,後面的長平之戰,秦趙兩國分別動員了近50萬大軍,基本上國內的青壯都拉進軍隊了。而反觀魏武卒,吳起的軍事思想是“兵不在多,而在治”,魏武卒最鼎盛時期,總人數也不超過十萬,只要敗一次,基本就賠光了。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我是一卷青史,歡迎留言評論加關注,一起聊歷史!

我是赵帅锅
2019-04-07

說起魏武卒,想必很多人非常神往,據說它是在公元前405年,由名將吳起在魏國所創建的一支五萬人的精銳步兵,號稱是古代第一支特種部隊,並創下“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

同時,魏武卒還在陰晉之戰中,大破五十萬秦軍, 斬殺敵首七萬,奪取秦國河西五百多裡土地,直到七十年後經商鞅變法才得以收復故土,以至於當時只要說起魏武卒,四方諸侯莫不色變,而魏武卒也一度成為精銳和彪悍的象徵。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會都很疑惑,魏武卒為什麼會這麼厲害,以及後來為什麼沒有人再重建一支魏武卒?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很多人說魏武卒厲害,是因為它的選撥制度、訓練制度和獎賞制度都非常苛刻,同時它的武器裝備都很精良,待遇也非常好,再加上吳起出色的用兵才能,所以魏武卒能夠所向披靡。但是,也正因為魏武卒的選撥、訓練和裝備成本都非常昂貴,維護成本也非常高,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所以最後沒辦法再重建。

但其實,這些都只是表象,魏武卒之所以在那個時代能夠表現得光彩奪目,後面又銷聲匿跡而無法重建,是因為它是一支超越那個時代屬性的軍隊。大家知道,吳起所處的時代,正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那時候的戰爭,還屬於是春秋時代的貴族戰爭。

說通俗點,在那個時代,各國之間的戰爭從本質上來說只是貴族之間打群架,遠談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戰爭。因為,那時候人分三六九等,貴族擁有爵位並且世襲,他們不用靠打仗來升官發財,將軍的兒子永遠是將軍,團長的兒子永遠是團長。

至於廣大平民百姓,都相當於是貴族們的奴隸和私人財產,沒有自己的人身自由,他們也沒辦法靠打仗升官發財。因為,不管他們打仗有多勇猛,都不能改變自己的身份,沒有爵位也沒有獎金。反之,如果不小心把自己弄傷,不僅沒有補償,還會被奴隸主無情拋棄。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在這種背景下,大家都卻乏發動真正戰爭的動力,所以春秋時代的戰爭,表面上看是氣勢恢宏,動不動車千乘、兵甲十萬,但一場仗打完,結果往往是俘獲車馬百匹、盔甲若干副,很少出現大規模的斬首行為。

但是,等到吳起創建魏武卒後,這套戰爭規則開始發生變化。當時,魏武卒最核心的關鍵,就在於吳起打破了軍隊裡的人事制度。可能在我們現在看來這個行為沒多了不起,但在吳起所處的時代,爵位世襲和奴隸制已經持續八百多年,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沒有足夠的魄力,是絕不敢高呼奴隸也可以和貴族平起平坐。

當然,吳起和魏國國君魏文侯也沒有這樣的魄力,所以他們只能在軍隊做局部改革,也就是魏國原來的軍隊體制不動,只是重新建立一支五萬人的新軍,成員都來自社會底層百姓。

吳起賦予這支軍隊三項權力:一是上陣殺敵不僅能夠成為自由人,還可以拿地拿錢拿房子;二是因公致殘有豐厚補償;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獲取軍功後可當官封爵,走上人生巔峰。

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吳起所創建的魏武卒,相當於是在舊時代(奴隸社會末)建立起的一支新時代(封建社會初)的軍隊。換句話說,這個時期的魏武卒,和同時代各國的軍隊,已經有了本質區別。

對於魏武卒來說,敵人頭上的腦袋已經成為他們升官發財迎娶白富美的硬通貨,那就是權力、榮譽和財富的象徵,誰看了都心動,都會拼勁全力去獲取;而此時其他各國的軍隊,從上至下還停留在春秋時期的打仗思維中,總而言之,打仗就是打群架,大家不過是來混資歷和打醬油的。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在這種背景下,其他各國的軍隊自然無法和魏武卒相提並論,基本上是一戰擊潰,所以此後三十年,魏武卒南征北戰橫掃天下。至於後來魏武卒之所以落幕且無法再重建,雖然其選撥、訓練、及維護成本太高有部分原因,但真正核心原因還是在於,隨著戰國時代的到來,各國都或多或少已主動或被動完成軍事改革。

換句話說,大家都建立起一支屬於封建社會的新式軍隊,雖然大家在選撥、訓練、裝備等方面的標準或許趕不上魏武卒,但從軍隊性質來說,大家已經沒有任何本質差別,也正因為如此,中國也正式從春秋時代進入戰國七雄爭霸的時代。

在這種背景下,魏武卒自然沒有存在和重建的必要。因為,即便你特意整出這樣一支軍隊出來,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因為戰國時代的戰爭,國與國之間的軍隊素養已經沒有多大差距,這個時候大家比拼更多的是綜合國力,也就是人、財、物。

這就好比外國軍隊最開始打清政府的軍隊時,那簡直是所向披靡,但隨著民國時代的到來,中國也建立起新式軍隊,雖然在裝備等方面還是趕不上外國軍隊,但兩支軍隊從本質上來說已經沒有差別,也正因為如此,外國列強即便能夠擊敗中國軍隊,但至少也得付出很大的代價,此時雙方的戰爭更多是比拼綜合國力,而不是靠某一隻特殊軍隊獲取勝利。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无笔史官
2019-03-13

主要原因只有一個,成本,魏武卒是魏國鼎盛時期組建的精兵,隨著魏國國力逐漸凋零,再也組建不起“價格昂貴”的魏武卒。

魏武卒是在一代名將吳起的調教下威震戰國的,雖然魏武卒的戰鬥力強悍,但是成本太高,先介紹一下組建魏武卒時的大背景和魏武卒的成本有多高。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三家分晉後,魏國實力受到極大削減,再加上魏國的地理位置很尷尬,處在四戰之地。這些現實迫使魏國成為戰國時期最早實行變法的國家。李悝變法後,魏國國力直線上升,成為戰國時期最先強盛的國家。這時,魏國有了組建精兵的基礎條件。

在戰國時期,鐵器已經開始普及,冶煉技術是當時最尖端的科技。而韓國和魏國是戰國時期的冶煉中心,這為魏國組建精兵提供了武器裝備的條件。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國的地理位置雖然是四戰之地,但有弊就有利,中原地區開發較早,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商業繁榮、人口眾多。這些條件為魏國組建精兵提供了最基本的資源——人口。

當時正是奴隸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制度過度時期。身強力壯的奴隸一旦被魏武卒選中,就會得到百畝田地,同時解除和奴隸主的依附關係,免除武卒一家的徭役和田宅稅,還會得到很多物資,幾乎一夜之間從奴隸變成有錢人,而且社會地位一飛沖天。這樣的優厚待遇使得大量年輕人“報考”魏武卒,也讓“錄取”有了百裡挑一的資本。所以,魏武卒的選拔極其嚴格。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入選武卒後,在戰場上有了戰功,不但自己有封賞,甚至能封爵,就連家屬子女都會有重賞,這就使得每個武卒在戰場上舍命殺敵,而且紀律性也很強。畢竟,錢花到位了。

魏武卒的單兵裝備。

《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每個武卒身披三層鎧甲或防護服,遠程武器為強弩,每人配發50支弩箭,中距離武器是長戈或長戟,近戰武器為利劍,每人還要隨身攜帶三天應急軍糧。按照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絕對是武裝到牙齒了。而且在這種負重下,每個武卒要有單日急行軍一百里的能力,這也充分說明了魏武卒的身體素質十分強健。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武卒的數量和編制。

每名魏武卒待遇加裝備的成本都是一筆很大的開支,而當時魏國擁有魏武卒的數量是5萬至7萬。《呂氏春秋·用民》記載5萬,《尉繚子·制談第三》記載7萬。這筆數額巨大的軍費恐怕當時也只有魏國能負擔的起。還有一種說法是魏武卒鼎盛時期滿員達到20餘萬,這種說法筆者不太贊同,因為按照當時諸侯國的國力和人口,任何一個國家能養20多萬軍隊都很吃力了,更不用說20萬成本極高的魏武卒。

魏武卒的常規作戰編制為“千人”,類似一個團。作戰時根據戰場需要,給每個將軍分配若干“千人”。每個“千人”下轄兩個“五百”,每個“五百”下轄五個“百將”,每個“百將”下轄兩個“屯”(每屯50人),每個“屯”下轄五個“什”(每什10人),沒“什”下轄兩個“伍”(每伍5人)。也就是說,魏武卒的基礎作戰小組為5人。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武卒在訓練期間,除了每天艱苦的常規訓練和陣法訓練外,吳起對每個武卒的單兵武藝也非常看重,高新聘請了很多武師指導每個武卒的武藝,類似於《水滸傳》中“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的角色。

關於魏武卒的戰績沒有必要過多介紹,任何一位歷史愛好者和軍事愛好者對這支中國古代“特種部隊”的戰績都十分熟悉。

總之,魏武卒是一支具有優秀身體條件、精良軍事裝備、過硬軍事技能和巨大物質刺激的部隊,從實體到精神,其強悍的程度均是當時其他軍隊所不能比擬的。這樣的精銳部隊一旦消失,想要重新複製幾乎是不可能的。

文章作者:衝仔學歷史

脑洞趣味历史
2019-03-22

春秋戰國,是一個璀璨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英雄,受到無數人的敬仰愛戴。你若是文人,可以去稷下學宮辯盡天下學子,封侯拜相指日可待;你若是平民,可以去投身軍旅保家衛國,將軍王侯人人可當。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走,兄弟們吃肉去

強兵

那時候,諸侯為了爭霸,有野心的統治者都會整備軍隊,想盡辦法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提高軍隊戰鬥力的方法通常有五種:

1、提升數量,不斷擴大軍團規模。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迅速拉起隊伍,缺點是作戰能力極不穩定,將領和士兵不太熟悉,集體作戰指揮起來不太靈活。

2、升級裝備。古代戰場上每一種軍械的出現都意味著士兵戰鬥力的提升,不論是防護用的甲冑,還是攻擊用的弩戈,所以提升裝備對於戰爭來說非常重要。

3、訓練的方式。士兵要面對的,往往是生與死的考驗,一名合格的戰士絕不僅僅是會使用手中的武器,還要有強健的體魄、堅韌的性格、隨機應變的能力。而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平時的鍛鍊來提升,只要用合理地方式去訓練士兵,他們在戰場上可以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4、士兵的戰鬥經驗。戰場是一個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地方,它可以使人身敗名裂,也可以讓人一戰成名,而失敗者的結局只有死亡。古時候的軍官在訓練士兵時,便會注意穿插一批老兵在內,這可以讓新兵從側面瞭解到在戰場上應該如何應對,提升士兵戰鬥力。

5、將領的指揮策略。指揮的藝術對於提升戰鬥力太明顯了,長平之戰趙括剛代替廉頗兩個月不到,就導致戰鬥失敗,結果四十多萬趙軍被坑殺。

戰國諸強之間在此基礎上又有了各自的特色,比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打造的胡刀騎士、齊國稷下技擊騎士、魏國武卒、秦國銳士。其中又以秦國銳士和魏武卒名聲最盛,巧的是魏武卒的名聲是以五萬擊潰五十萬秦軍出名,而秦軍銳士也是以白起率領的十萬大軍全殲二十四萬韓魏聯軍出名。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全軍出擊

齊魏秦士兵對比

齊國技擊騎兵

待遇:齊人隆技擊,其技也,得一首者,則賜贖錙金。殺一個人,便可以得到四分之一兩金。

錙是一種重量單位,按那時的標準,四錙為一兩,也就是大概156錢,當時糧價大概45錢60斤。可以說這是非常豐厚的待遇了,畢竟當時10金就是中等資產家庭。

優點:激勵士氣、培養尚武風氣,在旗鼓相當或者優勢碾壓時,這樣的一群士兵個個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的,適合國力強盛時用。

缺點:晉升機制不合理,單純用金錢鼓勵士兵的方式,會導致士兵對軍隊歸屬感不強,也會消磨士兵的激情。國力衰弱時,這樣的士兵忠誠度是存在很大的問題的。

魏武卒

魏武卒是一支很特殊的軍隊,它特殊在三個方面:選拔標準、福利待遇、全由步軍組成

選拔標準: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穿著重甲,能夠拉動720斤力的弓弩,帶著50只弩箭,手持長戈,頭戴頭盔腰負劍,身上帶著三天的糧食,半天能夠行走百里路。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超人

福利待遇:百畝土地、解除奴隸身份,免除武卒全戶的徭役和田宅稅,軍功可以加官進爵,一人立功,功勞家人還可以享受一部分。重要的是,這些待遇是永久地!

優點:趨近於完美的福利制度,可以極大調動士卒的忠誠度和戰鬥力,嚴苛地選拔標準保證了戰鬥力。

缺點:一個人百畝,魏武卒5萬人,就是500萬畝,加上不用繳納賦稅,這筆開銷太大了。而且通過考試就可以享受福利,戰場上難免出現划水保命的。

大秦銳士

待遇:爵位世襲、軍功繼承、奴隸也可晉升侯爵,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軍功獲得。

優點:激發士兵血性,提高士兵戰鬥力,增強國民忠誠度、凝聚力。

缺點:造成濫殺的局面,加深被征服者對秦國的仇恨,提高征服難度。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勇者鬥惡龍

魏武卒逐漸消失的五條理由

我認為魏武卒消失是一個持續地過程,伊闕之戰後退出歷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點:

1、成本。培養一個魏武卒的成本實在過高,原來的武士老去過後,福利不變,而新的武士也需要同樣地福利。再加上要選拔出這樣一個士兵的難度也是非常高的,但戰場上可能一個敵方普通士兵砍中了就能造成死亡。

2、戰損。魏國連年征戰,魏武卒的戰損比例太高,新舊魏武卒混雜在一起,就會導致配合不嫻熟,士兵經驗、戰鬥力不對等的問題。

3、將領。魏國國力衰弱後,本國所能吸引的人才質量大不如前,武將的水平相對於如日中天的秦國是遠不如了。

4、敵人的強大。秦昭王時,秦國的威勢已成,魏國一國自身又衰弱了,此消彼長,伊闕之戰哪怕韓魏聯軍也敗在了白起之手。

5、同盟間的勾心鬥角。伊闕之戰時,秦國居於弱勢,韓魏兩倍於秦的勢力,卻因為韓魏內部都想對方帶頭衝鋒,被白起分割之後,一一擊敗,令人嘆息。

當然,以上純屬個人淺見。

如果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喜歡的話可以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會為您帶來有趣的分享。

參考資料《荀子》《史記》《漢書》

挚滗画畫紅尘
2019-03-09

《荀子.議兵》:“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

這句話的意就是說,哪怕是齊國的技擊之士,遇到魏國的武卒也是必敗無疑。很多人以為魏國的“武卒”由亞聖吳起創立的,然而事實卻是他的大哥李悝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李悝變法

戰國初期,魏國的經濟弱於韓國,軍事差於趙國,魏文侯上臺後開展宏圖霸業。他封李悝為相,開始了早於商鞅的全國性的“李悝變法”,而後來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都是借鑑了李悝的變法。

“李悝變法”其中有一項是針對軍事的改革,他對軍中是的士兵進行嚴格考核,按士兵的特點編入不同的隊伍,讓其發出最大的優勢。這就是李悝提出的:武卒制

但魏武卒的巔峰時期是由吳起帶起的,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精”,吳起對於組建精銳武卒的選拔更是嚴格。

魏武卒的配置與陣容

《荀子.議兵》:士兵必須身穿全副甲冑(鐵盔、身穿三層甲:上身甲、股甲、阱甲),執12石的弩,背50支箭,同時還要拿長兵器戈和短兵器劍,攜帶3天口糧,日行200裡。

這樣的配製快要趕上現在的特種兵了。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吳起對於軍隊的陣容也進行了精心的編制:五人為一伍,設伍長一名;兩伍為一什;五什為一屯,設一名屯長;兩屯為百,設百將一名;五百設五百主一名;兩個五百設一名千人;一千人為一個基本作戰單位,歸將軍管轄。

陣形為四個方陣:前、後、左、右,並加一個前置的方陣,用來誘敵,聯合起來稱為“五陣”。

以上的陣容編制,在交戰時非常靈活,統帥指揮得心應手,方陣之間相互呼應,無往不利。另外,魏武卒所用的兵器隨著戰場的演變也在不斷進步,戰國時代的青銅器逐漸被鐵騎取代。當時的韓、魏是天下的冶鐵中心,武器鍛造技術精湛,這為魏武卒的裝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魏武卒有多厲害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 河西之戰:吳起率兵攻打秦河西之地大量城池,最遠打到了洛陰,秦軍被迫只能退到洛水,此時吳起的部隊離咸陽近在咫尺。

  • 陰晉之戰:吳起率五萬魏武卒打的秦軍五十萬大軍狼狽不堪,堪稱戰爭史神話。

  • 滅中山:樂羊為帥,率魏武卒,三年內滅了中山國。

  • 殺齊:吳起協助韓、趙殺齊三萬部隊,攻入齊長城。

  • 殺趙:龐涓率武卒一路直逼趙都城邯鄲,後被田忌圍魏救趙,才免於一難。

魏武卒的衰敗

至於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直魏武卒?其原因有二: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其一、武卒的裝備精良與士兵的培養需要大量的開支,士兵的傷亡需要新兵補齊,而這樣的開銷是魏國無法支撐的。“馬陵之戰”後,武卒受到重創,精英死傷殆盡。“伊闕之戰”,人屠白起坑殺魏、韓聯軍24萬人,武卒更是全軍覆沒。

其二、魏國進入魏惠王時期,魏惠王能力不足又好大喜功,內政外交頻頻失策,導致四處樹敵。結果敗於齊、楚、秦三國。魏武卒的核心主要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但由於指揮失誤導致大批的老兵戰死。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武卒作為歷史上的第一支重步兵,它的強大戰鬥力一直被後世借鑑。但若是君王昏庸,主將無能,再好的部隊也無法發揮出強悍的戰鬥力,正所謂“統帥無能,累死三軍”。

电视剧里看历史
2019-03-07

誠邀,如題。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我們可以從其戰績中探究一二。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武卒"是戰國時期魏國將軍吳起一手訓出來的陸戰精兵。據《戰國策》記載,魏武卒在吳起的帶領下替魏國東征西討,與秦國,楚國交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而全勝六十四,剩八平"的恐怖戰績,在其興盛的30年間,魏武卒最大的戰績就是攻下秦國函谷關,侵佔了秦國黃河以西的大片肥沃土地,所以說風水輪流轉嘛,魏國欺負夠了秦國,秦國後來直接幹掉了魏國,當然這是後話了。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那麼魏武卒為何沒落了呢?

一隻軍隊的建設離不開國家,而又不能完全依靠國家。魏武卒後期衰弱乃至消亡的原因也是如此。

魏國本是晉國的公卿,三家分晉時奪取了晉國最肥沃的土地,加上魏文侯,魏武侯的勵精圖治,到了魏惠文王這一代,國力極盛居七國之首,這才能供養得起如此費錢的魏武卒。據史料記載魏武卒為募兵制,國家供養到死,這就固定了魏武卒的人數不會太多,再加上魏武卒每人裝備三重甲,手執二十五斤鐵槍,腰懸銅劍,後背十斤銅盾,一筒五十支長箭和一張鐵胎硬弓,幾乎是普通步兵的十倍。如此當魏國由於戰略上的失敗,樹敵眾多,政治黑暗,體制的落後,國力衰落,魏武卒的供養漸漸不支後,魏武卒在戰鬥後得不到補充,自然也就消亡了。至於魏國為何不重建,估計也是擔心養不起了吧。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科普大世界
2019-08-30

寫了《孫子兵法》的孫武是我國曆史上的著名軍事家,但有一個人常被用來與孫子並稱,比如“用兵如孫吳”,這個“吳”字指的就是吳起了,吳起一生打過很多場戰鬥,基本上沒有敗績,而他指揮的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就是戰國時期大名鼎鼎的魏武卒了。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吳起的軍事才能不只體現在行軍打仗上,更體現了他的治軍方法上,魏武卒就是他訓練出來的職業化脫產部隊,其以步兵為主,戰鬥力相當強悍,吳起率領魏武卒南征北戰三十年,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軍事奇蹟。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晉國分解成韓趙魏三國之後,魏國在戰國列強中實力較弱。但魏國的魏文侯勵精圖治實行了變法,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以李悝變法依法治國,使得魏國成為戰國時代最先強盛並稱雄的國家,而在軍事方面帶領魏國首先崛起的就是吳起了。

吳起曾任魏國河西守將,正是在這一時期,他在魏文侯的支持下進行了軍事改革,訓練了令天下聞之色變的魏武卒。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治",精兵最有戰鬥力,武卒的編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也稱"千人"),打仗的時候,基本以千人為一個作戰單位,但是戰鬥的時候可以靈活編制,這樣的編制和指揮系統在作戰中靈活性很高,戰鬥力也很強,而且他們聘請善戰者進行教練,既注重單兵技能,又注重配合作戰,戰鬥力相當強悍。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國金屬冶煉業在當時相當發達,其兵器已經可以做到以鐵器為主,史稱魏軍甲兵犀利,為吾族基本上都是重裝步兵,披重鎧、持戈配劍、背弓弩、跨矢囊,裝備很精良。

吳起還建議魏文侯用他的新標準考選士兵,《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魏武卒宅。"也就是說,士兵身上必須能披上三重甲(內外三層防護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別稱),手執長戟,腰懸鐵利劍,後負犀面大櫓,50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半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里的士兵,才可以成為武卒,不過這個記載貌似有誇大之嫌,因為度量一下人的體力極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怎樣,身材強壯者才是魏武卒的首選。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當然,沒有好的獎勵措施,不會有人願意上戰場去拼命,魏文侯在這方面很配合吳起,能入選武卒的士兵,其生活條件好,待遇也高,國家不但免除其全家的徭賦租稅,還獎田宅房產,有軍功的話還會另行獎勵,所以魏國人都很願意加入魏武卒。

吳起治軍十分嚴格,一切行動必須堅決聽從指揮,否則嚴懲不貸,加上吳起的軍事指揮才能非常出色,所以雖然魏國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但是吳起領導的魏武卒卻讓天下諸侯聞之膽寒,在與秦國的幾十次戰鬥中,吳起率領魏武卒幾乎每戰必勝,攻下秦函谷關,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裡土地,比如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武卒大破秦國五十萬眾的軍事奇蹟,成為戰國早期最著名的軍事家,魏武卒也是這一時期最厲害的軍隊。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不過魏武卒的強大,也讓戰國時各國紛紛效仿,比如秦國的“銳士”,趙國的胡刀騎士,齊國的技擊騎士等,後來列國進過軍事改革,武力也強大起來,魏國的魏武卒逐漸走向沒落,後來被孫臏在馬陵之戰中所滅,但隨著後期魏國國力的減弱,再也沒能實現前期魏武卒的榮耀。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兵说
2019-11-13

分享專業知識,分享原創精品。我是兵說,我來回答,歡迎關注!

提及魏之武卒,很多人都會想到那句著名的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這句話出自於《荀子議兵篇》,講的就是魏武卒選拔之嚴格,裝備之精良,戰鬥力之強悍。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但一支軍隊到底強不強,還是要靠戰績說話。公元前419年,魏國與秦國為了爭奪河西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河西爭奪戰剛開始的時候,魏國和秦國彼此之間,互有勝負。公元前409年,魏王重用吳起為將,戰爭的天平開始往魏國傾斜。在吳起的率領下,魏武卒與秦軍交戰64次,秦軍被打的抬不起頭,丟失了河西大片土地。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武卒的彪炳戰績遠不止這點,他們隨著魏國的版圖擴展而四處征戰。吳起率領它們南征北戰,創下“大戰七十二,全盛六十四,其餘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陰晉之戰後,最為有名的便是大戰齊軍殲敵三萬,攻破趙國首都邯鄲城。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長期的戰爭,伴隨的也是國庫的巨大消耗。在魏國衰落的同時,齊國和秦國也在慢慢崛起。另外魏國樹敵太多,經常與秦國、齊國、趙國和楚國交戰。加之戰略佈局出錯,經常多線作戰,魏武卒疲於奔命。最終馬陵之戰,十萬精銳的魏武卒葬送於龐涓之手。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雖然魏武卒強悍,但是魏惠王已經無法在後期重建一支魏武卒。因為魏武卒選拔標準非常嚴格,長年的戰爭已經使得魏國人口大減,徵兵儼然成為了重大問題,尤其是優質兵源。後期組建的魏武卒缺乏指導性訓練,魏武卒骨幹力量都已經在馬陵之戰基本打光了。而且吳起時代的魏武卒戰場上敢於拼命,得益於國家的獎罰政策。然而隨著魏國國力的下降,這些獎勵已經很難兌現了。儘管魏武卒最終還是被殲滅,但是它依然是戰國四大王牌軍隊之一。

爱尚文史
2019-11-12

“武卒制”是戰國時期軍事大家吳起提出來的,吳起的這一改革,徹底改變了封建社會的募兵形式;用“職業士兵”替代“僱傭兵”,以前的“僱傭兵”是沒有工資的,家人也享受不到任何福利;所以吳起改革以後,凡是投軍投軍入伍的人,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一旦通過篩選正式入伍的士兵,不但可以領到自己的工資,並且可以享受到很多福利,免除全家徭役;吳起的“武卒制”是中國募兵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是中國兵學史上的一大進步;

吳起創建的“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自吳起改革募兵制度以來,魏國成功從一個弱國翻身,成為一個軍事大國;“魏武卒”在吳起的領導下,多次擊敗秦軍,陰晉之戰中,更有五萬勝五十萬的經典戰役;公元前408年,魏文侯以吳起為大將,率軍攻打秦國,吳起一路連戰連捷,一口氣攻破五座城池;魏文公任命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抵抗秦國反撲,在吳起的鎮守下,秦國多次大軍壓境,卻無功而返;公元前389年,秦國準備一雪前恥,調集大軍五十萬攻打西河郡,吳起率領五萬餘“魏武卒”前往迎敵,大破秦國五十萬大軍,譜寫了這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那麼?如此厲害的一支隊伍,到底是被誰剿滅的?為什麼不重新組建一支“魏武卒”呢?

當然,“魏武卒”滅亡之時吳起早就不在了,吳起已經死了很多年了,可他的“魏武卒”卻遭遇了滅頂之災,他們遇到了中國歷史上最狂暴的男人,“殺神”白起;白起打仗從來不以破城為目的,而要殲滅所有敵軍,公元前293年,白起大破韓魏聯軍,將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全部斬首,其中就包括所有的“魏武卒”;從那以後,便再無“魏武卒”,之所以後來不再創建“魏武卒”,原因很簡單,吳起的“武卒制”早就流傳開了,吳起待過的國家有三個,所有國家募兵方式都採用了“武卒制”;甚至連後世募兵,都是沿用吳起的“武卒制”!

文/愛尚文史 感謝支持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Mer86
2019-09-22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戰國時期的魏武卒就像是清朝末年的北洋新軍。都是國家花大力氣,以高標準、高待遇、高要求,嚴格訓練出來的一支新式軍隊。用魏武卒創始人吳起的話說:兵不在多而在治。兵多了沒用,還浪費糧食。應該用變態標準考選士兵,組建一支新式精銳部隊。所以魏武卒為啥厲害?因為它在其它軍隊眼裡,就是一支特別變態的特種部隊。

那麼魏武卒的標準和待遇到底有多高呢?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各個都是負重高手!也基本上都是新興地主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先說裝備,魏武卒的士兵,每一個都要手執長戟,腰掛鐵劍,背上背一面犀面大櫓和一把強弩,並且還有帶五十發弩矢。光這些玩意加起來,小几十斤就有了。除此之外,魏武卒身上還必須要披上三重甲,出征之時還要攜帶三天軍糧,再算上這些,估計有近百斤的負重。

以為這就完了麼?當然不是了。魏武卒的標準中還有一條,帶上這幾十斤的裝備,還必須能夠在半天內連續急行軍一百里,否則就是不夠格的魏武卒。並且主帥吳起還是一個嚴於治軍之人,他的治軍信念其實就是一條:服從!服從!還是服從!讓你幹嘛就幹嘛,哪怕是前面是懸崖也要勇於往前走。由此來看,當時的魏武卒就是現在的特種兵,而且還是大批量複製生產的特種兵。

說完標準再說待遇,兩個字總結:優厚。在當時凡是能被錄取為魏武卒的人,就能分到百畝的土地,可以解除與奴隸主的附庸關係,成為有自由身份的人。這也就是說,當兵在當時是一個擺脫賤民身份的捷徑!雖然當兵可能會戰死,但是也比一輩子當奴隸要強很多。後來魏國對魏武卒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凡是入選武卒的人,一律免除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稅。如果有戰功,還能獲得爵位。這種待遇,在當時只有魏國的軍隊才有。所以魏武卒的戰鬥積極性遠超六國的軍隊!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前面吹了半天都是賬面上的東西,那麼魏武卒早期的真實戰績如何呢?也可以用兩個字來總結:變態

第一次河西之戰時,魏文侯以吳起為將,五萬魏武卒渡過黃河,從現在的陝西韓城一路向南殺到了華縣,秦軍不敢迎戰。只能退守至洛水以西,沿河修建防禦工事,河西之地由此落入了魏國之手。

秦國遭此大敗,絕逼不能忍。於是在秦靈公的鼓動下,秦軍組織了一支五十萬的大軍發動了反攻。吳起僅以五萬魏武卒迎戰,就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創造了五萬步卒,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據後來人統計,吳起率領的魏武卒,從攻下函谷關開始,大大小小歷經了六十四戰,無一敗績。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裡土地,將春秋強國之一的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秦人被滅國,放佛只是時間問題。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那麼如此牛掰的魏武卒是如何衰落的呢?這還要從魏武卒的主帥吳起受排擠,被迫離開魏國說起。

吳起是平民出身,在當時的那種環境,平民很難有提升的空間。所以吳起早年是通過了一些特殊手段才爬山了統治階級的。比如他在魯國時,就幹過殺妻求將的事。後來到了魏國,因為私德問題,跟魏國大臣李悝有矛盾。李悝說他:貪虛名而好色,私德差,不能重用。所以吳起一直都在前線作戰,擠不進統治階級的核心圈。後來吳起想做丞相,就與田文爭相,失敗後又跟魏國的貴族失和,只能逃到了楚國。

一隻軍隊的創建,統帥就是靈魂,如果統帥離開了,軍隊也就失去了靈魂。吳起雖然私德方面有很多缺陷,但是他善於用兵,而且廉潔公平,願意和最下層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覺時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乾糧,和士卒共擔勞苦。士卒中有人生瘡,吳起就用嘴為他吸膿。是個非常稱職的軍事統帥,士卒也非常的擁護他。

等到吳起離開後,統帥魏武卒的將領就變成貴族了。當然不是說貴族不好,而是說貴族往往比較擺譜,遠離群眾。這樣一來,魏武卒的士氣就有下降。

另一方面,吳起在的時候,往往是打一個拉一個,絕不跟兩個國家同時結仇,以保證魏武卒出征時,不會多線作戰。結果等到吳起離開魏國後,尤其是魏惠王登基後,魏國在外交方面出了大問題。特別是著名的桂陵之戰(圍魏救趙),當時齊國、楚國、秦國、趙國、宋國和衛國,六國同時群毆魏國。打的魏武卒多線疲於應戰。這要是別的國家,早就被打趴了。所幸是魏武卒,最終扛下來了。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然而魏國君臣記吃不記打,幾年之後又惹怒了諸國,再次被秦國、齊國群毆,這一次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十萬精銳被全殲,元氣大傷!最要命的是,這些都是已經形成戰鬥力,有豐富戰鬥經驗的老兵。

後來魏惠王想重新訓練魏武卒,但是以失敗而收場。究其原因,大致由三方面。

第一、國力負擔不起。

魏武卒開銷巨大,別的不說,僅裝備這一項就不是一筆小開支,若是強盛時期的魏國還是可以負擔的,可是此時的魏國,已經被秦國打的殘破不堪,失去河西六城和大片土地,已經無法保證魏武卒的土地配額了。士兵的作戰積極性大大降低!而且由於長期征戰,魏國的土地收入大量縮減,再想養活這麼一支精兵,談何容易?

第二、國內腐敗。

魏國的變法雖然最早,但是力度並不大,只是從軍事和經濟兩方面入手,政治方面幾乎沒有什麼動作。這就導致其它國家也開始新政變法後,逐一都超過了魏國。當時的魏國,土地兼併嚴重,很多魏武卒都淪為了軍事農奴。並且魏武卒中也存在軍官中飽私囊,剋扣軍餉的現象。上樑不正下樑歪,魏武卒的本質產生了鉅變。後期的魏武卒,已經不是吳起最初練出來的那支精銳之師了。

第三、魏武卒的制度落後了。

魏武卒不同於秦銳士,魏國的武卒制度屬於募兵制,最大的問題是隨著士兵的年齡增加,戰鬥力下降厲害,而且老兵因家裡有房有地,都是地主階級,打仗更惜力怕死,因為一旦死了就領不到俸祿,因此打仗時往往要麼大勝,否則就是全軍覆沒,老家破產;要麼打仗時爭相逃命,比如伊闕之戰。而秦軍的是一世制,老爺子取得的功績不能世襲,兒子想要享受同等待遇就要自己去爭取。

另外還有一點,魏武卒的損失,是斷層式的損失。後期花大力練的武卒,都是新兵,這些新兵蛋子沒有戰鬥經驗,也沒有作戰技巧,在硬件上就跟老兵隔了檔次。如果要培養他們的經驗和技巧,那就得跟周邊國家打仗。周邊國家也不傻子,會眼睜睜的讓魏國鹹魚翻身?自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當桂陵、馬陵等戰役損耗了大部分魏武卒精銳後,這支天下無敵的雄獅幾乎不復存在了。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現在回看魏武卒的興亡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道理:任何精銳部隊,都不可能脫離國家而獨立存在。魏武卒建造成本高,士兵裝備好,對國家的國力有較大要求,一個處於上升期的國家,君臣一心,將士一心,各方面都是積極向上的。但是一旦當國家處於下沉時期,政治黑暗,體制落後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魏武卒之所以能打,離不開吳起的治軍,離不開魏國國力的支持。但是如果這兩項都沒有了,治軍不嚴了,社會地位下降了,戰鬥力下降也就是必然的了。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很多,就拿開頭打比方的北洋新軍來說,初期厲不厲害?後期淪落的速度快不快?所以說,魏武卒的歷史並不只存在於歷史,對現實也有警示意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